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

一、阅读策略

有的学者认为策略是个体用于帮助人们理解、学习、保留新信息的特殊的观念和行为(O’Malley & Chamot, 1990),是“一些特定行为、动作、步骤和技巧(Oxford,1990),是“学习者有目的的一些想法和学习技巧”(Stern,1992).运用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加快语言技能的发展,推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储存、提取和使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根据策略所包含的认知加工情况,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处理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对材料本身直接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

如归纳、演绎、分类、做笔记、想象、关键词表达、语境化、迁移、推理等;社会/情感策略包括交际策略、合作性策略、移情策略、自我情绪控制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学生的自

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计划、选择策略、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一般

来说,资源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等也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范畴,而《基础英语课程标准》

把资源策略从其他策略中分离出来,主要是因为英语作为外语在我国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学生需要掌握资源策略,开展自主学习。

根据策略所涉及的内容,英语的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语法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口语交际策略、写作策略等。而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本

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的认知活动计划(竺小恩,2005),是指读者对阅读过程中认

知活动进行监控与调节的手段(焦明海,1997),是在阅读过程中为完成阅读任务而采取

的一切有效方式及手段,包括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怎样组合、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决策(周龙兴,1995),指帮组学生有效理解文本信息,理解各种阅读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鲁

子问,康淑敏,2008)。

刘红霞(2008)按照阅读过程划分阅读策略,将阅读策略分为读前策略、读中策略和

读后策略。

二、阅读策略的分类

佟敏强(2009)将阅读策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读前策略:以下三种策略可以应用到读前策略

1. 合作阅读

合作阅读通过使学生参与合作的活动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

读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手段。合作阅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读前准备、细节阅读、大意理解和巩固。

2. 先行组织

通过刺激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所要阅读材料的兴趣。

3. 问题驱动

在阅读教学中,带着问题进入的阅读情景,往往是最能充分展开的,阅读主体的阅读

期待也是最强烈的。

(二)阅读中策略

1. 速读

速度可以包括略读、跳读,是全局性阅读,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对文章的整

体组织结构形成初步的印象。

2. 精读

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础结构后,了解更多具体更深层的信息和更复杂的语

言知识。

3. 研读

研读也成为“评读”,指阅读者在弄清作者的态度或意图之后,对文章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上了一个层次。

(三)读后策略

1. 互助阅读

该策略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成就感。该策略可以以两种形式进行:互教和小组讨论。

2. 阅读日志

这是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这里提供两种模式:第一,要求

学生做课堂阅读笔记,并对将要阅读笔记分成两栏,阅读时将主要概念写在左半栏,将自

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或其他反应写在右半栏。第二,给学生一张阅读进度表,定期上交。

3. 自选阅读

该策略主要用于读后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阅读,并以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可以进行一下五步骤操作:- 布置阅读任务

-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料进行阅读

- 组织学生就自己阅读的材料进行信息共享

- 检查学生自由阅读情况

- 组织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方式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阅读策略感

王笃勤(2002)将阅读教学策略大体分为九类:

(一)、合作阅读(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

CSR通过使学生参与合作的活动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Pollincsar & Vaughn,1998),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之间合作的教学手段,对于水

平不齐的班级尤为有效。实验证明被试者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词汇量增加,合作技巧得到

发展,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Klinger & Vaughn,1998)。该策略有四部分组成:

1. 阅读前准备

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尽可能的短时间内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

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预测文章中将要涉及的内容。该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

下一步的阅读提供擎端。

该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1)通过脑激励使学生了解有关阅读话题的知识,比如,教师信息,然后再给学生一

分钟的时间让其写出他们所知道的所有话题有关的信息,然后再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汇总

他们的信息。

2)预测自己可能读到的内容。这时同样也可令学生将其预测写出来。

2. 细节阅读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监控自己的阅读理解,使学生注意到自己什么地方理解,什么地方不能理解。当学生确定了自己不理解的语段以后,学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帮助理解:

1)阅读句子,寻找关键词帮助理解单词

2)阅读上下句,寻找线索,猜测词义

3)寻找单词的前缀或后缀

4)拆分单词,寻找其合成部分

3. 大意理解

该阶段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寻找段落中最主要的人物、地点、事件等;

2)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有关这些人物、地点、事件的最主要观点。

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呆着问题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学

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

中心大意,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4. 巩固

该阶段用于扩充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对所阅读内容的记忆。操作中一般是

采用组织学生就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的方式。为使学生能够提出高层次的理解问题,教师可

以给学生示范各类问题的提问方式。

(二)、先行组织(Head start)

该活动用于读前教学,通过刺激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所要阅

读材料的兴趣和好奇。操作方式如下:

1. 选择与阅读材料类似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2. 组织学生就所要阅读的话题进行预测,同时对比与刚刚讨论的话题有何不同。将

预测内容与第一步讨论内容记录下来,以便阅读后进行对比。

(三)、互惠阅读(Reciprocal reading)

该活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 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阅读过程所涉及的四种技能:概括技能(summarizing),提

问技能(questioning),析疑技能(clarifying),预测技能(predicting)。

2. 教师和学生一起默读一篇文章。

3. 教师示范

教师讲解四种技巧—概述阅读材料、如何提问、预测下文和如何就迷惑的概念进行析疑。教师可以展示用于各类技巧的提问使学生清楚四种技能操作:通过自问示范、析疑、

预测、教师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提问、教师和学生轮流提问。

(四)、学习日记(Learning Logs)

该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文章结构意识,从而更乐于参加课堂讨论。操作如下:

1. 让学生将纸分成两半。

2. 阅读时将主要概念写在左半栏,将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或其他反应写在右半栏。

3.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学习笔记进行讨论。

(五)、同伴指导(Peer tutoring)

该策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操作中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起,其中一名学生充当教师,就其阅读进行方法和理

解上的指导,回答阅读者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该策略得到广泛的使用,证明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Mathes & Fuchs,1994; Swanson, Hoskyn &

Lee,1999)。

(六)、同伴阅读(Peer reading)

同伴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训练阅读技巧的教学手段,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训练学

生的提问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应有

的锻炼。具体操作如下:

1. 选择两篇难度适中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资料。

2.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几个小组。

3. (在学生不具备应有的提问能力时)给每位同学事前准备好的问题,以便学生进

行回答。

4. 学生进行同伴阅读:一个问,另一个读,读后回答问题,提问的同学根据对方的问答进一步发问,由此一直进行到无问题可问为止。注意,只有在听到对方的问题时才可以开始阅读,根据对方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览读,或跳读,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

5. 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估。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只有提问问题的同学才能回答,以检测学生通过提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自选阅读(Self-access reading)

该策略通过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以及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 布置阅读任务。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3. 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信息共享。

4. 检查学生的自由阅读情况,可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可采用书面总结的方式。

5. 组织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方式进行讨论,增强学生阅读策略感。

(八)、质疑作者(Questioning the author)

质疑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挑战作者,而是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结构等,从而对文章进行恰当的评价,亦可指出文章中的不当之处。操作如下:

1. 布置阅读任务,一般以文章的一、二段为宜,不可超过一页。

2. 交代阅读时应回答的问题。

3. 学生讨论自己“质疑”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4. 使学生对阅读情况进行评估。

(九)、图片故事(Pictured story)

该策略通过使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对文字材料理解的方式,步骤如下:

1. 根据故事制作相关的系列图片。

2.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3. 展示第一幅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

4. 展示第二幅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调整预测并对下文做进一步预测。

5. 以此方式继续展示图片,直至故事结束。

6.图片阅读故事完毕后,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材料,对比与图片阅读的差别。

该策略的使用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根据故事的特点而定,如:可将故事的开始与结束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片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也可以只给出第一幅或最后一幅,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

鲁子问,康淑敏(2008)就阅读而言,阅读策略是帮组学习者理解文本的策略。一般来说,常见的阅读策略有:

(一)、文本阅读。阅读课文时争取弄懂课文的每个句子与段落,当弄不懂句子的意思时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

(二)、图式利用。阅读中通过文本联想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选择注意力。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忽略与之无关其他内容。

(三)、生词处理策略。词义猜测:阅读中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同现复现等猜测词义;生词跳跃:阅读中遇到生词时跳过去,而不是停下来猜测词义,或者查字典等。

(四)、策略调控。根据不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阅读策略。不同文体的文章能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五)、文本利用。根据已知信息或语篇轨迹对深层含义做出判断、推理和引申;利用常识或零散已知信息推测、想象,弥补空缺信息;通过but,so,以及for example等信息词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论点。

(六)、整体阅读。将语篇视为连贯整体,采用自上而下处理模式。

(七)、信息分析。区分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

(八)、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

王笃勤(2012)借鉴O’Malley 和 Chamot(1990)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方式,将

阅读策略分为认知阅读策略和元认知阅读策略,其中元认知阅读策略指计划自己的阅读、

监控自己的阅读、评价自己的阅读、阅读资源利用、先行组织和阅读策略的选择;认知阅

读策略指完成具体阅读任务中使用的方式方法,如预测或推理文章内容、猜测词义、略读、跳读等。王笃勤(2012)认为常见的阅读策略有:

(一)、大意阅读策略:览读

大意阅读是基本的阅读理解目标,要获取所读文本的大意,可采取的策略很多,常见

的有:

1. 根据标题确定大意

2. 根据文章首尾段、首句、结论句判断

3. 根据文章每一段的主题句判断文章主题

4. 根据文章的此标题确定主题

5. 通过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判断主题

6. 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大意

(二)、细节理解策略:跳读

跳读(亦作扫读)是最常用的阅读策略。跳读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的目的分配注意力,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要获取的相关信息上,忽略与文章内容不相关的信息。

(三)、隐含意义推理策略:推理

推理是理解文章隐含意义的重要策略。但是,推理可以是由具体到一般的概括,也可

以是由一般到具体的推类。还可以是话语隐含意义的推断,而这都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图式,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语言知识。

(四)、理解受阻应对策略:词义猜测

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能理解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忽略,可以查字典,更可

以猜测。词义猜测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

1. 利用文章中所包含的类比关系

2. 根据构词法判断

3. 根据上下文的解释

4. 利用上下文的反义同现关系

5. 根据上下文中的因果释义

6. 根据列举判断

(五)、观点态度理解策略

观点态度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

1. 识别信息词。所谓的信息词是指表达观点态度的信息词,如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些词可以表明态度因此可以用来描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根据文章的逻辑。学生可以根据一些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

过主题句、结论句和文章的承启转合作出判断。

3. 根据指示语判断。所谓指示语表明观点态度所在的词语,如in one’s opinion, as far as…is concern, personally speaking等。

(六)、基本阅读技能

技能虽然不是策略,但是与阅读教学的培养的再认、领会、分析、评价、运用等能力

不同,它是获取信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等必备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这里并不讲其单

独列出。不过技能与策略不同,策略是有意识的,策略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所选择的具体措施,而技能是阅读必备的文本加工方式。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有:

1. 自动解码。自动解码功能是阅读中最为关键的技能,指学生看到文本符号能够不

假思索地联想起所指。

2. 关键词阅读。在语篇阅读中要做到自动解码,学生就必须掌握关键词阅读技能,

避免逐词阅读。学生必须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核心词语,忽略提供冗余信息的词语。

3. 意群阅读。学生必须能够识别意群,培养按意群阅读的能力。为此学生必须具有

语块意识,阅读时做到语块整体解码,而不是将其分解成单词。

4. 视觉解码。虽然语音意识是解码的前提,但是阅读还必须是视觉解码。如果是出

声阅读,或者没有出声,但是声带在动,也就是学生在看到文本时心中还在发音,其阅读

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七)、其他常用策略

1. 预测

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有的读者在阅读之前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有的根据文章的结构预测,这些预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更为重要的预测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预测接下来要读的内容,不断地验证自己的预测,调整自己的阅读。

2. 选择注意点

读者要在众多的信息之中识别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能够选择注意点,这是览读策略必备的能力。读者必须能够关注部分信息,忽略部分信息,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本。

3. 记笔记

记笔记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和提取。学生因此需要掌握一些记笔记的方式,如符号、图表、缩略词等,还应该知道记录什么信息。

4. 阅读整理

阅读整理时指在读完一篇文章或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必须能够概括归纳出对以后阅读有用的东西,这里所说的不是词汇、句法,而是不同文体、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语篇逻辑。阅读是一个图式建构的过程,而阅读整理有助于新图式的建构。

5. 联想

联想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将阅读文本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生活以及以往阅读的内容相联系,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弥补空缺信息,从而做到对所读文本的深刻理解。任何阅读都不只是文字的识别,都会涉及作者自身所具备的图式的利用,而联想正是图式在阅读中利用的体现。

6. 视觉化

视觉化指在阅读材料时,尤其是在阅读故事类文本时,读者能够想象所阅读的事件,在大脑中勾勒出阅读场景、人物,能够将事件变成影像。视觉化是阅读的有效策略之一。

7. 前后联想

前后联想对整体把握阅读的文本十分重要。读者在阅读下文时有必要将其与已经阅读过的上文联,分析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题大意,才能理解各个细节存在意义和主题阐述的有效策略之一。

阎国利,吕勇著(2002)将阅读策略分为一般阅读策略和快速阅读策略。

(一)一般阅读策略包括精度策略、泛读策略和课外阅读策略。

1. 精读

国外流行的SQ3R实际上是一种精读方法,即英文纵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和复写(Review)。

(1)纵览

纵览指首先尽量弄清楚所读材料的宗旨。可以仔细阅读作者的序言或后记,查看目录和索引,阅读各章提要或小结,迅速览读全书,以便了解全书的概貌。

(2)提问

浏览准备细节的章节时,要反复琢磨其中某些观点,并同自己已掌握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比较、及时记下所思考的问题。

(3)阅读

要求慢读,理解透彻,记住各章节的大小标题,若无标题则自己概括写出。

(4)背诵

不是逐词逐句的复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各节的中心思想,对其重要的内容则要背诵。

(5)复习

若是需要长期保留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

2. 泛读

泛读是与精读相对的一种阅读方式,它不要求精读那样字斟句酌、反复研读,而是要“观其大略”,抓其要点和精髓。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泛读是补充。

3.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读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有益身心原则

(2)文字规范原则

(3)联系实际原则

(二)快速阅读策略包括跳读、寻读、变速读、顺序读和鉴别阅读。

(1)跳读

跳读不是逐字逐句阅读,而是跳跃着进行阅读,在进行跳读的时候有两种方法,一是

首尾句跳读法,另一种是关键词跳读法。

(2)寻读

寻读是指读者在阅读之前有着明确的目的,所以在阅读时只阅读自己需要或自己感兴

趣的内容。

(3)变速读

在快速阅读中应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读物的难度不同来改变阅读的速度。也就是说,快速阅读的速度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的速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4)顺序读和鉴别阅读

顺序读包括以下七个内容:

- 题目、书名、文章的标题:这些往往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

- 作者:对作者的了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 文章出处及发表时间

- 基本内容、题材

- 事实:指文章摘要和掌握的各种不同的事实。数字资料、人名、专门名称

- 文章的特点有哪些

- 搞清楚所阅读的文章的创新之处及阅读之后的启示

(5)鉴别阅读

通过寻找关键词、确定概念和确定写作意图三个阶段掌握文章各段大意,进而形成一

套完整的概念,掌握通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一般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佟敏强(2012)

(一)阅读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

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对阅读学

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对阅读学习方法和过程更趋合理、高效。

1. 确定阅读目的

当代外语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目的有三个: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学习语言知识而阅读;为掌握阅读技能而阅读。

2.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者要对原文的阅读材料进行仔细地选择,其依据如下:依据合适的难度;选择熟

悉的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3. 制定阅读计划

制定阅读计划是指阅读者根据阅读任务的性质和特点,制定阅读过程中需要实施的步骤。考虑应用何种阅读策略,预计阅读结果等。这一策略包括设置阅读目的、浏览阅读材料、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阅读任务。制定计划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如激活背景信息、预测文章主旨、组织计划、自我管理等。

4、监控阅读过程

监控是指在阅读活动中,阅读者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阅读实施及时评价,反馈阅读

活动过程中各种情况,发现不足以达到预期目标。监控策略主要包括:

方向监控:即确定采用各种阅读的方式。

进程监控:即边阅读边思考。

策略监控:即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检查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

5、自我评价阅读过程

自我评价是指阅读者按照阅读计划,在活动结束时自我检查阅读效果如何,总结得失。

6、记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往往可以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

全文细节,好的阅读笔记尽可能简短、精确,但不可以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在记录笔记应

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选择性和系统性

(2)明确阅读材料的写作目的。这包括阅读材料的标题、摘要或前言;阅读材料的

开始段落;略读文章,明确文章的组织形式;预测文章的写作目的。

(3)明确信息的组织方式。阅读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文章的主题思想、事

件的主要阶段或过程的主要步骤、从最重要的信息到最次要的信息;从简单的思想到复杂

的思想;共某一事物的最大部分到最小部分;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时间的起因及结果。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元认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行组织者。所谓的先行组织者指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根据课文学习的要求和

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常有学生连教室布置的任务

都无法完成,这从某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比较低。如果学生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

预先任务,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单元学习之前的相关阅读和相关信息检索,不

能通过预习呆着自己的问题上课,说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阅读活动的规划、监控与评价

元认知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学生能够规划自己的阅读,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监控自己

的阅读行为,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救。调查显示,学生大多数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很少有自己的规划。课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

行补救的更少。

第三,阅读策略的应用与评价。元认知的另一个表现是阅读策略化。也就是说,学生

能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但是,我们发现多数学生都是用同一种方式阅读课文,而阅读课文的目的就是学习。学生会逐词

逐句的阅读,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单词表或词典;遇到不懂的句子就参照辅导教材上的课

文译文,不管是故事、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不管是海报、书信还是演讲报告,都是同一种

阅读方式。学生不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这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与学生的策略知识的缺乏有关。要培养学

生的元认知能力就必须开展策略教学,通过策略意识的培养和策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

水平和阅读水平。

第四,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不可能只凭有教材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信息时代的资源很丰富,纸介的、电子的、网络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资源无处不在。能够利用丰富的阅读资源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阅读教学也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广泛涉猎的技能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阅读中的认知策略

阅读认知策略是指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如何处理阅读材料,或针对某一具体阅读任务

采取的具体阅读方法。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结合有效的策略来处理阅读材料,以求

最大程度理解文章,好的阅读者应掌握运用一下阅读策略:

1. 阅读阅读的目的

2. 预测文章的内容

3. 检测所做预测是否正确

4. 略读文章,获取文章大意

5. 寻读文章,获取重要具体信息

6. 区分文章大和具体细节

7. 对于文章进行提问

8. 联系文章和背景信息

9. 总结文章信息

10. 作出推理

11. 连接文章各个部分

12. 注意文章结构

13. 重读文章

14. 利用语境猜测词义

15. 利用信号词辨别词句关系

16. 检测理解是否正确

17. 辨别文章难点

18. 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理解

(三)阅读中的社交/情感策略

阅读中的社交/情感策略是指阅读者利用他人的帮助来辅导阅读以及运用自我情感控

制帮助完成阅读的策略。阅读过程中影响阅读效果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阅读者的心理状态,影响阅读者情感状态的因素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阅读者本身所持的态度和兴趣;

阅读者的阅读欲望;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焦虑程度。

严明(2009)认为外语中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关键词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

题归纳策略、精读四步法策略、词义猜测策略、略读策略、速读策略和预测策略。

(一)关键词分析策略

通过关键词来概括所学内容,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句型分析策略

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对长句子理解至关重要,经常阅读长句子有助于学生的英语思维,后者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外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熟

悉这些难点句型并有针对地联系。

(三)主题归纳策略

主题句一般在段首,引出整段内容,有时在一段的结尾部分作为总结或结论,也有的

主题词在段中,但是位于句首的可能性比较大。主题词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内容,

也是作者自始至终要说明的问题。能否抓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读者总结、概括和

归纳事物的能力。

(四)精读四步法策略

1. 快速诵读全文了解大意

2. 细读全文旨在发现南段,更好地解决问题

3. 逐段逐句深入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4. 细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词义猜测策略

英语是拼音文字,形和义之间没有联系,但它们有内在的基本结构。如果熟悉了英语

构词的一般规律,就恩呢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识记大量的同词根。当掌握了常用的词根

和词缀后能帮组记忆单词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猜测新单词的意义。

(六)略读策略

要掌握正确的略读方法需要学生学习一些略读技巧:

1.利用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小标题及黑体字,斜体字和划线部分。

2. 着重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段落中则注意常在段首的主题句和段尾的

结论句。

3. 注意关键词语。

4. 注意关联词语

(七)速读策略

一般来说,高效快速的阅读需要把握好文章的“两点一线”。“两点一线”分别指文

章的主题句和信号词。抓住文章的信号词便可能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其余部分一扫而过。但这并非意味着完全忽略徐杰,所以要抓住“一线”。

(八)预测策略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地预测、验证、修正以及进一步预

测的循环过程。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经常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

四、阅读教学策略

佟敏强(2009)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禁言总结归纳出八中第二语言阅读教学策略:

1. 激活背景知识。关于如何激活背景知识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将已有知识与文本知识联系起来。

(2)通过提问,预测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

(3)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活动。

2. 培养词汇知识

Nation(1990)和Cohen(1987)归纳了四种具体的词汇教学技巧来帮助二语学习者习得新的词汇:

(1)机械的背诵

(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语境猜测词义是教师最常建议的词汇学习技巧,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把这些步骤与具体的教学结合起来。

- 判断单词词性

- 分析包含此词的句子

- 分析与其他句子或段落的关系

(3)记忆帮助法

这种技巧是要读者在头脑中创造一个与单词相关的特殊形象,同时在母语中找到一个发音与之相似的词。

(4)单词结构分析

这要求学习者要学习前缀,词根和后缀,并使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单词。

3. 传授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是阅读策略实现的必要保证,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

Barret(1968)认为阅读技巧主要由五种:

(1)理解字面的意义

(2)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

(3)推理能力

(4)评价

(5)欣赏

Davis(1984)提出四种阅读技巧:

(1)识别词义

(2)推理

(3)识别作者技巧、写作意图和风格

(4)寻找有关答案

4. 提高阅读速度

Anderson介绍了他认为行之有效的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速度递增阅读

给学生一篇文章,给60秒钟的阅读时间,学生能阅读多少就阅读多少,然后让学生停下来从头再开始阅读,也就是给60秒整的阅读时间,但这次读的内容要多一些,按这个步骤重复四次。从第二次开始,学生每次阅读时都比前一次阅读的多,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逐步提高。

(2)重复阅读

让学生反复阅读一篇文章,直到达到一定的速度和理解程度,也就是每分钟读多少次且理解程度百分之百。

(3)整体阅读速度

首先要设定班级阅读速度目标。目标设定以后,计算每页应读的单词量,确定每分钟读多少单词以达到目标。

(4)个体阅读速度

与整体阅读速度相似,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己设定目标,他们决定每分钟完成多少阅读量来实现目标。

5. 验证阅读策略

(1)检验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会检测到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几个问题:这个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会使用这个策略?如何使用这个策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学习这个策略?如何评价这一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2)口头报告

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策略使用情况的最佳方式是口头报告,也叫“有声思维”,口头报告也可以用作教师检验读者活动的工具。

(3)元认知意识

大多数语言教师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时只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及如何使用。至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真正使用的阅读策略,效果如何,往往被忽视。在学习过程中“有声思维”

是帮组学生监控策略使用的有效办法,同时元认知的策略得到凸显。

6. 评估学习效果

及时有效地评估学习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教师了解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后可以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后可以调整自己的努力

方向,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记录效果

对阅读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微观和宏观;正式和非正式;定量与定性。

(2)阅读日志

- 阅读日志通过记录每天的阅读内提供阅读者一种责任机制。

- 利用阅读速度记录表标记阅读速度的进步。

- 阅读速度记录使用者可以记录在额外的阅读时间里阅读速度。

- 重复阅读记录是帮组阅读个体设定阅读提高目标并且观察进展的工具。

- 阅读档案使教师对一段时间的阅读进展以及阅读总的问题又整体的把握。

7、提高阅读动机

(1)阅读动机

人们阅读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是这些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获得

信息阅读,二是为了消遣或娱乐而阅读。在语言课堂里,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往往没有太

明确的目的,一旦确立了阅读目标后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更加关注和感兴趣,他们对阅读

材料的理解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材料的选择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期末的阅读复习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呢?笔者认为复习阶段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与方法: 一、课内阅读的复习策略与方法 1、落实背诵和默写。把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默写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可以经常性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趣味性地默写比赛。这样背诵与默写能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在复习时,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本的单元、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单元重点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特别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们要做到完全学透、吃透。如字词的理解、段落的分层、段落大意的归纳、结构的掌握、中心思想的领会等,都是复习的重点。 3、善于利用教材阅读复习要以课文复习为主,并做适当的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复习课文要防止炒冷饭,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因此,在方法上,一是可迁移重点训练项目,二是要变换课文类型的训练。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

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和从内容想开去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复习,提高阅读速度。 二、课外阅读的复习策略与方法 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小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阅读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那样的话学生所得的知识无疑是偏狭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如古诗、歇后语、成语等。 2、复习时进行简要归纳(1)关于古诗词的诵读,要善于帮助归类。在复习时可进行归纳,如把以前学过的诗句按描写四季景色的,反映作者思念家乡的,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等进行分类。又如让学生搜集数字开头的成语、有关动物的成语等等。(2)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导中有练,练中有导为了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在复习中,重点不是在怎么读,而是在怎么审题、解题的方法掌握上。做每一道题时,应该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意思,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来出试题的方式,培养理解能力。课本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 1、论点(证明什么)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2、论据:用什么证明(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怎样证明(掌握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还要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论题: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关系,论题是作者论述的话题,是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和对象、范围等,而论点是对这一论题的主张和看法。 5、议论文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无论是驳论证还是驳论据,归根结底是为了驳倒对方的论点。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①准确;②严密。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关于论点 1、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语言精练。一般不用比喻句,很少用否定句式、反问句式,不会用设问、疑问等句式。一般的论点采用的句式为“某某是什么”的肯定判断句式,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题目用疑问句的形式,未明确地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故不是论点。题为“阅读不仅仅是文科的事”也不是论点,因为它用的是否定的判断句式,未正面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阅读一篇议论文,首先应看标题是论题,还是论点,一定要注意区分论题和论点,象标题“留点空白”显然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拟的一个论题。文学性的标题不能作为中心论点。 2、找论点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 论点型的标题,文章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文章的开头。文章在开头就直接摆出论点,再直接论述或分几个分论点来论述,最后再总结。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总式结构。有时是先举事例,再由事例得出论点,再进一步论述。二是论点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文章前本半部分论述问题的一个方面。后半部分论述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中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综合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个过渡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多半是并列式,但如果后面的论述更深一层,则就是递进式。三是在文章的结尾。在文章的开头只提出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在文章中间提出了一些分论点,在文章结尾再总结,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分论点表达的意思是逐层加深的,其结构属于逐层深入递进式结构。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④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⑤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⑥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⑦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⑧在否定别人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论点。⑨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二、关于论据

关于阅读策略的七个小技巧

关于阅读策略的七个小技巧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阅读策略”?我们为什么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的,每个人的阅读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水平的差别。 2.线索和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人已有的背景知识;文本中的有用细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 3.知识性文本也非常适合练习预测和推理。 02 启动先备知识 获得先备知识有哪些途径? (1)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 (2)相关社会联系和自然界的总的知识; (3)相关文章组织结构的知识。 如果发现自己头脑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 (1)是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补充这些知识; (2)是通过讨论“主题中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话题,活络学生的先备知识,讨论时要强调重读书名(标题)、作者、插图、表格、照片等分析出一些新的信息; (3)是利用双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知识性文本的学

习前,先阅读相同或相关话题的叙事性文本,协助他们建立背景知识、熟悉该话题的语词、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03 视觉化 协助孩子提升“视觉化”的过程艰难而漫长。主要方向也就两个: 1.让孩子多读有情境感和画面感的文字。 2.多作图像化的交流。 04 整合资讯 我们每一个人身处“碎片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主动、被动地接收到零散的信息,但是我们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要学习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能够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我们要协助孩子去学习、面对阅读的挑战。 一个成熟的读者,是不会害怕面对这些问题的——这些帮你探究主旨,帮你综合或概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些问题的练习,学习如何“在一串的论点后,归纳出重点”、“归纳文章的主旨”、“清楚分辨出文章整体信息或主题”。 还能够教学生一些更具体可行的方法。1992 年布朗?戴和琼斯在协助读者形成“整合资讯”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的5种方法: 略去不相干的资料略去重复的资讯 把资料分门别类 试着找出文本中代表主旨的句子,利用它们作概述 文本中如果找不到代表主旨的句子,不妨自己动手写

小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小学生语文阅读题 解题技巧与方法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

阅读理解策略

阅读理解策略 阅读理解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句法与语义的线索的研究,读者就能够了解作者的意思。通过与作者相比较,读者可以很容易地印证他自己的知识与观点,他可以从作者那里获得新的信息和理念。由于读者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情感与作者的知识、观点和情感相互作用,读者也许会产生新的见解,从而超越作者。 一、了解学生不良阅读习惯,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阅读理解如此重要,然而目前,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却存有许多问题,如:逐字阅读,过度依靠视觉信息。这样会大大减慢阅读速度,妨碍对文章的理解。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的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过度注意细节问题,结果是迷失主题或一叶障目。由于掌握的词和短语数量少,学生不得不依靠词典查找词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传统的课文分析法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技巧。传统的课文分析法是一种广为流行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教学看做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把学习语言看成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把文章的语法结构分析同对文章的充分理解等同起来,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进行精读教学,因为精读是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阅读材料中词汇、语法、修辞、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于是学生在阅读中也形成了过多的语法分析,过多依赖字典,复读次数过多等不良习惯,而这些习惯极易造成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不完所有试题的现象。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到每个词甚至标点上,过分拘泥于细节,最终只能导致延误信息的传递、妨碍对文章的理解。 二、掌握有效阅读策略,认识培养策略的差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阅读理解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b17102152.html,] 何广铿在《英语教学法基础》中提出的英语阅读理解三个模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模式;它们分属三个层面,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时要辨证地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 分别遵从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古德曼认为:阅读效率高的读者应该是有弹性的,会根据具体篇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因此,怎样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恰当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专四阅读技巧(阅读篇)

专四应试技巧(阅读篇1: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阅读能力既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提高英 语阅读能力,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视但又相当艰苦的学习 过程。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 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近来,由国际阅读协会资深专家Diane和James教授合著,华东师范大学英语教学专家吕良环编注的《成功英语阅读策略》丛书在国内出版,在汇聚中外英语教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考试成绩的新途径。这套丛书通过对英语阅读策略的逐一揭示,使读者能够较快地打破英语阅读的神秘感,轻松地发现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技巧,进而可以更加容易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隐含在英语文 字中的本质思想,并可逐步善于从语篇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脉络。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前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这个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学习策略和文 化意识列为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而提倡自主学习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英语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 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这套《成功英语阅读策略》正是以阅读策略为 核心,为具有初级和中级英语阅读水平的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阅读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而编写的。同时,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这套来自美国的教材蕴涵着浓厚的英语文化色彩。学习这套教材,不仅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更可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以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培养文化意识。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其实就是真正读懂英文的能力,其中包括利用阅读技能读懂文章的能力,并不是运用某些所谓技巧应试的能力。如果只关注所谓的应试技

【部编语文】二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 (含答案)及解析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篓子里的青虫 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 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鸡妈妈带着小鸡到菜地捉虫来了。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心想:“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于是,它逮了好多好多青虫,放进一只篓子里。 过了一段时间,小黄鸡想:我该美美地吃一顿了。 它刚把篓子打开,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翻倒的篓子里滚出好多空壳,别的什么也没有。 小青虫呢?它们到哪儿去了?小黄鸡呆住了。 (1)读了短文,我知道小青虫是________(益虫/害虫)。 (2)找出描写小黄鸡心理活动的句子,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它________的特点。 ①贪心②目光长远③贪吃 (3)篓子里的那些小青虫没有了,原因是() A. 它们跑掉了 B. 它们变成了蝴蝶 C. 它们被别的小鸡吃掉了 【答案】(1)害虫 (2)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② (3)B 【解析】 2.读一读,做一做。小马过河(节选)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___孩子___光听别人说___自己不动脑筋___不去试试___是不行的___河水是深是浅___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___ (1)在选段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________孩子________光听别人说________自己不动脑筋________不去试试________是不行的________河水是深是浅________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选段中小马妈妈对小马说的话?() A. 别人说的都对。 B. 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C. 不要听了别人的话就信以为真,要自己认真思考,亲自去尝试。 【答案】(1):“;,;,;,;,;。;,;。” (2)C 【解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要从小就开始学起,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的关键也在于此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学习一下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一下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例: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总起句,在文中起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 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汇总(超级经典)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整理汇总 一、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

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 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4、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三)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2、审清文题,明确所问。 3、回顾所学,正确解答。 4、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 例:鲁迅《社戏》“夏夜看戏”。 时间:夏夜。 地点:去赵庄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伙伴们。 照应的内容:“似乎听到歌吹了”照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等。 指代的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中的“这里”指代“鲁镇的平桥村”。 5、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 ①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 、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

初中阅读方法与策略 中考阅读致胜30招 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阅读"高分?这是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在摸索的咨询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 (一)整体解读15招 1.明白得主旨5招 (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明白得文章主旨) (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明白得文章主旨) (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明白得文章主旨) (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明白得文章主旨) (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明白得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5招 (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 (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刻、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 (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管等理清文章思路) 3.解读写法5招 (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 (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 (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 (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 (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 (二)局部咀嚼15招 1.品尝词语5招

(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有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尝句子5招 (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 (23)体察感情(通过品味、观看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3.品尝文段5招 (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7)通观上下(通过观看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策略

阅读理解策略 一、阅读应试的基本方法步骤 阅读基本方法有3种,一是略读,二是精读(scrutinizing),三是寻读。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浏览全文获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精读则是仔细阅读每句话,理解分析其含义,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而寻读则是通过目光扫视,迅速确定你所期望得到的信息的位置。考试中3种基本方法可以用在不同的情况。通过略读,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结构安排和主要信息,利用精读我们可以针对考题中的某些信息或难点做具体细致的解析,而寻读则在解题过程中起着一个定位的作用。 不少考生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阅读理解题是先读文章还是先读后面的问题呢?我们认为,答案因人而异。英语水平较高,阅读速度较快的考生可以先通读短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章的主旨大意, 理解文章的细节, 基本理解原文之后再看考题及选项并做出选择,遇上个别无把握的题时再回头查阅短文的相关部分,仔细推敲定夺,以求准确无误得高分。但这种方法只适合那些有能力获取优异成绩的考生,其优点是对文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印象,缺点是,费时间,对文章的细节记不清楚。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考试的时间较为紧迫,我们建议使用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略读短文把握方向 用尽量短的时间扫视短文,特别留意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因为各段的主题句往往在句首,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很可能是概括总结。略读的目的是掌握短文的主旨大意,做到对全文的内容心中大致有数,有一个思考的方向。 第二步:浏览问题,有的放矢 浏览5个问题,揣测出题者出此题的目的并侧重阅读短文相关部分。由于对所问问题及文章主旨都已有所了解,在阅读时自然会知道哪些地方得细读哪些地方可一带而过甚至跳过不读。所有问题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基本反应并覆盖了文章内容的主干。先阅读问题再阅读全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内容,便于给相关问题定位,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答案 在完成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对5个问题逐一解答。需要注意的是:要是文章内容涉及你所熟悉的题材和知识范畴,在选项时绝对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解决问题。因为文章考的是你对该篇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你的某种知识,因此选项不能脱离文章的题意。 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阅读速度较慢的考生来说,我们建议不妨直接从第二步开始:先浏览所有5道题的题目,对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估计或了解,然后逐一解答。先寻读文章的相关部分,然后选择正确答案。如遇到有关文章主旨大意或需要推理的题,可先放一放,等做完其他题再做这类题。先难后易,各个击破。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不妨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某些句子或词语(主题句,关键词)下面划线,标上符号,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活跃思维,同时也便于阅读,节省时间,使阅读更加积极。并且对于记忆力稍差的考生而言,记住几个重要句子和信息要比记住全文容易得多了。所以,我们建议对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和关键词标出记号并重点阅读。 二、阅读考试中碰到不认识的生词怎么办? 考生最害怕在阅读中碰到生词,而在阅读时,遇到生僻的单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见到生词就不知所措,就必然会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是不认识的生词对理解文章的关系不大,就可以跳过去不管它。譬如这样一例:Some birds can swim on the water. A few, like the penguin and puffin, can also swim under water.我们只需知道penguin 和puffin是两种鸟就行了,不必将它们的具体名称弄个一清二楚。 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等),一般都可以不作计较,必要的时候,用X、Y的字母代替它们就行了。以2003年阅读Text 4为例,文章出现了若干复杂的人名、职务名:Colorado governor Richard Lamm, Viacom chairman Sumner Redstone, Supreme Court Justice

阅读理解学习策略

阅读理解学习策略 阅读理解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 人类知识的传递大量的是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的。 因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没有阅读理解,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 因此,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和应用较早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近年来,更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一、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关注在古代社会就大有人在,但现代意义的、系统的阅读理解问题的研究则始于一百余年前。 普遍认为,对这一问题最早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罗曼尼斯(romanes),他于1884年报告了第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成果。 在研究中,他要求成年人在规定时间之内读一段有十行文字的文章,并在读后写下他们能够记得的内容。 他发现,被试在阅读速度方面的差异是4:1,即读得快的被试读同样内容的材料只需读得慢的被试所用时间的四分之一,并且读得快的被试回忆起来的内容也更多。 由罗曼尼斯带来了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良好开端,但在他之后的数十年间,对阅读理解问题的研究是不活跃的。

尽管偶而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但其研究是不够深入的。 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占了统治地位,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冲淡了人们对阅读理解问题研究的兴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 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二是读者的语言知识,三是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 依据对这三个因素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创立了不相一致的阅读理解的模式。 这些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类:(1)以高夫(gougho,1972)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 这一模式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阅读过程。 (2)以古德曼(goodman,1976)为代表的自上而下模式。 这一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的作用,对课文进行加工的,即阅读的起点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印在纸上的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 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 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三、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怎样阅读写景文章 写景的记叙文,主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阅

语文阅读策略与技巧

小学生最应掌握的三种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之——语言概括能力 第一讲: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0枚果子 ①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②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姿,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③有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④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旁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地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⑤留下了的12 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 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

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⑥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再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阵一阵地像刀绞。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⑦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雷,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就这样,他一路地跑,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回头去捡。 ⑧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翕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娘终于等到你会来了。你的脚……”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⑨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⑩“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 (11)“娘啊!”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幸的怀中。 练习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儿子想方设法回家救母亲,最终母子平安团聚的故事。 2.本文叙述了“80 枚果子”的故事。请按如下要求简要概括。 (1)起因:儿子外出打工时在山上发现了好吃的果子。 (2)经过:果子寄出后才知道有毒(发展),他连夜想法设法冒着风雪赶回家(高潮)。 (3)结果:发现母亲没舍得吃,俩人被这种亲情感动。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述了儿子外出打工时在山上发现了好吃的果子(起因),果子寄出后才知道有毒(发展),他连夜想法设法冒着风雪赶回家(高潮),发现母亲没舍得吃,俩人被这种亲情感动。(结果) 4、本文故事情节此起彼伏,扣人心弦,请在下面空白处中,填入相应的故事情节发展。 外出打工发现果子(起因)→给母亲寄果子(递进)→工友告诉他有毒(转折)→连夜买票往家赶→路不通车,赤脚回家→母子团聚。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 一、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