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011年10月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文/陈萌萌

摘 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本文拟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今后展望,意在切实加强课程内涵建设。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86-02

科教纵横

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而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厘清思路,找准教学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

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切入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英国课程之父泰勒所提到课程的两个基本问题,课程主要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主要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在于课程体系如何构架,而如何教的问题主要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课程体系构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包括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等问题。在此,就不多加以阐述。本文将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展望,即探讨如何教的问题。

一、目前课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我们发现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效各异,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人们习以为常的“填鸭讲授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最少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量,显然在大班教学盛行、知识记忆为重的今天被广为采用,但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是该教学方法的明显不足之处;“问题讨论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对讨论的核心问题具有理解透彻不易遗忘的功效,因而有助于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思维;“实验法”、“实习法”的优势在于学习者的切身参与,体现“做中学”的理念,所谓“借助听的学习,有时是学习;而通过经历的学习则几乎总是在学习”描述的就是不同教学方法的功效,所以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然而,一个令人吃惊的现实是,“填鸭讲授法”清一色的占据着大学的课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积极,甚至可以说,很多仅仅停留在教师及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上。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利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为了改革习惯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每一位教师能为的,加上教学方案设计的巨大工作量,加之没有合适的教材等,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主动性。

2、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

部分教师目前仍习惯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将自身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而相比较定位于“活动组织者”、“学习顾问”的却不多。许多教师只重教学任务,而较少关心学生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授”与“学”的严重脱钩。其最主要的弊病是呆板、单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问学生接受如何。学生对上这种课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好学生被动地记笔记,不动脑筋;差一点的上课打瞌睡、看闲书、写短信、玩游戏,更胆大的干脆逃课。且不说这里还有教师上课内容过于艰深,学生根本听不懂;条理不清、没有重点、平铺直叙、语言难懂等问题。其次,是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教、学生学,相互很少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姓名,除了通过考试,也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谈不上因材施教。

3、部分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时间少、精力不足

目前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教法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以实现新的教学与培养目标,对自己原本已经熟悉的习惯的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重新审视考虑,做出新的选择,设计、协调配合,以求方案的最优化。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创新性的活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因袭传统、按老办法教书,照本宣科、“满堂灌”是最容易、省时间、省精力的办法。

4、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院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是从二级学院分流过来的老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难以适应;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5、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起着直接制约作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欠缺,依赖性的学习习惯依然潜在并具有强劲的势力和巨大的惯性。地方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直言不讳地要求老师按部就班、全面系统详细讲授。尽管大部分学生希望能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但由于自学能力差或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远达不到要求。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存有偏差。重知识接受轻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综合素质与能力,重实用操作技能轻自主创新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顺从依附心态明显,尤其缺乏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学生期望教法改革和考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厌倦与恐惧,对于教法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思想认识上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致使一些老师的教改设想在学生那里推不开、行不通。

6、学校设施和组织模式的制约

除了教师和学生因素以外,教学方法改革要求班级规模

186 2011.10

2011年10月科教纵横

适当,具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允许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实习等)。这就会对学校的设备和生师比等条件提出要求,关系到学校物质投入等方面问题。教学方法改革还会引起教务管理上许多矛盾。例如,不同教学方式穿插使用要求教室和课时分配频繁变更,增加教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问题涉及学校投入与组织模式。

二、课程内涵建设思路

近年来,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已形成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一般课程三条主线,有层次,分重点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现有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门,温州市精品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院精品课程20门(包括在建10门)。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2、以学院为主导,助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出台《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鼓励各系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如本学期,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及工学加强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改革,学院会同相关系努力推进。出台《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方案》,从2010级学生开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级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网络教室),要求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专题、现场研讨、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工学系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等。

3、加强了数字化信息建设力度,拓宽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

学院目前设有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并明确规定精品课程必须建有课程网站,并在评审时对网站建设中师生互动性良好的课程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利用校本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要求院重点课程必须建有网络课程,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中。

我们期待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摆脱个体经验和习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式的束缚,更加科学的导学施教,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讨型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向探究性转变。

三、课程内涵建设探索

1、改革路径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所谓自上而下是指本次课程改革将依据培养目标展开,重在课程体系的构架,内容的选择等,涵盖课程建设标准评估和拟定,包括在课程体系的改造中,对专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课程自由度和适应性等提出明确要求等。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工作要求。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课程改革同时引向教师的教学实施层面而展开,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2、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政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管理部门出台的改革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如何至关重要。由教务部牵头,让学院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以理论研究为指导。

3、探索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于教学改革需要,各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差异较大,给教学安排提出了特殊要求,也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接下来着力改变传统教学执行计划管理的刚性做法,充分考虑这些专业在教学进度安排、组织安排的差异性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排课、教师课时计算等方面突破常规做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保障,逐步探索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培养、示范和带动作用

精品课程是学校的优质课程,目前,学院有省精品课程1门,市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5门和院精品课程13门(包括在建)。学校通过邀请精品课程负责人举办专题讲座、上公开观摩课、担任青年教师教学导师等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有意识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多途径的自主学习,同时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从而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改革走向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的主要特征。而实践中,实践教学存在课程建设落后、教学内容老化、随意性大等问题,实践教学的现状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家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领域,但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部分,更有实验与实践操作部分。实践教学其实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和细化,深入的研究实践教学模式,将为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所以,独立学院要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本身内容庞杂,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更加丰富灵活,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有改革与作为的空间。

6、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继续加以重视和加强。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拟打算引进适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改革项目系统,简化办事程序。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参考文献:

[1]杜先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中国大学教学》,2010.

[2]杨培强.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M].《中国大学教学》,2010.

[3]范慧慧.围绕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M].《中国大学教学》,2010.

[4]郑家茂.注重教师教学发展提高大学教学品质[M].《中国大学教学》,2010.

[5]潘维真.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理性思考[M].《教育评论》,2008.

[6]加强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M].《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7]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高校中观课程类型、功能及其关系的视角[M].《中国成人教育》,2010.

[8]加强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M].《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9]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M].《职业技术》,2010.

[10]重庆市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M].《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11]民办高校课程建设须向内涵型转变[M].《中国高等教育》,2010.

[12]高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高等理科教育》,2010.

2011.10 187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方案(简要)

巨野县高级中学 2017---2020三年课程建设方案 (简要) 为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2013--2016三年的省厅1751工程,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与整合,让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衔接,使这些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将构建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特需课程个性化“三化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期通过课程重构、学科重组、课堂重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一、国家(地方)课程(必修)校本化重构 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一)课程整合的突破--- 1、跨学科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历史+语文;历史+地理;音美+文学;英语+时政(语文、地理等)。 2、学科内整合:如数理化不同章节(册本)内容的整合;语文的主题学习课程;英语的专项学习课程;政史等学科相近内容的整合等。

3、教材的整合: 1)学校将为每个学科配备多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以选用教材为蓝本,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深入浅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整体移植或者嫁接,使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各学科可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如分层走班的年级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教材的整合)在不同的班级选用不同的教材。 (二)学科教室建设与资源利用--- 1、结合我校现有条件创设课程(目前我们已有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综合、音乐、美术和理化生等学科教室); 2、创造条件开设课程(如艺体、综合实践等学科)。(三)、学科分层与拓展 1、各年级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部分)学科分层走班(实验)教学; 2、加强不同学科兴趣学生的学科拓展,以便让学生提前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稳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高中的选课、高考时的选专业、以及今后的职业方向、人生规划和终生发展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二、校本课程(选修)生本化建构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校本课程开发被列入重点议程。在继续开好我们已有的各类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各年级积极开发学校及老师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更多更好的校本课程,实现我校校本课程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发展,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为此,学院再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修改的过程中,各专业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进行研讨,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典型的岗位能力分析,进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汽车工程系三个专业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汽车营销专业将商务礼仪调整为社交礼仪,新增设了消费心理学、汽车文化、汽车配件营销、大学生实用口才与演讲等实训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增加了绘画实训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增加了社区工作调查实训等。 ——多学科齐动,开展教改实践。基础课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为此,各学科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语文课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把研究性学习引入科技写作课教学,适当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两课”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品德课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评价方式,授课部分考核占70%,日常行为表现占30%,凸显了“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英语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主;体育课则尝试分项目教学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项目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实践课注重以能力为本位、以过程为导向。金工实训中心探讨模块式技能实训教学,将每项实际工作分为若干技能模块,每个技能模块不仅内容完整、简明易懂,易于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和修改,还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实训状态;基础实训中心进一步加大虚拟实验室建设,将电工电子技术、电器控制与PLC、计算机硬件组装等实训教学改成由计算机仿真完成,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条件设计自己的作品,又极大地了缩减了消耗型实验实训的教学成本。《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26日9版

优化课程建设 实现内涵发展.doc

优化课程建设实现内涵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生命,也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着手点,是促进优质教育形成与发展的持久动力。昌平区通过加强区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加强三级课程整体建设,推进课程资源优化,努力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增强课程领导力 2014年,昌平区召开了全区课程改革工作会,修订、颁布了《昌平区加强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课程开发、实施到管理、评价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对基层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次主题性强化培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全面提升课程领导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课程整体建设与研究,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出发,我们强调要将学校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加强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加强三级课程之间、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整合研究。 二是加强管理与指导,确保地方和校本课程有效实施,打造精品课程,促进品牌建设。重点是规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校本课程品质,优化校本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对学校的指导、评价,逐步建立行政部门主管、业务部门主责、学校具体实施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完善课程备案、报审、监控、评价制度。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区级层面建立起一支由课程室牵头、以课程建设优秀校为

主的核心团队,通过专题培训、校际交流、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团队的课程建设水平,建立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储备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体现地方优势和学校特色的自主课程。同时,我们还以“翱翔计划”“雏鹰建言计划”为抓手,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优秀学校的典型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管理资源、智力资源的融通共享;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整理、汇总、集中呈现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的扩大宣传、深入了解、自主选择、广泛使用。注重实践类教育资源建设,注重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建设,促进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发展,开展优质资源展示活动。我们将市级“义务教育项目”“地方课程建设项目”和“专题教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四个课改项目融合,为实验项目学校或任务承担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平台,开展“系列走进学校”活动,先后走进马池口中心小学、回龙观中学等,使区域内学校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案例研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是注重开发区域资源,拓宽学生课程内容。区教委努力挖掘、培育区内校外教育资源,重点培育18家校外资源单位,开发、建设出近50套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500余门校内课程共同组成昌平区课程资源库,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构建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规范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课程质量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稿本着硬件软件并举,以软件建设为主;外延内涵齐抓,以内涵挖掘为主;共性特色并重,以特色建设为主的宗旨,一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学校发展需求, 2007 年学校制定《荣成市第一中学20072010 年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制定的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学研究到后勤管理,整体构建,科学规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完善学校内涵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能够享受终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中是老牌名校,依据学校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不断超越,着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学校精神,实验楼东侧墙面上校歌高悬,还在教学楼、办公楼和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一训三风和校徽。 办公楼走廊悬挂 81 块校友和师生自创字画,办公楼二楼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洪涛和袁业立四位工 1 / 8

程院院士的题字,有海军原政委、上将李耀文的题词,以及其他领导题字和 50 周年校庆的校友贺词,其余楼层主要是一中历届学生和教师作品,以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今年,计划在格致园雪松前立弘兴石,前刻尚德规范四字,后记一中 57 年发展历程,将成为一中继承发展、展现一中精神的标志物。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开发团队为主导,调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成长。 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引领下我校已经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文化。 三个年级有各自的文化取向,有各自的年级格言,通过年级文化宣传栏宣传年级特色文化;班级自编班级格言,建设班级特色板报和走廊文化。 我们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和文化活动等载体,营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作为省绿色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的规划和更新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环境文化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宣传用语,依据校园功能分区构建一路三园(弘毅路、憩园、毓秀园和格致园),以分区的不同文化内涵使用标语牌张贴师生提供的名人名言,体

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两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二)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洪山区楚才小学 一、坚持教师发展第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秉承“尊重教育”的办学思想,践行尊重管理模式,做到刚性和柔性相结合,深化尊重管理的文化内涵(尊重、沟通、激励),让学校成为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尊重教师的幸福追求,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学校确立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理念,全面关心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发展愿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采取“师德修养培育”、“教师阅读促进”、“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技能强化”等举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整体推进。 二、强化德育工作,立德树人,深化有效德育工作特色 1.全方位构建和推进尊重德育模式的研讨。 牢固树立全科、全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创设并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文化环境,整体构建了尊重德育模式,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尊重德育模式(12345德育模式) 一个目标: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二条主线:贯穿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大阵地:学校、家庭和社会融合 四大内容:尊重自己——生命教育、养成教育 尊重她人——感恩教育、礼仪教育 尊重知识——笃学教育、情商教育 尊重环境——责任教育、生存教育 五条途径:环境熏陶体验 主题活动体验 艺术启迪体验 岗位角色体验 评价激励体验 2.加强班级建设管理,提升班级生态德育水平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严格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持续推进“我的看家本事大家谈”班主任(辅导员)策略论坛,增强班主任(辅导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形成了“研修主题课题化、研修行为自主化、研修内容系列化、研修活动制度化”的班主任(辅导员)校本研训格局,让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根植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鲜活的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德育教育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持续推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创立评比活动,经过“一班一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方案

英语专业《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建设优秀学校所必须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用一流的教学质量来保证教育理念的实现是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全力抓紧抓好。 1、改革教学内容,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原则,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按照“逆行法”的思路,实现从培养目标到生产实习、专业课一直到文化基础课教学的一体化,即根据本专业企业所需实际---确定生产实习和实训内容---根据实习实训要求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由专业课教学所需确定技术基础课授课范围---根据技术基础课的需求确定文化基础课的内容,也就是把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与我校的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据此,今年对化工、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按此要求来进行改革,完善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全部专业的一体化模式改革完成。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较差。据此,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真正按照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用现代的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嫁接我校的教学方法。各系部本学年均要确定2-3名教师作为教法改革的示范,并切实帮助这些教师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把先进的教学方法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之成为适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3、改进教学手段,大力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作为国有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行业,工艺越来越复杂,对产品、设备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表现在教学手段上,就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质量的在课堂上反映出工艺和产品等的要求来。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改进教学手段方面来。一是要改变黑板上开机器,语言上讲流程的状况,采用直观、现场、模拟等手段直接与实际要求相吻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或模拟情境中掌握知识;二是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充实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本学年各系部均要确定3-5名教师作为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并切实形成独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讲解学习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区教研室课程建设系列会议概述 截止3月26日,在寒假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按照“规范办学、有效教学、品牌教育”三措并举的工作方针,教研室为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科学、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开齐开好课程,深化单元主题教学,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先后在花园学校、高庄中心小学、杨庄胡宅小学、实验中学、陈毅中学、大王庄中心小学、凤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等学校召开了课程建设七个系列现场研讨会,这七个会议既整体展现了全区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同时也凸显了每个会议现场的个性,发现了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为便于各学校总体把握,个别解剖学习,便于学校学习经验,找出问题,促进工作,对七个会议综述如下: 一、倡导了让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建设观。2010年是全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年,是强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关键年。七次会议凸显了三级课程的整合性、融合性、渗透性、互补性。花园学校将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五步”校本化工作:第一步、学习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目标和要求;第二步、调研学生的学力基础和需求;第三步、确定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第四步、组织教师团队研究课程

资源和实施学校课程标准;第五步、通过教师改变、整合、拓展、重构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最终形成学校课程。胡宅小学将写字育人与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由学校课程衍生了对联文化、汉字形体演变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学校的再度开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活化为学校课程,提高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质量。 二、倡导了全面提升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的课程实施观。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校长、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是关键。七次会议呈现了课程、教学、教研、科研计划“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寨里中心小学以“三语一言”课题实验为依托,加强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构建了阅读准备课、阅读指导课、阅读积累课、阅读交流成果展示课,明确了一个单元教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计划性、针对性、目标性强,对语文教学进行了自然延伸。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松鼠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泥于语文教材,搭建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阅读“立交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倡导了规范和加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音体美教学

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一所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制度文化体现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精神灵魂”,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奇迹。所以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哪怕是校长更换,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他还是会走在前列。 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谈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 1.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是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的体现。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3.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

二、“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三、“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四、“教学及科研”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特色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相同,应经有个程序: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的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程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洪山区楚才小学 一、坚持教师发展第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秉承“尊重教育”的办学思想,践行尊重管理模式,做到刚性和柔性相结合,深化尊重管理的文化内涵(尊重、沟通、激励),让学校成为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尊重教师的幸福追求,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学校确立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理念,全面关心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发展愿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采取“师德修养培育”、“教师阅读促进”、“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技能强化”等举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整体推进。 二、强化德育工作,立德树人,深化有效德育工作特色 1.全方位构建和推进尊重德育模式的研讨。 牢固树立全科、全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创设并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文化环境,整体构建了尊重德育模式,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尊重德育模式(12345德育模式) 一个目标: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二条主线:贯穿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大阵地:学校、家庭和社会融合 四大内容:尊重自己——生命教育、养成教育 尊重他人——感恩教育、礼仪教育 尊重知识——笃学教育、情商教育 尊重环境——责任教育、生存教育 五条途径:环境熏陶体验 主题活动体验 艺术启迪体验 岗位角色体验 评价激励体验 2.加强班级建设管理,提升班级生态德育水平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严格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持续推进“我的看家本领大家谈”班主任(辅导员)策略论坛,增强班主任(辅导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形成了“研修主题课题化、研修行为自主化、研修内容系列化、研修活动制度化”的班主任(辅导员)校本研训格局,让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根植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鲜活的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德育教育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持续推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一班一品,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及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虞永平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我刚才讲过,无论是不是课程游戏化项目,你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做这件事情,也就是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所以今天呢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前,我先说我们怎么理解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想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这跟小学很不一样。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那我具体来看不一样在哪里?或者说幼儿园课程它的要点在哪里?首先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拍脑袋今天决定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这个目的是适合孩子的,这个目的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一定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些目的是一层一层推进的,包括重复,不断重复某些,是不合适的,当然这个目的到了课程里面就变成了目标了。不能不断重复,偶然重复,适当重复是可以的。有些幼儿园总是做同一件事情,这个区域里面一个学期材料基本上没换,那就是重复,对孩子来讲就是浪费。所以幼儿园的目的必须层层推进。那我如何知道是层层推进?《指南》里告诉你了,在每一个领域,在每一个年龄段,他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到哪里,

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

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综合性整体建设,深入开展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以及课程建设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等。 一、课程建设的内涵 探索和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教学、课程建设、精品课程评审等实践,对课程建设内涵的认识和体会叙述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先导,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以及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育理论和思想素质等。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首先要有就一流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学技能、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师资队伍。 2.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也是衡量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建设、知识内容建设、教学水平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等内容的建设。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在课程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等,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快速发展。 4.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重要保证,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设施、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性与开放性、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等建设。 5.教学管理建设。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主要包括科学、规范、系统和配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档案资料和教学激励机制等内容的建设。随着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提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及时地科学评价教学质量,确保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健康发展。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强化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禄丰一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报告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等。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优良的校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为基础和前提。为了适应高中教育的特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在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方面出实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诸如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纪律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量化考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目标考核,每周考核通报;管理重心下移,突出年级前沿;强化细节管理,任务落实具体;实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等。通过以上手段对校风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高考我校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现将校风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禄丰一中学始建于1932年,承担着全县近60%的高中招生任务。学校占地面积223.5亩。建筑面积40765平方米。学校有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标准化考场、理化生实验室、田径运动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每个年级20个班(高一22个班),在校生3277人,教职工230人。 二、优良校风的建设 (一)注重班子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管理的细致到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力。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在管理中以人为本,民主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采纳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每周一召开一次校务会,研究学校的相关工作,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实行扁平化管理,施行副校长联系下的年级管理模式,简政放权,工作重心下移到年级,年级部主任全面负责本年级的管理工作,学校各处室负责协调、指导、检查和考核。坚持原则,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督促检查,强化执行。坚持管理细化,反馈问责,校长室、各部门每月对分管工作进行考核,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通过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班子队伍建设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工作成效明显。 (二)加强党、团、工会建设,提升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校党总支认真组织党员政治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校团委对团员进行组织生活观念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团员的组织意识。工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通过公示栏及各种会议等形式公开各种信息,加强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开设“校长信箱”,增强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扩大与师生沟通的渠道,提高学校科学管理、规范治校的水平。组织工会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