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学时: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形态与染色特性以及主要培养特性;

2.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常规微生物学诊断法;

3.掌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的方法和原理;

4.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和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5.熟悉沙门氏菌血清分群、定型的方法和步骤。

二、知识背景

肠杆菌科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运动者周身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好;发酵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者产酸或产酸产气;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其它生化试验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重要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作为原发和继发病原可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犊牛的肠道感染和水泻;幼猪的水泻和腹泻,二月龄以上猪的出血性肠炎和水肿病;狗的尿道感染;鸡的气囊炎和大肠杆菌肉芽肿(Coligranuloma)。

沙门氏菌(Salmonella),虽然沙门氏菌血清型超过2200个,但承认的种为数不多,在O抗原的基础上,沙门氏菌血清组(群)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根据它的H抗原(鞭毛抗原)再分,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沙门氏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是肠杆菌科重要的致病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可引起动物流产,胃肠炎和败血症。

其它肠杆菌科成员: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可引起牛乳房炎、肺炎、母马的宫颈炎和子宫炎,这个菌常形成厚的荚膜。变形杆菌(proteus)引起动物的尿道和胃肠道疾病。耶尔森氏菌(yersinia)引起鼠疫、胃肠炎等。

生化试验和血清群的鉴定和定型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

每6人一组,每组所需材料:

1.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2管: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实验用菌种);

2.普通肉汤2管:分别用来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3.普通琼脂平板2个分别用来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4.生化试验用培养基2套,包括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发酵试验管、靛基质,M.R、V.P试验、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5.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2管;

6.选择性培养基2个,如:麦康凯琼脂平板或远滕氏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7.各种生化试验试剂:靛基质试剂,M.R试剂,V.P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

8.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四、操作程序

1.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并作描述;

2.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肉汤培养物,注意生长表现;

3.从两种菌琼脂平板上挑取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注意菌体形态特征和染色特性;

4.用两种菌琼脂斜面培养物分别接种生化试验用的各种培养基以及三糖铁琼脂斜面(先斜面划线再穿刺接种);

5.用两种菌肉汤培养物在鉴别性培养基平板划线,分别用其1/2面积;

6.将接种的试管和平板以组为单位放人37℃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7.检查并记录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糖发酵试验结果及在三糖铁琼脂斜面/底部的生长表现;

8.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菌落表现;

9.沙门氏菌血清群和型的鉴定。

(1)分群:取一张洁净玻片,取2满环沙门氏菌多价O血清(A—E群)至玻片上,再用接种环挑取疑为沙门氏菌的纯培养物少许,与玻片上的多价O血清混匀,再稍动玻片,若在2min内出现凝集现象,即可初步确定该菌为沙门氏菌:同样用生理盐水代替多价血清作一对照,以免由于细菌的自凝而判断错误。再用代表A群(O2)、B群(O4)、C1群(O7)、C2群(O8)、D群(O9)与E群(O3)的O因子血清作同样的玻片凝集反应,视其被哪一群O因子血清所凝集,则确定被检沙门氏菌为该群。

(2)定型:菌群决定后,用该群所含的各种O因子血清和被检菌作玻片凝集反应,以确定其含哪些O抗原。同样,用该群H因子血清与被检菌作玻片凝集反应、以确定其H抗原。根据检出的O抗原和H 抗原列出被检菌的抗原式,查对沙门氏菌的抗原表即可知被检菌为哪种沙门氏菌,譬如某一菌的O 抗原为O1、4、5、12,而H抗原为i:1,2,其抗原结构式为1,4,5,12:i:1,2,查知这个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ium)。

一般情况下,如不要求定型,只做到定群这一步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判定被检菌是否为沙门氏菌,应根据被检菌的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诊断结果结合起来考虑。凡两者均符合沙门氏菌特性,即确认为沙门氏菌,凡两者中有一项符合沙门氏菌特性者,则可认为是沙门氏菌。

本实验中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区别

肠杆菌科细菌检验程序示意图

五、细菌特性描述 菌种

描述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生化特性 菌 落:

革兰氏染色:

菌体形态:

运 动 性:

葡萄糖 乳糖 蔗糖 麦芽糖

糖发酵

靛基质 M.R V .P 枸橼酸盐利用 生化试验

大肠杆菌 (E.coli ) 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底部)的变化:

菌 落:。

革兰氏染色:。

菌体形态:

运 动 性:。

葡萄糖 乳糖 蔗糖 麦芽糖 糖发酵

靛基质 M.R V .P 枸橼酸盐利用 生化试验

沙门氏菌 (S.typhimurium )

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底部)的变化:

六、问题分析

1、比较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形态、染色特征以及在普通肉汤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2、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主要生化性质有哪些不同?

3、对本试验中的几种生化实验的原理?

4、血清型的分群和定型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上有何重要性?

5、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与底部生长表现有何不同?简述原理。

七、成绩评定

1.能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提问优秀者占总成绩20%。

2.动手能力好、能独立操作且操作正确占总成绩40%。

3.报告清晰、结果正确、并有一般讨论分析占总成绩 30%。

4.讨论分析有参考文献、具有创新意识者占总成绩10%。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一、A1 1、下列关于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原群,说法错误 的是 A、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 B、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C、EIEC引起黏液脓血便 D、EHEC可引起严重的腹痛、痉挛,严重者可发展为急 性肾衰竭 E、EAgg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 2、S-R变异是 A、抗原性变异 B、鞭毛变异 C、耐药变异 D、菌落变异 E、毒力变异 3、志贺菌属分群、分型的依据是 A、O抗原

B、H抗原 C、K抗原 D、V抗原 E、O抗原和K抗原 4、无鞭毛的细菌是 A、埃希菌属 B、沙门菌属 C、志贺菌属 D、变形杆菌属 E、枸橼酸杆菌属 5、肠杆菌科细菌的鞭毛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和K抗原 6、志贺菌属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包括哪些血清群(型)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是 7、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志贺菌具有鉴别性的生化反应是 A、发酵乳糖 B、发酵山梨醇 C、发酵葡萄糖 D、硫化氢试验 E、明胶水解试验 8、下列细菌中,引起细菌性痢疾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对 9、根据O抗原,志贺菌属分为多个群,其中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E、痢疾杆菌 10、宋内志贺菌 A、为A群志贺菌 B、为B群志贺菌 C、包括10个血清型 D、培养中常有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快速发酵乳糖 11、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动力试验 B、血清凝集试验 C、加热破坏K抗原 D、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 E、免疫荧光菌球法 12、在志贺菌中,其中一个血清群的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诊断血清中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个血清群是 A、A群 B、B群 C、C群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各种肠杆菌科病原菌的种类与耐药情况已发生变化,造成的感染临床治疗困难。现对本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及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制定经验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肠杆菌科细菌,去除同一患者中同一部位所获重复菌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符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1]。 1.1.2抗菌药物及试剂药敏纸片及琼脂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培养按临床微生物培养操作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培养[2]。 1.2.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肠杆菌科编码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判断药物敏感性。1.2.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测定:参照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定法[3]。 1.3数据处理将结果输入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只作1次分析。 2结果 2.1肠杆菌科细菌检出情况本院5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6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株280株,占42.4%。2007—2011年产ESBLs菌株分布情况见表1。 2.2菌种分布与变迁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从2007年的98株到2011年161株,而且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表2。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赵海1,沙迎菁2(1.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2.青铜峡市妇幼保健所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并分析该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200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纸片扩散法中的筛选试验和确认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菌、变形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耐药分析显示,亚胺培南一直对所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舒巴坦。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他肠杆菌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逐年增高。结论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还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肠杆菌科;抗菌药;抗药性,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6-2424-02中图法分类号:R378.2文献标识码: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i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Zhao Hai1,Sha Yingqing2(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ynamically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in this hospital.Methods The screening test and verification test in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promulgated by the the American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in2000were adopt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used K-B method.Results The most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were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Shigella flexneri,proteus and Serratia.The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imipenem always mataine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all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followed by amikacin,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cefepime/sul-bactam.Fluoroquinolones ha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other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except Escherichia coli.The propor-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ESBL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bacteria can not only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but also delay the pro-duction and spread of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Beta-lactamases;Enterobacteriaceae;Anti-bacterial agents;Drug resistance,bacterial;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表1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情况(株)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合计 98 111 140 151 161 661 24 34 63 65 67 253 47 50 52 55 57 261 15 18 16 17 19 85 8 6 6 10 13 43 4 3 3 4 5 19 32 37 61 71 79 280 32.7 33.3 43.6 47.0 49.1 42.4 总数痰尿大便咽拭子大便ESBLs阳性阳性率(%)

肠杆菌科细菌讲义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 Proteus , Providencia , Morgannella ) 为一群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亦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属 包括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又分为生物2群和生物3群)、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 、产粘变形杆菌( P.myxofaciens )。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与人类致病有关是前3种,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能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还常引起伤口、呼吸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此外还能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是婴儿肠炎的病原菌之一。潘氏变形杆菌是新近发现命名的,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G-杆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可被石碳酸或胆盐等抑制),产硫化氢、苯丙氨酸和脲酶均阳性,KIA 呈K(不发酵乳糖)/A++。 抗原构造;本属菌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替代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称外-斐反应。 普罗威登菌属 包括5种:产碱普罗威登菌(P.alcalifaciens)、斯氏普罗威登菌(P.stuartii)、雷氏普罗威登菌(P.rettgeri)、拉氏普罗威登菌(P.rustigianii)和海氏普罗威登菌(P.heimbochae).与人类致病有关常见前3种,有碱化尿液的作用,促使尿结晶形成,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有关。斯氏普罗威登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可致泌尿道感染和其他肠外感染,并引起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种间鉴定见书P174表17-16 摩根菌属 只有摩根摩根菌一个种,可致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并与腹泻有关。种属间鉴别如下:总鉴定见表17-17(P176) 第六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 它包括7个种,与人类致病关系较大的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一、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 是鼠疫(Plaque)的病原菌。通过人与感染动物(或人)接触或鼠蚤叮咬而受感染,属烈性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 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种动物体内,通过污染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本菌是肠杆菌科中的肠道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某些血清型引起的肠道感染正逐年上升。 1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课程编码:00412018 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18 )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有关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1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⑴正常菌群的概念。 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⑶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熟悉】⑴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⑵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2.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3.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第三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目的要求 【掌握】⑴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 【了解】⑴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2.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熟悉】⑴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⑵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及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⑶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了解】⑴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 ⑵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新陈代谢。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及营养机理。 2. 细菌生长繁殖与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实验课内容)。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主要鉴定特性2

菌属菌种 葡萄糖 产酸葡萄糖 产气 乳糖 硫化氫 (H2S) 吲哚 (Ind) 枸橼酸盐 (Cit) 脲酶 (Ure) 动力 (Mot) 鸟氨酸 (Orn) 赖氨酸 (Lys)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100 95 95 1 98 1 1 95 65 90 志贺菌属A、B、C群志贺菌100 0 0 0 45 0 0 0 0 0 D群宋内志贺菌100 0 2 0 0 0 0 0 98 0 爱德华菌属迟缓爱德华菌100 100 0 100 99 1 0 98 100 100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100 0 1 97 0 0 0 95 97 98 枸橼酸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100 89 78 78 33 78 44 89 0 0 异型枸橼酸菌100 98 50 0 99 99 75 95 99 0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100 97 98 0 0 98 95 0 0 98催娩克雷伯菌100 97 100 0 99 95 90 0 0 99 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100 100 95 0 0 95 2 97 98 98 阴沟肠杆菌100 100 93 0 0 100 65 95 96 0 哈夫尼亞菌属蜂房哈夫尼菌100 98 5 0 0 10 4 85 98 100 多源菌属聚团肠杆菌100 20 40 0 20 50 20 85 0 0 沙雷菌属粘质沙雷菌100 55 2 0 1 98 15 97 99 99 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100 85 2 95 98 15 95 95 0 0 奇异变形杆菌100 96 2 98 2 65 98 95 99 0 摩根菌属摩根摩根菌99 90 1 20 95 0 95 95 95 1 普罗威登斯菌属雷氏普罗威登斯菌100 10 5 0 99 95 98 94 0 0 耶尔森菌属小肠耶尔森菌100 5 5 0 50 0 75 2 95 0 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红色鉴定关键指标

肠杆菌科细菌综述

肠杆菌科细菌综述 作者:王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学号:1080809089 摘要:本文介绍了受到广泛关注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与人类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和慢性疾病,以及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意义。 没有哪一类微生物比肠杆菌科更多地受到医学和生物学界的关注。自该科设立以来,肠杆菌就与人类和脊椎动物胃肠道的定居以及随后肠道感染继发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基于一些病人表现出种种胃肠道症状,包括痢疾(志贺菌),伤寒热(伤寒沙门菌)和婴儿夏季腹泻(各种病原体),并且从有症状病人粪便中分离到病原因子,早期先驱性的研究工作识别和鉴定了这类细菌的许多特征。这些年来,肠杆菌在引起肠道外疾病(包括血源感染,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伤口和(或)手术部位的感染过程及眼,耳,鼻和喉疾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过去20年中,随着医学干预和治疗方式的相应改变,肠杆菌在肠道外感染中的作用逐步增大。1. 肠杆菌科的分类: 基于表型方法,分子方法,分子探针,多相分类学等方法将肠杆菌细分成40多个属。到目前为止,这些类群的重点是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属,特别是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其次是数量增长较快的类群,包括主要与植物有关或引起植物疾病(植物病原菌)的种和属。此类群中最古老的属是欧文菌属,这一类群现在包括7个不同的属,其中有一些原先归于欧文菌属后转归于其他属,如泛菌属。肠杆菌科中第三类主要是昆虫病原菌或昆虫,寄生虫的内共生体。此类群中最为熟知的属是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Buchnera aphidicola 是蚜虫的内共生体,与其宿主形成了极长期的稳定关系,以至于历经5000万年到7000万年该菌并没有发生遗传学重组或基因获取。最后一类群包罗万象,包括水生微生物(布戴维氏采菌属和布拉格菌属),与酿酒有关的微生物(脂杆菌属)和与温泉相关的嗜盐菌和嗜热菌(Alterococcus)。以下列举一些重要的肠杆菌属: 1.1昆虫病原菌内共生体: 杀雄菌属,Buchnera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包括一大群生物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其中部分为致病菌,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而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故称为条件致病菌。 肠杆菌科的分类主要根据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按照Bergery分类法,分为5个族、12个属。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已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各种生化反应和比较细胞核DNA的同源性等,在此基础上,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分为25个属。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表: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沙门菌属 拘椽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变形菌属普鲁菲登菌属多源杆菌属 莫根菌属耶尔森菌属克鲁菌属欧文菌属 布丘菌属西地西菌属爱文菌属塔特姆菌属 拉恩菌属米勒菌属勒克菌属勒米诺菌属 Yoken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两端钝圆,无芽胞。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个别细菌有荚膜。多数细菌有菌毛。本科细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各种细菌菌落大小相似,直径2~3μm。 本科细菌中致病菌不发酵乳糖,条件致病菌中除变形杆菌外,均可发酵。发酵迅速者有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缓慢发酵者有爱德华菌属、沙雷菌属等。各种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反应表现多样, 不同菌属的生化反应甚不一致,故可作为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依据之一。 肠杆菌科细菌构造复杂,菌体表面有多种抗原,主要有菌体抗原0、鞭毛H抗原和荚膜K 抗原三种。细胞壁共分三层:细胞外膜、粘肽糖肽与质周隙组成的胞壁层和细胞膜。0抗原为细胞壁成分,由蛋白脂多糖组成,耐热。0抗原可分三部分:①多糖侧链,各种不同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不同的糖成分,多糖的排列也不相同,因而决定了0抗原的特异性;②核心部分,包括外核心区、骨架和核心糖脂,各种肠道杆菌的核心部分相同;③类脂A,与内毒素有关,可引起与内毒素血症相同的发热、炎症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各种临床表现。荚膜抗原能抑制细菌与0抗血清的凝集,并可促使细菌易于粘附于粘膜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i抗原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H抗原由鞭毛蛋白组成,不耐热,其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H抗原可能与细菌在尿路中的播散有关。多数肠杆菌科细菌表面有菌毛,为一种蛋白成分,与细菌对粘膜表面的粘附能力有关。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学时: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形态与染色特性以及主要培养特性; 2.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常规微生物学诊断法; 3.掌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的方法和原理; 4.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和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5.熟悉沙门氏菌血清分群、定型的方法和步骤。 二、知识背景 肠杆菌科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运动者周身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好;发酵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者产酸或产酸产气;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其它生化试验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重要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作为原发和继发病原可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犊牛的肠道感染和水泻;幼猪的水泻和腹泻,二月龄以上猪的出血性肠炎和水肿病;狗的尿道感染;鸡的气囊炎和大肠杆菌肉芽肿(Coligranuloma。 沙门氏菌(Salmonella,虽然沙门氏菌血清型超过2200个,但承认的种为数不多,在O抗原的基础上,沙门氏菌血清组(群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根据它的H抗原(鞭毛抗原再分,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沙门氏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是肠杆菌科重要的致病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可引起动物流产,胃肠炎和败血症。

其它肠杆菌科成员: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可引起牛乳房炎、肺炎、母马的宫颈炎和子宫炎,这个菌常形成厚的荚膜。变形杆菌(proteus引起动物的尿道和胃肠道疾病。耶尔森氏菌(yersinia引起鼠疫、胃肠炎等。 生化试验和血清群的鉴定和定型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 每6人一组,每组所需材料: 1.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2管: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实验用菌种; 2.普通肉汤2管:分别用来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3.普通琼脂平板2个分别用来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4.生化试验用培养基2套,包括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发酵试验管、靛基质,M.R、V.P试验、 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5.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2管; 6.选择性培养基2个,如:麦康凯琼脂平板或远滕氏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7.各种生化试验试剂:靛基质试剂,M.R试剂,V.P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 8.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四、操作程序 1.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并作描述;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 第一节概述 一、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群生物学特性相似,常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杆菌。随人和动物粪便排出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大多数肠杆菌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或细菌侵入肠道以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处部位感染。少数肠道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均可使人患某些肠道传染病。 *、肠道菌科的种类繁多,依据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及DNA同源性进行分类,目前至少有30个菌株、120多个菌种。 二、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与结构:肠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大小约(1—3)μm×(0.3—1)μm,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致病菌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 ②、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培养温度为37℃。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直径约2—3毫米中等大小、湿润、灰白色光滑性菌落。 ③、抗原构造:主要有3种: ⑴、菌体(O)抗原:为细胞壁的脂多糖,耐热,100℃数小时不被破坏,具有属、种特性,其特异性取决于脂多糖分子末端重复结构特异多糖链糖残基种类和排列。长期人工培养后容易失去O抗原,菌落为粗糙型(R),因此菌落可发生S—R变异。 ⑵、鞭毛(H)变异:为鞭毛蛋白质,不耐热,60℃30分子即可被破坏,其特异性取决于多台脸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造,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O抗原外露,为H-O变异。 ⑶、微荚膜或包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可阻止O抗体与抗原结合,为多糖类物质,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去除,重要的有大肠埃希菌K抗原、克雷伯菌K抗原、沙门菌Vi抗原等。 ④、抵抗力: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最强,在水、粪便中可生存较长时间,与疾病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即可被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常用氯消毒饮水。 第二节埃希菌属 1、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临床肠道分离菌,影最长是有Escherichia 从人粪便中发现而得名,即大肠杆菌。在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大肠杆菌就可进入肠道,并终身伴随。并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性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等,故为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时,便可引起肠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均有毒力因子能导致腹泻,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①、生物学特性: ⑴、形态与染色:该菌属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3)μm×(0.4—0.7)μm,无芽胞,多数菌株有周身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某些菌株有微荚膜。 ⑵、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突起、灰白色光滑型菌落。 ⑶、抗原构造:主要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有170多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 抗原约56种以上,K抗原约100多种。K抗原根据耐热性不同,又分为L、A、B三型。一个菌株只含一种型别的K抗原,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现方式是按:O、K、H排列。 ⑷、抵抗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杆菌强,加热60℃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中生存力较强,在土壤、水肿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胆盐、煌绿及对磺胺、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