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

1、名词解释

1、绩效管理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BOT模式

3、拥挤性公共物品

4、企业家政府

2、概念辨析题

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

2、政府职能与政府职权

3、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与

政治职能

3、问答题

1、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3、简述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5、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

4、论述题

1、试述公共管理学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作用

2、试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动因

3、试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07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BOT模式

BOT模式是公共工程民营化的基本模式,是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表现,它由兴建,营运,转移三个阶段构成,是政府借助民间资金及经营能力,兴办公共建设,政府给予相关的特许权以保证其获利,是公私部门在公共工程领域协力合作的一种方式。

3.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拥挤性公共物品是混合物品的一种,所谓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然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4.企业家政府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始源本讲话的官僚体质恢复活力,是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2、概念辨析:

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是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共组织是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它们所追求的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最典型的非公共组织,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组织也属于非公共组织,在政治生活中,服务于非公共利益的特定利益集团也属于非公共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生活兴趣而形成的组织一般也属于非公共组织。

3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异同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1)活动的目的不同

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物,供给公共产品,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3)管理对象不同

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以全社会的公共事物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4)活动的依据不同

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

2.政府职能与政府职权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机关再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与功能,包括政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同时也是在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职能包括程序性职能和任务性职能,程序性职能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任务性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

2,政府的职权是指某一职位依法具有的权力,这一权力是由法律所规定的,是与一定职位想联系的,它不同于政府职能,政府的职权是由政府的地位决定的,是由法律给予保障的。政府的职权包括中央政府的职权,其中含有制定行政法规和发布行政命令,提出议案,组织领导,管理领导,监督审计,全国人大

及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其中含有行政执行发布决议和命令,组织管理,安全保障维护,监督审计。

3.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是各类公共部门存在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其服务对象提供市场所不能或只能以对整个社会不利的方式提供的种种公共产品与服务,为此,不同的公共组织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而分别承担一定的社会经济职能。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管理职能。宏调控职能主要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总量管理,微观管理职能主要指作为市场主体存在的各类公共组织如公共企业,公司等单个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与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有关的管理活动。

公共部门的政治职能主要指公共部门防御外来的入侵与渗透,镇压敌对阶层的反抗,制止和打击不法分子的各种破环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种关系,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的系列政治职能活动。包括民主建设,社会治安,国家安全。

3、问答题

1.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合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的目标的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完善的政策方案设计,更有赖于有效的政

策执行。只有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政策目标才能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

首先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到问题的复杂程度,范围大小以及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性等,政策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是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1,政策的正确性,这是有效执行政策的根本前提。2,政策的明确性,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相对简单,效果也比较明显。3,政策资源的充足性,任何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为支持和后盾,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根本无法实施与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最后是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1,目标团体对政策的态度,目标团体包括意见领袖,利益集团,目标人口等,他们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至关重要。2,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沟通失政策执行的必要条件。3,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由于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4,其他社会,政治环境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如社会舆论对政策执行支持的情况,精英分子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政府组织结构状况等,都对政策执行产生重要影响。

2.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公共物品指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位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1,政府失公共物品的共计主体。由公共物品的特点决

定,政府失必要的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失政府一项重要的经济职能,一般而言公共物品的生产能力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投资形成,政府失公共物品的最大投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失政府,其次才是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以以及慈善家个人。2,公共物品的规模供给。与一般生产和生活中需求的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是大众需求,大众消费。公共部门一般不可能为单个消费者提供特殊的服务,因而无论公共物品的消费者多与少,公共物品都是一种规模供给。3,公共物品的无差异供给。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一般都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取向,公共物品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单个消费者的特殊用用品。3,公共物品的非均衡供给。公共物品的价格可以调节需求,但一般不太容易调节供给,也就是说公共物品的供给常常不能满足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同时公共物品的供给总是会滞后或超前于市场需求,如果说存在公共物品的供给等于需求的情形,也只能说是一个例外。可以说公共经济的供给均衡是一种偶然,而不均衡则是一种必然。但是公共物品供求均衡一般不会导致市场的过剩或短缺危机,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弹性和可替代性总体上大于私人物品。

3.简述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作为公共部门开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具有与其他各种管理活动相同的基本特征。公共部门也与其他的社会管理组织一样,履新着一些相同的程序性职能;这些职能反映着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作用,表现的是管理活动的共性方面,也是所有管理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通的职能。

1,决策。决策是管理者为解决各种问题,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与选择行动方

案的一种基本的管理职能,它贯穿于一切管理活动过程之中。从动态运行的角度看,公共部门的决策职能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最终方案的抉择与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步骤与内容。

2,组织。公共决策的实施要依靠公共部门成员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基于人类对合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想要在实现决策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比各个个体功能之和更大的功能,更高的效率,就需要根据工作的要求与成员的特点,设计工作岗位,进行授权与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岗位上,用规章制度确定各个成员的之间的职责关系,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并使整个组织得以协调运转。这就是公共部门得组织功能。

3,领导。决策与组织工作做好了,并不一定就能保证公共部门目标得顺利实现,因为组织目标还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实际工作活动来加以实现。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就需要公共部门中的领导者运用领导职能通过指挥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间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职能是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把决策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效果与所要达到的相关目标进行相比较并做出评价,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各种偏差,以保证预定目标实现的一种职能活动。

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5.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

公共权力监控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即使有非常完善的监控机制和监控技术,也无法杜绝违规和犯罪,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监控机制,提高监控管理水平,逐渐实现监控目标。

1,建立监控机构。在公共组织自我监控和相互监控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专门的监控机构很有必要。独立的监控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监控对象,做到监控者人财物的真正独立,因此可以减少来自监控对象的干扰和约束,确保独立行使监控权,并提高监控绩效。

2,完善监控机制。完善监控机制主要是完善监控制度,将监控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监控机制的首要工作是使监控制度化,以使公共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运行。同时应在监控机制中建立利益机制,使监控者的监控效果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

3,提高监控机构绩效。在这一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使降低监控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4,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是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全体社会公众使公共权力的最终拥有者,他们也同样拥有监控公共权力运行的权力和责任。其次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包括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对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报道,这种监控方式的最大优点是信息来源广泛,及时,而且舆论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4、论述题

1.试论公共管理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作用。

1,公共管理学能有效的知道公共部门履新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实务的知识体系,具有指导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功能,公共管理学能帮助公共部门从理论上了解自己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好,以及如何降低成本,减少失误。

2,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亲市场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亲市场立场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将公共部门视为为市场服务,为民众服务的服务体,而不是高踞于市场之上的发号施令者和管制者,二是减少政府的直接经济管理职能,尽可能的发挥市场优势,让市场在一切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和时候都扮演积极的角色。

2.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

外部原因:(1)社会形态的变迁会引起公共组织的变革。(2)经济类型和经济体制的转换会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3)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质变(性质的变化)影响行政组织性质的变化;政治制度的量变影响行政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机构的变革;政党制度的变革对行政组织的职能及独立程度有很大影响。(4)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5)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内部原因:公共组织内部出现严重的弊端,要求公共组织要进行变革。例如,组织规模的过度膨胀、财政开支增大、组织人员的老化、臃肿等等问题

公共组织变革涉及公共组织系统的方方面面,但总体上说它主要涉及两个相

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公共组织体制的变革,具体包含了公共组织职能、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运行制度等的变革;二是公共组织管理技术的变革等。以下我们主要介绍公共组织职能、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管理技术的变革。

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公共组织的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所要承担的公共职责和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发挥作用的总和。从总体上说公共组织的职能是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但就具体情况而言,某个特定公共组织的职能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所不同。公共组织的职能是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职位编制、管理方向、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探讨公共组织的变革问题,首先应该探讨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公共组织职能重心的变革。

早期的公共组织由于没有进行结构功能的分化,所以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其职能相对单一,主要承担军事保卫、军事镇压、政治统治等政治性职能。由于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升,政府组织的职能超出了政治职能的范围,渗透和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些职能与政治职能有本质区别,它们更具有公共性、服务性、管理性特点。由于政府无力承担这些越来越繁重的公共管理职能,促使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迅速生成并发展起来,它们为政府组织分担了很大部分的公共管理职能。于是在整个公共组织职能结构中,大量的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而政治职能的比重则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公共组织最早是以承担国家政治事务为职能重心的,之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促进公共组织合法性基础的发展,公共组

织逐渐承担起对经济、社会、科教文化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并且把职能重心从政治事务调整到社会公共事务上来。

第二,公共组织职能方式的变革。

公共组织的职能方式经历了由以人治方式、行政手段为主到以法治方式、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为主的变革过程。在传统的政府组织中,领导者主要以个人的主观愿望、情感好恶等随意施政。没有什么法律对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方式、行为等作出规定或限制,或者虽有某些法律规定,但是对政府组织不存在事实上的约束力。政府组织在履行职能时主要靠行政权力强制实施。由于经济市场化、法制化的要求和推动,社会生活中平等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迫使当代公共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能时必须减少主观随意性,其公务行为必须找到法律的依据,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承担职责,并且尽可能少地使用行政手段,而更多地是使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组织职能关系的变革。

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初期,政府组织的职能基本上是“守夜人”职能,即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入侵、维持社会治安和公平竞争秩序等。其职能作用面小而浅。在商品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后,政府开始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调整,由此“万能政府”出现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广、力度深。随着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社会化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显著增强,以实现公益为己任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迅速发展起来,政府组织把大量的职能转移出来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承担。政府组织只履行“有限职能”,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之间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形成特殊的职

能关系:政府组织掌舵,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划桨。即政府只做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做不了、也不愿做的事情;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做具有专业性强,由政府做绩效水平太低的事情。

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各种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其包括组织的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的部门结构,以及整个公共组织内部的纵横结构。公共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公共组织系统正常运转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因此,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公共组织结构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主要是指通过对公共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以改变公共组织系统内部的构成方式,进而提高公共组织适应性和效能的过程。公共组织结构变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合理调整控制幅度,即或者减少横向职能部门的数量,或者增加横向职能部门的数量;二是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形式,即公共组织中职权和职责范围的确定、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关系的确定等;三是合理调整权力结构,重点是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进行合理配置。

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我国公共组织在结构的变革上一般呈现以下基本趋势:

第一,由原来重视决策、执行部门,轻视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转向上述两者并重。

这是因为,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单靠公共组织中决策层、执行层的知识、智慧、信息和能力是无法应对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组织决策要科学、执行要高效,就必须从原来的组织结构中分化出专门从事信息加工处理、提供决策方案的机构,也就是说在公共组织中要产生提供决

策信息支持和智慧支持的部门。另外,由于社会公众民主意识和权益意识的迅速提升,对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透明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必然要求分化出一个专门从事检查、督促的部门。在现代公共组织中,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这五类部门缺一不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公共组织成为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作用。

第二,在公共组织中,行政组织从规模到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却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大规模减少对市场及市场主体的干预,其管理方式要转到宏观调控、间接管理上来,管理手段也由以往以行政手段为主转移到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上来,由此政府以往承担的职能应该大规模削减或拆并,一部分职能交给市场机制来承担和调节,另一部分不适宜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必须转移给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可见,政府职能的相对减少会使政府组织的规模和数量相应减少,真正成为一个有调控能力的“小政府”,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不适宜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必须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承担下来,于是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大量增加,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第三,公共组织在纵向结构的变革中一般呈现由高层集权向逐级分权、由高耸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普及所带来的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化和精细化,靠把权力集中在高层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处理问题需要,因此有必要把权力适时地、适度地逐级下放。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组织中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断高,对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呆板、等级森严、压制主动精神和创新

精神、缺少人情味等感到越来越不满,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沟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要求改革高耸型的组织结构成为必然、也成为可能。于是以往金字塔式的公共组织,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逐渐变革、调整为扁平型结构。 3,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变革

所谓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系统即平台,配合公共组织职能及机构的变革,逐步实现公共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建立决策科学、信息透明、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的过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共组织在管理手段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这种机遇推动了公共组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变革。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公共组织管理绩效的物质技术保障。公共管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范围较广,作用因素较多,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组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庞大信息系统高度集中了和整合了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存储等环节,使公共管理决策、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权力的运行质量等大幅度提高。在当代,以管理数学方法引入到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组织中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推行等,悄悄地改变着公共组织的结构、运行程序和传统管理方式。

在公共组织运行的程序方面,由于大量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公共组织中的采用,使过去要由一定的机构、一定的人员来承担的管理工作、信息工作(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等)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及其互联网来完成,于是某些机构及其人员就可以精简掉,相应的,某些办事程

序也因此可以简化掉,公共组织可以实现尽量只保留、只做最必要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从而使构成程序的各步骤各阶段,最经济、最有效的精干、高效目标;在管理方式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被公共组织所采用,使参与式管理成为现实。传统的公共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化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管理方式,而借助互联网,扩展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公共管理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自上而下式走向上下互动式、协商式。加上大量信息的传播,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强化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这又进一步推动公共组织必须由传统的人治式管理向法治式管理转变。

3.试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

概括起来,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存在着7种主要的批评意见。

 a、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被描述得比它的实际情况或所能做到的更具逻辑性和分析性。它的设计过于抽象,因此对在任何人类组织中起作用的社会—政治的动态现象未予考虑。

b、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迅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过于迟钝。

c、正式的过程与创造性和革新相违背。虽然战略计划过程自身是改革和创新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与创造性和改革观念相对抗的倾向。

d、公私部门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在将企业战略管理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战略管理在私营部门中取得的成绩足以表明它是有相当效果的一种模式

但是把它完全照搬到公共部门就会产生问题。如目标问题,公共部门发现很难给自己的行动确定清晰的目标。

e、责任问题。如果战略是组织制定的,其内容若损害了政治官员的利益,就会造成追究责任的问题。这种观点主张,当战略是政治过程总体的组成部分时,它是或应该是排斥政治的,不应将责任问题与战略问题挂起钩来。

f、目标设定的困难。公共部门由于自身的公共性,因而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又经常是相互冲突或矛盾的。组织目标的含糊不清使得公共部门组织在设计战略目标时困难重重。

g、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公共部门行政人员频繁的调动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矛盾,既影响了战略管理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也影响了决策者对实行战略管理的积极性。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

a、战略管理思维比计划更重要。

b、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

c、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

d、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

e、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