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属性

色彩属性

色彩属性
色彩属性

色彩属性

物体表面颜色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色彩初步可分:无色彩、有色彩。

无色彩,即黑、白、灰,具有明暗,但无彩色调;有彩色,又称彩调。

有彩色三大属性:明暗,即明度;彩调,即色相;色强,即纯度。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同一颜色加黑、白以后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明度变化,每种纯色都有与之对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有彩色最显著的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的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色谱成份和物体表面反射的特征决定的。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够感受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的色族,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色相最基本的有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之间加插中间色。按光谱顺序排列,即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得到十二基本色相。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再进一步找中间色,便得到二十四色相,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成为二十四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彩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左图是根据书中的色彩分类绘制的,但色彩之间的步进并不是平均的。狂人保持亮度为60 、饱和度为240 (最高)不变,而色相从0 到239,以10 为幅度,依次展开,绘制了右侧的色环作为对比。右侧的色环应该是科学的,符合数学原理的,而左侧的色环可能更符合人

眼的色彩过渡,所以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应该灵活掌握。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所含某一色彩的成分比例。一般用水平横轴表示纯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红色,以无色彩为基轴,当其加入白色时,就变成了粉红色;当其加入黑色时,就变成了深红色;当其加入黑色时,其明度没有改变,而纯度降低了。从而我们知道:越靠近无色彩,则纯度越低,色越浊,越灰;越靠近色相环的色彩则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

三个属性不可分割,认识和使用色彩时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其实,对比度和饱和度是不同的。个人理解对比度是指全图整体的色彩对比程度,而饱和度是色彩的问题,和整体无关。

明度对比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更具明度色标,将明度分为十度,零度明度最低,十度明度最高;名都在零至三度的色彩称为低调色,四度至六度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七至十度的色彩称为高调色。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三度差以内称短调对比,三至五度差对比称为中调对比;五度差以上是明度强对比,称长调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大的色彩或色组属于高调色,另外色的对比属于长调对比,那么整组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用这种方法,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十种。

色相对比

因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色相的差别是可见光度的长短差别所形成的,但不能完全根据波长的差别来确定色相的差别和确定色相的对比程度。二是要借助色环,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了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

同类色相对比,是无色相差的对比,即色相距离在色相环十五度以内的对比。因此,同种色相对比需改变其明度与纯度。它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明度与纯度色彩的对比,属于模糊的较难区分的色相。他们不但不是各种色相的对比因素,反而是调和的因素。

临近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色相环十五度以上,四十五度左右的对比。

同类色相与临近色相对比,均能保持明确的色相倾向与统一的色相特征,且色调冷暖特征及感情效果也较明确。

对比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色相环一百三十度左右的对比,一般可通过改变其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或强化主调,调整面积比例等方法来协调色彩的对比关系。

互补色相对比,一百八十度左右的对比。色相最强对比。必须采用综合调整色彩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关系,或借助无彩色的缓冲协调来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

纯度对比

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不同色相纯度,可分为三段,零度色所在段为低纯度色,纯色所在段称为高纯度色,余下的中间段为中纯度色。通常,对比色彩间纯度差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

高彩对比,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相均属高纯度色。色彩饱和,艳丽。

低彩对比,画面中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均属低纯度色。含蓄,淡雅。

中彩对比,主体色和其他色相均属中纯度色。温和,典雅,调和,浑厚。

艳灰对比,同一画面中,主体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组由接近无彩色的低纯度色组成。灰色与艳色互相映衬。但要保持明度一致,否则会被明度对比取代。

色彩混合

色光混合

色光混合,分为加色混合、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投照光的混合。两种以上光的混合,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彩可以产生出新的色光。主要有,波长最短的紫色、中间的绿色,以及波长最长的红色。三种光重叠为白色。

减色混合,是色料的混合。三原色是品红、柠檬黄和青。等量混合为黑色。

明度、色相推移

空间混合

是一种色彩的视觉混合方式。一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除了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取决于物体与眼睛的空间距离。同样面积的色块,当它靠近眼睛时,视角增大,色块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就会增大;当它距离眼睛较远时,视角缩小,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就会缩小。如果各种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不同的颜色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部位的感光细胞,抑制人的肉眼很难将它们独立的分辨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由于色彩的空间混合受到空间距离的影响,因此,我们称其为空间混合。

与色彩空间混合同时发生的是形的透视缩减,这是眼睛的感觉方式决定的。现代的印刷技术就是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来实现的。通过分色制版,可以把所印的彩色图片分成红、黄、蓝、黑四色网版,把四色网点重叠起来,产生混合后的新色。网点非常精密,只能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它是借助大小疏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及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来。彩色电视也是利用空间混合的原理成像的。

电脑显示器成像原理也是这个。像素画就是应用这种原理进行作画,“抖动”这种技法,即是空间色彩的混合,而本身为正方的像素点,由于形的透视缩减而不易察觉。

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秩序调和构成

客观事物总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有序状态下有条不紊地发展演变,这就是秩序。秩序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而渐变构成又是秩序构成中最典型的形式。所谓秩序构成,是同一要素有规则地反复,或两种要素有规则地交替出现,自始至终保持某种秩序。在色彩构成中采用色相、明度、纯度级差递减、递增的形式,可是各色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具有秩序的美。

主色调调和构成

在多色构成中掌握各色的倾向性,按照明确的主色调进行构成,这是色彩取得调和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些色彩设计虽让用色很多,但是色彩效果却杂乱无章,使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因为缺乏主色调控制的缘故.所谓主色调,是指色彩形成的气氛和总的倾向性,具体地讲有淡色调\浓色调、蓝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灰色调等。为了构成色彩主调,必须让各种色彩唱一个调子。多色构成中混入了同一种色素,相互间都减弱了个性,增强了共性,各种色彩由此具有内在的联系,配色也就易于调和了。

比例调和构成

色彩构成主要是通过各种色块组合去完成,因此各种色块所占据的面积比例对色彩配合是否和谐关系重大。如果在色彩构图中,有一组对比色过分注目,则可缩小其面积达到色彩的调和。如果采用几组对比色构成,则应以一组为主,通过协调色彩的主从关系达到色彩的调和。

面积调和构成是通过面积比例关系的调节从而达到调和的构成方法。对比之色如果面积相当,比例相同,就难以调和;面积比例相差悬殊,其对比关系也就趋于调和。

隔离调和构成

凡对比色相或互补色相并置在一起,由于色彩处于同时对比之中,其相邻的边缘部形成了十分激烈的矛盾,这样的构成,很难取得调和。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强烈对比关系,在彩色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即在对比色之间插入与各方都不发生利害关系的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或金、银光泽色,或用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形轮廓,从而使其色彩边缘对比引起的尖锐矛盾被缓冲。无彩色黑、白、灰和金、银光泽色在对比色调和构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无彩色系和光泽色系的运用既可充分发挥对比色鲜明突出富有表现力的性格特点,又具有和谐之美。

1、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2、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

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3、同种色

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4、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5、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6、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7、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8、补色

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一、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1、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2、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种感觉。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色环分别可作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3、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各色相最高纯度、色的知觉度不同,明度也不同。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赐教也会降低这它们的纯

度。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你色相的纯度。美国色彩家孟谢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纯度差别。

二、色彩的混合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起业,做出新色彩的方法称为色彩混合。色彩混合主要有以下二种:

1、加色混合(RGB)

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混合。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红(大红)、绿、紫。三间色是红(洋红)、黄、蓝。三原色光混合为白色光,称为加色混合。

2、减色混合(CMYK)

减色混合是物质性色彩混合。减色混合分颜料的直接混合与透明色料的叠置混合两种。颜料混合的特色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纯度上都有降低,混合的成分愈多,其明度愈低。

(1)颜料混合颜料混合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橙、绿、紫色为减色混合的三间色。三原色或三间色混合后产生出灰黑色。

(2)叠色当透明色相互重叠时,得出的新色,称为叠色。由于重叠而透光量减少,透明度会下降,得出新色的明度必然灰暗一些,叠出的新色相常偏于上面的色,而并非是两色的中间值。

三、色彩的对比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的重点,是认识色彩对比的特殊性。色彩的千差万变形成了色彩的多种对比关系。

1、明度对比

1、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一般为: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ˇˇ。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实、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更刚毅、神秘。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明度对比强时如:“高长调、低长调、中间长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如:“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一、光与色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不同的波长组成。通常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来400-700纳米不同波长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的,它也是我们常说的可见光。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波,使人产生不同的色感。在光谱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转变是逐渐过渡的,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光,由两种以上单色混合而成的色叫复色。

二、物体的色

物体的色是人的视觉器官受光后在大脑的一种反映。

物体的色取决于物体对各种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和透视能力。物体分消色物体和有色物体。

1、消色物体的色

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其光谱成分也与入射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于两者之间,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色物体的色

有色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不等到量的,有的被多吸收,有的被少吸收。白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其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不仅亮度有所减弱,光谱成分也改变了,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3、光源的光谱成分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

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三、原色光与补色光

1、原色光

等量的红光、绿光、蓝光相加即产生白光,而不等量的红绿、蓝光相加,便会产生其他色光。在摄影中,把红光、绿光、蓝光称为三原色光。

2、补色光

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如能产生白光,这两种色光就互称为补色光。红、绿、蓝三原色光的补色光分别为青、品、黄色光。红光与青光、绿光与品红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3、六星图

品黄

蓝绿

青图中表明:每一种色光都是同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如红光由黄光和品红光组成,黄光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绿光由黄光和青光组成,青光由绿光和蓝光组成,蓝光由青光品红光组成,品红光由蓝光和红光组成。

由此可见,每种原色光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种补色光则由两种原色光组成。此外,该图

还表明了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即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红互为补色光。

四、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

现代彩色摄影是采用减色法原理来获取彩色影像的,所谓减色法原理就是运用青、品、黄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叠合成各种色彩。等量的红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黄光,等量的红光与蓝光混合产生品光,等量的绿光与蓝光混合产生青光;等量的黄光与品光相叠产生红光,等量的青光与吕光相叠产生蓝光,同样,等量的青光与黄光相垒产生绿光。而当等量的黄、品、青三色相垒则产生灰色或黑色。如果黄、品、青三色的密度不等,那么,它们相垒后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五、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它们是评价色彩的主要依据。

1、色相

色相也称色别,是指色与色的区别,色别是颜色最基本的特征,它是由光的光谱成分决定的,由于不同波长的色光给人以不同的色觉,因此,可以用单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光的色别。

2、明度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深浅,通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同一色别会因受光强弱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明度,一同的色别之间也存在明的度的异同。人眼对不同颜色的视觉灵敏度不同,不同色别在反光率相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明度感受。

3、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的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饱和度取决于某种颜色中含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大;含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小。

物体的表面结构和照明光线性质也影响饱和度,相对来说,光滑面的饱和度大于粗糙面的饱和度;直射光照明的饱和度大于散射光照明的饱误度。

色的明度改变,饱和度也随之变化。明度适中时饱和度最大;明度增大时,颜色中的白光增加,色纯度减小,饱和度也就降低;明度减小时,颜色很暗,说明颜色中的灰色增加,色纯度也减小,饱和度也就降低。当明度太大或太小时,颜色会接近白色或黑色,饱和度也就极小了。

六、色温与光源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它所表示的是光线的颜色,而不是光的冷暖温度。光线越红,色温越低;光线越蓝,色温越高。白光的色温约为5500K,若光源含红光成分多,其色温就低于5500K,而光源含蓝光成分多,其色温就高于5500K。

七、色彩的表现力

1、色彩的基调

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通常把彩色画面的基调分为三种,即冷调、暖调、中间调,更详细一些,可把彩色画面的基调分为:冷调、暖调、对比、和谐、浓彩、淡彩、亮彩和灰彩色调。

2、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色别的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及并存的对比等。

◆色别的对比:即不同颜色的对比,主要包括类似色对比、三原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类似色对比--是指按照光谱排列顺序,用相今邻的色别作对比。这种对比色彩过渡自然,没有跳跃感,有助于强化平衡、和谐、悦目、统一的感觉。

◇三原色对比--即红、绿、蓝三原色对比,这种对比色彩鲜艳、醒目,色跳感强。

◇互补色对比--"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等,都属于互补色对比。这种对比在视觉效果上能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一种颜色在与它的互补色对比时,其颜色会更艳丽、更鲜明、更强烈、更醒目。

◆明度的对比不同的色别有不同的明度,同一色别受光强弱也会产生不同的明度。明度对比大,给人以强烈的感觉;明度对比小,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饱和度的对比色的明度直接影响色的饱和度。对同一色别来说,明度适中时,饱和度最大,明度或大或小都会相应减小饱和度。饱和度高的色彩比饱和度低的色彩更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力,因此,背景色彩的饱和度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突出主体。

◆并存的对比明亮的色彩在黑色衬托下最引人注目;深暗色的色彩在白色衬托下最引人注目。深暗的色彩,衬托在明亮的色彩上比衬托在深暗的色彩上,看上去显得更暗。明亮的色彩,衬托大深暗的色彩上比衬托在明亮的色彩上,看上去显得更亮。每一种颜色都会给它的邻近色增添一些自己的补色。两种互补色并列在一起,每种颜色都将比它本身更强烈。衬托在非互补色的深暗色比衬托在互补色上的深暗色,看上去显得更弱。衬托在非互补色上的明亮色比衬托在互补色上的明亮色,看上去显得更弱

用色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左图上,大圆表示色料的三原色:即C,M,Y,(再加黑色K)。

两色叠加后是光的三原色:R,G,B。

色彩的三要素!

明度和色相,纯度构成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世界千差万别,不过大致可以分为无彩色--指黑,白,灰那样没有纯度的色!和有彩色--指象红橙黄绿蓝紫色等!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象我们画的素描,黑白照等!白色的颜料是反射率较高的物体,在其他颜料中加入白色,可提高混合色的明度!黑颜料则相反!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没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色相感觉明确及鲜灰的程度!

色彩三属性的关系

色彩三属性的关系 土木与建筑学院工程力学08-02班 内容提要: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客观世界的色彩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加合理,并且达到某些目的或作用。 关键词: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 人的生活空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妨这样说,只要有光存在的地方,色彩无时不在。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的加深,尤其印象派画家对自然色彩的研究和表现应用,将色彩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有了这些有关色彩的理论作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和随心的运用色彩。 一、色相: 又称为色調,是指色彩的相貌,或是區別色彩的名稱或色彩的種類,而色相與色彩明暗无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是根据该色光波长短划分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 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宇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在各色之间加插中间色。按光谱顺序排列,即红、橙红,橙、黄橙、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红紫,得到十二基本色相。 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再进一步找中间色,便得到二十四色相,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成为二十四色相环。 如:蘋果是紅色的,〝紅色〞便是一種色相。 如果红色加白色混出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混出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把红色加灰色混出几个纯度不同的灰红色。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是色相的差别,只能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

色调及色调区别

色调及色调区分 1. 色 色调指的是色相和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一幅画面中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上色彩越亮,越靠下色彩越暗,越靠左色彩纯度越低,越靠右色彩纯度越高。 如图所示,在鲜艳的纯色中加入白色就会变成明色调,加入灰色则变成浊色调,加入黑色则变成暗色调。 如图所示,根据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组合,又可将明色调分为鲜明、高亮、明亮、清澈;将灰色调分为苍白、灰亮、隐约、浅灰;将暗色调分为阴暗、深暗、黑暗11种色调。

色彩之间在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比例差别决定了色调的倾向,如图所示,突出任何—种明度或纯度因素的色相面积都无疑是强调了与之相联系的色调倾向。 色调的构成应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正各种色彩,使之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2. 色调区分 色调的控制,能更加有效地把握色彩表达的感情色彩。比如“鲜明”和“高光”色调的彩度很高,给人一种强烈而又热情的感觉;“清澈”和“隐约”的亮度和彩度较高,十分柔和;“灰度”“浅灰”以及“阴暗”的亮度和彩度较低,让人觉得低调、理性;“灰暗”和“黑

暗”的亮度非常低,让人觉得深沉凝重等等。 2.1 鲜明的纯色调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如图所示,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 2.2 清新的中明色调 中明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少量白色,提高了明度。如图所示,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 2.3 明净的明色调 明色调属于青色系列,其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如图所示,透明清丽、明净而轻快。

影调与色调

什么是影调,什么是色调 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是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的差别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为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 一、黑白照片的影调 影调与流动物体之间的光线又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摄影画面中,影调结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为由白(高亮度)过渡到黑(低亮度)的层次等级。在黑白摄影中,影调不但能体现物象,还能抽象地再现于对应原景物的固有色彩。如:红为较深的灰而黄色为较浅的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灰色层次多,影像明暗变化大,称为影调丰富,影调细腻;反之,黑白灰过渡剧烈,呈跳越式变化,灰色层次少,称为影调单一粗犷。 其次,不同的影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丰富的影调有助于产生恬静、温和、舒畅之感;粗犷的影调有助于给人们以刚强、力量、激烈、兴奋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们视觉观察到的灰色调是无限多的9阶灰。色谱是为了对影调进行大致分类,并因它作为识别和记录色调的依据。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的黑白灰有不同的视觉感受。黑色给人你庄严、稳重、压抑之感;白色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的感觉;灰色给人以黑白间的感受,使人有正常协调之感。灰色的不同变化在画面中常常有协和的用,在黑白两极之间搭起桥梁使之协调。

《刑诉》论证据的基本属性

论证据的基本属性 传统理论认为,证据有三个基本属性: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对于证据是否应当具有合法性,理论界对此大有争议。笔者认为,合法性不应是证据的基本属性。 关于“证据”的定义,法学界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共识,何家弘教授在《证据法学》一书中更是将其称之为古今中外的一个“猜想级”难题。然而,若是对“证据”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 义,那么很多研究就会失去自己的立足点。 对证据的定义,笔者采纳“事实说”的观点,即证据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笔者以为证据的基本属性只有两个:客观性与关联性。 一)认为合法性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在逻辑上会自相矛盾我们都知道,证据简而言之就是证明案件的客观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最主要的特征。证据的其它属性都应该是建立在客观性的基础之上。而合法性则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如果强调证据具有合法性这一基本属性,就如同承认了证据这一种客观的事实也应该具有主观性。 这一点,在逻辑上就会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二)认为合法性是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以偏概全之嫌 笔者以为,“证据”与“定罪的依据”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文已述,证据就是证明案件的客观事实。而定罪的依据,它首先应该是证据,但它是运用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方式方法所采集的证据。非法所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但它同样是证据。同时,笔者以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方式方法并非对一切证据都适用,只有对于那些具有公权力介入的取证活动 才适用“合法性”的要求。 1.在公权力介入的场合应当强调合法取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具备了合法性的证据,才能成为法院定罪量刑的依据。之所以法律会对刑事诉讼中的取证做出如此严格的规定,其原因就在于在刑事诉讼中,公权力远远大于犯罪嫌疑人的能力。在双方力量相差如此“悬殊”的场合,作为优势一方的公权力会很容易地侵犯到人权,这与诉讼法的程序正义理念相悖,因此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 2.在非公权力介入的场合不应严格限制取证的合法程序 民事诉讼法是民法的程序法,其制定的目的就在于保障民法这一实体法上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民法是私法,应当倡导私法自治,应当少有公权力的干预。在民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充分赋予了当事人协商的自由,由当事人自己“商量着分担对方的权利与义务”。既然在民法这一实体法上国家都保持着如此大的宽容,那么在作为实现民法的过程——民事诉讼中,国家又何必要对证据做出严格的限制呢?因此,笔者以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所取得的证据大都可以成为定罪的依据,法律不应对合法性做出严格的限制。

浅析证据的属性

浅析证据的属性 [摘要]证据的属性,又称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本质特征。一般指证据之所以为证据,其内在的规定性如何,其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证据属性长期以来是中国证据法的话语中心之一。文章将对证据的属性展开一些论述。 [关键词]证据属性;客观性;合法性 一、我国学界对证据属性的一些观点 1.有学者提出把证据的属性和特征分开 属性:是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者所隶属的性质;特征,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象和标志。从哲学的角度看,属性是内在的,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特征是外在的东西,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属性是抽象的,特征是具体的。由此,证据的属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有的学者提出证据的属性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分析。 (1)证据的客观性;(2)证据的主观性;(3)证据的证明性;(4)证据的法律性。[1] 2.也有学者提出客观性和相关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是证据不同于任何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凡是在诉讼过程中可以用作认定案件事实根据的证据,都必须具备这两个特征。[2] 3.另外有的学者对证据的属性采取了证据的基本特征的定义,并指出证据的“三性”如下:1.客观性;2.关联性;3.证据的合法性。[3] 4.再有一些学者将证据的属性,一分为二,划分为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其着重讨论了外部属性。他们认为,探讨证据的本质属性,应将证据置于法律的领域进行研究,而就法律而言,证据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乃是其可采性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证据的外部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证据的关联性,二是证据的适格性,其中包含证据的合法性。[4] 总而言之,以“两性说”和“三性”说之争最为激烈。持两性说认为,证据具有客观性与相关性两种属性,它们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及证据所具有的能够实际发挥证明作用的内在属性;持三性说者则认为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法律性三种属性,法律性是将诉讼证据与一般证据区别开来的基本属性,仅有客观性与相关性,不能将诉讼证据的特性突出出来,也不利于促使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严格依据法律的要求取得合法有效的证据。[5]两性说和三性说之争,焦点在于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二、笔者对证据合法性的一些认识 (一)简单的介绍几个名词 1.证据的合法性,它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 (1)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如勘验笔录上必须有鉴定人员或勘察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2)提供收集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如没有鉴定资格的人提出的鉴定结论不能采纳为合法的证据。 (3)证据内容必须合法。如含有人身攻击的激愤之词,则不能被采纳为证据。 (4)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违返法律程序收集的证据不具有合法

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色彩的种类 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的物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黑与白做为颜料,可以调节物体色的反射率,使物体色提高明度或降低明度。 2.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彩的基本特性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人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2.纯度(彩度、饱和度)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人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人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掺人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3.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

证据法学单选题

1:33.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B) 1.客观性 2.科学性 3.关联性 4.合法性 2:38.物证的根本特征是(B) 1.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2.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3.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4.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3:21.英美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是针对(C ) 1.物证 2.物证和书面证据材料 3.书面证据材料 4.证人证言 4:89.一份附有签名的信件作为某一案件的证据,如果以信件的字迹证明案件事实时,该信件是(B) 1.书证 2.物证 3.鉴定结论 4.笔录 5:48.非法证据(B) 1.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调查收集的证据 2.是指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律师违反法定正当程序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调查收集的证据 3.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作或收集的证据 4.包括司法机关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调查收集的证据 6:65.我国的诉讼法制实行的证明制度是( D)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4.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7:2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1.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2.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3.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8:57.被害人是(B)

1.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法人 2.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3.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4.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9:4.证据的客观性是指(D )。 1.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司法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2.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3.证据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4.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10:30.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4.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11:7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下列哪个诉讼阶段的证明标准不是“案件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A )。 1.立案 2.侦查终结移送起诉 3.提起公诉 4.有罪判决 12:81.证据能力是(A ) 1.某种形式的事实材料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方法的资格 2.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 3.证据资料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影响力 4.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方法 13:22.在我国,出庭作证是证人的( A) 1.法定义务 2.权利 3.自由 4.义务 14:52.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相同之处在于(D ) 1.都是主要证据 2.都是直接证据 3.都是原始证据 4.都是言词证据 15:93.下列有关意见证据规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试论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一)

试论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一) 现在,证据已经是论语常用的语词之一。但是如何界定证据的概念,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中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证据是法官确认案件事实的“原因”;有人认为,证据是举证与调查的“结果”;有人认为,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有人认为,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的“根据”;有人认为,证据是对案件的“反映”;有人认为,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资料”;有人认为,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还有人认为,证据是“事实材料”与证明手段的统一。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79年7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31条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证据一词作出的明确解释。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都明示或默示地沿用了这一定义。因此,在我国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许多人将其作为界定证据概念的法律依据从而得出“证据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这样的证据定义。 但是严格地讲,我国诉讼法上的这种规定并不是证据的定义,也是不规范的、不科学的。(一)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即“所有S都是P”。在这个判断中,主项S是周延的,但是谓项P却是不周延的。这也就是说,所有S都是P,但是并非所有P都是S,因此这个判断中的主项和谓项是不能颠倒的。例如,我们可以说所有的“海南人”都是“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所有的“人”都是“海南人”。同样道理,所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都是“证据”。这并不等于说所有“证据”都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中也可以有不属实或者不完全属实的东西。由此可见,诉讼法上的这条规定可以理解为法律对证据采用的要求,即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但是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未必能达到这一标准。或者说,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包括诉讼活动在内的现实中的证据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二)从司法实践上看 在刑事案件,控辩双方及审判机关都可以收集和提供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举证,这些证据都可能有真有假,因此需要认真地审查评断。按照“不属实者非证据”的观点,控辩双方收集的证据显然都不称为“证据”,因为它们都存在着不属实的可能性。 实践中,审判机关审查判断之后用做定案的证据也会有真有假,否则就不会有冤假错案了。有时,法官采信的证据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为假;有时,法官决定不予采信的证据又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为真。 例如,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一审法院委托法医对被害人进行人体损伤鉴定,法医鉴定后认为被害人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其伤情构成轻伤。但法官经过对案件中各种证据的综合评断,法官认为法医鉴定结论不符合案件的真实情况,未予采信。我们能因此就认为法医鉴定结论不是证据吗?它是证据,只是没有被法官采信而已。事实上该案的二审法院又采信了法医鉴定结论,将其作为二审推翻原判的根据。如果是因为一审法官没有采信的被告人供述就说其不是证据,那么二审法官采信之后它怎么又变成了证据?同一个东西,一会儿是证据,一会儿不是证据,而且仅仅以法官是否采信为标准。这不仅否定了证据的客观存在性,而且否定了证据的统一确定性。其结果必然是证据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与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三)从认识论上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人类是有能力认识一切客观真理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世界上的事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知的,即并不等于说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有能力认识客观真理。 人们对证据和案件事实的认识都属于认识的“个别实现”,都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都是不能无限期无止境地进行下去的。因此就每一个具体案件来说,人们对证

色彩的基本属性

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公 开 课 教 案 学科:服务语言艺术 课题名称:服务礼貌形体语言 授课教师:杨冬雪 班级:2013春24班 课时:1课时(40分钟) 时间:2014年11月6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礼貌形体语言的基本内容;掌握表情语言、手势语言、体姿语言和界域语言的要求和作用。 2.能力目标:利用礼貌形体语言进行情景模拟。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感受礼貌形体语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礼貌形体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他们的要求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礼貌形体语言知识更好的为客人服务,使服务能让客人满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生参与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服务礼貌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同等重要。服务员对客人的表情、手势、体姿,甚至是位置、距离,都会表达出特定的含义,体现着特定的情感。今天的课将重点为大家介绍礼貌形体语言的分类以及他们的要求和作用。 【新课内容】 一、礼貌形体语言可分为: 表情语言 手势语言

体姿语言 界域语言 二、表情语言 1.概念:表情语言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语言。它是形体语言中使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 2.运用: 眉毛 眼神 嘴唇 脸色 微笑 3.要求: 真诚自然 适度得体 协调专一 三、手势语言 1.概念:手势语言是说话人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这也是一种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形体语言,它应用广泛使用便捷自由灵活,不仅能辅助有声语言,有时甚至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单独使用 2.运用 手指

色调与色调区分

区分 在上一篇教程中,我们学习了色彩三种基本属性的各自配色应用,这一篇教程我将会为大家讲到色彩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即色调的相关知识内容。 1.色调 色调指的是色相和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一幅画面中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上色彩越亮,越靠下色彩越暗,越靠左色彩纯度越低,越靠右色彩纯度越高。 如图所示,在鲜艳的纯色中加入白色就会变成明色调,加入灰色则变成浊色调,加入黑色则变成暗色调。 如图所示,根据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组合,又可将明色调分为鲜明、高亮、明亮、清澈;将灰色调分为苍白、灰亮、隐约、浅灰;将暗色调分为阴暗、深暗、黑暗11种色调。

色彩之间在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比例差别决定了色调的倾向,如图所示,突出任何—种明度或纯度因素的色相面积都无疑是强调了与之相联系的色调倾向。 色调的构成应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正各种色彩,使之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2.色调区分 色调的控制,能更加有效地把握色彩表达的感情色彩。比如“鲜明”和“高光”色调的彩度很高,给人一种强烈而又热情的感觉;“清澈”和“隐约”的亮度和彩度较高,十分柔和;“灰度”“浅灰”以及“阴暗”的亮度和彩度较低,让人觉得低调、理性;“灰暗”和“黑暗”的亮度非常低,让人觉得深沉凝

重等等。 2.1鲜明的纯色调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如图所示,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 2.2清新的中明色调 中明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少量白色,提高了明度。如图所示,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 2.3明净的明色调 明色调属于青色系列,其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如图所示,透明清丽、明净而轻快。

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原理之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原理之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的三元色 色彩的三元色 色彩的三元色,既红、黄、蓝,是组成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我们也称这三个颜色为基色或一次色。一次色通过不同程度混合就形成了二次色,二次色再混合形成三次色,依此类推,我们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颜色。 色彩的三元色与混合 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1 1、、色相色相::即红、橙、黄、绿、青、蓝、紫,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分得更细一些,如下面的两个色相环,一个是12色相环,一个是24色相环,如果再细分下去可以说色相是无穷无尽的。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各种颜色,每一种颜色就是一种色相,色相是颜色最主要的特征。

色相环 色彩还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上图里的色相环的色彩就属于有彩色。用三菱镜在太阳光下折色出的彩虹就是有彩色,彩虹的色彩构方法也常用于商品陈列当中。下图则是无彩色,无彩色就是白与黑,以及中间不同程度的灰。在搭配时,无彩色可以和任一颜色搭配。 无彩色系 2 2、、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的程度,如下图所示,左边的颜色明度高,右边的颜色明度低。其实某一个颜色的明度高低,是有这个颜色中所含无彩色的程度大小决定的。

明度的变化 在上图中,将相同的色相中所加入的灰色的比重逐渐增加,则颜色的明度也有规律逐渐降低。明度的有规律变化,可以引导顾客的视线流动,因此它是陈列色彩构成的一种方法。 3 3、、纯度纯度::即色彩的纯净度,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的鲜艳程度。下图的横向是纯度推移,左边纯度低右边纯度高。色彩的纯度变化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在颜色的颜料中不断的加水稀释,水加得越多纯度越低。 纯度的变化 如果我们把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分别用纵向和横向有序摆列的话,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某一色相的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纵向从低到高明度依次降低,横向由左到右纯度依次变高。

试论证据的法律性

论文摘要证据法律性(合法性)也叫证据的许可性,作为诉讼证据的三大基本特征之一,与我们参与诉讼、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维护和保护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和具有关键性意义。在我国无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当中,都对证据做出了关于证据种类、证明的义务、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据的运用规则等一系列的规定。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是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条件。证据学界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证据的客观真实性、证据制度的命名问题、证据标准问题、证人出庭的问题和审判前的证据展示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大多数学者认为,进入诉讼程序并最终据以定案的证据,其“形成到存在,内容到形式,收集到运用”,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由法定人员调查、收集、审查,因而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所固有的特征,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客观性和相关性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国立法上确认了证据合法性的特征。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确定证据法律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证据法律性的相关理论、证据法律性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观点和看法,以期引起专家的批评和指正。关键词:证据法律性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按法定程序进行形式合法一、前言诉讼证据的法律性问题,是诉讼证据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而且是诉讼证据有基本特征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但从我国立法实践看;无论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还是行政诉讼法,都对诉讼证据的法律性问题作了规定,都明确要求作为定案根据的诉讼证据应当符合法定的形式,其取得方式或手段应当合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之所以把刑事诉讼中匿名举报信、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未经对方当事人许可而制作的录音,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就充分说明诉讼证据应具备法律性这一属性以及对诉讼证据证明作用的重要性。从我国立法实践到司法实践,证据法律性都受到普遍关注且成为判断、采用证据、认定证据证明能力的一条普遍规则之一。二、证据法律性的相关理论 (一)证据法律性的含义关于证据法律性的含义,有人认为,证据法律性是指经法定机关和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确认并被纳入诉讼的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事实。有的人认为,证据法律性是指证据的形式、收集和运用,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还有的人认为,证据法律性是指证据应当按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并依法具备法定形式。等等。虽然对证据法律性的含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总的和主要方面尽趋一同。且从中不难管窥证据法律性的科学含义。笔者以为,要科学界定证据法律性的含义,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认真把握:首先要明确证据法律性是法律规制赋予证据的一种属性,离开法律规制证据法律性就无从谈起,因此,要认真研究法律规制从而认真把握证据法律性含义;其次是证据的法律性既然以法律规制为前提,因此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对于不同的司法和执法活动来说,证据法律性的含义因此而有所不同;再次是要明确证据是否具备法律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是诉讼中证据被采用的法定标准。结合上述三点原理,综合各位学者观点,证据法律性系指在每一时期每一类诉讼中每一项诉讼证据都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基本属性。[!--empirenews.page--](二)证据法律性的必备性所谓证据法律性的必备性即指证据法律性是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是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之一。关于其必备性,目前在我国尚存有争议,主要有两种根本性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主张法律性是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意见主张法律性不是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认为法律性是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理由主要是:第一,作为诉讼证据,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收集、调查和审理,经过查证属实,方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简而言之,即诉讼证据的取得其方式或手段应当合法。第二,作为诉讼证据,其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认为法律性不是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其理由是针对认为法律性是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观点进行反驳,主要观点为:第一,诉讼证据的取得方式或手段应当合法,其所涉及的问题不是诉讼证据本身所产生的问题,而是诉讼程序中所涉及的问题,不属于诉讼证据本身的属性和特性。诉讼证据是否真实与诉讼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第二,认为诉讼证据应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是诉讼证据法律性的要求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证据形式是

《证据学》例题精选(附部分参考答案讲解)

《证据学》例题精选(附部分参考答案讲解) 1.无论是(A),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自由心证原则,评法官的良心、理性判断而采用证据。A.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 2.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学具有(C)的特点。C.注重实用性 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 B )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B.奴隶社会 4.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B ),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B.否定 5.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B)。 B.英国 6.证据法学是( D )。 D.法学学科体系中一个分支学科 7.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B.法定证据制度 8.在神示证据制度下,所采用的证明方式有。ABCD。 A.神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9.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 ABC)。 A.客观真实性B.合法性 C.关联性 10.一般来说证据规则包括(ABCD)。 A.采用证据的规则 B.排除证据的规则 C.举证的规则 D.质证的规则 1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A.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12.关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C.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14.在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上表述正确的有( )。 B.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 D.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15.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真实 16.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A.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B.实证的研究方法 C.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方法 D.唯物辩证法 17.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证据制度是()。 B.神示证据制度 18.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 )。A.刑讯逼供19.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 C.意大利刑诉法典 20.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内容 有。 B.口供主义 D.刑讯逼供 21.以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作为划分依据,人 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 证证据制度 22.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答案:AB )。 A.等级性 B.形式主义 23.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理性 B.良心 C.内心确认 D.证据规则 24.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 C.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2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证据的基本属性的是 ( ): D.排他性 26.下列属于物证的有()。 A.作案的工具 B.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 C.行为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与物品 D.其它能够揭露和证明案件发生的物品和痕迹 27.下列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 以作为证人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 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C.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28.下列当事人的陈述( )可作为证据使用。 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29.尽管我国三大诉讼法有所差异,但是,() 却是三大诉讼法中收集、调取物证的共同方法。 A.勘验 D.调取 30.辨认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A.感知 C.辨识 D.记忆 31.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 分为()。 A.文字书证 B.图形书证 C.符 号书证 32.()具有证人资格。 C.公民个人 33.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是()。 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 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 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34.精神病鉴定通常聘请精神病院的医生进行, 在鉴定时,精神科的医生就是()。 C.兼职鉴定人 35.鉴定结论属于()。 A.言词证据 36.勘验笔录属于()。 B.实物证据 37.下列属于鉴定结论的有()。 A.法医鉴定 B.司法精神病鉴定 D.对嫌疑 人指纹的同一性认定 E.确定文件的书写、签 名是否同一的认定 3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 证据的是()。 B.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 证言 39.以下属于言词证据的是()。 A.刑事被告人的陈述 B.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 辩解 C.证人证言 D.鉴定结论 40.以下属于实物证据的有()。 A.物证 B.书证 C.音像证据 41.以下证据中以人的陈述中包含的内容或物 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是()。 A.书证 C.音像证据 D.勘验笔录 42.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 A.神示证明制度 43.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在以下()证明环 节上具有实质性差异。 D.证明标准 44.最重要的证明方法是)。 A.逻辑推理 45.证明的法律性表现在()。 A.证明的主体由法律规定 B.证明对象和标准 由法律规定 C.证明的主要程序由法律规定 D.证明的方法和手段由法律规定 46.根据证明的表现形态,可将证明分为()。 A.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B.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47.下列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A.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B.犯罪行为实施已 过多年,超过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 C.行为人 不满十四周岁 D.法院违背回避的事实 48.证明对象是()。 B.与证明责任在范 围上是一致的,所区别的仅是其法律属性 D.是 法律规定的要证事实 49.属于证明对象的是()。 A.法院违背回 避的事实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公证的事实 50.需要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主要事实包括()。 A.被告人有无犯罪前科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 C.犯罪事实是否发生 D.谁是真正的犯罪者 51.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对象是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事实 B.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证 明责任决定了证明对象 C.免证事由或不要证 事由不能成为证明对象 D.所有需要提供证据 加以认知或说明的事实都能成为证明对象 52.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事实构成有()。 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B.民 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 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 诉讼程序事实 D.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53.只有对()而言,才有所谓的证明责任。 B.证明对象 54.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 C.要证事实 55.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 B.古 罗马法时代 56.被告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刑事 公诉 57.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的案件是()。 C.非法所得案 58.在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当事人 59.在英美法系国家,证明责任是()。 A.当事人的事情 B.法官的事情 C.陪审团 的事情 D.检察官的事情 答案:A(或AD) 60.有关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 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B.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 承担证明责任 C.公安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证 明责任 61.英美法系,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 根据诉讼进行的状态,就其主张的事实或者反 驳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称为。 C.举证负担D.提供证据的负担 62.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也是通 过对证明标准作了规定。 C.间接的方式 63.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 述是。 A.排除合理怀疑 64.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首先在案件中 适用。 B.死刑 65.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D.盖 然性的优势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心理印象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心理印象 喜欢设计就不能不知道一点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这些才能通过练习和体验让色彩在我们的手里运用自如,这里我们就来谈谈一些简单的色彩属性和色彩给人的一些心理感受。 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相:色彩的相貌 色彩的外观特征其实就是色彩的色相。 我们把色相接近的那些色(色相环中相距30度左右的色)称为同类色; 色相差别较大的那些色(色相环中相距90~180度左右的色)称为对比色或互补色; 色相差别适中的那些色(色相环中相距50度左右的色)称为类似色。 纯度:色彩的艳丽程度 在一个大红色里逐步添加白色或者是黑色,这个大红色就会变的不象以前那么艳丽了,这是因为它的纯度下降了。 根据色彩纯度的特征,自然界的色彩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彩色,即红,黄,蓝等。 另一类是无彩色,即黑,白,灰。无彩色不带任何色彩倾向,纯度为0。

在这个纯度色谱中,接近纯色的色叫高纯度色,接近灰色的色叫低纯度色,处于中间状态的叫中纯度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不同的颜色之间存在着明度的不同,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色最亮,即明度最高;蓝色最暗,即明度最低。不同明度的色彩,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明度色标: 明度色标是我们认识和区别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明度低于3度的颜色叫暗色,明度高于7度的颜色叫明色,3度和7度之间的色叫中明色。 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要比较准确的认识和区别色彩,必须以这三个为属性为依据! 所有的颜色都可以通过明度色标找出自己的明度,也可以通过与不同明度的其他颜色混合来改变自己的明度。比如:蓝色里注入白色或黑色,就能提高和降低这个蓝色的明度,使色相相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根据这个原理,也可以使色相不同的颜色,具有相同的明度,这些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设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

色彩的三个属性

制作网页时色彩搭配 一、色彩的三个属性 色相( Hue )-也称为色度,可以想成特定波长的可见光,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红色、蓝色、草绿...等, 色相环--> 明度:可以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 在一幅画中要合理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 例如,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产生压抑的感觉。 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同一色相的明度也有深浅变化,如绿色由浅到深有粉绿、淡绿、翠绿等明度变化。 所谓的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也叫彩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则较黯淡,在英文中,Saturation 及Chroma 讲的是同一回事。 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浑浊的程度。 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它的明度,但都会降低他们的纯度。对比色混合,最易降低纯度。 黑白灰无彩度,只有明度。也称为中性色。这种颜色通常很柔和色彩不那么明亮耀眼。中性色是介于三大色红黄蓝之间的颜色,不属于冷色调也不属于暖色调。三原色:红、黄、蓝 基础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1、举例:大自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中,淡蓝色的月光之中,或被统一在冬天的银白色世界里。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2、色调不是颜色的属性。 一副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还是偏红,是偏冷还是偏暖。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副绘画的色调。 通常可以用色相,明度,纯度,冷暖来定义一幅画的色调。 3、色调的象征意义 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可使主页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三、网页制作时颜色搭配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要考虑主页底色(背景色)的深、浅,这里借用摄影中的一个术语,就是“高调”和“低调”。底色浅的称为高调;底色深的称为低调。底色深,文字的颜色就要浅,以深色的背景衬托浅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反之,底色淡的,文字的颜色就要深些,以浅色的背景衬托深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

证据法学复习题C

证据法学复习题C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不包括() A. 对神宣誓 B. 水审 C. 火审 D. 证人证言 2、遗嘱书以其中的签名笔迹证明案件事实时,属于() A. 书证 B. 物证 C. 当事人陈述 D. 鉴定结论 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 ) A. 应当老实回答 B. 应当如实回答 C. 可以保持沉默 D. 有权拒绝回答 4、《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A. 公诉机关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 人民法院 D. 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 5、询问多个被害人的方法是() A. 坚持个别询问 B. 坚持同时一并询问 C. 以座谈会形式询问 D. 可单独、也可集中询问 6. 下列人员中不能作为证人的有 A. 甲,聋哑人,24岁,亲眼目睹了某杀人案件 B. 乙,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亲眼目睹了某抢劫案 C. 丙,某案件被告人的辩护律师 D. 丁,被害人的姐姐,伤害案件发生时在场 7. 在办案中收缴的记录有反动内容的录音带属于( ) A.物证B.书证 C.视听资料D.电子证据 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时的证明标准是() A.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B.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C. 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D.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9.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A.被告人认罪的供述;B.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C.赃物的复制品;D.鉴定结论的抄件 10. 下列有关推定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定本身并非证据,而是一种证明规则 B. 推定必须有前提事实和推定事实 C. 推定只是一种认定事实的方法,与证明责任无关 D. 推定既可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按经验法则进行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A.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B.犯罪行为实施已过多年,超过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 C.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 D.回避的事实 2. 有关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B.有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C.公安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 D.人民法院也负有证明责任 3. 关于直接证据的表述,正确的有() A. 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是直接证据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不可能成为直接证据 C. 某些记载有关犯罪内容的书证能够成为直接证据 D. 物证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 4. 书证与物证的关系是( ) A.二者的相互联系表现是书证是广义的物证 B.有的书证具备物证和书证两种证据特征 C.书证物证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客观真实性比言词证据强 D.二者的区别是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的,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来证明案情的 5. 现场目击者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证言属于( ) A. 间接证据 B.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三、简答题 1.简述间接证据的特点 2.简述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3. 简述鉴定结论的特点 四、论述题 1. 试述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 试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疑案的处理原则 3、试述证明的意义 证据法学复习题C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A 6.C 7.C 8.B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