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4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2分)

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能力。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也失:耽误

B.其将来辞.辞:陈说

C.吾子之讨.讨: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

8.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D项“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加重”,故选D。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9.C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给文言句子断句,可以先找出文言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和语气词,之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断句。一般来说,名词或代词前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断开,名词或代词之后又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断开。本句大意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意为“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故B项中“……遭受将士伏击”的表述有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11. 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贰志”意为“二心”;“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辟”为通假字,通“避”,“逃避”之意;“刑”意为“惩罚”。另本句“绛”即“魏绛”,作三个句子的主语。

【参考译文】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驾车人。晋悼公发怒,对羊舌赤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光荣。扬干受到侮辱,还有什么侮辱比这更大?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他大概会来说明的,何必劳动君王发布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晋悼公读他的上书,说:“以前君王缺乏使唤的人,让下臣担任司马的职务。下臣听说‘军队里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也不触犯军纪叫做敬’。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君王的军队不武,办事的人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下臣畏惧触犯死罪,所以连累到扬干,罪责无可逃避。下臣不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晋悼公光着脚赶紧走出来,说:“寡人的话,是出于对兄弟的亲爱;大夫杀杨干,是出于按军法从事。寡人有弟弟,没有能够教导他,而让他触犯了军令,这是寡人的过错。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错,谨以此作为请求。”

晋悼公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了,从盟会回国,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派他为新军副帅。张老做中军司马,士富做了侦察长。

3.(2019·山西)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师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②师:动词,学习。③庸:动词,表示反问,岂。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吾从而师之②生乎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背诵及根据内容分析句间关系的能力。根据文中的“生乎吾

前,其闻道也”可选出前两空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再采用排除法,可选择正确答案为D 。

13.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 ,主张不拘泥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3

分)

答案: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地位(或“贵贱”“地位高

低”等) 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师者”的价值在于什么,即作用是什么。结合文章

内容可知是“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第二空结合文中的最后

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来分析,可得出不拘泥于“地位”(“贵贱”、“年龄”(“长少”)

等。

3.(2019·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

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

志,假货居.

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

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

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对

下列句

中加点

解释

B

..贿 居:储积 C .以亡.于楚 亡:死亡。 D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C 项,亡:逃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

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

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

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赖子

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兔于灾难。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项,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

【参考译文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