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期试题及答案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期试题及答案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期试题及答案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期试题及答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期末测试题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Powerpoint幻灯片放映,可以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然后选择

“从头开始”。或者直接按键盘的 F5 键也可以放映。

2、幻灯片的保存,可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

3、在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单击插入选项卡,再选择图片/艺

术字命令。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演示文稿又叫幻灯片,是微软Office 办公软件之中的组件之一,它的英

文名是(C )。

A、Photoshop

B、Flash

C、PowerPoint

D、Microsoft

2、要想美化幻灯片样式可以采用的操作是( B )。

A、插入—文本框

B、设计—应用幻灯片主题

C、视图—大纲视图

D、插入—特殊符号

3、播放幻灯片时要终止放映按( C )键。

A、Caps Lock

B、Alt

C、Esc

D、Shift

4、要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应单击“插入”菜单,选择( A ),再选择剪

贴画。

A、图片

B、形状

C、艺术字

5、要在演示文稿中新增一张幻灯片的办法是( A )。

A、执行“插入”选项卡中的“新建幻灯片”命令

B、使用审阅选项卡中的“新建批注”命令

C、单击动画选项卡中的“预览”按钮

D、使用视图选项卡中的“大纲”视图

6、在“幻灯片浏览视图”情况下,要编辑幻灯片需要先回到(A )才可以

操作。

A、普通视图

B、大纲视图

C、幻灯片放映

D、幻灯片浏览

7、要想插入文本框和图片、声音,都是要选( C )选项卡。

A、编辑

B、格式

C、插入

8、在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 D )

A、动画

B、声音

C、图像和文字

D、以上都可以

9、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有八个控点,那是用来( C )

A.控制色彩的

B.调节色彩的

C.调节画面尺寸和旋转的

D.什么都不是

10、如果要从第三张幻灯片跳转到第八张,需要在第三张幻灯片上设置

( A )。

A、超级链接

B、预设动画

C、幻灯片切换

D、自定义动画

11、如果要从一个幻灯片淡入到下一个幻灯片,应使用( C )选项卡。

A、动作

B、动画

C、幻灯片放映

D、设计

12、在幻灯片中设置自定义动画,操作是( C )。

A、插入—图片

B、幻灯片放映—从头开始

C、幻灯片放映—自定义放映

D、动画—动画窗格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0 分)

1、Powerpoint的保存方法和Word是不一样的。( X )

2、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只能设置一种动画效果,不能修改。( X )

3、在一个幻灯片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多张幻灯片。( V )

4、PowerPoint中,给幻灯片添加文本框,可以使用“设计”选项卡。( X )

5、在“幻灯片浏览视图”里也可以编辑幻灯片。( X )

6、在默认的情况下,Powerpoint的背景色是白色的。( V )

7、在“幻灯片浏览视图”里即可以改变幻灯片的顺序,还可以设计放映方

式。(V )

8、在幻灯片中改变文本框的大小也会改变文字本身的大小。( V )

9、幻灯片里插入的图片是不能改变大小的,所以我们要事先处理。( X )

10、在Powerpoint中可以通过文本、图片、按钮等创建超级连接。(V )

三、简答题。(6分)

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生活结束了,你有哪些学习感想或收获呢?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 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第3段写临近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解读与提示 * “散漫”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很准确,也很有意思,它体

现出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 “黄梅”在这里不是水果,是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 * 从“黄梅”前的“细小”“疏疏朗朗”到“黄梅”后的“涨满”“密密匝匝”,可见菱角的盛期是在“黄梅”之后。 * 多美的池塘呀!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 “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 * 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也那样迫不及待!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急切吧! * 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呀!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简单的文字描绘出的和谐、欢乐的场面。 *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我”又想起故乡的“水墨画”了……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呀!要引导学生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 识字与写字教学:“嚼”是多音字,嚼舌根,倒嚼,咀嚼,本文念。书写的重点在“菱”“馨”“掐”“嚼”这几个字上,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不要多笔少点。 * 课后1题:有感情地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此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 课后2题: ⑴“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 ⑵“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末测试题 上机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演示文稿又叫幻灯片,是微软Office 办公软件之中的组件之一,它的英文名是(C)。 A、Photoshop B、Flash C、PowerPoint D、Microsoft 2、要想美化幻灯片样式可以采用的操作是(B)。 A、插入—文本框 B、格式—幻灯片版式(应用设计模板) C、格式—字体 D、插入—特殊符号 3、PowerPoint文档的扩展名为(B) A、.doc B、.ppt C、.xls D、.bmp 4、播放幻灯片时要终止放映按( C )键。 A、【Caps Lock】 B、【Alt】 C、【Esc】 D、【Shift】 5、要在幻灯片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应单击“插入”—“图片”—“ (A)”。 A、来自【文件】 B、来自【剪贴画】 C、来自【艺术字】 6、演示文稿保存完后,依次单击“文件”--“( B)”,退出PowerPoint。 A、另存为 B、保存 C、退出 7、要在演示文稿中新增一张幻灯片最快的办法是(C)。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 B、使用快捷菜单

C、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幻灯片】按钮 D、使用【编辑】菜单命令 8、在“幻灯片浏览视图”情况下,要编辑幻灯片需要先回到(A)才可以操作。 A、普通视图 B、大纲视图 C、幻灯片放映 D、幻灯片视图 9、要想插入文本框和图片、声音,都是要选(C )菜单。 A、编辑 B、格式 C、插入 10、在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 D ) A、动画 B、声音 C、图像和文字 D、以上都可以 11、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有八个控点,那是用来(C) A.控制色彩的 B.调节色彩的 C.调节画面尺寸和旋转的 D.什么都不是 12、如果要从第三张幻灯片跳转到第八张,需要在第三张幻灯片上设置(A)。 A、动作按钮 B、预设动画 C、幻灯片切换 D、自定义动画 13、如果要从一个幻灯片淡入到下一个幻灯片,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中的(C)命令进行设置。 A、动作按钮 B、预设动画 C、幻灯片切换 D、自定义动画 14、在幻灯片中设置自定义动画,操作是(D)。 A、插入—图片 B、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 C、幻灯片放映—动画方案 D、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 15、幻灯片开始放映后,需要转到下一张要按(B )键。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材料)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 2、两个小数相乘的积的一般规律: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等于1,它们的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小数乘法的估算:通常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关键:是化繁为简,能方便计算。 4、求积的近似值:通常是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需要,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5、解决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算出结果。如本单元典型数量关系: (1)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

①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量②单价×实际用量= 本月费用 (2)出租车计费,通常有: ①起步价+规定路程以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 ②演变:(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 注: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3)工程问题中,通常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演变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队数=工作总量 演变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队数=工作效率 演变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队数=工作时间 注:每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变方式。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描述图形的平移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平移前,先确定一个点,看这个点会平移到哪儿,保证平移的格数正确;二是注意看原来的图中的每条线段各占几格,保证图形和原来一样。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认识) 一、填空。

七、解决问题。 1、某校有24人参加市华罗庚数学竞赛,结果有18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参加竞 赛人数的几分之几? 3、一种彩纸,甲商店8张要价3元,乙商店6张要价2元,如果布置教室要用这种 彩纸,派你去选取购,你会选择哪能家购物?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测试题 (长方体、正方体)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瓶墨水是60();(2)大卡车油箱的容量是160()。 2、()m3=18dm 3=( )cm3 3、4.5L=( )dm3= ( )m3 4、28m2= ( )dm20.2m=( )cm 5、用一根长56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长是6cm,宽是4cm,高是 ()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0cm,它的体积是()dm3,表面积是() dm2。 7、一个棱长10cm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二、判断题。 1、长方体水箱的容积也就是它的体积。() 2、棱长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也一定是相等的。() 4、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实际上就是一个正方体。 () 5、把一个正方体截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正好是原来正方 体表面积的一半。()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dm,它的表面积是()dm2 A、8 B、12 C、36 D、24 2、一个杯子里装了500mL水,我们就说杯子的()是500mL.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寻找“蜗牛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登录网站,浏览网页。 2、掌握浏览网页的小技巧。 3、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新授: 三、上机操作 (一)、登录网站 1、启动IE浏览器 单击任务栏中的“IE浏览器”图标,或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IE浏览器。 2、认识IE浏览器窗口 单击IE浏览器图标,启动IE 认识IE浏览器窗口 二、浏览网页(以“童趣网”为例) 1、登录“童趣网”网站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c3378299.html, 2、通过“超链接”浏览网页 (1)浏览“童趣网”的首页,看看这个网站上有哪些栏目。 (2)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童趣网”导航栏中的标题“儿童”,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单击鼠标后,发生怎样的变化? (3)在网站中找到“动手又动脑”栏目,并通过“超链接”打开“猜猜我是谁”。 3、浏览小技巧 正确使用工具按钮,了解它们的功能

a 后退按钮和前进按钮:浏览器能够记住它启动后我们浏览过的每一个网页。单击这两个按钮,就可以打开在当前网页之前,之后浏览过的网页。 b停止按钮:又是打开一个网页过慢,单击这个按钮,可以停止打开操作。 c 刷新按钮:如果打开的网页中有无法显示的信息,或者想获得最新版本的网页,可单击该按钮 三、保存网页中的图片(以“蜗牛图”为例) 1、查看“猜猜我是谁”中的图片,找到“蜗牛图” 2、保存图片至指定位置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哪些你学会了?哪些还不会? 五、教学后记: 第2课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 1、学会收藏网址。 2、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新授: 三、上机操作 (一)、收藏网址(以“童趣网”为例) 1、登录网页登录“童趣网”(https://www.doczj.com/doc/7c3378299.html,)首页 2、收藏网址 单击收藏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 3.53.78保留一位小数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则积( )。 A.扩大到原来的10倍 B.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C.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2.下面各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0.9○0.23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50×0.04= 80×0.3= 1.1×9= 2.用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帮收款员把下面两张购物小票填写完整。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40950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 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看海 作者:徐蔚南精读课文(讲授课)教材简析 《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口算题

整数加减法 110+660= 480-20= 680-44= 280+40= 570-220= 90+770= 120+60= 590+70= 390-80= 980-560= 440-110= 120+530= 980+120= 670+210= 550- 120= 280+120= 370-210= 460+140= 530-230= 720-520= 整数乘除法 320×8= 240×5= 120÷5= 450×0= 250÷5= 125×8= 303÷3= 400×50= 150÷2= 900×6= 25×80= 120÷50= 801×9= 300×30= 200÷8= 350÷5= 700÷5= 630÷9= 360×2= 310×30= 小数加减法 1.2+ 2.8= 3.6-1.6= 4.12+ 5.18= 0.65-0.35= 0.14+0.26= 3.5+2.4= 3.26-1.16= 22.5+23= 0.14+10.46= 0.23+0.37= 7.2-5.2= 5.6+4.4= 0.84+3.16= 10.2+0.8= 10.2-5.1= 0.56+0.04= 3.78+0.22= 9.86-4.56= 3.2-2= 5.54-4.44= 小数乘除法. 1.24×5= 0.8× 2.5= 2.4×0.5= 1.25×0.8= 4.5×0.4= 0.7×0.6= 0.25×40= 0.6×60= 3.75÷0.5= 9.9÷3= 8.5÷0.5= 6.82÷2= 8.5÷5= 1.11÷0.3= 1÷0.25= 2÷0.8= 3.5÷0.7= 7.2÷8= 0.21×0.3= 5.1×0.4= 分数加减法 3/4-1/2= 1-1/8= 11/12-1/6= 1/5+1/4= 1/2-1/3=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庆华初中:胡利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再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板书:发现) 教师:首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 (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学生:这个故事总是在重复同一个内容。 教师:不错!大家已经发现这个故事的一个特点了。 (板书:不断重复) 教师:谁能根据这个特点接着老师的故事继续往下讲?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教师:照这样讲下去,你发现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像这样重复下去,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讲不完) 教师:这种重复的现象不但故事中有,在有的计算中我们也会遇到。 (教师板书出示算式:2÷6)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学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2÷6这个算式的三个特点。①除不尽,②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③余数重复出现“2”。 教师:怎样表示这种除不尽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演算2÷6的竖式计算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个算式的3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等于1,它们的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做乘法的估算,通常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关键是化繁为简。 4.求积的近似值,通常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5.解决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算出结果。如本单元典型数量关系: (1)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量单价×实际用量= 本月费用 (2)出租车计费,通常有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3)工程问题中,通常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演变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总量 演变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效率

每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变。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描述图形的平移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平移前,先确定一个点,看这个点会平移到哪儿,保证平移的格数正确;二是注意看原来的图中的每条线段各占几格,保证图形和原来一样。 2.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叫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通常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3.图形旋转时总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描述图形的旋转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绕哪个点沿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旋转前,先确定一条线段,用这条关键的线段的旋转来判断这个图形的旋转。 4.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注意: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相同:二是左边部分的图形要和右边部分的图形相同。6、可以利用平移、旋转、对称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但要注意:(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用0占位。(3)被除数小数的末尾不够除,添0继续除。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金凤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下期五年级(1)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从上期平常学习和期末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本册教科书在空间与图形安排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本册教科书的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形式。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有三个: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试题(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 1、依次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Word】启动Word。 2要在文章的部分内容中查找或替换文字,应该先(选定)这部分文字,然后再进行查找或替换操作。 3、(剪切板)是文档内或文档之间传递信息的中间媒介。 4、使文字位于一行的中间叫做(居中)。 5、用鼠标拖动标尺中的(首行缩进)滑块,可以对当前的“首行缩进”进行粗调。 6、利用(格式刷)可以复制段落格式和文字格式。 7、在word中可以单击“格式”→(字体),对文字的字形、字号、颜色等进行设置。 8、在Word文档中我们可以创建(表格)来制作课程表,在其中每一个小格称为(单元格)。 9、在word中通过插入行、(列)、(合并单元格)、(画斜线)等操作可以制作课程表。 10、要打印时,应该先对文档进行(页面设置),再用(打印预览)命令查看打印效果,满意后再打印。 11、在word中要想把暂时不用的工具栏隐藏,可以用菜单命令中的(视图)→(工具栏) 进行设置。 12、利用(文本框)可以让版面形成分区效果。 13、在word中使用“插入行”按钮时,应先(选定)这一行,新行会出现在选定行的(上 方)。 14、在保存文件时,如果要将新旧文档都保存下来,应该选用“文件”中的(另存为)。 15、使用“格式”→(段落)可以灵活地对文中的段落进行调整。 二、选择题 1、正确的关机操作应该是:(D) A、直接切断电源 B、关闭显示器 C、关闭主机 D、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关闭系统”中的“关闭计算机”选项。 2、Word是一种专门处理(A )的软件。 A、文字 B、表格 C、幻灯片 3、修改字时,将光标移动到字的()边,按(C)键删除。 A、右;回车 B、左边;退格 C、右边;退格 4、复制粘贴用哪两组字母表示( C ) A、Ctrl+LCtrl+M B、Ctrl+BCtrl+C C、Ctrl+CCtrl+V 5、键盘上哪个键表示删除(C )A、Ctrl B、Alt C、Delete 6、如果在字体下拉列表中没有显示出想要的字体,可以按键盘上的(C)键来查找 A、回车键 B、空格键 C、上下光标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

[计划]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 (五年级下册) 执教者: 执教班级: 学期: 第一课时:复习 第二课时: 第一课认识Frontpage ——制作第一个网页教学目标: 1、认识Frontpage窗口组成。 2(掌握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 3(掌握保存网页及预览网页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制作网页; 2(保存网页; 3(预览网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前,可以制作网站的工具软件非常多,我们选用FrontPage作为网站制作的工具软件。 二(新授

1(认识FrontPage窗口 2、制作简单的网页 认识了FrontPage窗口后,就可以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了。 教师演示在FrontPage的编辑区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方法。3、保存网页师质疑:网页做好后,按照我们的老习惯,应该把这个网页怎么处理呢,生:保存…… 师:对,同学们说的好极了。但大家知道吗,保存网页的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保存方法却有点不同,大家想知道有什么不同吗,师演示保存网页的方法。 4、浏览网页 师:网页保存了吗,保存后的网页该怎么打开呢,生尝试打开网页 教师演示打开网页的两种方法: (1)(在浏览器中预览网页。单击“文件”?“在浏览器中预览”,打开“在浏览器中预览”对话框,单击预览。 (2)(在FrontPage窗口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3)(观察使用两种预览方法所显示的预览效果。5(思考与练习 建立一个新站点,并输入文字,保存后预览。6、课堂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1)认识了制作网页的软件: FrontPage (2)学习了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3)学习了保存网页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第3课时: 第二课规划网站与创建站点教学目标: 1(了解网站建设规划流程; 2(收集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引导语:学期开始之前,很多教师都会先制定一份教学计划,那么有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模板哪里有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文章,欢迎阅读!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根本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一、二册,内容在七、八年级都以讲完,九年级的任务是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x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是重点,用flash制作动画和vb编写程序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 执教者:陈玉仙 2014年9月 课时安排: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的概念;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2)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能够自主选择一种或几种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了解什么是多媒体,认识多种媒体的组合方式。 (2)通过生活实际认识各种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为什么喜欢看呢?电影的声画并茂吸引了你们,也就是说,多种媒体融合以后,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多媒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多媒体世界,研究有关“多媒体”的知识。 (学生回忆电影的部分画面,感受多媒体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第1课走进多媒体世界)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 ②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 ③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④你生活中,有多媒体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确定了研究的方向,下面你们就在自己的小组中进行讨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举手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组的交流。最后,在老师发的表格中完成研究报告。(一组一份) (学生首先首先通读教材,确定心目中的研究重点内容。再由各小组商定研究讨论的主题。) 三、小组讨论 书上提供了很多多媒体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我们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除此之外,还能通过网络这个渠道 查找。我们不妨全面参与,从各种方式来给自己的研究找寻答案吧!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就全班交流一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四、展示结果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篇一: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期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新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本学期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1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学生方面: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5、及时做总结、写反思。认真进行课后写教学博客。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二、电脑室管理方面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电脑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一个教室的卫生。每周进行拖地扫地。保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实用版】

合什镇小学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任课班级:____________

开学收心教育主题班会(小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我们重返校园,又长大了一岁,暑假生活的悠闲与舒适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要尽快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二、学习规范 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读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五分钟的岗位劳动、集合整队、放学整队回家、眼保健操、值日生工作。 (1)除了升旗,体育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进入塑胶跑道,其余时间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随便进入塑胶跑道玩耍。 (2 )周一和周五需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佩戴者要记录下来,扣分并在校内公布。 (3)不允许带零食或早餐带进校,吃完早点进教室。 (4)、上早操队伍做到静、齐、快,出场不拥挤,讲秩序;眼保健操须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做到“三大”、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读书: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重大版第七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参

(第七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参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6日点击数: 113 本册教材的编写及内容选择,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本着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技术、学身边的技术的原则。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2)- 图像处理单元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电子表格单元采用了“任务主线”式的编排,分别以“玩转大头贴”和“规划旅游”为活动主线。把“技术”的学习融入在“做”、“用”之中。力求使教材能让学生在有趣、有用、想学的情景中去尝试、去发现、去学习。 “合理使用计算机”单元主要从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遇到的问题入手,在继第六版所安排的计算机简单维护、设置、清理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养成正确合理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内容。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本册第1至5课为第一单元: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2)—图像处理单元;第6至10课为第2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电子表格;第11至12课为第3单元:合理使用计算机。 一、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2)—图像处理单元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图片与信息技术,学会用计算机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 【本单元教学总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图片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变迁,学会光影魔术手软件的旋转、裁剪、简单数码暗房、花边、等简单处理技术,并能综合应用软件的多项工具进行设计、创作简单的作品(如大头贴、个性台历等)。 2、培养学生学习用计算机处理图片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处理、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软件版本说明】 光影魔术手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轻松地对像片进行丰富的个性化处理,能制作出精美的相框、漂亮的艺术照、可爱的大头贴…… 光影魔术手目前是一款完全免费的图片处理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其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c3378299.html, )提供最新版本的免费下载,教材中的界面截图和素材示例均以3.1.2.101版本为例,教学中也可使用其最新版本软件。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西瓜1.6元,买4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1.6×4 3×2.2 1.95×41 3.45×8 0.52×86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 1 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 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4.2×6就是6个4.2相加,即 4.2+4.2+4.2+4.2+4.2+4.2。我算出来的结果是2 5.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4.2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42角,42×6等于252角,最后再把25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25.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42×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