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下学期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刘宇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

3.适用专业:机电和数控

4.总学时:64学时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数控和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7学时)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

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

3.钢的热处理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 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5学时)

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

掌握流动性的概念。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方面的知识。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5学时)

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

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

了解自由锻基本工序,。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

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5学时)

1.焊接的实质、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

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

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 焊接结构工艺性。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5学时)

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切削运动: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切削过程及切削种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液的应用;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掌握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概念。

3.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了解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4.典型表面的加工分析

了解外圆面削、孔、平面的加工方案分析。

5.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了解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拟定。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重点介绍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弹性模量E的测定(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明确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

2.硬度试验(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试验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范围。

五、考核方式

以卷纸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留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1]钱剑晨编著《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王允禧主编《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在有关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本课程课堂教学前:

1.应该在校办工厂进行金工教学实习,获得实践的基础。

2.机械制图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

3.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或同时进行。

4.本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为宜。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工艺学

2.课程英文名称:Metal technology

3.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4.总学时: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4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9学时)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

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3.铁碳合金

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各部分的组成、钢的组织转变。理解碳及杂质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4.钢的热处理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掌握碳素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铸铁的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

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 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8学时)

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

掌握流动性的概念。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的方面的知识。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8学时)

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压力加工的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

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

自由锻基本工序,。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

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10学时)

1.焊接的实质; 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

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

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 焊接结构工艺性。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8学时)

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切削运动: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切削过程及切削种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液的应用;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掌握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概念。

3.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了解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4.典型表面的加工分析

了解外圆面削、孔、平面的加工方案分析。

5.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了解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拟定。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重点介绍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弹性模量E的测定(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明确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

2.硬度试验(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试验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范围。

五、考核方式

以卷纸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留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1]钱剑晨编著《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王允禧主编《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在有关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本课程课堂教学前:

1.应该在校办工厂进行金工教学实习,获得实践的基础。

2.机械制图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

3.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或同时进行。

4.本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为宜。

《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的力学性能

2.课程英文名称:Metal mechanics property

3.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4.总学时:32学时

5.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评价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材料性能测试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在构件设计中正确选材、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并改善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及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力学性能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4学时)

1. 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了解金属材料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所分类型。

掌握拉伸性能指标。

2.弹性变形

掌握弹性变形极其物理本质,明确弹性变形的工程意义。

3.塑性变形

掌握塑性变形的机制与特点。

掌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硬化规律,明确形变硬化规律的工程意义。

重点讲解拉伸性能指标、弹性变形的特征、形变硬化规律及意义。

第二章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4学时)

1.扭转

掌握扭转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 弯曲

掌握弯曲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3.硬度

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规程、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缺口对静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明确应力集中的概念。掌握缺口静拉伸及斜拉伸试验。

重点讲解各试验方法、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第三章冲击韧性与冷脆转变(2学时)

1.冲击试验和冲击吸收功

掌握缺口试样的冲击试验,了解其应用。明确冲击吸收功的意义。

2.低温脆性和冷脆转变温度

了解低温脆性现象,掌握低温脆性定义。了解冷脆转变温度的评定和内在影响因素。

重点阐明冲击试验的力学性能指标极其意义,明确冷脆转变温度的定义极其研究的意义。

第四章断裂韧性(4学时)

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了解三种断裂的类型。明确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了解按von Mises 屈服判据得到的塑性区形状和尺寸。

2.断裂韧性指标的测试

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能够确定临界载荷候选值F Q及进行K Q有效性的判断。

3.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了解材料的组织和结构、温度和加载速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重点讲解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第五章疲劳(4学时)

1.变动载荷和疲劳破坏的特征

掌握变动载荷的定义,了解其描述参量,明确疲劳破坏的特征及典型疲劳断口的三区组成。

2.高周疲劳

了解S—N曲线的种类,明确疲劳极限的定义。掌握条件疲劳极限的测定、有限寿命S—N

曲线的测定以及S—N曲线的绘制。

3.低周疲劳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了解滞后回线、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能够预测缺口零件的疲劳寿命。

重点掌握疲劳极限、条件疲劳极限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性能指标的确定。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掌握缺口零件疲劳寿命的预测步骤。

第六章蠕变(2学时)

1.蠕变现象和蠕变曲线

了解蠕变现象,掌握典型蠕变曲线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蠕变速率特点,了解应力和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2.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明确蠕变极限的定义及两种表示法,掌握获得蠕变极限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持久强度定义,掌握获得持久强度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重点讲解用内插或外推法求出规定蠕变速率的蠕变极限值及用外推法求出持久强度。

第七章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2学时)

1.应力腐蚀

明确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特征,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了解应力腐蚀机理。

2.氢脆

明确氢脆的定义,了解氢脆产生的原因。

3.腐蚀疲劳

明确腐蚀疲劳的定义,了解腐蚀疲劳中的S—N曲线、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防止腐蚀疲劳的措施。

重点讲解应力腐蚀的定义,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测试方法及腐蚀疲劳的定义。

第八章磨损、接触疲劳和微动损伤(2学时)

1.磨损

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2.接触疲劳

掌握接触应力的概念,了解接触疲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3.微动损伤

掌握微动损伤的概念,了解其主要特征及控制微动损伤的途径。

重点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第九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学时)

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了解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了解复合材料的断裂、疲劳和冲击。

重点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冲击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明确冲击实验意义及应用。

2.疲劳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明确疲劳实验意义及应用。

五、考核方式

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布置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姜伟之等著编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7

参考书:[1]刘瑞堂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2]何肇基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材料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运用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运用材料科学基础中的变形、强化及位错理论知识。

《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的力学性能

2.课程英文名称:Metal mechanics property

3.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4.总学时:32学时

5.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评价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材料性能测试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在构件设计中正确选材、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并改善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及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力学性能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5学时)

1. 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了解金属材料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所分类型。

掌握拉伸性能指标。

2.弹性变形

掌握弹性变形极其物理本质,明确弹性变形的工程意义。

3.塑性变形

掌握塑性变形的机制与特点

掌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硬化规律,明确形变硬化规律的工程意义。

重点讲解拉伸性能指标、弹性变形的特征、形变硬化规律及意义。

第二章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5学时)

2.扭转

掌握扭转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 弯曲

掌握弯曲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3.硬度

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规程、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缺口对静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明确应力集中的概念。掌握缺口静拉伸及斜拉伸试验。

重点讲解各试验方法、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第三章冲击韧性与冷脆转变(2学时)

3.冲击试验和冲击吸收功

掌握缺口试样的冲击试验,了解其应用。明确冲击吸收功的意义。

4.低温脆性和冷脆转变温度

了解低温脆性现象,掌握低温脆性定义。了解冷脆转变温度的评定和内在影响因素。

重点阐明冲击试验的力学性能指标极其意义,明确冷脆转变温度的定义极其研究的意义。

第四章断裂韧性(5学时)

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了解三种断裂的类型。明确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了解按von Mises 屈服判据得到的塑性区形状和尺寸。

2.断裂韧性指标的测试

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能够确定临界载荷候选值F Q及进行K Q有效性的判断。

3.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了解材料的组织和结构、温度和加载速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重点讲解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第五章疲劳(5学时)

1.变动载荷和疲劳破坏的特征

掌握变动载荷的定义,了解其描述参量,明确疲劳破坏的特征及典型疲劳断口的三区组成。

2.高周疲劳

了解S—N曲线的种类,明确疲劳极限的定义。掌握条件疲劳极限的测定、有限寿命S—N 曲线的测定以及S—N曲线的绘制。

3.低周疲劳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了解滞后回线、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能够预测缺口零件的疲劳寿命。

重点掌握疲劳极限、条件疲劳极限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性能指标的确定。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掌握缺口零件疲劳寿命的预测步骤。

第六章蠕变(2学时)

1.蠕变现象和蠕变曲线

了解蠕变现象,掌握典型蠕变曲线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蠕变速率特点,了解应力和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2.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明确蠕变极限的定义及两种表示法,掌握获得蠕变极限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持久强度定义,掌握获得持久强度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重点讲解用内插或外推法求出规定蠕变速率的蠕变极限值及用外推法求出持久强度。

第七章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2学时)

1.应力腐蚀

明确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特征,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了解应力腐蚀机理。

2.氢脆

明确氢脆的定义,了解氢脆产生的原因。

3.腐蚀疲劳

明确腐蚀疲劳的定义,了解腐蚀疲劳中的S—N曲线、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防止腐蚀疲劳的措施。

重点讲解应力腐蚀的定义、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及腐蚀疲劳的定义。

第八章磨损、接触疲劳和微动损伤(2学时)

1.磨损

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2.接触疲劳

掌握接触应力的概念,了解接触疲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3.微动损伤

掌握微动损伤的概念,了解其主要特征及控制微动损伤的途径。

重点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第九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学时)

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了解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了解复合材料的断裂、疲劳和冲击。

重点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四、考核方式

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布置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姜伟之等著编《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7

参考书:[1]刘瑞堂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2]何肇基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八、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材料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运用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运用材料科学基础中的变形、强化及位错理论知识。

金属工艺学全套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32) 【课题编号】 31—, 【课题名称】 锻件质量与成本分析,板料冲压,锻压技术发展简介,焊条电弧焊(一) 【教材版本】 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锻件质量与成本分析,板料冲压的特点、基本工序及应用,锻压新技术,焊接电弧。 二、能力目标 能识别锻造缺陷特征,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素质目标 了解锻件质量与成本分析,板料冲压的特点、基本工序及应用,锻压新技术,焊接电弧。 四、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板料冲压的特点、基本工序及应用;锻件质量与成本分析;锻压技术新发展。一般了解焊条电弧焊。 【教学重点】 板料冲压的特点、工序及应用;焊条电弧焊。 【难点分析】 板料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的知识基础。 2、具有学习的理论基础。 3、板料冲压件结构轻巧,强度、刚度和尺寸精度较高,生产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焊条电弧焊设备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适合各种条件下的焊接,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常用方法。学习中要把握这些方法特点、应用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附助学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穿插讨论,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讲评自由锻工艺设计习题课大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板料冲压是使板料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方法。冲压的特点是不需要对毛坯加热,是节约能源的加工方法;生产操作简单,生产率高,易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可以制造形状复杂零件,废料较少;冲压件结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技师机械类理论考试专业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

技师机械类理论考试专业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技师理论试题 科目编号科目编号 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 1~25 76~100 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26~50 101~125 公差电工 51~75 126~150 注:同一科目的判断题与选择题编号均一致。 判断题 1 ( )凡是四个构件连结成一个平面,即成为平面四杆机构。 2 ( )A型、B型和C型三种型式普通平键的区别主要是端部形状不同。 3 ( )在液压系统中,粗滤油器一般安装在液压泵的吸油管路上;精滤油器一般安装在液压泵的出油管路上。 4 ( )采用变位齿轮相啮合可以配凑中心距。 5 ( )矩形螺纹的自锁条件为:螺纹升角必须小于或等于摩擦角。 6 ( )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即为泵的输出流量和其工作压力的乘积. 7 ( )当溢流阀安装在泵的出口处,起到过载保护作用时,其阀芯是常开的. 8 ( )链传动一般不宜用于两轴心连线为铅垂线的场合. 9 ( )带传动是通过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10 ( )联轴器和离合器在联接和传动作用上是相同的 11 (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可以缓冲、吸振,运用于高速、有振动和经常正反转起动频 繁的场合。 12 ( )当变速器作恒扭矩使用时,应按最低转速时的输出功率选用。 13 (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物体滑动或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同。

14 (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小。 15 ( )液压传动系统中,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液压油流量的大小。 16 ( )滚动螺旋的应用已使磨损和效率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17 ( )链传动是依靠啮合力传动,所以它们的瞬时传动比很准确。 18 ( )凸 轮机构就是将凸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 19 ( )由于传动带具有弹性且依靠摩擦力来传动,所以工作时存在弹性滑动,不能适用于要求传动比恒定的场合。 20 ( )齿轮齿条传动只能将齿轮的旋转运动通过齿条转变为直线运动。 21 ( )液压传动中,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工作介质为油液。 22 ( )内燃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牛头刨床中的导杆机构均是平面四杆机构 23 ( )螺旋传动能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变为螺母的直线运动。 24 ( )带传动具有过载保护作用,可避免其它零件的损坏。 25 ( )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以滑块为主动件,机构具有死点位置. 26 (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但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也有关。 27 ( )机械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说明)的英寸、角度、弧长等单位,须注明其计 量单位的代号及名称。 28 ( )平面图形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 线段,且平行于投影轴。 29 ( )用曲线板描每一段曲线时,至少应包含前一段曲线的最后一个点,而在本段后 1

金工实习报告范文(4篇)

金工实习报告范文(4篇) 金工实习报告范文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在读本科生,在谙 熟了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后,于大二上学期在百忙的学习中抽空开始了 金属工艺学实习,开始了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的途径。 根据学院的安排,机类专业实习为期四周,第一周为钳工(焊工、热处理);第二周为铣工(铸工、磨工),第三周为数控机床实习(分为计 算机自动编程数控铣、手动编程数控车、线切割);第四周为车工。 第一周上午先实行岗前安全培训,使我们懂得了基本的车间安全 操作规程;其中:机床工作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测量和对工件实行重 新装卡必须停车操作两点车间安全纪律特别值得注意。另外,对于车床,开车前用于卡紧工件用的三抓卡盘上的扳手必须去下。 钳工实习开始,我们在技师的指导下,拿起锯子,端起锉刀;按 图样的要求加工锤头。锤头的加工分为划线、锯断、锉削三种操作。 将长条六面体的两端锉平后,图上龙胆紫溶液,在划线平台上用划线 尺实行划线,划线时紧靠在直角方砖上以保证垂直。 锯切起锯时,左手拇指抵住划线处,起锯角x~x度,保证垂直, 轻轻用力起锯。起锯完成后,改平。推动式用力,会拉时应尽量轻, 速度不宜过快。断锯时,更应轻慢。 最磨洋工的要数锉削了。推锉时,左脚在前,身体倾斜x度。右 手握刀靠腰,左手抵住端平。身体顺势向前推锉的同时,下压力从左 手逐步过渡到右手保持平整。 在锤头的两个主要面上,需花费将近两天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然 后是“表面功夫”,用小锉刀和砂纸进一步将表面修平,擦光。钳工 的实习,让我明白了吧铁杵磨成绣花针需要多少工夫。

焊工的实习是电焊操作。(因为气焊操作的危险性更大,未能被 允许操作,我深感遗憾)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是电焊工的基本安全防护 用具。带上手套,操作还算灵便;而戴上面罩,则眼前完全一片漆黑。 我们练习了焊条的装卡、起焊、平焊等工作。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每次焊完后,焊芯融化比药皮多,缩进药皮内部一段,而药皮本身不 具有导电性,所以起焊时先应轻敲除去多余的药皮方能起焊。2、电弧 放电的距离有严格的限制,焊中应保持距离和角度,缓慢平移。3、一 旦粘焊后,电流很大,发热很快,焊条在短时间就会达到极大的温度。应左右摆动,顺势拔下,若无法拔下,则应尽快取下焊枪,稍待冷却后,双手用力左右摆下。 热处理的工序主要有淬火和回火,淬火使材料变硬变脆,回火降 低脆性并消除内应力。在实习用的x号钢上,淬火采用中温淬火,在 电炉里加热至x度,并保存其温度在x度以上浸入冷水淬火,(加热时 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必免过烧和过热)加热结束打开炉门时, 热对流和辐射均很强烈,要迅速操作,保持淬火前温度。 实习用的x号钢,在常温下为亚共析钢,其组织结构为珠光体, 在加热到x度以上是转化为奥氏体。保持高温不变时,实行淬火,得 到淬火马氏体。进一步回火后,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其组织有一定的 脆性,但硬度够高,适合制造锤头等需要高硬度的结构。而中温回火 得到回火托氏体,韧性好,可制成弹簧等需要弹性工作的结构。在更 高的温度下实行调质处理,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索氏体,适用于 各种杆。轴、齿轮等机械制造。 第二周以普通铣饱床的实习为主,也穿插有铸工和磨工。 铣削加工是机械冷加工中最为普遍,最为常用的加工方法,机件 中的各种平(曲)面、盲(通)孔、台阶、槽,均可由铣床加工完成。铣 床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铣床所使用的带柄铣刀形状类似于钻头,而卧式铣床所使用的圆盘铣刀形状类似于锯片。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 【课题编号】 13------2 【课题名称】 砂型铸造 【教材版本】 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砂型铸造的几个概念。 二、能力目标 了解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要求 基本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重点】 掌握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难点分析】。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的操作 。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附助学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安排】 45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模样?什么是芯盒? ?2型砂的组成有哪些?种类有哪些? ?3造型材料的强度指什么?

二、导入新课 手工造型是砂型铸造的常用方法,本节讲叙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 三、新课教学 1定义 ?1造型是指用型砂、模样、砂箱等工艺装备制造砂型的过程。 2 制芯是将芯砂制成符合芯盒形状的砂芯的过程。 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造型使用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见下图

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 1、整体模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为一整体,分型面为一平面,型腔在同一砂箱中,不会产生错型缺陷,操作简单 请看连杆的整体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最大截面在端部且为一平面的铸件, 应用较广。 2、分块模造型 如左图所示,它的特点是模样在最大截面处分开, 型腔位于上、下型中,操作较简单 请看支承台的分块模造型过程录相,它主要用于

课程设计KCJ5支架设计

课程设计KCJ5支架设计

JIU JIANG UNIVERSITY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 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六月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级 学生姓名: 题目:设计KCSJ-05 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大批量生产) 主要内容: 1.绘制零件图及零件的毛坯图 (A3) 2.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 (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A4); (2)所设计夹具对应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A4)。 3.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A2)。 4.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 2010年6月 17 日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1) 第2章选择毛坯 (1) 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1) 2.2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 2.3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2) 2.4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2)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2制订工艺路线 (2)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5) 3.4加工工序设计 (7) 3.5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13) 第4章夹具设计 (14) 4.1确定设计方案 (14) 4.2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4.3绘出总装图 参考文献 (17)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转速器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手册与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时间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外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硬度知识与金属工艺学课程(PDF 62页)

硬度知识与金属工艺学课程(PDF 62页)

硬度知识 一、硬度简介: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2.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 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 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

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 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3 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HV值(kgf/mm2)。 ################################################### ########################################## 注: 洛氏硬度中HRA、HRB、HRC等中的A、B、C为三种不同的标准,称为标尺A、标尺B、标尺C。 洛氏硬度试验是现今所使用的几种普通压痕硬度试验之一,三种标尺的初始压力均为98.07N(合10kgf),最后根据压痕深度计算硬度值。标尺A使用的是球锥菱形压头,然后加压至588.4N(合60kgf);标尺B使用的是直径为1.588mm(1/16英寸)的钢球作为压头,然后加压至980.7N(合100kgf);而标尺C使用与标尺A相同的球锥菱形作为压头,但加压后的力是1471N(合150kgf)。因此标尺B适用相对较软的材料,而标尺C适用较硬的材料。

《金属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

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变形 1.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2.回复: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因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使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晶体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3.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使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新等轴晶粒的过程。4、冷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冷拉或冷冲压等;热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热轧、热锻等。 5.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6.锻造比: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7.锻造:自由锻与模锻的生产与应用。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余量小,锻件的显微组织分布更为合理,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模锻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设备投资大,模锻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且模锻件的质量受到模锻设备吨位的限制,因而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和大量生产。 1.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朱运动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促使道具前刀面接近工件而实现切削。他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进给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之间附加的相对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即可连续地切削,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 2.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m/s);进给量:刀具在紧急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mm/z);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切削层尺寸平面中,垂直于进给运动放向测量的切削尺寸(mm)。 3.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横接面积:切削层在切削尺寸平面里的实际横接面积;切削公称宽度:主切削刃截形上两个极限点间的距离;切削层公称厚度:很截面积与公称宽度之比 4.刀具材料基本要求:较高硬度、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切削力和冲击和震动、较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工艺性。常用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5、车刀切削部分组成:前面:道具上切削流过的表面;后面:刀具上与工件上切削中产生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切削刃:指刀具前面上拟作切削刃的刃,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之分。6、刀具几何角度和作用:主偏角(一般45、60、75、90度)、副偏角(5—15):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参数,切削分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前角(5-15)、后角(8-12):减少道具后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度、刃倾角(负5—+5):影响刀头的强度、切削和排屑方向 5.切削过程:切削塑形金属是,材料受到道具的作用以后,开始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刀具继续切入,金属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加大。当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产生塑形变形。刀具再继续前进,应力进而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金属材料被挤裂,并沿着刀具的前面流出而成为切屑。 6.切屑种类: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7.切削力切削功率的计算:P18 8.切屑热的来源:在切屑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的切削功都转变成热量,所以有大量的热产生,这些热称之为切削热。主要来源:切屑变形所产生的热量;切屑和刀具的前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9.切屑热的分布:切屑热产生以后,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的介质传出、各部分传出的比例取决于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形状等。车削时的切屑热主要由切屑传出。 10.切屑热对切削的影响:传入切削及介质中的热量越多,对加工越有利;传入刀具的热量虽然不是很多,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因此刀具的温度可达到很高。温度升高以后会加速刀具的磨损;传入刀具的热量,可能使工件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误差。 1、铣削的工艺特点:1)生产率较高。2)铣削时容易产生振动。3)刀齿散热条件好。应用:铣削时,主运动是铣刀的回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铣刀可以用来加工平面、成形面、齿轮、沟槽,还可以进行孔加工,如钻孔、扩孔等。 铣削可分为粗铣、半精铣、精铣。 1、外圆加工方案的分析及其应用: (1)粗车除淬硬钢以外,各种零件的加工都适用。当零件的外圆面要求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较大时,只粗车即可。(2)粗车—半精车对于中等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的末淬硬工件的外圆面,均可采用此方案。(3)粗车—半精车—磨(粗磨或半粗磨)此方案最适于加工精度稍高、粗糙度值较小,且淬硬的钢件外圆面,也广泛用于加工未淬硬的钢件或铸件。(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基本上与(3)相同,只是外圆面要求的精度更高、表面粗糙度值更小,需将磨削分为粗磨和精磨,才能达到要求。(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或超级光磨或镜面磨削)此方案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不宜用于加工塑性大的有色金属零件。(6)粗车—精车—精细车此方案主要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有色金属零件的加工。塑性加工金属塑性变形 1.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2.回复: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因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使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晶体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3.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使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新等轴晶粒的过程。4、冷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冷拉或冷冲压等;热变形: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所进行的变形或加工,如钢的热轧、热锻等。 5.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6.锻造比: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7.锻造:自由锻与模锻的生产与应用。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余量小,锻件的显微组织分布更为合理,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模锻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设备投资大,模锻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且模锻件的质量受到模锻设备吨位的限制,因而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和大量生产。 11.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朱运动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促使道具前刀面接近工件而实现切削。他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进给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之间附加的相对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即可连续地切削,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 12.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m/s);进给量:刀具在紧急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mm/z);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切削层尺寸平面中,垂直于进给运动放向测量的切削尺寸(mm)。 13.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横接面积:切削层在切削尺寸平面里的实际横接面积;切削公称宽度:主切削刃截形上两个极限点间的距离;切削层公称厚度:很截面积与公称宽度之比 14.刀具材料基本要求:较高硬度、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切削力和冲击和震动、较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工艺性。常用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5、车刀切削部分组成:前面:道具上切削流过的表面;后面:刀具上与工件上切削中产生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切削刃:指刀具前面上拟作切削刃的刃,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之分。6、刀具几何角度和作用:主偏角(一般45、60、75、90度)、副偏角(5—15):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参数,切削分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前角(5-15)、后角(8-12):减少道具后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度、刃倾角(负5—+5):影响刀头的强度、切削和排屑方向 15.切削过程:切削塑形金属是,材料受到道具的作用以后,开始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刀具继续切入,金属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加大。当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产生塑形变形。刀具再继续前进,应力进而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金属材料被挤裂,并沿着刀具的前面流出而成为切屑。 16.切屑种类: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17.切削力切削功率的计算:P18 18.切屑热的来源:在切屑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的切削功都转变成热量,所以有大量的热产生,这些热称之为切削热。主要来源:切屑变形所产生的热量;切屑和刀具的前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工件与刀具后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19.切屑热的分布:切屑热产生以后,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的介质传出、各部分传出的比例取决于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形状等。车削时的切屑热主要由切屑传出。 20.切屑热对切削的影响:传入切削及介质中的热量越多,对加工越有利;传入刀具的热量虽然不是很多,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因此刀具的温度可达到很高。温度升高以后会加速刀具的磨损;传入刀具的热量,可能使工件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误差。 1、铣削的工艺特点:1)生产率较高。2)铣削时容易产生振动。3)刀齿散热条件好。应用:铣削时,主运动是铣刀的回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铣刀可以用来加工平面、成形面、齿轮、沟槽,还可以进行孔加工,如钻孔、扩孔等。 铣削可分为粗铣、半精铣、精铣。 2、外圆加工方案的分析及其应用: (1)粗车除淬硬钢以外,各种零件的加工都适用。当零件的外圆面要求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较大时,只粗车即可。(2)粗车—半精车对于中等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的末淬硬工件的外圆面,均可采用此方案。(3)粗车—半精车—磨(粗磨或半粗磨)此方案最适于加工精度稍高、粗糙度值较小,且淬硬的钢件外圆面,也广泛用于加工未淬硬的钢件或铸件。(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基本上与(3)相同,只是外圆面要求的精度更高、表面粗糙度值更小,需将磨削分为粗磨和精磨,才能达到要求。(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或超级光磨或镜面磨削)此方案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不宜用于加工塑性大的有色金属零件。(6)粗车—精车—精细车此方案主要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有色金属零件的加工。

机械制造实训方案教学文稿

机械制造实训方案

机械制造实训方案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实训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冷热加工生产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必修课。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品德,培养经济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为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实践基础。 实习任务: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技能;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常用机床、工具、量具和夹具;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一)实习概论课: 1.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机械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3.机械制造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4.机械制造实习的学习方法。 5.机械制造实习的主要规章制度。 6.入厂安全教育。

(二)铸工实习要求: 1.熟悉铸造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特点和应用。 2.了解型砂、芯砂的组成及性能要求。 3.掌握手工造型的基本方法及其选择,熟悉砂型铸造的铸型工艺。 4.了解机器造型的过程及其工艺特点与应用。 5.了解铸造合金熔炼方法和所用设备、冲天炉的规格与炉料。 6.掌握浇注、落砂、清理、检验的方法。 7.掌握铸件常见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8.了解特种铸造主要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与应用实例。 内容: ①手工造型:型砂的组成和性能要求。手工造型工具、模样、铸型结构,浇注系统的组成与功用。整模、分模、挖砂、假箱、活块、三箱造型方法示范。 ②机器造型:了解震压造型机与型板、机器造型的原理及操作。 ③砂芯制造:砂芯的作用,砂芯的定位与固定方法,芯砂的特点与组成,芯盒的结构,造芯工艺过程,造芯表演。 ④合金熔炼:铸造合金的种类及其熔化方法与设备,冲天炉的构造与熔化率,冲天炉炉料的组成、作用与加料次序。参观熔炼设备。 ⑤浇注、落砂、清理及检验等工序:各工序的作用及所用的方法与设备,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落砂时铸件的温度及其影响,铸件清理的内容与方法,浇、冒口的切除方法,常见铸造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三)焊接实习要求: 1.了解常见焊接方法和热切割的过程,所用的设备与材料,工艺特点。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综合练习三

综合练习三 一、填空 1.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 2.当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大于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 性。 3.在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刀具材料是和,而用于一些手工或切削速度较低的刀具材料是。 4.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与其碳的质量分数有关,状马氏体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5.生产中把淬火加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后的组织 为。 6.合金工具钢与碳素工具钢相比,具有淬透性好,变形小,高等优点。 7.合金渗碳钢的碳的质量分数属碳围,可保证钢的心部具有良好 的。 8.气焊中焊接火焰有三种形式,即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9、晶体的缺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模锻模膛分为和。 二、判断题(在题号前作记号“√”或“×”) ()1.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2.用65钢制成的沙发弹簧,使用不久就失去弹性,是因为没有进行淬火、高温回火。 ()3. 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高,淬硬性高的钢淬透性一定好。 ()4.由于T13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比T8钢高,故前者的强度比后者高。 ()5.60Si2Mn的淬硬性与60钢相同,故两者的淬透性也相同。 ()6.硫、磷是碳钢中的有害杂质,前者使钢产生“热脆”,后者使钢产生“冷脆”,所以两者的含量在钢中应严格控制。 ()7.炼铁和炼钢的实质都是还原的过程。 ()8.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和废钢。 ()9.金属材料的断面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10.固溶体的晶格类型与溶剂的晶格类型相同。 ()11.如果用三爪自定心卡盘一次装夹不能同时精加工有位置精度要求的轴类零件各表面,可采用顶尖装夹。 ()12.淬火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三、选择题 1.粗车锻造钢坯应采用的刀具材料是() A、YG3 B、YG8 C、YT15 D、YT30 2.下列钢号中,()是合金渗碳钢,()是合金调质钢。 A、20 B、65Mn C、20CrMnTi D、45 E、40Cr 3.在下列四种钢中()钢的弹性最好,()钢的硬度最高,()钢的塑性最好。 A、T12 B、T8 C、20 D、65Mn 4.选择下列工具材料. 板牙(),铣刀(),冷冲模(),车床主轴(),医疗手术刀()。 A、W18Cr4V B、Cr12 C、9SiCr D、40Cr E、4Cr1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近一周的奋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巨作”,打心底里佩服自己,虽然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从当初看着书本后面例题图纸那种茫然,到自己小试牛刀,再到最后圆满完成课程设计,短短的六天觉得过的好长好长,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

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最后要感谢许老师半年来的教导,传授了知识,带来了欢乐。感谢班里学霸对我在课程设计时的帮助,指点迷津。还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截面上的拉力,称为应力,用符号ζ表示,单位是MPa。 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用符号ε表示。 2、画出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并指出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是否表示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答:b 点发生缩颈现象。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并不是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是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3、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断它的变形性质? 答: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因为当时钟停止时,钟表发条恢复了原状,故属弹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 度法测定其硬度? 答:布氏硬度法:(1)优点:压痕面积大,硬度值比较稳定,故测试数据重复性好,准确度 较洛氏硬度法高。(2)缺点:测试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3)应用:硬度值HB 小于450 的毛坯材料。 洛氏硬度法:(1)优点:设备简单,测试简单、迅速,并不损坏被测零件。 (2)缺点: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对组织偏析材料尤为明显。 (3)应用:一般淬火件,调质件。 库存钢材——布氏硬度锻件——布氏硬度 硬质合金刀头——洛氏硬度台虎钳钳口——洛氏硬度。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含义和单位是什么? ζ: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加拉应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单位MPa。 ζs: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b: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ζ0.2:屈服强度,试样在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1:疲劳强度,表示金属材料在无数次的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δ:伸长率,试样产生塑性变形而发生破坏是的最大伸长量。 αk: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一次性、大能量冲击下,发生断裂,断口处面积所承受的冲击功,单位是J/cm2 HRC:洛氏硬度,无单位。 HBS:布氏硬度,无单位。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外加压力作用下,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HBW:布氏硬度,无单位。 1、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晶粒越细小,ζb、HB、αk 越高;晶粒越粗,ζb、HB,、αk,、δ下降。 2、什么是同素异晶转变?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并指出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 么不同? 答:随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

高职模具班金属工艺学实训总结

高职模具班金属工艺学实训总结 高职模具班金属工艺学实训总结 根据教学计划,新高职模具09-1班本学期每周一次的《金属工艺学》程教学实习,在系领导、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指 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实习工作取得 了圆满成功。 一、实训的基本情况 这次《金属工艺学》实训的重点内容是熟悉车工、焊工、 钳工的操作技能,通过车工、焊工、钳工的操作实训,了解和 掌握一些车工、焊工、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一些基本 车工、焊工、钳工的实际生产情况,实习的时间是三周,有的 学生双休日也没有休息。实习的方式是组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 指导下自己操作实习,熟悉一些车工、焊工、钳工的基本知识 和操作技能,一些基本车工、焊工、钳工的实际生产情况。 二、实训的主要收获 学生们在进行实训总结的时候,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布置实训任务时,明确要 求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实习基本达到了目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 习本程的兴趣。 2、熟悉和掌握了一些车工、焊工、钳工的基本知识。以前学生对车工、焊工、钳工只是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没有接触实际车工、焊工、钳工的操作,不清楚车工、焊工、钳工的操作。通过实训,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车工、焊工、钳工的实

际操作,懂得了车工、焊工、钳工的作用,加深了对车工、焊工、钳工的认识。 3、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次实训一个不同的特点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对比实训,组装实训,拆装实训。学生在实训中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实训的几点启示 实训前,学生们满怀信心,觉得自己还不错,但真正实战 演练时才发现,要把金属工艺学学到家并不是一容易的事,通过实训得到了以下启示: 1、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的基 本功,但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若不加倍努力,步入社会后会成为自我发展的一大障碍。 2、要了解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要想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有差距。 3、要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国有国法,厂有厂规,通 过这次实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中途不经指导老师批准随意串岗,私自开小差,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应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教学教材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 复习重点

铸造 1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2铸造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毛坯生产的主要方法。是 3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离心铸造。否 4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因素很多,但以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是 5浇注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缩孔。是 6为防止热应力,冷铁应放在铸件薄壁处。否 7时效处理是为了消除铸件产生的微小缩松。否 8浇注温度越高,形成的缩孔体积就越大。是 9热应力使铸件薄壁处受压缩。是 10铸造中,手工造型可以做到三箱甚至四箱造型。是 二、单选题 1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以( 1)长度来衡量的. ①. 螺旋形试样②. 塔形试样 ③. 条形试样④. 梯形试样 2响合金的流动性的最显著的因素是(2 ) ①. 浇注温度②. 合金本身的化学成分 ③. 充型压力④. 铸型温度 3机器造型( 1) ①. 只能用两箱造型②. 只能用三箱造型 ③. 可以用两箱造型,也可以用三箱造型④. 可以多箱造型

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 1) ①. 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②. 逐层凝固,分层凝固,中间凝固③. 糊状凝固,滞留凝固,分层凝固④. 过冷凝固,滞留凝固,过热凝固5缩孔通常是在(4) ①. 铸件的下部②. 铸件的中部 ③. 铸件的表面④. 铸件的上部 6(3 )不是铸造缺陷 ①. 缩松②. 冷裂 ③. 糊状凝固④. 浇不足 7浇注车床床身时,导轨面应该(1) ①. 放在下面②. 放在上面 ③. 放在侧面④. 可随意放置 8三箱造型比两箱造型更容易(2 ) ①. 产生缩孔和缩松②. 产生错箱和铸件长度尺寸的不精确 ③. 产生浇不足和冷隔④. 产生热应力和变形 9关于铸造,正确的说法是( 2) ①. 能加工出所有的机械零件②. 能制造出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 ③. 只能用铁水加工零件④. 砂型铸造可加工出很薄的零件 10关于热应力,正确的说法是(3 ) ①. 铸件浇注温度越高,热应力越大②. 合金的收缩率越小,热应力越大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