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电子教案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电子教案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电子教案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电子教案

一、扁鹊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

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头,伸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三、皇甫谧传

1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答案】皇甫谧就感激后叔母,跟从乡里叫席坦的人学习,勤奋努力而不懈怠。安于贫困生活,亲自播种收获,带着经书干农活,于是广泛研究各家典籍的理论。安心而很少有欲望,才有了高尚的志向,以著书为追求目标,自称玄晏先生。

2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答案】“梁柳做百姓时来拜访我,我迎送他不出门,饭食不外是咸菜,清贫的人不把酒肉当作礼节。现在他做了郡守就为他饯行,这是认为城阳太守高贵而认为粱柳低贱。难道符合古人之道吗?这不是我心安的事情。”

3臣以旭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阜陶振褐,不仁者远。

【答案】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研究,由于疾病而弃官隐退。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纪不熟悉,与飞鸟走兽相依伴。陛下您选拔人才,一并收取了我这样的不才之人。因此,皋陶到朝廷任刑狱之官,不仁之人就远离了。

五、丹溪翁传

1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答案】罗知悌遇到丹溪翁也特别地喜欢,立即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各家的医书传授给丹溪翁,为丹溪翁传播并宣扬三家的主旨,并且完全依据医经做决断,同时说:“完全抛弃你以往所学的东西,它们不正确。”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答案】别人固执拘泥于古代的医术,丹溪翁却能灵活变通和取舍,然而最终也跟古代治病的原则符合。一时间学医的人都像声音和影子一样依附。丹溪翁勤奋不倦地教导他们而忘了疲劳。

3、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答案】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答案】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真假分化争鸣,诸子之言纷繁杂乱。至了秦始皇时,为此事担忧,于是烧毁天下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

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答案】每一本书整理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书的篇目,摘取内容提要,记录并且上奏君王。正逢刘向去世,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汇集诸书而编成《七略》,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因此我选取其中主要内容,用来编成目录书籍。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生死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答案】医经是探究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答案】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八、《伤寒论》序

1、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答案】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地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恭屈膝,恭敬地盼望巫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没有办法了,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有的拿可活百年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

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答案】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成死尸,深深埋在地下,白白地为他们哭泣。痛心呀!整个社会上追求名利的读书人昏沉不醒,没有谁能觉醒省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轻生,那还谈得上什么荣华权势呢?

3、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答案】经络气府腧穴,阴阳交会贯通;人体的生理病理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变化难以穷尽。如果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究其中的道理要旨呢?

4、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o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o

【答案】观察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5、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答案】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事理的人要次一等。多多的见闻,广泛的记忆,就是智的次一等。我一向崇尚医术,请允许我尊奉这些话。

十、《外台秘要》序

1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答案】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内容有的却很深奥。探求简册就工夫成倍劳力烦重,取舍简册就忌惮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2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答案】他们各自在论著中随意展示自己的气派,彼此互相矛盾。有的篇目重复混乱,有的研究比较繁杂。我如今汇总探究其中的精华,把握其中的奥妙,夜以继日,对各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序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答案】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答案】假如天资聪明,可助人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生而知之的人,但理解《内经》高深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的人一样。

3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答案】他们都能使医学的效用不断更新,普遍地救助民众,好像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声名和实际相符,兴旺不衰。这大概是《内经》教育的显著成果,也是上天的资助吧。

4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答案】凡是添加的文字,都用红色书写,使今本和原本务必区分,文字不相混杂。这样或许能使圣人的旨意显明,使深奥的理论得到全面陈述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际,奎宿和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澈,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能分辨。

十四、《类经》序

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弁毛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答案】可是又有人把医学看成小道,连同《内经》这部书也像弁髦等无用之物一样地弃置,这难道是大智慧有眼力的人吗?

2、疾之中人,变态莫測,明能燭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類。

【答案】疾病侵袭人体,变化多端,不能测度,高明的诊断能洞察隐藏的病证,病魔就逃跑了,所以第九叫“疾病类”。

3、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讹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答案】只是因为人们心目中养成的习惯已经长久了,将错误的东西流传出去,就是放开大水冲洗,还担心难于洗除,假使辨别不力,可能永远没有补救改正的时候了。这是我反复思考而不敢加避的原因。

十六、《温病条辨》叙

1、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食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疎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答案】爱好学习的医生都知道遵循正确的方向,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说法正确,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是稍微了解了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主旨,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2、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答案】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有救世的抱负,具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力求精深,立下高尚志向,仰慕古代名医,虚怀若谷,效法各家。

3、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

【答案】了解我或者责备我,完全听任当代的社会舆论,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正确,于是共同评定而把书稿交付刊印。

十八、养生论

1夫神仙虽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

【答案】神仙,我们虽然不曾凭眼看到过,但典籍记载,旧史的传闻,都清清楚楚地论述过,神仙存在是一定的了。

2、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草木,其能久乎?

【答案】厚味熬煎他们的脏腑,酒浆伤害他们的肠胃,香气腐蚀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他们的正气,思虑消耗他们的精神,哀乐危害他们宁静纯粹的情绪。对于渺小单薄的身躯,侵害的不只一个途径;容易衰竭的身体,却内外遭受摧残。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头,怎么能忍受长久呢?

3、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

【答案】即使稍微觉悟,也都是在遇到病害的开初叹息悔恨,而不知道在没有遇到病害时加以防范。这就如同恒侯患上将要死亡的病害,却要迁怒于扁鹊的先见之明。把自己觉察到痛苦的时间,当作疾病的开始。病害从细微的方面酿成,却在症状很显著时才去救治,所以有没有功效的治疗;奔走在一般人当中,因此有一般的寿命。

二十、大医精诚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答案】如果对于最精微的医学理论,用极其粗浅的想法去探求它,难道不危险吗?

2、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答案】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活物来救治危重的病人,虽然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是一样的。

二十六、病家两要说

1得穩當之名者,有躭閣之悞;昧經權之玅者,无格致之明。【答案】得到沉稳妥当名声的人,往往会有耽搁病情的失误;不明白权变妙处的人,就没有穷究事物之理而获得知识的明智。

2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答案】但是一定具有心小胆大行方智圆才能全面,望闻问能够切综合运用,在接触病人时聚精会神,在疾病不清时洞察隐晦的病情,才足以称得上是真医,而能够担当拯救生命的重任。

二十七、不失人情论

1.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答案】有的人正确的话刚刚相信,错误的话又使他改变主意,好像叉路一多,就找不回逃跑的羊,终于像画饼一样没有效果。这是没有主见造成的危害。

2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可作鴞,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o

【答案】甚至不辨医生的优劣,随便地评说医生的医术,赞誉他就可以把盗跖说成是舜,诋毁他就可以把凤凰说成是猫头鹰,使得具有高超技术的医生,愤怒地离去;使得危重的病人,无缘无故地待毙o

3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

【答案】如果疾病在危重疑难之时,即使是高明的医生也很难说有把握,非常详细谨慎地诊治,还有希望治愈。这等人贪图功利,轻易地胡乱用药,等到病情恶化,便转嫁谤言,

掩饰自己。这些是贪得无厌冀求侥幸的一类医生。三十、与薛寿鱼书

1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答案】天生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

2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答案】高明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仁爱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实践了孔子的“要使老人晚年安宁;使年轻人归向仁学”的学问啊!

医古文翻译

《扁鹊传》译文 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说:“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突然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藏病症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职掌管领大夫,独揽国家政事。有一次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叫来扁鹊。扁鹊进来,看了简子的病情,就出来了。家臣董安于就向扁鹊询问简子的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从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听说虢太子死了,扁鹊就来到虢宫廷的门前,问爱好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使京城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他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气血错乱不能够疏泄,突然在体表发作,就造成了体内的病变。由于体内正气不能制止住邪气,邪气蓄积就不能散发,因此正气虚而邪气实,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问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鸡鸣至现在。”扁鹊说:“收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没有半天。”扁鹊又说:“请您进去禀告,就说我是齐国勃海秦越人,家住郑县,不曾仰望过国君的尊颜,也不曾到他面前拜见侍奉过。听说太子不幸地死了,我能使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哄骗我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名医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镵针、石针、导引、按摩、药物热敷等方法,只要一诊察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就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肌皮,疏通脉络,连结损伤的筋腱,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练精气,改变容貌气色。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过了好一会儿,扁鹊仰头向天叹息说:“您所说的医术,就像用竹管窥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我秦越人的治疗方法,不必等到切脉搏、望面色、听声音、审察病人的形态,就能说出病所在的部位。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您认为我的话不可信,就进去试试诊视一下太子,就会知道他耳内有鸣响,鼻翼在扇动,顺着两股,一直摸到阴部,应当还是温着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讶得眼睛呆呆地瞪着眨也不能眨,舌头在嘴里悬翘着却放不下来,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君。 虢君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就从宫内走出来,到宫庭的中门会见扁鹊,说:“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话没说完,就抽噎地哭泣起来,伤心得气满郁结,精神恍惚,长时间地流泪不止,泪珠滚动,挂在睫毛上,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面容神色都改变了。扁鹊说:“要说您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假死证。太子并没有死呀。”扁鹊就让徒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用来针刺百会穴。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徒弟子豹准备能使药气进入 1/2 体内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剂调和起来煎煮,用来交替地热敷两胁下。太子起身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平衡,仅服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健康。所以天下人都认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醫精誠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3分) 2、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4分) 3、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聼塗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5分) 4、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10分) 5、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12分) 6、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9分) 7、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3分) 扁鵲傳 1、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7分)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9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5分) 4、聞病之陽,論得其陰, 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8分) 5、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8分) 6、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8分)

(完整word版)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26),县车边( 27),欲造佗( 28)。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 29), 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

验首服(11)。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身体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让它疲劳罢了。活动之后水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流通,病就不会产生了,譬如门的转轴不会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钱中阳传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15)。俄以病免(16)。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17)。久之,复辞疾赐告(18),遂不复起。 他谈论医学,许多年老而有名望的医家,不能拿问题难倒他。不久,因病辞官。哲宗皇帝又召他到禁宫中夜里值班。过了一段时间,又以有病为由而推辞,皇帝准予告假,就不再做官。 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屦(27),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28),则使二仆夫舆之(29),隐居家中,关门谢客,不戴帽,不穿鞋,坐卧在床上,常常读些史书杂文。客人来到,就饮酒畅谈。心中想到什么地方去,就让两个仆人抬着他,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30)。 出入于里巷街道,人们有的邀请他,不肯前往。病人每天到家门,有的是搀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 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 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 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 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 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 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 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 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 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医古文翻译及重点

医古文 ●一、什么是医古文? ●古文:以“五四”为标志,“五四”以 前的文章称古文,它包括文言文(先秦 两汉为主)和白话文(明清为主),“五 四”以后的文章称现代汉语。 ●医古文即中医药学之古文,它是以医药 为内容,古文为形式,医药寓于古文, 古文表现医药,它是中国古代语文学和 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有机结合。 ●医古文是一门语言课、工 具课、文医结合的基础课,是中医药 专业基础课之一。 扁鹊传 司马迁 本课目的要求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 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 点。 ●识别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了解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一、司马迁与《史记》 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三家注:南北朝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扁鹊简介 扁鹊,名秦越人,号卢医,生活于公元前400年至前300年间,与希波克拉底同时代。擅长脉诊、望诊,针灸治疗有高超的技术,是位内、外、妇儿、老年科的全科医生。据传著有《难经》。 第一自然段●重点词: 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特以诊脉为名耳。 奇: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间隙 遇:相待,接待。 悄悄 间:本义为月光透入门缝 病愈 一会 之间 上池之水:未及地面的水。 幻灯片9 只是把诊脉作为幌子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是在诊脉方面特别有名 特……耳:只是……罢了 第一自然段 ●重点词: ●过:到,来到。 ●谨:恭敬地;遇:接待。 ●殆:大概,恐怕 ●垣:矮墙。 拓展内容:关于姓、氏 ●上古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最 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 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氏起于男系,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 朝。秦汉以后,通称姓,或兼称姓氏。第一自然段小结 本自然段讲述了扁鹊学医的经历,点明扁鹊擅长诊脉。 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第二自然段 背景:晋国在春秋后期君权旁落三姓韩、赵、魏大臣手中,赵简子是晋昭公时的权臣。专国事:独揽,独掌。 血脉治:正常。 间:痊愈。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丹溪翁传 1 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 翻译: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2盖其遇病施治,不胶於古方,而所疗则中;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翻译: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3 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翻译: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扁鹊传 4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以….为奇),常谨遇之。 翻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5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 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疾病表现在人的体表,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决断病情的方法一定很多,而且不会出错。 6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 7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 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8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翻译: 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9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她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她。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就是一般人。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您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您主君的病跟她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就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她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您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就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就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 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她,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她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就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华佗还没有回家,她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瞧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就是也。”就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就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头,伸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医古文重点句子文档

1丹溪翁传 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 ?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 “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 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 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5.译: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 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 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 6.他人靳靳守古? ??其他医生拘泥地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而最终跟古法相合。当时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响相随形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7.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立薄哉!” ?…译: 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 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2扁鹊传 1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 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5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6.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指也 译:诊察到疾病外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诊察到内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在的症状。疾病对应的显现在身体的外表,不超出估计的范围之外的确诊方法非常多,不能一一尽述其中的原委。 3华佗传课文重点今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同时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2.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译文]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应该多运动,只是不应当使他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 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5.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译:就这样把华佗递解交付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供认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5〈〈黄帝内经》二篇 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啰。【译文】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 2.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至于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随时应变,就会如同回音应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取效若神了。 医道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针法就神妙、高超了。 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译文】一般说来,针刺的正确方法是医生自己必先调治精神,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的诊断已经完备,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进针时要全神贯注,尽管周围众目睽睽却视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精诚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陈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内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内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内,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医古文翻译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 1《扁鹊传》 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的主管人。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 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用这个本领看病,可以完全看见五脏疾病的症结,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③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④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 ⑤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华佗传》 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③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④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 也。 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3《丹溪翁传》 ①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②“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③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5. 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 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就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就好像转动的门轴不朽烂的道理一样。”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

大医精诚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哉!(3分) 2、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4分)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聼涂説,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5分) 4、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10分) 5、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12分) 6、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9分) 7、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3分) 扁鹊传 1、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7分)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居二日半,简子寤。(9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5分) 4、闻病之阳,论得其阴, 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8分) 5、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 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8分) 6、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於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8分) 7、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

医古文重点整理版

现成古籍书中出现的句读一语的最早记载是东汉何休 句读又称为句投句断句度句逗 前人把句逗分为,音逗和义逗 音逗按音节作为划分句读的标准 义读按文义作为划分句读的标准 古代句读呼号主要有读音如“主’’和读音如“曲”的 误读的表现和原因 1当断而失断2不当断而误断3当属上而误为属下4当属下而误为属上 第二章今译 今译就是把古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前文献转至汉代,已难以卒读,于是就有注释和语译 中医古籍书中的语译可以追溯到《内经》产生的时代。《灵枢.小针解》逐步解释了同书《九针十二原》 古书的正文,注文中已蕴含着语译 关于今译的标准,清代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 所谓信便是正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优美 关于今译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直译和义译 直译一般来说适宜于散文体 义译一般来说适宜于韵文体 导致误译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不明词语的意义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的“而”——如果“乃“——才“终日”——良久此语法属今译中的换 今译的方法,留换补删倒 误译的原因 《1》不明词语意义 书本中共有四条 仅-几乎乳-为产,为生育具-陈述终日-良久 《2》不析语法修辞 为......所是凝固结构,意为被 寤寐意为探求这是一种割裂修辞手法 周孔应译为象周公孔子那样的圣贤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3》不辨逻辑语气

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便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 字 方法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本有其字不写,却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应当写的字称为本字。借用来替代本字的字称为借字。读音与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为异体字。 这个原字就是古字,又称为初文。新字就是今字,又称后起形声字。 今字表示的意义只是古字所含意义的一部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文,棣书,草书,楷书,行书 和间化字的演变。 一般来说,把原字作为声,再加上形,从而构成新的字,以承担原子部分意义,是形成古今字的最为常见的现象。 容易写错字的类型有误写为形近字,误写为音同 第四章词义 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语言,语法词汇中 同义对举衅与隙眚与灾候与伺够与成取与刺俾与使受与容 不同的意义相同词组 知识知觉意识知医识病 交通性交交合会通 有时还可构成表示不同意义的不同词组 运气五运六气运转精气五运之气 经理探究原理经文之理 复用词语同义复用词语反义复用词语类义复用词语 古代医书中的乘数表示法可分为有乘积,无乘积 当词语经入句子,就不然受到上下文义或称语境得制 约而呈现单义性 虚数一般以表示数目之多含有夸张的意思,同实际数字 往往相距较远。 简称词语司马为司马迁轩辕乃轩辕氏黄帝秦越指秦越人扁鹊 王叔系王叔和这是指姓名号字的简称 肘后《肘后备急方》千金为《备急千金要》集验为《集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 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 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 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 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才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译:既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里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 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细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