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内容

医学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内容

医学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内容
医学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内容

根据询问老师后的结果做修改,蓝色表示被删除和替换过的内容,红色表示增加和替换后的内容。

医学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生命的分子基础

1、组成原生质的化学物质有哪些?(p9)

答:组成原生质的化学物质包括

1)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和维生素等。

2、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氨基酸如何构成蛋白质?(p9-p11)

答:1)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每一种α-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含有四个部分:一个氨基(-NH3),一个羧基(-COOH),一个氢原子(-H)和一个R基团。不同的氨基酸在R基团上不同。

2)a 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肽链;b 肽链间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通过氨基酸的排列序列构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肽链上相邻近的氨基酸残疾间以氢键的形式形成有规律、重复有序的空间结构,即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三股螺旋三种基本构象。)d 在二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接近球形的空间结构,即蛋白质的三级结构;e 多条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链(称为亚基)通过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部分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高中课本:a ……;b 肽链通过折叠、盘曲空间化形成蛋白质。作参考哈,自己看怎么答。)3、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对其功能有何影响?(p12)

答:1)物理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照射等;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以及代谢中间产物和变构剂等。

2)结构改变包括变构、变性和复性。a变构是蛋白质构象的轻微改变,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更有效的完成其生理功能;变性是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失去生理功能;c 部分变性的蛋白质,在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再次恢复,此时其生理功能同样恢复。

2)无论是可逆转的还是不可逆转的结构改变,只要发生结构改变其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减弱甚至丧失。

4、什么是酶?它有哪些特性?辅助因子对其功能有何影响?(p13)

答: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度的催化效能、高度的不稳定性;

3)辅助因子包括辅酶和辅基。只有辅助因子和酶结合形成全酶才能具有催化作用。5、NDA的结构有何特点?(p16-p17)

答:1)DNA双链以平行、反向、左手螺旋的方式围绕统一中心轴围绕成双螺旋;

2)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3)DNA两条核苷酸链的盘旋依赖碱基对间的氢键形成。配对原则为:A=T;C≡G。

6、DNA和RNA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p16-p18)

答:1):DNA和RNA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结构、成分、分布区域等方面。DNA是双链,戊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包括ATCG,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为单链,戊糖是核糖,含氮碱基包括AUCG,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7、RNA有哪些种类?功能如何?(p17-p19)

答:RNA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核酶和微小RNA(miRNA)

1)mRNA:从DNA上转录出遗传信息,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

2)tRNA:识别被激活的氨基酸,将携带的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作为翻译蛋白质的原料;

3)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

4)小RNA:通过对靶标mRNA直接切除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的水平来调节基因表达。

第二章生命的细胞基础

1、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各包括哪些细胞器?(p21)

答:1)膜相结构包括的细胞器有: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氢酶体、核膜以及各种小泡;

2)非膜相结构包括的细胞器有:染色质、染色体、核糖体、中心粒、微丝、微管及中间纤维等。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其分子结构怎样(按液态镶嵌模型解释)?(p23-25)

答: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蛋白质、糖类。

2)液态镶嵌模型将将生物膜看成球形蛋白和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中各种成分具有流动性。糖类覆盖在膜的外表面。蛋白质贯穿、覆盖或镶嵌在膜上。

2)由两层脂质分子以及镶嵌在脂质分子中的蛋白质构成

3、细胞膜有哪些特性?如何理解?细胞膜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p26-33)

答:1)细胞膜的特性:不对称性和流动性。a不对称性:膜蛋白和膜脂分布具有不对称性,该特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b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细胞膜呈液晶态,既具有液态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所具有的的分子排列有序性。膜分子结构是有序的也是可以流动的。这是膜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

2)细胞膜的功能体现在物质运输、细胞膜受体与信号传导、细胞识别与免疫作用等方面。

4、物质进出细胞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p29-31)

答: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

1)穿膜运输: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和易化扩散。

a被动运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转运力来自物质浓度梯度,不消耗细胞代谢能。简单扩散:只需要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b 离子通道扩散: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需通过膜上的特异离子通道蛋白转运;c 易化扩散: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

b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同时消耗

细胞代谢能。

2)膜泡运输:蛋白质、细菌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被包被在膜形成的小泡中进行运输。

5、什么是细胞膜受体?(p31)

答:膜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有选择地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生物大分子。

6、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4-47)

答:1)内质网:a 糙面内质网是核糖体附着的支架,糖基化修饰蛋白质、运输蛋白质、折叠和组装蛋白质。合成输出蛋白质;b 光面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蛋白质,解毒,糖原代谢、存储和调节Ca2+浓度,形成血小板,生成胆汁。

2)高尔基复合体: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蛋白质的分选、参与细胞膜相结构的转化;加工包装运输蛋白质。

3)溶酶体:消化营养作用、防御保护作用、参与受精过程;1.消化作用2.自溶作用3.

参与受精

4)过氧化氢酶体:含有40多种酶

5)线粒体:氧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核糖体:细胞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7)核膜:物质运输的通道

8)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对细胞起支持作用、维持细胞形态

9)中心粒:参与染色体的运动

10)纤毛和鞭毛:帮助细胞运动

11)细胞核:储存并传递遗传信息

7)支持和运动细胞器:对细胞起支持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8)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为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参与细胞分裂过程。

7、细胞核由哪几部分组成?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有何异同?(p48-49)

答:1)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2)a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相同点: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相同,是染色质的不同存在形态。b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常染色质处于伸展状态、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异染色质呈高度螺旋化,盘曲折叠较紧密,着色深,多分布于核外周。

8、什么是细胞膜抗原?常见的膜抗原有哪些?(p33)

答:细胞膜抗原是指镶嵌在质膜中的具有特定抗原性的糖蛋白或糖脂。

常见的膜抗原有: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白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

9、“中心法则”的含义是什么?(p58)

10、什么是半保留复制?什么叫转录?(p54-55)

答: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以DNA自身为模板,两条模板在复制时氢键打开,两条链松开分别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每条链作为合成自己新链的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模板DNA双链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 双链中,一条链是模板DNA双链中的一条,另一条为其互补新链。

2)转录:以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互补的RNA新链的过程。

11、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几个主要时期?什么是G0期细胞?(p60)

答:1)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经过物质积累到下一次分细胞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2)包括合成前期(G1)、合成期(S)、合成后期(G2)和有丝分裂期(M)4个主要时期。

3)G0期细胞:暂时不分裂的细胞,即暂时从G1期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但在给予适当刺激后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分裂的细胞。

12、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61-62)

答:1)前期:染色质开始凝集,核仁逐渐消失,核膜崩解;

2)前中期:核膜解体并导致纺锤体微管触及染色体并与它们结合,所有染色体逐渐排列到赤道面上;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凝集状态,并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

4)后期:着丝粒纵裂,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

5)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不再向两极迁移,染色单体去浓缩,核膜和人重新出现。

第三章生命的遗传和变异

1、配子发生中各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各是多少?(p81-82)

答: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染色体数目都是2n 精细胞、卵细胞、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为n

2、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什么?(p63-64)

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并没有复制,却分裂一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3、什么是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发生在什么时期?(p60)

答:1)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这样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前期1)的粗线期.

4、分离率和自由组合率的含义是什么?(p99-100)

答:1)分离率: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一对因子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的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率:两对基因的杂合体F1在形成配子时,各对基因的分离彼此独立、互不干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各自独立的分配到配子中。

5、什么是基因突变?哪几种情况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发生?(p137)

答:1)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突变后在原座位上出现新的基因。

2)物理因素(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烷化剂、亚硝酸盐和碱基类似物等)和生物因素(病毒、真菌、细菌产生的毒素等)都可以引起基因发生突变。另外,自然条件下,有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或偶然的复制错误也可能发生突变。

6、什么是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p138)

答:1)同义突变:碱基替代后形成的新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2)错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3)无义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使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成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

4)终止密码突变:碱基替换使原来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为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的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出现才停止。又称延长突变。

7、DNA损伤修复修复过程中需要哪些酶的参与?(p139-140)

答:1)修复过程中需要核酸内切酶、外切核酸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参与。

8、单基因遗传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用特点?(p104-109)

答: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某种疾病或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或性状控制基因的性质是显性的;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或性状,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表现;

3)X连锁显性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或性状,相关疾病或性状表现女性中大于男性;

4)X连锁隐性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或性状,相关疾病或性状表现男性中大于女性;

5)Y连锁遗传:由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疾病或性状,只在男性中表现。

9、就遗传病而言,有哪些因素可导致男女发病率出现差异?(不确定)

答:①X连锁、Y连锁;②限性遗传、从性遗传;③线粒体遗传

1)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2)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为隐形

3)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

4)男女发病的育值不同

5)致病基因为限性性状

6)致病基因为从性性状

10、什么是外显率、表现度、限性性状、从性性状、遗传的异质性、共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

(p105)

答:1)外显率:在一个群体中携带有某一致病基因的所有个体表现出相应疾病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2)表现度:致病基因在不同的个体中的表达程度

3)限性性状:一种性相关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但仅在一种性别中表达的性状,这些性状常和第二性征有关。(网络)

4)从性性状:一种性相关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基因的表达和性激素有关,因此在不同性别中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的性状。(网络)

5)遗传的异质性:表型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现象,又称为多因一效。

6)共显性遗传:在单基因遗传中,等位基因之间分别独立、互不干扰地合成自己的基因产物。在杂合体中,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在表现型上得到表现,而且又不呈中间型遗传。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共显性遗传(网络)

7)不完全显性遗传:指杂合子(Aa)在表现型上介于纯合子AA和aa之间,即A和a都得到相当程度表现的现象,使表现型呈中间状态,介于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之间。(网络)

11、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表现有何不同?(p110)

答:质量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数量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

12、多基因假说有哪些要点?(p110-112)

答:1)数量性状的遗传是由多基因系统控制的,即其表型是由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每个基因对其表型的影响较小,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基因,每个微效基因的效应是相等而且相加的。

把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称为主效基因或主基因。

2)微效基因与主基因一样,都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服从孟德尔的遗传法则,具有分离、组合、连锁和交换、突变等性质。

3)各个等位基因之间多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也有表现完全显性的。

4)由于涉及的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比较微小,加上数量性状对环境比较敏感,所以极难把微效基因个别的效应区别开来,需要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而控制质量性状的主基因对性状的作用比较明显,容易从杂种分离世代鉴别出来。

5)微效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即一个基因往往同时对若干个性状起作用,并且既可以都表现为微效基因,也可对某性状是微效基因,而对另一性状是主效基因。

13、什么是易患性、阙值?(p112)

答:1)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称为易患性。

2)阙值:当个体易患性达到某一限度时,个体就会患病,这种由易患性决定的多基因病发病的最低限度称为阙值。

14、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如何估计?(p113-114)

答: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在进行发病风险估计时,应综合考虑①患者与亲属级别;

②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③患者家属中患者人数;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⑤性别的差异等多方面

因素。

15、什么是端粒?人类各组染色体有何特点?染色体带纹如何命名?(p97,,p117)

答:1)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能够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以及确保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不丢失有信息的DNA的末端。

2)

3)染色体号+臂的符号+区的序号+带的序号(按顺序书写,不用标点符号间隔)

16、什么是X染色质和Y染色质?(p118,p119)

答:1)X染色质:细胞核内染色很深、边界清楚、大小约1μm的小体

2)Y染色质:细胞核内直径约0.3μm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17、染色体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各有哪些类型?(p119-123)

答:1)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有:整倍体改变(双雌受精、双雄受精和核内复制)和非整倍体改变(染色体不分离和染色体遗失)。

2)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异位、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

18、什么是嵌合体?嵌合体是如何产生的?(p121)

答:1)一个个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称为嵌合体。

2)嵌合体产生于卵裂早期的各种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如正常的受精卵在早期的卵裂(有丝分裂)时,由于染色体的不分离或遗失,导致患者部分细胞正常,部分细胞为单体或三体。

19、先天愚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证、性腺发育不全证患者的核型如何?(p124-128)

答:1)先天愚型:①21三体型:47,XX(XY),+21;

②嵌合型:46,XX(XY)/ 47,XX(XY),+21;

③易位型:46,XX(XY),-14,+t(14q;21q)

2)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核型:①47,XXY (X、Y染色质均为阳性)

②嵌合体:46,XY/47,XXY (少数)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①45,X (X、Y染色质均为阴性)

②嵌合体:45,X/46,XX(少数)

20、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有何特点?(p141)

答:不仅在两侧有非编码区,在基因内部也有许多不编码蛋白质的间插序列

其基因不是连续的存在的DNA上,即为断裂基因

21、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p146)

答:原核生物的基因操控系统由操纵子和调节基因组成。操纵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及习题详解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 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医学生物学重点

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切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11theory)。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基本定义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的主要共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膜功能 界膜和细胞区域化;调节运输;功能定位与组织化;信号转导;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转换 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和核基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信息贮

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也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生长、增殖、分化、衰老的控制中心。 核基质 在核液中存在着一个主要由非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络状结构,被命名为核基质。由于它的形态与胞质骨架很相似,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也被称为核骨架。 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遗传物质在间期细胞的存在形式,常呈网状不规则的结构。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是专门用来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这种颗粒小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 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基地。光滑内质网是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粗糙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多种膜蛋白和酶蛋白。 能量转换细胞器 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由于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并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因此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通过生殖,生命才得以延续、繁衍并完成进化过程。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是高等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形成合子的方式。 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Ⅰ:细线期(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偶线期(联会(synapsis),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二价体(bivalent));粗线期(四分体(tetrad)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交叉(chiasma)和交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

2013-2014-1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医学) 生命的分子基础 核酸的基本结构(3’,5’-磷酸二酯键):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下一份子水连接而成的共价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 (5’端上有磷酸基游离者为首端,3’端碳位上有羟基游离者为尾端) DNA的结构(B-双螺旋、A、Z-DNA) B-双螺旋:(生物体内天然状态的DNA绝大多数都以B-DNA存在)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距为3、4nm(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2、碱基互补原则 3、多样性 A-DNA:反向平行、右手螺旋,但螺距比较宽短 Z-DNA:左手双螺旋,细长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特征。)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α螺旋是肽链按右手螺旋方向形成的空间结构 β折叠是由两条肽链平行排列或一条肽链回折平行排列折叠成的锯齿状构象。 三股螺旋(又称π螺旋),是胶原蛋白独有的结构。 (蛋白质必须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变构和变性概念: 变构:在生物体内,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够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蛋白质以及结果的改变,蛋白质变性,有时是可逆的) 生命的细胞基础

医学生物学 简答题重点整理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

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最新《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

05《细胞生物学》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A型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不属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层面 A. 器官水平 B. 细胞整体水平 C.亚细胞水平 D.超微结构水平E.分子水平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类 D. 无机离子 E.水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区别在于: A.细胞大小B.有无核膜C.细胞器数目 D.增殖方式E.遗传物质的种类 4.测定某一DNA中碱基的组成,T含量为20%,则C含量为: A. 10% B. 20% C. 30% D. 40% E.60% 5.核仁中主要含有: A. ATP B. rRNA C. mRNA D. tRNA E.核小体 6.下列那些不属内在蛋白的功能: A.受体B.载体C.酶D.参与运动E.抗原 7.细胞的总RNA中,含量最多的是: A. mRNA B. tRNA C. rRNA D. hnRNA E. snRNA 8.下列那些不属磷脂的成分: A、甘油 B、脂肪酸 C、H3PO4 D、核苷酸 E、含N碱 9.电镜下观察到的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的细胞膜性结构,称为: A. 生物膜 B. 细胞膜 C. 细胞内膜

D. 单位膜 E. 质膜 10.下列那种属蛋白质在膜上的运动方式: A、旋转扩散 B、弯曲运动 C、伸缩震荡 D、翻转运动 E、跳跃 11.下列那些因素使膜流动性增大: A、饱和脂肪酸多 B、胆固醇高 C、膜蛋白的含量高 D、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大 E、常温 12. 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 镶嵌蛋白 B. 边周蛋白 C. 多糖 D. 脂类 E. 金属离子 13.下列那里是需能运输: A、脂溶性小分子进出 B、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进出 C、通道蛋白质运输 D、载体蛋白质 E、离子泵 14. 细胞膜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 A. 边周蛋白 B. 镶嵌蛋白 C. 脂质分子 D. 糖脂 E. 无机离子 15.内膜系统不包括: A、核膜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E、线粒体 16.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A. 膜脂分布对称,蛋白质和糖类分布不对称 B. 膜脂和蛋白质分布对称,糖类分布不对称 C. 膜脂和镶嵌蛋白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和糖类分布不对称 D. 膜脂、镶嵌蛋白和糖类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不对称 E. 膜脂、蛋白质和糖类分布都不对称 17.核糖体不具有:

医学生物物理学最终版

1、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多聚体中组成单位的顺序排列。含义主要包括 1、链的数目; 2、每条链的起始和末端组分; 3、每条链中组分的数目、种类及其顺序; 4、链内或链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位置和数目。测定方法:1、生化方法:肽链的拆开、末段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多肽链降解、肽顺序分析 2、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er)和色谱层析分析技术。 2、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聚体分子主链(骨架)空间排布的规律性。测定方法:1、圆二色技术(Circular dichroism CD)、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 )技术。 3、水化作用 (Hydration):离子或其他分子在水中将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水层。 笼形结构(cage structure):疏水物质进入水后水分子将其包围同时外围水分子之间较容易互相以氢键结合而形成笼形结构。 4、能量共振转移(energy resonance transfer): 将分子视为一个正负电荷分离的偶极子,受激发后将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如果其附近有一个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分子存在,则通过这两个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以非辐射的方式从前者转移给后者,这一现象称为~。 5、脂多形性(lipid polymorphism):不同的磷脂分子可形成不同的聚集态或不同的结构,称为“相”,同一磷脂分子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聚集态,这一性质称为脂多形性。 6、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由两种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当温度在两种磷脂的相变温度之间时,一种磷脂已经发生相变处于液晶态,另一种磷脂仍处于凝胶态,这种两相共存的现象称为相分离。 7、相变:(phase transition):是指加热到一定稳定时脂双层结构突然发生变化,而脂双层仍然保留的现象。这一温度成为相变温度,温度以上成为液晶相,相变温度以下称为凝胶相。 8、协同运输(cotransport):细胞利用离子顺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时释放的能:量同时使另一分子逆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 9、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指溶质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一低浓度区域,最后消除两区域的浓度差,是以熵增加驱动的放能过程。这种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10、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1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双层脂分子上存在一些特殊蛋白质能够大大增加融资的通透性,溶质也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易化扩散。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运输蛋白。 12、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的脂双层中的一些特殊大分子蛋白质,其中央形成能通过离子的亲水性孔道,允许适当大小和适当电荷的离子通过。 13、长孔效应(longpore effect):当一个离子从膜外进入孔道,要与孔道内的几个离子发生碰撞后才能通过孔道,这种现象称为长孔效应。 14、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 ):细胞表面的固定电荷与吸附层电荷的净电荷总量与扩散层电荷的性质相反,数值相等,形成一个双电层。 15、自由基( free radical FR ):能独立存在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子。 16、基团频率( group frequency ):一些化学基团(官能团)的吸收总在一个较狭窄的特定频率范围内,是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在红外光谱中该频率表现基团频率位移,即特征吸收峰。 17、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18、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CD):记录的是物质对紫外光与可见光波段左圆偏振光和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存在的差别与波长的关系,是分子中的吸收基团吸收电磁波能量引起物质电子能级跃迁,其波长范围包括近紫外区、远紫外区和真空紫外区。 19、圆二色性(activity of circular dichroism):手性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度不同,导致出射时左右圆偏振光电场矢量的振幅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是椭圆偏振光,而不再是线性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 20、旋光性(activity of optical ratation):左右圆偏振光在手性物中行进(旋转)速度不同,导致出射时的左右圆偏振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的角度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了一定的角度,称为~。 21、荧光(fluorescence):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寿命为10-8~ 10 -11s。由于是相同多重态之间的跃迁,几率较大,速度大,速率常数kf为106~109s-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合适的结构(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应用摘要:以新疆医科大学的课程中心网络资源配置为例,目前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已注入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路技术等元素,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知识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资源;医学教育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医学类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知识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基于此,新疆医科大学建立了课程中心网站。目前就以《医学细胞生物学》基于课程中心网站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用为例做以下分析: 一、采用学导式、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桥梁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经过中学生物学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为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和进一步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医学生在未来遇到复杂现实问题时,能联系多学科知识,寻求对问题全新、独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做出临床诊断[2]。多年以来,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探索的道路上教师们匍匐前进、推陈出新,从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入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知识型传授走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从灌输式走向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逐渐普及翻转课堂,课前10分钟活动以及细化到PBL教学模式。以上

课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完成“精彩五十分钟讲堂”,课下能和学生沟通,能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到随时注意网络课程互动栏目动态,以便随时联系学生,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将教师对待专业的积极性传递给学生,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目的。根据《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自身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一种以实例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如讲到溶酶体一章,联系在临床上矽肺病,它的临床运用,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还持之以恒地开展校级和院级知识竞赛和绘图比赛、精讲、网络作业、网络师生交流平台、开放性实验等第二课堂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网络与视频资源的建立及使用 为了适应《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为了发挥好“课程中心”网站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新疆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了“课程中心”网站建设以及完善工作,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新疆医科大学“课程中心”建立了涉及22门医学专业,所有相关专业课程网站,所有课程网站浏览权限均是对外开放的,目前点击量近500万,自2012年起每个课程网站均在实时更新、随时完善。就本科生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站而言2012年已建立,随后被评定为精品课程,目前点击量已达66944,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的网站全部已建立,网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1.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简介和课程建设规划,这对学生深入了解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很好的回答了所

医学生物学习知识重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医学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分子组成 一、组成元素: N为特征性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测生物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二、氨基酸 1。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脯氨酸外属L—α-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 2。分类:(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苯、脯,甲硫。(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4)(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三、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兼性离子静电荷+1 0 —1 PH

大学医学生物学(第六版)试题

大学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医学生物学考卷二> 细胞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一、选择题(每题选一正确答案,写于答卷纸上。每题一分,共40分): 1.原核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结构 A.环状DNA B.核小体 C.核糖体 D.核外DNA E.细胞壁 2. RNA合成中,多核苷酸链的延伸方向是 A.5′-3′ B.3′-5′ C.5′-3′和3′-5′ D.主要是3′-5′部分5′-3′ E.无一定方向 3.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主要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与Na+相伴随运输 B.与K+相伴随运输 C.与Ca2+相伴随运输 D.载体蛋白直接利用ATP能量 E.与H+相伴随运输 4.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用 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主动运输 E.膜泡运输 5.膜功能的差异主要在于所含那种化学成分不同 A、蛋白质 B、脂类 C、糖类 D、无机盐 E、水 6.一种起封闭细胞间隙的作用,并对维持上皮细胞层选择性屏障起关键作用的细胞连接是 A、闭锁连接 B、黏合连接 C、间隙连接 D、通讯连接 E、桥粒 7.合成脂类和固醇类物质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核糖体 E、溶酶体 8. F-肌动蛋白构成以下哪种结构: A、微管 B、中心粒 C、鞭毛 D、微丝 E、中等纤维 9.分别位于内含子5’端和3’端,与外显子交界的常见顺序为: A、AT,GC B、AE,AT C、GG,CC D、GT, AG E、TA, A T 10.基粒又称为 A、微粒体 B、糖原颗粒 C、中心粒 D、ATP酶复合体 E、以上都不是 1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 C、rRNA的聚合体 D、大小亚的聚合体 E、小亚基的聚合体 12.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rRNA在核仁外染色质转录合成的是: A.18s rRNA B.28s rRNA C.23s rRNA D.5s rRNA E.5.8s rRNA 13.不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溶酶体 C.脂质体 D.分泌泡 E.核膜 14 .溶酶体中的酶: A.在初级溶酶体中有活性 B.在次级溶酶体中有活性 C.在残质体中有活性 D.始终保持活性 E .一直都不具有活性 15.在细胞质中起始,转移到内质网上合成的分泌蛋白,其特异的N端的定位序列被称为: A.信号肽 B.导肽 C.转运肽 D.信号斑 E.转位因子 16. ATP合成酶定位在线粒体的: A.外膜 B.内膜 C.膜间腔 D.基质 E.外膜和膜间腔均可 17.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 A、RNA B、组蛋白 C、异染色质 D、常染色质 E、核仁 18.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相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 3. 微生物的发展史 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 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 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细菌学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

第 4 章噬菌体 教学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教学要求 1. 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 熟悉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第 5 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及噬菌体基因组等3.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 4.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5.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Ames 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 1.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 F 质粒、Hfr 、R 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 2.熟悉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3.熟悉Ames 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4.了解突变的类型、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 5.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 6 章细菌的耐药性 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 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3. 细菌耐药的遗传、生化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了解生命知识的唯一源泉。 2. 生命的层次: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 分化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 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 干细胞是指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这类干细 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 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 生物的九个基本特征: 1) 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 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 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 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 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 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 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 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18. 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 核膜 19. 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 较小,1,10 μm 较大,10,100 μm 细胞壁肽聚糖 纤维素(植物细胞) 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骨架无有内膜系统无有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 -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3',5'-磷酸二酯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同工酶 在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一组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酶,称同工酶。如乳酸脱氢酶可分为LDHi、LDH2直至LDH。 2.限速酶 是指在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而且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3.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物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 H=),羟甲基(-CH2 0H)、亚氨甲基(-CH=NH2)、甲酰基(-CHO)等。 4.逆转录 一些病毒分子中,RNA也可以作为模版,指导DNA的合成,这种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与转录过程相反,称为逆转录。 5.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廨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由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组成。 2.血钙中能发挥生理作用的只有钙离子,使血钙降低的激素是降钙素。 3.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_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是由于( )。 A.分子量大小不同 B.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C.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D.溶液的pH值不同 E.蛋白质的来源不同 2.有关cAM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MP是环化的二核苷酸 B.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资料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 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全科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概论 1、医学模式:指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①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1、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师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予评价,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甚微。)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该医学模式强调,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在生物医学模式中,病人是待修理的机器,疾病是机器上损坏的零件,医师是负责修理各种零部件的工程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最终目标,疾病是病人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病人的需求和期望与生理疾病同等重要。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①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水卫生、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②预防保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③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提供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争取早日痊愈④社区康复:对丧失功能和有功能缺陷的人士,提供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帮助,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3、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5、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6、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7、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指利用一切医疗的、训练的、心理的各种方法来促进病人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的恢复,使他们能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二、临床全科理念 1、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受过正规全科医学训练的科班医生。 2、全科医疗是由全科医生所从事的医疗实践活动. 它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特点:(一)四性两化:①连续性服务:包括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健康-疾病-康复的疾病周期(三级预防)和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责任。②协调性服务:全科医生是为病人组织各类资源的中心和枢纽,健康代理人。 ③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所有的人,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服务层面: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