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摄影与暗室技术

(整理)摄影与暗室技术

(整理)摄影与暗室技术
(整理)摄影与暗室技术

实验24 摄影与暗室技术

摄影既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技术,它涉及光学、化学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它能真实、迅速地记录实物的瞬间图像或人眼不便观察的运动过程。在高能粒子的径迹分析、爆炸过程分析、光谱分析、金相分析、航空测量、空间技术、生物及医学技术等研究工作中,摄影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拍摄、冲洗和放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仪器与器材】

照相机、放大机、上光机、胶卷、相纸、显影液、定影液及冲洗盘等暗室工具。 (一)照相机

目前照相机的种类款式很多,数字照相机用电子芯片存储影像,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观看、储存或加工处理、传输,还可通过打印机或数码扩印机印出彩色照片,发展非常迅速。传统(胶片)照相机的清晰度目前一般比数字照相机要高。传统(胶片)照相机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感光胶片尺寸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27照相机、110照相机、超小型照相机、大画幅照相机等。

本实验使用传统(胶片)135照相机。它的像幅尺寸为24×36mm ,传统(胶片)135照相机中又有平视取景器式(图24-1)和单镜头反光式(图24-2)。不管何种款式,都是由远处物体经镜头在感光胶片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胶片上留下潜影(图24-3)。

图24-1 图24-2

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机 身等构成

1. 镜头 是照相机上最主要的光学部 件,也称物镜。一般由多片、多组透镜组合 而成的复杂光学系统,它经过精心设计,减

少像差,提高分辨能力,是摄影成像的最关 键部位。拍照时常说的“聚焦”,就是调节镜 头的前后位置(如图24—1中水平箭头所示),

以使物距u 、像距v 、焦距f 三者满足1/f =1/u +1/v 的关系,使像A ′B ′清晰。镜头上常标出镜头的焦距和口径,如东方S-4型135照相机的镜头上标有f=50mm 和1:2.8,这表示镜头的焦距为50mm ,镜头的口径与焦距之比为1:2.8,即镜头的口径为18mm 。镜头口径越大,有利于在弱光下获得较大的像面照度。

镜头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们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鱼眼镜头、远摄镜头、近摄镜头、微距镜头、变焦镜头等。

图24-3

2.快门 快门是一种控制光线进入镜头时间长短的机械装置,按操作方式分为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按结构分为帘布式和中心式两种,平视取景器式照相机一般为中心式,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一般为帘布式。快门平时是关闭的,用快门按钮操纵开启后曝光,曝光时间由快门速度调节旋钮来选择,其刻度标志是:B 、1、2、4、8.15、30、60、125、300……等,其倒数为曝光时间,单位是秒。B 门和T 门(有些相机上没有)为慢门,B 门是按下快门按钮时张开,放手时关闭。T 门是按下快门按钮时张开,第二次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关闭。

3.光圈 是装在镜头后面或组成镜头的透镜片之间的、其孔径大小连续可调的圆孔。 它由十多片弧形金属薄片制成,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上的光强和景深。光孔大,进光量就 大,反之就小。到达胶片的光强∝2

)(f

d ,d 为光圈的孔径,f 为镜头的焦距,

f

d

称为镜头的相对孔径,由于

f

d

<1,所以实用中取其倒数来表示光圈的大小,如:1、1.4、2、2.8、4、5.6、8、11、16、22、32、45、64等,称为光圈数。通常一架照相机只具备其中的一段。光圈数越大实际光圈孔径越小,进光量愈少。这一系列光圈数以2为公比排列,它们每相邻两数值之间曝光量相差一倍,如光圈数由8增加到11时,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将减少一倍,反之亦然。

逐档改变曝光量的方法有两种:①保持曝光时间不变,逐档改变光圈数。②保持光圈数不变,逐档改变曝光时间。

合理的选择光圈数与曝光时间,就能使感光胶片适度曝光。大部分胶卷在出厂时都附有“曝光参考表”,可作为室外自然光下曝光量的参考。对室内灯光下曝光量的估计比较复杂,受到灯光强弱、距离远近、单灯还是多灯等多种因素影响。表24-1给出室内40W 日光灯情况下曝光量的参考值。

表24-1 灯—物距离与曝光量参考值

光圈的另一个作用是调整景深。景深是指底片上能够获得清晰像的最远和最近的物体之 间的距离。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f 、光圈数、物距有关。对于f 固定的相机,光圈数大,景深大,光圈数小,景深小。当光圈数一定时,物距大景深大,物距小景深也小。对于变焦镜头(f 可变)照相机,焦距大景深小,焦距小景深大。一般相机上都附有物距、光圈数与景深关系的景深表。

4.取景器 是用来选择景物、调整构图的装置。

5.卷片装置 又称输片机构,作用是在照相机内输送胶片到拍摄成像的位置。有“自动”、“手动”两种。

6.聚焦装置 又称测距装置、调焦装置。作用是供拍摄者检查景物在胶片上的成像清晰度情况。有“自动”、“手动”两大类,“手动”聚焦装置有磨砂玻璃式、平视取景器式、截影式、环带棱镜式、图标式等多种。东方S4型相机采用平视取景器式调焦,转动调焦环,使两个像重合,此时被摄物体即能清晰成像在底片上。

(二)放大机

主要由灯室、聚光镜、底片夹、镜头、底 座、固定旋钮、聚焦旋钮等组成。镜头到底片 的距离是物距,可通过调节皮腔的长度来实现 (转动聚焦旋钮)。镜头到放大纸的距离是像 距,可通过升降灯室来实现(转动升降旋钮)。

(三)黑白感光材料

1. 感光胶片 胶片和照相机一样是摄影 技术上不可缺少的。照相机起形成影像作用, 感光胶片起记录影像的作用。通常感光胶片分 为黑白和彩色两种。感光胶片从外形上看有卷 片、打孔卷片和散页片。从感色性分有全色片、 正色片和红外片。全色片是现今使用最多最普 遍的黑白感光胶片,对所有色光都能感受,因 而它对光的敏感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感程度大 致相同,印放出的照片效果接近人的视觉感受。 现市售感光胶片基本上都是全色片。正色片又 叫分色片,对除红色以外的其它色都敏感,现 只用于特殊用途。红外片也是用于特殊用途,

它对光谱的红外端敏感。

黑白感光胶片的基本结构主要有:感光层

(又称乳剂层)、片基(涤纶片基、醋酸片基、玻璃片基等等)和辅助层。

感光层主要成分是卤化银、明胶和化学增感染料。曝光时,在光量子的作用下,起化学作用:

AgCl+ h υ→Ag+Cl

由于被还原的银原子数和光强成比例,因而曝光后银原子数在底片上将按光照强弱分布。

明胶是使卤化银晶体均匀地分散且不沉淀,从而使感光层中的卤化银的感光能力均匀。 化学增感染料又称“色素”,作用是调节感光胶片的感光性。 黑白胶片的主要性能有曝光容度、感光度(感光速度)、解像力、密度、灰雾度、保存性、感色性、颗粒性和反差性等。 (1)曝光容度 是指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容度大的胶片容纳景物的亮度范围大,其正确曝光的安全系数也大。黑白感光胶片的曝光容度较大,一般说来,曝光量若与标准植差一倍,通过暗室技术适当补救,均可制作出较满意的照片。

(2)感光度 即胶片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多少度表示,如标有GB21° 或 ISO100/21°的底片,其感光度为21°,其中“GB ”表示中国的国家标准,“ISO ”表示国际标准。还有各种不同的感光度标准,它们之间有换算表。数字越大,感光速度越快,能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拍摄,但银粒较粗,解像力较低,反差较小,灰雾度较高,因此不要滥用高感光度的胶片。按我国标准,每增加3个数字,感光速度增加一倍,在同样拍摄条件下,曝光量可减少一半。如用GB24”的底片拍摄,在相同条件下,比用GB21’的底片,曝光量可减少一半。按国际标准,ISO400/27°的底片是ISO100/21°的底片感光速度的4倍。目前市售常用胶片,大部分为ISO100/21°。

(3)密度和最大密度 密度是指感光材料曝光后,经过显影、定影,单位面积上卤化银被还原形成的沉积量,也就是指影像变黑的程度,产生的黑色金属银多,密度大。任何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有其最大限度的,这个最大限度称为最大密度。过期胶片拍摄的画面层次少,缺乏立体感主要就是感光性能衰退,最大密度偏低。

图24-4

(4)颗粒性 形成影像银粒的粗细称为颗粒性。一般来说,胶片越快颗粒性就越大,就越不清晰,越缺乏影像细节。

(5)反差 反差主要指底片或照片的密度范围,是暗影部分到高光部分的差度,差度大称为反差大。景物、曝光、感光度及冲洗等都影响反差。

(6)灰雾度 即灰雾的密度。灰雾度过大时就会影响照片的反差、层次,甚至清晰度。感光度高的胶片、过期胶片、显影时间过长、液温过高、暗室安全灯太亮、拍摄后长期不冲洗等都会使灰雾度增大。

(7)解像力 或称分辨本领,是指胶片对景物细部能清晰分辨的能力,常以每毫米能分辨出若干条水平线来表示。银粒细、感光层薄、反差大的底片解像力高。

(8)感色性 感光材料对色光敏感的范围及对色光敏感的程度称为感色性。单纯由卤化银乳剂制成的感光材料,只对蓝紫光敏感,称为“色盲片”,如拷贝片、照相纸等,因此它们可在红色安全灯下操作。若在卤化银乳剂中添加一些有机染料,可得到“分色片”和“全色片”。一般胶卷都是全色片,暗室操作宜在全暗下进行。

综上所述,感光胶片的主要性能存在着如下的变化规律: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大→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度小→颗粒度小→解像力大→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9)示性曲线 感光胶片经显影、 定影后所得图像的密度各点不同,用

实验方法测出密度与对应曝光量对数 值,画成图24-5所示图线,称为示

性曲线。曲线可分为三段,AB 段是 曝光不足的趾部,BC 段是感光正常 的直线部分,CE 段是曝光过度的肩

部。AB 段和CE 段的密度和曝光量

不成比例增长,甚至还会产生反转现

象部分,会使反差过大或过小。只有

BC 段的密度是随曝光量增加而按比 例增加的,曝光稍多或稍少时,密度 虽不同,密度差却是相同的,都可获 得效果优良的底片。

2. 相纸 分印相纸和放大纸,和感光胶片相比,一是感光度较低,二是感色性较差。 印相纸是用氯化银乳剂涂布制成,感光速度慢,银盐颗粒细,对影纹细微表现力强。放大纸是用溴化银乳剂涂布制成,感光速度比较快,银盐颗粒比印相纸粗,放大纸感光速度比印相纸快十倍左右。根据反差性能的强弱,相纸分为1、2、3、4号,1号属于软性纸,2号属于中性纸,3号属于硬性纸,4号属于特硬纸,号数越大,相纸越硬(反差大)。国外还有0号纸和5号纸,市售常见的为2、3号相纸。若底片反差大,应选用号数小的相纸;若底片反差小,应选用号数大的相纸,对于正常底片印放相时,通常可选用2或3号相纸。

照相纸的表面形态还分有光面、绒面、绸面、半光和无光纸。光面纸影像表现得比较 鲜明、锐利,使用的比较多。大幅人像宜用绒面、绸面相纸。

【实验原理】

摄影过程一般要经过拍摄、显影、定影、水洗等环节,获得一张底片(负片),再通过放大(或印相)制作成一幅照片(正片)。 1.拍摄

被摄物体发出的光通过照相机镜头作用于胶片上,使胶片感光,胶片上卤化银中的银离

图24-5

子还原成银原子,构成了景物的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叫潜影。为将此潜影转变为永久性的可见影像,必须进行显影。

2.显影

显影是用显影剂通过化学反应把胶片上已感光的卤化银中的银原子还原出来,转变为金属银。没有感光的部分不会转变。感光强的部位,被还原的银原子多,此处负片密度大、颜色深,是景物的明亮处。反之,感光弱的部位被还原的银原子少,此处负片密度小,颜色灰白,是景物的阴暗处。

经过一定时间的显影,在感光胶片上出现黑白影像,为使此影像能固定下来不被破坏,就必须清除仍具有感光能力的不曾感光的卤化银颗粒,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永久性的底片,所以需要定影。

3.停显

在定影前应先停显,停显的目的有两个:①利用停显液的酸性和显影液中的碱性中和,迫使胶片停止显影;②防止一定量的显影液带入定影液中而使定影能力过早失效。

4.定影

定影的作用是把未感光的卤化银溶掉。定影液最主要的成分是硫代硫酸钠(亦称海波,Na2S2O3·5H2O),它能使未感光的卤化银颗粒溶解。

5.水洗和晾干

用流动水冲洗除去所有残存在胶片上的化学药品,以免日久底片发黄损坏。底片最好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完全晾干后才能使用或收藏。

6.放大

通过放大机使光透过底片对放大纸进行曝光,然后经同上的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及烘干步骤便可得到一幅放大的照片。

【实验内容】

1.拍摄

(1)熟悉相机结构,找出快门、光圈、调焦环、快门上弦扳手、快门按钮、取景器、倒片手轮等的位置。

(2)装卷拉出倒片手轮,后盖打开,胶片记数盘自动恢复到“▲”,装好胶卷;关闭后盖,按倒片手轮上箭头方向轻轻旋转手轮,收紧暗盒内的胶卷。扳动快门上弦扳手,同时观察倒片手轮,若手轮随着旋转,表明胶卷上好,再按下快门按钮。交替进行到记数器内显示”1”时即可进行第一张的拍摄。

注意:快门动作需要的能量是由弹簧提供的,弹簧则通过扳动“快门上弦扳手”来上紧。一般“快门上弦扳手”总是和“快门按钮”连锁,即只有扳下“快门上弦扳手”后再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才会动作,与此同时“快门上弦扳手”跳起复原。这就保证了扳动一次“快门上弦扳手”,快门只能打开一次,若快门未打开过,则“快门上弦扳手”不能再扳动,从而可避免在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或跳过。由于这种连锁关系,扳下“快门上弦扳手”后,就不能再改变快门开启时间,即不能再调节“快门速度调节旋钮”,否则会损坏内部机件。

(3)根据当天的光照条件、胶卷的感光度及物体的反光能力,选取适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数(可参考胶卷包装纸盒内的“曝光参考表”、表24-1、附表),调整拍摄距离(调焦)后进行实拍,记下数据。

(4)拍摄完毕,按下相机底部倒片按钮,将倒片手轮翻出,依箭头方向卷动直到阻力突然消失,打开后盖,取出胶卷。

2.冲洗胶卷

冲洗是得到优质底片的重要环节,操作中要避免意外曝光和显影不足或过度等错误。其程序为水洗(30s)、显影(10~16min,D—76)、停显(30s)、定影(10~15min)、水洗(15min)、晾干。显影时可用冲洗盘或冲洗罐显影,定时搅动。冲卷应在全暗条件下进行,必要时可短时在暗绿色安全灯下检查效果。显影、定影时间应根据温度、药液新旧程度、曝光强弱和影调要求等来确定。

3.放大

135底片画幅小,需要放大。放大时,将负片置于放大机的底片夹中,调节物镜与放大纸的距离,聚成清晰的影像。经过光源的照射,使负片的影像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放大纸上,曝光后放大纸产生“潜影”,再经过显影、定影、水洗、晾干等处理,可得到放大的与拍摄景物影调相同的照片。照片的放大倍数可通过改变镜头与放大纸间的距离来调节。

在放大过程中,调整焦距与曝光时间是两个重要环节,会影响到放大效果和照片的质量。调焦时,可以看画面线条是否分明,人物眼睛、头发等是否清晰。曝光可以采用梯级式曝光试样,从中选择正确的曝光时间,再正式放大曝光。对于试样,一定要认真,不可马虎,这是决定放大效果的关键。

(1)熟悉放大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见图24-4)。

(2)将底片药膜面朝下装入底片夹(注意底片和底片夹一定要清洁,不能有尘土、织物纤维等)。

(3)开启放大机光源,调节灯室高低和聚焦旋钮,使在载纸板上呈现一清晰的像,且大小符合要求(必要时可对画面进行剪裁)。调焦时,镜头光圈尽量开大,调焦完毕后,应将光圈缩小至少两档。

(4)转过镜头下的红色滤光片,使红光照在载纸板上,放大纸药膜面朝上,放在影像最重要的部位,压好。移去红色滤光片,用不同时间分段曝光,经冲洗后确定最佳曝光时间。

(5)正式放大照片,放大纸曝光方法同上,并经显影、停显、定影、水洗、晾干、裁边得到黑白照片。记录数据。

(6)实验结束后,把显、停、定等药液分别倒回原瓶中,洗净所用器皿,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注意事项】

(1)做好照相机的维护工作,谨防碰撞和剧烈震动。照相机镜头和放大机镜头是精密光学元件,切勿用手摸或用手帕、纸等擦拭。

(2)快门速度不能调节在两档速度之间,扳下“快门上弦扳手”后,切勿再调节“快门速度调节旋钮”,以免损坏相机。

(3)每次用完相机后,应将快门处于释放松弛状态,并将光圈开到最大或最小,以及调焦于“∞”处保存。

【记录与分析】

表24-2 拍摄记录表

表24-3 冲洗、放大记录表

【预习思考题】

(1)相机上什么部件控制胶片曝光量,如何逐级增加或减小曝光量?

(2)景深与什么有关?如何使用相机上的景深表?

(3)显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停显和定影?

(4)洗好一张照片的关键是什么?

附表阳光下摄影曝光参考表(夏季人像或风景)(ISO 100/21°)

注:上表带有季节性,夏季光照最强,若用16光圈、1/125(s),春秋两季需增加一档,用11光圈、1/125(s),冬季需增加两档,用8光圈、l/125(s)。一般情况下侧光要比顺光增大光圈一至二档,逆光要比顺光增大光圈二至三档。上表可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拍摄环境、不同拍摄要求、不同光线角度、不同胶片感光度等因素相互换算运用。

(整理)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利用针孔或透镜来形成物体反射的影像,并记录下来。 第一章概论 一、原理与基础 1、原理:小孔成像 2、基础:早期是照相机制造技术和感光材料技术;现代受到机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二、所谓摄影技术及发展沿革 1、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 2、缩微摄影技术又称文献复制技术,制作(拍摄、冲洗加工、拷贝)、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 3、缩微摄影拍摄机有平台式、逆平台式、轮转式,冲洗又被称为“暗室技术” 4、缩微摄影技术是档案与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档案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重要作用。 5、缩微摄影技术系统流程图:资料、拍摄、冲洗、拷贝、输出、存贮、阅读复印检索 6、缩微品只能依靠放大镜、放映机和阅读器才能阅读,依靠缩微复印机放大为复印件 7、丹赛开创了缩微摄影技术,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记录装置是COM 三、缩微摄影技术特点与作用 1、特点 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缩微品规格统一;易于还原拷贝 2、缺陷 无法记录动态信息;阅读时眼睛易疲劳;无原件的美感与质感;不能完全代替原件的凭证作用;阅读时无法加注和批改;一次性投资大;保管条件要求严格 3、作用 缩小保存空间;保护和代替原件;便于长期保管;便于文献收集与交流;提高办公效率 4、摄影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拍摄技术和暗室技术 5、摄影四要素:光线、色彩、构图、命题 第二章感光材料的形式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1、感光材料是指具有光敏性的材料,见光能分解,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形成影像的材料 2、感光材料的结构:感光层(加工后成为影像层)+支持体,既可以依据感光层的感光物质,也可以依据支持体对感光材料的分类。 3、感光材料的类型: 银盐感光材料:普通摄影胶片、缩微摄影胶片、干银胶片 非银盐感光材料:重氮片、微泡片、光导热塑胶片、PD胶片 二、缩微品的形式 缩微品是指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信息载体,分为卷式缩微品和片式缩微品 1、卷式缩微品以保存为目的,按装片式分为片盘式、单输盒式、双轴盒式、片式,具有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完整性好、容易转换、便于管理等优点,同时具有不易修改和补充、检索时间长、容易损坏胶片等缺陷。 2、片式缩微品以单张胶片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散叶片。分为条片、封套片、开窗卡片、

摄影技巧之初学入门篇-轻松掌握单反入门技巧

除了平时的拍照以外,更多的人想拍出与众不同,更有意境的照片效果。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摄影知识之后,我们想拍出出色的照片将不会被相机自动设置的参数所局限,相机将真正的成为我们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加入了全手动功能,单反也日益的普及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的网友不愿意只满足于按下快门那么简单。 全自动操作【AUTO】 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所处的光亮环境,自动来设置相机各种参数来获得最佳的曝光度和效果,这点对于刚接触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相机用户只需要把对焦点(或多对焦点的其中一点)对准被摄物体,半按下快门按钮,当听到合焦声(一般为清脆的嘀嘀声)或者在取景器上看见合焦提示成功后,完全按下快门键即可完成拍摄。 图为: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 采用全自动拍摄模式时在昏暗情况下有可能相机会自动弹起闪光灯来进行补光。因为成像的好坏是由相机通过计算来得到的。我们就不过多的进行说明了。此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光亮充足下的拍摄需求。 程序自动曝光【P】 相机采用自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的参数,称为程序自动曝光。自动曝光在全自动曝光的基础上来进行操作,相机使用者可以自己限定ISO值、白平衡、测光模式等等参数,当我们想在昏暗环境下拍摄低ISO值来保证画面质量,但对摄影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P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拍摄自由。但这仅仅是往中端摄影爱好者过度的一个阶段,想要拍出独具匠心、自己所想要的影像。我们还得继续往深处钻研

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相信看完以上两档入门级拍摄讲解以后,各位完全可以总结为两条:全自动操作模式只需要我们把对焦点对在被摄物体上即可(有些机型甚至连这步都省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则需要我们把规定的参数(如:ISO感光度、白平衡、测光模式、驱动模式等等)设置成想要的数值,光圈、快门方面则完全由相机自身来控制。 它们的区别在于,当使用全自动模式是,相机会自动设置对焦模式、驱动模式、内置闪光灯、感光度等等,当使用程序时,相机只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数值,其它参数消费者可以自行更改。 光圈优先【A】 当我们对以上两种模式,或者说是对程序自动曝光【P】了解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往更加专业的拍摄方向发展了。 光圈优先是大多数影友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拍摄模式。首先,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的就是景深的深浅,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严重;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22),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请看我们下面的对比图效果。

摄影技术基础论文

摄 影 技 术 基 础 毕 业 论 文 浅谈摄影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

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背景很重要 当你拍摄照片时,一定会有一个主体。但是主体却很少处于孤独状态,同时也会有背景等着你去解决。从你的取景器中,你会首先发现你的主体,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按下快门按钮,而是同时注意你的背景。 对于背景你需要二选一:1、把他作为你作品中的一部分,给你作品增加看点;2、摒弃掉他,将他排除在你取景框之外。假设你正在和一个朋友谈话,你不想让别人的声音来使得自己分心,对吗?那么为什么要让背景给你的主体分心呢? 这个家伙是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非常有趣,在进行一些谈话后(说了太多,他喝醉了,整个巴士的人都在看)我告诉他,我将给他拍摄一个肖像。我一边准备拍摄一边在想如何从照片中能看出大家都在关注着他,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左边的家伙,但是他改变了坐姿,后背靠在了椅背上,进一步增加我了的主体,所以我很开心的把他也加入到了我的画面。 光线很重要 你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注意到了你的模特或者其他要拍摄的物体?恩,这很好,但是如果这接触到了摄影,那么就必然会使用到光,所以,你要训练你使用光线的能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屋内光线忽然变化是因为有人打开了灯?有没有注意到同一个风景拍出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阴天或者黎明?当你看到模特脸上强硬的光线是否是在正午直射的太阳下? 这些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注意周围的光线。这张照片是我去银行的路上,当时是阴天,虽然我并不是在银行拍的这张照片,但是我知道会发生什么。光线柔和,漂亮的云层反射,只是抬起头,拍下这张照片。

用心拍摄 你知道你的器材,你知道你的器材拥有什么样的光圈与焦距,什么时候该调节ISO,你知道如何将他们正确的分配。当你看到你的照片,你应该感觉到你在哪里没有做到最好。 摄影并不只是拍出他的外在,更重要的是拍出他的内容,用心拍出属于自己的感觉。 好的照片 某些好的照片来源于运气,甚至你没有注意到它。你最好的作品也许是明天的那一张,但你的旧作一样可能会像黄金一样发光。 随身携带相机 有多少次的情况是,本来还挺希望把相机放入包里,但最终因为带着太多东西,而最终放弃?甚至是因为数码单反相机本身过于沉重而不这样做呢? 这是可以理解的,非要人在哪单反久一定要在身边?谁愿意到处背着那么沉重的东西到处游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更加理解到,照片是不会等你的,因为我经历过太多“早知道这样我就背着我相机过来”这样的状况。 作为一个摄影师让自己口袋里有相机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有一台便携的卡片机,并且每天都随身携带。这使我找到更多拍摄的乐趣,并开始寻找新的摄影乐趣,用摄影记录下更多的生活。 打破常规 想象一下,有一辆很漂亮的面包车开在路上,舒缓的声音代表了车的性能很好,AC,GPS和窗户,小孩子在后座上笑着。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突然车子转弯的时候,恼人的事故发生了,车子撞到墙上了。 一切发生的那么的突然,没有人预料得到事故的到来。车上有一句标志语写着:你无法预料它来了。现在这并不只是面包车的商业广告语,也是人们脑中的安全标志语。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摄影技术与赏析作业

《摄影技术与赏析》学习报告 姓名:张月 学号:2011302590036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孙和利,唐晓昱

一、针对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我是大一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二方向的学生。在大一下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就有一位学姐极力推荐我选这门课,说这门课不仅有意思,而且对我们这专业有很大的帮助。但选课困难呀,想选上这样抢手的课还真是不容易。正好看暑假学校也有这门课,于是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课。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我的专业还是挺有用的。看了下大二的课表,我们专业在大二上会有一门课叫《航空与航天摄影》,也是孙和利老师的课。我们二方向是摄影测量方向,主要培养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获取、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影像解译、分析以及计算机视觉和电子技术应用开发能力,掌握从影像中恢复重建三维空间信息和识别影像上目标属性的方法,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制图和近景摄影测量产品开发应用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要对摄影技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这门选修课,我对单反相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取景操作才能得到一张可以称的上好的照片。之后又经过几次实习加强了我对摄影技术的了解,为我大二的那门专业必修课打下了基础,减少了我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困难,增进了我学习的兴趣。 二、叙述摄影技术过程 1.同一架照相机而言,焦距相同,则物距大,摄影比例尺小,影像小;对两架相机而言,物距相同,则焦距长,摄影比例尺大,摄得影像大。 2.焦距长,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 3.大口径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和使用较短的快门速度,也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4.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要使拍摄后的效果保持一致,需遵循下列两条规则:(1)曝光时间越长,相应的 k增加,曝光时间越短,相应的 k减少; (2)曝光时间变化一倍,k 变化一档。 5.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视角大,有利于近距离摄取较广阔的景物范围,在室内拍摄中尤为见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带来画面透视感较强;影像畸变差较大,尤其在画面边缘部分,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影像变形失真的问题。* 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且不易干扰被摄对象;能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缩小,时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紧凑,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影像畸变差较小,这在人像摄影中尤为见长。 6.最小景深可使使背景模糊,主体清晰。方法:k减少或a减小或 f增加;最大景深可使所有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再现。 7.曝光多,影像黑,即密度大;曝光少,影像淡,即密度小;不曝光,感光材料

2018年自学《摄影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摄影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论述: 1.举例论述影响光源的强度变化的因素。 答:一,天气( 1 )晴天,光源强度最大( 2 )薄云蔽日( 3 )阴云蔽日( 4 )乌云密布;二,时间,中午强度最大;三,季节,夏天最大;四,地域,纬度小强度大、海拔高强度大 2.结合实例论述冬季摄影器材的保护措施? 答:一机身和镜头要注意防寒;二注意相机镜头上雾气的产生;三相机电池在寒冷情况下的电量 3.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答:( 1 )光圈的大小:当镜头焦距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焦距的长短:当光圈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 )物距的远近:当光圈,焦距不变的情况下,被摄体离相机越远景深越大;离相机越近,景深越小。 4.举例说明反光能力的强弱,及与亮度的关系。 答: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这种特性与其表面的结构和色调有很大关系。反光能力越强,亮度越大,反光能力越弱,亮度越小, 5.人像摄影如何消除眼镜上的反光? 答:室外改变拍摄地点或人物方向;室内主灯要高一点。辅助灯不要放在正面,光线要柔和、稍暗。必须正面用光的,可使头稍稍左右转动,或稍稍调整拍摄角度。升高机位。用反射光为主光源。尽

可能避开明亮的反光体。 6.答出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并结合彩色摄影说明其重要性? 答:一色相;二明度;三色纯度 7.论述太阳光由哪七种单色光组成,其中哪三种是三原色光? 答:红橙黄绿青蓝紫;三原色:红绿蓝 8.什麽是消色体?哪些物体是消色体? 答:黑白灰 9.什麽叫畸变? 答:被摄景物中没有通过镜头光轴的直线经成像后变成曲线的像差称畸变。 简答: 1.景深: 答:当镜头对准某景物聚焦后,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景象空间的纵长距离深度,叫做景深。 3.说出4种135相机的品牌名称: 答:尼康、佳能、宾得、徕卡 5. 你家是否有相机?什麽类型? 答:略 6. 冬天在北方摄影,最好使用什麽类型的相机?为什麽? 答:机械相机,因为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9.什麽是轮廓光?在摄影作品中起什麽作用?

暗室处理

我们知道射线检测不仅仅只是拍片,还有洗片和评片。如果出来的片子不理想,则直接影响我们的评片,从而对缺陷进行误判。更槽糕的是片子一旦洗坏就要重新拍片,射线检测对人身体伤害很大,重拍的代价挺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布置好暗室且按规程洗片,以保证一次成功。 洗片共有5个步骤:显影、停显、定影、水洗以及干燥。 为保证射线检测底片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射线照相底片的手工暗室处理或自动冲洗。 一、进行胶片暗室处理的人员必须持有射线I级以上证书或在二级人员指导下完成。 二、装卸片、显影、停显影、定影等暗室处理过程中,除安全红灯外,不能开启其他照明灯。 三、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装胶片前应注意胶片是否过期、增感屏是否光洁完好、暗袋是否漏光、手和工作台面是否干净、显影液温度是否正常;装拿胶片要小心,防止粘搭、划伤;装拿胶片时一定要戴干净的薄纱手套。 四、对暗室环境和暗室处理设备的要求: 1) 暗室环境要求:暗室内应保持整齐清洁,器具布置恰当,干、湿操作区分开,使操作方便,减少化学污染的机会。暗室应密闭不漏光,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还应考虑射线屏蔽问题。暗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3±5摄氏度,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20%。显、定影药水保存得当,防止药水泄漏造成人员受到腐蚀伤害或环境污染。 2) 暗室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处理底片前至少应检查以下设施:工作台(用于装换胶片)、安全红灯、裁纸刀、温度计、显影槽及温控器、停显影槽、定影槽、冲洗水槽、洗片架等,确保工作台干燥整洁,暗室红灯不影响底片处理质量以及盛装化学药品的容器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五、胶片处理:胶片曝光后,应尽快处理,放置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4小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 VICA)。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新闻摄影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检验的一道重要工序,被射线曝光的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变为带有可见影象的底片。底片质量好坏与暗室工作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作为射线检测人员,应熟练掌握暗室操作技术以及有关知识。 5.1 暗室基本知识 5.1.1 暗室布局知识 暗室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点: 1.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宜过小、过窄。 2.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个部分。其中干区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装片等工作。而湿区用来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工作。干区和湿区应尽可能相距远一些。(图5.1) 3.各种设备器材摆放位置应适当。以利于工作,例如冲洗胶片的设备的摆放次序应与操作次序一致。 4.暗室要完全遮光,进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出入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应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送胶片和底片。 5.如暗室附近有射线源,要注意屏蔽问题。 6.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设施。 7.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 力。 5.1.2 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 暗室常用的设备器材包括安全灯、温度计、天平、洗片槽、烘片箱等,有的还配有自动洗片机。 洗片机等设备的使用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其他设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灯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照明。不同种类胶片具有不同的感光波长范围,此特性称为感色性。工业射线胶片对可见光的兰色部分最敏感,而对红色或橙色部分不敏感,因此,用于射线胶片处理的安全灯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为保证安全,对新购置的安全灯应进行测试,对长期使用的安全灯也应作定期测试。测试方法为:在工作位置放置胶片,上盖黑纸,打开安全灯,每隔数分钟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不同部位在安全灯下经受不同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标准显影处理,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比较,以黑度不明显增大为安全,据此可确定安全灯的性能以及允许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 温度计用于配液和显影操作时测量药液温度,可使用量程大于50℃,刻度为1℃或0.5℃的酒精玻璃温度计,也可使用半导体温度计。

摄影作品如何欣赏和点评

摄影作品如何欣赏和点评 如何评片?就象如何评文章,要抓住关键。 评片的关键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割裂,但看事物的着眼点是要有主次的,如何从众多要素中取舍最需要注意的要素? 这就是:主题、情感、简洁 以下分别说明。 一、主题 任何一幅作品,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必须明确,没有明确的主题,片子画质再好、技巧再高超,也仍然是无病呻吟的废片。 没有主题的片子就等于没有灵魂。主题就是灵魂,它决定了作品的生命。 如果是对于有特定主题要求的摄影活动,则主题必须与举办的主题要求基本结合。因此,给学生评奖就不可按记者的标准来要求其主题的表现。 主题必须突出。主题的突出主要涉及一个表现形式的问题。在画面中占据面积大的,不一定就是突出;相反,通过衬托、环境渲染等手法,主题可能依附于一个占画面面积极小的一个主体上。因此,大而无当并不就等于突出了主题。 要处理好主题与主体的关系。主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元素,

但并非全部。比如一幅画面中只有一只船或一只鸟,这只船或鸟作为画面唯一的主体和元素,醒目、突出,但并不能说明这幅画面有明确的主题——除了标本式记录,还能够说明什么呢?因此,主题与主体的相辅相成,也是照相与摄影艺术的典型分别之一。 因此,没有主题是“死片”。 二、情感 情感与主题密不可分,但这里尤其将情感提炼出来讨论,在大量的实际中还是一再印证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是有一定合 理性的。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主体,则画面是否可表达某种情感,就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情感的存在、丰富与否,情感的类型,情感表达的含蓄或张扬,都是让作品是否充满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就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则必是行尸走肉。 一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是大江东去,或者是小桥流水,总之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作”,摄影也如此。因此有时代特色的照片也高度体现了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情感表达,因此适当的人文关怀也最容易引起关注,也最值得提倡。这样看来,无论是单位小影展,还是荷赛大场面,其本质仍然是相通的。 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摄影作品内涵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摄影基础知识(艺考必备)

多层加膜镜头 加膜原理是应用光的干涉作用,在透镜表面镀上某一色光波长1/4厚的薄膜,就可将该波长的光的反射减到最小。多层加膜提高透光能力,使透光力提高到吧97%,多层加膜在相机镜头上圈上MC表示。 第二节点 位置与镜头中心十分接近,通常为于镜头中心略偏后一点。 第二节点即为“光学中心。 焦距与成像效果 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变焦镜头焦距长短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规律相等。 135相机镜头焦距得变化幅度6mm-2000mm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与景深成反比。 口径 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数字越小,表示口径越大。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 1.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现场光拍摄。 2.便于社区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3.便于取得较高的快门速度。 标准镜头 画幅36*24mm的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画幅56*56mm的120相机则是75mm焦距。 广角镜头 135相机,30mm焦距,70度视角。 超广角镜头 135相机,22mm焦距,90度视角。 主要特性 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视角大, 透视感强 畸形变相差较大 远摄镜头 135相机,200mm焦距,12度视角。 超远摄镜头 135相机,300mm焦距,8度视角。 特性 景深小,便于摄取虚实结合。

视角小,突出主题。 比例缩小,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畸变相差小。 鱼眼镜头 焦距16mm,视角180。 第一篇透镜呈圆球形向外凸出,不能通常的滤镜,采用内置式透镜。Zuiko8mm鱼眼镜头内装有uv镜,换个橙色红色滤镜。 变焦范围 广角:20-40mm 标准:35-70mm 中远:70-210mm 远射:200-400mm 其他:28-135mm 变焦倍率 2times 20-40mm 35-70mm 3times 35-105mm 70-210mm 4times 50-200mm 35-135mm 5times 28-135mm 50-250mm 6times 35-210mm 50-300mm 7times 28-200mm 8times 24-200mm 10times 28-300mm 手动对焦 单环推拉式 双环转动式 防抖动镜头 简称AS anti-shake 或者IS image stabilizer 光学防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Ccd防抖技术,可避免光学防抖技术可能产生的球差问题。 色差 镜头对不同色光产生的聚焦点不一的像差。 纵向色差又称轴向色差、位置色差(红色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聚焦点里透镜最远),采用多片透镜的设计就能在不同程度上消除减少色差。 横向色差 又称放大率色差、倍率色差,镜头焦距越长,横向色差越明显。 采用对称结构的光学系统,利用不同折射率和不同散射率的多片凹凸透镜。 消色差镜头:校正两种色光

暗室处理技术20页

第5章暗室处理技术 5.1 暗室的基本知识 5.1.1 暗室布局知识 一、暗室的重要性 (1)射线照相的暗室兼有科学实验室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管 理。 (2)为增强暗室确实是科学实验室的观念,即使它处在黑暗之中,我们也要认 真的考虑两点:①冲洗出清晰度很高的射线底片;②冲洗是一种很细微的手段,它要求将曝光形成的影像(潜影)变成有用的可见影像。 二、暗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1)方便,安全; (2)使暗室操作人员省时省工,因为暗室工作效率与射线照相检测的工作效率 直接相关 三、暗室布局的基本要求: ⑴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太小、太窄。

⑵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部分,并应尽可能使两部分相隔远一些。其中干区 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和洗片夹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和装片等工作。湿区用来进行冲洗过程中的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作。 ⑶各种器材的摆放位置应进行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布局,以利于工作。 ⑷暗室应完全遮光,进出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人员出入时不漏 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递胶片或底片。 ⑸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给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措施。 ⑹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 的能力。 ⑺暗室附近如有射线源,应注意屏蔽问题。 四、暗室的环境要求 暗室的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 (1)室温控制特别在采用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能控制在20℃±5℃; (2)湿度控制切装胶片工作室应控制湿度在适当范围,经常要求相对湿度为40%~60%; (3)通风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其换气量应能达到5~10次/h; (4)照明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白炽灯、安全红灯; (5)墙壁与地面应反光少,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水、防化学腐蚀。 (6)暗室不得有任何外部光线进入室内。 暗室漏光与散射射线一样对胶片时非常有害的,必须设法清除。漏光可能来自门窗、钥匙孔、通风口、墙壁或隔板接缝等。要每月检查漏光,方法是:进入暗室,先是眼睛适应15分钟,然后环顾上下左右四周,寻找有无漏光,如有漏光,应立即将漏洞或缝隙堵赛后再作检查。

人像摄影技术入门教程

人像 "对不起,请问可以帮我们照张相吗?"你回过头,一对情侣正在热切的看着你,一款相机伸到了你面前,当然,你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伸手接过了相机…… 不知道你有多少次外出时遇到这样的场景,反正我是很多次了。对于摄影者来说,人像是最常遇到的拍摄题材之一,除了本身它非常吸引人外,在生活中也是最常见到的。实际上普通的用户使用相机绝大多数用于拍摄人物。在个人爱好上,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喜欢拍摄人像,觉得不用关心这个问题,然而要完全避免人像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偶尔要为朋友和家人拍点生活旅游照外,还要应付外出时需要你帮忙拍照的陌生人:想想如果背着一堆器材的你,在热切的盼望下却拍出了极为失败的照片,那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啊。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拥有相机,就应该掌握一点人像摄影的常识。这篇东西试图阐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帮助大家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点。要注意的是,本文针对的是初学者,希望能帮助避免大多数导致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拍出出色的照片,却要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基本要素

基本技术要点 基本的技术包括拍摄时的选择焦距、对焦、曝光等基本操作,这些东西不是成功拍摄人像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必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因为今天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但对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方面。 拍摄人像时,主体作为一个活动的、有意识的动体,往往很容易令拍摄者分心,结果导致了对焦不准的情况出现。而许多人等被摄者摆好姿势,匆匆忙忙拿起相机就拍,也常常会导致对焦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常犯的毛病是没有留意对焦点,即向哪里对焦的问题。相机通常都是默认在镜头中心点进行对焦的(很多相机会有一个指示点),拍出来的照片画面中这一点的位置最为清晰。如果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大的话,问题并不明显,但如果人物不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话(很不幸这恰恰是许多成功的照片的主要因素),人物的清晰度就会有问题了。正确的方法是,拍摄时先对准主体对焦,然后再调整画面拍摄。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对焦呢?人像最重要的部分常常是脸部,而眼睛又是脸部器官中最具表现力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对眼镜对焦,以保证眼睛的清晰。当然仅有眼睛清晰也是不够的,必须保证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及摄影术语

1.焦距: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

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 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说的,“清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于不在对焦点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够接受而已,这就是傻瓜相机拍摄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大一摄影技术基础精华部分

镜头的作用是结像。 镜头焦距的含义,“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 镜头的口径又称“有效口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最大光圈) 大口径的优点: 1.便于在现场暗弱光的情况下拍摄 2.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效果。 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快速镜头:大口径镜头 慢速镜头:小口径镜头 同一光线下,用最大光圈拍摄,口径大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即“快” ……,口径小所需的曝光时间长,即“慢” 镜头种类 1.标准镜头 2.广角与超广角 3.远射与超远射, 4.中焦 5.变焦(焦距有一定变化范围,反之无变化范围是定焦镜头):拍摄者能再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画幅的成像比例。 光圈=镜头的相对口径,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进光孔大小。 光圈系数f+数字=光圈大小 光圈作用 1.调节进光照度 2.调节精深效果 3.影响成像质量 快门=水龙头 开启,光线进到相机的传感器或胶片上 关闭,光线被阻止进入 常见相机快门标记“B”或“T”,俗称“慢门”(记忆:变态慢门) 快门作用 1.控制进光时间 2.影响成像清晰度 聚焦装置:使被摄主体清晰成像。 聚焦装置→决定→拍摄范围和角度

ISO=感光度=片速=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 现场光源色温(一种光线颜色的标志)→决定→白平衡(WB)→决定→色彩准确显现 曝光:按下快门→快门开启→光线进入→通过光圈的光孔→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或胶卷相机胶片感光。 互易率=倒易率=光照度和曝光时间按正比互易,同时曝光量不变 例子:快门速度光圈曝光量 1/250sf2.8 a 1/125sf4 a 1/60s f5.6 a 光圈=k/景深(反比) 摄距=k景深(正比) 镜头焦距=k/景深(反比) 焦距长+距离近+光圈大=景深小(微距拍花) 超焦距=超焦点距离=镜头聚焦无穷远时,从镜头到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时,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甚至无穷远。 摄影构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 相机镜头=拍摄点(相对拍摄物体) 远景:范围广,表现景物气势,强调整体 全景:范围小于远景,表现景物全貌与环境特点,主体较远景更明显。 中景: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近景:突出对象主要部分,人物神态与景物主要面貌。 特写:突出对象局部,刻画细腻。 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物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高度指相机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平、仰、俯拍) 三基本点:稳定、空白、三分法 稳定:画面上景物的水平线要水平,垂直线要垂直 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既有“亮的”空白也有“暗的”空白。 三分法=井字分割: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直线产生“井字”分割,四个交叉点是视觉重要位置,也称“趣味中心”。 虚实结合的功效 1.突出主体

摄影技术入门知识(超全)

摄影技术入门知识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拍照,但是不少人只使用傻瓜挡,拍些到此一游的照片还凑合,要拍再好就不行了 为什么? 因为摄影技术的教程都太枯燥了,让人看不下去,不愿意学。 俺要用通俗的语言,从菜鸟和已经不那么菜鸟的菜鸟的实际需要出发,写个东西。 请注意:我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所以有些概念会与专业的说法有出入,老鸟们别较真哈~ 咱不看手段,只看疗效~~~~ 俺庄严地“扑肉迷死”你,就算你的摄影知识是零,俺也能把你带上色影不轨路(COW!应该是不归路,该S的全拼)。 俺还“扑肉迷死”,尽量赶在五一黄金周前,把主要知识点讲完,让朋友们在旅途中立刻实践。但是,俺声明,俺要讲的主要是摄影的“技”,而要拍好照片,既需要“技”,还需要“艺”,“艺”才是最重要的。 俺希望你学完以后,忘掉俺所说的任何技术细节,追寻那虚无缥缈的“艺”去吧~~~~ 阿门~~~ 为方便称呼,先定好几个简称 最普通的不能换镜头的小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 简称DC 胶片单反相机,Film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FSLR 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DSLR 那胶片傻瓜相机叫什么?就叫JPSG好了!汗~~ 关于焦距 说相机前,先说焦距,这是摄影的最重要概念,不论你用傻瓜机还是专业机,务必掌握! 焦距是个很**的概念,我至今不明白那多少多少毫米与取景有啥关系? 为什么一定要用毫米?

要是你到摄影器材店对老板说:“给偶来个十六厘米的!”。 估计老板会明白你要什么镜头,但他恐怕会汗一个~滚TMD焦距! 我们不需要了解什么毫米厘米,只需要知道,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 镜头上标有50mm的,就是标准镜头,简称标头,要不简称BT也可以。数值小于50mm 的,是广角镜头。大于50mm的,是长焦镜头。 这三种镜头有什么特点呢?各自用于什么情况的拍摄呢? 简单说,从标准镜头中看到的景物,和你肉眼看到的是一样大的;从广角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小,所以能在相机里容纳范围更广的景物;从长焦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大,所以在相机里成像的范围窄。最常用的焦段在24-135mm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镜头含盖了这个范围,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拍摄情况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呢? DC镜头上标的焦距不是标准焦距,不要看它。有的DC机身上标有标准焦距,但是有的不标。要查清楚你的DC实际焦距是多少,问老板也可以,看说明书也可以,上网查也可以。比如,老板告诉你,相机的变焦范围是28-135mm,你想要使用100mm怎么办? 用100除28=3.57 那么,你进行三倍半的变焦就能得到100mm了! 如果要使用135mm呢?就把变焦开到最大~ 同理, 如果要使用50mm呢?就进行2倍变焦~ 如果要使用85mm呢?就进行3倍变焦~ 补充一下,不是所有相机变焦的时候都显示倍数 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显示,如何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多少mm的焦距? 就算相机没有倍数显示,至少会有一个变焦指示条,告诉你大概变焦到了什么程度。只能根据变焦指示来估计了,如果连变焦指示都没有那你该换个相机了! 先说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