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李成-复习重点

《金融学》——李成-复习重点

《金融学》——李成-复习重点
《金融学》——李成-复习重点

个人说明:本复习总结适合《金融学》李成主编版本的复习,由个人结合书后复习题、其他参考材料总结而成,是用来准备金融学辅修学位考试时所总结,内容涵盖绝大多数重点。希望可以为和我一样准备期末考试的同学们带来一点点参考。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难免会存在疏漏的地方,希望多多包涵。

编者 2012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章货币制度

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物品的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体现。

1.价值尺度,货币以自身的价值去衡量普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功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3.贮藏手段,货币根据商品交易的需求,自动进入或退出流通,自发调节货币供给的功能。

4.支付手段,货币以信用方式买卖商品、借贷行为或单方面货币转让时发挥的功能。

5.世界货币,货币跨出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间发挥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相互联系: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段。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能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显然是以货币的前提的前四个职能在国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

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制度形成的基础,国家的建立使货币制度成为现实。

内容:主要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内容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管理和准备制度,其类型有银本位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内容包括:货币发行机构和权力、货币单位和结构、货币流通范围和对外比值、货币发行准备和保证,其类型有商品作保证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价证券作保证的信用货币制度、外汇资产作保证的信用货币制度。

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包括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

经历了金银平行本位制和金银双本位制两个主要阶段。金银平行本位制是指金币与银币在流通中,由市场决定两者比价关系的货币制度。金银双本位制是指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的比价,两者同时发挥本位货币功能的制度,是复本位制度的主要形式。

“平行本位制” (不固定比价)和“双本位制” (固定比价)。后者条件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英国于1816年正式采用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块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1925年5月英国率先采用。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国家不铸造金币,流通中使用银行券,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持有外汇可以在货币挂钩国家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如印度和菲律宾。

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的国际货币制度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内容:①建立国际性金融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②确定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制度黄金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③向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提供短期融资;④取消外汇管制和实行限额分配。

意义:布雷顿森林体系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增长。但由于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度,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满足国际清偿需要,同时又要保证美元按比价兑换黄金,由此导致了“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美元供给太少会发生国际清偿不足的问题,影响国际经济的正常发展;美元供给太多

就会发生难以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动摇信心引发货币危机。

人民币制度:人民币首发于1948年12月1日,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①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通货;②人民币基本单位是“元”;③人民币垄断发行,与贵金属无联系;④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我国是货币起源较早的国家,先后经历了铜本位货币制度、银铜复本位货币制度、银本位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最适货币区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第二章信用制度

信用:定义为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新制度金融学认为信用的实质是财产借贷和财产权利借贷。借贷活动产生后一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借贷,一种是货币借贷。信用具有三大构成要素:信用关系主体、信用载体和信用制度规则。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可将信用的发展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实物货币阶段的信用、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和货币符号阶段的信用。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更灵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信用产生: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即信用史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据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信用制度的业务形式:信用制度的业务是现代性用制度的核心内容,表现为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根据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不同和国际惯例,信用主要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以及其他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贷款等方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具体形式除了赊销和预付款两种基本的形式以外,还包括分期付款、预付定金、委托代销等。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也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特点:以商品买卖为基础,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包括期票和汇票两种形式。

作用: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加快商品销售速度,促进经济增长;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局限:信用规模受企业资本数量限制;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行的严格限制;商业票据额的接受性存在限制;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银行信用: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业务提供的信用。

特点: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银行信用工具主要有银行票据、支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金融债券等。

与商业信用关系: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商业信用手续简化、使用灵活、与商品购销活动直接相关。

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借贷主体而形成的信用关系。从广义上讲在国家信用中,国家即可以是债权主体也可以是债务主体。

国家信用工具主要有三类: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

主要形式有:(1)发行国家公债;(2)发行国库券;(3)发行专项债券;(4)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作用: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途径,市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调节财政收支平衡,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方向,调节经济结构;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操作手段。

消费信用: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

消费信用工具主要是信用卡,美国1915年出现信用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珠江信用卡是我国大陆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

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但信用规模过大也会造成虚假繁荣。

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除此之外,还有公司信用、民间信用和合作信用。

信用制度规则:是指在经济交易中约束信用关系的约定,包括法律制度、国家惯例和商业习惯等。这种制

度规则是建立在交易双方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关系的体现。

信用立法是信用制度规则的宏观层次,企业信用是信用制度规则的中观层次,个人信用是信用制度规则的微观层次。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关键是保证信息的充分公开与透明,信息、信任与信用交易之间紧密关系,使信用问题成为金融制度演进的重要决定因素。

信用制度的技术包括:信用评估机构、企业信用评估和个人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机构:征集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提供信用风险调查与分析、信用等级评定以及信用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评级机构中征信数据的采集与评估是信用制度建立的核心,国际趋势由政府主导转化为市场运作。

企业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机构评估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企业之间的信用评级,二是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的信用评级。

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履约能力和信用程度的评级。

政府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作用:政府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①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与规则;②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③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④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管;⑤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成本。制定中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措施,除了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外,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产权制度建设,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建立信用信息查询与披露制度。

第三章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一个国家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按照一定结构所形成的整体。一般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法律制度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是金融体系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

金融体系的类型:金融体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又称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证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超过了银行机构。经济发达的国家,股票市场相对于银行信贷而言更加活跃,金融体系更多以市场为导向。

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又称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金融市场作用小。经济不发达或者是经济处于赶超的发展国家,股票市场在动员储蓄方面作用小于银行机构。

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架:金融体系通常由银行机构体系、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三大部分组成。银行机构居于支配地位,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补充,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并存。

银行机构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组成,中央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于领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于主体和基础地位。

中央银行: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实行金融管理与监督,控制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力的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管理,制定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中心,处于领导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不经营一般的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处于超然的地位。

最早的中央银行是1656年由私人创建的瑞典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雏形,成立于1694年的苏格兰银行被公认为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商业银行:以经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为主,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向社会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以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的优势,居于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

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

小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专业银行:经营指定范围内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其业务活动与方式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特定的业务范围和客户。专业银行的种类很多,名称各异,主要有: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储蓄银行等。

非银行金融体系:指办理某类金融业务,但在名称上没有冠以“银行”的金融机构的总称。主要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保险公司是分散社会风险、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是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和证券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公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发行特别适合消费者和工商业需要的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是由小商品生产者或农民组成的、办理存放款业务的一种合作性质的金融组织。

异同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专业银行都是以信用方式进行融资性业务活动,获取利润。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上有所不同:①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为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式;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措资金,从事非贷款的某一项金融业务为主要方式;②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可以“创造”存款,具有“创造信用”、信用扩张的能力。非银行金融机构只作为信用中介,不具备创造信用的功能。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或意图,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与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主要特点: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②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③分业经营的机构体制。④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⑤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的变迁:各国金融体系变迁的共同趋势:业务多元化、机构大型化、市场多层次化、工具多样化等特点。具体表现为:①金融行业界限模糊化的变化;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配合;③证券性金融资产不断攀升;④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决定和影响金融体系变迁的因素: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②微观经济基础;③经济制度;④金融发展;⑤科技进步;⑥金融监管的变革。

第四章国际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Word Bank):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简称(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 )。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总部设在华盛顿。

世界银行的宗旨: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鼓励较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担保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会员国私人对外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资源,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银行虽然是盈利性组织,但是不以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向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战后经济的复兴,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世界银行主要着眼于帮助最贫困的人民和最贫穷的国家。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①成员国缴纳的股金;②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获的;③转让债权就是世界银行通过将带出款项的债权转让给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私人投资者。这可以或受一定资金加速贷款的周转率;④业务净收益。

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1贷款业务但条件非常严格,且只向有还贷能力的国家贷款主要分为项目贷款、非项目贷款、部门贷款和联合贷款等); 2担保业务;3技术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就国际货币问题经性协作,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3促进汇率稳定;4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5向成员国提供临时性的融资

IMF职能: 1通过汇率监督和政策协调来行使其管理职能;2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3向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和组合协商的场所。

IMF资金来源:1基金份额份额是指成员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认缴一定数额的款项,这是基金组织最主要的来源;2借款另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向成员国借入的款项;3信托基金等。

IMF主要的业务活动:创建IMF最初的目的是由其作为一个核心机构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业务活动包括1贷款业务 IMF最主要的业务活动,贷款对象只限于成员国政府机构;2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3储备资产创造与管理,将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补充的储备资产,摆脱对黄金和美元的依赖;4技术援助等。

第五章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是国家唯一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组织。

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其次,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最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中国商业银行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三类。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分支银行制、单元银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分支银行:指在总行之下,可在国内或国外设有若干分支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体系。单元制银行:仅有一个经营机构,不能跨地域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体制。典型代表是美国。银行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同一公司控制下的若干独立法人商业银行的银行集团。

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构架,保证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存款、放款和结算三大业务,随着商业银行功能扩大,现代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可以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三类。

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1)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股本、银行盈余、储备资本等。(2)各类存款:约占70%以上。

商业银行资本金: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核心资本”也称为一级资本,由股本金和盈余留存组成;“附属资本”也称为二级资本,由未公开储蓄、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组成。

资本的构成:主要由三部分,即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

资本的功能:资本是银行存在的先决条件,资本是客户存款免受偶然损失的保障,资本是银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商业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的功能,可以归纳为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资本对不可预见的损失能起到缓冲作用;协助维持公众对某一银行的信心;在万一发生不能偿债的情况下对提款人提供部分保护;支持该行的合理增长。资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表面上数额的大小,更深刻的是在于通过维持充足而适度的资本,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对本银行的充分信赖,以吸引客户将资金存入银行,促进业务的开展与扩大。

① 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取和转让的也叫支票存款。没有确切的限期规定的存款。 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第二,流动性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风险较大。因此较少或不付利息。第三,活期存款相对稳定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第四,是密切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桥梁。 ② 定期存款: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特点:第一,带有投资性;第二,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低于活期存款;第三,手续简单、费用较低、风险较小。

③ 储备存款: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其也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此外,商业银行为了吸收更多存款,打破有关法规限制,在存款工具上有许多创新:如定期存款开放账户,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等。

①短期借款 ·银行同业拆借

·向中央银行借款(现贴现或再贷款)

·其他渠道:回购协议、转贴现、大额定期存单

②长期借款:

发行金融债券 ·资本性债券 ·一般性债券

·国际金融债券

特点:第一,筹资目的不同:为了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第二,筹资机制不同:金融债券的发行是集中、有限额的、主动性负债;

第三,筹资效率不同: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同其存款的利率,所以,其筹资效率高。

第四,所有吸收的资金稳定性不高;

第五,资金流动性不高,金融债券的流动性强。

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资金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1)现金资产业务:虽然盈利性很低,但它是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也称为银行的“一线准备”。

①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

超额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用于同业之间的资金结算。

②应收现金。应收而尚未收到的现金项目,如在途资金。

③存放同业。用于相互间的结算,转账等。

(2)证券投资业务

由于有价证券的流动性较强,因此它可以兼顾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也称为“二台式准备”。由此业务可以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

(3)贷款资产业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大致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左右。贷款的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根据不同的标准,贷款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照贷款期限:短期、中期、长期贷款。

按照有无担保:抵押贷款、信用贷款。

按照贷款定价: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

按照贷款对象: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同业贷款。

表外业务:指不构成资产负债表内资产和负债,但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也可称为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而利用银行设置的机构网点、技术手段的信息网络,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事项,收取手续的业务。

(1)结算业务。日常资金结算的工具有汇票、本票。

(2)代收业务。如水费、电费等。

(3)信托业务。个人信托:为客户管理财产,办理证券投资等。

法人信托:企业职工福利基金管理,为经济法人存款等。

保管业务:设立保险箱,供客户使用。

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与信任,代办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活动。

(4)租赁业务金融租赁:融资性租赁

经营(服务)租赁

(5)信息咨询业务:银行既是信用中介,又是信息中介。信息和资金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两大主要商品。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方针,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否盈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有存贷款相模、资产结构、有自有资产比例、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其一,只有理想的盈利水平,竞争力才能提高。其二,只有理想的盈利水平,才能增强银行的信誉。其三,只有理想的盈利水平,才能吸引人才和进行技术改造。其四,只有理想的盈利水平,有利于银行宏观经济活动的进行。

安全性: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意义:

其一,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银行面临的风险有: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主要有挤兑风险和贷款逾期不还。

市场风险,即利率风险。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资产价格或银行业务使用的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在经济波动时较为明显。

外汇风险,即汇率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风险。

内部风险,又称管理风险。主要战略决策失误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营业差错风险等。

政策风险,又称国家风险。

其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有潜伏危机。

负债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特点。

其三,安全性原则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银行盈利的前提。

其四,安全性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所必需,唯有此,才有助于减少风险,才能有良好的信誉。

其五,社会发展和安定的需要。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有两层含义,即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和负债的流动性(筹资能力)。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

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重要保证。必要性:

①银行所有的、及时的正本付息主要靠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②各种贷款需求的满足也需靠流动性

资产的变现能力。③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来保证。

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经营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在各银行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下,商业银行可以在吸收原始存款形成负债资金基础上,通过资产业务运用资金并将资金保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增量的负债资金来源,即派生存款,并为进一步的信用扩张奠定基础,从而形成基于信用行为的活期存款规模扩张,即信用的扩张。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过程需要以下条件为前提,①部分准备金制度,②非现金结算制度。

D:活期存款总额,B:原始存款额,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活期存款总额=B(1/r) ;派生存款额=D-B=B(1/r -1)

存款乘数K(派生倍数):原始存款所产生的活期存款额扩张倍数。K=D/B=1/r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趋势:①业务经营国际化;②业务领域综合化;③业务操作电子化;④业务工具证券化。

第六章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体系:指办理某类金融业务,但在名称上没有冠以“银行”的金融机构的总称。主要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各种保险业务、提供保险保障的组织或机构。

保险公司的主要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社会保险。

财产保险:又称产物保险或损害保险,狭义的财产保险,主要是以有形物质财产为标的物的保险。广义的财产保险,是以物质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和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物的保险。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财产保险产品主要有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三大类。

财产损失保险:是以各类有形资产为保险标的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以被保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是一种信用保险,凡权利人要求担保对方信用的保险都属于信用保险。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物的,以被保人的生、死、残废为保险事故的保险。主要有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再保险:与原保险相对应的再保险。再保险又称分保,是保险人将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向一个或多个保险人再进行投保的行为。

社会保险: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保险相对应的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由政府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证券公司:专门从事各种有价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机构。证券公司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谓,在美国成为投资银行。按业务经营划分可以分为经济证券公司和综合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业务:①证券承销业务证券公司依照协议或合同为发行人包销或代销证券的行为。公司的本源业务。②证券自营业务指证券公司用资本金进行证券买卖,以获取证券买卖收益为目的的经营业务。③证券经纪业务。收取一定的佣金,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而进行的证券中介业务。是证券公司的基础业务,重要的利润来源。④咨询服务业务⑤其他业务基金管理、收购与兼并、衍生工具创造与交易等业务。

证券交易所: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有形场所,是二级市场的主体。证券交易所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本身并不参与证券买卖,只提供交易场所和服务,同时也兼有管理证券交易的职能。在我国有四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台湾证券交易所。

证券发行上市的制度主要有注册制和核准制。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原则”,是指证券发行者在公开筹募和发行证券前,需要向证券监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申请注册登记,同时依法提供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一切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注册制比较适合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悠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国家。核准制比较适合证券市场不久、经验不多、投资者素质不高的国家,核准制有助于市场健康规范地发展。

股票价格指数: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且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可以比较正确的反映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和股票市场发展的趋势。

股票价格指数的种类:平均股价指数,股价的简单平均或加权平均,反映股市价格总水平的高低,有道琼斯指数和日经指数;综合股价指数,采用总额加权平均数编制的。(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金融时报指数、日经股票指数、恒生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等)

信托:是指委托人为了自己或第三者的利益,通过契约将其财产或有关事务委托给信托机构代为管理、经营的行为。是以信任为基础,以财产为中心,以委托为方式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

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以接受客户的信任和委托,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和约定,代理客户管理、经营各种金融资产和财产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

:达成一项信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人。信托行为:是指以设定信托为目的而发生的一种法律行为,即在发生和建立信托关系时,为使信托具有法律效力而履行的一种手续。信托财产:指由委托人通过信托行为转移给受托人,并由受托人按照信托目的而进行管理和处理的财产。具备三个条件:可计算价值、可转让、独立性。信托关系人:由于信托行为而发生信托关系的信托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信托投资的主要业务:信托类业务,包括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信托投资等;委托类业务,包括委托存款、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等;代理类业务:包括代理发行股票和债券、代理收付款项;租赁类业务,等。

金融租赁公司:可以从事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赁、杠杆租赁。

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投资基金汇集社会资金,委托专门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本金持有人的投资制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专业机构。

第七章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政策的总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实现金融稳定的主要途径。

货币政策目标:公认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平稳,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动。

充分就业:是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合的工作。

经济增长:实现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衡量标准:GNP;人均GNP

国际收支平衡:确保一国的国际收支略有顺差、略有逆差。

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单目标与多目标的选择。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是重点和前提,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维护社会分配公平性。

货币政策中间指标意义: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制定的归宿点,但是一个长期目标,并不在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下。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开始到货币政策发挥效用,为了及时掌握和把握货币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中央银行选与最终目标关系密切、在短时间内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测量和控制的一组过渡性金融指标体系。

中间指标选择的标准:可测性、可控制性、相关性。

货币政策的新目标: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出现了变化,主要内容是:通货膨胀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明确以稳定物价为目标,首先确定将来某一阶段目标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进行估测,并确定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目标:在金融环境中,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以及市场基础设施均处于良好状态,面对冲击都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资源配置效率。

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社会信用总量和信用结构进行调控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技术手段。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特点:在于调控总信用量,并不局限于特定部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率

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信贷构成,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一国经济的金融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率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始于英国。

政策效果:准备率调整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变化。

即使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局限性: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央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其调整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影响不一致,货币政策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的情况而不易把握。

作用过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功能扩大→货币乘数放大→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市场利率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反之亦然。

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制定调整贴现利率以左右市场利率及市场货币供求金融政策。

内容:①调整再贴现率②规定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政策效果:①具有告示效应。②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局限性:①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②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③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经常波动。

作用过程:为了抑制经济增长过快→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能力下降→市场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客户借款成本增加→投资消费支出减少→经济发展放慢。反之亦然。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是最理想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条件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力。

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必须有其他各工具配合。

优越性: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

作用过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市场资金供给→中央银行在市场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能力扩大→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市场利率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增加→经济发展加快。

公开业务的特点:主动性,直接性,灵活性,可逆转性。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选择的针对某些特殊领域加以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有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信贷管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制、信用配额管制、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中间指标变化,进而对整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实现最终目标途径和过程的机制,政策传导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个环节。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处于起点位置,是货币政策的操作主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中间环节,受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通过调整自身的经营活动再去影响其他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处于货币传导最终端的是企业和社会公众。而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生产、消费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最终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技术手段,货币政策中间指标是判断货币政策预期效果的参考金融指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归宿点。

投资效应途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银行信贷、股票价格这三条途径来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利率的影响、信贷配给的影响、托宾q理论。

消费支出效应途径

汇率效应途径:耐用消费品支出变动、财富效应变动、流动性效益变动等

一般性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货币政策有效性: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和所需时间的长短。影响因素有:①一国的经济结构特征,②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③微观主体的预期效应,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⑤经济对外开放程度。

我国货币政策的轨迹: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八章金融产品

金融资产:是指能够带来利息或者股息收益的票据、证券及其衍生金融产品,它属于无形资产。

贷款产品: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将资金借贷出去,从而拥有到期借贷本息的索取权。

广义的贷款价格包含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和隐含价格四方面内容。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由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费用、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利润率、贷款供求状况、贷款条款等。

债券:是一种到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事先确定,所以债券又称为固定利息债券。影响债券市场价格的内部因素有:债券到期时间、票面利率、早赎条款、税收待遇等;

外部因素有:债券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市场利率变化、国内市场利率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其他因素不变,债券到期日期越长,价格对要求报酬率变动的敏感度越大;债券票面利率越低,价格对要求报酬率变动的敏感度越大。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的收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红收入,包括股息、红利等;二是持有其间的价差收入,即股价变

动带来的资本所得。

股票价格市场的影响因素:股票市场是由股票内在价值决定的,并不等于其内在价值。股票市场价格受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围绕股票内在价值波动。可划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与股票价格波动: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市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股票市场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波动反映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起着预示经济发展趋势的作用;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作为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子系统,还会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变动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从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投资者心理等,从而对股票供求和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市场利率变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工具的使用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因素与股票价格波动:上市公司业绩、行业生命周期、主力交易者、投资者心理预期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非经济因素与股票价格波动:战争爆发、时局变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都会对股票价格波动带来影响。

投资基金:投资基金(investment funds)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投资基金的特点:①规模经营效应。②分散效应。③专业性管理。④流动性强。

远期合约:远期合约是相对简单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卖特定数量和质量的资产的协议。远期合约使资产的买卖双方能够消除未来资产交易的不确定性。

期货合约:期货合约引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货期权:期货期权是对期货合约买卖权的交易,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权。一般所说的期权通常是指现货期权,而期货期权则是指“期货合约的期权”,期货期权合约表示在到期日或之前,以协议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特定商品或资产期货合同。期货期权的基础是商品期货合同,期货期权合同实施时要求交易的不是期货合同所代表的商品,而是期货合同本身。

第十一章货币供求

1、货币供给的含义与形成

【含义】货币供给是指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两部分构成。

【形成】货币出自银行: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机关团体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货币只有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

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存款货币多倍扩张过程实质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就整个银行体系而言,一家银行发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而这家银行也因此发放贷款,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获得存款。于是,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数倍的派生存款。

3、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4、货币失衡与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关系

5、通货膨脏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6、简述通货紧缩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章金融创新

1、简述“技术推进”论与“约束诱导”论的内容

【约束诱导性创新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探讨金融创新,认为引发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各种约束因素,金融机构之所以发明种种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服务种类,目的是为了摆脱或逃避面临的种种约束。

【技术推进理论】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特别是电脑、电讯工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果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高科技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出现了金融业务的电子计算机化和通讯设备现代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引进和运用促进了金融业务创新,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加快了资金的调拨速度,降低了成本,使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24小时全球金融交易成为现实。

2、金融创新表现方面以及创新产生的动因

【动因分析】一、规避金融管制产生的金融创新

二、行业竞争加剧迫使的金融创新

三、金融市场需求刺激的金融创新

四、回避金融风险需要的金融创新

五、追逐最大利润激励金融创新

六、现代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

【表现】一、金融业务创新

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三、金融机构管理创新

四、金融制度创新

3、评价金融创新的利与弊

【积极效应】

一、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经营效益

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

三、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制度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产业在经济中的作用

【负面效应】

一、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二、是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加大

三、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四、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使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功能受到影响

4、简述金融创新的环境

一、金融创新的体制环境

二、金融创新的市场结构环境

三、金融创新的科技环境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国际金融学作业二

国际金融 第2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对经贸企业()单据可以直接寄送。 A.一般商品的出口 B.对国内企业驻外机构的出口 C.出口展销商品的 D.国内总公司对境外分公司的出口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2、境内企事业单位的()外汇,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 A.出口或转口取得的 B.境外发行股票所取得的 C.经批准具有特定用途的捐赠 D.个入持有的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3、当前境内企事业单位()可以不向银行结汇。 A.出口外汇收入 B.境外投资汇入的外汇 C.提供服务所取得的外汇 D.转口货物所取得的外汇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4、当前境内企事业单位一般进口用汇凭()可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

A.外汇管理部门的核批文件 B.外汇管理部门的购汇通知 C.进口许可证 D.进口合同和国外银行的付汇通知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5、Q字条款曾是美国规定的()。 A.存款最高利率 B.贷款最高利率 C.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 D.对输出资本课征平衡税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6、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属离岸金融中心的()中心。A.功能 B.名义 C.收放 D.基金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7、国际银团贷款利率计收的标准一般按()。 A.商业参考利率 B.美国商业银行优惠放款利率 C.LlBOR D.模式利率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8、吸收国际资金,贷放给本地区工商界是离岸金融中心的()中心。A.集中性 B.分离性 C.基金 D.收放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我国外汇银行做L/C抵押贷款()。 A.用于采购一般商品 B.用于采购有潜在出口市场的产品 C.限于该L/C项下出口商品的采购 D.用于偿还贷款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0、保付代理()。 A.单一的融资业务 B.业务做成后出口商立即消除信贷风险 C.票据需由银行担保 D.融资票据在一年以上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11、我外汇指定银行做L/C抵押贷款的期限()。 A.无严格规定 B.一年以下 C.原则上不超过90天 D.原则上不超过180天

金融学作业和答案

练习-1 【题目后面的数字代表对应的章节】 1.名词解释 货币1: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金融1: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宽泛) 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狭窄) 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它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各因素所作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信用货币1: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3: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3:,是货币流通中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即所谓良币,必然被收藏而退出流通, 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 有限法尝3:货币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无限法尝3:货币具有无限的偿还能力 流通手段2: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 支付手段2: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也叫延期支付标准) 2.简答 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1) 答: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有哪些职能?(2) 答: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简述金本位制的发展过程。(3) 答: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3) 答: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练习-2 1.名词解释 信用1: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商业信用2:指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赊销商品或者是预付款项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2: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指以货币为主要金融工具。通过银行体系吸收社会存款,再对企业、个人贷款的一种融资机制。 政府信用2:国家信用就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举债筹集资金的行为。 国际信用2: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对别国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2: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 2.简答 高利贷的特点? 答:高利率:违反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急需(借大于贷)。 非生产性:不是再生产中闲置的资本,与再生产无直接联系。 保守性:资本的剥削方式(非资本的生产方式) 现代信用的形式及其优缺点?3 a.社会性 b.伦理和文化特征 c.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信用的基本形式 优点:1.促进资金合理运用;2.优化社会资源配置;3.推动经济增长。 缺点: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出现。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 答:a.财产(货币或其他资产)由不同所有者占有或垄断; b.财产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可能是由社会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 c.商品价值实现过程的矛盾性; d.再生产过程的不可间断性。 练习-3 1.名词解释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浙大远程国际金融学离线作业(选)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国际金融学》作业(选做)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储备:又称“官方储备”,是一国政府(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上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2、即期汇率:指外汇买卖双方在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买卖外汇现货时所使用的价格。 3、支出转换政策:指在不改变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需求和支出的结构或方向,来调节国际收支,即将本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转移到对国内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上来。包括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出口补贴政策等。 4、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并决定汇率的渠道或交易网络,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5、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之间出现的汇率差异同时或者几乎同时在低价市场买进,在高价市场出售,从中套取差价利润的一种外汇业务。 6、套利:又称套息,指套利者利用金融市场两种货币短期利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货币远期升(贴)水率之间的不一致进行有利的资金转移,从中套取利率差或汇率差利润的一种外汇买卖。 7、外汇期权交易:也称外汇选择权交易,是买方与卖方签订协议,买方花一定保险费便可获得在未来一定时期或某一固定日期按某一协议价格从卖方手中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额某种货币的权利。 8、外汇期货交易:又称货币期货交易,是标准化的外汇期货合约的交易,买卖双方先就交易币种、金融、汇率、期限等达成协议,并交纳一定保证金,待到期日再进行实际交割。 9、外汇风险: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10、交易风险:指一个经济实体在以外币计价的国际贸易、非贸易收支活动中,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 11、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其他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出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12、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13、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其货币汇率的确定和变动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与规定。 14、货币国际化:指一种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具有计价、结算及价值储藏功能货币的过程。 15、欧洲货币市场:指非居民之间在货币发行国境外从事的该国货币的借贷和投资的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因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末的欧洲而得名。 16、货币互换:指两个独立的借得不同货币的借款人签订协议,在未来的时间内,按照约定的规则,互相负责对方到期应付的贷款本金与利息。 17、利率互换:两个独立的借款人的两笔独立债务以利率方式互相调换,即两个以不同特征利率

金融学作业试题答案整理

名词解释 1、金融系统:是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它是由 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 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金融系统可以划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 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 (直接和间接相结合)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有称“格雷欣法则”):是用英国伊丽莎 白一世的财政顾问汤姆斯.格雷欣爵士的名字命名的规律。格雷 欣最早发现当两种实际内在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 货就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劣 币充斥市场。 3、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 殊方式,简单的说货币的(债权人)所有者把货币让渡给使用者 (债务人),并约定一定时间内由债务人(使用者)还本付息的 行为。信用关系体现债权债务关系。 4、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在 期货交易所以公开竟价的方式成交后承诺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约定 的条件交收一定标准数量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与商品期 货不同,金融期货的标的是金融商品:如外汇、债券、股票指数 等。 5、金融期权:是指在未来某一时间内拥有的对某种金融资产的选择 权的一种标准化合约。P270 6、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 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是 资本市场上的重要金融机构。P132 7、固定汇率:它是指因某种限制而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进行波动的汇 率,该汇率在规定幅度内相对固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历史上 存在两种固定汇率,一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而是布雷顿森 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P108 8、浮动汇率:它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不受限制,而主要根 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涨落的汇率。P108 间答 1、货币的职能P6 货币有五种只能 一交易媒介。货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伴随者

(完整版)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行人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承担者。 6、金融市场主体之四——机构投资者: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

国际金融学作业 答案

1.【第01章】最早论述“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的是 ? A 马歇尔 ? B 休谟·大卫 ? C 弗里德曼 ? D 凯恩斯 2.【第01章】综合项目差额是指 ? A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之和 ? B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与金融项目中扣除官方储备后差额之和 ? C 经常项目差额与金融项目差额之和 ? D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3.【第01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各项属于单方面转移的是 ? A 保险赔偿金 ? B 专利费

? C 投资收益 ? D 政府间债务减免 4.【第01章】“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 ? A 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 B 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0 ? C 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 ? D 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0 5.【第01章】IMF规定,在国际收支统计中 ? A 进口商品以CIF价计算,出口商品以FOB价计算 ? B 进口商品以FOB价计算,出口商品以CIF价计算 ? C 进出口商品均按FOB价计算 ? D 进出口商品均按CIF价计算

6.【第01章】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 A 从外国获得的商品和劳务 ? B 向外国政府或私人提供的援助、捐赠 ? C 国内私人国外资产的减少或国外负债的增加 ? D 国内官方当局的国外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 7.【第01章】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主要是: ? A 黄金储备管理 ? B 外汇储备管理 ? C 储备头寸管理 ? D 特别提款权管理 8.【第01章】在二战前,构成各国国际储备的是: ? A 黄金与可兑换为黄金的外汇 ? B 黄金与储备头寸 ? C 黄金与特别提款权 ? D 外汇储备与特别提款权

金融学导论作业2

1.任期内的目标:通货膨胀控制在2%左右,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但在任期内出现过通胀压力、美元升值、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问题。 2.游戏体会:经过与组内成员商讨,依据金融规律,通胀压力时我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通缩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课程外的了解,发现实际的金融世界有复杂的经济原因,影响金融变动的原因非常多,而且各种原因会同时出现,作为决策保持经济稳定非常不易。 控制通货与信贷,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来调节美国经济。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美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如果经济过热,它就提高利率,收缩银根,使经济速度放慢,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不景气,它就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促使经济增长。其关键是根据经济形势对利率提高和降低进行调控,并要恰到好处。货币杠杆是美联储多年来对经济实施调控的最有效武器。美联储调整利率不仅对美国经济举足轻重,对世界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盈利保证的,主要归功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元。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职务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根据银行的性质不同,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的是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体制。目前,美国共有85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的2300多家是依美国联邦法注册成立的银行,其余的都是依据各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依联邦法成立的银行都归美联储管理,而依据州法律成立的银行中有1000多家申请成了联储成员,也归美联储监管,其余的归各州金融监管部门管理。 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美联储的监管内容主要也是执照的核发、资本金的按比例存储、提交结算报告等。不过,因为业务量过于庞大,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的监管重点主要是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每两周就要和美联储的调查官员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对于众多的小银行,美联储主要监督其清算和资金循环,对其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则一般以抽查为主。另外,美联储采取法人监管原则,即只对银行法人一级的机构进行监管。如花旗银行的总部在纽约,则花旗银行及其分行的直接监管者是联储纽约分行,而花旗银行设在其他地区的分行就不再单独接受联储及地区分行的监管。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分业管理”,即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但保险业务归保险监管署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学作业

姓名:杨婷婷学号: 年级:14春金融学学习中心:苍南学习中心072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价值的全部系统记录。 2.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追求市场、旅游、汇款资助亲友等)而进行的交易 3.蒙代尔分配法则: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趋于不平衡状态时,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 4、特别提款权:是由IMF分配,可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和归还基金组织贷款的资产。 5、IMF储备头寸:亦称普通提款权,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6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系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只有英镑、美元等少数例外。 7铸币平价:以两种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8、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9资产结构平衡论: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所共同决定的。 10即期外汇业务:也称现汇业务,是指买卖双方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原则上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11外币期权:也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其持有人即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 12、汇率目标区制度: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率制度;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区的国内经济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13.货币局制度: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14、外汇管理:它是一国为了防止资金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输出、存款和放款,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及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15、欧洲债券:是指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家以外的货币所标示的债券。 16、外国债券:是指一国在另一国(面值货币国家)发行的债券。 17、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首先提出来的,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度,由于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1944年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的一个国际性金融组织,它通过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维持汇率稳定,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学作业

1、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答:利率反映银行的资本投资收益,而资本收益完全受市场或者说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因此利率水平也完全是市场决定的。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否则,违背市场的发展,起不动调节经济的作用。 但是,利率杠杆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不会完全放任的。 2、利用本章基本原理和媒体信息,分析人民币汇率短期与长期走势? 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持续大幅回落,有关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短期下行趋势似乎正在显现。考虑到人民币利率下行趋势已成定局且远期下降空间仍然较大,人民币汇率即使未来重拾升势,上升空间预计也将有限。事实上,近期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中期可能逐步下行的预期已经有所反应。 而在升值压力方面,近期中国最新公布的外贸盈余以及FDI数据也同样显示,目前国际资本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意愿和兴趣已大大降低。另外,在美元指数上,作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主要的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从美国政府和全球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考虑,强势美元在中期内也难以出现大幅度逆转。据《上海证券报》援引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全球调研主管袁跃东的观点称,人民币汇改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扩大双边浮动的态势。这几个月来,人民币兑美元一反以前单边升值的趋势,而是呈现双边波动的现象。因此他认为,人民币改革已渐入佳境,双边的波动给了市场不同的预期,将来汇率的走势将更多地由市场供求决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宁波分行某人士表示,这样的双边波动会增加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银行方面应该注重研发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 据新浪财经的报道,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大幅下挫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央行会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汇率改革。他说,12月1日人民币汇价的跌幅没有超出范围,央行不需要做出评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相对保持稳定,至于未来的趋势,则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及美元和其它货币汇率走势。此前,央行总裁周小川就曾透露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但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麦考密克周一表示,在本月4日开始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美国还将促请中国政府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长期来看,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实力。包括别国对其商品的需求强度、该国的科技水平、资本盈利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物价、利润率、利率、劳动生产率、边际进口倾向等经济变量而影响了贸易与资本流动,从而决定了国际收支的差额,进而决定了外汇供求的变化及汇率的变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进外资要适度,将着眼点放在经济实力的提升上,而不要使外资成为维持泡沫经济的工具;出口也要适度,避免利润驱动的短视行为。贸易顺差可能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期间汇率往往被高估。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反映了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正在加剧。我们要尽量避免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尘。为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奠定经济基本面支持。使人民币汇率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根据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过程与现状,简述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改革?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济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学习金融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金融总结 篇一: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

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 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

国际金融学作业

国际金融学作业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姓名:杨婷婷学号: 年级:14春金融学学习中心:苍南学习中心072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价值的全部系统记录。 2.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追求市场、旅游、汇款资助亲友等)而进行的交易 3.蒙代尔分配法则: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趋于不平衡状态时,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 4、特别提款权:是由IMF分配,可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和归还基金组织贷款的资产。 5、IMF储备头寸:亦称普通提款权,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6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系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只有英镑、美元等少数例外。 7铸币平价:以两种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8、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9资产结构平衡论: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所共同决定的。 10即期外汇业务:也称现汇业务,是指买卖双方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原则上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11外币期权:也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其持有人即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 12、汇率目标区制度: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率制度;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区的国内经济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13.货币局制度: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14、外汇管理:它是一国为了防止资金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输出、存款和放款,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及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15、欧洲债券:是指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家以外的货币所标示的债券。 16、外国债券:是指一国在另一国(面值货币国家)发行的债券。 17、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首先提出来的,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

金融学选作第2次作业(考试复习必备)

金融学选作作业 第一章:金融学导论 1、为什么说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举几个生活中与金融相关的例子。 答:金融不仅是宏观的金融系统的概念,同时也是与我们微观的经济主体紧密联系着的。我们如果有资产需要投资,或者是需要借钱,这两种基本的行为都与金融有关。举例如下:旅游与信用卡、电子商务与e支付(淘宝网);投资渠道的多样性:股票基金国债;住房买车与按揭; 2、金融学在国外被称为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那么为什么要研究货币?为什么要研究银 行?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答:货币与商业周期、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利率、货币政策都有紧密的关系。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投资部门和储蓄部门的资金融通提供了中介桥梁,同时银行也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金融市场在金融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改变着个人的财富分配,影响着企业的行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场所。 3、开放式学习题:我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情况如何?近几年的金融总体运行情况如何?衡 量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一般采用哪些指标? 答:我国近几年宏观经济的总体评价是:经济运行平稳,经济高速增长总量迅速增长,但通货膨胀有所抬头。金融领域中以M1、M2衡量的货币流动性较大,实际利率有时为负,同时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一般有:GDP、GDP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外商直接投资额、CPI等。衡量金融运行的主要指标:流动性(M1、M2)以及增长率、城镇居民储蓄余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总额、股市市值等。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与信用 1、名词解释:M2 CD NOW M2:广义货币,大致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C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由美国花期银行1961年创造的一项金融工具。CD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务凭证。NOW:可转让提款通知书帐户。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开立这种存款帐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这种帐户是7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条件下,为竞争存款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创新。 2、简述货币的职能。 答: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具体含义见教材。 3、什么是格雷欣法则?该法则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作用?为什么? 答: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良币被贮藏起来而退出流通。 4、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 答:货币形态经历了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两个重要的阶段。今后电子货币将有可能成为货币的主要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