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绪论

一、周口店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是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所在地,实习区内交通便利,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天桥—张坊、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图0-1)。

图0-1 周口店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据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队:赵温霞、李方林修

编,2002)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并与燕山山脉西南端相邻,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侧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低山区。中北部的上寺岭海拔1 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80m。区内河流较少,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到7,8月份雨季到来水量增大,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周口河、刨马泉河等。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山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成为工业废水排泄、净化的场所。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在夏天7~8月份温度较高并且雨量较大,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且较干旱。本地区树木较少,多生长适合本地区气候的灌木丛。周口店地区的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小麦以及花生等。而山区还有丰富的柿子,核桃,桃子等干鲜水果。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燕山石化公司建在房山复式岩体之上,其次是煤矿,主要有长沟峪煤矿和散布于太平山—升平山等区段的小型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各种石材等也很闻名。

二,本地区地质研究史

周口店实习的研穷工作很旱就已展开,在1914年前美国庞派来最旱对北京西山地质情况进行研究,而后德国人李霍芬、梭尔格等人分别先后研究了西山地层、对以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后1914以后进入到国人研究阶段。在1949以前,由我国地质学家分别测绘了1:50000的北京西山地质图、反映该区差要地质构造1:100000的地质图、1:25OOO房山县幅。以及1920年发表《北京西山地质志》、1929年裴文中发现完整的中国猿人头骨化石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推上一个高潮。解放后,许多著名地质学家、科研部门、地质院校和生产单位都在这里作过大量的工作和专门研究。并作出大量的贡献,如北京地质学院西山队按当时1:50000区测规范耍求进行正规地质调查,所填地质图精度较高,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更应提及的是周口店实习站的作用,自1954年建站以来,对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池际尚、马杏垣等著名教授于初期就先后主持过周口店教学实习,并对许多基础地质做了开拓性研究。在1985武汉地质学院受北京地质矿产局委托,以张吉顺、单文琅为首,以地球料学学院师生为主组成北京西山队承担周口店幅新一代1:50000区调任务,在完成区调报告的基础上正式出版了《北京西山地质研究》(1990)论文集;单文琅、宋鸿林、傅昭仁等应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山地质构造进行研究,撰写系列政夂及其代表专著《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1991);王方正、陈能松等对区内变质岩岩石学及其变质带的研究邰成果(1996);马昌前、王人镜、杨坤光等对房山复式岩体成分分带及其岩浆动力呈的研究和成果以及吴冲发,周汉文等人"计算柢辅助区域地质填图系统"在周口店墓地研制开发过程斗(1999至今),为推进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采用新一轮国土姿源大调查的规范要求,用"多S"集成技术逐渐完成了黄院、官地太平山、牛口峪等区段笫一代1:10000数字仪地形图等,将周口店地区的区域调查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到2000年以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赵温霞等老师经过对周口店地区的深入研究,编写了《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并于2003年出版,为周口店地区的学习研究工作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周口店的地质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予我们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认识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现象。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的露差良好,所行道路通畅,实习内容更是丰富。笔者自7月10曰起至8月20日止共40天的实习时间。在这40天的实习过程中共分为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教学路线阶段;第二阶段、独立填图阶段;第三个阶段图幅编制及报告编写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者掌握在野外工作的各种技能,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各种方法以及锻炼绘图、野簿记录的方法和团结合作能力。我们班共37个人,班导为章泽军教授,队长为袁晏民教授。我们分为七个组,笔者在第五组,组长:张璋,其他组员分别为杨翠平,王翠翠,吴义布。我们小组工作量适中,具体工作量见(表0一1)

第二章地层

周口店习区地层出露较齐全,有太古宇(地层)、元古界、上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下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新生代第四系泥土等。(见柱状剖面图2一1)。

1,太古宇

太古宇零星分布在房山岩体边缘,称为官地杂岩。是太古宇基底变质岩(Ar g),。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母角闪变粒岩等,普遍发生糜棱岩化。

2,中元古界

中元古界在周口店地区出露广泛,主要出露有: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岩石普遍轻微变质,局部地段受房山复式岩体的影响变质程度加深。

1.雾迷山组(Jx1w)

本组在区域上分为四个岩性段。但八角寨等出露点只为第四段,以块状藻团白云岩、硅质粒屑白云岩及硅质条带白云岩为主。

本组在周口店地区西南八角寨、黄山店、孤山口一带大面积分布,以孤山口至八角寨一带发育较完整。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单层厚度大约在50cm左右,最厚可达1m 左右,最薄为10cm。层内含燧石条带和团块,越往上部燧石团块逐渐增多。白云岩内还夹有泥质条带,多变质为千枚岩或千枚状板岩。层内发育密集的水平层理和波状藻层。在黄山店还发育大量波纹状叠层石及锥柱状叠层石,局部可见变形层理。就其岩性特征而言,其层位相当于邻区雾迷山组第三、四段。由于普遍发育水平薄纹层和波状藻层,应属一套潮坪沉积,旋回性明显,显现潮下—潮间—潮上有规律的交替。

2.洪水庄组(Jx2h)

分布在黄山店、八角寨一带(图1-1)。岩性以灰黑色千枚状板岩为主,可见不规则石英脉(发生褶皱)及黄铁矿顺层分布,厚38m。区内本组厚度及岩性非常稳定。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由于该组沉积物细,色暗,且发育水平层理及含黄铁矿,反映了宁静、还原的环境,属陆架氧化界面以下的低能沉积。

3.铁岭组(Jx2t)

主要分布在黄山店、八角寨等地有出露,以八角寨东坡沿公路的剖面最完整。铁岭组与下伏洪水庄组为整合突变接触。底部为灰色厚层—巨厚层灰白色白云岩。白云岩底部夹20一30cm厚的千枚状板岩。发育交错层理(见图2一2),

含少量硅质条带;

中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白云岩夹板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单层厚度为5一10cm。普遍发育有顺层滑动。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含少量硅质条带和硅质透镜体,单层厚度为20一40cm。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叠层石发育,厚186~215m。

铁岭组底部及下部由于单层厚,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局部可见内碎屑,代表潮下高能环境。中部单层厚度减小,具水平层理,属浅海低能环境,也可能是海侵最大时的产物,上部至顶部单层厚度增大,水平藻纹层和波状藻纹层发育,偶见鸟眼构造,叠层石发育。为一潮下高能—潮坪的海退演化序列。之后地壳一度上升遭到剥蚀,形成了平行不整合。

第三节新元古界

新元古界青白口群在本区出露齐全,分布在黄院、拴马庄、以及一条龙、山顶庙和房山一带。自下而上分为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1.下马岭组(Qb1x)

岩性以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为主,厚120~170m。明显四分,下部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出露宽度大约30一40cm左右磁铁矿粒度为1一2mm;中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千枚状板岩,由粉砂与泥质组成的韵律层清楚,每一韵律的间距1~10cm;下部为暗绿色板岩夹灰黑色、暗色炭质板岩,或互层,含黄铁矿,水平层理发育。反映了一种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泻湖环境;上部为褐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小型“人”字形交错层理(图1-4),反映了双向水流作用,属潮坪沉积。

图1-4 青鱼骨刺交错层理

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图1-5),不整合面起伏不平,具1~3m厚的褐铁矿质古风化壳,是铁岭组沉积后地壳上升遭受长期风化作用导致铁质富集的结果。2.龙山组(Qb2l)

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明显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褐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有海绿石,发育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属海滩砂坝沉积。

上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或斑点状板岩,发育水平层理,代表较宁静的浅海环境。与上覆景儿峪呈整合接触关系。

3.景儿峪组(Qb2j)

景儿峪组与下伏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在黄院等地有较好出露,特别黄院有很好鲂的人工露头。与下伏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下部为白色薄—中层大理岩夹灰黑色薄层大理岩;上部为灰色、灰黄色钙质板岩。总厚36~55m,属一套正常浅海沉积。

第四节下古生界

周口店地区下古生界只发育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其分布较广,周口店、黄院、一带均有出露,黄院等地发育较好。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

一、下中寒武统

1.府君山组(∈1f)

下部为青灰色厚—巨厚层豹皮(或云斑)灰岩,风化表面多夹有泥质小团块;上部为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状灰岩。府君山组灰岩中产三叶虫Redlichia chinensis Walcott(中华莱得利基虫),厚25~45m。代表正常的滨浅海沉积环境。

本组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平整。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府君山组小于6亿年,而景儿峪组为8亿~9亿年,二者之间缺失了2亿~3亿年的沉积记录。

2.馒毛组(∈1+2m)

周口店地区馒头组及毛庄组界线不易划分,故而合之称为馒毛组。馒毛组与下伏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其岩性为灰色、银灰色、灰黄色、浅灰绿色千枚状板岩(也称杂色板岩)夹灰黄色大理岩透镜体。因馒头组为早寒武地层而毛庄组为中寒武地层,故馒毛组应属跨早—中寒武世的地层单位。由于馒毛组有泥岩变质来的千枚状板岩和灰岩,因此,其沉积环境是正常滨浅海,沉积环境。

3.徐庄组(∈2x)

与下伏馒毛组为整合接触关系。银,灰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和泥质灰岩,厚41m。因夹有鲕状灰岩反映还常浅诲静水环境与动环境的互相转变过程。

4.张夏组(∈2z)

张夏组与下伏徐庄组成简便过渡接触关系。中厚层鲕状灰岩和结晶灰岩,或互层。产三叶虫。和下伏徐庄组相比,本组灰岩的鲕粒大而明显,鲕粒灰岩层增多,两组为渐变过渡关系。由于鲕粒发育,代表一种水动力较强的潮下高能环境。

5,黄院组

黄院组与下伏长夏组成渐变过渡接触关系。下部为灰、灰黄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

薄层鲕粒灰岩。越往上部泥质越多灰岩含量相对减少。据其在实习区总体特征,与邻区业已详细划分的层组无法对比,故五万分之一周口店幅区调报告(1988)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作为层型命名为黄院组(∈3h),在层位上相当于山东张夏地区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由于泥质条带自下向上逐渐增多反映海水由深到浅的变化过程。

三、下奥陶统

1.冶里组(O1y)

冶里组与下伏黄院组成渐变过渡接触关系。在黄院有很好的人工露头。浅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状灰岩夹少量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及灰黄色板岩,厚67m。区域上本组底部是一层灰色钙质板岩(在某些区段因变质程度差异可为钙质千枚岩),而与下伏黄院组区分。反映正常滨浅海沉积环境。

2.亮甲山组(O1l)

亮甲山与下伏冶里组呈整合接触关系。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夹2~3层灰色膏溶角砾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厚70m。白云岩及膏溶角砾岩的存在反映了一种炎热、强蒸发的潮坪环境。与上覆马家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3.马家沟组(O1m)

马家沟组与下伏亮甲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青灰色厚层结晶灰岩、纹带状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局部地段夹泥质条带。厚200~300m。代表正常滨浅海沉积环境。(见图1-3)

图1-3 马家沟组与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素描

第五节上古生界—中生界

本区上古生界缺失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上石炭统及二叠系主要分布在太平山的南、北坡和黄院、一带.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受到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 (见图2一4)

图1-3

(一)、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描述:

杨家屯组(P2y): 未见顶

○18灰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

整合接触

山西组(P1-2s): 总厚约41m ○17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及灰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为“III板”、“III煤”,6m ○16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III砂”,8.5m。○15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为“II板”、“II煤”,8.5m。○14浅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7.7m。○13灰色薄层状板岩,2m。○12浅灰色、黄褐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8m。

整合接触

太原组(C2-P1t)总厚约66m ○11褐黄色粉砂质板岩,15m。○10灰色板岩夹灰黑色炭质板岩,为“I板”、“I煤”,15m。○9浅灰色含红柱石石英砂岩,22.5m。○8灰黑色板岩,薄层状, 1.5m。○7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为“I砂”,12m。

整合接触

本溪组(C2b)总厚约64m ○6灰色含砂质红柱石角岩,13m。○5浅灰褐色压力影板岩,19m。○4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1m。○3杂色粉砂质板岩,17m。○2灰色红柱石角岩,中粒斑状结构,5m。

○1灰绿色硬绿泥石角岩,中粒斑状结构,9m。

- - - - - - - - -平行不整合接触- - - - - - -

马家沟组(O1m): 未见底○0青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结晶白云岩。

2、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

1.本溪组(C2b)

底部普遍发育硬绿泥石角岩及红柱石角岩。下部为杂色(灰—深灰色、黄—黄灰色、褐色、粉红色等)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粉砂岩。中部为灰色、浅灰色板岩,含黄铁矿假晶构成的压力影构造,也称“压力影板岩”,上部有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产大量海相生物化石。上部为灰色、灰黑色红柱石角岩,区域上本组顶部可见黑色薄层炭质板岩,含植物化石碎片。

由于所含化石大多为晚石炭世早期的代表分子,因此本组应为上石炭统。本溪组总厚54m。与下伏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接触面凹凸不平,普遍存在厚度不等的古风化壳,灰岩表面古岩溶现象较发育,常见有岩溶角砾岩。本溪组底部富铁、铝沉积的形成及底砾岩的出现,证明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本区经历了漫长的风化、剥蚀作用和准平原化过程。其后地壳下沉,接受海侵,至生物碎屑灰岩层位海侵规模最大,由于大量化石具原生破碎现象,反映了一种能量较高的潮下高能环境。此后发生海退,海退初期,水体多与外界隔离,出现还原、宁静的泻湖环境,生物化石分异度低,只能出现适应能力较强的双壳类和腹足类,富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属这种条件下的产物。随后海退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本组上部反映近海沼泽环境的、含植物碎屑的泥质沉积。

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和小砾岩山一带本溪组和马家沟组之间分布一套分选好、磨圆好、成分单一的砾岩(又称为“三好砾岩”)。过去一直把它作为石炭系本溪组的底砾岩。但考虑到华北地区本溪组及其相当的地层中没有类似的岩性,其物源也存在疑问,且无确切的时代证据,故暂不定其时代,将其作为实习区的一个重要地层问题留待深一步的研究。

2.太原组(C2—P1t)

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由1~2个沉积旋回组成。旋回的下部主要为灰色、褐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色板岩;上部主要为灰色含红柱石砂岩、粉砂质板岩、黑色炭质板岩,并夹有薄煤层。时代属早二叠世,因此本组为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地层单位。

每个沉积旋回下部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分选磨圆较好,发育交错层理,所夹板岩内含海相化石,为滨海砂坝及潮上泥质沉积,旋回上部由于以粉砂及粘土质沉积为主,含较丰富的植物化石,代表近海沼泽环境。与上覆山西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3.山西组(P1-2s)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下部旋回底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局部底部见含细砾级的角砾岩,与下伏太原组冲刷接触关系明显。向上沉积粒度变小,发育交错层理。旋回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上部旋回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细粒变质岩屑砂岩,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煤层。本组植物化石丰富(在采到化石),一般产在旋回上部,主要分子有Lobatannularia sinensis(中华瓣轮叶),A.gracilescens(纤细轮叶),,P.candoleana(长舌栉羊齿),P.arboresens(小羽栉羊齿),Alethopterissp.(座延羊齿),Sphenopteris tenuis(纤弱楔羊齿),Neuropteris ovata(卵脉羊齿),Cordaites principais(带科达)Lepidodendron oculus(鳞木)。山西组厚90m。

本组各旋回下部砂岩成分成熟度差,岩屑中燧石约占10%~15%,分选较好,但磨圆尚差,

局部地段具有植物茎干化石,代表平原河流或曲流河河床沉积。旋回上部的炭质、泥质岩代表潮湿气候下的湖沼相沉积,是华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含煤层位。与上覆杨家屯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4.杨家屯组(P2y)

由2~3个沉积旋回组成,以粗碎屑沉积为主。旋回下部为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含砾岩屑砂岩,砾石具有定定向性;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及板岩。本组底部多为灰色厚层变质复成分角砾岩,砾石多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砾径一般5~10mm,成分较复杂,分选差,泥质胶结,杂基含量高。冲刷构造明显,属近距离快速堆积,与其旋回下部的砂岩代表一种山区河流或辫状河河床沉积环境。旋回上部局部可见薄煤层,代表了山区河流漫滩及内陆沼泽环境。本组厚70~120m。与上覆红庙岭组呈整和接触关系。

第三章、岩石

第一节侵入岩

周口店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中以中酸性为主、面积最大者有房山复式侵入岩体,此外还存在牛口峪的灯泡岩体,一条龙也有较小规律侵入。

一,房山复式侵入岩体位于周口店地区的西北部,平面上近圆形,直径7.5一9Km,面积约约

60Km2,从其规模上讲是一岩株(图3-1)。

图3-1 房山岩体地质构造略图(据张吉顺等,1990,修改补充)

1.正常与倒转岩层;

2.岩体内面理;

3.平行不整合;

4.角度不整合;

5.岩体相带界线;

6.强变形区边界线;

7.

石英闪长岩及相带编号;8.花岗闪长岩及相带编号;9.垂直面理的破裂;10.平行面理的破裂;11.伟晶岩及细晶岩脉;12.应变捕虏体(包体);13.挤压片理;14.小型韧性剪切带;15.剥离断层;16.逆断层

房山复式岩体并非一次侵入而是多次侵入的。旱期侵入的是石英闪长岩。在官地村北127.2高地等处均有出露(房山复式侵入岩体的边缘),后期侵入的是花岗闪长岩体。在栖凤坡、迎凤坡等地均有较好的观察点(房山复式侵入岩体中心)。房山复式侵入岩体从中央到边缘可分为三个相带,即为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而在边缘相与过渡相中发育有多种岩脉。

二、房山复式侵入岩体三相岩体岩性及矿物特征描述

中央相岩性及矿物特征:灰白色,似斑状结构,斑晶直径约为1.5一2cm,块状构造。主要斑晶矿物有钾长石(约含5/100)、斜长石(约含3/100)、角闪石(约含1/100)。基质:钾长石(约含35/100)、斜长石(约含2O/100)、石英(约含21/100)、暗色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等)(约含15/100)。

斑晶矿物描述:

钾长石:肉红色,块状,可见解理、有环带结构、有些呈卡斯巴双晶。硬度为2.5一5.5。

斜长石:灰白色,可见一组完全解理、硬度>5.5

石英:无色、横断口呈油脂光泽、

角闪石:黑色、长柱状、可见解理。

黑云母:灰黑色,片状,硬度小于2.5。

定名:巨斑斑状花岗闪长岩。

过渡相岩性特征:深灰色、似斑状结构,斑晶含量约25/100、大小为1一1.5cm。主要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还可见副矿物:榍石等

基质:中一粗粒等粒结构。主要矿物:钾长石(约含25/100)、斜长石(约含25/100)、石英(约含20/100)、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约含20/100)

定名:粗斑斑状花岗闪长岩

边缘相岩性特征:灰黑色,细一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斜长石(含量约40/10O)、钾长石(含量约20/100)、暗色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等、含量约25/100)、石英(含量约15/100)、还含有少量副矿物:榍石、磁铁矿(含量不足1/100)

定名:石英闪长岩

房山复式侵入岩体从边缘相到中央相过渡变化中,矿物含量也有显著的变化。(见表3一1)

从表中可看出从边缘相到中央相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暗色矿物含量明显减少,且减少速度逐渐增快。而钾长石、斜长石含量变化不大。也即SiO2的含量增多,MgO与Fe2O3等减少且减少速度豕逐渐加快,Na2O与K2O虽有增加但变化不是很大。由此可见房山复式侵入岩体在从边缘相到过渡相到中央相的变化过程中岩石逐渐由中性向酸性过渡。即中央相岩性比过渡相,边缘相偏酸性。

据前人资料得知中央相开始结晶的温度为909度;中央相的成岩温度为669度。这些结果与前人提出的房山岩体接触变质带中矽线石的变质温度必须大于800度相吻合。(据1:50000周

口店幅区调报告)。

2、包体(捕虏体)及侵入岩脉

包体在边缘相、过渡相、中央相均有发育,其中边缘相、过渡相发育较多,中央相较少。具体比较如(表3一2)

从边缘相到中央相过渡变化过程中包体的数量由多到少;戌分由复杂到单一;形状上由次棱角到纺锤形;改造程度由浅到深。岩体内发育有多种岩脉,多发育在边缘相、过渡相。一般宽几厘米、长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平面上呈放射状展布。

据有关资料房山复式侵入岩体边缘相较旱侵入,中央相侵入较迟,则可推测其侵位机制呈气球膨涨式的侵位。

二“灯泡”花岗岩体

出露于牛口峪水库一副坝两侧,因平面形态似“灯泡”而得名。岩体与周围古生界地层均为侵入接触,其中最新地层为石炭系。接触带处往往出现大理岩等变质岩。岩石风化强烈,色浅,细粒。镜下可见较强的绢云母化及菱铁矿化。组成矿物有半自形的斜长石(22.2%)、它形钾长石(46.3%)、它形石英(25.8%)、白云母(交代黑云母,2.2%)及菱铁矿(2.5%)等。

三、“龙眼”花斑岩体

此岩体分布于东山口一条龙西端,因形似“龙眼”而得名。岩体规模不大,长几十米,侵

,入于下马岭组地层中。岩石为黄白色,组成矿物主要是微斜长石(54%)、更长石(An

15 10.9%)、石英(30.2%)以及少许黑云母、白云母等。偶见有微斜长石的大斑晶,基质细粒,具显微文象结构,定名为白云母花斑岩。

二,变质岩

周口店实习区内多数岩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既有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也有接触热变质作用。其中区域变质作用:包括有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具体有,太古宇的官地杂岩;元古宙的千枚状板岩(洪水庄组、下马岭组和龙山组等);古生代的炭质、粉砂质板岩;硬绿泥石角岩、红柱石角岩(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组))、大理岩(马家沟组)。

一,动力变质岩

实习区内的动力变质岩有官地杂岩,各种变质板岩,砂岩等。

1,官地杂岩

官地杂岩主要出露在官地村,因此而得名。官地杂岩是混合岩化变质岩,主要包括: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角闪石变粒岩。均是中级以上的变质岩。(1),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出露于官地以东等地,是官地杂岩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浅灰色,片麻状构,中粒。主要矿物: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还可见少量的条纹长石。

定名: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2),混合花岗岩

多出露于官地、山顶庙一带。岩石,灰白色。呈不等粒的花岗变晶结构且发育有多种交代结构,块状构造,有些具弱的片麻状构造,并且广泛受到碎裂岩化。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绿泥石(喑色矿物绿化)。另外还有少许黑云母及白云母。

定名:混合花岗岩

(3),斜长角闪岩

在官地东侧打谷场附近及官地——李东坡大路盘有出露。岩石,黑色粒状变晶结构,还可见交代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可见弱定向构造。主要矿物:角闪石,斜长石。定名:斜长角闪岩。

(4),黑云母,角闪石变粒岩

见于官地,山顶庙一带。(房山复式侵入岩体边缘有此类岩体的的包体)。灰绿色,细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等,但含量变化较大,还含有一定的副矿物硝石,磁铁矿等。若暗色宽物以黑云母为主时是黑云母变粒岩;以角闪石为主时是角闪石变粒岩。

2,变质板岩,砂岩

代表性岩石如洪水庄组黑色板岩、下马岭组黑色炭质板岩、景儿峪组灰绿色钙质板岩及太平山南北坡石炭系—二叠系杂色板岩、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和压力影板岩等。岩石中普遍见有变余粉砂—泥质结构及变余层理构造,板劈理发育。且具有一定的丝绢光泽或板理面上略具皱纹而显示出千枚状构造的特征。如如洪水庄组黑色千枚状板岩、下马岭组灰色—灰黑色千枚状板岩等。

变质砂岩亦为实习区内常见岩石类型,尤以太平山南北坡石炭系—二叠系中分布较多。岩石色杂,常呈暗灰、灰黄、浅灰、灰黑等色。

二,热接触变质岩

热接触变质岩主要为本溪组的角岩类(硬绿泥石角岩,柱石角岩);大理岩等。除此之外在一条龙龙头的公路旁存在三个相带,1,夕线石带(辉石角岩相),石榴子石带(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红柱石带(钠长绿帘角岩乡)。

1,角岩类

硬绿泥石角岩。新鲜岩石为灰绿到暗绿色,风化后呈褐红色。变斑晶硬绿泥石镜下呈蒿束状集合体,无定向排列。基质以炭质尘点及细粒石英为主。硬绿泥石含量达90%时则称硬绿泥石岩。

红柱石角岩类。暗灰色—黑灰色,块状构造,肉眼可见红柱石变斑晶,大小在2~8mm,无定向排列,有的呈放射状集合体形似菊花被称之为菊花石。岩石为基质为角岩结构的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亦可见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或放射状花岗变晶结构。

2,大理岩

实习区大理岩有两种成因类型,一类为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景儿峪组大理岩;另一类为与岩体侵入触热变质作用有关。后者展布于岩体周缘,时代因地而异,。主要岩性有:透闪石大理岩。灰色、暗灰色。中、细粒纤维状嵌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透闪石和少许白云母、斜长石。其中透闪石含量5%~10%甚或更少,一般呈条带或不规则

的团块产出。原岩恢复为硅质白云岩。

3,夕线石带

在变泥质、砂质岩中该带以出现矽线石为特征,大理岩及钙质岩中则出现镁橄榄石、透辉石、符山石和钙铁榴石等。常见的岩石是接触片岩、片麻岩及各种大理岩和钙硅酸盐角岩。

4,石榴子石带

主要岩石是各种接触变质岩及各种角闪岩、大理岩,以出现十字石、石榴石、铝直闪石、普通角闪石为特征,在长英质岩及基性程度较高的岩石中出现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绿帘石等矿物。

5,红柱石带

主要岩石类型是角闪岩、变质砂岩及大理岩。与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绿泥石带区别是出现红柱石及黑云母两种变质矿物。

三,产出机制

管地杂岩,其产出原因及时代众说风云,但总体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是太古宙古老变质岩系;其二认为是元古宙乃至下古生代变质沉积岩经房山复式岩体侵入时岩浆混染所致。但前人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及稀土元素分配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地质产状等,认为杂岩时代应为太古宙,属于华北陆块(板块)古老结晶基底的一部分。

而各种千枚状板岩,变质砂岩则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各种区域构造的结果。而热接触变质岩大多是由于房山岩体的侵入造成的,大多分布在房山复式侵入岩体的周围。

第四章,构造

周口店地区位于太行山山脉、燕山山脉,华北平原三者的交汇地带,其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华北板块燕山板内构造带由于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使得本地区区域构造复杂。总体来说,本地区的构造形迹按可分为四种:;1,区域褶皱构造;3,区域断裂构造;4热动力构造。

第一节褶皱

实习区内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褶叠层层内褶皱,二,近东西向褶皱构造;三,近北东向叠加褶皱构造。具体实习区内总的褶皱构造序列见下表

1,层内褶皱构造

层内褶皱在表中未列出,但它一些岩层中广泛发育。在雾迷山组厚层白云岩内发育有层内小褶皱,小褶皱轴面平行于层理面,轴面产状:35 <35。小褶皱转折端加厚,两翼减薄。在洪水庄组千枚状板岩内也发育有一系列层内褶皱。褶皱常以石英脉为强硬层,千枚状板岩作为软弱层,并且强硬层石英脉构成的褶皱转折端成圆滑状,而软弱层千枚状板岩则构成典型的中心三角区(见图4一1)

图4一1 洪水庄组褶皱中性三角区

此外黄院组底部的泥质条带灰岩中也发育有层内褶皱。褶皱的轴面与层理面大致平行,其枢纽产状:104 <8 轴面产状: 30 <50 。褶皱转折端加厚,M 型褶皱清晰可见,翼部减薄。根据层理与轴面的交切关系可判断其为顺层剪切结果。劈理与层理关系以及褶皱形态见(图4一2)

图4一2 黄院组M型构造小褶皱

区内层内褶皱发育众多,但具体发育机制并不很明朗,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就笔者认为,它们在原始朔性条件下,,由于后期构造变动使得顺层剪切,产生褶皱。因而,层内褶皱的轴面产状与它所赋存的层型界面基本上平行一致。由此,顺层掩卧褶皱的规模取决于卷入褶

皱的岩系或岩层的厚度及其受限的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宽度

2,近东西向褶皱构造

近东西向褶皱在区内主要发育有两条,自北向南依次为太平山向斜(Fd10);煤炭沟一一大东坡背斜(Fd9)(见图4-1)。

(1),太平山向斜(Fd10)

太平山向斜位于周口店东部,向西延伸到区外,向东延伸至牛口峪水库,总长度大于2000m。核部地层主要为C一P的砂岩,板岩以及部分杨家屯组的砾岩。而翼部为下古生界至元古宇的一套地层组成。其向形轴迹近东西向,枢纽呈波状起伙,但总体上表现为向东扬起。太平山向斜的北翼南倾;南翼北倾,且北翼发育次级褶皱,就太原组就发育两向两背,地层明显加厚,次级褶皱的枢纽延伸方向与太平山向斜枢纽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太平山向斜北翼产状较陡立,南翼较平缓,而核部有些产状近直立。在二亩岗一一萝卜顶一带,向形核部的次级构造发育,有东西向近直立的轴面劈理以及一系列近南北向的紧闭褶皱。

(2),煤炭沟一大东坡南背斜(Fd9)

煤炭沟一大东坡南背斜在太平山向斜正南方。向西被第四系泥土所覆善盖,东端被侵入岩所埯盖,总长大于1500m。核部地层主要为马家沟组灰岩,两翼地层主要为下古生代的一系列地层。背形轴迹近东西向,枢纽较平直。(见图4-2)

图4-2 煤炭沟一大东坡南背斜

3,北东叠加褶皱构造。

北东向褶皱发育在周口店附近萝卜顶、煤炭沟、煤炭沟一带,共发育了大小共八条北东向褶皱。自东向西依次为簸箕掌一一牛口峪向斜(Fd5);大东坡向斜(Fd3);大东坡东背斜(Fd2);簸箕掌背斜(Fd4);煤矿沟背斜(Fd1);二亩岗萝卜顶背斜(Fd7);煤炭沟背斜(Fd6);南洛凹向斜(Fd8)。总体来说是向斜背斜相间分布。以煤炭沟背斜为例作描述。

煤炭沟背斜(Fd1)发育在煤炭沟、方头山一带,是北东向褶皱群中褶皱之一。在区内展布

长约1400m左右,该背斜向北延伸至二亩岗一带,其北端向北倾伏。南端则向南延伸并被第四纪泥土所覆盖。此背斜西翼西倾,东翼东倾,两翼倾角45一60。核部地层主要为马家沟组灰岩,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地层。

二亩岗一一萝卜顶背斜

二亩岗一一萝卜顶背斜位于二亩岗至官地一带,句北延伸到官地被第四季泥土所覆盖,向南至二亩岗并向南倾伏,总长约700m左右。核部为马家沟组灰岩,西翼西倾,东翼东倾,倾角近似相等均为50左右,翼部为石炭至二叠系地层。

二亩岗背斜与煤炭沟背斜核部岩性一致,翼部岩性也一致,且两翼产状也近似相等。因而可以猜测二者是同一条褶皱,而由于与太平山向斜的叠加使在二亩岗地区二亩岗背斜南端向南倾伏,煤炭沟背斜向北倾伏。

二,区域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发育丰富,主要分布于区内西部和北部,在牛口峪、一条龙、乱石垅等地均有发育。主要有逆冲断层(近南北向断裂),平移断层,山前正断层(近东西向断裂)等,(见下列断层序列表)。

1,近东西向断裂带

近东西向断裂主要发育在周口店地区北部,以正断层力主,走向近东西向。现以F7为例。 F7断裂位于周口店北部乱石垅,大砾岩山一带,是一正断层。卷入地层为Pt3-O,被平移断层切割分为东西两部分,其总长度约1400m,西段被滑塌体所掩盖,东端被第四系泥土所覆盖。总体走向近东西向,但西段近北西西向,东段近北东东向,断层面倾角约65 。

2,近南北向断裂带

近南北向断裂主要发育在周口店地区的东部,大部分为高角度逆冲断层。现以F6为例进行介绍。

F6断层发育于实习

区东部山顶庙一一房山

西一一大杠山一带。总

长度约2100m左右,宽约

50一150m。北段延伸至

山顶庙,走向近东西向;

南段一部分被灯泡岩体

吞没,大部分被第四系

泥土所覆盖。并在南端

即房山西发育有次级断

图4一3 房山西断层

层。见(图4一3)

此断层带内岩层大多到转,岩石强烈挤压、破碎,可见到由龙山组砂岩构成多级构造透镜体,及自形透镜体,长轴大约2m,短轴约60cm。其斜列方式指示该断裂层的逆冲性质,其构造透镜体南有侵入岩脉,以透镜体形式产出。断裂带内发育两组不同性质的次级断裂,其中一组次级断面呈叠瓦状分布于断裂带南侧,次级断面整体上沿倾向均具波状起伏,且在次级断面上有摩擦镜面,摩擦镜面上附着有2一3mm的铁质薄膜以及强裂滑动产生的正阶步。靠近断面构造碎裂岩发育总体指示叠瓦状逆冲信息。

第三章,热动力构造

热动力构造在区内也很发育,在实习区内主要是以韧性剪切表现出来的。在龙门口一带韧性剪切十份发育,笔者就以龙门口的人心剪切略作介绍。

在龙门口东沟,该

处韧性剪切带发育的,韧

性剪切带延伸方向为140,

剪切带得的宽度为1米左

右,剪切带的西南边界清

晰,又暗色矿物构成条带

与肉红色的条带相间排

列,东南方向的剪切边界

逐渐模糊,剪切带内矿物

颗粒强烈变形,呈定向排

列,(面理发育,其内发育

(图4-3)龙门口韧性剪切带

有旋转碎斑,有钾长石碎

裂排列成书斜式构造。韧性剪切带的南西边界发育有强烈变形的暗色包体,其中有一大型包体,因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而发生旋转(见图4—3)。且包体多定向排列。根据剪切带边界的包体定向排列指示剪切带为右旋剪切运动。点出还发育了很多S—C组构,书斜式构造等一系列韧性剪切的标志。(见图4-5)在龙门口村南东村也发育着韧性剪切带,宽度约1——3CM,,又暗色矿物玻化岩构成带内矿物强烈定向,剪切带长度长度约4m,断裂带东端呈斑状发散,发散端可见到碎裂面构成,由长石构成多米诺骨牌,剪切带南端剪切面理陡

立,其难断可见剪切将包体右旋位移形如保龄球瓶状。(见图4—4)

(图4-4)龙门口南东沟韧性剪切带

剪切带东侧包体呈190 与韧性剪切带锐角相交,指示韧性剪切带成右旋滑动。并且出现马尾状等(图4-5)

C

B

S

A

C D

韧性剪切带内小构造示意图

图 4-5

总之,周口店实习区内构造现象多样,可分为多期构造行迹。据资料,在印支期,或更早的时候折叠层先形成,近东西向褶皱也形成于期,到了燕山期以后北东向褶皱叠加在近东西向褶皱之上,形成叠加褶皱。房山西的逆冲断裂也形成于燕山期。在燕山中晚期房山复式岩体的侵入使实习区内的构造更加复杂。实习区内具体构造序列见下表(表4—3)

表4—3

第五章.房山地区构造地质演化史

周口店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各地层发育齐全,可于华北板块的地质演化形成对比。

华北板块在其形成演仪历史上先后经历了陆核形成期、陆台形成期、以及盖层的形成期,三个阶段。旱在太古宙末期(2600一2500Ma)阜平运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其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而到了古元古代,是华北板块重要的定型阶段,大约在1850Ma士,1750Ma士先后发生的两幕吕梁运动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焊接“起来,并且增加了地壳的厚度,从而形成了华北板块原型一原地台,也即华北板块基底的形成。中,新元古代是似盖层形成时期,直到1000Ma芹峪抬升标志着华北板块一的形成。

周口店实习区也同样经历了陆核、陆台(基底)、盖层的形成阶段。

官地杂地就属于基底变质岩系列,虽然它在实习区分布的面积不大,但作为基底的产物从岩性、岩相、变质、变形等特点分析,其从塑性到脆性等方面的构造转化,也代表了华北陆块基底从活动性逐渐转化为稳定性演化的总趋势。吕梁运动(1850Ma)以后即从中元古代开始一直到三叠纪进入到相对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周口店地区潮坪沉积环境下接受沉积,沉积了大量含泥质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但有弱的构造运动,以雾迷山组白云岩中有软沉积变形构造为标志。而在中元古代末

周口店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周口店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其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建立实习中建立观察过的地层顺序 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 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作野外记录 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 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的地质现象 三、实习工具 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 四、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多种植苹果、梨、杏、李、酸枣、核桃、柿树,除了供给本区外,还供应北京市区。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旅游业也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北京猿人洞”外,还有石花洞、云水洞、十渡以及野三坡等。 五、实习内容

2020地质实习报告

2020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 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 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 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而交通还是比较 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 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 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 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三叠系(T)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 1)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 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 2)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 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第四系(Q)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 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 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六月 中国南京 目录 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介绍 第二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 (三)地质构造简介 (四)地下水现象 (五)阳山碑材 (六)汤山猿人洞 第三章小结 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得及任务 1、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地貌现象, 2、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层及岩性, 3、观察认识下蜀黄土、浦口组、雨花台组地层沉积物特征。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1、观瞧介绍瓜埠山地质公园得电视记录片、 2、古火山口地貌得观察 主要观察古火山口得平顶山地貌、了解其形成得原因。 3、火山口附近地区考察 主要观察认识火山岩得类型及其特征,火山岩类型有: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熔岩(玄武岩),了解玄武岩柱状节理形成得原因 4、?在火山口周边地区观察 主要观察白垩系浦口组地层、第三系雨花台组地层特征。了解河流沉积物得组成与特征,寻找雨花石。考察第四系下蜀组黄土得特征,观察下蜀组黄土与下伏地层得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 瓜埠山地质公园位于六合区东南14公里处,总面积3km2,以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地层群等地质景观为主体,以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为辅得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一)瓜埠山火山地貌、火山岩特征 瓜埠山就是一座距今约500万年前喷发形成得小型盾火山。通常火山挤出得产物主要为低粘滞性得玄武岩岩浆、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得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北京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地点:北京周口店房山区 日期:2013年6月9号—13号 老师:陈亚恒、文宏达、赵文廷、王树涛 学院:国土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1001班 学号:2010114020115 姓名:刘孟寒 日期:2013.6.30

目录 第一部分:绪言 (2) 1.实习概况及时间安排 (2) 2.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动机、目的、和要求 (3) 3.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 (3)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4) 六月九号 (4) 上午 (4) 下午 (4) 六月十号 (6) 上午 (6) 下午 (9) 六月十一号 (12) 上午 (12) 下午 (15) 六月十二号 (17) 上午 (17) 下午 (19) 六月十三号 (22)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23)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绪言 一、实习概况及时间安排 此次野外实习地点选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县周口店镇的山口村一带,测区内主要有周张公路(周口店----张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两条,另外有三条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从测区穿过,交通比较方便.该地为山区,居民地大多位于山间盆地,其中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坐落在周口店镇以西一公里的龙骨山上,该镇耕地较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则以水泥,采煤等到重工业和矿山采业为主.该地区气候湿热,雨季在七,八月份. 实习班级:资规专业10级学生 实习时间:2013年6月9号—13日 实习计划:6月9日上午6:30,10级同学A座学院门前集合,坐车到周口店中国地大实习站 6月9日下午,基地陈列室 6月10日上午,基地——良各庄——迎风坡 6月10日下午,基地——黄院沟口——拴马桩 6月11日上午,基地——牛口峪水库——磨盘山——山顶庙 6月11日下午,基地——164高地 6月12日上午,基地——东山口——一条龙山——砾岩山 6月12日下午,基地——北京猿人遗址 6月13日上午,返校,顺路参观韩村河,七渡 二、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动机、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动机 地质地貌学课程要求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及形成机制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及形成机制 [摘要]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带,属古代变质岩系, 变质程度较深,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矿石类型以红柱石石榴石片岩、千枚岩为主。其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JxT)、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bX)、石炭系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3l)。最后作者在对区域地质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得出: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矿床是铝饱和程度比较高的沉积岩受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产生热变质作用低压环境而形成的。 [关键词]周口店地区;红柱石;分布范围;形成机制 前言: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分布广泛,且在几个地层中均有明显出露。由于红柱石是典型的在接触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故对此区域红柱石的分布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此区域的地质历史,构造运动史,并且为此地红柱石的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 1 红柱石的概念及其在周口店地区的矿石类型 1.1 红柱石的概念 红柱石是一种硅铝酸盐矿物,一般呈柱状晶体,它的断面基本为四方形,晶体聚在一起呈放射状或粒状。晶体形态为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呈柱状,主要单形有斜方柱m,n,平面双面c。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硬度:6.5-7.5。比重:3.13-3.16 g/cm3。解理:不完全解。断口:由交叉好的解理或裂理产生的细长断口。颜色:常呈灰白色或肉红色。条痕:白色。透明度:透明。光泽:玻璃光泽。性脆。红柱石多呈斑状变晶结构。半生矿物为如石榴石、碳质等。红柱石在高温时具有体积稳定性、抗蠕变性、抗渣性好及耐热性良好、强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一种应用价值高,利用前景较好的耐火材料。 1.2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矿石类型 1.2.1 红柱石角岩的基本特征 红柱石角岩呈灰白色,红柱石呈自形斑晶,晶体较大,一般长1~2cm,横断面0.1~0.3㎝?,杂质包体少,断口呈正方形,具筛孔状结构。矿物组合:矽线石+红柱石+石榴石+白云母+石英。云母类矿物具定向排列,矽线石多沿红柱石边缘分布。 1.2.2 红柱石千枚岩的基本特征 红柱石千枚岩呈铅灰色,红柱石呈自形斑晶,晶体长1cm左右,横断面0.5~1mm?,晶体大小均匀、纯净。断口呈正方形,具筛孔状结构。矿物组合: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黑云母+石英。黑云母具定向排列的特点。 2 成矿地质条件 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带, 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灰质白云岩、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矿体顶板为铁岭组灰岩, 底板为寒武—奥陶系的厚层状灰岩。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与矿体有显著差异, 界线明显, 易于区别。围岩及夹石以云母石英片岩和云母石英粉砂岩为主。原岩的地质特征及接触关系已不是很清楚, 灰质白云岩、灰岩已大理岩化, 泥质岩石已强烈片理化。属古代变质岩系, 变质程度较深。矿石类型也比较简单, 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 3 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分布范围 周口店地区的红柱石矿体产于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南接触出露地层有中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意义 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 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 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 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节理 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 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 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 第五章:矿产 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 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 第二节:质量评述 第七章: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店实习区位于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市相通;店到各实习场

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店地区交通图》)。 区有一条季节性河流——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

北京西山相关地质资料

北京西山相关地质资料 下古生界清同治六年~十年(1867~1871年),美籍学者庞派来和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等主持了北京西山的地质考察,鉴别的“泥盆纪石灰岩”、“震旦系及石炭纪石灰岩”等,有些属寒武系和奥陶系。 1920年,北京大学叶良辅、谢家荣将北京西山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次:下页岩层;中灰岩层;上页岩层;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同时提出,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与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的地层完全类同。 1934年,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张文佑等在昌平县龙山暗灰色厚层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 Walcott,Corynexc-Chus changpingensis sun,C·changneui Sun。该发现对燕山地区显生宇和隐生宇的分界具有重要意义。翌年又将上述灰岩命名为“昌平灰岩”。 1957年,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孙云铸等根据下寒武统砾状灰岩和果儿峪组千枚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关系,提出了“蓟县运动”的概念。认为在晚前寒武纪期间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同时指出,昌平县城北“深灰色豹皮灰岩产馒头统Redlichia化石群,可和云南龙王庙灰岩对比,仍属馒头统范围。” 侏罗系 1920年,叶良辅等在《北京西山地质志》中,把北京西山的侏罗系,划分为门头沟煤系、九龙山系和髫髫山系。1933年,王竹泉、计荣森等把门头沟煤系进一步区分为下窑坡系、龙门系,时代为早侏罗世。同时他们还发现,门头沟煤系底部有辉绿岩侵入。 1947~1957年,杨杰等将早侏罗世的地层称为门头沟统,其下分为杏石口亚统、窑坡亚统、龙门亚统;把中侏罗世地层称为九龙山统,其下分为水塔寺亚统、聚宝山亚统、金山庵亚统。并认为,髫髫山统属早白垩世。 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将辉绿岩改称为南大岭组,时代定为早侏罗世。 1984年,北京地质学院陈芬等出版《北京西山侏罗纪植物群》专著,对该院师生50~60年代在西山进行的地质工作,特别是采集生物化石标本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资料翔实,对科研、生产有较高实用价值。 白垩系 1933年,清华大学谢家荣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时,创建了北京地区的白垩纪地层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叶肢介等植物化石,他将大灰厂系确定为早白垩世,夏庄系确定为晚白垩世。 1956年,在《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将白垩系下统划分为4组:东岭台组,东狼沟组,大灰厂组,辛庄组。白垩系上统,又称坨里群,下分3组:坨里组,芦尚坟组,夏庄组。 1980~1986年,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郝纯诒主持编著或合著了一系列有关北京地区白垩系的专著,如《中国地层·白垩系》(主编),《中国上下白垩系及白垩—第三系间的界限》(合著),《中国的白垩系》(合著)。其中,提出了白垩系三分的方案,对中国白垩系的研究有极大推动作用。 北京西山东狼沟组火山岩为钾质系列岩石(K2O=3.40%~4.70%,K20/Na20>1),由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组成.它们表现出LREE富集[(La/Yb)N=31.4~44.6]和HREE弱分馏[(Dy/Yb)N=1.64~2.01]的REE分布模式,Eu表现出弱的负异常(Eu/Eu*=0.81~0.86),富集Ba、K、LREE和相对亏损Nb-Ta、Th-U.较高的Sr[(87Sr/86Sr)i=0.705 7~0.705 9]和低Nd[δNd(t)=-14.7~-12.4],类似于辽西义县组和华北陆内同时代的EM I型基性火成岩.其Th-U相对Ba、La的强烈亏损,暗示早期可能有华北古老的下地壳再循环进入源区.结合区域构造研究,东狼沟组火山岩可能为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早期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新生界 20世纪20年代初,外国学者安特生考察研究了北京长辛店的砾岩层,发表了“中国北部之新生界”的专论。1923年,北京大学袁复礼节译了安特生的文章,北京地区新生界的研究拉开了帷幕。 周口店地区 1927~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李捷和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主持,杨钟健和裴文中等参与了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约35米厚的新生代洞穴堆积划分为10层。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中国境内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世界第一个最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发表了“周口店成年猿人头盖骨发现之经过”的论著。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委员会确认周口店遗址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1933年,他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的堆积中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在周口店鱼岭南端砂岩地层中发现了古代鱼类化石,并将化石发现点编号为14地点。1936~1937年,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张席禔将上述鱼化石定名为席禔刺魞和短头魞,确定其时代为上新世中期前后。 1977~1982年,在唐山地震后组织的地震地质会战期间,对第四纪全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在延庆盆地和平原地区的一些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240万年前的浮游类和底栖类有孔虫化石群及超微化石。 198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所吴汝康等合著的《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出版,主要成果有:研究和确定了周口店地区晚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两套不同地层;在猿人洞底部的探井中发现了新的地层,共划分为4层;从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的综合观点出发,对比了洞穴内外的地层,提出了本区晚新生代地层的对比方案;提出了不同地层沉积成因的证据,并推测了本区晚新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发展的梗概。 第四纪冰川及其它 50~60年代,地质部李四光、中科院地质所孙殿卿等人提出周口店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冰水沉积地层的观点。 1977年,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编制出版了1:10万的《北京平原基岩地质构造图》,初步划分和对比了北京平原地区隐伏的第三系。 1981~1984年,中国地质大学池际尚主编完成《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探讨了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和深部过程等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教学大纲及安排

二零一一年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日历及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一、教员组成 队长:徐德斌副队长:姚艳斌 行政队长:于海亮行政副队长:郝汝林 第一批主带14名教员:徐德斌、于海亮、孙卫华、王小牛、张宏远、张聪(女)、李泳泉、王新强、刘宁强、A、周淑敏(女)、青大教员、王黎栋、B。 助课教员:无 第二批主带13名教员:徐德斌、韩以贵、柯珊(女)、李晶(女)、刘宝林、李大鹏、程素华(女)、王海荣、唐玄、金文正、何金有、许浩、姚艳斌。 助课教员:无 二、具体分组与分工 由于实习任务重、教员少、班级多而大、周期长,本次实习主带教员共26名、5名助管,实行主带教师负责制。其中,队长1名、行政队长1名、副队长1名、行政副队长1名。具体分组与分工如下: 三、实习日期 一)第一批 2011年6月27日-7月31日(其中10010910班:6月27日-8月7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教员、班级参加)。 6月27日上午8:30点北五楼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二)第二批 2011年7月31日—9月3日。

6月24日前借实习用品。 6月24日晚7点交流中心实习动员(所有班级参加)。 7月31日上午8:00点北五楼群集合出发(具体事项详见实习日程表)。 四、周口店实习地质路线 路线1:实习区踏勘 路线2: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观察 路线3: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或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实测 路线4:八角寨-栓马桩中、新元古代地层观察 路线5: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观察 路线6:房山侵入岩体及其与围岩侵入接触关系观察 路线7:官地-羊屎沟的接触热变质岩观察 路线8: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294高地褶皱路线观察 路线9:164背斜构造的识别与填图 路线10: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的观察 路线11:房山断裂带的观察 路线12:龙骨山洞穴堆积与岩溶地貌、环境地质及农业地质 路线13:十渡平西爱国主义教育及第四纪地质观察 路线14:考试路线(待定) 路线15:黄山店逆冲推覆构造及沉积岩原生构造观察(基地班) 路线16:房山岩体西北部车场韧性剪切带及脆性剪切带观察(基地班) 路线17:房山岩体相带特征观察(基地班) 注1:路线1-7为教员示范路线,每条路线观察完后,教员抽查学生进行现场小结;路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83548

北京工业大学 公路工程 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野外实习是《公路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野外实习要求对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解,自己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边总结,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地质基本技能的训练,了解岩石的组成及其颜色、硬度、光泽、解理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本次野外实习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效果。 (3)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地貌形态、沉积物特征、侵蚀与切割的关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历史。 (4) 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进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 2.实习的基本情况介绍 时间:2013年5月5号 5月11号 5月12号 地点:门头沟 内容:工程勘察现场参观,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第四纪沉积岩层,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获取初步了解,并做记录;现场测试,运用罗盘仪器测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实习报告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九月

周口店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北京科技大学房山昌平周口店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北京昌平—周口店地区 实习性质认识实习 实习时间2012年6月25日至2012年7月4日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E10 姓名钟华 学号41011053 指导教师谢玉玲、李克庆、徐九华 2012年6月30日

前言 1、实习目的 (1)巩固地质学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有关内容的理解; (2)学会地质工作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2、实习要求 (1)进一步学会肉眼鉴定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初步学会观察地层发育顺序及其特点; (3)初步掌握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学习作野外记录描述和素描的方法; (4)把野外看到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质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5)练习编写简要的地质报告,学习归纳、分析和总结野外观测的成果。 3 、实习的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实习纪律。爱护庄稼,不摘果木; (2)严格保密。对地形图、地质图等国家资料要爱护,注意保密; (3)注意安全,注意卫生,不喝生水,游泳要有组织地进行; (4)实习队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4 、教学进程阶段

地质学野外认识实习的时间是一周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时间分配和阶段划分如下: (1)动员及准备阶段(8月25日) I、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搞好实习应注意的问题等。 II、介绍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 III、做好野外教学路线的准备工作。包括罗盘使用、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借野外用品(三角板、放大镜、地质锤、地质包等),为野外观察作好准备。 (2)野外教学阶段(8月26日—8月29日)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并进行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有罗盘的使用,定地质观察点,前方交汇法及后方交汇法;学会做地质素描图和信手剖面,野簿的使用,岩性的描述等。 (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及考核阶段(8月30日—9月4日) 初步学会将零星的地质观察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并进行小结,写出实习报告。 5、野外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 (1)动员及准备阶段。同学们都明确了实习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也初步了解了实习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配备实习用具。 (2)野外教学阶段。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认真的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掌握了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 (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及考核阶段按步骤进行。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店地区地质概述

姓名: 胡迪 指导老师:树林、郭小文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021114班 日期:201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绪言3 1.1店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3 1.2 本次工作概况4 第二章地层6 2.1太古宇官地杂岩(Arg)6 2.2 中元古界(Pt2)7 2.3 新元古界8 2.4 下古生界10 2.5 上古生界12 2.6 新生界14 第三章岩浆岩14 3.1 房山复式岩体15 3.1.2侵入期次、相带划分15 3.1.3岩性特征15 3.1.4成因初探17 3.2其他小岩体及岩脉18 第四章变质岩19 4.1 区域变质岩19 4.2 热接触变质岩21 4.2.1 角岩类21 4.2.2 片岩类21 4.3 动力变质岩22 4.3.2 碎裂岩系列23 第五章构造23 5.1 褶皱23 5.2断裂构造26 5.3小构造27 第六章地质发展史30 6.1基底演化阶段31

6.2盖层发展阶段31 第七章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33 7.1经济地质33 7.2环境地质35 第一章绪言 1.1店实习区位置及经济地理概况店实习区位于市西南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店镇,行政区划属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

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市相通;店到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图1-1店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基础教学路线和独立实习区集中分布在房山以西,店—孤山口以东的店镇附近,少数区域地质参观路线可北延门头沟,西至十渡等处.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大部分为中高 山区.中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 100m.区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河、店河等.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成为工业废水排放净化的场所.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味甚高,店龙骨山是举世闻名的“猿人”发源地,而云居寺、兜率寺、云水洞、石花洞以及十渡等处则是人文自然景观的极佳场所. 1.2 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

周口店实习报告

教学实习报告 题目: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资源学院资源勘查专业0210783班学生姓名:赵建邦 指导老师:王永锋 起止时间:2010年8月———2010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一.实习区位置地理经济概括 (3) 二.本次工作概括 (3) 第二章地层 (4) 一.太古宇(Ar) (4) 二.中新元古界(Pt2-3) (4) 三.下古生界(∈-O) (6) 四.上古生界(C-P) (7) 五.新生界(Q) (8) 第三章岩浆岩 (8) 一.房山复式岩体 (8) 二.其他小岩体及岩脉 (9) 第四章变质岩 (9) 一.区域变质岩 (10) 二.接触变质岩 (10) 三.动力变质岩 (10) 第五章构造 (11) 一.褶皱 (11) 二.断层 (12) 三.小构造 (13) 第六章地层演化史 (13) 一.演化阶段划分 (13) 二.各阶段演化特征 (14) 第七章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 (15) 一.经济地质 (15) 二.环境地质 (15) 第八章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位置及地理经济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周口店镇内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 该区属于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北西高,南东低,除南东测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分为中高山区域,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七八月份,年降水多在650-700MM,冬季寒冷从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常有大雪封山。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较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燕山石化公司建在房山复式岩体上,是20世纪以来兴建的大型石化城,其次是煤矿,主要有长沟峪煤矿与散布于太平山——升平山等区段的小型煤矿。另外也有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相关产业。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 二.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 本次的教学内容及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剧本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地质路线等,部分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和认识,通过路线的观察实习应系统的掌握常规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准确运用高科技设备。 实习时间共40余天。011073班共分为7组,每组5人,指导老师王永锋博士,助理老师为杜娟老师,队长袁晏明教授。 完成的工作总量为:地质调查面积约16km2,观察路线15条,地质点114个,实测剖面长155m,独立填图面积为约2km2,标本样品数量31个,实测剖面一幅,实际材料图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周口店地区地质图一幅。各路线详细列表如下:(1-1)

最新地质实习报告

最新地质实习报告 一,目录 1实习单位的简介。 2实习的过程 3实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5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习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我们在由带领下学习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习的专题分析 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周口店实习报告

1 前言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 km,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山峰为301高地,相对高差为299.1米,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每年6-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6℃。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4-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0℃,是有利于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时间。 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 周口店一带的工矿企业较多,着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 树、梨树、杏树和柿树。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的旅游业 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北京猿人洞 外,还有云水洞、石花洞、十渡及 野山坡等。 研究历史三个阶段:1914年以 前的初期阶段,主要对北京西山地 层进一步研究,绘制了1:200000 的北京西山地质图;1914-1949年中 期阶段,主要对北京猿人做研究及 对花岗岩定名花岗闪长岩;新中国 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对 房山岩体及周口店地区的构造做了 研究。 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 实习,也是地质入门实习。 组队教员:徐德斌、余心起、赵志丹、裴云鹏、申俊峰、张绪教、朱弟成、周淑敏、毛世德、王功文、王庆飞、李耿、姚丽景、孙晨光、陈震、惠引民、彭杨伟。 武汉基地:赵国春、张红远、王黎栋、杨桂芳、毛小平、张华峰、张海军、樊春、陈永进、方斌。 实习班级:011060、011061、011062、011063、013061、013062、013063、015061、101061、101062、022061、022062、022063、052061、052062、061061、061062、062061、062062、青海大学(05级、06级) 实习日期:6月8日-7月4日。 本次实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详细见表1-1。 表1-1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表 2 地层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鑫 学号:07231261 班级:土木0709 指导教师:刘世海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时间:2009年6月13日

第一部分前言 1.实习目的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实习概述 这次实习为期两天,在13号和2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郊外具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带,进行考察和勘探。 主要的实习路线包括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周口店一条龙地质路线,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层层序、地质构造以及构造运动、河谷选线等知识有了具体的概念和了解。 除了看这些典型的地质构造,我们还要通过专业的方法给出相应的特征描述,了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地质罗盘仪以及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判别,测量节理、统计及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和地质剖面图,并对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此掌握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专论 1 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野溪-斜河涧属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东距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永定河、109国道穿镇而过。沿此线路的地层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从构造上可以看出各种类型的褶曲,如:箱形褶曲,柔性褶曲,还有一些小断层。 第1观测点:斜河涧,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 主要对周围的山峰和山谷大致地貌有个了解。 第2观测点: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形褶皱特征。 妙峰山山体有明显的背斜和向斜。此处的岩石多为石灰岩岩层。这个大背斜为箱型褶皱构造的背斜,经罗盘测量得,此处岩层产状如下:走向,倾向,倾角,山峰跨度为50多米,背斜主峰高度经目测大概40米。 第3观测点:向斜两翼部右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 马蹄形隧道口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年09月08日 1 / 49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 1.1 周口店实习区交通、地理及经济概况 ·················································································· - 1 -1.2 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 ······································································································ - 2 - 1.3 实习情况介绍·························································································································· - 2 - 2 地层·············································································································- 4 -2。1 太古界··································································································································· - 4 - 2。2 中元古界······························································································································· - 4 -2。2。1 雾迷山组(Jxw) ·············································································- 4 -2。2.2 洪水庄组(Jxh) ··················································································- 5 - 2.2。3 铁岭组(Jxt) ·····················································································- 5 - 2.2.4 岩相简析 ····························································································- 6 - 2。3 新元古界······························································································································· - 6 -2。3.1 下马岭组(Qbx) ···················································································- 6 - 2.3。2 长龙山组(Qbc) ···············································································- 7 - 2。3。3 景儿峪组(Qbj) ···············································································- 7 - 2.3。4 岩相简析 ··························································································- 7 - 2。4 下古生界······························································································································· - 8 -2。4.1下寒武统府君山组(∈1f)······································································- 8 -2。4。2下、中寒武统(∈1+2)·········································································- 9 -2。4.3 中、上寒武统(∈2+3) ········································································- 9 -2。4。4 下奥陶统(O1)··············································································· - 10 -2。4.4 岩相简析 ························································································ - 11 - 2。5 上古生界····························································································································· - 12 - 2.5。1 中、上石炭统(C2、C3) ··································································· - 12 - 2.5.2 下二叠统(P 1) ················································································· - 13 - 2.5。3 岩相简析 ························································································ - 14 - 2.6 新生界···································································································································· - 14 - 2.6。1 河流阶地沉积 ·················································································· - 15 - 2.6。2 北京猿人洞沉积 ··············································································· - 15 - 3 岩浆岩········································································································ - 17 - 3.1 房山岩体································································································································ - 17 - 3。1.1 石英闪长岩(δο5) ············································································· - 18 - 3.1。2 花岗闪长岩(γδ5) ··········································································· - 18 - 3.1.3 石英闪长岩(δο5)与花岗闪长岩(γδ5)接触关系 ······································ - 19 -3。2 牛口峪“灯泡"岩体 ··········································································································· - 20 - i / 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