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的内容及操作方法,炉前操作指标的确定,出铁操作,撇渣器操作、放渣操作,热风炉的操作特点及燃烧制度、送风制度和换炉操作,高炉喷吹用煤的性能要求,喷吹系统的组成,喷吹工艺流程等。

第一节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不但包含有炉料的下降与

煤气流的上升之间产生的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还包括煤气流与矿石之间的传质

现象。只有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稳定进行,高炉炉况才能稳定顺行。高炉要取得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实现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高炉炉况稳定顺行一般是指炉内的炉料下降与煤气流上升均匀,炉温稳定充沛,生铁合格,高产低耗。要使炉况稳定顺行,高炉操作必须稳定,这主要包括风量、风压、料批稳定、炉温稳定和炉渣碱度稳定以及调节手段稳定,而其主要标志是炉内煤气流分布合理和炉温正常。

高炉冶炼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原燃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气候条件的波动;高炉设备状况的影响;操作者的水平差异以及各班操作的

统一程度等。这些都将给炉况带来经常性的波动。高炉操作者的任务就是随时掌握影响炉况波动的因素,准确地把握外界条件的变动,对炉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及早采取恰当的调剂措施,保证高炉生产稳定顺行,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操作制度是根据高炉具体条件(如高炉炉型、设备水平、原料条件、生产计划及品种指标要求)制定的高炉操作准则。合理的操作制度能保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良好的炉缸工作状态,促使高炉稳定顺行,从而获得优质、高产、低耗和长寿的冶炼效果。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热制度和造渣制度。高

炉操作应根据高炉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来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并灵活运用上下部调节与负荷调节手段,促使高炉稳定顺行。

一.炉缸热制度

炉缸热制度是指高炉炉缸所应具有的温度和热量水平。炉缸热制度直接反映炉缸的工作状态,稳定均匀而充沛的热制度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炉温一般指高炉炉渣和铁水的温度,炉渣和铁水的温度随冶炼品种、炉渣碱度、高炉容积大

小的不同而不同,铁水温度一般为1350~1550℃,炉渣温度一般比铁水温度高50~100℃。炉温是否正常不但要看渣铁温度的高低,还要看出铁过程中铁水、炉渣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即观察出铁过程中渣铁温度的稳定情况。生产中常用生铁含硅量的高低来表示高炉炉温水平。铁水中含硅量越高,铁水温度越高,反之则铁水温度越低。依据铁水温度控制高炉操作参数,可以准确地掌握高炉热态走势,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一般而言,用渣铁温度代表炉温的,称为“物理热”;用生铁含硅量代表炉温的,称为“化学热”。

(一)热制度的选择

热制度的选择主要根据高炉的具体特点、冶炼品种和高炉使用原燃料条件来决定。选择合理的热制度应结合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根据生产铁种的需要,选择生铁含硅量在经济合理的水平。冶炼炼钢生铁时,[Si]含量一般控制在0.3%~0.6%之间。冶炼铸造生铁时,按用户要求选择[Si]含量。为稳定炉温,上、下两炉[Si]含量波动应小于0.1%,并努力降低[Si]含量的标准偏差。

2 .根据原料条件选择生铁含硅量。冶炼含钒钛铁矿石时,允许较低的生铁含硅量。对高炉炉温的要求不但要选择铁水中的[Si],还应与铁水中的[Ti]

综合考虑,可以用铁水的[Si]+[Ti]来表示炉温。

3. 结合高炉设备情况选择热制度,如炉缸严重侵蚀时,以冶炼铸造铁为好,因为提高生铁含硅量,可促进石墨碳的析出,对炉缸有一定的维护作用。

4. 结合技术操作水平与管理水平选择热制度,原燃料强度差、粉末多、含硫高、稳定性较差时,应维持较高的炉温;反之在原燃料管理稳定、强度好、粉末少、含硫低的条件下,可维持较低的生铁含硅量。

(二)影响热制度的主要因素

高炉生产中影响热制度波动的因素很多。任何影响炉内热量收支平衡的因素都会引起热制度波动,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燃料性质变化:主要包括焦炭灰分、含硫量、焦炭强度、矿石品位、还原性、粒度、含粉率、熟料率、熔剂量等的变化。

矿石品位、粒度、还原性等的波动对炉况影响较大,一般矿石品位提高1%,焦比约降低2%,产量提高3%。烧结矿中FeO含量增加l%,焦比升高l.5%。

矿石粒度均匀有利于透气性改善和煤气利用率提高。上述因素都会带来热制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焦炭带入炉内的硫量约为硫负荷的70%~80%。生产统计表明,焦炭含硫增加0.1%,焦比升高l.2%~2.0%;灰分增加l%,焦比上升2%左右。因此,焦炭含硫量及灰分的波动,对高炉热制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炉煤比的提高,在考虑焦炭含硫量和灰分对热制度影响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煤粉发热量、含硫量和灰分含量的波动对热制度的影响。

2. 冶炼参数的变动:主要包括冶炼强度、风温、湿度、富氧量、炉顶压力、

含量等的变化。

炉顶煤气CO

2

鼓风带入的物理热是高炉生产主要热量来源之一,调节风温可以很快改变炉缸热制度。喷吹燃料也是高炉热量和还原剂的来源,喷吹燃料会改变炉缸煤气流分布。风量的增减使料速发生变化,风量增加,煤气停留时问缩短,直接还原增加,会造成炉温向凉;装料制度如批重和料线等对煤气分布、热交换和还原反应产生直接影响。

3. 设备故障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下雨等天气变化导致入炉原燃料含水量增加、入炉料称量误差等都能使炉缸热制度发生变化。高炉炉顶设备故障,悬料、崩料和低料线时,炉料与煤气流分布受到破坏,大量未经预热的炉料直接进入炉缸,炉缸热量消耗的增加使炉缸温度降低,炉温向凉甚至大凉。同样冷却设备漏水,导致炉缸热量消耗的增加使炉缸温度降低,造成炉冷直至炉缸冻结。因此,为了保证炉缸温度充足,当遇到异常炉况时,必须及时而准确地调节焦炭负荷。

二.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确定合适的鼓风参数和风口进风状态,达到初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炉况稳定顺行。通过选择合适的风口面积、风量、风温、湿分、喷吹量、富氧量等参数,并根据炉况变化对这些参数进行调节,达到炉况稳定顺行和煤气利用改善的目的。

(一)选择适宜的鼓风动能

高炉鼓风通过风口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风速,它有标准风速和实际风速两种表示方法;而高炉鼓风所具有的机械能叫鼓风动能。鼓风动能与冶炼条件相关,它决定初始气流的分布。因此,根据冶炼条件变化,选择适宜鼓风动能,是维持气流合理分布的关键。

1.鼓风动能与原料条件的关系。原燃料条件好,能改善炉料透气性,利于高炉强化冶炼,允许使用较高的鼓风动能。原燃料条件差,透气性不好,不利于高炉强化冶炼,只能维持较低的鼓风动能。

2.鼓风动能与燃料喷吹量的关系。高炉喷吹煤粉,炉缸煤气体积增加,中心气流趋于发展,需适当扩大风口面积,降低鼓风动能,以维持合理的煤气分布。

但随着冶炼条件的变化,喷吹煤粉量增加,边缘气流增加。这时不但不能扩大风口面积,反而应缩小风口面积。因此,煤比变动量大时,鼓风动能的变化方向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3.选择适宜的风口面积和长度。在一定风量条件下,风口面积和长度对风口的进风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冶炼强度必须与合适的鼓风动能相配合。风口面积一定,增加风量,冶强提高,鼓风动能加大,促使中心气流发展。为保持合理的气流分布,维持适宜的回旋区长度,必须相应扩大风口面积,降低鼓风动能。

在一定冶炼强度下,高炉有效容积与鼓风动能的关系见表4—1。高炉适宜的鼓风动能随炉容的扩大而增加。大型高炉炉缸直径较大,要使煤气分布合理,应提高鼓风动能,适当增加回旋区长度。炉容相近,矮胖多风口高炉鼓风动能相应增加。

鼓风动能是否合适的直观表象见表4—2。在高强度冶炼时,由于风量、风温保持最高水平,通常根据合适的鼓风动能来选择风口进风面积,有时也用改变风口长度的办法调节边缘与中心气流,调节风口直径和长度便成为下部调节的重要手段。

高炉失常时,由于长期减风操作而造成炉缸中心堆积,炉缸工作状态出现异常。为尽快消除炉况失常,可以采取发展中心气流,活跃炉缸工作的措施,即缩小风口面积或堵死部分风口。但堵风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炉缸局部堆积和炉墙局部积厚。

为保持合理的初始煤气分布,应尽量采用等径的风口,大小风口混用时,力求均匀分布。但为了纠正炉型或煤气流分布失常除外。

使用长风口送风易使循环区向炉缸中心移动,有利于吹透中心和保护炉墙。如高炉炉墙侵蚀严重或长期低冶炼强度生产时,可采用长风口操作。为提高炉缸温度,风口角度可控制在3°~5°。

表4—1 高炉有效容积与鼓风动能的关系

表4—2 鼓风动能变化对有关参数的影响

(二)选择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

1.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

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风口前燃料燃烧和鼓风带入的物理热。风口前焦炭和喷吹燃料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绝热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燃烧产物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理论燃烧温度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炉缸的热状态,而且决定炉缸煤气温度,对炉料加热和还原以及渣铁温度和成分、脱硫等产生重大影响。

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应能满足高炉正常冶炼所需的炉缸温度和热量,保证渣铁的充分加热和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理论燃烧温度提高,渣铁温度相应提高,见图4—1。大高炉炉缸直径大,炉缸中心温度低,为维持其透气性和透液性,应采用较高的理论燃烧温度,见图4—2。理论燃烧温度过高,高炉压差升高,炉况不顺。理论燃烧温度过低,渣铁温度不足,炉况不顺,严重时会导致风口灌渣,甚至炉冷事故。

与铁水温度的关系

图4—1 理论燃烧温度t

图4—2 炉容与理论燃烧温度t

的关系

2.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1)鼓风温度。鼓风温度升高,则带入炉缸的物理热增加,从而使t

理升高。一般每±100℃风温可影响理论燃烧温度±80℃。

(2)鼓风湿分。由于水分分解吸热,鼓风湿分增加,t

降低。鼓风中±1g /m3湿分,风温干9℃。

(3)鼓风富氧率。鼓风富氧率提高,N

2含量降低,从而使t

升高。鼓风含

氧量±l%,风温±35~45℃

(4)喷吹燃料。高炉喷吹燃料后,喷吹物的加热、分解和裂化使t

降低。

各种燃料的分解热不同,对t

理的影响也不同。对t

影响的顺序为天然气、重油、

烟煤、无烟煤,喷吹天然气时t

理降低幅度最大。每喷吹10kg煤粉t

降低20~

30℃,无烟煤为下限,烟煤为上限。

(三)送风制度的调节

(1)风量。风量对炉料下降、煤气流分布和热制度都将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增加风量,综合冶炼强度提高。在燃料比降低或燃料比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风量增加,下料速度加快,生铁产量增加。

在炉况稳定的条件下,风量波动不宜太大,并保持料批稳定,料速超过正常规定应及时减少风量。当高炉出现悬料、崩料或低料线时,要及时减风,并一次减到所需水平。渣铁未出净时,减风应密切注意风口状况,防止风口灌渣。

当炉况转顺,需要加风时,不能一次到位,防止高炉顺行破坏。两次加风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风温。提高风温可大幅度地降低焦比,是强化高炉冶炼的主要措施。提高风温能增加鼓风动能,提高炉缸温度活跃炉缸工作,促进煤气流初始分布合

理,改善喷吹燃料的效果。因此,高炉生产应采用高风温操作,充分发挥热风炉的能力。

在喷吹燃料情况下,一般不使用风温调节炉况,而是将风温固定在较高水平上,通过喷吹量的增减来调节炉温。这样可最大限度发挥高风温的作用,维持合理的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当炉热难行需要撤风温时,幅度要大些,一次撤到高炉需要的水平;炉况恢复时提高风温幅度要小,可根据炉温和炉况接受程度,逐渐将风温提高到需要的水平,防止煤气体积迅速膨胀而破坏顺行。提高风温速度不超过50℃/h。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风温稳定,换炉前后风温波动应小于30℃。目前热风炉采用交叉并联送风制度风温波动降低。

(3)风压。风压直接反映炉内煤气与料柱透气性的适应情况,它的波动是冶炼过程的综合反映。目前高炉普遍装备有透气性指数仪表,对炉况变化反应灵敏,有利于操作者判断炉况。

(4)鼓风湿分。鼓风中湿分增加lg/m3,相当于风温降低9℃,但水分分解出的氢在炉内参加还原反应,又放出相当于3℃风温的热量。加湿鼓风需要热补偿,对降低焦比不利。因此,喷吹燃料的高炉,基本上不采用加湿鼓风。有些大气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高炉,采用脱湿鼓风技术,取得炉况稳定、焦比降低的良好效果。

(5)喷吹燃料。喷吹燃料在热能和化学能方面可以取代焦炭的作用。但是,不同燃料在不同情况下,代替焦炭的数量是不一样的。通常把单位燃料能替换焦炭的数量称为置换比。

随着喷吹量的增加,置换比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喷吹的燃料在风口回旋区加热、分解和气化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导致炉缸温度降低。喷吹燃料越多,炉缸温度降低也越多。而炉缸温度的降低,燃料的燃烧率也降低。因此,在喷吹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由于置换比降低对高炉冶炼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措施提高置换比。这些措施包括提高风温给予热补偿、提高燃烧率,改善原料条件以及选用合适的操作制度。

喷吹燃料进入风口后,其组分分解需要吸收热量,其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产物参加对矿石的加热和还原后才放出热量,因此炉温的变化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这种炉温变化滞后于喷吹量变化的特性称为“热滞后性”。热滞后时间大约为冶炼周期的70%,热滞后性随炉容、冶炼强度、喷吹量等不同而不同。

用喷吹量调节炉温时,要注意炉温的趋势,根据热滞后时间,做到早调,调剂量准确。喷吹设备临时发生故障时,必须根据热滞后时间,准确地进行变料,以防炉温波动。

(6)富氧鼓风。富氧后能够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由于煤气含氮量减少,单位生铁煤气生成量减少,可以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有利于提高炉缸温

度,补偿喷煤引起的理论燃烧温度的下降;增加鼓风含氧量,有利于改善喷吹

含量减少,炉腹CO浓度相对增加,有利于间接反应进行;燃料的燃烧;煤气中N

2

同时炉顶煤气热值提高,有利于热风炉的燃烧,为提高风温创造条件。

富氧鼓风只有在炉况顺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炉况顺行不好(如发生悬料、塌料等情况及炉内压差高,不接受风量时)不宜使用富氧。在大喷吹情况下,高炉停止喷煤或大幅度减少煤量时,应及时减氧或停氧。

三.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指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高炉上部气流分布调节是通过变更装料制度,调节炉料在炉喉的分布状态,从而使气流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以达到高炉稳定顺行的目的。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有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一)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

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包括固定条件和可变条件两个方面。

1.固定条件

(1)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2)炉喉间隙;

(3)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2.可变条件

(1)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2)活动炉喉位置;

(3)料线高度;

(4)炉料装入顺序;

(5)批重;

(6)煤气流速等。

(二)固定因素对布料的影响

(1)炉喉间隙。在高炉正常料线范围内,料流中心离炉墙很近。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2)大钟倾角。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小高炉炉喉直径小,边缘和中心的料面高度差不大,故大钟倾角可小些,以便于向边缘布料。

(3)大钟下降速度及行程。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4)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三)钟式炉顶布料

改变装入顺序可使炉喉径向料层的矿焦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煤气流的分布。

(1)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于是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2)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当这些因素一定时,不同装入顺序对煤气流的分布有不同影响。由于炉内焦炭的堆角大于矿石的堆角,所以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四)无料钟布料

1.无料钟布料特征

(1)焦炭平台。钟式高炉大钟布料堆尖靠近炉墙,不易形成一个布料平台,漏斗很深,料面不稳定。无料钟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适宜的平台宽度由实践决定。一旦形成,就保持相对稳定,不作为调整对象。

(2)钟式布料小粒度随落点变化,由于堆尖靠近炉墙,故小粒度炉料多集中在边缘,大粒度炉料滚向中心。无料钟采用多环布料,形成数个堆尖,故小粒度炉料有较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堆尖附近。在中心方向,由于滚动作用,还是大粒度居多。

(3)钟式高炉大钟布料时,矿石把焦炭推向中心,使边缘和中间部位O/C 比增加,中心部位焦炭增多。无料钟高炉旋转滑槽布料时,料流小而面宽,布料时间长,因而矿石对焦炭的推移作用小,焦炭料面被改动的程度轻,平台范围内的O/C比稳定,层状比较清晰,有利于稳定边缘气流。

2.布料方式

无料钟旋转溜槽一般设置11个环位,每个环位对应一个倾角,由里向外,倾角逐渐加大。不同炉喉直径的高炉,环位对应的倾角不同。布料时由外环开始,逐渐向里环进行,可实现多种布料方式。

(1)单环布料。单环布料的控制较为简单,溜槽只在一个预定角度做旋转运动。其作用与钟式布料无大的区别。但调节手段相当灵活,大钟布料是固定的角度,旋转溜槽倾角可任意选定,溜槽倾角α越大炉料越布向边缘。当αC>αO时边缘焦炭增多,发展边缘。当αO>αC时边缘矿石增多,加重边缘。

(2)螺旋布料。螺旋布料自动进行,它是无料钟最基本的布料方式。螺旋布料从一个固定角位出发,炉料以定中形式在进行螺旋式的旋转布料。每批料分成一定份数,每个倾角上份数根据气流分布情况决定。如发展边缘气流,可增加高倾角位置焦炭分数,或减少高倾角位置矿石份数,否则相反。每环布料份数可任意调整,使煤气流合理分布。

(3)扇形布料。这种布料方式为手动操作。扇形布料时,可在6个预选水平旋转角度中选择任意两个角度,重复进行布料。可预选的角度有0°、60°、

l20°、

l80°、240°、300°。这种布料方式只适用于处理煤气流分布失常,且时间不宜太长。

(4)定点布料。这种布料方式手动进行。定点布料可在11个倾角位置中任意角度进行布料,其作用是堵塞煤气管道行程。

3.无钟炉顶的运用

根据无钟布料方式和特点,炉喉料面应由一个适当的平台和由滚动为主的漏斗组成。为此,应考虑以下问题:

(1)焦炭平台是根本性的,一般情况下不作调节对象;

(2)高炉中间和中心的矿石在焦炭平台边缘附近落下为好;

(3)漏斗内用少量的焦炭来稳定中心气流。

为满足上述要求必须正确地选择布料的环位和每个环位上的布料份数。环位和份数变更对气流的影响如表4—3所示,从l~6对布料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1、2变动幅度太大,一般不宜采用。3、4、5、6变动幅度较小,可作为日常调节使用。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如表4—4所示。

表4—3环位和份数对气流分布影响

表4—4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

(五)批重

1.批重对炉喉炉料分布的影响

批重变化时,炉料在炉喉的分布变化如图4—3所示。

(1)当y

0=0,即批重刚好使中心无矿区的半径为0,令此时的批重W=W

,称

为临界批重。

(2)如批重W>W

0,随着批重增加,中心y

增厚,边缘y

B

也增厚,炉料分布

趋向均匀,边缘和中心都加重。

(3)如批重W

0,随着批重减小,不仅中心无矿区半径增大,边缘y

B

也减薄,

甚至出现边缘和中心两空的局面。

(4)当n=d/2时,即堆尖移至炉墙,W减小则中心减轻;若W

后继续减小,炉料仍将落至边缘。

给批重W

0和△W以一定值,可算出y

B

、y

和y

G

,即边缘、中心和堆尖处的料

层厚度。y

B /y

、y

G

/y

和W

+N△W的关系构成的炉料批重特征曲线图4—4,曲线

有3个区间:激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其意义如下:

(1)批重值在激变区时,批重波动对布料影响较大,边缘和中心的负荷变化剧烈,正常生产不宜选用此种批重。

(2)原料好,设备和操作水平高时,批重可选在微变区,此区炉料分布和气流分布都稳定,顺行和煤气利用较好;但增减批重来调剂气流的作用减弱。

(3)若炉料粉末较多,料柱透气性较差,为防止微变区批重,宜选用缓变区批重,其增减对布料的影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少许波动不致引起气流较大变化,适当改变批重又可调节气流分布。

批重决定炉内料层的厚度。批重越大,料层越厚,软熔带焦层厚度越大;此外料柱的层数减少,界面效应减小,利于改善透气性。但批重扩大不仅增大中心气流阻力,也增大边缘气流的阻力,所以一般随批重扩大压差有所升高。

图4—批重对炉喉分布的影响

W

+N△W

图4—4 炉料批重的特征曲线

2.批重的选择

批重对高炉操作和上料设备设计都有重要意义:确定微变区批重值应注意炉料含粉末(<5mm)量,粉末含量越少批重可以越大。粉末含量多时,可在缓变区靠近微变区侧选择操作批重。通过实践摸索,大中型高炉适宜焦批厚度0.45~0.50m,矿批厚度0.4~0.45m,随着喷吹物的增加焦批与矿批已互相接近。

3.影响批重的因素

(1)批重与炉容的关系。炉容越大,炉喉直径也越大,批重应相应增加。

(2)批重与原燃料的关系。批重与原燃料性能有关,品位越高,粉末越少,则炉料透气性越好,批重可适当扩大。

(3)批重与冶炼强度的关系。随冶炼强度提高,风量增加,中心气流加大,需适当扩大批重,以抑制中心气流。

(4)批重与喷吹量的关系。当冶炼强度不变,高炉喷吹燃料时,由于喷吹物在风口内燃烧,炉缸煤气体积和炉腹煤气速度增加,促使中心气流发展,需适

当扩大批重,抑制中心气流。但是随着冶炼条件的变化,近几年来在大喷煤量

的高炉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况。随着喷吹量增加,中心气流不易发展,边缘气流

反而发展。这时则不能加大批重。

(六)炉喉煤气速度的影响

煤气对炉料的阻力在空区是向上的,可称作浮力,这个力的增长与煤气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煤气浮力对不同粒度炉料的影响不同,在一般冶炼条件下,煤气浮力只相当于直径19mm粒度矿石重量的5%~8%,相当于10mm焦炭重量的1%~2%,但煤气浮力P与炉料重量Q的比值(P/Q)因粒度缩小而迅速升高,对于小于5mm

炉料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果块状带中炉料的孔隙度在0.3~0.4mm,一般冶炼强度的煤气速度很

容易达到4~8m/s,可把0.3~2mm的矿粉和l~3mm的焦粉吹出料层。煤气离开料层进入空区后速度骤降,携带的粉料又落至料面,如果边缘气流较强,则粉末落向中心,若中心气流较强则落向边缘。

由于气流浮力将产生炉料在炉喉落下时出现分级的现象;冶炼强度较大时,小于5mm炉料的落点较大于5mm炉料的落点向边缘外移。

使用含粉较多的炉料,以较高冶炼强度操作时,必须保持使粉末集中于既不靠近炉墙,也不靠近中心的中间环形带内,以保持两条煤气通路和高炉顺行;

否则无论是只发展中心或只发展边缘,都避免不了粉末形成局部堵塞现象,导

致炉况失常。

由于煤气速度对布料的影响,日常操作中使炉喉煤气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如改变冶炼强度、富氧鼓风、改变炉顶压力等),都会影响炉料分布,应予注意。

(七)料线

在碰撞点之上,提高料线将使堆尖与炉墙的距离增大,同时炉料堆角也有所增大,降低料线则作用相反。随着料线深度增加,矿石对焦炭的冲击、推挤作

用也增强。要求边缘气流发展时,可适当提高料线;反之则适当降低料线。

料线在碰撞点之下时,炉料先撞击炉墙,然后反弹落下,矿石对焦炭的冲击推挤作用更大,强度较差的炉料被撞碎,使布料层次紊乱,气流分布失去控制。

碰撞点的位置与炉料性质、炉喉间隙、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及大钟倾角等因素有关。生产中因炉料粒度不同,单块重量不一,与炉墙碰撞处有一定

宽度范围的碰撞带。开炉装料时应测定碰撞带的位置,以确定正常生产的料线

位置。确定后保持稳定,只在改变装入顺序尚不能满足冶炼要求时,才改变料

线位置。

1.料线深度

钟式高炉大钟全开时,大钟下沿为料线的零位。无料钟高炉料线零位在炉喉钢砖上沿。零位到料面间距离为料线深度。一般高炉正常料线深度为1.5~2.0m,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开大钟或转动旋转溜槽时,应根据批重核对料层厚度及料线高度,严禁装料过满而损坏大钟拉杆和旋转溜槽。正常生产时两个探尺深度相差小于0.5m,个别情况单探尺上料应以浅尺为准,不许长期使用单探尺上料。

2.料线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大钟开启时炉料堆尖靠近炉墙的位置,称为碰点,此处边缘最重。在碰点之上,提高料线,布料堆尖远离墙,则发展边缘;降低料线,堆尖接近边缘,则加重边缘。

料线在碰点以下时,炉料先撞击炉墙。然后反弹落下,矿石对焦炭的冲击作用增大,强度差的炉料撞碎,使布料层紊乱,气流分布失去控制。

碰点的位置与炉料性质、炉喉问隙及大钟边缘伸出漏斗的长度有关。开炉装料时应进行测定,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可根据料流轨迹进行计算。

3.料面堆角

炉内实测的堆角变化,因设备和炉料条件不同,差别很大,但其变化有以下规律:

(1)炉容越大,炉料的堆角越大,但都小于其自然堆角。

(2)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堆角越小。

(3)焦炭堆角大于矿石堆角。原因是近年来矿石平均粒度范围缩小,再加上矿石对焦炭的推移作用所致,特别是钟式高炉推移作用更大。

(4)生产中的炉料堆角远小于送风前的堆角。

为减少低料线对布料的影响,无料钟按料线小于2m,2~4m,4~6m3个区间,以料流轨迹落点相同,求出对应的溜槽角。输入上料微机,在低料线时控制落点不变,以避免炉料分布变坏。溜槽倾角如表4—5所示。

表4—5溜槽倾角与位置

注:落点指距中心距离。

(八)控制合理的气流分布和装料制度的调节

高炉合理气流分布规律,首先要保持炉况稳定顺行,控制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其次是最大限度地改善煤气利用,降低焦炭消耗。它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随着原燃料条件改善和冶炼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料粉末多,无筛分整粒设备,为保持顺行必须控制边缘与中心CO

2

相近的“双峰”式煤气分布。当原燃料改善,高压、高风温和喷吹技术的应用,煤气利用改善,炉喉煤气曲线上移,形成了

边缘CO

2略高于中心的“平峰”式曲线,综合煤气CO

2

达到l6%~l8%。随着烧

结矿整粒技术和炉料品位的提高及炉料结构的改善,出现了边缘煤气CO

2

高于

中心,而且差距较大的“展翅”形煤气曲线,综合CO

2

达到l9%~20%,最高达21%~22%。但不管怎样变化,都必须保持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过分地加重边缘会导致炉况失常。

炉子中心温度值(CCT)约为500~600℃,边缘温度值大于100℃,宝钢l 号高炉为钟式炉顶,临近边缘的温度点比其他要低一点,一般边缘至中间的温度呈平缓的状态。超过200℃的范围较窄,相邻中心点的温度在200~300℃。

高炉开炉初期中心温度可达800℃,随着产量提高逐步下降。炉容小CCT值偏低。原燃料质量好,为了提高煤气利用率,CCT值可适当降低。

CCT值的波动反映了中心气流的稳定程度,高炉进人良好状态时,波动值小于±50℃。

控制边缘气流稳定非常必要,在达到200℃时,将呈现不稳定现象。

高炉日常生产申,生产条件总是有波动的,有时甚至变化很大,从而影响炉况波动和气流分布失常。要及时调整装料制度,改善炉料和软熔带透气性。保持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以减少炉况波动和失常。

(1)原燃料条件变化。原燃料条件变差,特别是粉末增多,出现气流分布和温度失常时,应及早改用边缘与中心均较发展的装料制度。但要避免过分的

发展边缘,也不要不顾条件片面追求发展中心气流。原料条件改善,顺行状况好时,为提高煤气利用,可适当扩大批重和加重边缘。

(2)冶炼强度变化。由于某种原因被迫降低冶炼强度时,除适当地缩小风

口面积外,上部要采取较为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同时要相应缩小批重。

(3)装料制度与送风制度相适宜。装料制度与送风制度应保持适宜。当风速低、回旋区较小,炉缸初始气流分布边缘较多时,不宜采用过分加重边缘的

装料制度,应在适当加重边缘的同时强调疏导中心气流,防止边缘突然加重而破坏顺行。可缩小批重,维持两股气流分布。若下部风速高回旋区大,炉缸初始气流边缘较少时,也不宜采用过分加重中心的装料制度,应先适当疏导边缘,然

后再扩大批重相应增加负荷。

(4)临时改变装料制度调节炉况。炉子难行、休风后送风、低料线下达时,可临时改若干批强烈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以防崩料和悬料。

改若干批双装、扇形布料和定点布料时,可消除煤气管道行程。

连续崩料或大凉时。可集中加若干批净焦,可提高炉温,改善透气性,减少事故,加速恢复。

炉墙结厚时,可采取强烈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提高边缘气流温度,消除结厚。

为保持炉温稳定,改倒装或强烈发展边缘装料制度时,要相应减轻焦炭负荷。全倒装时应减轻负荷20%~25%。

四.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应适合于高炉冶炼要求,有利于稳定顺行,有利于冶炼优质生铁。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最佳的炉渣成分和碱度。

1.造渣制度的要求

造渣有如下要求:

(1)要求炉渣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熔化温度在1300~1400℃,在1400℃左右黏度小于lPa2S,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大于150℃。

(2)有足够的脱硫能力,在炉温和碱度适宜的条件下,当硫负荷小于5 kg /t时,硫分配系数Ls为25~30,当硫负荷大于5kg/t时,Ls为30~50。

(3)对高炉砖衬侵蚀能力较弱。

(4)在炉温和炉渣碱度正常条件下,应能炼出优质生铁。

2.对原燃料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造渣制度要求,对原燃料必须有如下基本要求:

(1)原燃料含硫低,硫负荷不大于5.0kg/t。

(2)原料难熔和易熔组分低,如氟化钙越低越好。

(3)易挥发的钾、钠成分越低越好。

(4)原料含有少量的氧化锰、氧化镁对造渣有利。

3.炉渣的基本特点

高炉根据不同的原燃料条件及生铁品种规格,选择不同的造渣制度。生铁品种与炉渣碱度的关系见表4—6。

表4—6生铁品种与炉渣碱度的关系

在炉渣成分中,主要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因此,碱度最能反映炉渣成分的变化和炉渣性质的差异,对高炉冶炼效果有直接影响。

碱度高的炉渣熔点高而且流动性差,稳定性不好,不利于顺行。但为了获得低硅生铁,在原燃料粉末少、波动小、料柱透气性好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碱度。但需要有充足的物理热作保证,如宝钢生产低硅铁时,铁水温度要在1500℃以上。

不同原燃料条件,应选择不同的造渣制度。渣中适宜MgO含量与碱度有

关,CaO/SiO,愈高,适宜的MgO应愈低。若Al

2O

3

含量在17%以上,CaO/

SiO

2

含量过高时,将使炉渣的黏度增加,导致炉况顺行破坏。因此,适当增加

MgO含量,降低CaO/SiO

2

,便可获得稳定性好的炉渣。我国高炉几种有代表的炉渣成分见表4—7。

表4—7不同高炉炉渣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由于原燃料成分的波动,必然涉及炉渣碱度的变化。因此,应经常检查炉渣碱度,进行及时调整。

通常利用改变炉渣的成分来满足生产中的需要。

(1)因炉渣碱度过高而产生炉缸堆积时,可用比正常碱度低的酸性渣去清洗。若高炉下部有黏结物或炉缸堆积严重时,可以加入萤石(CaF

2

),以降低炉渣黏度和熔化温度,清洗下部黏结物,加入量应严格控制,防止造成炉缸烧穿事故。

(2)根据不同铁种的需要利用炉渣成分促进或抑制硅、锰还原。当冶炼硅铁、铸造铁时,需要促进硅的还原,应选择较低的炉渣碱度。冶炼炼钢生铁时,既要控制硅的还原,又要保持较高的铁水温度,应选择较高的炉渣碱度。对锰的还原,

由于从MnO的还原是直接还原,而MnO多以MnO2SiO

2

存在,因而[Mn]是从炉渣中还原出来的,当有CaO存在时,还原反应式为:

(MnO2SiO

2)+C+(CaO)=[Mn]+(CaO2SiO

2

)+CO

如提高炉渣碱度,CaO含量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对锰的还原有利,还可降低热量消耗。因此冶炼锰铁时需要较高的碱度。

(3)利用炉渣成分脱除有害杂质。当矿石含碱金属(钾、钠)较高时,为了减少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的危害,需要选用熔化温度较低的酸性炉渣。

若炉料含硫较高时,需提高炉渣碱度,以利脱硫。如果单纯提高炉渣二元碱度,虽然CaO与硫的结合力提高,但是炉渣黏度增加、铁中硫的扩散速度降低,不仅不能很好地脱硫,还会影响高炉顺行;特别是当渣中MgO含量低时,增加CaO含量对黏度等炉渣性能影响更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渣中MgO含量,提高三元碱度,以增加脱硫能力。虽然从热力学的观点看,MgO的脱硫能力比CaO弱,

但在一定范围内MgO 能改善脱硫的动力学条件,脱硫效果很好。MgO 含量以7%~l2%为好。

(四)炉渣中的氧化物对炉渣的影响

炉渣除了CaO 、SiO 2两种主要成分含量对炉渣性能有影响之外,MgO 、Al 2O 3、CaF 2、TiO 2、K 2O 、Na 2O 等对炉渣也有很大影响。

1.碱金属

高炉原料中所含碱金属主要以硅铝酸盐或硅酸盐形式存在。当它们落至下部高温区时,一部分进入渣中,一部分还原成K 、Na 或生成KCN 、NaCN 气体,随煤气上升至CO 2浓度较高而温度较低的区域,除被炉料吸收及随煤气逸出者外,

其余则被C02重新氧化为氧化物或碳酸盐,当有SiO 2存在时可生成硅酸盐。反应

生成的K 2CO 3、Na 2CO 3、K ,SiO 3、Na 2SiO 3、KCN 、NaCN 等都为液体或固体粉末,黏在

炉料上或被煤气带走。被炉料黏附和吸收的碱金属化合物又随炉料下降,再次被还原和气化,如此循环而积累。如果炉渣排碱能力不足,高炉中、上部的碱金属含量将远超过人炉前的水平。碱金属对高炉冶炼有如下危害。

(1) 铁矿石含有较多碱金属时,炉料透气性恶化,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而降低软化温度,使软熔带上移。

(2) 碱金属会引起球团矿“异常膨胀”而严重粉化。

(3) 碱金属对焦炭的危害也很严重。主要对焦炭气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使焦炭粉化增加,强度和粒度减小。

(4) 高炉中、上部生成的液态或固态粉末状碱金属化合物能黏附在炉衬上,促使炉墙结厚或结瘤,或破坏炉衬。

防止碱金属危害除了减少人炉料的碱金属含量,降低碱负荷以外,提高炉渣排碱能力是主要措施。高炉排碱的主要措施有:

(1) 降低炉渣碱度。在一定的炉温下,随炉渣碱度降低,排碱率相应提高。自由碱度±0.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30%。

(2) 降低炉渣碱度或炉渣碱度不变,生铁含硅量降低,排碱能力提高。[Si]±0.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045%。

(3) 提高渣中MgO 含量,可以降低K 2O 、Na 2O 活度,渣中MgO 提高,排碱率

提高。渣中MgO ±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21%。

(4) 渣中含氟±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0.16%。

(5) 提高(MnO /Mn)比,可提高渣中碱金属氧化物。

2. MgO

(1)MgO可改善原料的高温特性。M90主要改善烧结矿的还原粉化性和软熔特性。高炉内煤气通过软熔带时所受的阻力最大,所以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对高炉操作的影响较大,软熔带位置的下移和减薄,将改善透气性,促进炉况顺行,MgO为高熔点化合物,增加MgO使矿石熔点升高,促使软熔带的下移。

(2)MgO渣的脱硫。从热力学观点出发,MgO的脱硫能力低于CaO。但从动力学观点和实验结果来看,渣中含适量MgO时,炉渣流动性改善,有利于脱硫。但当MgO超过l5%~20%,炉渣黏度激增,这种渣不但脱硫能力极低,甚至不能正常冶炼。

(3)MgO对炉内[Si]还原的抑制。提高渣中MgO,生铁含Si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MgO提高初渣熔点,使软熔带下移,滴落带高度降低;MgO增加,三元碱度提高,抑制了硅的还原。

五.基本制度间的关系

高炉冶炼过程是在上升煤气流和下降炉料的相向运动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下降炉料被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和渗碳,从而得到合格的生铁产品。要使这一冶炼过程顺利进行,只有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来充分发挥各种基本制度的调节手段,促进生产发展。四大基本制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热制度和造渣制度是否合理,对炉缸工作和煤气流的分布,尤其是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热制度和造渣制度两者是比较固定的,其不合理程度易于发现和调节。而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则不同,它们对煤气与炉料相对运动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炉缸工作和顺行状况,同时也影响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稳定。因此,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是正常冶炼的前提。下部调节的送风制度,对炉缸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保证高炉内整个煤气流合理分布的基础。上部调节的装料制度,是利用炉料的物理性质、装料顺序、批重、料线及布料器工作制度等来改变炉料在炉喉的分布状态与上升煤气流达到有机的配合,是维持高炉顺行的重要手段。为此,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应以下部调节为基础,上下部调节相结合。下部调节是选择合适的风口面积和长度,保持适当的鼓风动能,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上部调节,炉料在炉喉处达到合理分布,使整个高炉煤气流分布合理,高炉冶炼才能稳定顺利进行。

在正常冶炼情况下,提高冶炼强度,下部调节一般用扩大风口面积,上部调节一般用扩大批重及调整装料顺序或角度。在上下部的调节过程中,还要考虑炉容、炉型、冶炼条件及炉料等因素,各基本操作制度只有做到有机配合,高炉冶炼才能顺利进行。

六.冶炼制度的调整

操作牌检修牌制度流程试行

操作牌检修牌制度流程试 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挂牌制度(试行) 为了清晰界定操作权限,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1、操作牌 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任何设备。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一台设备多人交替工作时,也必须首先交接好操作牌。 2、按机组、分区域设置设备操作牌(红色,以下简称操作牌)详细情况见附件1,单体设备一台(车)一操作牌;设备检修牌(蓝色,以下简称检修牌);每个操作室设【生产停工检修牌(黄色)】;每个操作室设置操作牌、检修牌固定式挂板(挂板整体底色为白色),挂板版面上半部供操作牌悬挂之用,悬挂位置的底色为红色;挂板下半部为检修牌悬挂之用,机、电、液检修牌悬挂位置的底色为蓝色,生产停工检修牌悬挂位置的底色为黄色。安全管理人员及班段长监管“操作牌、检修牌”制度的执行情况。 3、在需进行设备故障处理和检修设备以及其它需进入涉及设备运转区域和设备本的点巡检前,检修单位必须派专人收取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牌,悬挂检修牌后才能进行相关检修、检查工作,并到操作室《操作牌登记表》上做好时间记录,并由收取操作牌人员签字确认。操作牌交出后,任何操作人员都无权再进行设备操作。在检修中或检修结束需要开动设备或试运转时,操作人员必须在检修单位指派的专人指挥下,并收回操作牌同时确认相关区域的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位置后,才能进行操作。 4、各生产单位班组长负责本区域内操作牌、生产停工检修牌的日常管理,交班时必须对口交接本区域设备的操作牌、生产停工检修牌,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交接登记和确认签字。 5、维护单位负责本单位承包区域设备检修牌(机、电、液)的日常管理,交接班时必须对口交接本区域设备的检修牌,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交接登记和确认签字。

浅谈高炉操作

浅谈高炉操作 摘要:高炉操作是一项生产实践与理论性很强的工艺流程。本文介绍了高炉冶炼对原燃料(精料)的要求和高炉冶炼的四大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以及冷却制度的内容与选择;也介绍了高炉的炉前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高炉操作的出铁口维护等内容;同时,还阐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冶炼技术操作如高炉的高压操作,富氧喷煤操作(富氧操作、喷煤粉操作、富氧喷煤操作),高风温操作(风温对高炉的影响和风温降焦比等)等操作细节。本文介绍的内容对高炉冶炼都很重要,望与高炉的实际情况结合,减少高炉操作失误,从而使高炉冶炼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关键词:基本操作制度、冷却制度、炉前操作、强化冶炼 绪论:中国是世界炼铁大国,2007年产铁4.894亿吨,占世界49.5%,有力地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新建了大批大、中现代化高炉。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各企业都面临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如何操作,改善操作,保持炉况稳定进行,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遵循高炉冶炼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冶炼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采取调节措施。 一.高炉炼铁以精料为基础 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状态为5%,外界因素(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为5%.。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因此可见精料的重要性。 1.精料方针的内容: ·高入炉料含铁品位要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入炉矿含铁品位提高1%,炼铁燃料比降低1.5%,产量提高2.5%,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煤15 kg/t。 原燃料转鼓强度要高。大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是高于中小高炉。如宝钢要求焦炭M40为大于88%,M10为小于6.5%,CRI小于26%,CSR大于66%。一般高炉M40要求为大于

N-6000诺蒂菲尔主机基本操作说明

N-6000系统主机基本操作 火灾报警操作顺序:当有火灾报警发生时,主控机发出鸣响,同时液晶显示屏弹出“火灾”报警画面,显示具体报警信息。值班员可通过主控机液晶显示屏或CRT显示器报警画面直接查看。确认地点后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派人前往现场查看,同时可按下主控机面板红色“确认”键,停止主控机鸣响。如现场确认无火灾发生或现场设备修复正常后,可通知主控机值班员,按下主控机红色“复位”键,主机便自动进行报警消除复位。 主控机联动开关设定:若确认现场发生火灾,现场巡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控机操作人员进行联动开关操作,将主控机设置为自动联动状态。具体操作为:每台机器显示屏的右方都有一个“手动/自动”红色按键,将按键按下输入密码“333333”,屏幕下方图标变成,此时即为联动状态;反之,红色按键按下输入密码”333333”图标变成,恢复手动状态。 主控机故障查看:待机状态下直接按下“故障”按钮,即可进行故障查看,继续按上键或者下键查看其他故障事件,左键右键为翻页键。 查看单一设备的运行状态顺序: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

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2.状态跟踪”2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查看的设备号。 控制单一设备顺序: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1.手动输出”1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控制的设备号,点击“enter”键启动;反之, 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1.手动输出”1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关闭的设备号,点击键盘上“NEXT”按键,将光标移动到”开启”位置,按”下键”变成”关闭”状态后,再按”enter”关闭设备。

操作牌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操作牌管理制度正式版

操作牌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规范使用操作牌,保障设备运转和检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厂各车间、部(室),全厂在职职工及实习代培人员、维护保产人员、协议保产人员、临时劳务工等。 2 相关文件和术语 2.1 公司《安全管理法规》 3 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全厂操作牌制作发放

和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 3.2 各生产车间负责操作牌的保管与使用。 3.3 设备(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全厂设备操作牌名称(清单)的提供。 4 活动描述 4.1 设备操作牌的含义与作用:设备操作牌是操作设备的凭证,生产岗位人员必须持有某设备操作牌,才拥有操作该设备的权力,检修人员在需要检修设备时只有在办理了停电手续取得某设备操作牌后,才有权检修该设备,无设备操作牌进行操作或检修(检查)设备属违章行为。 4.2 设备操作牌的制作 4.2.1新增或改造的设备需要制作设备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2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选择题) 1.出铁次数是按照高炉冶炼强度及每次最大出铁量不应超过炉缸安全出铁量来确定。( ) A.按安全出铁量的60~80%定为每次出铁量 B.按安全出铁量的30~50%定为每次出铁量 答案:A 2.按照炉料装入顺序,装料方法对加重边缘的程度由重到轻排列为( )。 A.正同装-倒同装-正分装-倒分装-半倒装 B.倒同装-倒分装-半倒装-正分装-正同装 C.正同装-半倒装-正分装-倒分装-倒同装 D.正同装-正分装-半倒装-倒分装-倒同装 答案:D 3.炉缸边缘堆积时,易烧化( )。 A.渣口上部 B.渣口下部 C.风口下部 D.风口上部 答案:D 曲线的形状为:( )。 4.边缘气流过分发展时,炉顶CO 2 A.双峰型 B.馒头型 C.“V”型 D.一条直线 答案:B 5.影响炉缸和整个高炉内各种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石的还原与熔化 B.炉料与煤气的运动 C.风口前焦炭的燃烧 答案:C 6.根据高炉解剖研究表明:硅在炉腰或炉腹上部才开始还原,达到( )时还原出的硅含量达到最高值。 A.铁口 B.滴落带 C.风口 D.渣口

答案:C 7.高压操作使炉内压差降低的原因是( )。 A.冶炼强度较低 B.风压降低 C.煤气体积缩小 D.煤气分布合理答案:C 8.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 )的稳定。 A.炉温、料批、煤气流、 B.炉温、煤气流、碱度 C.煤气流、炉温、料批 D.煤气流、料批、碱度 答案:A 9.高炉冶炼过程中,P的去向有( )。 A.大部分进入生铁 B.大部分进入炉渣 C.一部分进入生铁,一部分进入炉渣 D.全部进入生铁 答案:D 10.高温物理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域在( )。 A.滴落带 B.炉缸渣铁贮存区 C.风口带 答案:A 11.高炉中铁大约还原达到( )。 A.90% B.95% C.99.5% 答案:C 12.高炉中风口平面以上是( )过程。 A.增硅 B.降硅 C.不一定 D.先增后减 答案:A

电气设备各种管理制度

电气各种制度 1、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2、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3、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4、运输部水电段电器仪表监督制度 5、水电段动力系统管理制度 6、电气操作票与工作票标准化管理制度 7、设备作业标准 8、电气仪表制度 9、电气绝缘监督制度 10、设备缺陷制度 11、电气交接班制度 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1.水电段设备点检工作分三级点检:一级点检为岗位操作工点检(包括锅炉司炉工、软水化验工、 热交换泵工)和电力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巡检;二级点检为工班长点检;三级为技术员点检。 2.岗位操作工要熟悉本岗位设备点检标准,按要求,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3.岗位操作工在点检中发现异常问题,自己能排除的立即排除,自己不能排除且有备用设备的, 立即调换设备;没有备用设备的,立即停机检查,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上报工长,以便检查、诊断,及时处理。并将点检发现异常问题及其处理过程、结果一并记入点检卡。 4.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每周二、五,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进行巡检。并按要求作好巡 检记录。 5.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在巡检中发现异常问题,自己能排除的立即排除;自己不能排除的, 作好问题记录;生产急需的,立即汇报工长,以便检查、诊断,及时处理。 6.工长对工区范围内设备,每周查巡一遍;两周要点检一遍;对难以处理的异常问题,及时填写 点检信息反馈卡,上报技术室。 7.工长定期检查生产岗位操作工、巡检人员对设备设施的点检情况,对异常问题予以确认并采取 措施,同时做好记录。 8.技术员每月下基层两次,重点点检、诊断,决定检修方案及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难以处理的 异常问题,及时填写点检信息反馈卡,上报安全环保科协调外委处理。 9.技术员每月25日前,收缴各工区点检卡、巡检记录,进行月度点检工作总结与分析。同时将当 月的各种点检卡装订成册,入档保管。 10.技术室建立健全点检信息反馈记录台帐,及时征求领导意见,反馈处理意见。同时将当月点检

高炉设计的基础概念

高炉炉型概述 高炉炉型的发展 高炉是一种竖炉型的冶炼炉,它由炉体内耐火材料砌成的工作空间、炉体设备、炉体冷却设备、炉体钢结构等组成。 高炉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的炉体结构,对高炉一代炉龄的高产、优质、低耗和长寿起到保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炉的炉型应该有炉型和炉龄两个方面阐述。 近代高炉,由于鼓风机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料燃料处理更加精细,高炉炉型向着“大型横向”发展。对于炉型而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炉逐步大型化,大型高炉的容积由当时的1000~1500m3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00~5500m3。 /D即高径比缩小,大型随着炉容的扩大,炉型的变化出现以下特征:高炉的H U 高炉的比值已降到,1000m3级高炉降到,300m3级高炉也降到左右。和大小同步的还有高炉矮胖炉型发展,矮胖高炉的特征是炉子下部容积扩大,在适当的配合条件下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利用系数.但如矮胖得过分,易导致上部煤气利用差,使燃料比升高.此外,从全国节能要求出发,在高炉建设和炼铁生产经营管理中,应既抓产量,又抓消耗、质量和寿命的优秀实例进行总结推广,提倡全面贯彻“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八字方针。与盛高炉型相比,矮胖炉型的主要优点是:与炉料性能相适应,料柱阻力减小;风口增多,利于接受风量;高护更易顺行稳定。这些优点,给高炉带来了多产生铁,改进生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和延长寿命的综合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当今用于炼铁的高炉炉喉直径均偏小,其炉喉直径与炉缸直径的比值均小于。通过研究发现,炉喉直径偏小影响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致使高炉能耗较高,影响高炉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提高高炉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改善高炉产生技术指标和进行节能减排,特别推出一种扩大炉喉直径的新炉型高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其中炉缸在炉腹的下面,炉缸上面连接炉腹,炉腹上面连接炉腰,炉腰上面连接炉身,炉身上面连接炉喉;由上述5部分组成的高炉内型,5个部分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其中炉缸直径用d表示,炉腰直径用D表示,炉喉直径用d表示,

32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1.doc

32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1 1、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任何设备,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一台设备多人交替工作时也必须首先交接好操作牌。 2、操作牌要挂在操作岗位的明显位置,当操作工人离开操作岗位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3、设备如有故障需维修处理时,操作人员将操作牌交出后也无权操设备,以免操作时其他设备动作伤害检修人员,待维修结束后维修人员归还操作牌,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后方可操作。 4、操作牌若丢失,由车间申请更换,并考核责任者。 32 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安全管理制度1 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安全管理制度 (版本:2012-1) 1、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保证作业过程安全,避免报废设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

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由于工艺改造或设备设施达不到使用要求,需要拆除的建、构筑物、生产装置和设备及管线的管理工作。 3、职责 3.1 生产设施使用部门:提出需要拆除的建、构筑物、生产装置和设备及管线申请。对全部待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化工装置的周围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存在的风险拟定事故救援预案,与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拆除方案。对装置中的设备和管线进行转料、排压、清洗。通知生产部进行检验,通知相关部门到现场办理《生产装置(设备)拆除作业证》(见附件)。按制定拆除方案,全程监控、实施生产装置和设备及管线拆除的具体工作。 3.2 生产设施拆除施工部门:按照制定拆除方案,施工部门的现场负责人与生产装置(设备)使用部门进行施工现场交底,落实具体任务和安全措施、办理相关拆除手续,实施生产装置和设备及管线拆除的具体工作。 3.3 设备保障部:审查需拆除生产设施单位提出拆除的生产装置和设备及管线申请。对风险评估,拟定的事故救援预案进行审查,与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拆除方案。现场办理《生产装置(设备)拆除作业证》,控制拆除进度。 3.4 生产部

电脑基本操作使用说明

电脑操作学习 电脑主要设备包括: 显示器 显卡 主板声卡现在普遍的主板都集成声卡和网卡 CPU 网卡 主机箱硬盘 内存 光驱 显示器 显示器开关 显示器开关,用来打开显示器,通常显示器打开状态下为开关指示灯(位于显示器开关旁边或显示器后方)亮着,显示器关闭状态开关指示灯则为熄灭。 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一个条是视频线,一个是电源线。 电源线连接电源 视频线连接主机主板视频接口

电脑主机主要有2个开关按钮,主机开关(通常为个头较大位于上方的开关按钮)用于作为电脑主机的开关,主机重启按钮(通常为个头较小位于较下方的开关按钮)用于作为电脑出现死机故障无法正常关机或重启的开关按钮,通常也叫短路开关。 键盘 键盘,电脑的重要输入设备之一,用于信息和操作录入的重要输入设备。 主机开关 主机重启开关

鼠标 鼠标也作为电脑的重要输入设备,通常的鼠标主要有左键,滚动滑轮键, 右键这三个功能键组成。左右键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单击,双击,按住不放拖动鼠标等操作。 左键单击的作用:选中、连接、按钮的按入(像我们通常按电视遥控器按钮一样,打开了按钮显示的对应功能)。 左键双击的作用:打开windows 桌面的功能图标对应的功能。 通常2次敲击左键的间隔要尽可能小点,要快,否则电脑只认为你是做了2 次左键单击事件(只是对图标进行了2次选中操作),而不认为你是做1次左键双击事件,就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打开这个功能的操作。如果出现上述的点击不够快的情况,只需重复回一次正确的双击操作就可以打开对应你所点击的图标功能。 右键单击的作用:打开你所点击的地方的高级菜单(高级功能菜单中有对你所点击的地方的大部分功能操作选项,通常有打开、改名即重命名、复制、删除、属性设置等功能) 滚动滑轮的作用:通常文档或网页显示器不能一屏显示完,所以通常有部分在下方,这时我们想看下面的内容,就要将下面的内容拖上来看,这时就要使用滚动滑轮了。 滚轮向下滑动:页面向上拖动可以看到下面的内容。 滚轮向上滑动:页面向下拖动可以看到上面的内容。 滚轮点击:这个功能通常不用,如果失误点击着,出现双箭头光标,再点击一次滚轮就可以取消了。 左键 右键 滚动滑轮

工贸企业操作牌与检修牌管理制度

工贸企业操作牌与检修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操作与检修之间的安全管理,避免设备与作业人员之间、生产与检修过程中的人身伤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的要害岗位及主要机械、电气设备的操作与检修。 三、术语及说明 3.1操作牌:是生产操作人员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指令标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确认制,无操作牌者不准操作设备。 3.2检修牌:是检修人员在检修时,为确保安全,设备不发生误操作,而设立的警示标牌。

3.3安全生产确认制:就是确认、确信、确实的总称,即在每次操作和动作前对欲操作的对象,必须做到确实认定,确实可行,确实准确地去执行。 3.4确认制内容:包括操作确认制,联系呼应,行走确认制三个方面。 四、操作牌与检修牌的管理 4.1操作牌是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一律禁止操作设备;设备的操作员将操作牌交给其他人员后,就失去操作设备的权利。 4.2操作牌是交接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随同设备一同交接班。 4.3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牌应当摆放在操作室内的固定位置,由操作员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未经班长或组长同意不准擅自取出。如需要取出,操作牌由取走人保管,取走人送回。 4.4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检修牌应当存放在设备检修班组,由检修班组长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检修人员接到检修指令后应向班组长索取检修牌,检修结束后负责交回检修牌。

4.5检修开始前,检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应当相互沟通,明确检修内容和检修起止时间等,然后进行操作牌与检修牌互换。操作台上未挂检修牌、操作牌未从操作台取走的,不准检修设备。 4.6检修期间,操作牌由检修人员保管,检修牌则应当挂在操作台上。 4.7检修结束后,不准许将工具和零件遗留在设备上,必须待所有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方可互换回各自的工作牌。然后按照指令恢复正常生产。 4.8多个检修工种(电工、机修工等)在同一设备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事先确定一人负责办理工作牌交换手续,并负责保管操作牌。 4.9如果拒绝将操作牌交给检修人员,表明操作工不同意在该时间进行检查或修理,有争论时由班组长或单位领导协调解决,但未达成一致并互换工作牌之前,不准进行检修作业。 4.10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可能发生事故时,技术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人员有权拿走操作牌,并迅速通知其有关单位和人员。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操作规程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实训指导书 绪论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功能 实训项目 实训目标

实训项目1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实训 任务按照要求熟练打开仿真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 任务熟练说出高炉炼铁车间构筑物的名称及作用 任务熟练说出高炉炼铁车间主要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链接 高炉内型尺寸

实训项目2 高炉上料实训 仿真实训条件: (一)高炉槽下筛分、称量、运输系统的组成 高炉槽下系统由矿槽、焦槽以及皮带机三部分组成,矿槽采用双排,设有大小矿槽12个,大矿槽测为6个烧结矿槽,小矿槽侧由2个普通球团矿槽、2个块矿槽、2个熔剂或锰矿槽构成设有5个焦槽,各矿槽下均设给料机、振动筛、称量漏斗等设备。配置一个矿石中间称量漏斗与一个焦炭中间称量漏斗,矿焦通过中间称量漏斗、经皮带上炉顶。同时拥有小块焦回收系统,1A-6A按烧结矿考虑,1B-6B按球团矿、锰矿熔剂、生矿考虑。 4.1.1 各高炉矿槽、焦槽配备(见表4—1) 表4—1 各高炉矿槽配备情况 项目 炉别矿槽数(个)焦槽数(个) 烧结矿槽球团矿槽块矿槽焦丁槽 1、2号高炉6×m3 2×m3 2×m3

1×m3 4×m3 储存时间(h):焦炭:8h;烧结矿:12h;球团矿:12h;碎焦:8h;碎矿:8h。 槽下筛分、秤量设备(见表4—2,表4—3) 表4—2 筛分设备表4—3 秤量 类别 规格焦炭筛烧结矿筛类别 名称矿焦 型式BTS-150-330 BTS-150-330 称量物烧结矿 球团矿 块矿焦炭 能力(t/h) 200 250 筛面尺寸(mm) 筛分效率秤容积(m3) 装料制度OC或C OL(大粒度矿)、OS(小粒度矿) (二)主要控制功能 矿焦槽所有入炉原料采用分散筛分、分散称量+集中称量流程。按预先设定的排料程序,

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

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能抓住重点,实行重点管理,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作业以及检维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 1、保卫科负责公司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2、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使用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3、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4、生产科门负责制定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各类操作牌。 四、控制程序、 1、要害岗位及重点设备:配电室、机床、起重设备。 2、重点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2.1 凡重点设备操作岗位的人员,必须经公司保卫科、生产科、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的考核,并经过具有相应培训资质单位组织安全教

育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2 电气、高速运转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各种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规定;高速运转机械设备旋转部位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罩。 3、操作牌安全管理 3.1 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设备,交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操作牌应放置在操作岗位明显的位置,当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3.2 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班组长保管。设备检维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收取操作牌后才能进行; 3.3 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人员无权进行设备操作,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将操作牌返还给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后才能进行操作; 3.4 操作牌若丢失,应由本人向本部门(车间)进行申请补办,申请后不能及时补办的,应由当班班长和车间领导批准后才能操作,事后应及时进行补办。

高炉操作01高炉冶炼的特点

高炉操作 第1章 高炉冶炼的特点 1.1 高炉冶炼的根本任务 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生铁是高炉冶炼的根本任务。 高炉冶炼过程是在密闭的竖炉内进行,经历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的反应过程,实质上冶炼过程基本上是氧的传输与热的交换过程。铁矿石在炉内不断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逐渐失氧而被还原、熔化,其他元素的还原,最终冶炼成合格铁。 1.2 高炉日常操作 1.2.1 日常操作 新建或大修后的高炉开始操作称为点火,完全停止高炉的操作称为停风。 装料是把焦炭和矿石按规定的方式分层装入,让炉料落到根据探尺判断的预定落点;装入一组料称做一批,以控制气流分布为主要目;确定一次的装入量,有定焦批重装入法和定矿石批重装入法,其他的量根据燃料比的变动而改变。 出铁作业单铁口高炉每1~2h一次,有渣口的高炉出渣作业也在每次出铁作业前进行,出渣过程中见渣中带铁或跑风既停止,无渣口的高炉出渣作业通过铁口随出铁一起进行。大型高炉出铁作业基本是连续的,间隔只有5~10min,出渣作业也是通过铁口随出铁一起进行。 高炉操作中把出铁温度、铁水含硅量、铁水含硫量、渣的成分组成、送风压力、流量、炉料下降情况、炉顶煤气成分等作为重要指标来判定炉况,作为调节炉况的依据。 1.2.2 炼铁单耗和产品 生产lt铁所需要的原料称做炼铁单耗,它因原料质量和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炼铁的产品为铁水,副产品为炉渣、煤气、炉尘(瓦斯灰)。 1.3 高炉冶炼的工艺特点 高炉生产工艺与其他冶金工艺过程比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中炉料与煤气相对运动

(3)高炉炼铁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4)庞大的生产体系与巨大的生产能力 1.4 高炉操作 高炉工长的技术操作水平应该表现在: (1)能及时掌握炉况波动的因素,准确地把握外界条件的变化; (2)能尽早知道炉况不稳定的原因; (3)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对炉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 (4)及早采取恰当的调节措施,具有处理炉况波动的方法与手段,能控制炉况变化的规律。 上述水平来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日常细心与准确的观察,只有对炉况变化的情况明白,才能处理正确,效果显著。 1.5 高炉的关键部分 1.5.1 软熔带结构与作用 矿焦层装的高炉,软熔带结构也是层状的。一层矿石一层焦炭,矿焦相间,其形状受等温线分布的影响。 作用:高炉内软熔带起煤气分布器作用。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煤气流的分布状态受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DEK基本操作说明书

DEK 操作说明 一:机器安全标志 这章主要介绍DEK机器部的各个安全标志、ESD防标志等。它们都处于机器部或者外部比较显眼的地方。 1 警告和注意 具有黄色的“WARNING,CAUTION,DANGER”字样的标签。WARNING标志着需要操作人员或者维护人员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这在机器部或者是机器执行某些功能的时候会发生。 如上图所示的组合警告标签,表示操作人员或者维修人员需要参考技术手册再 执行操作。 下面的表格列出DEK印刷机所用警示标识及其相应的含义。 2 紧急处理 DEK虽然有如1所示的警告和安全标示,但仍然会有不正当操作的情况出现而出现紧急故障或者伤害,为此,DEK提供了两个安全紧急按钮(E-stop)。每个紧急按钮都

能使机器急停,从而避免伤害。如图所示,在机器前台的两端都有红色的按钮就是E-stop。 图1 紧急按钮位置 二机器概述 1如图所示为机器外部概貌

①机器控制屏幕(Main Control Screen) ②两侧的控制按钮(Two Button Control) ③小鼠标(Mouse Trackball) ④键盘(Keyboard) ⑤系统启动按钮(System Button) ⑥红色紧急按钮(Emergency Stop Button,E-stop) ⑦主电源开关(Main Isolator) ⑧印刷监控灯(Paste Roll Lamp) ⑨机器状态灯(Tricoloured Beacon)

2 机器控制屏幕的两种显示方式,如图所示 Type1 ①印刷标题栏(Printe Title) ②制程参数窗口(Process Parameter) ③消息提示栏(Message Prompt) ④主菜单(Main Menu) ⑤视频窗口(Vision Data) ⑥警告消息窗口(Warning Message) ⑦印刷状态窗口(Printer Status) Type2 ①制程参数窗口(Process Parameter) ②机器参数窗口(Machine Parameter) ③消息提示栏(Message Prompt) ④主菜单(Main Menu) ⑤视频窗口(Vision Data) ⑥警告消息窗口(Warning Message) ⑦印刷状态窗口(Printer Status) ⑧印刷标题栏(Printe Title) 这两种方式可以通过Zoom in或者Zoom out来转换。 3机器状态灯(Tricoloured Beacon)的说明 红灯亮表示机器不可操作,可能为以下原因造成:系统没有启动、错误讯 息出现、擦拭纸没有了、酒精桶为空等。 黄灯亮表示机器没有准备好,可能为以下原因造成:系统正才初始化、机 器正在设置、机器在维护保养中 黄灯和绿灯亮表示需要机器操作人员注意:印刷机构太低、擦拭纸没有了、 酒精桶为空等 绿灯亮表示机器可以正常或者正在正常运行

操作牌管理制度(标准版)

操作牌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8

操作牌管理制度(标准版) 1、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任何设备,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一台设备多人交替工作时也必须首先交接好操作牌。 2、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主操作点保管。设备检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的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拿到操作牌后方可进行。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工人都无权再进行设备操作。在检修中或检修结束需要开动设备或试运行时,操作工人必须按检修负责人的指挥或收回操作牌后再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确认。 3、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积极将操作牌还给操作人

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和人员撤离后方可操作。 4、操作牌要挂在操作岗位的明显位置,当操作工人离开操作岗位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5、操作牌若丢失,由车间申请更换,并考核责任者。 6、操作牌丢失后需要操作时,可由当班班长或车间领导批准操作,事后及时补上。 7、一台设备如有单机或部分维修处理故障时,操作人员将操作牌交出后也无权操作其它部分设备,以免操作时其他设备动作伤害检修人员。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SPSS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1

SPSS 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 Xiaowenzi22与pinksss 共同制作 阐述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 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 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打的,故称F 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F 2)=0,则称F 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 个主成分。 主成分模型: F 1=a 11X 11+a 21X 21+……+a p1X p F 2=a 12X 12+a 22X 22+……+a p2X p …… F p =a 1m X 11+a 2m X 22+……+a pm X p 其中a 1i, a 2i, ……,a pi (i=1,……,m)为X 的协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X 1, X 2, ……, X p 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A=(ij a )m p ×=(,1α,2α…,m α),i i i R αλα=, R 为相关系数矩阵, i i αλ、是相应的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 1λ≥2λ≥…≥p λ≥0 上述方程组要求: 1、a 21i +a 22i +……+a 2pi =1 (i=1,……,m) 2、m I A A =′ (A=(ij a )m p ×=(,1α,2α…,m α),A 为正交矩阵) 3、Cov(F i ,F j )=ij i δλ, =01 ij δj i j i ≠= 操作步骤: 一、 数据标准化

系统操作说明书

系统操作说明书 该系统设计平台使用:Android Studio、Windows10系统 (1)管理员-BOSS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为管理员或者BOSS进入系统的首界面,显示登录界面,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和登录按钮。用户名和密码错误时界面下方会出现提示信息。 (2)管理员/BOSS管理 管理主界面分为管理员和BOSS,管理员管理主界面包含读者管理、期刊管理、借阅管理三大功能按钮,BOSS管理主界面包含图书借阅管理、期刊查询管理两大功能按钮。 (3)管理员——读者管理操作 读者管理操作界面包含一个列表用于显示借阅证信息,一个增加按钮,用于跳转到办理借阅证界面,还有一个返回按钮用于跳转回主界面。 (4)管理员——期刊管理操作 期刊管理操作界面包含订购期刊、卡片登记操作以及返回管理员管理界面操作,每个操作对应一个添加信息的界面,期刊订购界面里面包含期刊基本信息输入框以及添加返回按钮,卡片界面包含期刊的总期号、复本序号、本年期号等信息输入框和添加返回按钮。 (5)管理员——借阅管理 借阅管理界面包含期刊借还管理界面、借阅信息界面、期刊库存查询界面以及期刊去向查询界面。期刊借还管理界面包含借还期刊时所需填入的信息输入框以及添加和返回按钮;借阅管理界面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借阅情况,还有添加和返回按钮;期刊库存查询界面包含期刊代码输入框,查询、返回按钮以及一个列表用于显示查询结果;期刊去向查询界面包含期刊名称输入框、查询、返回按钮以及期刊剩余量显示框。 (6)BOSS——期刊借阅查询 借阅查询界面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借阅情况,还有查询和返回按钮;期刊库存查询界面包含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期刊情况,还有查询和返回按钮。

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

制度会签表

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能抓住重点,实行重点管理,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作业以及检维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 1、保卫科负责公司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2、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使用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3、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4、生产科门负责制定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各类操作牌。 四、控制程序、 1、要害岗位及重点设备:配电室、机床、起重设备。 2、重点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2.1 凡重点设备操作岗位的人员,必须经公司保卫科、生产科、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的考核,并经过具有相应培训资质单位组织安全教

育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2 电气、高速运转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各种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规定;高速运转机械设备旋转部位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罩。 3、操作牌安全管理 3.1 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设备,交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操作牌应放置在操作岗位明显的位置,当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3.2 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班组长保管。设备检维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收取操作牌后才能进行; 3.3 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人员无权进行设备操作,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将操作牌返还给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后才能进行操作; 3.4 操作牌若丢失,应由本人向本部门(车间)进行申请补办,申请后不能及时补办的,应由当班班长和车间领导批准后才能操作,事后应及时进行补办。

操作牌管理制度

操作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对设备设施操作过程的控制,避免人员因信息不畅而发生误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项目部,公司在职职工及实习代培人员、外来维修人员等。 三、职责 1、生产安全科负责对操作牌过程监督管理与制作。 2、车间负责对操作牌制度的管理。 3、岗位操作人员负责按操作牌制度规定的执行。 四、设备操作牌的含义与作用 设备操作牌是操作设备的凭证,生产岗位人员必须持有某设备操 作牌,才拥有操作该设备的权力,检修人员在需要检修设备时只有在 办理了停电手续取得某设备操作牌后,才有权检修该设备,无设备操 作牌进行操作或检修(检查)设备属违章行为。 五、具体要求 1、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任何设备,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一台设备多人交替工作时也必须首先交接好操作牌。 2、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主操作点保管。设备检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的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拿到操作牌后方可进行。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工人都无权再进行设备操作。

在检修中或检修结束需要开动设备或试运行时,操作工人必须按检修负责人的指挥或收回操作牌后再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确认。 3、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积极将操作牌还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和人员撤离后方可操作。 4、操作牌要挂在操作岗位的明显位置,当操作工人离开操作岗位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5、操作牌若丢失,由车间申请更换,并考核责任者。 6、操作牌丢失后需要操作时,可由当班班长或部门负责人批准操作,事后及时补上。 7、一台设备如有单机或部分维修处理故障时,操作人员将操作牌交出后也无权操作其它部分设备,以免操作时其他设备动作伤害检修人员。 8、新增或更改设备的操作牌,在联动试车前由生产安全科将设备操作牌转交岗位人员,试车完毕后与产权车间办理转交手续。 六、检查与考核 1、本办法由各车间安全员和生产安全科安全员检查。 2、任何岗位工人或检修工人,都不得将设备操作牌随身带走,如发现岗位工人或检修工人随意带走设备操作牌,视同设备操作牌丢失,并对由此引起的后果负责。 3、本办法的解释权属钢结构分公司生产安全科。

高炉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华菱钢管 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炼铁分厂 高炉工段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QZ/HG 38 009-2009 控制状态:受控(OA) 发放编号:38— 生效日期:2009年4月15日

目录 工长岗位操作规程‥‥‥‥‥‥‥‥‥‥‥‥‥‥‥‥ 1 副工长岗位操作规程‥‥‥‥‥‥‥‥‥‥‥‥‥‥‥38 见习工长岗位操作规程‥‥‥‥‥‥‥‥‥‥‥‥‥‥76 炉前岗位操作规程‥‥‥‥‥‥‥‥‥‥‥‥‥‥‥‥83 槽下岗位操作规程‥‥‥‥‥‥‥‥‥‥‥‥‥‥‥‥93 配岗位操作规程‥‥‥‥‥‥‥‥‥‥‥‥‥‥‥‥‥105 干法除尘岗位操作规程‥‥‥‥‥‥‥‥‥‥‥‥‥‥109

一、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确保作业人员正确操作,保证设备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工艺技术操作标准。 2 适用围 适用于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 3 工作程序 3.1 炉况正常的标志 正常的炉况主要特征是炉缸均匀工作活跃,气流分布合理、渣铁热量充沛、炉温稳定、下料均匀、顺畅。它主要表现在: 3.1.1探尺下降均匀、没有停滞陷落、时快时慢现象,两探尺下降差别不大于0.2m,每次加料后,料面深度基本一致。 3.1.2风口工作均匀、焦炭活跃明亮,但不耀眼,无凝块生降现象,不挂渣、不涌渣,风口破损少。 3.1.3渣温充足且流动性良好。 3.1.4铁水物理热充沛,同次铁前后温度均匀,相邻两次铁水温度波动不大,断面为灰口。 3.1.5煤气分布合理。 3.1.6炉喉温度各点接近且稳定在一定围,波动不大; 3.1.7炉顶温度曲线带较稳定,带宽在20~60℃之间,随上料前后波动在一定围,较为稳定。 3.1.8 十字测温各点温度活跃,随布料有规律波动,中心点在300~650℃,边缘温度在100~250℃。 3.1.9 布料时炉顶煤气压力没有猛然上升的尖峰。随压力降低即恢复到正常位置。 3.1.10 热风压力及冷风流量微微波动,无锯齿状,且风量与料速相适应。 3.1.11压差及风量相对稳定在正常围。 3.1.12 除尘器瓦斯灰量无大波动。 3.1.13各段冷却壁水温差在正常围波动。 3.1.14 炉体各层温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的围,波动小。 3.2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的基本操作制度包括: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冷却制度与造渣制度。 合理的操作制度,能保证合理的操作炉型,促使高炉稳定、顺行,达到“安全、环保、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冶炼效果。选择高炉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是: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决定高炉的冶炼强度。 冶炼生铁品种的要求。 原、燃料的质量。 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 日常操作和控制 3.2.1日常调剂炉温: 3.2.1.1调剂原则: 调节炉温顺序应是煤粉→风温→富氧→风量→负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