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俗称地蚕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的防治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

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

防治指标各地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棉花、甘薯每平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高粱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有虫2~3头;大豆穴害率达10%。

①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 、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3龄盛发前。

②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

顷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

③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是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

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可用红糖3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混合后按总量0.1%的比例加50%敌敌畏或敌百虫.傍晚用钵搭架放入田间诱杀,推广地老虎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效果很好,可大量采用。(2)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切断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对减少地老虎为害具有重要作用。药剂防治:防治3龄幼虫,秧苗出现孔洞,缺刻等被害状时,在秧苗及周围杂草喷敌百虫、敌敌畏800倍液防治。防治3龄后幼虫,用敌百虫拌鲜草、菜叶或炒香菜饼、棉饼制成毒饵,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人工捕捉,于清晨在菜田断苗的周围或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铲除田间杂草、杂物、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深耕翻土,冻凌炕地;灌水等。

②生物农药防治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可杀死黄地老虎;用病毒颗粒体也可杀死地老虎(用病毒虫尸30~50头研碎加水自治,配制浓度为100倍)。

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地老虎。

③土农药防治兔粪液1千克,加水10千克盛缸内,密封沤制15~20天,使用时充分搅匀过滤,用此液30千克/亩灌根,能有效防地老虎。

④糖醋诱蛾在四月上旬盛发期用3份糖、4份醋、1份酒、25份水调匀后放入盆中,离地面1米左右,诱杀成蛾,每亩放5盆,白天把药盖上,晚上再揭开盖。

⑤毒饵诱杀

按每亩用2.5%敌百虫粉0.5千克或90%敌百虫粉50克,拌25~40千克、长约3厘米长的鲜草或鲜菜叶,每天傍晚撒于田间。

⑥泡桐树叶诱杀

每天早上或上午采集鲜叶,置于阴凉通风处备用,在傍晚时把泡桐树叶放在地老虎为害的菜田里或苗床畦面上或走道上,叶面朝下,叶背朝上,每平方米放5~10张叶,若虫口密度大可多放;反之少放。当晚地老虎幼虫会聚集在叶面上,翌晨收集所放叶片,将地老虎幼虫集中杀死,叶片收起来保湿还可再用,一般用1~2次,可基本消灭地老虎。

此外,南瓜叶、鲜菜叶、鲜草、泡桐树叶等均可诱杀地老虎,方法同上。

⑦人工捕捉

发现田间幼苗被咬断或缺苗时,或食后留下断茬较整齐平滑,扒开被害株周围土层,就能捉到地老虎,连续捕捉4~5天就能消灭第一代地老虎。

⑧灌根

当发现被害虫咬断的残体,而又没有捉到害虫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灌在植株周围的土壤中将其消灭。

苹果蠹蛾

51 姚佳忆11生技1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Cydia pomonella (Linnaenus) Grapholitha pomonena (L ) 寄主名称:苹果Malus pumila、花红M. asiatica、海棠M. spectabilis、沙梨Pyrus pyrifolia、香梨P. aromatica、榅桲Cydonia oblong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野山楂C. cuneata、李Prunus salicina、杏P. armeniaca、巴旦杏P. amygdalus、桃P. persica、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栗属Castanea spp.、榕属(无花果属)Ficus spp.、花楸属Sorbus spp.等几十种水果。 物种名称:苹果蠹蛾 检疫方法:检查果品上是否有蛀孔及丝状虫粪、碎屑及各虫态。检查运载工具的四周缝隙等处是否有残留果品、包装物及幼虫、蛹。 传播途径: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m左右,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 生物学特性:在各地1年发生代数不同,少则1代,多则4代。成虫有趋光性。黄昏至清晨交尾,卵单产。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1头幼虫能咬几个苹果,从蛀果到脱果通常需1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或地上隐蔽物以及土中结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化蛹。一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 原产地:欧洲东南部。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1987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甘肃,在敦煌市立足,而后迅速扩展。到1992年已遍布全市,30多个大中型果园受害,年均损失40多万元。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 控制方法:严密监测,严禁发生区虫果外运,加强调运检疫。发现害虫及时清除,可采用刮树皮、树干上束草环等办法消灭、诱杀幼虫。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阻止其交尾,采用性诱剂诱捕,也可使用药剂喷洒。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不失为一项好办法。 分布状况: 中国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安西县)];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乌鲁木齐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霍城县),塔城地区(塔城市、裕民县、额敏县、托里县),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布尔津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在果树休眠期,彻底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的粗皮、翘皮,清除地面残枝落叶,集中深埋;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取果实套袋的办法阻止该虫蛀果为害。 2.物理措施。4月-9月,每30亩果园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在苹果蠹蛾幼虫脱果期,用柴草、麻袋片等缠绕果树主干或主枝分叉处,并定期清理销毁;也可采用在主干涂抹粘虫胶的方法,粘杀苹果蠹蛾幼虫;对疫情发生特别严重(平均蛀果率大于30%)、管理松懈的果园要采取砍树或高接换优等措施,控制苹果蠹蛾繁殖危害。 3.生物措施。对于苹果蠹蛾零星发生且危害较轻的区域,可于苹果蠹蛾成虫期,直接利用性信息素和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诱捕器设置密度为2-4个/亩;在果园面积大于50亩、虫口密度较高的苹果蠹蛾连片危害区,采用迷向防治法,即在性诱捕器第一次捕获苹果蠹蛾成虫之后,在果树树冠的中上部通风较好的枝条上悬挂苹果蠹蛾迷向条,阻断成虫交配,降低产卵量。 4.化学防治 (1)关键时期:由于第一代幼虫的发生相对比较整齐,更容易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务必要落实好第一代幼虫的化学防治措施。根据我县苹果蠹蛾实际发生情况,苹果蠹

蛾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在5月中旬,在此时期内务必做好第一轮化学防治。 (2)喷防农药:可用3%阿维·高氯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交替均匀喷雾。 (3)化防要求: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开展两轮次统防统治,每轮防治应连续喷药2-3次,间隔期12天左右,尤其要加强房前屋后、弃管果园等防控死角和盲区的防治。在第一轮化学防治期,开展“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的大规模统防统治工作,确保第一轮化学防治取得实效。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2011-07-13 15:00:11| 分类:二点委夜蛾防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发布时间:2011-7-11 12:15:22 访问人数:102 一、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

二、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环纹为一黑点,一个翅一个,共两个,比较明显,所以称为二点委夜蛾。 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半部宽,背缘凹,中部有一钩状突起;阳茎内有刺状阳茎针。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老熟幼虫入土做一丝质土茧包被内化蛹。 三、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方法 分布及发生规律:分布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前国内未见报道,2005年在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当年在河北的安新、曲周、正定、藁城、栾城、饶阳、深州相继发现,随后在武邑、隆尧、辛集、宁晋、临城、内丘、晋州、山东的宁津等地也有报道,2008年在河南新乡的玉米田也发现该虫的成虫。2011年6月中旬至7月初,我们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发现,在河南的郏县、荥阳等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新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次之;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甜菜为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棉花和瓜果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地老虎是世界性的重要地下害虫,其主要特点为危害广、食性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以地下害虫地老虎为论述点,主要介绍了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危害,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农业、林业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地老虎;种类;形态;危害;防治 引言:地下害虫一般指的是为害期在土壤中生活的害虫,而且危害作物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根茎部,比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也就是说在各种栽培作物中都可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1】。我国已知地下害虫达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8目32科,我区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蚜、根蛆、根象甲、根叶甲、蟋蟀、白蚁等10多类,在我区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四类为主,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是地下害虫中常发性,灾害性类群。 1.地老虎的种类与危害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粉翅蛾的幼虫。雌蛾在九月初产卵。通常把卵产在庄稼残梗上。数周后,幼虫出世,饥不择食,此时地里任何庄稼都会被吞吃尽净。天气变冷后,幼虫钻入地里过冬。开春的时候,长大的幼虫专吃刚种下的幼苗。它们晚上爬出来,把幼苗咬断,白天钻回地里休息。早晨如果仔细检查受伤幼苗附近的地面,会发现一个小洞,洞边有一堆小泥珠子。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1.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苹果蠹蛾的防治措施

苹果蠹蛾的防治措施 0引言 苹果蠹蛾是新疆果树主要虫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主要危害杏树、梨树等果树。苹果蠹蛾可通过运输远距离传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重要检疫对象。 1生活习性 苹果蠹蛾在树干粗皮、裂缝、翘皮以及分权处缝隙中结茧越冬,个别在树下的土壤缝隙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一代幼虫蛀果高峰期在6月上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第2代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旬;第3代幼虫蛀果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最佳防治时间在5月13日~20日。 2危害特点 苹果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幼虫大多从幼果中间部位蛀入,粪便堆积在果实表面。7~8月,以为害早酥梨为主,大多从相邻靠近的果实蛀入。8月底到9月初在苹果、梨上为害时,大多从萼洼处蛀入。幼虫蛀入果实后,主要取食果核部分,造成果实早期脱落。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清洁果树干涂白。落叶后,将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及树干上的草环全部集中烧毁,并刮除老翘皮烧毁,对树干进行涂白,以减少幼虫越冬的可能。清洁田园,堵树缝,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树干扎草环诱集越冬幼虫。9月中下旬,幼虫脱果寻找越冬场所之前,在树干上用杂草、布条等扎一个诱集环,诱集幼虫越冬。虫果集中深埋。为防止脱落的虫果内的幼虫在地面寻找越冬场所,将落果及摘下的虫果全部用统一药剂处理后深埋。 3.2物理防治 投放性引诱剂购进苹果蠹蛾性引诱剂诱芯,购进粘虫胶制作粘虫板,在5月份前进行果园悬挂,并于7月份更换诱芯1次。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利用蠹蛾的趋光性杀虫。 3.3化学防治 喷洒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高效氯氢菊酯1500

地老虎的分类与鉴别

地老虎的分类与鉴别 白边地老虎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河北、北京、河南等省、市、自治区。在内蒙古的锡盟、河北省的坝上地区、吉林延边、黑龙江省的嫩江、哈尔滨、宝清等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警纹地老虎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天山南北麓发生量最大,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东北和四川南部凉山地区等也有零星发生。 八字地老虎国内各地都有发生和分布,以东北和西南发生较多。 其为害状见图2-1、图2-2、图2-3。 图2-1小地老虎为害玉米造成的玉米为害状 (引自马齐祥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说》)

图2-2地老虎为害状 图2-3地老虎为害蔬菜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形态识别 1.小地老虎 图2-4小地老虎成虫(于洪春摄)

图2-5小地老虎幼虫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2.黄地老虎 图2-6黄地老虎成虫

图2-7黄地老虎幼虫及为害状 3.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2 mm,翅展52~62 mm,暗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分枝较长,向端部渐短小,几达末端。前翅褐色,前缘自基部至2/3处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楔状纹明显,周缘各围以黑褐色边,肾纹外方有1黑色条斑;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均为双条曲线,但有时不明显;外缘具1列黑点,内侧至亚缘线间为暗褐色。后翅淡褐色,外缘具很宽的黑褐色边。

图2-8 大地老虎 1.成虫 2.幼虫 3.幼虫头部正面 4.幼虫第4腹节背板 5.幼虫臀板背面 6.蛹(1、2、4、5、6仿浙江农业大学,3仿魏鸿钧等)

地老虎资料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为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分布最广、为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它在昆虫分类中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地方俗名称做截虫子、地根虫、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能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幼苗。在蔬菜范围中,可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多种蔬菜。因其食量大、食性暴,所以被称做地老虎。 (一)形态与习性 成虫(蛾):小地老虎较大,体长约16-32毫米、翅展42-55毫米。黄地老虎较小,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小地老虎的体色较暗、呈暗褐色。黄地老虎的体色较鲜,呈黄褐色,前翅上的主要特征是有肾形斑、环形斑和棒状斑。 幼虫:小地老虎较长,约为41-50毫米。黄地老虎较短,约为33-43毫米。小地老虎体表的粒瘤多而明显,黄地老虎不大明显。 蛹:小地老虎较长。约18-24毫米;黄地老虎较短,约为15-20毫米。 卵:半球形或称馒头形,有纵的和横的线纹,初产时是乳白色,孵化前是暗灰色。 其主要生活习性(以小地老虎为例)如下。 1.年发生代数在辽宁一年2-3代,北京一年3-4代,山东一年4代。第一代幼虫是为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 2.虫态期及幼虫龄期一代卵期11天左右,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8天左右,成虫的产卵前期5天左右。虫态期的长短,因温度、湿度和食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幼虫共6龄。 3.为害习性地老虎是以幼虫为害作物,在幼虫的6个龄期中,1龄幼虫较为集中危害,吃去植株叶肉。留一纸状表皮;2龄幼虫吃豆粒大孔洞,仍留纸状表皮;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咬断幼芽;4龄后咬断幼茎,进入暴食为害期。 4.生活习性成虫白天栖息于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进行交配、产卵和吸食。卵散产于叶背、土块、草棒上,每头雌虫一生产卵800-1000粒。幼虫主要为害作物幼苗,多者1头幼虫可为害5-10株幼苗,夜间为害(月明天尤为猖獗),白天栖于幼苗附近土表下面,幼虫有假死性。 5.趋性成虫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7-20℃的温度,最适合它生长发育,温度高达30℃时,明显受抑制。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防治的重点时期是早春3-4月间。 1.诱杀成虫配制糖醋诱杀药液(见前述)诱杀成虫,有条件时,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结合成虫诱杀过程,进行防治预测预报。 2.除草灭虫针对害虫喜欢栖居于杂草多的地方的习性,秋后或早春应及时清除田边和田间杂草,并运出田间处理。 3.人工捕捉幼虫在清晨于被害苗株的周围。用手轻拂健苗周围的表土,即易找到潜伏的功虫,自中心受害株发现始,每天清晨捉拿,坚持10-15天。 4.毒饵诱杀配制毒饵进行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结合捉拿中毒未死者一并消灭。其配制方法有如下几种。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俗称地蚕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的防治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 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 防治指标各地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棉花、甘薯每平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高粱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有虫2~3头;大豆穴害率达10%。 ①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 、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3龄盛发前。 ②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 顷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 ③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是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

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可用红糖3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混合后按总量0.1%的比例加50%敌敌畏或敌百虫.傍晚用钵搭架放入田间诱杀,推广地老虎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效果很好,可大量采用。(2)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切断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对减少地老虎为害具有重要作用。药剂防治:防治3龄幼虫,秧苗出现孔洞,缺刻等被害状时,在秧苗及周围杂草喷敌百虫、敌敌畏800倍液防治。防治3龄后幼虫,用敌百虫拌鲜草、菜叶或炒香菜饼、棉饼制成毒饵,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人工捕捉,于清晨在菜田断苗的周围或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铲除田间杂草、杂物、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深耕翻土,冻凌炕地;灌水等。 ②生物农药防治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可杀死黄地老虎;用病毒颗粒体也可杀死地老虎(用病毒虫尸30~50头研碎加水自治,配制浓度为100倍)。 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地老虎。 ③土农药防治兔粪液1千克,加水10千克盛缸内,密封沤制15~20天,使用时充分搅匀过滤,用此液30千克/亩灌根,能有效防地老虎。 ④糖醋诱蛾在四月上旬盛发期用3份糖、4份醋、1份酒、25份水调匀后放入盆中,离地面1米左右,诱杀成蛾,每亩放5盆,白天把药盖上,晚上再揭开盖。 ⑤毒饵诱杀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

附件3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ntinae、小食心虫族Grapholitini、小卷蛾属Cydia,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核桃等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导致果实成熟前大量脱落或腐烂,严重影响寄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该虫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为指导各地开展苹果蠹蛾防治,控制苹果蠹蛾的传播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对策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依法开展检疫,防止苹果蠹蛾的传人和传播扩散。在适生区内,对寄主植物开展监测,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措施开展防治,积极扑灭疫情。在开展防治过程中,应主要采取诱捕、人工及生物等防治方法,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 (二)规划与设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苹果蠹蛾发生情况,制定苹果蠹蛾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环境状况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

业设计。施工作业设计应遵循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内容应包括本县级单位的地理状况、发生和危害情况、防治范围和面积、防治方法和措施、施工作业图(表)及施工说明书等等。 二、虫情调查 (一)调查范围 苹果蠹蛾的适生区为北纬23.2°-48.0°、东经75.1°-132.6°、有效积温在230日度的区域。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该区域,应适时组织开展苹果蠹蛾的虫情调查和监测。其中人口密集的城镇、大中型水果交易市场或集散地周边地区3公里以内的该虫可寄生的果园、国道及主要省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该虫可寄生的果园、新疫情发生地周边15公里范围内该虫可寄生的果园作为重点调查监测区域。 (二)调查方法 1.成虫期调查 成虫期调查主要以诱捕器调查为主,即以诱捕到的苹果蠹蛾雄成虫数量来调查该虫的发生状况。具体方法如下: (1)诱捕器及诱芯的选用一般使用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进行诱捕。诱芯的载体中空,由硅橡胶制成,每个重约0.3-0.5克。每个诱芯的性信息素含量不低于0.001克,纯度90-97%。成品诱芯应放置在密闭塑料袋内,保存于冰箱中(冰箱温度控制于1-5℃),保存时间不

浅谈城市绿地地老虎危害防治技术

浅谈城市绿地地老虎危害防治技术 地老虎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害虫,危害大,难于防治。本文对危害城市绿地的地老虎生物习性、发生及防治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观测,并提出防治技术,即栽培园艺控制技术、物理及机械控制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标签:地老虎;防治技术 绿地已成为城市绿化主体,引领城市绿化潮流,为人们创造美丽舒适的环境,吸附尘埃和有毒气体,降低噪音,调节空气温、湿度,改善小气候。在绿地草坪管理过程中,危害绿地的害虫主要有金龟甲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夜蛾类(包括夜蛾、地老虎)等,以地老虎危害最为严重。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河南油田矿区,年平均气温16.5℃,降水量300~1100mm,日照2047小时;建造于2002年,草坪植物为白三叶、早熟禾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地老虎生活习性、危害调查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多食性害虫,其食量大、食性暴,称做地老虎。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三种,其中危害绿地草坪的主要是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1年产4代。成虫白天潜伏土缝、枯叶下、杂草里,晚上活动,有强烈趋光性。卵散产于土缝、落叶、杂草等处。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昼夜活动,取食嫩叶,造成叶片孔洞状,三龄后幼虫昼伏于浅土层中,有假死习性,夜晚取食嫩茎。4~6龄幼虫,白天潜伏浅土中,夜出活动,尤其在天刚亮、多露水时为害最凶。5~6龄为暴食期,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5%。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杂草丛生及菜田等地为害严重。 (二)地老虎防治不佳成因分析 对油区多年来绿地地老虎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統计,绿地地老虎防治较为困难,主要是因基础条件差、虫害识别不准、防治手段、防治时间、管理不当等方面引起。辖区绿地地势多低洼不平、土质黏性大,绿地内浇灌设施不具备,人工灌溉不匀,适于地老虎发生繁衍。修剪、杂物清理不及时等管理不善,给地老虎增加了藏身栖息之处,使其大量蔓延。 (三)绿地地老虎防治对策和防治技术

第三十章 黄病毒

第三十章黄病毒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蝉、白岭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虫媒病毒(arbovirus)。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与黄病毒许多性状相似,亦通过节股动物传播,但基因组结构及复制方式不同的甲病毒属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重要的成员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以往认为,我国不存在甲病毒感染。近年研究发现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亦有不同程度的甲病毒属(辛德毕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可列于表30-1: 表30-1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 Comparation items Characters 形态球形 直径40~70nm 包膜有 衣壳蛋白对称类型20面体立体对称 基因组ss+RNA(有感染性),在胞质内增殖 传播途径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黄病毒和甲病毒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总结如表30-2: 标30-2 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 Symptom Disease 脑炎或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部马脑炎 特殊部位的全身性感染登革热、辛德毕斯热 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性感染黄热病 表现为出血热的全身性感染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表现为关节炎的全身性感染基孔肯雅热、罗斯河热 第一节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简称乙脑。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

害虫识别及防治

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普及知识(一) 害虫识别及监测技术 一、基本简介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害虫”当作益虫看待。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有时是害虫,那是因为蚂蚁老

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又是益虫,它们会捕食农业害虫,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蝴蝶和蛾幼虫可能会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后却会为植物传播花粉。有些害虫本身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被人类食用,或是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药材。 站在生态角度来看的话,一些昆虫和鸟类捕食害虫,得以被人类定义为益兽。这些益兽的生存也依赖害虫而存活。倘若自然界没有了害虫,也就没有了捕食它们的益虫,益鸟了。因此,所谓的害虫在自然界食物链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体分类 1、食叶类害虫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2、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精品资料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 包括: 乙型(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人兽共患,经吸血媒介昆虫传播 结构 核心:(+)ssRNA 衣壳:20面体 包膜:刺突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传播途径 传染源:家畜(幼猪——重要的中间宿主和扩散宿主)、家禽 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储存宿主) 2.致病性 潜伏期:10~15天 隐性或轻型感染,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后遗症 3.免疫——稳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防治原则 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国儿童计划免疫规程) 驱蚊灭蚊;猪防治 二、登革病毒 1.致病性 流行区域——热带、亚热带(广东、海南、广西) 传染源——人、猴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 疾病——登革热 普通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既往感染,再次感染) 【例题】下列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的病毒是 A.汉坦病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森林脑炎病毒 D.登革热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答疑编号700538290101] 【正确答案】E 【例题】不需要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A.鼠疫耶尔森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普氏立克次体 D.钩端螺旋体 E.登革病毒 [答疑编号700538290102] 【正确答案】D 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1.汉坦病毒的特性 引起出血热症状体征的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形态:有包膜;-ssRNA(L、M、S);螺旋对称衣壳 主要型别: Ⅰ型(汉坦型);Ⅱ型(汉城/首尔型)——东亚和中国流行且危害严重培养:鼠类,多形性包涵体 2.出血热病毒致病性 人兽共患性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高热、出血、肾脏损害、免疫功能紊乱 传染源:啮齿类动物(主要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传播途径: 气溶胶——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鼠-人) 吸血虫媒(螨类和蜱类)(鼠-鼠) 潜伏期:2w 致病机制: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损伤 免疫力持久,重点人群接种 【例题】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汉坦病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森林脑炎病毒 D.登革热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答疑编号700538290103] 【正确答案】A

地老虎防治方法

地老虎防治方法 问:每到春季地老虎幼虫就开始出土危害春播作物的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而减收,严重的毁苗率可高达50%以上。请问怎样有效地进行防治? 答:目前,对该虫害的防治尚无新的有效措施,采用传统的方法诱杀,不但费时费力,且保苗效果也不理想。近年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偶然发现敌杀死防治地老虎具有神奇效果,如使用方法得当,其保苗率可达百分之百,且成本低,效果好。 具体方法:按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毫升-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对农作物的幼苗作常规喷洒,茎叶都要喷湿。地老虎出来觅食,就能使其中毒致死,如对整块地全面喷洒,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用此法防治地老虎,日落前不可施药,这是因为植株上的药液一旦被蒸发掉,防效就大大降低。该法不但对小龄幼虫有特效,对具有一定抗性的大龄幼虫也具有神奇效果。一般施药的次日一早就会出现大量死虫,如一次除治不完,可再喷一遍,彻底扫除残余害虫。 一、糖醋合剂诱杀。地老虎嗜好糖醋气味,可利用这一生活习性配制“糖醋合剂”诱杀。方法:取糖0.5公斤、醋1公斤、白酒0.1公斤、水7.5公斤,加入15-25克晶体敌百虫,将上述原料充分搅匀后置于盆中,在傍晚放于离地约1米高处,次日清晨将药盆收回,可诱杀大量地老虎成虫。 二、黑光灯诱杀。地老虎成虫羽化后在夜间取食、交配和产卵活动频繁,趋光性强,可将黑光灯安装于田间,夜晚开灯诱集成虫,灯下置一装有敌百虫药液的药盆,此法可有效诱杀羽化后的地老虎成虫。 三、泡桐叶诱杀。针对地老虎喜爱泡桐叶独特气味这一习性,将采集的新鲜泡桐叶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后,于傍晚放入菜田中,每亩放60-80片叶,次日清晨可将聚集在泡桐叶上的地老虎幼虫捕捉灭杀。 四、鲜菜叶、豆饼毒饵诱杀。将鲜嫩菜叶(或嫩草)用90%晶体敌百虫400倍液浸约1 0分钟,于傍晚撒入田间诱杀;也可取豆饼20-25公斤粉碎,过筛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辛硫磷0.5公斤,加水使豆饼湿润成毒饵,每亩按2-2.5公斤的用量将毒饵撒在菜苗附近,也能起到良好的诱杀效果。 5 主茎抹药人参果苗叶茎甜脆,易遭虫害。主要害虫是牙锋利的“地老虎”,其夜间出来在茎部吸汁,吸后把茎部咬断,白天藏于土中。防治方法用主茎涂药的办法较好,涂药部位在主茎距地面6cm内,此处粗壮,不易产生药害,农药必须是内吸性药类,如甲铵磷、磷铵、等有机磷农药,稀释浓度比喷施要大,可根据灭虫情况而定。方法是:一手提盛有适宜药液的小桶,一手用66cm长头缠棉球的小棍顺垅用棉球沾药进行涂抹,注意棉球的吸药量要适宜。这样害虫吸汁后便中毒死亡。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南方园林植物危害特征、发生特点、发生规律不同,常将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其防治如下分类: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地下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食叶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吸汁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蛀干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地下害虫识别及科学防控 概述 (一)概念:地下害虫是指为害期间生活在地下,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二) 主要类群:(1)蝼蛄类。(2)蛴螬类。(3)金针虫类。(4)地老虎类。(5)白蚁类。 地下害虫在苗圃和一二年生的园林植物中,常常危害幼苗、幼树根部或近地面部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龟子幼虫)、金针虫,直翅目的蟋蟀、蝼蛄,等翅目的白蚁等。 (三)为害方式 1.地下为害型:蛴螬,金针虫。 2.夜盗地面为害型:地老虎,蟋蟀。 3.兼害型:蝼蛄。 4.季节地下型:如瘤蚜,绵蚜。 (四)特点 1.为害方式隐蔽,造成损失后才发现。

2.为害时间长。长达一个季节。 3.食性杂,情况复杂(成虫,幼虫为害种类不同) 4.主要在作物苗期为害。(苗的耐害力差,为害块根,块茎,地下果。在时空密度上都不易补偿) 5.在土壤中活动性强,蝼蛄活动亦能造成为害(草坪田)。 一、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常见的有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两种。 1.分布与危害:东方蝼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为多。华北蝼蛄分布于北方。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同时成虫、若虫常在表土层活动,钻筑坑道,造成播种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近几年来,危害草坪也较严重。 2.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在南方1年完成1代,在北方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龄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5月为活动危害盛期,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期。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未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土室产卵其中,6月中旬为盛期,10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对香甜食物嗜食。 华北蝼蛄3年完成1代,若虫达13龄,于11月上旬以成虫及若虫越冬。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3.种群动态

地老虎怎么防治

地老虎怎么防治? 地老虎别称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土蚕等,为夜蛾科昆虫,中国约1600种,成虫口器发达,多食性作物害虫,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地老虎怎么防治吧!

地老虎生活习性 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因虫种而不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对黑光灯均有趋性,对糖酒醋液的趋性以小地老虎最强,黄地老虎则喜在大葱花蕊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际处,散产或堆产。3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嫩头、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为害,常将作物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垄,有自残现象。

地老虎危害特征 地老虎是多食性农作物害虫之一,为害农作物造成损失的有10余种,均以幼虫危害平贝母地上茎,常从地表处将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条,其主要寄主和为害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麦类、薯类、豆类、麻类、烟草、油菜、瓜类及多种蔬菜等,多种杂草也是地老虎重要的寄主之一,蔬菜的幼苗也常常受到为害。

地老虎怎么防治? 1、桐叶诱杀法:地老虎幼虫对泡桐树叶具有趋性,可取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清水浸湿后,于傍晚放在田间,每亩放80~120片,第二天一早掀开树叶,捉拿幼虫,效果很好。如果将泡桐树叶先放入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间,可将地老虎幼虫直接杀死,药效可持续7天左右。 2、毒饵诱杀法:取90%晶体敌百虫1公斤,先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加水10公斤,均匀地喷洒在100公斤炒香的饼粉或麦麸上,拌匀后于傍晚顺垄撒在作物根部,每亩用5公斤左右,防治地老虎效果很好。 2、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制方法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50%二嗪磷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红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 4、人工捕捉法: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习性,清晨在被害作物周围的地面上,用小铁锹或小木棍,挖出地老虎杀灭。 5、灌水淹杀法:对于可短期灌水的苗圃,在地老虎大量发生时,将苗圃灌水1~2天,可淹死大部分地老虎,或者迫使其外逃,人工进行捕杀。 6、黑光灯诱杀:地老虎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用糖醋液再配以黑光灯,在晴朗、微风、无月光的夜晚使用,能收到很好的诱杀效果。在黑光灯放一盆水,水中放入农药,或倒一层废机油,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7、锄地灭卵法:在地老虎产卵至孵化盛期,及时锄地中耕,可大大降低卵的孵化率。

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和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和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秦鄂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 【摘要】 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和肝炎病毒可引起许多严重的人类疾病。该文概述了这两类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病毒蛋白的抗原结构与功能、病毒毒力的分子基础,以及疫苗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黄病毒属;肝炎病毒属;病毒蛋白类;毒力决定簇;遗传工程疫苗;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373.2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flaviviruses and hepaciviruses of the family Flaviviridae Qin Ede Institute o f M icr obio lo g y and Epidemio lo gy ,Academ y of Militar y M 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850 Abstract Flav iv irus and hepacivir us belong to th e family Flav iviridae.T he v iruses ca use lo ts of sev ere diseases.The pur po se o f this r ev iew is to pr ovide a v iew of so me adva nces in the in vitro cell cultur e sy stem s fo r th e viruses,the antig enic structure and functio n o f v iral pr o teins ,the molecular basis o f v iral v irulence ,a nd the nov el ap-proaches to v accine and ther apy ag ainst these v iral diseases. Key words flaviviruses;hepaciviruses;vira l pr oteins;v irulence determina nts;g ene tically-eng ineer ed v accine;thera py 秦鄂德,男,1949年10月生,副研究员 黄病毒科(Flav iv iridae)包括黄病毒、肝炎病毒和瘟病毒3个属。这类病毒可使人和动物罹患各种疾病,如黄热病、蜱传脑炎、日本脑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丙型肝炎、庚型肝炎、牛病毒性腹泻等。 由于黄病毒科病毒对人和动物危害的严重性及普遍性,近年来对这类病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仅就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和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动物模型、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与防治相关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病毒的特性〔1〕 黄病毒科病毒的基因组为长9.5~ 12.3kb 的单股正链 RN A ,编码一个含有3 ~4种结构蛋白和6~7种非结构蛋白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的加工是通过细胞的蛋白酶、信号肽酶,病毒的N S3蛋白酶及各属病毒特异的蛋白酶。病毒基因组的复制需要病毒编码的依赖于RN A 的RN A 聚合酶和解旋酶,核衣壳的装配在细胞浆中进行。最后通过胞吐作用(ex o cyto sis)释放成熟的病毒。 有些黄病毒对哺乳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宿主的特 异性较低,它的传播一般需经节肢媒介。肝炎病毒通过非肠道传播,只感染人和灵长类。丙型肝炎病毒(hepa titis C virus ,HCV )是嗜肝性的,可导致持续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 us ,HGV )对宿主器官的嗜性尚不清楚。 2 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和动物模型的研究 最近10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黄 病毒基因组序列,如HCV 和HGV 等。但是,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病毒病的免疫预防,以及探讨新的抗病毒策略,病毒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人们集中探讨用人T 淋巴细胞和肝细胞体外增殖HCV 等肝炎病毒的可能性。国外报道HCV 可在人T 淋巴细胞系(HPB-M a 细胞株)中存活近3个月。由于肝细胞是肝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因此用肝细胞体外增殖肝炎病毒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国外不少实验室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报道从9月龄的胎儿肝脏中分离肝细胞,在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胎肝细胞,以细胞外基质延长其在体外的存活时间,HCV 在这种条件下在胎肝细胞中可存活3个月。有人采用人肝癌细胞(HuH7)系,在培养液中加入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及可以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 L)受体表达的洛伐他汀(lov astatin),并以感染细胞中的HCV 负链RN A 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结果表明HCV 在这种条件下可存活5个月〔2〕。对于像HCV 、HGV 等这类RN A 病毒,之所以很难在体外培养细胞中进行增殖,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它们与宿主细胞作用的独特性的了解,因而无法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细胞培养条件。 在建立动物模型方面,有些重要的人类黄病毒仍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寻找价廉、来源较广的动物模型仍极为迫切。有报道中国猕猴有可能作为HGV 感染的动物模型。由于转基因动物的出现,为病毒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开辟了一 149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999年6月第23卷第2期Bull Acad M il M ed Sci,J un 1999; Vol 23 No 2

苹果蠹蛾

不同植物粗提物对苹果蠹蛾药剂测定(新疆阿拉儿市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植保12-1班,赛麦提.萨依提)(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ntinae、小食心虫族Grapholitini、小卷蛾属Cydia,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核桃等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导致果实成熟前大量脱落或腐烂,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粗提物是茶叶中耳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类化合物的总称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几实现预期目标的可性分析: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1987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甘肃,在敦煌市立足,而后迅速扩展。到1992年已遍布全市,30多个大中型果园受害,年均损失40多万元。中国

分布现状:分布于甘肃、新疆等地。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 苹果蠹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围绕苹果蠹蛾疫情,我局加强了监测、检疫和除治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向东扩散蔓延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在陕西、宁夏和北京等地均监测或检疫到苹果蠹蛾,对我国林果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苹果蠹蛾能危害苹果、梨、沙果、杏、桃、山楂等多种果品,该虫可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减产、食用价值丧失等严重危害,一旦发生蔓延,防治难度较大。林果业是当前我国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苹果蠹蛾的发生和危害,将严重制约苹果、梨等林果业生产、流通和出口,给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林业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几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一、治理对策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依法开展检疫,防止苹果蠹蛾的传入和传播扩散。在适生区内,对寄主植物开展监测,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以性信息素迷向法、诱捕法、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积极扑灭疫情。 1、采取性信息素、黑光灯等方法监测,结合人工调查在所有发生区和可能发生区域进行监测和调查,做好监测预报。 2、对于苹果蠹蛾零星发生区域,如果发生程度较轻,可于苹果蠹蛾成虫期,直接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另外,在苹果蠹蛾零星初发区,也可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直接进行防治。化学药剂应严格选用,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 3、凡是苹果蠹蛾危害连片广泛发生地区(点状发生100亩以上)蛀果率≥1﹪,应采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虫口密度较高的果园(上年蛀果率≥5﹪),在使用迷向法防治的第一年结合采用1-2次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措施处理,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4、对于苹果蠹蛾危害非常严重(上年蛀果率≥10﹪)地区,应该采取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再进一步采取迷向法防治。 (二)规划与设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苹果蠹蛾发生情况,制定苹果蠹蛾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环境状况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施工作业设计应遵循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内容应包括本县级单位的地理状况、发生和危害情况、防治范围和面积、防治方法和措施、施工作业图(表)及施工说明书等等。 。 二.迷向法防治 利用性信息素干扰苹果蠹蛾雌雄间的交配通信联系,减少苹果蠹蛾交配,降低交配率,减少后代繁殖数量,达到防治苹果蠹蛾的效果。该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苹果蠹蛾发生区的防治。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