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五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

3、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

2、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突破

两汉时期对外交流有两个主要方面,即象征东西叫的“丝绸之路”和象征中外交流与朝、日及欧洲的往来,而本课的重难点也自然凸现出来,因此,要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就必须让学生认识两汉时期对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认识西汉时期的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同时把两汉以前封闭的社会比起来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 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 3、

东汉疆域图

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

2、请学生朗读一遍叫中“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按要求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

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其大致走向是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亚洲和欧洲,并且明白这条路线上之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是因为在这条商路上外输出的主要是汉朝的丝绸。)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4、设疑: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可以说是山高水远人险恶,经商的人们经过这条路既要与自然斗争,还要时刻防范盗贼。为什么这些商人呢感较安全地通过这条路呢。组织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展开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两汉政府派兵平息了匈奴的骚扰,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保护往来商旅。)

5、以此为契机,请学生联系自己收集了解的有关南方丝绸之路的史料,谈谈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6、肯定、评价、总结并形成认识

三、两汉与朝日的交流

1、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两汉对外交流的陆上通道及丝绸之路,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对外交流中的海上通道,它们在哪里呢?

2、设疑过渡:请大家想一想,去日本、朝鲜不能走路吧,也不能象在丝绸之路上那样骑骆驼骑马吧,那当时的人们怎么去的呢?(学生回答:船)同学们说得对,是坐船去的,那么是坐的什么样的船呢?

3、出示东汉陶船图片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两汉的中日、中朝来往也可以在陆地上开展。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勾出主要内容。展示东汉疆域图。

(学生阅读书74——75页的内容)

5、导引:同学们现在观察下这幅图片,找一找东汉的都城洛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

6、肯定学生的观察成果,提问: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说是东汉光武帝赠了日本列岛南部的委奴国的使节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而这枚金印现在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今天老师把这个金印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来看看。

7、出示幻灯片,简略介绍相关故事,可向学生略讲金印上的字体,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汉与欧洲的往来

1、以丝绸之路的走向引入再次演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告诉学生,公元97年,东汉派甘英出使大秦,11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回忆所学知识,联系课件找出大秦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大秦就是古罗马,而条支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

2、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部分了解相关知识。

3、总结全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两汉对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板书设计: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长安)意义

桥梁

汉与朝鲜:文化技术交流

汉与日本:通好(公元57年)“汉委奴国王”印

汉与欧洲: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11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

达标训练: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A. 长安

B.成都

C.洛阳

D. 西域都护府

2.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

是()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

A.公元前1世纪

B. 公元1世纪

C. 公元2世纪

D. 公元15世纪

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

②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

③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④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

7.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生动

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

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8.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条支海后没有继续前行,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条支海”是现在的

()

A.红海

B. 波斯湾

C.里海

D.黑海

9. 材料解析:

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穿中国的丝绸衣服,成为古罗马贵族的社会时尚。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请回答: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

拓展训练:

10.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11. 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 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 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12. 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A. 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 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

13. “汉委奴国王”金印图 76页

请说说这枚金印蕴涵着哪些历史信息?

培优训练:

1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作用?

15.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文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思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近期工作思路 一、对国际化的认识: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高校国际化的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办学方式的国际化等。高校国际化发展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专利,地方普通高校同样重要。对一所大学来讲,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可以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迅速改观,但难以迅速提高学校的内在实力。而如果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则可以迅速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样的内在质量。 以鲁东大学这样的省属地方性高校为例,在投入方面与其它高校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可以说,国际化不但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迅速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手段。通过引进资源能够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借势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能够使教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先进的研究手段;通过海外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和开阔眼界,在就业、升学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又加速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等等,所以说,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仅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现状:

留学生教育情况:整体规模能够达到全省高校第四位,去年年底达到594人。这个成绩是在我校硬件基础设施,特别是住宿条件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取得的,很不容易,应该说与国际交流学院、后勤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其次,通过我们的努力,鲁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汉办、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首批奖学金生将于今年9月来校学习。目前,我省具有接收国家汉办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省属院校只有4所,分别是山师?、青大、鲁大和曲师;在接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方面,我校也排在省属高校第三位。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去年成功申请到HSK和BCT 两个国家级考点,使我校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个考点的26所大学之一。今年又经过努力,申报的“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汉语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已经获批,近期将下发文件。截至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体系构建较为完善、教学方面特色鲜明、学术研究居全省前列,留学生教育评价方面,同时设立了两个国家级考点;留学生国别也逐渐打破了韩国一枝独秀的局面,来源国家扩展到十几个国家;留学生学历层次也形成了覆盖语言进修生、专业进修生乃至本科生、硕士生的比较完善的学历体系。总而言之,以目前掌握的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后劲很大,总体实力应该能进入省属高校前三位。 国外友好学校、机构交流情况:目前与美、加、英、法、俄、澳、日、韩等12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基本能满足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2009年,我校与法国高校成功开办卢瓦尔孔子学院,紧接着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授权单位,此授权点的获批就得益于孔子学院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班超经营西域 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学习资料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一)从认识事物基本特性角度,提出问题—是什么 (二)从探索事物因果联系角度,探究问题—为什么 (三)从研究事物作用影响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样 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一) 用史料证明观点 (二) 从史料得出观点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概况 A 组: 1、 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起止点)。 2、对照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山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现代国家有: 二、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史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丝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如悬泉置。 史料二:两汉时期,政府通过海上路上丝绸之路,加强同西方的联系;通过海路,加强同朝鲜、日本的联系。两汉时期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广州汉朝造船工场遗址东汉陶船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史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三、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请你利用手中的史料印证该观点。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不久, 又经中亚传入疏勒。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 莎车、库车、阿克苏、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 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之后波斯的魔术, 歌舞等也传播到新疆。 自西汉起,汉之军人、商人往来于中原与西域,在这种情况 下,汉文化进入新疆。新疆各地的考古挖掘出的木简、绢上记录 了西汉的历法、占卜、药方、兵学、算学等信息。 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后,希腊文化经西亚、中亚传入新疆地 区。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艺术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所反映,那里的裸体人像的数量之多,在全国石窟中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男性裸体人像几乎随处可见。例如,克孜尔石窟188号。 学习单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一)派遣与接收期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起始,主要是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我们把它理解 为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派遣与接收期,是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 发展初期。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派遣与接收留学生的主体是国家,对 方学校以承担国家任务的形式对留学生实行培养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吸 收主要依靠留学生个体实行。虽然这个阶段中后期国家增大自费留学 生出国和接收力度,下放了留学生招生的管理权限,学校成为留学生教 育的主体。但是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国外先进科 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交流还停留在留学生之间发生。 (二)吸收与融合期 随着留学生学成回国,带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 促动了中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到吸收 与融合期,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繁荣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国际 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国内外高校,在国内外高校的推动下,优质教育资 源持续相互吸收和融合。这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一些高校与国外培训机 构展开的非学历培训工作蓬勃展开。各承办高校在展开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持续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融合。 1.国际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下,管理人 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持续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 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促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的现代化。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 隋唐 魏晋至隋唐(220~907 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三省制。(2)九品中正制度。(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唐朝的政治:(1)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2)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3)科举制与监察制度。 (4)唐太宗*。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考点二 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考点三 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四 选修部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 (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③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④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内容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8.4.2.3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2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拥戴他为“”,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2.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逐渐兴起,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嫁给他。 3.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4.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多个府、州、县,疆域东到,西达、等广大区域,北低,南及,国家空前繁盛。 5. 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不远万里去天竺求法。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游历了年根据西行的见闻写成《》。 6. 以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 7.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著名的是高僧,他第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他除了传播外,还将盛唐的、、、等技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 【合作探究】 一、民族和睦开明的民族政策 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并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思考:这些拓展的 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3-9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

第三单元第九讲 1.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而对此宋代历史学家认为,“太宗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不足为后世法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唐太宗执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确的民族政策②唐太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③宋代史学家民族观过于狭隘,认识比较肤浅④宋代史学家观点虽有点片面,但基本正确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A 2.右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5世纪景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唐代管辖此地区的机构应是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黑水都督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高昌古城在今天新疆地区,唐太宗曾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答案:C 3.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的标志是 () A.唐太宗时,向唐纳贡 B.8世纪前期,唐设黑水都督府 C.大祚荣建立政权 D.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 解析:教科书对这一问题有明确叙述: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答案:B 4.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图是“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这幅地图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边疆各族进一步发展,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②边疆各族完全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 ③唐朝后期北部疆域已达长城以北地区 ④边疆各族一些政权是与唐朝中央政权并立的友好政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吐蕃所在的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时期。图示中的“政权部族界”说明,唐朝时期的边疆各族政权如吐蕃等虽然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友好,但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答案:B 5.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日交往最著名的高僧是玄奘 B.日本向唐朝派出的留学生最多 C.新罗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D.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相互往来 解析:唐朝时期,中日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是鉴真,玄奘是中印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向唐朝派出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以唐制为蓝本发起大化改新的是日本。 答案:D 6.1972年,郭沫若在《沁园春·雪》词的上阕中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其中空格中应填入的人名是 () A.法显B.玄奘 C.鉴真D.义净 答案:C 7.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对外交通相对发达 C.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对外交往是双向的,如果唐朝经济文化落后于世界,就吸引不了外国与唐朝交往,唐文化也不可能光照四邻。 答案:A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材料题 北师大版

材料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出“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的史实根据。 (2)“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在汉武帝和昭君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位?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请回答: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谈谈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冒顿单于对历史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国际交流合作总结

近5年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情况总结 淮安市中医院 近年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一2020))》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交流合作一:市卫生局副局长、我院孙邦贵院长到香港东华三院考察学习并进行交流合作。2012年8月下旬,市卫生局副局长、我院孙邦贵院长随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卫生局吉文桥局长等一起到香港进行考察学习。在此期间,孙邦贵院长与香港东华三院签订了良好的合作意向。香港东华三院是一所在香港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著名医院,一直以来,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规模最大的慈善社会福利机构,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了利民、惠民、爱民。在交流汇报会上,孙院长向东华三院的领导专家汇报了淮安市情市貌和全市卫生工作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我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中医中药在临床中的使用和疗效情况。在听了孙邦贵院长的介绍汇报后,在座的香港东华三院领导和专家高度赞赏了淮安近年来的发

展成就,对淮安市中医院近3年来的跨越发展惊叹不已,表示有机会一定到淮安、淮安市中医院走一走、瞧一瞧,推动加强两者之间合作交流的力度和深度。经过友好交流和协商,我院与香港东华三院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淮安市中医院在香港东华三院建立中医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派出适量医疗、护理和医院管理人员到东华三院接受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二、香港东华三院和淮安市中医院互相派遣医务人员,在对方医院执业(按香港和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互相学习借鉴,交流业务。三、香港东华三院根据淮安市社会和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淮安市中医院共同开设带有投资性质的服务项目,一方面为淮安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带动淮安市中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四、香港东华三院若有意到淮安市从事现代化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淮安市中医院将尽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交流合作二:妇科专家蒋莉主任作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随团赴日本考察学习中药颗粒剂使用推广情况。蒋莉主任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十大女杰”、市名中医、“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临床研制出“妇炎平合剂”、“桂红灌肠液”、“通管散胶囊”、“补肾抑抗灵胶囊”、“宫糜1号”、“催经止孕汤”等特色中药制剂近10种,对免疫性不孕、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急慢性盆腔炎、中西药流产等方面研究颇深,尤以治疗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在蒋莉主任的处方中,中医药处方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由于

隋唐时期练习题

隋唐时期练习题 (10年广东高考)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0年福建高考)《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10年全国卷2)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0年四川高考)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甘英B.玄奘 C.一行 D.鉴真 (09年全国Ⅰ卷文综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D.唐三彩 (09年全国Ⅱ卷文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09年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国际交流与合作简报

国际交流与合作简报 国际交流处编 2019年6月 北美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颖曜来访我校。6月5日至6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社会学系教师王颖曜来我校经管学部公共管理学院交流访问。访问交流期间,王颖曜通过多次联合教学及讲座,为师生介绍了美国大学政治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促进了学院跨学科研究、促进了双方院校社会学系的学术交流,为两校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月13日下午,王颖曜在公管院宋锦洲副教授的陪同下到访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王素斌、处长助理孙一会见了来访者。双方回顾了此次交流访问的细节,王颖曜认为此次学术交流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她表示会转达弗吉尼亚大学校方有关师生交换的项目信息,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前来我校长短期交流访问,进一步深化双方院校的合作关系。

王颖曜在公管院宋锦洲副教授的陪同下到访国际交流处 我校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在2016年1月签署学者访问协议,弗吉尼亚大学每年派送经过遴选的教师(每年不超过5位)来我校相关学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截至目前,共有10余位弗吉尼亚大学教师来访过我校,对我校与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对接学术合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项目负责:孙一) 美国佐治亚大学师生代表团访问我校。6月20日上午,由美国佐治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前校长(现荣誉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EdD)项目主

任Charles Knapp教授带领的佐治亚大学师生代表团一行17人访问我校。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在佐治亚大学修读教育学专业博士课程、在佐治亚州各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代表团此行访问我校旨在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国际化。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我校国际与比较教育教授赵中建、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王素斌先后做专题讲座,讲座由国际交流处处长助理孙一主持。 王素斌和赵中建分别为代表团带来主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的实践和思考”以及“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两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创新调整 1 隋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唐代藩镇割据 3 唐代门下省的作用 4 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 监察制度的独立性 6 综合7 1、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 D、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化 解析:C 仅凭材料君主选官用人制度,不能说明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可知北朝的人才选拔机制具有择优录取、公平公正的特点,相比九品中正制更符合国家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选官标准为策试成绩,而非靠门第,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孝感月考)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

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制,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解析:C 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县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 3、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控制地方 解析:C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前期为州、县两级制,后期则为道、州、县三级制.刺史由前期与中央(尚书省)联系到中后期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与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故C项正确.A项“皇权强化”、B 项“刺史权力膨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唐代中后期刺史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 4、(2017·黑龙江哈尔滨摸底)“唐代门下省的谏官们常随从宰相参加与皇帝之间的政事讨论,他们随从宰相左右,既可避免宰相与皇帝之间直接的冲突,也很自然地替代宰相说出宰相不方便说出的意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此处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理生态创新研究组 国际交流与合作 [编号] 024 [交流形式]出访 [主题人] 蒋高明 [主题] 荒漠化和国际政策规则国际会议(Desertifi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Imperative) [国家及城市]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时间] 2006年12月17日至20日 [主要活动] 这是2006年国际荒漠化年召开的一次全球级别的会议。阿尔及利亚总统Abdelaziz Bouteflika、联合国大学校长Hans van Ginkel、阿尔及利亚环境部长Cherif Rehamani等出席会议。会议代表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粮农组织(FAO)、非洲联盟(U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大学(UNU)、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国际保护联盟(IUCN)、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办公室(UNCCD)、撒哈拉国际观察所(OSS)、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亚力山大大学、阿尔及利亚大学、内华达大学等约600名代表或负责人参加。中国方面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办公室,全球环境基金荒漠化防治中国项目办公室等5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受会议全额资助,我组研究员蒋高明博士特邀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A New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policies for restoring grasslands in China based on scientific findings”,介绍了我们在浑善达克取得的生态恢复经验,所提出的自然力恢复观点获得会议代表的热烈响应。 [编号] 022 [交流形式]出访 [主题人]蒋高明 [主题] 荒漠化与干旱区国际研讨会:人类50年来干旱区问题的回顾 [国家及城市]突尼斯城,突尼斯共和国 [时间] 2006年6月19日至21日 [主要活动] 2006年为国际荒漠化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IYDD),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 练习题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 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 2.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注重强化城邦意识 C.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 3.某学者认为:罗马人创制罗马法主要源于自身的努力,但罗马法的发达(最高裁判官法和万民法的出现)和罗马法学的产生则无疑是与接受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相联系的。该学者意在强调自然法 A.适应了罗马法发展的需求B.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C.纠正了罗马习惯法的弊端D.改变了罗马法律的发展方向 4.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习惯法 5.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

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由此可知,其旨在 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B.执行万民法简洁宗旨 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 A.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 C.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 7.如图中的雕塑所反映的国家及政体是 A.雅典民主制 B.罗马共和制 C.罗马帝制 D.法兰克封建制 8.公元前1世纪时,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一见钟情,两人还有了一个私生子,名叫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回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且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根据罗马法,法官该如何判决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对外交往的盛况;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新罗、日本的影响;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和波斯、大食、东罗马等的往来。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由于国力强盛和执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加上有发达的交通条件,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前代相比,有进一步的发展,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这说明,一个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此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2.隋唐时期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对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可见,一个民族只有融入到世界民族的发展中,才更具有活力。 3.中外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友好使者们不畏艰辛,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频繁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学习隋唐时期中国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友好交往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日本、印度的友好往来。 难点:古今地名、国家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电子投影仪。 2.投影片若干张(包括丝绸之路图片、《隋唐疆域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唐人街图片、唐装图片等)。 教学要点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1.隋唐的对外交往 2.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2.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中日贸易往来 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四、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林月第三单元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

第三单元第四课《汉与匈话渊源》教学设计 马屿镇一中林月 一、【课程标准】 课标: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解读:“讲述”、“说明”、“列举”、“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新版教材的这一内容较之老版教材有所改动,把“汉匈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单独列为一框,让学生在学习秦汉一统的基础上了解那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体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本节课主要讲述汉匈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知道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措施;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影响;了解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认识西汉是一个开疆拓土与积极对外交流的王朝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诉汉朝的战和政策,如派卫青霍去病三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等故事,理解汉朝对匈奴政策变化及其对匈奴的影响,通过对比汉高祖、汉武帝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分析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的不同,理解国力强弱与国家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感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明确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匈关系的转变 教学难点:分析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西汉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与秦朝的疆域图,提问:秦汉疆域有何不同? 汉朝面积更大,新疆和甘肃地区属汉朝版图 师:在汉朝时,新疆地区正式归属西汉政府,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了解西汉是怎样使新疆地区归入其版图的。 讲授新课: (一)精彩历史 1、讲诉《白登山之围》的故事,要求学生说说‘匈奴的兴起史’。 2、展示史记材料

关于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的建议

关于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提案人:曾文忠 由于中国投资政策的放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与世界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国大的投资背景下,成都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再加上锦江区特有的区位环境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落户锦江区。 多年来,在招商引资政策的指引下,锦江区政府为吸引外资,着力打造软环境,以宽松的政策优势和丰厚的资金吸引批国内外大企业投资,如:优化交通路网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同时与入驻企业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关系,锦江区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保证了引进外资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今后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发展锦江区经济,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实现锦江区构建高端商务平台的目标,特提出以下建议:(一)要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发展空间,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务实合作,吸引国际资源和生产要素向我区聚集。如,深化对台合作,对台湾进行农业产业合作考察。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模型已成熟,而内陆的农业产业化刚刚提上日程。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趋势下,与台湾地区进行合作交流对大陆的农村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这也契合了锦江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目标。政府可以组织农业考察团对

台湾农业政策、经营等方面实地进行考察,将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岸双赢的目的。 (二)派出代表团赴国外举行投资说明会,组建一批适应海外市场的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平台。政府可以组织各企业、行业、商会等团体组成赴外考察团与国外的商会、行会进行经验的交流,或进行专项产品的考察,将当地的知名产品或特色商品直接引进国内,吸引当地企业入驻锦江区;还可以组织经贸代表团参加商品展洽谈会或旅游、经贸项目推介会等对外活动。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国外考察团来锦江区进行实地考察,如,组织赴欧洲专项考察团在进行考察的同时邀请欧洲当地的政府或商会、行会来国内考察,这样不但能增进相互了解,让外国友人了解锦江区,看到存在的潜在商机,同时还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 (三)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友好城市等渠道,实行跨境经济合作,积极落实跨境经济合作方案。由单向引资向双向产业合作拓展,积极稳妥推进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促进优势互补;拓展区域布局,双向开通工作是多年来对外开放的重点。政府之间可以就双向开通和锦江区今后发展问题进行专项会谈。如首先对跨境经济合作项目进行调研,然后选取物流、运输、旅游业、工业加工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作为专项进行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