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氧菌操作流程

厌氧菌操作流程

厌氧菌操作流程
厌氧菌操作流程

厌氧菌培养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 标本采集和运送

有厌氧菌感染指征时,需进行微生物学诊断。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是否合格,对厌氧菌检验结果影响很大。要求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采集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临床在进行厌氧菌培养前还应与实验室联系,做好接种培养的准备,进行床边接种或采用输送培养基。

一、标本采集

标本应从正常无菌部位或通过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胸腔液、腹腔液、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及通过外科无菌手术抽出的脓液等,与常规方法相同。用特殊技术或方法采取的标本,采集部位与方法如下:

1、肺部 肺部分泌物可经气管在环甲膜平面以下抽取,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带有保护取样刷不被正常菌群污染的套管。将取样刷剪下。可放入运送培养基或床边直接接种。

2、胸腔 直接胸腔穿刺。

3、尿道 耻骨联合上方经皮肤穿刺膀胱抽尿。

4、脓肿 封闭性脓肿用无菌空针抽取。如已破溃,用无菌棉拭子擦去表面脓液。取深部分泌物。

5、女性生殖道 消毒阴道从后穹隆穿刺,取脓液。若取子宫分泌物则用无菌导管抽取,导管外套以一个保护膜套管,插入子宫后才戳穿保护膜套管,在子宫内取标本。

6、窦道或深部伤口 用空针连着导管,尽可能深入抽取。伤口底部、边缘和窦道壁上刮下来的组织也是很好的标本,更能反映感染的细菌。若标本量太少,可适当加少量无菌盐水,冲洗后再吸出。

7、血液标本 毛囊和皮脂腺深部的丙酸杆菌易造成污染。用碘酊消毒后必须等一定时间,不要立即抽血。

其它注意事项:必须通过用于厌氧菌正常栖居地才能取到的标本,如痰、支气管镜采样(无特殊保护套)、咽拭子、排出的尿及阴道拭子不能做厌氧菌培养,粪便标本厌氧菌培养.只能做难辨梭菌及肉毒杆菌的培养。

在无条件床边采样时,尽快将空针中的气体排尽,用消毒空针抽取厌氧培养标本,将针头插入无菌像皮塞。必须用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可立即做床旁接种或插入运送培养基中送细菌室培养

二、标本运送

1、标本送入厌氧运送装置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最迟不超过6小时。标本不应放在冰箱里,低温对一些厌氧菌有害,且低温下标本吸收氧气较多。

2、厌氧培养基:Anaerobe Basal Agar(OXOID公司商品)+5%脱纤维羊血。

第二部分 厌氧菌检验流程

1、观察标本性状、染色、镜检及初步报告接种前观察标本是否是脓性,带血或腐败物质及气味,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荧光,并做记录。标本(除血液)涂片革兰染色规察细菌的种类及相对比例,可用“少量”、“+”、“++”或“+++”表示。根据厌氧菌的特殊形态,可初步确定有无厌氧菌感染,厌氧菌在镜下特征,如染色不匀而多形态等。并可提示对所用培养基的选择,见表2-10-1。向临床医生发出一级报告,建议试用哪类药物。镜检对整个鉴定程序有质量控制作用。

2、厌氧培养装置 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生长,造成培养环境无氧的方法有两种:

(l)厌氧手套箱:价格昂贵.适合大量标本的培养及鉴定操作,临床使用较少。

(2)厌氧盒法:气袋法,接种完标本后将平皿放入厌氧盒,使用气体发生袋(AnaeroGen Oxoid公司或生物梅里埃公司),撕开后将内袋放入厌氧盒内,无需触酶,立即盖紧盖子,放35℃培养至少48小时。或用含气体发生药片的气袋,加入10ml水,放触酶,亚甲蓝或刃天青指示剂。此法方便,可床边接种。

3、耐氧试验 当厌氧培养平皿上的厌氧菌与兼性菌混合生长时,为了确定是否为厌氧菌,一定要做耐氧试验。厌氧平皿上挑选的每个菌落同时接种厌氧血平皿及普通血平皿,分别做厌氧培养及需氧培养,若厌氧培养有细菌生长,对应

中生长好,而在需需氧培养不生长,则为厌氧菌。有些微需氧菌在5%~10% CO

2

培养(厌氧球菌、纳氏放线菌、氧、庆氧培养生长不好的细菌,应置5%~10% CO

2

蛛网丙酸杆菌等)。

4、厌氧菌的快速鉴定与诊断方法 已确定是厌氧菌并分离到纯菌后,可采用以下快速、简捷的方法鉴定。

(1) API-ID32(生物梅里埃):一个32 孔试条,其中29孔作为测定用,含干粉状底物测定厌氧菌酶活性。试条在有氧条件下37℃培养4小时,可肉眼观察结果或用ATB仪自动判读结果。

(2) VITEK-ANI卡: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的ANI鉴定卡可用厌氧菌鉴定。

解析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工艺

解析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工艺 小众环保2018-01-03 10:39:35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目的提高可生化性; 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水解酸化池内部可以不设曝气装置,控制停留时间再水解、酸化阶段,不出现厌氧产气阶段,前两个阶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将大分子的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产气阶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但这是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要进行除臭处理,且达到产气阶段的停留时间要较前两阶段长,也就是要出现厌氧状态。缺缺氧池内要设置曝气装置,控制溶解氧在0.3-0.8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器要慎重选择,既要保证供氧量,又要确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一般不选用微孔曝气器作为池底的曝气器。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及启动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12858077.html, 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及启动方法 作者:杨红艳尹芳赵兴玲柳静杨红王昌梅刘士清张无敌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本文设计应用UASB和EGSB 2种反应器进行串联耦合处理猪粪废水。由于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繁殖特性的差异性,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并不能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可以使2个反应在各自最适宜的环境内进行厌氧发酵,由于产氢产酸和产甲烷2个阶段相互独立,故酸化反应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缓解冲击负荷对后续产甲烷反应器的影响,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的反应效率。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产氢气与产甲烷两相耦合起来,并探讨运行参数对猪粪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同时为两相厌氧工艺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串联耦合;能源转换效率;设计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152-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two digester(UASB and EGSB)were series-coupled,which were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reatment of pig manure wastewater.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obligate H2-producing acetogenic bacteria and methanogens,the traditional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 is not beneficial for methanogens and the obligate H2-producing acetogenic bacteria.Two-phase anaerobic process make the two anaerobic process in the mo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fermentation.Due to the two stage of the producing acid and methane are independent and simultaneous,the acidification digester has a certain buffer action.It can alleviate the impact of shock load on the subsequent methane production digester,so the reaction rat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can be improved.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couple the hydrogen and methane together,and to discuss some factors on the effect of pig manure two-phas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t′s hoped to find the optimal anaerobic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raw materials,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phase anaerobic process. Key words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er;series-coupling;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design 两相厌氧工艺(two-phase anaerobic process)是由Ghosh和Pohland在20世纪70年代初 开发的,将水解发酵菌归为第一相产酸相,将共生的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归为第二相[1]。传统的单相厌氧反应包括厌氧消化的全过程,即将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放置在一个反 应器中。而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是将水解酸化过程的反应器和产甲烷过程的反应器进行串联。猪场污水具有高污染浓度、高COD、可生化性能强的特点,污水中主要含有未被猪吸收消化的食物如玉米颗粒和猪的代谢产物,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2],利用两相厌 氧消化工艺将其资源化利用对保护环境和缓解能源紧张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厌氧消化工艺具有无能耗、减少二次污染[3]、产生清洁能源等优势。本文设计应用UASB和EGSB两相串联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应用及前景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应用及前景 来源:百玛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阅读:310更新时间:2009-03-26 17:22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经验,结合百玛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几个厌氧消化处理生活垃圾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利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应用前景以及制约因素。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而且城市生活垃圾存在大量的生物质垃圾,具有易生物降解和高含水的特点,其形成的恶臭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与此同时,城市生物质垃圾中蕴含着大量生物质能,其高含水特性又为生物质能的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生物质垃圾的“高固体厌氧消化(High Solid Anaerobic Digestion)技术”成为世界环保科技的研究热点。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并产生绿色能源“沼气”,特别是在能源日益紧张,CO2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该技术越来受到各国政府接受和推广,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大力推广该技术的应用,我国“十一”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源,根据国家“十一五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0年,建成沼气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十一五”时期,加快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年产沼气约40亿立方米。 一、厌氧消化工艺原理 厌氧消化是无氧环境下有机质的自然降解过程,在自然界内广泛存在。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影响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厌氧条件、C/N、微量元素(如Ni、Co、Mo等)以及有毒物质的允许浓度等。厌氧消化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厌氧微生物是一个统称,包括厌氧有机物分解菌(或称不产甲烷厌氧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在一个厌氧反应器内,有各种厌氧微生物存在,形成一个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相对应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完成有机物厌氧代谢过程。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有机垃圾,是人为创造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与环境条件,使反应器内积累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因此,人工厌氧消化的速度大大超过自然界中自发的厌氧消化过程。 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完成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三个阶段的情况介绍如下: 水解 有机物厌氧菌产生胞外酶水解有机物。参与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有机物种类而变化,通常按原料种类分为纤维素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和蛋白质分解菌。在这些细菌作用下,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转化成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酸化 产酸菌,例如胶醋酸细菌、某些梭状芽孢杆菌等,分解前一步产生的较高级的脂肪酸并生成醋酸和氢。此外,有机物厌氧分解菌在分解脂肪时,也产生长链脂肪酸,如硬脂酸;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精选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

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两相厌氧消化_secret

两相厌氧消化(TPAD)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综合论述了两相厌氧消化(TPAD)的原理、相分离的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展望了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广阔前景。 关键字:两相厌氧消化相分离酸化甲烷化评价指标 Progression and Prospects on the Research of Two-PhaseAnaerobic Digestion (TPAD)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summaries the principle of two-phase anaerobicdigestion (TPAD), methods of phase-separation, affecting factors and evaluatingindexes Then the situ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andexternal TPAD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prospects in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are forecasted. Keywords:two-phase anaerobicdigestion; phase separation; acidogenesis; methogenesis; evaluating indexes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Two-Phase AnaerobicDigestion,简称TPAD)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戈什(Ghosh)和波兰特(Pohland)开发的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1],并于1977年在比利时首次应用于生产。该技术与其他新型厌氧反应器不同的是,它并不着重于反应器结构的改造,而是着重于工艺的变革。两相厌氧技术的研究将促进国内厌氧技术的发展,同时解决目前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厌氧生物处理时易酸化、靠稀释废水的技术局面,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一个技术飞跃。 1 两相厌氧消化的原理 传统的应用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个反应器中,这两类菌群之间的平衡是脆弱的。这是由于两种微生物在生理学、营养需求、生长速度及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传统设计应用中所遇到的稳定性和控制问题迫使研究人员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一般情况下,产甲烷阶段是整个厌氧消化的控制阶段。为了使厌氧消化过程完整的进行就必须首先满足产甲烷相细菌的生长条件,如维持一定的温度、增加反应时间,特别是对难降解或有毒废水需要长时间的驯化才能适应。二相厌氧消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前述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8.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应注意:无菌容器盖放于稳妥处时,应内面朝上。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带无菌手套 1.目的:用于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受到感染,用于接触某些无菌物品或区域,保持无菌物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与设计要点概要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与设计要点陈怡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北京 100082 摘要以北京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和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为例 , 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和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 包括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进泥预处理、厌氧消化池、沼气系统、上清液处理和污泥输送管路等 , 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污泥投配污泥搅拌沼气系统 K e y p o i n t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i n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C h e n Y i (B e i j i n g G e n e r a l M u n i c i p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10008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t h e B e i j i n g X i a o h o n g m e n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a n d X i ’ a n F i f t h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a s e x a m p l e ,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d t h e k e y p o i n t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i n t h e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 i n c l u d i n g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 s l u d g e p r e -t r e a t m e n t ,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t a n k , m e t h -a n e s y s t e m , u p -l e v e l c l e a n l i q u i d t r e a t m e n t , a n d s l u d g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p i p

污水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特点比较

污水厌氧生化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特点比较(优缺点)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 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的过程。在不充氧的条件下,厌氧细菌和兼性(好氧兼厌氧)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又称厌氧消化或发酵,分解的产物主要是沼气和少量污泥,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和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泥。 1、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⑴容积负荷高,典型工业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负荷(F/M)为~(kgMLVSS?d),是好氧工艺污泥负荷~(kgMLVSS?d)的两倍多。在厌氧处理系统中,由于没有氧的转移过程,MLVSS可以达到好氧工艺的5~10倍之多。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为5~ 10kgBOD 5 /(m3?d),而好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只有~(m3?d),两者相差可达10倍之多。 ⑵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是好氧工艺的5~10倍,而合成的生物量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即剩余污泥产量要少得多。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 1kgCOD Cr 产生的污泥量为250~600g,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1kgCOD Cr 产生的污泥量 只有20~180g。且浓缩性和脱水性较好,同时厌氧处理过程可以杀死污水和污泥中的一 部分寄生虫卵,即剩余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和化学指标都比好氧法稳定,因而厌氧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简单,可以减少污泥处置和处理的费用。 ⑶厌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少,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因而处理氮磷缺乏的工业废水时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就很少。而且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比好氧微生物要好维持得多,可以保持数月甚至数年无严重衰退,在停运一段时间后能迅速启动,因此厌氧反应器可以间歇运行,适于处理季节性排放的污水。 ⑷好氧微生物处理每去除1kgCOD Cr 因为曝气要耗电~1kWh,而厌氧生物处理就没有曝气带来的能耗,且处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污水时不会产生泡沫等问题,不仅如此,每 去除1kgCOD Cr 的同时,产生折合能量超过12000kJ的甲烷气。 ⑸好氧处理的曝气过程可以将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吹脱出来而产生大气污染,厌氧处理不存在这一问题,同时可以降解好氧工艺无法降解的物质,减少氯化烃类等有毒高分子有机物的毒性。

厌氧消化工艺设计要点

厌氧消化工艺设计要点 发布日期:2012-11-19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浏览次数:482 厌氧消化的工艺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消化池型、搅拌方式和工艺运行参数的选择上。总的设计原则是:a)在参考相似工程案例及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试验得到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如停留时间、运行温度、固体负荷、有机负荷;b)适合的池型选择;c)良好的搅拌方式,搅拌均匀,不存死角;d)简单、稳定的运行保障,如易于操作维护的设备,避免温度波动的良好换热设备以及容易去除浮渣的措施等;e)安全可靠的沼气输送系统。 工艺设计需要确定的内容:a)消化方式的设计;b)消化池形选择;c)消化池中污泥的混合搅拌方式确定;d)设计参数的选定;e)污泥加热方式的确定;f)污泥投配方法的确定;g)污泥及沼气排放方式的确定;h)浮渣及上清液的排除方法;i)安全防护措施的保证;j)监测和控制方法的确定;k)其它附属装置的选用。上述诸多方面中,厌氧消化的方式、消化池的池形、主要设计参数、消化池中污泥的混合搅拌方式对消化池的工程造价和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应谨慎选择。 (1)消化方式的设计 ①消化温度,厌氧消化根据运行温度的不同分为中温消化(30~36℃)和高温消化(50~55℃),其中中温消化的最佳温度为35℃,高温消化的最佳温度会因其它影响因素发生较大变化。高温消化的特点是,分解速率快、产气速率高、停留时间短,进而提高消化处理能力,节省消化池容积;另外卫生学指标较好,对寄生虫卵的杀灭率可达95%,大肠菌指数可达10-100;能耗高,温度控制较难。中温消化的特点是,相对高温消化的各项优势较为逊色,但中温消化运行稳定、易于控制,能耗相对较低,设计运行经验成熟。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中温厌氧消化。 ②消化等级,按照消化池的数量分为一级消化和两级消化。其中一级消化指污泥厌氧消化是在一个消化池内完成;两级消化指污泥厌氧消化在两个消化池内完成,第一级消化池设有加热、搅拌装置及气体收集装置,不排上清液和浮渣,第二级消化池不进行加热和搅拌,仅利用第一级的余热继续消化,同时排上清液和浮渣。两级消化工艺的土建费用较高,运行

缺氧 厌氧 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摘要:以缺氧、厌氧及好氧工段单元试验研究为基础,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将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工段倒置,取消内回流,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本工艺对城市污水中氮、磷及COD 等污染物的去除状况。相对于A2/O工艺,本工艺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从系统运行状况来看,经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其出水氮、磷及COD指标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关键词:缺氧;厌氧;好氧;城市污水;脱氮除磷 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处理废水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少,导致碳源不足,使得此过程中反硝化脱氮不理想,而回流污泥带入厌氧区的硝氮使聚磷菌释磷不充分,继而影响好氧区中的聚磷菌吸磷。从目前国内采用A2/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表明,其出水水质不稳定,很难达到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在本研究中,将传统A2/O工艺中厌氧区和缺氧区置换,以缺氧-厌氧-好氧的次序进行水处理。在前期试验中,针对缺氧、厌氧和好氧各区的最佳操作条件分别进行研究。获取适宜操作条件后,在缺氧-厌氧-好氧耦合系统的试验中,将缺氧、厌氧和好氧各区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操作,系统考察了耦合系统中缺氧出水、厌氧出水及系统出水变化情况,并将出水中各污染物含量与国家排放标准进行了对比。 根据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1],同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过程中存在停留时间较长的缺点,停留时间的增长,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污水处理量减少,能量消耗加大。在本研究中,以缩短停留时间、减少能量消耗和提高污水处理量为目标参数,以便提高本工艺在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流程图 耦合系统中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为:溶氧(DO)、pH值、回流比R、停留时间(HRT)以及泥质量浓度ρMLSS。基于前期试验研究,分别确定了缺氧、厌氧及好氧反应器容积、最佳停留时间及工艺条件。好氧、缺氧及厌氧反应器的体积分别为4 L、2 L和2L。图1为耦合系统工艺流程图。1—进水池; 2—进水泵; 3—缺氧反应器; 4—污泥回流泵; 5—空气压缩机; 6—厌氧反应器; 7—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8—折流板沉降器; 9—出水池 污水由进水池打入缺氧反应器,经缺氧反硝化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然后溢流至好氧反应器进行氨氧化和吸磷反应,最后进入沉降器;沉降器中部分出水及污泥经回流泵打入缺氧池,出水进入出水池。好氧反应器为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6],溶氧量主要是通过进气泵流量调节,厌氧和缺氧反应器则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来控制。 1·2试验水样及分析方法 活性污泥及城市废水取自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废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7]:化学需氧量(COD)为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医院手术室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一、常用手术体位放置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侧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俯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截石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颈仰伸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一)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取无菌溶液(二)打开无菌包、铺无菌盘、戴无菌手套(三)外科洗手操作及评分标准 (四)准备及整理无菌手术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五)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电动气压止血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高频电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常用手术体位放置流程及评分标准 放置体位原则: 1、病人安全、舒适、暴露良好。 2、放体位之前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者需要准备用物,做 到安全上齐全。 3、放体位时保证病人呼吸和循环不受影响。 4、放体位注意保护好肌肉、神经不受影响,防止术后发 生麻痹,同时充分暴露手术野。 5、视病人为整体,考虑病人的尊严和情绪,清醒患者做 好说服解释工作,不过分暴露身体,做好保暖工作。 6、肢体不能悬空放置,必须托垫稳妥。 7、妥善固定,方便观察及操作。

一、侧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双上肢外展勿大于90,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2、双上肢自然伸展,有利于呼吸 3、固定肢体时松紧适中,以免过度压迫肢体。 4、肾脏手术时腰桥对准11-12肋,有利于肾区平坦。 5、注意肩、臀部固定不移动,防止身体过度前倾、前屈而压迫下位上肢,导致桡神 经损伤及头静脉和腋静脉回流受阻。 6、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以免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血容量减少,引起生命体 征改变。避免压迫股静脉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男性应避免压迫外生殖器。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

“低能耗高效城镇污水污泥同步处理技术4S-MBR”既可通过工程设施化方式应用于集中式污 水处理厂建设,又可通过设备化集成应用于小水量、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领域。以处理规模为1 万 吨/天的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为例,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处理规模:10000m3/d; 吨水占地:<0.2m2/m3; 吨水投资:采用工程设施化方式建设,吨水投资小于1800 元/m3; 运行电耗:装机容量为188kW,吨水处理运行电耗0.36kW·h/m3; 设计进水水质范围:常规城市生活污水水质,COD:100~400mg/L,BOD5:50~200mg/L,NH3-N: 10~30 mg/L,SS:50~200 mg/L; 设计出水水质范围:优于《城市污水 李艺曾反复强调,虽然他推荐新建扩建项目采用MBR工艺,但这种技术对中国而言还在摸索。“我不建议在大型(10万吨以上规模)污水处理厂全部使用这种工艺。全部使用这种工艺有风险,运行不安全;能耗高,平均吨能耗达到0.8度电。” A/O工艺分为生物除磷工艺和生物脱氮工艺两种。 生物除磷工艺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厌氧池后,污水中的磷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混合液中。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后,聚磷菌较快生长,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正磷酸盐,在二沉池随污泥沉降,磷就进入污泥中,进而达到污水除磷目的。生物除磷工艺是不能有污泥回流的,否则除磷效果将下降。 生物脱氮工艺是由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缺氧池后,与回流污泥混合。活性污泥中的反消化菌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氨态氮在好样状态下形成硝态氮,随着污泥回流在缺氧状态下转化为氮气释放出来,以此达到脱氮目的。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b)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c)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d)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A/O法存在的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 一、温度因素 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日变化小于±2℃),温度的突然变化,对沼气产量有明显影响,温度突变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停止产气。 根据采用消化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常温消化(10-30℃)、中温消化(33-35℃左右)和高温消化(50-55℃左右)。 二、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三、搅拌和混合 搅拌可使消化物料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与物料的接触,并使消化产物及时分离,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增加产气量。同时,对消化池进行搅拌,可使池内温度均匀,加快消化速度,提高产气量。 搅拌方法包括气体搅拌、机械搅拌、泵循环等。气体搅拌是将消化池产生的沼气,加压后从池底部冲入,利用产生的气流,达到搅拌的目的。机械搅拌适合于小的消化池,液搅拌和气搅拌适合于大、中型的沼气工程。 四、营养与C/N比 厌氧消化原料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既是产生沼气的基质,又是厌氧消化微生物赖以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碳素和氨素两种营养物质,在厌氧菌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氮素和碳素(COD∶N∶P=200∶5∶1)。原料C/N比过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若C/N比过低,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容易造成系统中氨 氮浓度过高,出现氨中毒。 五、有毒物质 挥发性脂肪酸(VFA是消化原料酸性消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甲烷菌的生长代谢 的基质。一定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过高的VFA会抑制甲烷菌的生长,从而破坏消化过程。 有许多化学物质能抑制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类物质被称为抑制剂。 抑制剂的种类也很多,包括部分气态物质、重金属离子、酸类、醇类、苯、氰化物及去垢剂等。 六、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 1、由于pH的变化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的电荷变化, 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 2、pH除了对微生物细胞有直接影响外,还可以促使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从而对微生物产生 间接影响,因为多数非离子状态化合物比离子状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细胞;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操作者考核日期操作时间得分 项目考核标准及内容要求分值扣分得分 素质要求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 精神面貌好 6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 治疗盘,清洁纱布,棉签缸,碘伏瓶,无菌持物钳及缸,弯盘2个,无菌包(内 有2块治疗巾),1瓶生理盐水,贮槽内盛治疗碗2个,无菌手套包(内有无菌 手套1付) 3分环境清洁,干燥,宽敞2分 操作过程 操作时间为4分钟 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铺无 菌治 疗盘 及无 菌包 的使 用 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检查并口述),用纱布清洁治疗盘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检查并口述)4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4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4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口述) 4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 折叠,开口边向外。 6分 取无 菌物 品、 取无 菌溶 液及 无菌 持物 钳的 使用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 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检查并口述) 5分 8、启铝盖、消毒4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2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6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2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5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4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口述)3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已铺好的治疗盘有效期4小 时(口述)。记录铺无菌盘时间 5分 戴 无 菌 手 套 16、检查手套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及型号(检查并口述)4分 17、整理衣袖,打开手套包2分 18、取、戴无菌手套方法正确6分 19、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内面,已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外面,如不 慎将手套污染或发现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口述) 2分 20、脱手套前,将手套上污物洗去,然后由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 指部分,以免损坏手套(口述) 2分 操作后整理用物,有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3分理论提问略10分合计100分注:同等分数者,以操作时间先后排序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及前景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及前景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而居民的生活垃圾排放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我国的有关部门采用先进技术以及工业开展具体作业。目前,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凭借着其自身的特点而获得了环保部门青睐,并获得了广泛的推广运用。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前景 作为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有机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居民各类生活垃圾的处理,并由此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减少,确保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实现各项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保障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工艺,并就该工藝的具体运用进行叙述。 1 厌氧消化工艺分析 1.1 厌氧消化基本原理 所谓的厌氧消化,指的是在特定的无氧状态,有机物进行分解活动。在这样的状况下,有机物往往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下形成大量的CH4、CO2,被并进一步释放出能量满足微生物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的环保部门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就加强了对于该工艺技术的运用,并将该工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水解阶段、产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1.2 影响厌氧消化质量的因素 尽管我国的环保部门在居民生活垃圾以及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积极引进该工艺技术,但是该工艺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关于影响厌氧消化质量的因素,笔者总结以下几点。 (1)营养物质 在进行有机物的厌氧消化作业时,为了促进作业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微生物的生长能够获得必要的营养,并且实现各营养元素之间的合理化配比。其中,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则为碳氮比。在这一过程中,一旦该元素的配比失衡,往往会导致微生物的急剧死亡,不利于厌氧消化反应的开展,一般而言,最为合理的碳氮比为20:1 。 (2)反应温度 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往往在中温、高温的状况下进行,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9566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就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与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瞧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瞧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瞧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放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瞧瓶签)口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瞧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瞧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带无菌手套 1.检查手套:7号无菌手套,在有效使用期内,无潮湿、破损,将手套放置于操作台,打开手套,戴手套,戴手套时应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手套内面及非无菌物品或区域。为使手套与手贴合,可双手交叉互推。边做边口述:手套完好无破损,可进行无菌操作。 3.脱手套,置于医疗垃圾桶内,将用物推至处置室归类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