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题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题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题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题

19南朝诗两首

演练提升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差别(chā)?????灞涘(sì)?????澄江(chénɡ)

B.飞甍(ménɡ)?潜虬(qiú)?豳歌(bīn)

C.流霰(xiàn)?岖嵚(qīn)?拎包(līnɡ)

D.褰开(qiān)?参差(cī)?蹇马(jiǎn)

C项中”拎”应读”līn”。

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薄霄?元宵??九霄云外

B.栖川?栖息??哂笑不止

C.衾枕?沈阳??饮鸠止渴

D.时髦?髡刑??鬓发斑白

C项,”鸠”应为”鸩”。

C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霄愧云浮云浮:指浮云。

B.卧疴对空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C.池塘生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

D.去矣方滞淫滞淫:久留。

A项,”云浮”应为”高飞的鸿鸟”。

A

4.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

B.”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

C.”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

D.”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能够不变心呢D项,”谁能够不变心”应改为”谁的黑头发能不变白”。

D

5.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谢朓?

B.曹操

C.谢灵运

D.陶渊明

C项,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

C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池塘生春草,。

(2),澄江静如练。

(3)喧鸟覆春洲,。

(1)园柳变鸣禽

(2)余霞散成绮

(3)杂英满芳甸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①秋雁:喻李云。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7.开头两句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可以从句式特点并联系诗歌主旨分析。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用复沓重叠的语言、散文的句式,倾诉从过去到将来的许许多多、无尽无休的烦忧,写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怒。

8.诗中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朓诗歌的豪情逸兴,意图是什么

诗歌的关键词语如”愁”“不称意”等表明作者的心情是苦闷的,而在作者看来,那些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据此,可以判读其意图。

为抒发诗人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之情张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滪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9.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要逐句分析出诗中所蕴涵的”笑”意。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对回到家乡,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10.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题干中有”分别”的字眼,说明表现手法不只一种;另外,也可以从”可惜”一词看出诗意的转换。因此,可以考虑出两种手法、两种景象。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1.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1)边塞诗是????

(2)李白诗是????

(3)杜甫诗是???? 仿写时要写出每个对象的主要特点或者风格,或者诗歌中所涉及的主要意象。

(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2)(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3)(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12.请以”翅膀”为主要对象,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写实物,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少于50字。

描写实物时要突出翅膀的特点,阐述哲理时要重视翅膀的作用。

(1)翅膀是大自然的造物。蝴蝶的翅膀色彩斑斓,蜻蜓的翅膀薄如轻纱,天鹅的翅膀圣洁优雅,雄鹰的翅膀威武刚健。

(2)人类本没有翅膀,但知识为人类插上了翅膀,使人类能够飞翔于蓝天,翱翔于宇宙,到达了有翅膀的动物远不能达到的高度。?

?

高山仰止

易?滨???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仁者的象征,胸怀博大,宽厚仁爱;水是智者的代表,聪慧秀逸,灵活机敏,所谓”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是也。(通过引用名言、对比,引出文章的内容。开篇点题。)

我爱山山水水,但对水更多一些亲近,而对山更多的是敬畏。

感觉中山有太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北方的山雄伟,南方的山灵秀。当山在寒冷的冬夜黑黝黝地直指苍穹时,山巍峨而冷峻;当云和阳光变幻着山的阴晴晦明时,山神秘莫测。当你静坐深山,用心向山倾诉时,山抚平了你内心的累累伤痕;而悬

崖峭壁,会使你更深地领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昭示。(北方的雄伟,南方的灵秀;时而巍峨冷峻,时而壁立千仞,在不断转动的视角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群山之美。)

山,是说不尽的,我刻骨铭心地被震撼的,是莱蒙托夫的画《高加索行旅》,喜马拉雅山的照片。

莱蒙托夫的《高加索行旅》,山上没有草木,高耸的山岩通体沐浴在淡淡的阳光下,背景十分深远。喜马拉雅山峰的照片,正中是喜马拉雅山峰的山顶,那是真正的冰峰。中国画中的山总是空灵而朦胧,可以让人欣赏,引人遐思;而高加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这样的山即便是入画也能让世人震慑,让世人敬畏,更不用说亲临其境了。这样的山我们怎么可以以征服为目的去攀登!(承上启下) 也许,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有太多的自然灾害,也有太多的人为血腥,不是胜者无以生存,于是不仅在人类的词汇中有了”战胜”,有了”征服”,而且在人类的心态中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对于人类自己,少了平和,少了关注,少了尊重,多了欲望和野心。山们,从此不得安宁,尤其是人迹罕至的险峻的高山。人类的足迹终于印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白雪皑皑的顶峰上。喜马拉雅山不再神秘,不再洁净,沿着人类的足迹撒落着人类留下的垃圾。(人间至美的绝景,竟然被这样破坏,其中的讽刺不言而喻。) 珠穆朗玛峰这神奇的自然博物馆,它矗立在地球的一点上,却同时兼有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风光,可能在同一天,同时呈现一年四季的气象。它的植被、它的物种丰富得永远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山难道不该尊重如果有人想接近它,是否该轻

轻叩叩山门,小心翼翼地问一声:我可以进来吗当人们为登山的胜利而欢呼时,我常常感到深深的忧伤,为喜马拉雅山们忧伤。听说由于游人如织,丽江玉龙雪山历来终年不化的积雪去年夏天已了无踪影。我甚至感到心痛,玉龙何在! 在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人们惊呼物种迅速地减少,森林被砍伐,沙漠吞噬草原,空气和水不再洁净。人们保护动物,人们种树,种草,人们净化河流和湖泊……可是,山呢人们关心过那些永远是静默地、尊严地屹立在那儿的高山吗我迷茫:将世界的顶峰踩在脚下是否就证实了人类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保护环境是否也该保护高山、尊重高山我们是否该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点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敬畏之情多留下一方人迹未至的净土(连用六个问句,句句发人深思。作者的提问也层层深入,由保护、尊重山到敬畏自然,最后呼吁为后代多留下一方人迹未至的净土。其实,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敬畏人的心灵!) 这方净土也许不能让人和自然更加和谐,但可以使人和自然的关系不致更加恶化。人们是否能从这一系列思考中领悟到”高山仰止”的新的内涵”征服”与”仰止”相比,或许更明智的选择是后者。(篇末点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 点评:山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的礼物。自然造物时,用最美的景装点山,赋予山最博大的情怀,最宽厚的仁爱,所以人类沉醉于山水之美。人应该感谢自然,敬畏自然。然而,人类习惯于征服,愚昧地认为只要踩在山的顶峰便是征服了高山,征

服了自然。没有了对自然的敬畏,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的恶化、物种的消失……人类已经在遭受自然的惩罚,如果不停止这种征服,人类的未来让人担忧。

写作平台

写作话题

寻觅节日诗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节日诗,也就成为我国诗歌宝库的璀璨明珠。这些歌咏节日的诗歌,或叙节日源流,或写节日习俗,或颂民族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读之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中秋望月,每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豪气;重阳赏菊,时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诗的百花园,歆享诗情词韵。

?素材积累

???1.春节

(1)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轼《守岁》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甲午元旦》

(5)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未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6)岁尽未消残腊雪,堂高留宿远山云。(除夕)

(7)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2.元宵节

(1)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李调元《元夕》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3.端午节

(1)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台湾竹枝词》

(2)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4.七夕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七夕》

(4)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5)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5.中秋节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4)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6.重阳节

(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2)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李白《九日》

?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用古体诗或现代诗的形式写一首诗歌,或拟一副对联。

?

多多借鉴欣赏诗苑奇葩,深入体味节日浓郁的民族风情,才能生发诗情,一发而不可收。

?

节日对联

春节:兴伟业仍须牛劲?展宏图更壮虎威

元宵:吃汤圆,放花炮,万家灯火庆福祥,喜迎春来?舞龙狮,闹花灯,双喜临门乐团圆,笑迎元宵

中秋: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端午:碧叶银米透户香,柳风五月渡端阳?一枝艾蒿千家绿,却话离骚入梦长

中秋:秋凉衣正单,月圆人寂寞。世人喜庆欢,唯恐佳节至。???故乡千里远,酬酒空杯待。几度梦中回,尤见慈母泪。

节日诗歌

九日登高言怀???古节盼重阳,登高沐野凉。鸟声鸣翠叶,秋色染红霜。眼放弯河远,思随去雁长。休闲能此日,诗意汇胸膛。

中秋的月

月,你是否孤独/河畔的垂柳/柔柔的枝条/轻轻地在水中招摇

中秋的夜/风/掠过一丝情感/寄存一分美丽/明月端坐在树梢/在相约千年之后/依旧期盼负约的恋人

群星们/闪烁着不解的眼神/投来一分分牵挂/寻思着/已经沉默了千年的谜

月,你是否孤独/无奈的分手/是否早已经习惯了孤独/漫长的等待

节日诗是亲情的载体,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祝福与感恩。只要恪守”以我手写我心”的铭训,深潜涵泳,一定能写出动人的诗句。

?拓展训练

请你”你是一部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2019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浙江省温州市高三语文试题温州一模高清版

语文试题第1页(共 8 页)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19 年 11 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哲学家必须襟怀坦荡,祛.(qù)除杂念,自我圆融,自得其乐;相对的是,那些长戚戚.(qī ) 之人整日蝇营狗苟,沉湎于庸常生活,必定无法以哲学为乐。 B . 作为文明胜地的余杭良渚遗址让人浮想联翩,村落、水利、作.(zuō) 坊,诸多璀璨.(cà n ) 的大河文明,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C . 当木船产业濒.(bīn )临淘汰时,他没有气馁,而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夹.(jiá )缝中求生,把珍贵的古船图纸复原,将船舶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终于圆梦传承。 D . 沙起云行,山奔海立,风鸣树偃.(yǎn ) ,鸟啼虫吟,自然之神奇,不仅在于它供.(gōng )应 了人类生存物质,更在于它具有变幻莫测之美,令人惊叹、着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今年 8 月,四条贯穿浙江全省的“诗路”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之选。【甲】古越大地钟灵毓... 秀.。自古便受文人墨客青睐:从吴越时发轫..,到唐宋时繁盛,再到明清时集大成,历代文人留下了上万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乙】历经岁月淘洗,这些诗词融入青山绿水,写进楹联碑文,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睛沙(白居易《杭州春望》)”。它们不仅成为“诗画浙江”的生动写照,也循着水系流动蔓.生.出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水路。 【丙】永嘉——瓯江山水诗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成立谢灵运研究会、出版《谢灵运在永 嘉的踪迹》《寻访谢灵运卷》 以及举办国家级诗坛盛会等. 三种形式,真正让诗歌走进百姓生活中。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钟灵毓秀 B .发轫 C .蔓生 D .等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智能产品已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的一大热点,其购买主力是爱好尝鲜的年轻人,他们对智能 产品强烈的购买欲望,使这一领域成为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B .2019 年以来,微信管理平台对 4.5 万个仿冒类、欺诈类公众号依法进行了惩办,所以仿冒官 方账号的“福建车辆年检”公众号一经查实就被受到永久封禁。 C . 历史证明,只有强大的公民力量才能促使不作为的政府向正确方向迈进,而能否最大限度 温州一模

《登池上楼》教学设计范文

《登池上楼》教学设计范文 《登池上楼》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池上楼》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登池上楼》是一篇自读性质的课文,是一篇山水诗,作为山水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客观精致地描写出山水景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在对景物描写时,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诗里面,情景交融。不过,诗歌的语言让人颇觉隐晦,为学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风貌; 2.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重要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及典故的意义和所指。 课前准备 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山水诗写作谈起,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已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但只是片断的,后来发展的《楚辞》、乐府诗也没有把山水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去写,只有到了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山水景物才成为诗歌中主要描写对象,打开山水诗的新天地。 二、作者介绍 学生看课文注释 ①,再搜集有关课外资料,作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谢灵运:出生世家大族,骄纵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热衷权势,而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高傲、褊躁的`谢灵运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终于由爵位的继承人沦落到永嘉做太

守,在无奈的现实状况下终日以山水为娱,纵欢作乐。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景物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别人称他为山水诗派的开山祖。 三、提出具体问题再研讨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提出他们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反映本诗难理解。 具体问题: 1.课文一开头以“虬”与“鸿”下笔有何意义? 2.诗人正沉浸在春的美景中,为何突然因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句而引起感伤的?3.本文是一篇山水诗,它里面描写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鉴之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弄清课文中一些比喻、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再确定问题的理解: 1.“潜虬”是潜藏的龙,用来比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人,实指下文中的退耕归隐。“飞鸿”是高飞的大雁,比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人,即下文中的出仕有所作为,联系下面两句,可知无论出仕进取还是退耕归隐,诗人都做不到,因此,课文以“虬”和“鸿”作比喻,一开头就提出了进退两难的忧愁。 2.“祁祁伤豳歌”与“萋萋感楚吟”两句诗都是写春景,”

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 一、分析形象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 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月圆①【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子居 近日得以看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一书,其中的《说命》三篇,因属于先秦《书》系篇章,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点李学勤先生已于该篇的说明部分作了介绍。笔者此文,则仅是在李学勤先生的释读、注释与网上所见诸网友的文章讨论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博雅学人。 《说命》上 惟殷王赐说于天,用为佚仲使人。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惟射人得说于傅岩,厥俾繃弓,绅[弓串]辟矢。说方筑城,縢降庸力,厥说之状,鹃肩如惟。王乃讯说曰:“帝繄尔以畀余,繄非?”说乃曰:“惟,帝以余畀尔,尔左执朕袂,尔右稽首。”王曰:“亶然。”天乃命说伐佚仲。佚仲是生子,生二戊豕,佚仲卜曰:“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勿杀是吉。佚仲违卜,乃杀一豕。说于郼伐佚仲,一豕乃[睿见],保以逝。乃践,邑人皆从。一豕随仲之自行,是为赤[孚攵]之戎。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 整理者指出:“殷王,词见《书·无逸》,在此指高宗武丁,句云武丁受天之赐,与《书·禹贡》‘禹锡玄圭’同例。”1所说是,“惟殷

王赐说于天”即是“天赐说于殷王”,这里称“天”而不称“帝”,当是殷遗民受周文化影响的缘故,由以下文武丁与傅说的对话可见,此处的“天赐”就相当于“帝赐”。 “用为佚仲使人”之“用”,原字作“甬”,整理者读为“庸”2,似不必,此字直接读为“用”即可。“使人”本就是“庸役之人”,因此前“甬”字若仍读为“庸”而解作庸役,似于文意略显重复。“佚仲”,整理者读为“失仲”,其人盖为“佚”地的诸侯,如《逸周书·世俘》所称“佚侯”者。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句,整理者言:“向,原作‘’,楚文字习见,读为像,指画像。货,《说文》:‘财也。’《书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与简文有异。”3此句可见清华简《说命》与各传世文献所引《说命》版本大有差别,文字上亦颇有不同。类似情况,可参考清华简《金縢》与《尚书》传世文本中《金縢》篇之差异。 徇,原字作“旬”,整理者读为“徇”,甚是。据《说文·部》:“夐,营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巗。’”其文盖与《书序》同源。《字汇》:“夐,呼眩切,音绚。”由此可知,《说文》之“夐”即对应清华简此句的“旬”。《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索隐》引崔浩曰:“徇,营也。”《后汉书·崔駰传》:“游不伦党,2《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2页注二,中西书局,2012年12月。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一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 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 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党籍碑”。引出新旧党争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 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晚秋”点明季节。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课内迁移: 《湘夫人》“桂棹兮兰桨”。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 皆代指船。“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背西风”, 背靠着秋风。“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 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72 户,脚店(一般酒楼,无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宋人对酒的热爱。 “彩舟”一句:彩舟,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释疑:上句写了“归帆去棹”,来来回回的船,为何这句又写“彩舟”?笔者以为北宋造船业发达,船型众多,不同船舶功用不同,如远洋海船、运粮船、飞篷船、舫船。“云淡”指淡薄的浮云。“星河”,一曰天河之大,一曰繁星交辉。笔者认为,“星河鹭起”也有可能是“华灯初上,白鹭翩飞”之意。“画图难足”意为作画也难以完全表现出来。足表示“完全、足以”之意。 下阕“念往昔”一句:“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 课内迁移:柳永的《望海潮》的“户盈罗绮,竞豪奢”。 时事拓展:“摔倒炫富”源于俄罗斯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 发起的“炫富挑战”。看似不小心的一摔,他身边散落的,全是他炫出的名牌奢侈品。“河南考古”一摔,炫出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文物碎片;军人一摔,炫出了8年间最珍惜的荣誉证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一《登池上楼》王敏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求同存异找关联,走进大小谢的奇异空间 ——《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机联系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王敏 【教学目标】 目标1、 为了应对全国高考阅读考查的新变化,读写结合,理解有机关联的含义。 目标2、 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找到两首诗相同和不同之处。目标3、比较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揭示诗歌内在有机联系。 目标4、培养学生具体作文论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阅读能力。 目标5、在思维锻炼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能力。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1 记忆 2

3 运用 4 分析 5 评价 6 创造 A事实性知识目标2 B 概念性知识 目标1 C 程序性知识 目标3 目标4 D反省认知知识

【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揭示诗歌内在有机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体作文论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一、 课前准备 1、完成《南朝诗两首》自学学案,自行疏通字词和文意。 2、完成有机关联题目:请你阅读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大小谢都是中国山水派的代表人物,读了他们这两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两首诗的内涵,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200字的评论。通过字词句的梳理,确定有机关联的话题、内容和含义 二、 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南朝诗两首,教师评点导入 朗读品韵 三、 对比阅读 求同存异 (一) 整体感知,完成题目 1、请你阅读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大小谢都是中国山水派的代表人物,读了他们这两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两首诗的内涵,并使 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200字的评论。 备注:所谓“有机”,是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明确:展示学生作业,并与学生交流互动。 (1)作业一:明确山水诗寄情于山水的文体特点 从学生作业中找出代表性的有机关联,了解诗歌文体特点、两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以及内涵的有机关联。 通过比较阅读,求同存异,找出两首诗的有机关联。 (2)作业二:明确关联的协调

南朝诗两首(教案)

19南朝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体会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登池上楼》 一、导入新课 在诗歌史上,从谢氏门庭中走出的两个人,那就是谢灵运和谢朓。谢灵运和他的“门下弟子”谢朓,叔侄俩结束了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今天学习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二、介绍作者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三、诵读全诗,给生字词注音 虬qiú徇xùn 怍zuò疴kē衾qīn 昧mèi 褰qīn 眺tiào 祁qí豳bīn 四、内容分析 第一层(前八句):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 第二层(自“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第三层(最后六句):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五、主题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 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古代文学

李白曾有诗曰,“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有不少次提到“谢公”“小谢”,这个“谢”指的就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 众所周知,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他的诗作也是在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和奠基下才能达到此高度。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古代山水诗是与谢灵运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除诗文创作外,他还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工于书法、绘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谢灵运出身名门,酷爱山水,性喜游览,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政治失意之后,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隐居山林,肆意遨游,写了大量的山水诗。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远行郊野荒林之中,才能忘却世道的艰难痛苦;只有在无限纯净的山水中,才能寻找到精神的自由与解脱。因此,谢灵运追求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但由于他没有最终跳出功名利禄的怪圈,短暂的惬意之后,他又感到迷茫,故而屡屡向山水诉说自己的失意与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与愤懑。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往往借山水的灵秀之气,表现老庄的哲理,通过对山水劲舞的再现,求得大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因而他的山水诗很大程度上是以写景来体玄悟道,在诗作的结构上大多形成了“叙事—写景—说理”这样三段式的程式,山水老庄,打成一片。胸中不缺少丰富的思想感情,眼前没有不可入诗的景物,将心里想到的、眼里见到的,都在诗中表现出来。 通过《谢灵运集校注》一书不难发现不少的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如《初去郡》中:“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等句,把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涉水登山,挹飞泉,搴落英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又如:“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写春;“晚霞枫叶丹,夕熏岚气阴”(《晚出西射堂》)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冬等等,诗人从不同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3.18《登临词二首》教案

3.18 登临词二首教案 一、桂枝香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道劲有力,有如其文。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的题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据词意所加。但从词作的实际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主旨) 上片写景。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目所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登临的地点、季节、气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澄江静如练”,对所目睹的水光山色作总的静态描绘,纯属自然景观。“似练”、“如簇”,很简括,也非常形象。“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动景。写出了人的活动,侧重于人文因素的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残阳、西风,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整个景象的氛围以悲情为基调,与下片中的“悲恨相续”相呼应。“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接“征帆去棹”。“星河”,指长江,“鹭起”,由长江中的白鹭洲联想到白鹭鸟,着一“起”字,灵气盎然。“画图难足”,对当前所见之景作总的概括和赞美。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片词意。“繁华竞逐”把六朝的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

登池上楼-古诗-赏析

登池上楼-古诗-赏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第327 页[①]潜虬(qiú求):潜藏着的虬龙。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媚,自我欣赏。幽姿:美丽的身姿。这句是根据《易·乾卦》中“潜龙勿用”的意思,来写虬龙隐藏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美丽的身姿。 第327 页[②]飞鸿响远音:这句是根据《易·渐卦》中“鸿渐于陆”的意思,写鸿雁高飞把声音传送到远方。 第327 页[③]薄:与“泊”通,止。云浮:飘浮在云间。这句是接第二句,说自愧不能象鸿雁那样飞上云霄以避祸远害。

第327 页[④]栖川:栖息在水中。作(zuò作):惭愧。这句是接第一句,说自惭不能象栖居深渊中的虬龙那样潜藏而保真。 第327 页[⑤]进德:进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智所拙:智力低下不能达到。 第327 页[⑥]退耕:退位隐居耕田。力不任:力量不能胜任。 第327 页[⑦]徇(xín寻)禄:追求俸禄,作官。及:到。穷海:边远的海滨,这里是指永嘉郡。 第327 页[⑧]疴(ē阿):病。卧疴,卧病在床上。空林:指冬季干枯的树林。 第327 页[⑨]昧:糊涂,不明白。这句是说病中整日卧在衾中、枕上,竟不知季节的变换。 第327 页[⑩]寨(qiān千):揭开,掀起。这句是说暂且打开帷帘,在楼上观望一下外面的景物。 第327 页[11]倾耳:侧耳,聚精会神倾听的样子。聆(lín0零):听。 第327 页[12]岖嵌(qīn钦):山势高峻的样子。 第327 页[13]初景:初春的阳光。绪风:余风,北风的余威。新阳:刚刚到来的春天。故阴:已经过去的冬季。这二句的意思是说:新春的阳光清除了寒风的余威,春天来临,严冬已经过去了。 第327 页[14]变:变换。变鸣禽,也就是“时乌变声”。因园中鸟类众多,所以啼声宛转多变。这二句是说:池塘边嫩草初生,

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2、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是人的思想情感 三、诗人简介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拟“江西诗派” 四、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读 4、教师请一两位学生朗读,并指正。 五、串讲诗歌 1、创作背景 课文注释1 2、内容 这是黄庭坚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写他的公余生活,在即景抒情中倾诉了他的适意和苦闷。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以寻常笔法,写得平坦,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傍晚时分干完一天的公务,似有无限快意,登临快阁自然合情合理,但也从中隐隐露出厌倦官务的情绪。诗人在阁上徘徊瞻眺、消遥自在的生动情态宛然可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从人、境相融,进而写心、境意会。诗人在快阁上,放眼眺望远山无数;

2021年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大纲人教版

2021年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大纲人教版 一、认识金陵,走近诗人 1、导入:芳草萋萋,澄江似练,“虎踞龙盘帝王州”的金陵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记取了多少诗人的千古喟叹! 2、走进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2、学习目标 ①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③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3、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矗漫嗟荣辱寒烟衰草 上片写景,下片借古讽今。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这是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题

19南朝诗两首 演练提升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差别(chā)?????灞涘(sì)?????澄江(chénɡ) B.飞甍(ménɡ)?潜虬(qiú)?豳歌(bīn) C.流霰(xiàn)?岖嵚(qīn)?拎包(līnɡ) D.褰开(qiān)?参差(cī)?蹇马(jiǎn) C项中”拎”应读”līn”。 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薄霄?元宵??九霄云外 B.栖川?栖息??哂笑不止 C.衾枕?沈阳??饮鸠止渴 D.时髦?髡刑??鬓发斑白 C项,”鸠”应为”鸩”。 C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霄愧云浮云浮:指浮云。 B.卧疴对空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C.池塘生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

D.去矣方滞淫滞淫:久留。 A项,”云浮”应为”高飞的鸿鸟”。 A 4.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 B.”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 C.”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 D.”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能够不变心呢D项,”谁能够不变心”应改为”谁的黑头发能不变白”。 D 5.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谢朓? B.曹操 C.谢灵运 D.陶渊明 C项,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 C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池塘生春草,。

(完整版)桂枝香教案

制作人:审核人:高二语文全体成员班级姓名小组 桂枝香金陵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2、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 认识金陵,走近诗人 1、导入:芳草萋萋,澄江似练,“虎踞龙盘帝王州”的金陵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记取了多少诗人的千古喟叹! 2、走进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二、自主、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3、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矗漫嗟荣辱寒烟衰草 上片写景,下片借古讽今。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注意目标,心中有数。

八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1(实用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八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1(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八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1(实用文 本)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知——析赏——评——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创作背景的介绍。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

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媒体设计 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初

登临词二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登临词二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桂枝香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道劲有力,有如其文。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的题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据词意所加。但从词作的实际

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主旨) 上片写景。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目所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登临的地点、季节、气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澄江静如练”,对所目睹的水光山色作总的静态描绘,纯属自然景观。“似练”、“如簇”,很简括,也非常形象。“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动景。写出了人的活动,侧重于人文因素的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残阳、西风,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整个景象的氛围以悲情为基调,与下片中的“悲恨相续”相呼应。“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接“征帆去棹”。“星河”,指长江,“鹭起”,由长江中的白鹭洲联想到白鹭鸟,着一“起”字,灵气盎然。“画图难足”,对当前所见之景作总的概括和赞美。

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 ——433 ),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 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⑵基本解读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 )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 )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22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 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潜虬媚幽姿”的大意是: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响远音”的大意是:远飞的鸿鸟响起了悠远的鸣声。这两句写潜龙、飞鸿在海阔天空中逞姿长鸣,悠游自在。下面几句转写自己的处境不如虬、鸿。“薄霄愧云浮”的大意是:看到高飞的鸿鸟迫近云霄我很惭愧。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栖川怍渊沉”的大意是:想到深渊中的潜虬在潜沉我也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虬。渊沉,潜沉在深渊。“进德智所拙”的大意是:要想增进道德因智力拙劣而作罢。“退耕力不任”的大意是: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徇禄反穷海”的大意是:因为追求禄位返回海的尽头。反穷海,指出任永嘉太守。穷海,指永嘉郡,地处海边。“卧疴对空林”的大意是:病在床上面对空旷的树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8 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衾枕昧节候”的大意是:卧病在床睡在被衾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褰开暂窥临”的大意是:揭开帷幕,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这是一个过渡句,下面的句子是诗人的所见所闻。“倾耳聆波澜”的大意是:倾耳聆听海上的波涛。“举目眺岖嵚”的大意是: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初景革绪风”的大意是: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阳改故阴”的大意是: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池塘生春草”的大意是:园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园柳变鸣禽”的大意是:藏在园柳中的群鸟鸣声也变换了。最后这两句诗人抓住由远及近的声色之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历来为人们所赞赏。 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6 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祁祁伤豳歌”的大意是:《诗经》中的“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楚辞》中的“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这两句都是用典,以表达怀归之情。“索居易永久”的大意是:独居容易觉得长久。“离群难处心”的大意是:离开群体难以安心。这两句加重了离群索居的苦楚。“持操岂独古”的大意是:保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无闷征在今”的大意是: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证明。 ⑶精华鉴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 ⑷参考译文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 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 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 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 “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 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 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 2 .相关资料 ( 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动。(叶梦得《石林诗话》) ( 2 )(毛泽东与柳亚子)二位诗人落座,就很自然谈起诗来。柳亚子说:“历代诗中,以山水诗居多。山水诗开山鼻祖当推东晋谢灵运。”

OK黄庭坚 登快阁 教案

登快阁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0.5课时 一、黄庭坚 见课文注释2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拟“江西诗派” 二、串讲诗歌 1、创作背景 课文注释1 2、内容 这是黄庭坚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写他的公余生活,在即景抒情中倾诉了他的适意和苦闷。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以寻常笔法,写得平坦,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傍晚时分干完一天的公务,似有无限快意,登临快阁自然合情合理,但也从中隐隐露出厌倦官务的情绪。诗人在阁上徘徊瞻眺、消遥自在的生动情态宛然可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从人、境相融,进而写心、境意会。诗人在快阁上,放眼眺望远山无数;居高临下,见清江一道,描绘出一副令人陶醉的深秋晚晴图。这两句分别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及谢眺“澄江静如练”(谢朓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