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之浅谈aa 学号:20111301310034345216666666姓名:韦潇潇aaaaaaaaaaaaaa 年级:2011级aaaaaaaaaaaaaaaa 学院:法学院aaaaaaaaaaaaaaaa 系别:法学aaaaaaaaaaaaaaaa 专业:法学aaaaaaaaaaaaaaaaa 指导教师:宋强aaaaaaaaaaaaaaaaaaa 完成日期:2015 年5月9日

摘要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和必经程序, 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公安机关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国内相关法律对刑事立案的规定过于笼统,缺少相对明确的概念表述。导致公安机关对立案依据的理解和判断不同,受机构或人为因素影响,公安机关办案实践中立案这一环节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文以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立足点,就如何理解、把握立案问题的立法本意,正确适用立案作几点探讨。

关键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立案标准。

Abstract

Filing is criminal lawsuit activity start and necessary proced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riminal activity,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However, due to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ase is too general, lack of concept of relatively clear express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process. Lead to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initia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the basis is different, affected by the institutions or man-made factor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handling practices in filing this link will appear in certain deviation. This paper exists in th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criminal record issues as a foothold, how to understand, grasp the legislative intent of the registration problem, correct application filed for a discussion.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criminal case; problem

目录

一、刑事立案概述 (1)

(一)刑事立案的概念 (1)

(二)刑事立案的基本特征 (1)

(三)刑事立案的意义 (2)

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 (3)

(一)立案不规范,该立不立、立而不破,先破后立 (3)

(二)刑事立案的标准不一 (4)

(三)对人立案和对事立案相互混淆 (4)

三、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5)

(一)民警对立案程序立法本意的认识存在误区 (5)

(二)民警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的认识存在分歧 (5)

(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存在分歧 (6)

四、解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的主要策略 (7)

(一)加强公安机关办案考核机制建设,树立正确的“立案观” (7)

(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警种之间的职责划分与合作工作 (7)

(三)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刑事立案问题 (7)

(四)加强全国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工作,防止刑事立案的“差异” (8)

(五)加强刑事立案程序工作,解决“立案不实”的问题 (8)

(六)加强刑事立案针对性工作,正确把握和运用对事立案和对人立案 (9)

(七)加强刑事立案公正化工作,确保刑事立案“案别”定性准确 (9)

(八)加强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立案及时、准确 (10)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刑事立案是启动刑事诉讼活动的最初始环节,是刑事案件的源头,对犯罪事实是否进入刑事诉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程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刑事诉讼立案旨在发现犯罪并依法追究犯罪行为。而公安机关作为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机关,承担着大部分案件的刑事立案职能,公安机关的立案质量直接影响着刑事诉讼活动。当今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各个司法机关的职能,主动发现犯罪,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为人民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正是其重中之重。可是,当代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过程却凸显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对刑事立案概念认识模糊。二、对刑事立案标准掌握不一。三、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相互混淆。这些问题都违背了我国《刑事诉讼法》,长此以往,便会阻碍我们依法治国的推进。只有从多个层面着手去解决当代刑事立案,中的这些问题,才能更加及时、准确的揭露打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树立法律的权威。本文将系统归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剖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刑事立案概述

(一)刑事立案的概念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我国法律对立案的规定主要见于新《刑事诉讼法》的第107条至第112条规定。在法律界人们普通认为,刑事立案指的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获取的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进行调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还有一些司法机关将其概括为:“刑事立案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在接受或发现犯罪线索后,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作为刑事诉讼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启动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程序的诉讼活动”。①

(二)刑事立案的基本特征

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司法机关在受理每一个刑事案件时都必须要经过的一道手续,是相当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一般会有特定的诉讼任务,所以它的特征如下:

1、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般过程是从立案到侦查,然后起诉到审判,最后进行执行,这个过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的五个普通的诉讼程序。这就要求公安等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撤换任何一个法定的诉讼过程,不能徇私舞弊。诉讼过程在执行时,只有当前一诉讼顺利完成之后,才能往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刑事诉讼真正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可见,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

2、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公安等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撤换任何一个法定的诉讼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机关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刑事诉讼的任务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刑事案件都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可以不完全经过这五个诉讼阶段,比如,自诉案件在执行时可以没有侦查阶段,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就可以省去审判和执行的程序;有些公诉案件,如果犯罪情节不是很严重,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结束该诉讼程序。但是,每一个刑事案件必须经过的阶段就是立案过程。立案是一个刑事诉讼案件的开始,其他诉讼阶段都得立案结束后才能执行,公安机关在各阶段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刑事立案的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是一个必须经过的程序。

3、刑事立案是法定机关专门设置的活动。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法定机关的特定活动,是法律赋予国家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项职权,这是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其他任何单位、个人或者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利。当然,国家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执行这项权利的时候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三)刑事立案的意义

刑事诉讼法把刑事立案规定为一项重要活动,是刑事诉讼的开端和必经程序,它有利于保证刑事诉讼的进行,有利于顺利完成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所以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刑事诉讼要求公安机关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及时、准确地立案,并及时地进行侦查活动,制定严密的调查计划,提高公共机关办事的效率,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因此,立案程序地有效运行,能够使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避免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逃脱罪名。②

2、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刑事立案的及时准确,是对犯罪受害单位或受害者的有力支持,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依照法定程序的立案,有利于确保立案条件的合理性,可以提高公安机关办案的准确性,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3、立案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司法统计的内容也包括立案。执行立案程序的依法执行,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时准确地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有利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犯罪事实,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犯罪情况的发生率,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

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立案作了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我国法律关于刑事立案的规定仍然过于原则、笼统,这样就会导致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分歧的现象,在认识和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把握上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应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了、先侦查后立案、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对事立案代替对人立案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政府对社会治安情况的正确估计,这就会导致党委、政府等机构很难对公安机关的工作作出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估,同时会使降低公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认可度。根据近几年来刑事立案情况调查,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案不规范,该立不立、立而不破,先破后立

②参见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于一些线索较少情节又不是很严重的案件采取“暂不立案,看情况再说。”的态度,造成了许多该立不立的现象。实践中,公安机关大多是看情况立案的,只有有把握破案的案件才予以立案。有些公安机关甚至先破案后立案,颠倒了法律程序。除此之外,还有公安机关勉强立案后不去主动破案,立案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初衷。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二)刑事立案的标准不一

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有管辖权都是立案的条件。这三个条件都比较抽象和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其具体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性。如一般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涉案金额为2000元,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一般要3000元。还有一类标准是追诉标准,它是为了把立案与追诉更好地结合起来,立案的标准是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制定的,有的案件在结案后能够直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而且还有很多案件的罪别没有明确的立案标准,这种情况就只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0条的原则进行评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犯罪人的情况也千奇百怪。对那些带有如“情节严重的”、“情节恶劣的”、“造成严重后果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等无具体标准的规定,公、检、法机关在执行中本来就认定不一、争议很大。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办案的时候由于主观认识、法律素质、业务能力等存在差异,在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出现对一些概念“情节严重”、“严重后果”把握不清、对罪与非罪难以区别的现象,这些差异有时就会导致不同的结论。

(三)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相互混淆

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立案既可以对人立案也可以对事立案。一般来说,当犯罪嫌疑人是确定的时候,应当选择对人立案;当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但犯罪嫌疑人是模糊的时候,应当选择对事立案。而在现实中有部分民警还是分不清什么时候选择对人立案,什么时候选择对事立案,两者把握不准,相互混淆。导致成为被检察机关立案监督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到妇女儿童走失后,其家属到公安机关报案的情况,少数民警图省事简单登记寻找,电话请示领导后便不做任何处理,有些案件由于没有任何

线索,办案民警片面认为立了案也找不到人,还有的认为过几天人可能就回家了,而不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立案采取侦查措施,将立案与追究刑事责任等同起来,导致了部分群众不满,引起了上访,使公安机关陷入被动。

三、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民警对立案程序立法本意的认识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 , 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民警因为上级综治业务考核、日常执法业务繁忙等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立案的立法本意 , 在受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极易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导致片面追求低发案率、高破案率情形比较突出,普遍存在对破不了的案件按“暂不立案,作情况掌握”处理而不立案、不上报,等抓到人案件破了才立案、上报。认为刑事案件一旦立了案就一定要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再撤销案件太麻烦。因此 , 对立案条件把握过于苛刻、严格 , 有的甚至把定罪的标准前移至立案阶段 , 在立案时就以能否定罪的标准来衡量案件事实。因此出现能不立案的就先不立案 , 查了再说的思想和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受此思维的影响 , 导致部分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对刑事立案的法理把握不够准确,出现“小案不立”或“是案就先立了再说”两个极端做法。具体实践中,有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以无法核查损失价值为借口不立案的,如抢夺项链案件,以受害人不能提供项链质地、重量或金额为由,不予立案。有的则以无法界定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为由不立案的,如手机案,手机购买时金额数达到立刑案标准,但电子产品使用期折旧幅度很大,以不能界定被盗时手机的现实价值为由,不予立案。还有的,则以损失财产无法界定为由降格处理不立案的,如电动自行车案,一般来说,一辆电动自行车的价值就已达立刑案标准,但由于受害人无法提供有效票据证明购买日期和价值,则被主观评“经验”降格处理,而不予立案。

(二)民警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的认识存在分歧

从《刑事诉讼法》第107 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公安机关既可以对人立案也可以对事立案。刑事犯罪嫌疑人明确的, 应当对嫌疑人立案;刑事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 但犯罪嫌疑人一时尚不明确的, 应当对事立案。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一线执法民警对在何种情况下应对人还是对事

立案把握不准,极易相互混淆。对人立案和对事立案的法律意义把握不准,相互替代。另外,在立案监督工作中,公安机关对事立案后因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检察机关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是否立案并落实追捕措施进行监督, 在一定意义上加剧了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存在分歧立案标准是根据立案条件的规定 , 衡量一个行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标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立案的条件有三个 : 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有管辖权。这三个条件都比较抽象和原则,而实际生活中的犯罪现象千奇百怪,行为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 因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所属地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主观认识和法律素质、业务能力的不同 , 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比如,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全国各地因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尽相同。当下危害全国人民的信用卡诈骗的罪与非罪,民间借债行为引发的老板跑路行为,认定为经济纠纷还是诈骗案?同一个案件在不同的公安机关往往有不同的结果,部分一线公安机关的民警对此难以有清晰的法理认识。

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根本的变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受之鼓舞,加之信访纳入法制轨道的要求,人民群众乐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并满含期待。但也有一部分人以法律为幌子,恶意左右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工作,两罪相较取其轻,逃避法律的重裁。2014年度,某地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受理的复核案件中有2件为就医后死亡。申请人控告事由却是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此类案件,复核难度相当大,“人命关天”四字重千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是失职、渎职。 2014年底,某地公安机关受理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时,发现受害人被撞死于路边一水渠内,开始就以交通肇事立案。但刑事科学技术室法医鉴定时,却发现受害人颈部痕迹稍微有点不正常,提出重新侦查现场建议,经进一步侦查,模拟实验,公安机关确定当晚的车祸不足以致受害人死亡,于是顶着压力克服困难劝说受害人家属对死者进行了解剖,最终将一起交通肇事案还原成了一起故意杀人案,还给了死者及家属一

个公正。此案若不是技术人员细心,立案过程中就漏掉了重③。

四、解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公安机关办案考核机制建设,树立正确的“立案观”

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办案考核机制及地方政府社会综合治理考核指标,深入推进公安机关办案考核机制的规范化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受案、管理、监督的办案机制来完善办案考核机制;也可以建立网上办案考核制度,将公安机关民警的办案情况、办案数量以及评价等都公开在网上进行考核,不再将立案数作为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依据,使得基层公安机关不再被动追求低发案率和高破案率,杜绝对一些未破案件按“暂不立案,作情况掌握”处理而不立案、不上报,等抓到人案件破了才立案、才上报的情况发生。

(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警种之间的职责划分与合作工作

公安机关内部警种之间往往存在着职能划分不合理的问题,在刑事立案时常常出现没有部门管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警种之间的职责划分,细致划分每种警种的职责,并且尽量避免出现职责交叉重叠的现象,在实际刑事立案操作过程中实行责任制,将责任划分到每个具体的部门;同时,内部警种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在办案时同时调动各警种,加强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整体的认同感。在司法实践中经常碰到刑事与行政案件的相互转换现象,这就牵扯到刑事立案与行政立案的问题。原为行政案件,后经调查取证,认为应改立为刑事案件的,原行政立案无须撤销;但原为刑事案件后改为行政案件的,则须撤销刑事立案,改立行政案件。例如,某某公安机关派出所办理的一起吸毒案件中,在办案初期当场未发现张某贩毒的证据不到刑事立案标准,而立为行政案件,后经办案民警的深度经营,获取了张某参与贩卖毒品及容留他人吸毒的证据,而达到刑事立案标准,随后该案由行政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并将此案整体移交禁毒大队办理。

(三)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刑事立案问题

③杨昌军、李必强:《刑事立案困境的博弈论诠释》,《法学评论》2006年第4期。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立案的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对于人民群众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嫌疑人自首的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立案。二者不能混淆。工作实践中,个别民警图省事,过分依赖警综平台自动生成的法律条款,经常出现两条并用进行立案,实际上第一百零七条和第一百一十条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立案情形,属于二选一,切不可并用。针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对全体办案民警进行法律培训,普遍提升一线办案民警的执法素养。同时,推行《办案刑事案件首接负责制》,和《主办侦查员》制度,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执法守则,如《刑事案件受理立案责任制》等。从110接处警、检举控告受理等方面入手,严把刑事立案“源头关”,从以适应新的执法新常态要求,通过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将民警的刑事立法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加强全国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工作,防止刑事立案的“差异”

全国公安机关应以《刑事诉讼法》、《刑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为依据,制定即统一、严格,又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现实情况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在规范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刑事立案标准与《刑事诉讼法》、《刑法》的衔接性、合法性、适当性,使其充分体现刑事法律的立法原义,体现罪刑法定、适用法律平等的法制原则,既不降低标准,使立案扩大化,也不抬高标准,使有罪的人受不到法律追究。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应与治安案件立案标准相衔接,与检察机关等制定的追诉标准相一致,在刑法适用上达成共识,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同时,公安机关要建立“一体两翼”制度,“一体”就是要审查批捕,“两翼”就是要加强立案监督,监督刑事立案的差异,监督立案的过程,防止该立案的不立,不该立案的立案了,通过“一体两翼”制度防止刑事立案中出现差异的现象,把好刑事立案的“差异关”。

(五)加强刑事立案程序工作,解决“立案不实”的问题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端,是每起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的必经阶段。只有经过立案这一法定程序,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才具有合法性,才能行使侦查

等各项权力。依法的立案程序是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时,先进行初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围绕犯罪事实、证据、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展开侦查、起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先采取强制措施后立案的违法消极立案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就是典型的执法者把是否定罪的标准前移到立案阶段的做法。因此,在立案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立案的法定条件、程序开展诉讼活动,严格执行接警、立案制度,坚持做到“有警必接,接警必查”。④公安机关要加强与侦查机关的合作,建立侦查机关的立案监督制度,监督刑事立案的各个环节,防止立案过程中出现虚假立案的现象;也可以实行刑事立案的公开制度,实行立案环节透明化制度,切实从各环节把好“立案不实”关,增强公安机关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六)加强刑事立案针对性工作,正确把握和运用对事立案和对人立案

对事立案和对人立案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无论是对人立案还是对事立案,最终指向必然是人。因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对人立案可以贯穿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对人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对事立案的作用只是启动侦查程序,有些案件是先发现犯罪结果,侦查需要由事到人,需要先对事立案来查找确定犯罪嫌疑人,侦查到一定阶段后,就必然要由事转化为对人侦查,因此,案件侦查的初始阶段,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事立案或对人立案来启动侦查程序,有明确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对人立案;只有在犯罪嫌疑人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以先对事立案。一旦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就必须办理对人的立案手续,由对事立案转化为对人立案。

(七)加强刑事立案公正化工作,确保刑事立案“案别”定性准确

公安机关一线民警在受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有的时候在受理阶段一时真的很难断定是什么案别。比如,某个公安机关派出所民警在出警时遇到了这样一个案子:“因为拆迁问题,某村的钉子户张某一直上访,一天晚上晚饭后张某夫妻外

④李景阳:《解决五个问题搞好立案监督》,《人民检察》2011年第3期。

出散步时与二个男青年发生口角,被打伤,男青年逃跑。报案后,公安机关首先由法医为张某夫妻两人做了鉴定,但都是轻微伤。若以伤害案件立案,显然不够刑事立案标准。若以寻衅滋事立案,则可立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做出暂立行政案件,待两名男青年到案后再决定是否转刑事案件的决定后,受害人张某不服,多次上访投诉,认为是开发商派人寻衅滋事打击处理钉子户,坚决要求立刑事案件处理。无奈之处,该公安机关又将此案立为刑事案件,并落实对两名嫌疑人的追捕措施,很快将两人抓获归案。经审讯,两人与拆迁还真没什么关系,但确是两个小混混,系另一地方的涉恶势力团伙成员,以刑事案件追责完全适合。此案例说明,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是一个复杂的选择过程,侦查办案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对证明没有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要及时固定。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取证,不能主观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就不固定相应证据,导致不予立案的证据、依据不足,不予立案理由不具说服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经过全面充分、穷尽疑点的调查后,特别是当事人有指向、明确的线索,所获证据仍然不能证明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发生,才能做出不予立案决定。

(八)加强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立案及时、准确

坚持内外结合的监督方式,一方面,理顺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关系,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落实公安行政复议、听证和国家赔偿制度。另一方面,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接受权力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创新监督渠道,实行警务公开,实施互联网评警,落实案件办理进度公示、回访等措施。通过以上监督渠道,确保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五、结语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实践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实然不利于当代社会环境下刑事案件工作的开展,势必导致立案责任推诿,放纵犯罪,损害法律权威与人民的合法利益,与依法治国下严格司法、违法必究的精神背道而驰。国家只有从制度规范、责任明确、加强监管、完善体制、严格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进,立案工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才能符合刑事诉讼法与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公安机关办事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3日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修订版。

[3] 孙汝亭、李增春:《刑事侦察学》,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版。

(二)论文类:

[4]高维俭:《刑事一体化思想若干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

[5] 孙长永、杨柳:《论刑事立案前的初查》,《河北法学》2012年第1期。

[6] 樊崇义:《制度创新理念先行——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几个检察理论问题》,《人民检察》2006年第1期。

[7]姜焕强:《论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

[8]许细燕、张学斌:《论我国侦查程序的启动与法律规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9]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

[10]王巧全:《论刑事立案初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1]谢佑平、万毅:《刑事侦查职能论纲》,《法学论坛》2010年第5期。

[12]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3]王学成:《论侦查监督》,《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4]刘瑞榕、刘方权:《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期。

[15]杨宗辉刘为军:《立案侦查条件新论》,《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6]宫万路:《论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的完善》,《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7]李景阳:《解决五个问题搞好立案监督》,《人民检察》2007年第3期。

[18]张大群:《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政法论坛》2007年第2期。

[19]刘根菊:《对立案概念和条件的探讨——兼与李宏同志商榷》,《北京社会科学》2006

年第4期。

[20]杨昌军、李必强:《刑事立案困境的博弈论诠释》,《法学评论》2006年第7期。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宋强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侦查文书 【了解】 一、侦查文书的分类 二、拘传证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内容 三、拘留证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内容 四、逮捕证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内容 五、保证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内容 六、监视居住委托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内容【一般掌握】 一、侦查文书的概念和功能 二、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的概念、功能、项目和内容 三、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四、呈请拘传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五、取保候审决定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六、监视居住决定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七、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意见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八、呈请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九、撤销案件通知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十、补充侦查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十一、要求复议意见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十二、提请复核意见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和写作内容 【重点掌握并能用会写】 一、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写作内容和方法 二、通缉令的概念、功能、结构、写作内容和方法 三、呈请拘留报告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写作内容和方法 四、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写作内容和方法 五、起诉意见书的概念、功能、结构、写作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 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格式制作的,为了保障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的顺序进行而使用的具有法

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刑事司法公文。 特点 1、制作机关 2、制作依据 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制作。 3、适用范围 必须为查处各类刑事案件制作。 4、作用 对于严格执行国家刑事法律,提高办案质量,保障人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分类 1、立案、破案、销案文书 有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移送案件通知书,呈请立案报告书,立案决定书,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不予立案通知书,不立案决定书复议决定书,不立案理由说明书,呈请破案报告书,呈请撤销案件报告书,撤销案件决定书。 2、管辖、回避文书 包括指定管辖决定书,回避决定书,驳回申请回避决定书,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决定书。 3、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文书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部分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部分 作者:王峰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第一部分刑事侦查部门管辖案件 一、放火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情节和后果严重,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损失财物1000元以上,毁损粮食、棉花500公斤以上的。 2、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致数人死亡,直接损失财物一万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造成财产巨大损失的。 3、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政府机关、水厂、电厂、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放火的,在其他部位、地点对特定对象放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 涉嫌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灾的,应予立案。 二、决水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故意决开水库、河流等堤坝,损坏公司财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伤亡的。 2、决水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损失财物1千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千斤以上的。 3、决水致死数人,直接损失财物1万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三、爆炸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情节、后果严重,致人死亡、重伤,或者损失财物千元以上,毁坏粮食等千斤以上。 2、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致数人死亡,直接损失财物万元以上,毁坏粮食等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3、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党政机关、水厂、电场、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爆炸的;在其他部位、地点对特定对象爆炸行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 四、投放危险物质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情节、后果严重,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损失财物千元以上,毁坏粮食千斤以上。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 几个问题和对策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几个问题和对策 1997年1月1日修改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法律监督的原则,在立法上明确了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内容,特别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权。这一权力的确立,对于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以罚代刑”、“不破不立”、群众告状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决策机关正确分析犯罪动向、及时确定打击犯罪的方针政策,而且影响了群众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使人们对司法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对维护社会稳定极为不利。针对这种状况,立法机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立案监督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它在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机关的执法水平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办案等现象,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 目前《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虽然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执行和分工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笔者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发现,这些规定还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真正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完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 ; 一、目前刑事立案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中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不够严格,立案标准不统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予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同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3条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 上述规定对于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环节中有关立案的条件、不予立案的案件处理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个别公安部门不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导致控告人见不到《不予立案通知书》,更谈不上行使复议权了。加之上述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公安机关是否将立案决定书告知控告人,由此影响了公民行使其正当的权利,同时也使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是否立案的情况无法掌握,不能正确履行不予立案的监督程序,致使人民群众产生“司法机关互相推诿”的误解,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威信和形象。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公安机关掌握的立案标准不统一,

公安部法制局孙茂利局长深度解读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部法制局孙茂利局长深度解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原题:《〈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深度解读》) 孙茂利 来源:2013年2月20日《法制日报》第9版 【作者简介】孙茂利,公安部法制局局长、一级警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博士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大范围的修改、完善,涉及到辩护、证据、侦查、强制措施、刑罚执行等各个环节,对侦查工作影响重大而深远。为保证公安机关正确贯彻执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公安部对1998年发布的原程序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及时发布了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 此次修订《程序规定》,突出体现了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公正与效率平衡的理念,一方面,全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基本原则,在严格贯彻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各项规定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公安侦查工作实际对有关完善侦查权的规定作出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规范执法活动,提升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的能力。 一、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不得监听、不得派员在场,全面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最核心的诉讼权利。《程序规定》在严格忠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对于律师辩护权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障。修订的主要思路: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是进一步细化规定,使有关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1、明确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范围 结合侦查工作需要,《程序规定》将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细化为“当时已查明的该罪的主要事实,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并要求,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移送情况告知辩护律师,保证辩护律师更加全面、及时了解涉及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行使辩护权利。 2、取消涉密案件委托律师需要经过批准的规定 根据修订后的《程序规定》,所有案件包括涉及国家秘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不经批准直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程序规定》要求,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并告知其如果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对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出委托辩护律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委托的辩护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转达。通过上述规定,保证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知悉,并充分行使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 3、充分保障辩护律师会见权 一是明确看守所应当在48小时以内安排律师会见到在押犯罪嫌疑人。这里的“会见到”,是修订过程中专门增加的,以保证律师在提出会见要求后,能够在法定时限内会见到犯罪嫌疑人。 二是取消了律师会见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的规定,并规定律师会见时,公安机关不得监听,不得派员在场。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辩护律师申请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我们考虑,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是一项基本权利,对这两类案件也要尽可能准予律师会见,因此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除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外,应当作出许可的决定”,“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消失后,公安机关应当许可会见”。

如何制作立案决定书.doc

怎么制造立案决议书 如何制作立案决定书?下面就由我给大家讲讲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立案决议书结构内容和制造方法 立案决议书为两联填充式法律文书,两联的格局、内容如下: 正本(第二联) 首部。包括:(1)制作文书的人民检察院的名称;(2)文书名称,即《立案决定书》;(3)文书编号,即检立〔〕号,空余地方依次填写人民检察院的简称、具体办案部门的简称、年度和序号。* * 正文。包括两部分内容:(1)法律依据。对于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或者公安机关等其他机关移送的案件,空白处应当填写"八十三",对于单位或者个人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人自首的案件,空白处应当填写"八十六"。(2)决定事项,即决定对案件立案侦查。两处空白,按顺序应当依次填写犯罪嫌疑人的姓名与其所涉嫌的罪名。共同犯罪的案件,应当填写全部犯罪嫌疑人的姓名。 尾部。包括:(1)检察长及其签名或者盖章;(2)制作文书的时间;(3)制作文书的人民检察院的印章。 在该联下方,印有"第二联附卷"字样,标明该联应当由制造文书的人民查看院附卷备检。 存根(第一联) 首部。除在文书名称下方标明"(存根)"字样,以示区别外,与正

文相同。 正文。共包括11项内容,空白处按顺序应当依次填写:(1)案由,即涉嫌罪名;(2)至(7)项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以及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方面增加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项内容,是因为根据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立案,需要履行特别的程序,如对人大代表立案,要向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通报;(8)批准人;(9)承办人;(10)填发人;(11) 填发时间。 在该联下方,印有"第一联一致保存"字样,标明该联应当与其他存根联一致保存备检。 4.本文书的适用问题 (1)立案决定书原为叙述式法律文书,内容比较复杂,包括首部、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和案由、经审査认定的主要犯罪事实及证据、决定立案的法律依据和尾部六部分内容。修订以后,变成二联填充式法律文书,格式、内容大大简化,这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立案决定书的性质、作用设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 条和第36条的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査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 日起,可以査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査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立案

法院立案决定书

法院立案决定书 制作《立案决定书》必须征得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那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法院立案决定书,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法院立案决定书格式结构 本文书是多联式文书,一式两联,由正本和存根组成。 1.正本 正本联是立案决定的依据和凭证,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首部。包括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和发文字号。 (2)正文。主要写两项内容,一项是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83条和第86条。其中,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依据是第83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依据是第86条。另一项是案件名称。立案时能够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填写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涉嫌的罪名,如"李某涉嫌抢劫案";有明确被害人的,填写被害人和被害性质,如"李某被害案";还可以以案件发现(发生)的时间、地点来确定案件的名称,如"5·11抢劫案"、"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等。 (3)尾部。应当填写清楚成文时间(填写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的时间,格式与行政公文的落款时间相同),并加盖制作文书的公安机关公章。 2.存根 存根联作为公安机关立案的凭证,用于公安机关留存备查。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和职业,批准人,批准时间,办案人,办案时间,办案单位,填发时间,填发人等。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栏可以用横线划掉。 立案所需的材料 下面是部分案件在法院立案时,立案庭要求提供的材料以及需要办的一些手续。 一、民事案件: 1.起诉状(原件一份,几个被告几份复印件); 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

一、盗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二年内三次以上)、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应当立案追诉。 (一)量刑情节 “数额较大”的起点为二千元; “数额巨大”的起点为五万元; “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为五十万。 (二)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项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1、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 2、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 3、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 4、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 5、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6、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7、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8、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诈骗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追诉。 (一)量刑情节 “数额较大”的起点为五千元; “数额巨大”的起点为五万元; “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为五十万。 (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且具有下列从严惩处情形之一的,以诈骗罪定罪: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抢夺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款)抢夺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二千元的,应予立案。 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 四、敲诈勒索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犯罪数额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二年内三次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量刑情节 “数额较大”的起点为三千元; “数额巨大”的起点为六万元; “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为五十万。 (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上述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1、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2、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3、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4、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5、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公安机关办理常见刑事案件中立案情形问答专辑

公安机关办理常见刑事案件中立案 情形问答专辑 问:在办理盗窃案件中,涉案中销赃的犯罪嫌疑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应当对销赃嫌疑人另行办理受理、立案呈批手续? 答:办理盗窃案件中,对于涉嫌销赃的犯罪嫌疑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以涉嫌销赃为由另行受理、立案,并办理相应的呈批手续。 问:2006年2月1日,甲被乙打伤,甲到公安局报案,民警受理后开展调查,甲在乙陪同下到医院治疗,乙主动向甲道歉,并交纳全部医疗费。20天后,甲治愈出院。经鉴定,此次甲的损伤已构成轻伤。正当公安局依据准备立案时,甲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遂受理立案。公安局据此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并向甲送达〔不予立案决定通知书〕,但甲拒收。请问:公安局的决定正确吗?若有不当,如何处理? 答:公安机关的做法正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本案中甲已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

事诉讼,法院已受理立案,公安机关做出不予立案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问:我再就问题索引号156的答复提出疑问:1、若某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活动中,又发现某甲有强奸、抢夺、抢劫、故意伤害等新的犯罪事实,是否应对某甲的涉嫌强奸、抢夺、抢劫、故意伤害再依次立案,即立案四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前期公安机关对某甲的立案,只能侦查其涉嫌盗窃的犯罪事实,发现其涉嫌新的其它犯罪,是否意味着只能等立案后才能开展侦查活动?那是否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2、若某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某乙有抢劫、寻衅滋事的犯罪事实,是否应对某乙再依次立案?若对某乙进行立案,是属于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还是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83条吗?第83条所指的“发现”是指“工作中”还是“侦查活动中”?还是二者皆是? 答:1、对于侦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犯罪,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办理相应的立案手续,这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不矛盾。 2、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3条对乙某立案。这里的发现,没有明确区分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侦查活动中,侦查活动本身也

广东省刑事案件立案与量刑标准

广东省刑事案件立案与量刑标准(74种犯罪) 注:对相关标准如有疑问请核实后再用,若有新文件,请按新文件标准执行,发现错漏会在下方留言区更正。广东省一类地区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二类地区为其他地区。 一、盗窃罪(刑法第264条) (一)盗窃价值3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为2000元),两年内三次盗窃的,入户盗窃的,携带凶器盗窃的,或者扒窃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盗窃价值10万元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6万元); (三)盗窃价值50万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40万元)。 二、诈骗罪(刑法第266条) (一)诈骗价值6000元(二类地区为4000元)为“数额较大”,诈骗未遂数额为6万元,电信诈骗价值3000元为“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 (二)诈骗价值10万元(二类地区为6万元)为“数额巨大”,电信诈骗价值3万元为“数额巨大”; (三)诈骗价值50万元(二类地区、电信诈骗同)为“数额特别巨大”。 三、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4条) (一)敲诈勒索价值人民币4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为2500元),应予立案追诉; (二)敲诈勒索骗价值人民币10万元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6万元); (三)敲诈勒索价值人民币50万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40万元) 四、抢夺罪(刑法第267条) (一)抢夺价值人民币3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为2000元),应予立案追诉; (二)抢夺骗价值人民币8万元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5万元); (三)抢夺价值人民币4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30万元)。 五、抢劫罪(刑法第263条) 抢劫数额巨大标准为10万元(二类地区为6万元)。 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法第276条之一)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二类地区为1万元);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 几个问题和对策(一)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几个问题和对策(一) 1997年1月1日修改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法律监督的原则,在立法上明确了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内容,特别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权。这一权力的确立,对于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以罚代刑”、“不破不立”、群众告状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决策机关正确分析犯罪动向、及时确定打击犯罪的方针政策,而且影响了群众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使人们对司法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对维护社会稳定极为不利。针对这种状况,立法机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立案监督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它在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机关的执法水平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办案等现象,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目前《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虽然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执行和分工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笔者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发现,这些规定还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真正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完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

一、目前刑事立案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中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不够严格,立案标准不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予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同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3条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上述规定对于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环节中有关立案的条件、不予立案的案件处理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个别公安部门不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导致控告人见不到《不予立案通知书》,更谈不上行使复议权了。加之上述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公安机关是否将立案决定书告知控告人,由此影响了公民行使其正当的权利,同时也使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是否立案的情况无法掌握,不能正确履行不予立案的监督程序,致使人民群众产生“司法机关互相推诿”的误解,严重

立案决定书格式及

立案决定书格式及 《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决定立案侦查时制作使用的决定类法律文书。其作用是表明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案件进入侦查阶段。《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活动的重要依据。《立案决定书》制作完毕,标志着公安机关对某一犯罪事实已经立案,可以采取有关强制措施和侦察措施。 本文书是多联式文书,一式两联,由正本和存根组成。 正本联是立案决定的依据和凭证,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首部。包括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和发文字号。 (2)正文。主要写两项内容,一项是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83条和第86条。其中,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依据是第83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依据是第86条。另一项是案件名称。立案时能够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填写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涉嫌的罪名,如“李某涉嫌抢劫案”;有明确被害人的,填写被害人和被害性质,如“李某被害案”;还可以以案件发现(发生)的时间、地点来确定案件的名称,如“5·11抢劫案”、“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等。 (3)尾部。应当填写清楚成文时间(填写县级以上公安机

关负责人批准立案的时间,格式与行政公文的落款时间相同),并加盖制作文书的公安机关公章。 存根联作为公安机关立案的凭证,用于公安机关留存备查。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和职业,批准人,批准时间,办案人,办案时间,办案单位,填发时间,填发人等。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栏可以用横线划掉。 纪检监察立案决定书 ____乡党委: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经20____年____月____日县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对____乡副乡长____同志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 中共____县纪委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安局立案决定书 ×公刑立字180号案件 名称李×涉嫌杀人罪 案件编号×××××××× 犯罪嫌疑人李×男女36岁 住址××市××路××号

广东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标准

广东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标准 注:广东省标准分二类区域,标准不同:一类地区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东莞、(江门市)及 其所辖市、县、区,二类地区为湛江、茂名、惠州、揭阳、 汕尾、梅州、河源、肇庆、韶关、清远、阳江、云浮及其所 辖市、县、区。未注明的均为一类地区标准,二类地区若无 特别规定可参照。 一、盗窃案(刑法第264条) (一)盗窃价值3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为2000元),两年内三次盗窃 的,入户盗窃的,携带凶器盗窃的,或者扒窃的,应予立案 追诉。(二)盗窃价值10万元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6 万元);(三)盗窃价值50万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 40万元)。二、诈骗案(刑法第266条)(一)诈骗价值6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江门市为4000元),诈骗未遂 数额为6万元,应予立案追诉;(二)诈骗价值10万元为“数 额巨大”(二类地区为6万元);(三)诈骗价值50万为“数额 (二类地区同)。三、敲诈勒索案(刑法第274条)(一)特别巨大” (二类地区为2500敲诈勒索价值人民币4000元为“数额较大” 元),应予立案追诉;(二)敲诈勒索骗价值人民币10万元为 “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6万元);(三)敲诈勒索价值人民 币50万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40万元)四、抢

夺案(刑法第267条) (一)抢夺价值人民币3000元为“数额较大”(二类地区为2000元),应予立案追诉;(二)抢夺骗价值人民币8万元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为5万元);(三)抢夺价值人民币4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二类地区为30万元)。五、抢劫案(刑法第263条) 抢劫数额巨大标准为10万元(二类地区为6万元)。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刑法第276条之一)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二类地区为1万元); 2.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二类地区为6万元)。七、故意毁坏财物案(刑法第275条)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 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八、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刑法第312条) (一)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6000元以上的; 2.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

刑事立案监督申请书范文

刑事立案监督申请书范文 刑事立案监督权是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公安机关对案件是否立案,侦查过程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等,这是受害人的一种权利,请求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必须提交一份申请书,那么,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份刑事立案监督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刑事立案监督申请书范文 立案监督申请书 申请人:樊甲,女,生于1963年6月22日,住某市某区某镇某村3组。电话:138xxxx2595。 申请人:骆某,男,1962年8月23日出生,汉族,住址同上,系樊甲丈夫,犯罪嫌疑人樊乙肆意殴打的受害人。 被申请人:某市公安局 申请事项 请求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通知被申请人对

樊乙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一案依法立案侦查。 事实与理由 2013年3月25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提交《樊乙涉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的控告报案材料。被申请人不予立案,并作出了《不予立案通知书》【东津公 (东)不立字[2013]第XX号】,申请人又向某市公安局提出了复核申请,某市公安局于2013年10月10日作出《襄公(法)刑复核字 [2013]XXX号《刑事复核决定书》,维持了原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决定书》。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不予立案查处犯罪嫌疑人樊乙的行为是错误的,违反了法律规定。 第一、犯罪嫌疑人樊乙随意到申请人自己家里,无缘无故肆意殴打他人并致受害人樊甲耳膜穿孔、被害人骆某头部、面部多出软组织损伤,其行为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樊乙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安机关已经查明了樊乙的犯罪事实,且有现场目击证人已经向公安机关作了证实,公安机关对于樊乙涉嫌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行为,不予立案侦查,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犯罪嫌疑人樊乙不仅有犯罪前科,1983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五年,刑满释放后仍不思悔改,对当地十余位居民进行过肆意殴打。为了破坏村民选举,在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办案程序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办案程序 刑事执法办案程序 (一)受理案件 1、公安机关对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 2、公安机关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3、公安机关应当保障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扭送、报案、控告、举报行为的,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4、对于接受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予以立案,立即开展侦查工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依法移交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着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不予立案。 5、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 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

控告人。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立案监督请求。 (二)采取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的过程中,根据案件情况,依法可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经检察机关批准,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 公安机关执行刑事强制措施时,应依法出示相应的证件和刑事法律文书。 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将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家属或他的所在单位。 (三)侦查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有权依法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查询、冻结存款、汇款,鉴定,辨认,通缉等各种侦查手段和措施,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四)侦查终结 1、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侦查后,认为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侦查过程中或侦查终结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最新-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

最新-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仅供参考。 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1立案决定书 x检法立(20x x)第5号 犯罪嫌疑人:田x,女.26岁,汉族,x x籍,中专文化程度,住在x x县医院职工宿舍x排x号,为x x县人民医院护士。 案由:涉嫌玩忽职守。 案件来源:于20x x年x月x日由x x县公安局移送我院。 经审查:20x x年x月x日晚8时许,田x在外科病房值班时,遵照李x x大夫的交代.给x号病房x x床病人邱x灌肠。田x看到值班室里需要给病人所灌的氯化钠溶液不多了,需要重新配制一些,于是便到治疗室找到与氯化钠相类似的结晶体药物,误以为是氯化钠,便取出一些配制成溶液给邱x灌肠。邱某回病房后,约5分钟后即感到头晕心慌、继而猝然倒地,在抬往急救室的路上心脏就停止了跳动。经化验鉴定,田x所用药物不是氯化纳,而是一种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钠。 田x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极不负责任,马虎草率,从而造成病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田X的行为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的规定,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决定立案侦查。 检察长:魏x x

20;;年;月;日 (院印) 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2中共;;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决定书;; 乡党委: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经xxx 年10 月20 日县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对;; 乡副乡长;;; 同志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 中共;; 县纪委 xxx 年10 月20 日 立案决定书范文最新3中共____党委(党组): 根据《中国共产党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规定,经____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对____同志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 中共____纪委(印章)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为及时、准确打击经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对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作出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立案侦查,各级检察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分别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二○一○年五月七日 一、危害公共安全案 第一条[资助恐怖活动案(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资助”,是指为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筹集、提供经费、物资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的行为。“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包括预谋实施、准备实施和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 第二条[走私假币案(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三条[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实缴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超过法定出资期限,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造成投资者或者其他债权人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两年内因虚报注册资本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报注册资本的; 2.向公司登记主管人员行贿的; 3.为进行违法活动而注册的。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 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及解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 一、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以下简称《立案追诉标准(一)》)第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案(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三)其他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情形。 本条规定的“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二、将《立案追诉标准(一)》第十七条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案(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的,应予立案追诉。但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或者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除外。 以生产、销售假药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生产’’: (一)合成、精制、提取、储存、加工炮制药品原料的; (二)将药品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制成成品过程中,进行配料、混合、制剂、储存、包装的;

打架构成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在实践中,打架斗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发生了,大家都意识到动武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打架斗殴视情节严重可能从治安案件上升到刑事案件打架构成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如下: 《刑法》中关于打架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内容 (一)第二百三十四条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第二百三十八条 1、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3、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

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四)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五)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六)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最新打架斗殴的处罚规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2008.8) 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的规定,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标准如下: 【目录】 第一部分刑事侦查部门管辖案件(共113种) 第二部分治安、消防管理部门管辖案件 第三部分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案件(共76种) 第四部分禁毒部门管辖案件 第五部分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管辖案件(共27种) 【正文】 第一部分刑事侦查部门管辖案件(共113种) 一、放火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情节和后果严重,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损失财物1000元以上,毁损粮食、棉花500公斤以上的。 2、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致数人死亡,直接损失财物一万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造成财产巨大损失的。 3、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政府机关、水厂、电厂、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放火的,在其他部位、地点对特定对象放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 涉嫌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灾的,应予立案。 二、决水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故意决开水库、河流等堤坝,损坏公司财物,危害公共安

全,或者致人伤亡的。 2、决水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损失财物1千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千斤以上的。 3、决水致死数人,直接损失财物1万元以上,毁坏粮食、棉花1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三、爆炸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情节、后果严重,致人死亡、重伤,或者损失财物千元以上,毁坏粮食等千斤以上。 2、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致数人死亡,直接损失财物万元以上,毁坏粮食等万斤以上,或者中断交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3、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党政机关、水厂、电场、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爆炸的;在其他部位、地点对特定对象爆炸行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