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

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

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

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3 / 22

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上文已完。下文为附加公文范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2016年工作要点

一、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由原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食安办“四合一”合并设立,为县政府工作部门。现有局领导班子8人,内设机构10个,下设食品药品和质量技术检验检测所、市场和质量投诉举报中心、市场和质量综合执法大队和基层所4个,在职干部职工114人。

二、2016年工作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统领,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监管执法服务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维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面建设新渌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新的贡献。

,一,服务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任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发展经济、服务社会。

,二,深化两项改革。

1.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是继续贯彻落实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现注册资本认缴制,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精简前置审批事项,实行“非禁即入”,进一步简化有关登记条件,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等等。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除保留极少数的前置审批事项外,一律实行先照后证。三是全面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面铺开做好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工作同时,着手开展个体工商户的“三证合一”登记工作。四是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新模式,重点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诚信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整合好行政体制改革资源和职能,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二是积极协调理顺行政体制改革后的方方面面工作关系,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5 / 22

,三,营造三个环境。

1.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一是以实现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为目标,认真落实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为主要内容的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着力创建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二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年主题思路和相关战略决策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做好服务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打造渌湘发展升级版的各项措施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继续全力牵头协调推进做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促企业发展升级、做大做强。三是创造条件搭建助推市场主体壮大发展的各类平台。组织开展GMP、GSP、Q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检查,实施商标品牌、质量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守重企业”、“诚信企业”的创建活动,实施经纪活农、合同帮农,支持三农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参与政府类、金融类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和推介。

2.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积极大胆探索监管执法的新方法。尤其是探索新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宽进严管”的新方法、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平台的完善当以及前发展日盛的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建设诚信网络体系,重点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诚信网、企业信息监管诚信网、产品质量信息网。二是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商品质量抽检和信息广告监测力度,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切实做好广告监管工作,加强“红盾护农”工作,严厉打击传销,进一步强化竞争执法工作,着力创建

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公平、诚信、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三是

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作用,完善体系、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监管到位,确保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渎职行为。四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3.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大胆创新探索,积极探究新型消费领域和消

费方式的变化规律,不断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水平。尤其是大胆探索网络消费维权的新方法,严查网络消费侵权、网络消费欺诈行为。二是健全责任机制,充分整合原工商12315、质监局12365、食药局12331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网络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和追责机制,积极认真受理处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以及市长,县长,热线交办的工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五进”活动,深入广泛宣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消费维权知识,真正让消费维权知识从孩子抓起,从每一个消费者做起,科学理性健康安全引导消费。四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计量检定监管、打假治劣,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

,四,实现四个目标。

1.服务发展有新成效。一是始终以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每年主题思路,对照工作职能一一分

7 / 22

解责任予以落实, 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二是充分发挥工作职能,重点通过注册登记把关指导、商标广告品牌推广、质量标准计量监管、信用信息社会共享、市场监管执法维权,积极主动为县域经济、民生发展服好务。三是进一步在宣传广度、服务力度、融合精度、帮扶准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升级。

2.监管执法有新作为。一是切实履行职能,不断探索监管新模式、新方法,切实加强商事登记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尤其是注重完善政府信用平台的建立和运用。二是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和机制建立,形成监管执法合力。

3. 民生维权有新亮点。一是深化消费维权新平台建设,完善工作流程,精准维权。二是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让消费维权知识、信息、便利惠及每一位消费者。三是不断探索消费维权新方法,尤其是网络交易监管和消费维权方法的探究。

4.队伍建设有新风貌。一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骨干建设,配强配优。二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和监管执法服务水平,尤其是全面学习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策精神和市场监管执法的法律法规。三是不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新型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四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和工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到位。

四、工作建议和请求

,一,规范部门财政预算。鉴于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之一,建议在原食药局、食安办县级财政预算和原工商局、质监局省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单独实行新单位的县级财政预算,重点将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无照经营整治、消费网络维权、商标品牌战略、打击传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检验检测等工作经费一次性纳入县政府年初财政预算,减少原来部分一事一批的情形。

,二,优化资产资源配置。鉴于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由原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食安办“四合一”而成,除保留原工商局、质监局两处办公楼分别作为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主办公楼和县食品药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所主办公楼外,在可以搬迁办公电脑、打印机、工作档案、带入监管执法车辆的基础上适当根据情况需要允许搬迁办公桌椅、档案柜、办公空调的必要办公设施,以避免再另行新投入建设,同时拨入一定经费对部分办公场所进行必要的改造修缮。如原工商局食堂改造、原质监局食堂新建和两处办公楼档案室的规范化建设,以解决食堂用餐问题和档案归档处所。并对原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食安办的监管执法车辆和公务用车进行清理,对无法运行和早已到报废期的车辆一律交由县政府财政报废处理,可用的车辆尽可能配置到基层所第一线和监管执法检测维权第一线,逐步减少一般公务用车,为全面实现公车制度改革探索经验。

9 / 22

,三,加强县食品药品和质量技术检验检测所的建设。在整合原食品药品检验所和质量监督检验所及计量检定所的基础上,加快县食品药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所的规范化建设。虽然原食药局食品药品检验所挂牌多年,但未获得认证,也未正常开展工作。原质监局质量监督检验所及计量检定所虽有认证,但实际开展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非常有限。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事业之一,为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建议由县政府专门投入建设经费规范化筹建县食品药品质量技术

检验检测所,包括检验检测大楼改建、检验检测设备仪器试剂配备、认证费用以及抽样送检、检验检测经费预算。初步预计前期投入建设资金、认证费用、检测经费预算不少于800万。

,四,加大产品质量奖惩考核力度。根据国务院和湖南省质量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议县政府将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县政绩考核,建议设立县长质量奖,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建议专门安排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经费。

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XX县(基本情况略)。我县从20XX年开始,按照“县级主导、乡级负责、村级

主抓、群众为主体”的推进方式,启动了“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扫干净、摆整齐、治污水、除垃圾,整治农村脏乱差,实现“一年见效、两年变样、三年成型”的工作目标。两年来推进了8个集镇、115个示范村的整治工作,共投入整治资金8485万元。农户家庭以“一氹

两池三桶”建设为主,乡、村完成焚烧炉(池)和必要的环卫工具添置,在有条件的乡、村、户加强“四化”(美化、硬化、绿化、净化)、“五改”(改水、改电、改栏、改厨、改厕),共兴建了1209个简易垃圾回收池,115座有毒有害垃圾回收池,购置62451个垃圾分类桶,672组垃圾果皮箱、115台小型保洁车,已完成无害化厕所建设3500座,建成沼气池9600个,完成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工程9家。硬化团寨道路26公里,团寨排水沟267条,添置路灯240多盏,拆除集镇乱搭乱建建筑225处、团寨废旧牛栏猪圈500余处,村民环卫意识逐步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人管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为办公室主任,具体主抓。办公室按正科级实职配备班子和人员。每个乡镇组建了环保与建设监管站,今

年面向社会新招考了18名工作人员。乡、村及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专抓,并推行“县领导联乡、乡领导联村、村干部包片、组长党员联户”的工作机制。

11 / 22

二是建立投入机制,确保有钱办事。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投、乡镇筹、部门帮、社会捐、群众集”五个方面。每年财政安排15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400万元、乡镇通过土地经营投入1200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在村、组、团寨试行收取卫生保洁费制度,由村民理事会向农户每月收取2—3元的卫生保洁费用于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

三是抓宣传引导,确保有人干事。群众是环境综合整治的受益者,更应是工作的主体,没有群众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势必会出现“热在上头、卡在中间、冷在下头”的现象。只有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群众的事群众管、群众的事群众做,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县、乡、村三级先后都召开干部会议,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精神传达到各村,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长期坚持“大评小奖常监督”的评比机制。在农户中开展评比、挂流动红旗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评议、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四是探索垃圾处理方式,实行分类减量。即推广“一氹两池三桶”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方式:“一氹”指每家农户在空地上设置一个沤肥坑,用来处理厨余垃圾;“两池”指各户设置用来焚烧纸杯、卫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焚烧池,各村设置的收集电池、废旧灯具、过期药品等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池;“三桶”指每个家庭配备三个用于收集有害垃圾、填埋垃圾和焚烧垃圾的塑料桶。通过垃圾分类和实施“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减量方法将村组农户垃圾化整为

零,就地处理。乡镇集镇实行专人清扫保洁、垃圾集中处理。做到垃圾不出户、不出村、不出乡。

五是建立考核奖惩办法,确保好事干好。着力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培养一种好意识,就是通过大宣传,培养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意识;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群众自觉养成门前三包的好习惯;开展一次大扫除,就是每个季度组织群众开展一次彻底的大清扫;组织一场大评比,就是对乡村两级实行“月检查、季排名、半年调度、年度考核”,严格兑现政治、经济两项奖惩,对排名前三位的乡镇各奖励五万元,排名前三位的村各奖励两万元,排名后三位的各处罚一万元。对每个农户进行“大评小奖”,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清洁的浓厚氛围。

我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在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扎实工作,让靖州的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经验

实施环境整治留住美丽乡愁

中共XX市市委

XX市市人民政府

13 / 22

XX市辖5镇2乡、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城市化率达到65.3%,是全国平安县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全省城乡统筹领先市”为目标,整体推进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内容的整治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特别是去年,在省环保厅、财政厅及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争取到

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为加速推进整治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做好聚力文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头绪多、牵涉广、任务重、难度大。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狠抓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凝聚力量,做到整体联动。一是高层次促动。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为组长,环保、财政、发改、农村工作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多部门联动。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在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上实行优化整合,合力推进。如农业

部门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开展清洁工程示范户创建,提升了村民清洁生产意识。水务部门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堰塘清淤工程,进一步了夯实水资源保护基础。卫生部门以农村改水、改厕为契机,帮助农户修建三格化粪池,有效减少了疾病传播。三是全区域发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站、农村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整治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程。在乡镇、村(居)全面开展建立一支宣传队、设立一个宣传栏、发放一封倡议书、悬挂一批宣传标语、开展一次科普讲座的“五个一”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同时,引导村(居)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合格户标准,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星级户评比活动,实行月评季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群众对项目的知晓率达到100%,营造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整体实施,做好推进文章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三大整治工作重点。一是围绕生产污染抓整治。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企业专项治理,根据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对禁养区条件简陋、设施落后的养殖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引导养殖企业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干清粪”等养殖生产新工艺,着力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大力规范集贸市场管理,对集镇圩场、农贸市场内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严

15 / 22

厉打击乱停、乱放、乱搭行为,确保经营场地整洁有序。二是围绕生活污染抓整治。全面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分类减量处理,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重点抓好餐厨垃圾有机肥利用,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大力推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办法,在人口集中的村镇,实行雨污分离,污水经三格预处理,以水平潜流途径进入人工湿地,最终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目前7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在实施DBO建设模式招标,预计在2015年6月投入运行;散户则采用四格净化池模式。三是围绕生态污染抓整治。实施农业投入品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狠抓高毒农药治理,对甲胺磷等23种高毒农药彻底禁销禁用。修建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池300多个,对地膜、塑料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利用“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推进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将境内的西毛里湖(省内最大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水域功能类型调整为饮用水源。对新划定的10多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禁投限养,附近禁办企业,全部达到?类以上水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建设乡镇集中供水设施。

三、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做好保障文章

围绕投入、监管、保洁和运作,创新四大机制,有效破解长效管理的难题。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坚持“向上争一点、财政投一点、社会筹一点、市场引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

入力度。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总投入将达到1.46亿元,其中中央、省环保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0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800万元、养殖户自筹资金12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4600万元。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向上争一点”,主要是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财政投一点”,就是确保本级配套资金到位,2013年、2014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投入农村环境整治。“社会筹一点”,即各乡镇发动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为当地集镇建设和环境整治献计出力。“市场引一点”,即运用市场手段,招商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居民出一点”,就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向村民收取适量的生活污水和卫生保洁费用,乡镇、村(居)对下拨及收取的卫生费,实行专户存放、专账管理。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将四格净化池建设任务分配到农户,进行分门别类建设,并根据不同标准给予500-1000元的补贴。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实施责任包保。将整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占比10%),工作成绩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挂钩。明确各级一把手为整治第一责任人,并以市、乡镇、村(居)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整治责任体系。同时,各乡镇实行政府干部包责任区、村(居)干部包户的工作方式,由乡村干部与保洁员、家庭户主共同负责卫生清扫。另外,还安排115个市直单位对99个村(居)实行包保,要求每月对联系村(居)指导、督促时间不得少于3天。实施多重监督。各村(居)成立3个以上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开展村级卫生监督。各

17 / 22

乡镇成立由乡镇副职为组长的检查组,实行卫生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设置公开举报电话。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小组从市直部门抽调21名干部,组成7个督查组,每月对集镇、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专项督查。市环境整治办公室采取量化管理、季度通报、半年考评、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任务考核和督促。三是创新保洁机制。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对集镇居民、摊点、店面、农户生活和生产区域实行“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并实行垃圾袋装(或桶装)和定点倒放。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建立“定保洁人员、定保洁经费、定保洁范围、定保洁标准”的长效保洁机制,各村(居)按人口2‰的比例建立专职保洁队伍,工资标准每月不低于500元,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四是创新运作机制。即引入市场化运营方式。探索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推向市场,目前,正在与一家环保公司洽谈垃圾、畜禽粪便处理的公司化运作模式。探索实行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DBO模式(设计、施工、运营总承包)。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公司的责任义务,保障公司化运作,将运营费用纳入市乡财政预算,不断促进整治工作规范、高效。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虽然我们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待、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我省“四化两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多元投入市场运作

开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路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广、周期长、环节多,资金投入需求量大。要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消

极等待。XX县委、县政府想在前走在前,不等不靠,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市场运

作模式,多元化投入建设,努力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新路径。

一、政府主导,以行政资源促推进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0年-2011年,我县财政投入资金1127万元开展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2012年以来,财政投入资金5527万元用于开展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县人大常委会于8月对我县的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议案进行了专题审议并形成决议,同意县政府提请的2014-2015年分两年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5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建设。同时,县财政按1.5-2万元/村?年的标准拨付村级保洁员工资;按12-20万元/乡镇?年的标准拨付专项考核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县财政承诺项目完成后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拓宽资金整合渠道。我县在坚持“政策不变、

19 / 22

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强调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管理方式,不断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整合效应。2012年来,整

合涉农资金2336.5万元;2014年-2015年,我县拟整合13个涉农部门专项资金8568万元,同时我县制定了具体的资金整合方案,明确到具体部门和相关项目,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三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县政府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每年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以评促建、以奖促治、以罚促改”的考评机制。实行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协调,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点评,相关部门职能挂钩、分块负责、分工合作,以及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户主门前三包的包干责任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创新方式,以市场运作破瓶颈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仅靠政府财政投入等传统资金募集方式,难以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为了突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紧、运行难”的制约瓶颈,我县大胆引进技术成熟、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一是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启动建设城乡智能环卫系统。通过招商招标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村级收集站、乡镇中转站和县级集中处理中心,并对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分类捡拣,回收有价垃圾实行资源利用,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模式和全过程实时监控,县财政支付

每吨垃圾处理费用116-148元,并许可经营30年,企业可实现保本微利运行。整个系统运行后,我县每年只需投入2000余万元,即可对全县所有村的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该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由瑞纽博能源有限公司实施并于2013年底完成,投入3500多万元建成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283个垃圾采集点及27个行政村的垃圾源头分类回收体系。二期工程由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博海昕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拟投入3.61亿元建设覆盖全县的垃圾源头分类收运体系和一个近期日处理垃圾300吨(远期600吨)的焚烧发电厂,并负责运营,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是采用分期付款建设模式,引进湖南领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垫资承建全县342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三个方面的工程内容。项目通过验收后,按“6:3:1”方式进行分期付款,即第一期为项目通过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款的60%支付;第二期为项目通过省环保厅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款的30%支付;第三期为项目在缺陷保护期结束后,支付工程款10%余款。目前,该公司已经投入约1.6亿元建设完成了150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预计到2015年可完成全部整治任务。三是开启环卫收费模式,形成村民自治局面。各乡镇村组聘请村级保洁员,组建保洁队伍,各村成立卫生协会,对受益农户按照每户每月5-10元的标准自筹卫生费,

用于村级保洁工作。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项目后续运行成本低、管理较简单,待项目建成后,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项目设施设备移交给乡镇、

21 / 22

村或者农户,由受益者分别承担项目后续运行管理职责。逐步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从“政府大包大揽、负重前行”的局面转变为“谁受益,谁负担”和“村民自治”的格局。

三、强化监管,以长效机制保常态。

坚持集中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与提升群众环保意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成立了县农村环保监督管理总站、乡镇农村环保监督管理站、村级保洁队和环境卫生监督小组,设立了各级农村环保学校,制定了《基层队伍建设方案》、《长效机制建设方案》、《宣传发动农民参与方案》、《农村环卫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机制,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监管和宣教网络,不断巩固成果,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向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把XX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人欢”的幸福家园。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 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

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6-07-21 09:24:20 | 作者:迟召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完整版)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北京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各民族风俗习惯

各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延久积而成的喜好、风俗、习惯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 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 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 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 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 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 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 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 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 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春节篇。欢迎阅读。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 选择配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

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 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 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 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 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 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苗族)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 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 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 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

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 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征的民俗民风 礼节往去 敬茶:到牧平易近野作客或正在旅游点上,客人或效劳蜜斯尾先会给来宾敬上一碗奶茶。来宾要微短起身用单脚或左脚来接,万万没有要用右脚来接,不然会被以为是没有懂礼仪。客人或效劳蜜斯斟茶时,来宾若没有念要茶,请用碗边悄悄把勺或壶嘴一撞,客人就马上会大白来宾的意图。客去敬茶是一种下尚的受今族传统礼节。正在受今汗青上不管是繁华之野借是穷贫之野,不管是上层社会借是布衣苍生,也不管正在外交上或正在野面,正在旅途,或正在其余所有场所,莫没有以茶为寒暄品。野外有客去,茶是必不成长的招待物。因而,牧平易近们款待主人,按例是先背高朋献上一碗奶茶,接着客人又端下去炒米战一年夜碗一年夜碗的奶油、奶豆腐战奶皮子等奶成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受今族待客的传统方法。他们以为琼浆是食物之精髓,五谷之结晶,拿没最名贵的食物敬献,是抒发草本牧人对主人的敬重战恋慕。通

常客人是将琼浆斟正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外,托正在少少的哈达之上,唱起感人的受今族传统的敬酒歌,主人如果拉让没有饮酒,便会被以为是对客人瞧没有起,不肯以诚相待。来宾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知名指蘸酒背地、天、水炉标的目的点一高,以示敬奉地、天、水神。没有会饮酒也没有要委曲,否沾唇示意,暗示承受了客人圣洁的友情。接着脱摘平易近族衰拆的野庭妇女端去浑香扑鼻的奶酒招待主人,那也是受今族的传统礼仪。客人会用诗正常的言语劝酒:“近圆的主人请您喝一杯草本佳酿,那是咱们平易近族传统食物的菁华,也是咱们草本人平易近的薄意密意”。 敬神:受今平易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风俗。据《受今习俗鉴》形容,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称的肉块,“第一块祭地,第两块祭天、第三块求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宅兆,第八块祭地盘战火神,第九块献给天子”。祭地则把肉扔背受今包上圆;祭天则扔进炉水之外;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中;祭山则挂之于求奉的神树枝上,祭宅兆即祭原平易近族先人。置于包中,祭火神抛于河泊,最初祭成凶思汗,置于神龛前。那种风俗能够逃溯到今嫩的萨谦学,其崇敬多种神祗,此后受今族崇奉的喇嘛学又排泄了其今嫩的平

春节习俗各民族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各民族春节习俗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有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春节习俗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

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

中国民风民俗资料和图片

中国民风民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

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过年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 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 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吃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收(给)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合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中国各个民族的过年的风俗

中国各民族过年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後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裏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著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著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阖家团圆。初一淩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随後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

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接下来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元旦各地的风俗,一起来阅读吧! 20xx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西藏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

各民族过春节的习俗

各民族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那么你了解春节吗?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它有什么传说故事,春节的起源又是怎么来的,这些你都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跟你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春节吧。 1、春节介绍 中文名:春节 英文名: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 别称:年、岁首、新春、新年、过年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其他华人华侨聚集地 节日起源: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节日活动: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发压岁等 节日饮食: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 节日意义:农历新年的开始 设定时间:中国虞舜时期 持续时间:4000余年 定型时期:西汉

2、春节的来历: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不同时代,春节的名称也有不同。 在先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 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3、民族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

汉族民风民俗

汉族民风民俗 民族简介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宗教习俗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饮食习惯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 菜肴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描写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描写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人间四月天,春色满江南。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

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佛殿最为热闹,造价大约一亿的卧佛由缅甸进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约6吨,他静静地接受来往香客的膜拜,聆听他们的心声,潜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卧佛殿外等待,满眼的虔诚和期待,满身的坦然和灵气。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放眼望去,是茅山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陶醉,古镇老百姓在纳新同时不忘传承文化,刮面,扎香,自制的农具深受群众喜爱。在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