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绝对经典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绝对经典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绝对经典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绝对经典

【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

【知识要点】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

(1)分子的特点:

①小。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并且总在不断运动着。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

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直接构成

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附录: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内部结构: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原子内部粒子的电性及电量: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

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标准:

碳-12 原子质量的1/12 (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kg。)

2.计算方法:

一种原子的真实质量比上碳-12 原子质量的1/12 ,所得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1”。

(2)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但是可以根据其大小来判断不同原子之间真实质量的大小。

3.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处理: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均约等于1,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几种原子的构成:

4.如何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1)四舍五入法(取整数)

(2)Cl:35.5 Cu:63.5

注意:要根据试题中的提供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或分析。

【例题解析】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概念、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等知识点。

选项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这是分子和原子最本质的区别;

选项C: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

选项D: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

本题答案:A

2.下列变化中,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A.干冰气化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硫磺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

【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选项A: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选项B:利用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可以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则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选项C:硫磺颗粒大小的改变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选项D:氧化汞分子变成汞原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答案:D

3.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

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关键在于要理解“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这句话的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破裂)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发生重新的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宏观上看是生成了新物质,微观上是生成了新分子。选项A和选项C描述的就是这两个过程,其间必定涉及到原子的运动,即选项B,这些都是可以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到的。

本题答案:D

4.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之间的关系。原子个数,现

已知四种原子的总质量,但无法知道每个原子的质量。我们可借助相对原子质量来解决问题。虽然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原子实际质量,但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可以表示其实际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查阅相关数据可知:四种原子中,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也就是说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最大,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最小。所以1克原子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氢原子,最少的是铁原子。

本题答案:C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二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一、我会选。 做作棵颗圆园块快优尤青清到倒苹坪 ()业一()树校()()慢()其()凉()车()果()事一()枣()形石()()秀()山迟()草() 二、我能给下列带点宇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1.昨天,我们全班同学都(dū dōu)去首都(dū dōu)北京参观。 2.中(zhōng zhòng)间的小鸟被猎人打中(zhōng zhòng)了。 3.你别干(gān gàn)了,小鱼都会干(gān gàn)死的。 4.你能把那本书还(huán hái )给我吗?我还(huán hái )没看完a 5.她很好(hǎo hào)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真是好学的好(hǎo hào)姑娘。 6.他觉(juã jiào)得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去睡觉(juã jiào) 7.老师在教(jiào jiāo)室里教(jiào jiāo)同学们画画。 8.漂(piāo piào)亮的纸船飘(piāo piào)呀飘,飘到小熊的家门口。 9.为(wãi wâi)什么这件事让我感到很为(wãi wâi)难呢? 三、我会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新字。 包()()()令()()()兆()()()良()()()皮()()()青()()() 四、古诗训练。 背诵《赠刘景文》、《山行》。赠刘景文()代诗人()()()()()擎()盖,菊残犹()傲()()。()()()()君()(),()()橙()橘()()。 1、这首诗写的是()的景色。 2、这首诗表示颜色的词有:()、()《》()代诗人()()()寒()()径斜,()()()()有人家。停()()()()()晚,()()()()()()()。1、这首诗的题目是《》。 2、这首诗写的是()的景色。 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等景物。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兴洲编制时间:9 月22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情感目标: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 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 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再现】:贰佰多年前,道尔顿提出,当时人们很是认同他的说 法;时光飞逝,到了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电的;他认为原子虽小但仍然可分,并提出了“西瓜学说”,西瓜子好比,瓜肉好比;日月如梭,1911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否定了汤姆森的说法,那么他认为原子是什么样的呢?[引导探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1、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簿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这说明 2、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这说明 3、极个别的又被反弹回来,说明 [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44页,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1:原子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2:原子核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3:原子是由、、三种微粒构成的。 4:其中带正电的有;带负电的有;不带电的有。 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交流讨论】:根据原子中各种微粒的带电情况,“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有何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课堂检测】 1、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C.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 D.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2、关于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原子的构成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原子的构成 课堂小结师生合作完成课堂小结。

课题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作者及工作单位沾益县盘江镇第二中学倪陆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须的。本单元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面三个单元的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课题包括了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关于原子的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他们的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考虑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 学情分析 本课题内容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离子的构成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学生缺乏离子的观点,在第三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由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从感性上可能会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本课题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概念,通过宏观性质研究元素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帮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为物质的可分性辩证观点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的障碍:学生缺乏微观想象力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原子结构的图片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增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了解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态度。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及答案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蓓蕾(bèi)毗邻(bǐ)讥诮(qiào)应酬(chóu) B.蛮横(hèng)强劲(jìng)症结(zhēng)连累(lèi) C.忏悔(chàn)谛听(dì)莠草(yòu)谙熟(ān) D.撰稿(zhuǎn)玷辱(diàn)悖逆(bèi)曲解(q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缄默戎马倥偬得龙望蜀刻鹄类骛B。遐迩瑕不掩瑜应接不暇焚膏继晷 C.锱铢矫柔造作殒身不恤万里平筹D.饿殍追本朔源畏葸不前腾挪叠宕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由于劳资双方不断的经济纠纷,原来签署的合同协议终于被了。 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耳朵对环境的,和眼睛不同,完全没有休息的时候。 ④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一般都是经济基础的。 A.中止终止反应反映B.终止中止反映反应 C.中止终止反映反应D.终止中止反应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南宋诗人谢灵运。 B.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C.在茫茫沙漠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渡难关。 D.过分的循规蹈矩的人就缺少了创新精神,这并不是新时代所欢迎的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剥下了这个正人君子的真面目。 B.保护和建设好草原,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将愧对子孙后代。 C.由服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根据饭店特点和时装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员着装进行了评判。 D.要搞好法律监督,检察人员就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 6.为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有些少年朋友说:“我想学好作文,就是太难了,没有信心。其实甲你想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就学会学好作文,那当然是不行的;但你只要乙,那就一定能学会学好。 (1)填入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2)填入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愿意学,有恒心地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 B.愿意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 C.认真学,愿意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倾听,理解: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从里到外,依次记作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L、、N、o、P、Q七个符号表示。倾听,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原子结构图 引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31相对质量1/1836 1.007 1.008 (2)归纳总结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填写下表: 原子质子 数(Z)中子数 (N) 质子数+中 子数(A) 相对原 子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89 Al 14 26.982 交流讨论: 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 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 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 ⑷质量关系 整理归纳: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 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 Z X q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q:原子个数; 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础知识与练习题专项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 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则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表示为: 正方体的表面积: 若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则正方体的表面积可表示为: 我们必须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2、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和(),它们各有()条。那么长方体的棱长和可表示为() 3、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都();若长方体有一个面是正方形,则长方体有()个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体平均分开,正好成为两个相等的正方体(长比宽长),想一想这样的长方体的长是宽的()倍,长是高的()倍。 1、正方体有()顶点,有()条棱,有()面;()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是()长方体,6个面都是(),6个面的面积(),12条棱的长度都()。 (1)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为()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为 () 思考下列问题 ①若已知长方体的体积为V,长为a,宽为b,则如何表示高c:() ②若已知长方体的体积为V,长为a,高为c,则如何表示宽b:() ③若已知长方体的体积为V,宽为b,高为c,则如何表示长a:()

④若已知正方体的棱长和为L,则正方体棱长为(),则体积表示为: (2)单位换算 54厘米=()分米 3.6平方米=()平方分米 3.083dm=()3 cm 4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5L=()3cm36003cm=()mL (3)判断正误 ①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要大() 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③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不变,高越大,体积越大() ④油箱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⑤计算容积,只能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例1、做一种横截面是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高是2.5米的长方体烟囱管,20节这样的烟囱管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例2、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分开,正好成为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3、用一根长84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体框架,然后糊上一层彩纸,彩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大? 例4、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50平方米,如果把它截成8个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原子的构成(初三化学)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认识查阅元素周期表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学法指导】以学生亲身尝试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做好点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在中性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 ___。 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3、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_____不同。能量高的离核______,能量低 的离核_____。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用_________________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在原 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容易_______; 许多非金属原子_________;稀有气体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Array ___ _。

6、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正电的_______,得到电子后变成带负电的________。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例如:水是由_______ 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相对原子质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氢原 子的质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2、完成第48页《交流共享》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 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王超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单元包括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本单元的知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题1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二次加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 1、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六)重、难点突破 1、通过数学计算,让学生体会原子的大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 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机会。 5、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化学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经过,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理论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结合课本中的表格,列举几种原子的构成,采用对比方式,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出原子的结构,为下一步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做好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及注意的问题。同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原子微观理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的多样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题之前只是初步建立了原子的概念,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建立了极为初步的概念,因此对学生来说,本课题的知识只是几乎是全新的。 四、教学程序 (一)、原子的结构 1、通过引言展示课件,引出课题。 2、进行课前复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析。 3、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发现史,学生阅读资源与评价p56,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然后看课本p70课文第一部分,学习原子的构成,出示图片,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情况,总结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归纳原子的结构,并利用课件配合小结原子的结构,

二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二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 B.缉(jī)拿标识(shí)呜咽(ya)觥(gōng)筹交错 C.答应(dá)皈(guī)依枕藉(jí)装模作样(mú) 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斡旋蝇营狗苟不容置喙遗笑大方 B.剽窃未雨绸缪故技重演常年累月 C.贸然向隅而泣炙手可热源远流长 D.联袂毋用置疑摩肩接踵弱不经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工作力度,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有效______。 (2)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3)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__责任。 (4)正确与错误之间的_____,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 A.遏止原形推脱界限 B.遏制原型推脱界限 C.遏止原形推托界线 D.遏制原型推托界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B.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的。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据报道,北京将投资167亿元扩建首都机场,备受关注的首都机场新航站区建筑方案中标方案为具备世界一流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的B方案。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D.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是让你去做好呢?还是让我去做好呢? 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牛津英语9B基础知识强化训练题(三)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 一、单项选择 ( )1.Mary has ______ bad cold. She has to stay in _______ bed. A. a, the B. a, / C. the, the D. the, a ( )2.Einstein, the famous scientist, was born ______ March, 1879. A. at B. on C. in D. to ( )3.—Excuse me, are these books ________? —No, they are _______ classmate’s. A. his, he B. hers, hers C. your, mine D. yours, my ( )4.—I hear _______ your grandpa _______ your grandma like watching Beijing Opera. —Right, just as many old people do in Zhenjiang. A. both, and B. either, or C. neither, nor D. not only, but also ( )5.—Where is Mrs. Wilson? —I saw her in the library ________. I’m not sure if she is still there. A. right now B. just now C. at once D. so far ( )6.—_______ will the supper be ready? I’m very hungry. —In a minute.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much D. How often ( )7.—Sorry, I made a mistake again. —_______. Practice more and you will succeed. A. Never mind B. Certainly not C. Not at all D. Don’t mention it ( )8.Don’t worry. It’s nothing serious at all and you _________ take any medicine. A. can’t B. shouldn’t C. mustn’t D. needn’t ( )9.Look, Peter is still reading in the library. He ________ here for two hours. A. has come B. has been C. was D. came ( )10.—What is mum cooking in the kitchen? —Fish, I guess. How nice it ________! A. looks B. sounds C. tastes D. smells ( )11.—Daniel, your books are in a terrible mess on your desk. —Really sorry. I’ll ______ at once. A. put them away B. put them out D. put them on D. put them down ( )12.—Can you tell me ________? —By doing more speaking. A. how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1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案--2)沪教版九上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二) (教学案) 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一、[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 (三)、原子 图3—11 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 学生活动……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我们常见的金属(如:)和稀有气体(如:)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 思考: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原子的构成]: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1、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 2、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 3、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解释:1、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__________),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

2、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___________,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 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 3、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所以只有很 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原子本身________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_______,电性_______,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的构成情况: 小结: 1.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2.电性关系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三)、板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一、探究实验(一) 二、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演示 三、原子的构成情况 四、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实验探究]图3-14用α粒子轰击金箔,讨论后回答: (1)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却不可分。是由反应的______化分成______,然后 由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的最外层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居于原子中央)

原子的构成教案7

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评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先播放1964年10 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 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 ⒈原子的构成 [猜 想]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 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 教师播放flash 动画:(动画部分内容: 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从形象生动的 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切入正题及时!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变抽象为具 体,变微观为宏观,纠正了学生思维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但原子 。由此可得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二、自主学习指导: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1、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他意识到,_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在________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________,既是这样原子核仍是可以再分的。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因此原子核带________,其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________。不同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________,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3、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分类 有的物质是由____微粒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微粒构成的。注意分子、原子在图示上的区别。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氢气 氧气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