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62医学免疫学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62医学免疫学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62医学免疫学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62医学免疫学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医学免疫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设置《医学免疫学》考试的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医学免疫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医学免疫学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对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免疫学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和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固有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主要生物学效应和免疫调节的机制。熟悉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免疫学诊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熟悉临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防治方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综合分析题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III 考查内容

1.免疫学概述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历史,熟知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及其重要贡献,熟悉近年来以免疫学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及其意义。

2.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熟悉中枢免疫器官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

(2)免疫细胞:掌握免疫细胞的分类,熟悉各类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表面标志和关键转录因子,掌握各类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

(3)免疫分子:

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分类及其特点,熟悉抗体的功能。熟悉杂交瘤筛选的原理,了解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②补体:了解补体系统的组成,熟悉激活途径,了解活化的调控、补体受体,熟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③细胞因子: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掌握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熟悉主要细胞因子的来源和生物学作用。

④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了解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的种类,掌握重要的CD分子和黏附分子主要功能,了解常见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应用。

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掌握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及其产物的分类、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HLA与临床医学的相关性。

3.抗原:了解抗原、超抗原、佐剂和有丝分裂原的分类,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熟悉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4.免疫应答: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熟悉免疫应答的过程。

(1)固有免疫: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应答的特点,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关关系。

(2)获得性免疫应答:

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了解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掌握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和特点,熟悉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效应和意义。

②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熟悉T与B细胞和抗原提出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特点,掌握抗原递呈途径、过程和特点。熟悉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掌握各类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和机制。了解活化T细胞的转归。

5.免疫耐受:了解免疫耐受的特点,熟悉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了解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6.免疫调节:熟悉免疫细胞、分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形式及其机制。

7.超敏反应:熟悉超敏反应分型和发生机制,了解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防治。

8.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常见疾病。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熟悉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

9.肿瘤免疫学:了解肿瘤抗原,熟悉机体抗肿瘤免疫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

10.移植免疫:了解移植免疫类型,熟悉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机制。了解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11.抗感染免疫:了解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熟悉与抗感染免疫有关的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

12.免疫学检测技术:熟悉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荧光标记技术的方法和应用,掌握酶标记技术的方法(特别是ELISA和免疫印迹)和应用,了解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技术。掌握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测定。掌握淋巴细胞的分离与鉴定技术。熟悉T、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测定技术。

主要参考书

1.《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六版.

2.《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四版.

3.《免疫学原理》,周光炎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上海,2007年.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Autoimmune disease: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人体对自身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

的疾病状态。

2.Tumor Specific Antigen: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某种癌变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

正常细胞或其他类型肿瘤细胞的抗原。

二、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B细胞具有的受体是(C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IFN-γ受体

C.EB病毒受体

D.PHA受体

E.IL-2受体

一、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的表位的异同点,并以此为基础,试述在设计T、B细胞疫苗

中的注意点。

答:

T、B细胞表位区别(5分):

T、B表位的区别和对MHC的依赖性决定了在设计T细胞疫苗要考虑肽长度和所结合HLA 的通用性。B细胞疫苗不用考虑与HLA的结合,但要注意B细胞疫苗的表位一定处于空间结构的外表。(2分)

2.简述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并说明其在抗感染过程中的意义和特点。

答:旁路激活途径直接激活C3继而完成C5至C9各成分的连锁反应(5分)。

旁路激活途径特点:其激活物质主要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以及多糖、肽聚糖、磷壁酸和凝聚的IgA和IgG4等物质;在活化过程中存在有C3正反馈调节。意义:在细菌性感染早期,尚未产生特异性抗体时,即可发挥重要的抗感染作用。(2分)

主要免疫学意义: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循环、归巢和局部新的淋巴细胞的补充;抗原的捕获和提呈;淋巴液的过滤,清除病原体和其他物质等。

四、论述题(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主要过程,及其效应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答:

B细胞的激活与分化:BCR复合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表达IL-1R;BCR-抗原交联,细胞活化,细胞表面出现一系列的新分化受体;同时T细胞活化提供必要的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等,促进B细胞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部分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阶段:抗体发挥免疫效应: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激活补体;③ADCC作用;④免疫调理;⑤参与超敏反应。(9分)

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中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蛋白;活化补体介导对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溶解;通过ADCC和免疫调理促进NK、Mφ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吞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介导超敏反应,或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6分)

五、综合分析题(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阅读下列病例,然后用免疫学理论阐述问题。

主诉:乙型肝炎30年,伴发肝硬化10年,肝区隐痛一年,加剧一月余。

病史:患者:男,59岁,21岁时罹患病毒性肝炎,经两对半检查,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采用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效果不明显,23岁时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49岁时发现肝硬化。近一年来肝区隐痛,近一月持续性肝区疼痛加剧,饭后上腹饱

胀、暧气明显,明显消瘦。

查体:心率72次/分、脉搏18次/分,体温37.8℃,面色灰暗,典型肝病面容,舌红,苔黄而厚,手掌侧大小鱼际处有明显呈有片状红斑。听诊: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叩诊:心界基本正常,两肺音清。腹部平软,肝肋缘下三指,质地稍硬,脾肋下两指半,质硬。腹壁有多个蜘蛛痣,似有移动性浊音。腹股沟有

皮疹。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检查:B超:肝内实质占位伴腹腔淋巴结肿大。核磁共振检查示:肝脏右叶有占位性病变,5×4.5cm。AFP:1200ng/ml。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ALT:100,AST<40,白蛋白正常值为,40g/L,白/球比值为1.7,总胆红素:18 μmol/L。

诊断:肝炎后肝癌(巨块型),伴肝硬化。

治疗:在全麻下行右肝癌根治术,术中可见有腹腔积液700-800ml术后病理诊断:(右肝VI段)中-低分化肝细胞癌,肿瘤直径大小约4.8 cm(术中将取出的部分肿瘤组织

保存于液氮中)。3个月后肝右叶肿瘤复发,肿块直径约1cm,并伴有移动性浊音,行TACE术3次,术后胸片、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结节,肺转移,并有少量胸腔

积液。经消化内科、呼吸科和肿瘤科会诊建议进行免疫活性细胞治疗。

免疫活性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将肿瘤组织从液氮中取出,反复冻融,取其上清,浓缩除菌。

用白细胞单采仪采集患者白细胞1×108,将细胞贴壁30 min,将悬浮细胞取出作为

T细胞的主要来源,将其与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树突状细胞(DC),将

DC与肿瘤裂解上清和悬浮细胞共育,并加入IL-2培养10天,收集活化的T细胞

静脉过继输注给患者,每周一次,每次输注1011活化细胞和IL-2治疗,每三次为

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同时给予卡介苗接种治疗。经治疗后胸腹水消失,肺

与肝右叶肿块消失。随访后一年半,发现双肺再次出现结节,AFP>500 ng/ml。诊

断为肝癌肺转移复发。

请采用免疫学的基本知识论述免疫活性细胞和卡介苗注射抗肿瘤治疗的原理,以及肿瘤逃避免疫细胞攻击导致复发的机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 (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杂交瘤技术 【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理想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②细胞株本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③该细胞是HGPRT或TK的缺陷株;④能与B细胞融合成稳定的杂交瘤细胞; ⑤融合率高。 目前最常用的是NS-1和SP2/O细胞株 (二)免疫脾细胞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学-复试笔试-《医学免疫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100102] 考试科目名称:医学免疫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基础免疫学部分66% (二)临床免疫学部分34%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b: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c: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基础免疫学部分 1、免疫学概论、免疫组织和器官 考试内容 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研究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分类,克隆选择学说*,免疫学发展历史以及著名科学家所作贡献;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再循环。 考试要求 ⑴掌握免疫的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⑵理解免疫学研究内容,理解克隆选择学说,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⑶了解免疫学发展历史。 2、抗原

抗原的概念和两大特性,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几种分类,非特异性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考试要求 ⑴掌握抗原的概念和两大特性,掌握表位、交叉反应等概念,掌握抗原的分类,掌握超抗原、佐剂的概念。 ⑵理解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⑶了解丝裂原的作用机理*。 3、免疫分子 考试内容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结构、血清型、功能、分类以及制备方法;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调节因素、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功能分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以及黏附分子的概念以及重要分子的功能;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特性、定位、编码分子及其功能,以及其医学意义。 考试要求 ⑴掌握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途径、功能;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功能分类;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 以及黏附分子的概念以及重要分子的功能;掌握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特性、定位、编码分子及其功能,以及其医学意义。 ⑵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和制备方法;理解补体的调节因素*;理解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的多样性。 ⑶了解抗体的独特型;了解补体的受体;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了解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和粘附分子的分类。 4、免疫细胞 考试内容 T淋巴细胞的发育、表面分子、亚群以及功能;B淋巴细胞的发育、表面分子、亚群以及功能;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主要功能;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的特点和功能。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医学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医学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题型结构: 简答题:(占60%,60分,每题10分,6道题) 问答题(含论述题、病例分析等)(占40%,40分,每题20分,2道题) 总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 3小时。 三、参考教材: 1、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主编为主。 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本科教材《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 3、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免疫学》,高晓明主编。 四、考查目标: 重点考查考生对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本质的认识。要求考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各种免疫分子结构与功能。掌握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的原理;掌握临床免疫学疾病(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特点;熟悉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免疫学防治相关措施。为今后开展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免疫学理论知识与技能。 五、考试内容: 免疫学概论:免疫的概念与发展史;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及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抗原: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种类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刺激剂。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异质性、功能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人工制备的抗体。 补体系统: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调节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分类、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MHC的多态性、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B淋巴细胞: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淋巴细胞的亚群和B细胞的功能。 T淋巴细胞: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T细胞介

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 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活性的调节 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6. 维生素与辅酶 (四)糖复合物 1. 糖蛋白与寡糖链的功能 2. 蛋白聚糖及功能 3. 糖脂及功能 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 (五) 糖代谢 1. 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六) 生物氧化

江苏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 设计要求 (1)根据给定的参数范围,设计BOOST 电路的参数; (2)根据给定的参数范围,设计CUK 电路的参数; (3)利用MATLAB 对上述电路图仿真实验得出波形; (4)在实验室平台上试验,观测数据与波形,并与仿真图形进行比对; (5)撰写实验报告; 二. 电路设计 1.电路工作原理 (1)Boost 电路 Boost 电路原理图 基本原理 假设L ,C 值很大。当可控开关V 处于通态的时候,电源E 向电感L 充电,充电的电流基本恒定不变I 1,同时电容C 向负载R 放电。因为C 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 0不变。当可控开关处于断态的时候,E 和电感L 上积蓄的能量共同向电容C 充电并向负载R 提供能量。当电路工作处于稳态时,一个周期T 中电感L 积蓄的 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 化简得: ()off o on t I E U t EI 11-=E t T E t t t U off off off on o =+=

基本数值计算: 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E 关系: 01 1 1U E E βα==- 输出电流I0与输入电流I1的关系: 01021U I I E E β== 输出电流I0与输出电压U0的关系: 001U E I R R β== (2)Cuk 电路 Cuk 电路原理图 基本原理 当可控开关V 处于通态的时候,E-L1-V 回路和R-L2-C-V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当V 处于断态的时候,E-L1-C-VD 回路和R-L1-VD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输出电压的极性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及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基础医学综合)-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考纲要点】 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考点纵览】 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如外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和自身衰老、凋亡、癌变的体细胞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性机制。 2.免疫系统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历年试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考纲要点】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考点纵览】 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骨髓是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 3.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6.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7.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8.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历年试题】 1.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C)——2013年 A.胸腺 B.脾脏 C.扁桃体 D.骨髄 E.肝脏 2.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2010年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3.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D)——2010年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第三章抗原 【考纲要点】 1.基本概念 (1)抗原及其特性 (2)抗原表位 (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 (4)共同抗原 (5)交叉抗原 (6)耐受原与变应原 2.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 (1)概念 (2)种类 (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4佐剂 (1)概念 (2)种类 (3)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淋巴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 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 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 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三、参考教材: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th edition.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Janeway, 2004, 6th Ed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 教学内容: 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1.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 其相互关系。 2.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第一周)抗原(2学时)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30869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苏大学医学院

一级学科代码:100200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临床医学正走向“4P”医学模式: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转化医学的发展也努力在传统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新的动力。 (二)研究方向 (1)内科学(100201) 1.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2.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3.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4.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5.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6.内分泌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2)儿科学(100202) 1. 儿童疾病与免疫 2. 新生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 小儿哮喘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4.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 (3)神经病学(100204)

1.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 1. 精神药理学 2.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5)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 1.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 (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 1. 现代影像诊断学 2. 分子影像学 3. 神经认知和神经功能学 4. 介入诊断与治疗学 (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 1. 干细胞与血液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 2. 免疫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 3. 感染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 4. 肿瘤分子诊断 5. 其他重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8)外科学(100209) 1.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2.食管癌基础与临床 3.骨组织工程 4.泌尿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 5.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 6. 创伤基础与临床 (9)妇产科学(100210)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 40%,B 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免疫术语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