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九章 注射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九章 注射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九章  注射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九章  注射剂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B.皮内注射C.皮下注射D.穴位注射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B.偏酸性C.中性D.偏碱性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B.月桂醇硫酸钠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硫脲D.硫代硫酸钠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

2B.N

2

C.Cl

2

D.H

2

E.

O

CH2

CH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A.苯酚B.甲酚C.氯甲酚D.三氯叔丁醇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A.45%B.55%C.65%D.75%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B.蒸馏法C.双提法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B.注射用片剂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B.注射用片剂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B.生物激素C.磷脂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B.电渗析法C.反渗透法D.蒸馏法E.离子交换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18.醇溶液中除鞣质pH值应调至

A.6以上B.不超过6C.8以下D.8E.8以上

19.水醇法提取精制中药溶液时,不易除去的杂质是

A.淀粉B.鞣质C.粘液质D.多糖E.蛋白质

20.挥发油注射液配制时常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目的是

A.盐析B.防腐C.调整渗透压D.增溶

E.调节pH值

21.中药有效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时,应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B.透析法C.酸碱法D.水醇法

E.萃取法

22.要求注射剂必须等渗的给药途径是

A.脊椎腔注射B.穴位注射C.静脉注射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23.配制中药注射剂常用的增溶剂是()

A.吐温—20B.吐温—60C.吐温—80D.司盘—80E.司盘—60 24.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常将药液进行热处理冷藏,目的是

A.除去热原B.除去杂质C.除去细菌D.除去氧气E.增溶25.下列能溶血的输液是

A.1%葡萄糖注射液

B.10%葡萄糖注射液

C.20%葡萄糖注射液

D.25%葡萄糖注射液

E.50%葡萄糖注射液

2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易流动液体增加的装量为A.0.60ml B.0.50ml C.0.30ml D.0.15ml E.0.10ml

27.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空安瓶应选用的灭菌方法是

A.紫外线灭菌法B.干热空气灭菌法C.火焰灭菌法

D.湿热灭菌法E.煮沸灭菌法

2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粘稠液体增加的装量为A.0.70ml B.0.50ml C.0.25ml D.0.15ml E.0.12ml

29.输液剂的灭菌通常采用

A.紫外线灭菌法B.干热空气灭菌法C.火焰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E.煮沸灭菌法

30.一般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不应超过

A.1h B.2h C.5h D.10h E.12h

31.一般1~5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

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

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

C.热压灭菌115℃,45min

D.热压灭菌121℃,45min

E.低温间歇灭菌

32.一般10~20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

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

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

C.热压灭菌115℃,45min

D.热压灭菌121℃,45min

E.低温间歇灭菌

33.输液剂中不得含有

A.抑菌剂B.乳化剂C.抗氧剂D.渗透压调节剂E.pH调节剂34.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99%的颗粒应直径应在

A.1μm以下B.1μm以上C.2μm以下D.2μm以上E.3μm以下35.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供一般注射者,颗粒应小于15μm,15~20μm颗粒应不超过

A.1%B.5%C.10%D.15%E.20%

36.在精制中药提取液时,加入明胶的目的是除去

A.蛋白质B.鞣质C.淀粉D.多糖E.无机盐

37.蒸馏水器上的隔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

A.蒸汽逸散B.爆沸C.蒸馏速度过快D.带入热原E.带入废气38.可制备注射用水和洗涤容器用的水是

A.自来水B.矿泉水C.湖水D.深井水E.纯化水

39.下列可除去鞣质的方法是

A.离心法B.醇水法C.水醇法D.聚酰胺吸附法

E.酸碱法

40.在注射剂里加亚硫酸钠的目的是防止

A.水解B.沉淀C.变色D.氧化E.变旋

41.下列属于等渗的葡萄糖溶液是

A.2.5%B.5.0%C.10%D.20%E.50%

42.中药注射剂中加入枸橼酸的目的是

A.防止水解B.调节pH值C.延缓吸收D.防止氧化E.调节渗透压

43.精滤中药注射液宜选用

A.微孔滤膜滤器B.1号垂熔滤器C.2号垂熔滤器

D.滤棒E.滤纸

44.下列各氯化钠注射液中,为等渗浓度是

A.0.9%B.2.5%C.5.0%D.10%E.15%

45.中药注射剂中加入苯甲醇的目的是

A.稳定成分B.增溶C.止痛与抑菌D.防止氧化

E.使药效物质均匀分散

46.注射剂的pH值要求一般控制在

A.4.0~9.0B.4.0~8.0C.5.0~9.0D.6.0~9.0E.7.4

47.下列不属于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的是

A.硝酸盐检查B.易氧化物检查C.氯化物物检查

D.重金属检查E.刺激性检查

48.下列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过性B.挥发性C.被吸附性D.耐热性

E.水溶性

49.小剂量注射剂与输液剂的区别之一是

A.钾离子不能超标B.要调节渗透压C.灌封后立即灭菌D.可加抑菌剂、止痛剂E.刺激性检查

50.处理安瓿的工序是

A.切割→圆口→洗涤→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B.洗涤→切割→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C.切割→洗涤→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D.灌水蒸煮→切割→洗涤→圆口→干燥与灭菌

E.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

【B型题】

[51~55]

A.静脉注射B.脊椎腔注射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

51.用于皮试或临床疾病诊断,剂量在0.2ml以下E

52.等渗又等张水溶液,不得加抑菌剂,剂量在10ml以下B

53.可为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及中药注射液,剂量在5ml以下C

54.多为水溶液,也可为O/W型乳浊液,剂量在50ml~数千mlA

55.主要为水溶液,不含刺激性药物,剂量在1~2mlD

[56~60]

A.250℃,半小时以上B.160~170℃,2~4h C.100℃,45min D.60~80℃,1h E.115℃,30min,表压68.65kPa

56.活性炭灭菌用B

57.破坏热原用A

58.热压灭菌用E

59.肌肉注射灭菌用C

60.玻璃安瓿灭菌用B

[61~65]

A.氯化钠B.卵磷脂C.聚维酮D.1%~2%苯甲醇E.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61.能使注射剂中的药物缓慢释放和吸收,而延长其作用的应为C

62.乳浊液型注射剂,常选用的天然乳化剂应为B

63.滴眼剂中,常选用的pH调节剂应为E

64.当归注射剂中加入的局部止痛剂应为D

65.注射剂中常用于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应为A

[66~69]

A.0.5%~1%B.0.1%~1%C.0.01%~0.5%

D.0.1%~0.5%E.0.01%~0.5%

活性炭用量

66.输液剂配制时除杂质C

67.一般注射液脱色B

68.用于注射用油脱色A

69.除去注射剂中热原D

[70~73]

A.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

B.帮助混悬的附加剂

C.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D.防止氧化的附加剂

E.抑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

70.聚氧乙烯蓖麻油A

71.甲基纤维素B

72.维生素CD

73.苯甲醇E

[74~77]

A.1%鸡蛋清的生理盐水B.30%磺基水杨酸试液

C.浓盐酸D.3%氯化钙试液E.浓硫酸74.鞣质检查A

75.蛋白质检查B

76.树脂检查C

77.草酸盐检查D

[78~81]

A.必须等张

B.必须等渗,尽量等张

C.等渗即可,不必等张

D.0.5~3个等渗浓度,不必等张

E.不用等渗,也不用等张

78.脊椎腔注射A

79.肌内注射D

80.皮肤注射C

81.静脉注射B

[82~85]

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等渗并等张溶液

D.等渗不等张溶液E.不等渗也不等张溶液

82.渗透压与血浆相等A

83.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B

84.溶液中溶质质点不能透过红细胞细胞膜C

85.溶液中溶质质点能自由通过红细胞细胞膜D

【X型题】

86.下列哪些物质可作注射剂的抑菌剂

A.次氯酸钠B.尼泊金类C.苯酚D.甲醛

E.苯甲醇

87.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时原水预处理及纯水制备的方法有A.反渗透性B.离子交换法C.电渗折法

D.滤过澄清法E.超滤法

88.关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正确的为

A.注射剂的成品,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B.量大的注射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

C.凡是注射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合物

D.注射剂一般应具有与血液相等或相近的pH

E.注射剂必须等渗

89.中药注射剂灭菌应遵循的原则有

A.大多采用湿热灭菌

B.为确保完全杀灭细菌和芽胞,必须在121℃热压灭菌45min C.仅对热稳定的注射剂采用热压灭菌

D.通常小剂量注射剂可用100℃湿热灭菌30min~45min

E.对灭菌产品,应逐批进行“无热原检查”

90.注射用水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

A.重蒸馏法B.离子交换法C.滤过澄清法

D.电渗折法E.反渗透法

91.在下列关于注射剂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制备过程复杂,使用不方便

92.醇溶液调pH值法除鞣质的条件是

A.含醇量达70%以上

B.含醇量达80%以上

C.含醇量达90%以上

D.醇溶液调pH值在8以上

E.醇溶液调pH值以不超过8

93.下列有关等渗与等张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用溶血测定法来确定药物的渗透压比较可靠

B.将不等张溶液调至等张时,该溶液一定是高渗溶液

C.等渗不一定等张,但多数药物等渗时也等张

D.等渗为物理化学概念

E.等张是生物学概念

94.下列能提高注射剂稳定性的方法是

A.使用有色容器

B.调pH值

C.加入依地酸二钠等金属螯合剂

D.加入亚硫酸钠等抗氧剂

等惰性气体

E.通入CO

2

95.注射剂中热原污染的途径有

A.原、辅料带入B.容器、用具、设备等带入

C.制备过程污染D.输液器具带入E.溶剂带入96.将药物物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可防止

A.药物挥发B.药物吸湿C.药物变色

D.药物质受热变质E.药物水解

97.下列有关活性炭用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处理药液的pH值应在3~5

B.一般活性炭用量为所处理的溶液量的0.5%~1%

C.活性炭使用前应在150℃干燥3~4h,进行活化处理

D.使用时活性炭时,先将其加入药液中加热煮沸一定时间,并适当搅拌,稍冷后滤过E.应选用注射用规格的活性炭

98.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有

A.吸附法B.离子交换法C.凝胶滤过法D.超滤法E.反渗透法99.关于滴眼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滴眼剂是指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溶液、混悬液或乳剂

B.用于外科手术、供角膜创伤用的滴眼剂不得加抑菌剂与抗氧剂

C.滴眼剂一般应在无菌环境中配制

D.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

E.滴眼剂中不可含有任何辅料

100.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活性的目的是

A.脱色B.助滤C.吸附热原D.提高澄明度

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101.用安瓿灌封机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A.剂量不准确B.封口不严C.出现泡头D.平头

E.焦头

102.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有

A.易氧化物检查B.不挥发物检查C.重金属检查

D.刺激性检查E.热原检查

103.下列有关注射剂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灌封前要进行半成品质量检查

B.植物油可作注射剂溶剂

C.注射剂不能加着色剂

D.常用热处理冷藏法处理药液

E.不宜接触聚氯乙烯制品

104.注射剂的附加剂作用有

A.帮助主药溶解B.着色C.抑制微生物生长

D.调节渗透压E.防止主药氧化

105.滴眼剂的附加剂有

A.pH值调节剂B.渗透压调节剂C.抑菌剂

D.调整黏度的附加剂E.抗氧剂

106.安瓿的质量检查有

A.物理检查B.生物学检查C.化学检查D.装药试验

E.重量差异检查

107.能使在进行鞣质检查时,尽管注射剂中含有鞣质也可能不产生沉淀附加剂有A.热原B.聚山梨酯C.聚乙二醇D.苯甲醇

E.聚氧乙烯基物质

108.下列属于输液剂的质量要求的是

A.适宜的pH值

B.适宜的渗透压

C.澄明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D.应无菌、无热原、无毒性

E.无任何抑菌剂

109.中药注射剂澄明度问题的解决办法有

A.选用适宜的容器B.热处理冷藏C.除净杂质

D.选用适宜的增溶剂、助溶剂E.调节适宜的pH值

110.下列属于中药安全性检查的是

A.热原检查B.刺激性试验C.溶血试验D.过敏试验

E.急性毒性试验

111.下列有关乳浊液型注射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粒大小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应≤1μm

B.有W/O型乳剂

C.W/O/W型复乳

D.有O/W型乳剂

E.可用于椎管内注射

112.除去中药注射剂原液中鞣质的方法有

A.明胶沉淀法B.醇溶液调pH值法C.聚酰胺吸附法

D.电渗析法E.离心分离法

113.乳浊液型注射剂乳化剂有

A.豆磷脂B.卵磷脂C.香果脂D.可可豆脂

E.普流罗尼克F-68

114.热原的性质有

A.不挥发性B.挥发性C.水溶性D.耐热性

E.滤过性

115.除去容器和用具上的热原可采用

A.吸附法B.高温法C.酸碱法D.石灰高锰酸钾法

E.蒸馏法

116.用饮用水制备纯化水的方法有

A.蒸馏法B.离子交换法C.反渗透法D.滤过澄清法E.凝聚法

117.偏碱性药液宜使用的抗氧剂有

A.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焦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E.维生素C

118.滴眼剂中调整黏度的附加剂有

A.甲基纤维素B.三氯叔丁醇C.聚乙烯醇D.聚维酮E.聚乙二醇

119.偏酸性药液宜使用的抗氧剂有

A.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焦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E.硫脲

120.滴眼剂中增黏剂的作用有

A.降低药物的刺激性B.有利于药效发挥

C.使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D.防止氧化E.增加黏度121.可兼做局部止痛剂和抑菌剂的是

A.苯甲醇B.盐酸普鲁卡因C.利多卡因

D.三氯叔丁醇E.氯甲酚

122.滴眼剂常用缓冲液作溶剂的目的是

A.增加黏度B.减少刺激性C.抑菌

D.增强药物稳定性E.提高药物疗效

123.中药注射剂常用的等渗调节剂有

A.氯化钠B.硼酸C.葡萄糖D.硼砂E.甘露醇124.在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有时加入活性炭,目的是

A.脱色、助滤B.改变药性C.吸附杂质D.吸附热原E.增加药物稳定性

125.要求注射剂必须等渗的给药途径是

A.脊椎腔注射B.穴位注射C.静脉滴注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

126.增加注射剂中主药溶解度的方法有

A.采用非水溶剂B.采用混合溶剂

C.分子上引入非水基团D.加助溶剂E.加增溶剂127.中药注射剂中常用的止痛剂有

A.羟丙甲基纤维素B.苯甲醇C.三氯叔丁醇

D.盐酸普鲁卡因E.利多卡因

128.使用注射剂时产生疼痛的原因有

A.药效物质的刺激B.杂质的刺激C.鞣质的刺激

D.渗透压不适当E.pH值不适当

129.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会使细胞

A.缩小B.溶血C.萎缩D.膨胀E.破裂130.除去10%葡萄糖液中的热原可采用

A.布氏漏斗过滤法B.减压过滤法C.超滤法

D.板框压滤机过滤法E.活性炭吸附法

131.下列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根据主药性质来选择灭菌方法

B.灌封后立即灭菌

C.输液剂应115℃30min

D.注射最常用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

E.在中性溶液中微生物的耐热性最强

132.防止中药注射剂氧化变色常用的方法有

A.调pH值B.通入惰性气体C.加入苯甲醇

D.加入焦亚硫酸钠E.加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133.混悬液型注射剂常用的稳定剂有

A.三氯叔丁醇B.聚山梨酯-80C.低聚海藻酸钠等

D.羧甲基纤维素钠E.甲基纤维素

134.混悬液型注射剂中固体药物的分散方法有

A.微粒结晶法B.机械粉碎法C.溶剂化合物法

D.醇水法E.溶解法

135.直接分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有

A.微粒结晶法B.机械粉碎法C.灭菌溶剂结晶法

D.喷雾干燥法E.发酵法

二、名词解释

1.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2.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

3.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4.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制得的水。

5.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及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6.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7.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8.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无菌冷冻干燥品。鲎试剂能与微量细菌内毒素可形成凝胶。

9.滴眼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水性、油性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剂。

10.混悬液型注射液是指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制成的可供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剂。

六、论述题

1.试述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2.试述注射剂附加剂的含义、各类附加剂的作用及常用品种。

3.试述常用的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1.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分别可由溶剂、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装置、设备、制备过程、使用过程等环节带入。除去热原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热原的性质,以及可能污染热原的途径,从以下两方面解决: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可采用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和反渗透法;②除去容器上的热原,可采用高温法或酸碱法。

2.在注射剂中除主药外,为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还可添加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附加剂。根据附加剂的不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增溶剂与助溶剂,其作用是增加主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如吐温-80、卵磷脂等;②抗氧剂、金属螯合物、惰性气体,其作用是防止注射剂中主药氧化。

如: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依地酸二钠、N

2或CO

2

;③抑菌剂,其作用是防止注射剂制备过程

中或多次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繁殖。如:苯酚、氯甲酚、三氯叔丁醇等;④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其作用是调整注射剂的渗透压,使之成为等渗溶液,如:氯化钠、葡萄糖等;⑤调整pH值的附加剂,这类附加剂包括酸、碱缓冲剂,其作用是调整注射剂的pH值,以减少注射剂的刺激性,增加药液的稳定性。如: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等;⑥局部止痛剂,其作用是减轻注射剂使用时,由于药物本身对机体产生的刺激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局部疼痛,如:苯甲醇、盐酸普鲁卡因等;⑦助悬剂与乳化剂,其作用是保证注射用混悬液与注射用乳浊液有足够的稳定性。如:甲基纤维素、卵磷脂、大豆磷脂、普流罗尼克F-68等;⑧延效剂,其作用是使注射剂中的药物缓释和吸收达到延效的目的,如:聚维酮等。

3.常用的中药注射用原药的制备方法有: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和超滤法。其特点为:①蒸馏法适用于含挥发油或其它挥发性成分的药材;②水醇法与醇水法是依据中药材中大部分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原理,利用其在水中或乙醇中不同溶解度的特性,先用水或者先用乙醇为溶剂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或相关成分然后再进一步的纯化和精制;③双提法是蒸馏法和水醇法的结合,适用于同时保留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④超滤法是用于分子分离的膜滤过方法。利用特殊的高分子膜为滤过介质,在常温、加压的条件下,将中药提取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加以分离,达到纯化药液的目的。

4.中药注射剂中鞣质如果未除尽,将影响到制剂的澄明度,并会对机体产生刺激性引起注射部分的疼痛。除去鞣质,有助于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及质量,保证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除去鞣质的方法有:①明胶沉淀法;②醇溶液调pH法;③聚酰氨吸附法;④酸性水溶液沉淀法;⑤超滤法以及铅盐沉淀法等。

七、计算题

1.现有中药提取液100ml,经试验测定其冰点下降度为-0.05℃,需加氯化钠多少克,才能使之成为等渗溶液?(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2.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0ml,问需加氯化钠多少克,使成为等渗溶液?(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12℃,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1.解:计算公式W=(0.52-a)/b

已知a=0.05;b=0.58

W=(0.52-0.05)/0.58=0.81%(g.ml-1)

答:中药提取液100ml中需加氯化钠0.81g,才能使之成为等渗溶液。

2.解:计算公式W=(0.52-a)/b

已知a=0.12;b=0.58

W=[0.52-(0.12×2)]/0.58=0.48%(g.ml-1)

0.48×2=0.96(g)

答: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0ml,需加氯化钠0.96g,使成为等渗溶液。

(徐再兴)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 目录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益母草煎膏的制备 实验三黄芩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四黄芩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五复方丹参片的制备 实验六复方丹参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七八珍丸的制备 实验八三黄栓的处方设计与制备 实验九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薄荷油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剧药散剂及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等量递增混合法”及“打底套色法” (3)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属于古老的剂型之一,散剂的特点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意即其发挥药效较快,宜于治疗急证。这是因为散剂比表面积较大,从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也能产生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此外散剂在制备方面又具有制备设施简单,剂量可随病症轻重而增减,若当患者不便服用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时,均可采用散剂给药。 散剂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较大,故嗅味,刺激性,吸湿性的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加,致使某些易挥发,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极易损失。因此,腐蚀性强,挥发性强及吸潮性强且易于变质的药物,不宜采用散剂剂型。 散剂根据医疗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药材的前处理(净选、洗涤、干燥、炮制),投入净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及包装等过程。其制备要点主要在混合环节上,散剂混合均匀与否,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形态(一般指散剂的细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而且直接影响产品的疗效。常用的混合方法有二种: (1)打底套色法: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即是“套色,此法的缺点是侧重色泽,而忽略了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 (2)等量递增法:根据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将比例相差悬殊的药物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习惯上称之为“配研法”。 散剂中的药物均应粉碎,除另有规定外,应通过六号筛,儿科和外科用应通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的 模板,欢迎大家的阅读。 姓名:×××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韶关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医师 工作年限:5 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xx-07-01 所学专业:中医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xx-20xx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大专 20xx-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 20xx.9.22-23 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主修课程: 中医基础学解剖学生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药理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急症学针灸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医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课程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优秀 xxxx年10月-20xx年4月乳源县中医院中医士 20xx年7月-20xx年3月广东省银行医院中医士 20xx年9月22日考取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

20xx年3月至今从师省第二中医院学习临床知识 20xx年9月22-23日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本人遵守国家纪律、遵纪守法、性格开朗,待人温和诚恳、热 情大方。本人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以及个人从师学习期间,学会如 何与病人沟通,能热忱对待病人、关心病人,并掌握了临床上常见 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除常见病外,还突出了对内分泌疾病和代 谢性疾病的诊治,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疾病。 本人自我约束能力纪律性强,能恪守时间,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人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于20xx年10月再次考入广州中医药 大学本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相信在 贵单位培养和自我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移动电话:182×××××××× 邮箱:xx@xxxxx 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以 下为大家分享的是大学生个人简历英文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干货资源社!【1】大学生个人简历 英文版20xx年OBJECTIVEE-Business Correlation.In... 基本信息姓名: CNrencai性别:女年龄: 25岁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学历:本科身高: 170现居住地:石家庄市户口所在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 小题1分。) 1.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 注》 2.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3.辛味的作用是: A.补益、收敛、固涩 B.泻下、软坚 C.发散、行气血 D.燥湿、利湿 E.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苦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行血 B.燥湿、利湿 C.燥湿、健脾 D.渗湿、利尿 E.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咸味药的作用是:

C.软坚散结、泻下 D.软坚、利水 E.缓急止痛、行血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性味 B.药物的质地 C.药物的成熟程度 D.炮制和配伍 E.服法和煎法 7.用咸味药治瘵病、痰火结核、瘻瘤等证,是取其: A.泻下之功 B.软坚散结之功 C.宣泄之功 D.发散之功 E.补益之功 8.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是取其: A.宣泄之功 B.燥湿之功 C.坚阴之功 D.通泄之功 E.行气之功 9.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E.荆芥 10.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A.桂枝 B.防风 C.荆芥 D.香壽 E.羌活 1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的功效? A.止泻 B.止痉 C.止痛 D.发表 E.止呕 13.患风寒感冒,腰以上风寒湿痹,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荆芥 B.香壽 C.辛夷 D.紫苏 E.羌活 1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荆芥 E.羌活 15.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中止呕及温肺止咳的药物是: A.防风 B.桂枝 C.荆芥 D.生姜 E.细辛 16.下列哪项不是细辛的功效? A.祛风散寒 B.通窍 C.止痛 D.温中止呕 E.温肺化饮 17.患阴暑证,并见小便不利,水肿最宜选用: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广州中医药大学版)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二、温下剂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模拟试题

中药学 习题集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 中药学习题集 **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 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Ⅰ) 选择题 A 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得答案。 1、我国现存得最早得药学专着就是:( )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求真》 E、《神农本草经》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就是:( )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 A、公元前五世纪 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二世纪 D、公元四世纪 E、公元五世纪 4、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得药学名著就是:( )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5、《神农本草经》载药数就是:( ) A、675 种 B、365 种 C、844 种 D、921 种 E、730 种 6、《本草纲目》得作者就是:( ) A、苏敬 B、李勣 C、李时珍 D、陶弘景 E、唐慎微 7、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得古代地方本草就是:( ) A、《证类本草》 B、《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8、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就是:( ) A、炮制、配伍 B、配伍、服法 C、炮制、服法 D、煎法、服法 E、以上均不就是 9、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得在于:( ) A、提高疗效 B、改变药物性能 C、便于服用 D、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消除或降低毒性 10、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得药物,在煎煮时宜:( ) A、先煎 B、久煎 C、包煎 D、另煎 E、不宜久煎 11、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 A、修制 B、水制 C、火制 D、炮制 E、水火共制 12、下列除( )外,均就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 A、炮制 B、配伍 C、剂量 D、煎法 E、服法 13、归经得理论基础与依据就是:( ) A、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14、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得在于:( ) A、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B、改变药物性能 C、提高疗效 D、便于服用 E、扩大用药范围

2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理学》辅导题AB卷 高黎明

成人高等教育 《生理学》辅导题(A卷) (适用范围:业余本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下列哪项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 3、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B、红细胞与血小板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4、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 A、左、右心房去极化 B、左、右心房复极化 C、全部心肌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 D、左、右心室去极化 E、左、右心室复极化 5、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6、原尿中的Na+含量 A、高于血浆 B、与血浆相同 C、低于血浆 D、与肾小管液相同 E、低于终尿 7、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 E、肾小球滤过增加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8、关于内脏痛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定位不准确 B、对刺激的分辨力差 C、常为慢痛 D、对牵拉刺激敏感 E、必伴有牵涉痛 9、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 A、黄体生成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雌激素 E、催产素 10、侏儒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初试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小题1分。) 1.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2.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3. 辛味的作用是: A. 补益、收敛、固涩 B. 泻下、软坚 C. 发散、行气血 D. 燥湿、利湿 E.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行血 B. 燥湿、利湿 C. 燥湿、健脾 D. 渗湿、利尿 E. 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 咸味药的作用是: A. 收敛固涩、补肾 B. 泻下、利尿 C. 软坚散结、泻下 D. 软坚、利水 E. 缓急止痛、行血 6.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 药物的性味 B. 药物的质地 C. 药物的成熟程度 D. 炮制和配伍 E. 服法和煎法 7. 用咸味药治瘰疬、痰火结核、瘿瘤等证,是取其: A. 泻下之功 B. 软坚散结之功 C. 宣泄之功 D. 发散之功 E. 补益之功 8. 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 A. 宣泄之功 B. 燥湿之功 C. 坚阴之功 D. 通泄之功 E. 行气之功 9.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紫苏 D. 生姜 E. 荆芥 10. 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 麻黄 B. 紫苏 C. 桂枝 D. 羌活 E. 防风 11. 既能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201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英语考试

1、What is a reductionist ideology? It seeks to understand a system by breaking it down into its constituent parts. 2、What are the proofed benefits of Chinese“soft exercises”? Symptomatic relief and improved health and well-being 3、What’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logic and the Chinese concept of yin-yang? The former is based on opposition of contraries while the latter represent opposite but complementary qualities. 4、What does“drain and not store”mean? “Drain and not store”refers to the role of the Yang orga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isposal of food and waste.All the Yang organs receive food or a product of food and pass it along. 5、How does the concept of the organs in Chinese medicine differ from that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edicine? The organs in Chinese medicine do not refer to the specific tissue,but rather to semi-abstract concepts which are complexes of closed interrelated functions. 6、What’s the main function of blood? To nourish the whole of the body. 7、Wha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fluids into sweat dependent on? The lung’s function of ensuring diffusion and depurative downbearing. 8、What’s the function of protective qi? Protecting the body surface and warding off external pathogens 9、When can an emotion generate illness? When an emotion is either excessive or insufficien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or when it arises very suddenly with great force,that it can generate imbalance and illness. 10、Please list three symptoms in the case that an emotion disturbs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Dizziness:a feeling that you are about to fall,lack of blood in the head Palpitation:a rapid and irregular heart beat Insomnia:not being able to fall asleep Flowery vision:not being able to see clearly 11、What’s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ver in terms of the five phase theory? The liver likes orderly smoothness and governs uprising and motion and has the dredging function. 12、What are the related procedures that fall into the rang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s? Electro-acupuncture,moxibustion,cupping and acupuncture pressure 13、Please list at least three diseases that can be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acupuncture or its related treatments. Lower backache,cervical spondylosis,condylitis,arthritic conditions,headaches or all kinds(migraine),allergic reactions,etc.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注射剂

一、填空题: 1. 注射剂俗称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 。 2.注射剂中热原的检查方法包括 和 。 3.注射剂由 、 、 和特制的容器组成。 4. 是热原致热活性中心。 5. 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为 。 6.等张溶液是指与 张力相等的溶液。 7.通常采用 和 来调整注射液的渗透压。 8.中药注射剂配料原料的形式有单体有效成分、 、总提取物。 9.注射剂的生产包括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 、灌封、 、质量检查和包装等步骤。 10.一般注射剂的配制到灭菌,应在 内完成。 11.一般1~5ml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10~20ml 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凡对热稳定的产品,也可采用 值应大于 。 灭菌方法。灭菌效果的F 12.眼部手术或眼外伤的滴眼剂宜制成 剂型,保证完全无菌且不允许采用 附加剂。 13.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有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和 。 14.一般注射剂,混悬颗粒应小于 ,15~20μm的颗粒应不超过10%。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其混悬颗粒应更小, 以下的颗粒应占99%。 15.供静脉注射用的乳剂的微粒大小一般应小于 。 二、判断题: 1.注射剂首选的除热原方法为热压法。( ) 2.正常人血浆有一定渗透压,过高过低都会出现生理不适应,但调节等渗就可以避免。( ) 3.肌内注射需调整pH在 4.0~9.0之间。( ) 4.静脉注射或脊椎腔注射均不得加入抑菌剂。( )

5.三氯叔丁醇既可以用作止痛剂,又可以用作抑菌剂。( ) 6.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原水应采用阴床、阳床、混合床的顺序串联树脂。( ) 7.滴眼剂多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所以一般无需加入抑菌剂。( ) 8.血浆代用液可以维持血压或增加血容量故可以代替全血使用。( ) 9.乳浊液型注射剂用于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除了氯化钠与葡萄糖外,还可以选用甘油,山梨醇。( ) 三、单项选择题: 1.热原是指( ) A LPS B蛋白质复合物 C磷脂多糖 D LPS与蛋白质复合物 2.下列( )需要加入抑菌剂 A药物的灭菌溶液 B药物的灭菌粉末 C无菌操作眼用溶液 D脊椎腔注射液 3.V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 A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或硫酸钠 C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 4.下列( )论述是正确的 A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渗溶液 B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张溶液 C5%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 D5%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 5. 制备碳酸氢钠输液,需通入( )惰性气体 A不充气 B CO 2 C CO 2 或N 2 D N 2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 5%(g/ml),它的作用是( )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液 7.眼药水与溶液型注射剂在质量要求方面相同点为( ) A pH值 B渗透压 C无菌性 D澄明度 8.关于输液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 )

广中医中西医结合药理学B卷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药理学》课程试题卷B 专业:中西医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0分) 1、药效学研究:() A:药物作用于机体 B:机体作用于药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2、能用于治疗烧伤继发创面感染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庆大霉素 C:磺胺米隆 D:多粘菌素 E:呋南妥因3、能很好地透过骨质,并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为:() A:氯霉素 B:林可霉素 C:链霉素 D:磺胺甲恶唑 E:四环素 4、对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B:停药前用ACTH C:突然停药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 D:突然停药易出现病情反跳 E:突然停药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5、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 A:肾症综合症 B:活动性溃疡 C:重症高血压 D:妊娠初期 E:严重精神病 6、能消除致病因素,彻底治愈疾病为 ( )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补充治疗 D、治疗效果 E、药物效应 7、强的松的不良反应:( ) A:诱发和加重感染 B:诱发和加重胃溃疡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8、下列有关青霉素G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A:皮试阳性率不高 B:青霉素G等是半抗原 C:休克发生极快,半数以上是在5分钟内出现 D: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以致短时间以死亡 E: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 9、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是:( ) A:抑制细菌叶酸的代谢 B: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E:影响细菌细胞核的功能 10、药物与血浆蛋合后将会发生:()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转运加快 11、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不对

病理学详细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绪论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主要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普通病理学,基本病理过程)研究和阐述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 各论(器官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 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 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一)大体观察 (二)光学显微镜观察 (三)组织(细胞)化学观察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五)电子显微镜观察 (六)图像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学好病理要做到“六联”、“一动” 六联: *理论和实验*形态和机能*局部和整体 *总论和各论*大体和镜观*病理和临床 一动:动态的观点 ?病理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 ?病理典型病变图片 ?大体标本—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稳态(homeostasis) 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 二、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发展极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 第二节病因学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概念 能引起某种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没有病因就不能发生相应的疾病。 (二)病因的分类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方剂组成

A解表剂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生姜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甘草

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生姜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苏薄荷甘草 B泻下剂一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三润下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四攻补兼施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五逐水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蓟大枣禹功散:黑牵牛茴香

C和解剂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 痛泻药方: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三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四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 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疏凿饮子: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