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

郭凤志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专题式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载体形式,其逻辑建构和教学实践应以视点高移,理念转变,问题研究、方法创新等观念变革为引领。专题教学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为优势,专题设计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精神和课程目标,专题系列应当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和各自相对独立的主题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理念;框架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9-0070-04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以来,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成为落实“05”方案精神的关键。其中,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和形式得到普遍认可和实践。当前,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专题教学在积极推进,现谈一点我们的思路。

一、专题教学是教材体系

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载体

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充分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是在教材基础上的再创造。其基本要素包括:具体教育目标,问题设定(教学目标实现在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理论困难、现实疑惑),相对独立的理论主题,教法配置,选用案例等。专题教学的优点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教学针对性强。

专题式教学离不开正确理念的引导。教育理念对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我认为,“原理”专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基本思想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首先,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一体化的整体意识,做到既有分工又相协调。

为此,要研究新课程体系总体要求、目标以及各门课程目标的整合与布局,以把握好专题设置的方向。每门课程专题要自成系列,又与其他3门课程有效衔接,以体现整体性。具体专题的设置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理论主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具有示范性的探究,但是,专题与专题间应当具有逻辑关系,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协同作用。

为了实现四门课程教学的整体性,需要学院教学机构组织协调。为了实现每门课程教学的整体性,需要教研室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材有贯通式的理解。

第二,强化问题意识。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解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9JDSZK018)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决问题的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问题设定教学起点和着力点,通过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强化问题意识,从问题入手讲授“原理”,在讲述方法上必然与教材体系有所不同。

教材体系一般采取的是逻辑演绎的叙述方法:从抽象—具体—抽象,而教学体系的讲述一般是具体—抽象—具体。就人的思维习惯而言,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P142)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精选教学案例,深入讲解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提高涉及理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从而提升人们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第三,把“育人为本”的着力点放在提升理论认知和理论思维的培养上。突出课程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要致力于研究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论分析,要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去分析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规律性探究。理论讲解要紧密结合发展了的学术前沿。

第四,正确把握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理”课不是一般知识课。专题教学一定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性,不能变成文化知识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专题讲授一定要联系和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学派等错误观点,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时,要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的理论力量和魅力,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

第五,进行研讨式教学。面对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主体意识,教学应提倡独立思考,深刻追问,平等对话和讨论。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更重要。没有知、情、意的共同参与,让学生真正认知是不可能的。

二、我们对“原理”课专题的设计

“原理”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总目标是: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突出“一个重点”——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贯穿“一条主线”——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我们认为,主题中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问题。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与多种社会思潮比较中认同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专题设计要围绕和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服务。基于这种理解,“原理”课我们设计了如下专题。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二、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四、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第二专题世界观与人的存在方式

一、人生在世与世界观产生的必然性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掌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

第三专题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一、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三、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性

第四专题辩证法的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

一、人的生命的辩证本性——生存矛盾、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

二、辩证法的价值追求——人的自我创造、超越和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价值目标——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自由解放

第五专题反映、选择、建构与人的认识能力提高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

二、认识的结构与认识能力的形成

三、掌握认识规律,提高认识能力

第六专题认识中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一、认识的真理性追求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二、认识的价值追求

三、优化认识结构,实现认识中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第七专题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谜的破解

一、人的实践创造活动与社会历史

二、人的需要与社会基本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历史观的现实呈现: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系

四、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动力

第八专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历史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社会责任承担

第九专题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历史评价的原则: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原则和价值判断

二、历史评价的方法

三、坚持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

第十专题从《宣言》到《资本论》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架

一、《共产党宣言》对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难题的破解

二、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矛盾

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理念的自由主义思潮及其蕴含的资本主义观

四、《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探索

第十一专题经济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走向

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二、经济全球化及资本主义矛盾的全球扩展

三、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神话的破灭

四、资本主义走向的辩证分析: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及其客观依据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种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区别

第十二专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二、社会主义的结构特征和价值追求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第十三专题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

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矛盾特殊性及其制度规范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第十四专题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现实根据与历史必然性

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四、共产主义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三、“原理”专题教学的

逻辑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题设计的思想和主题力求探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但也有相对独立的主题模块。

第一专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重在讲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途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走向和当今世界的影响,尤其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多维度客观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形成吸引,启示学生追问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何以有如此影响力的深层缘由,自然引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新亮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的整体解读,为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了系统厚重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学生的立场、视野、理想追求的意义。

第二专题—第九专题,实现和完成教学“重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第二专题侧重从实践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展开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世界观与人的生存的内在关联,阐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三专题是从思维方式意义上阐述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双重蕴涵,第四专题作为第三专题的现实延伸,切近人的生存本身展示唯物辩证法的生存智慧和在人生态度上的应用。第五专题和第六专题,基于人类生存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阐明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意义,突出提高大学生认识能力的必要性和主体在提高认识能力中的作用,强化认识能力的工具价值。第七到第九专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规律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词,把握住“从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到历史发展规律”的清晰线索和结论,承上启下,形成与第十至十四专题的自然勾连,并打下“历史观的现实呈现集中体现为对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识和评价”的伏笔,引导到现实关注点,最后,强化历史观的方法论运用,掌握正确的历史评价原则。唯物史观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因为“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都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都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2](P30)

第十专题和第十一专题,即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理论特征是从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走向,从私有制、市场经济、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分析资本主义的架构,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识和评价。从社会运行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的双重视角分析“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第十二到十四专题是科学社会主义论。宏观层面阐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实践层面要讲清楚社会主义制度建构过程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中国经验的启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意义。最后,是对共产主义远景的展望和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

为了更好实施专题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的综合协调问题。专题设计只是教学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选与组织,教学却是师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实际,寻求结合。专题教学需要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情境创设等多种要素的融入和优化组合。

2.课堂教学与课堂外网络教学的配合和协同。网络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学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适当省略一些内容。省略内容可以放进网络课堂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网络课堂还可以通过扩展学习资源,如,学术前沿问题,典型案例等,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和扩展性学习的需要。同时,网络课堂也是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习惯创设的网络学习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3.需要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支持。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体现专题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我们已经形成了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思路,需要在完善原有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把对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表现相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中的一些理

论认识和对使用该教材的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责任编辑:郑 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 节,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决定从2011级学生开始,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即从《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各抽出16学时,利用两个暑假和寒假时间,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为了贯彻上述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经过 认真研讨,制订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

层去,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 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动员活动 学时:2学时 内容: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时:10学时 内容: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指定的选题,也可以自主设计社会实践题目,具体实施参观、学习、考察等活动,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收集、 获取社会实践资料。 3.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活动 学时:4学时 内容:运用理论对收集、获取资料进行阐释论述,形成一份观点 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社会实践报告,并得 出正确结论。 四、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一、专题教学的概念 1、名称溯源 目前可搜索到的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86年发表于《中国语文》上的《专题突破逐步开拓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改革初探》。当时虽没有“专题教学”的概念,但文章围绕“专题”展开教学设计,与当下专题教学的内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文章对于这种教学法仅有实施策略的描述而未赋之以专门的名称,已没有严格的定义。缺乏定称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这期间,不同学者曾使用过“专题式语文教学法”“语文专题课”“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名称。直至2011年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专题教学研讨会召开,会议名称从首届的“模块教学”改为“模块课程专题教学”。其后,“专题教学”这一名称获得广泛使用,基本成为定称。 2、定义比较 对于专题教学的概念界定问题,不同学者选择的切入角度和表述手段不同,但体现出的基本认识大致相同。基本达成共识的方面包括:第一、专题教学涉及“对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的选择、调整以及相应拓展”,其中所选的“专题”即教学材料的聚合点。第二、专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作为专题选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线,教师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第三、专题教学是对教材和课程设计传统样态的突破,教师不再“就课教课”,“听讲”不再是学生的主要课堂活动。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 1、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课改”实验价值 在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上,李水平将其专题教学与模块教学联系了起来,称其“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理论问题”。刘宇新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更为明确地表述,他说“‘模块’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章节体系,以一个统一的核心去统筹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属于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内容整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独立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替换性。怎样使这种‘模块’

电子商务概论教案完整

教案首页

第一节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一、电子商务的作用和特点 二、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内涵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获得弄个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含义: (1)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 (2)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3)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考虑 (4)电子商务不等于商务电子化 第二节电子商务的分类 一、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按照交易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可以分为3种类型: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3.企业与政府方面的电子商务 二、按照商务活动内容分类 按照商务活动的内容分类,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类商业活动。 1.间接电子商务 2.直接电子商务

三、按照使用网络类型分类 根据使用网络类型的不同,电子商务目前主要有3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EDI(电子数据交换)商务,第二种形式是互联网(internet)商务,第三种形式是intranet(内联网)商务 第三节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 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网络、用户、认证中心、物流配送、网上银行、商家等。 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3种基本的‘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一)网上商场 (二)物流配送 (三)支付结算 目前在B2C电子商务方式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送货上门付款、汇款方式和电子支付方式。 (四)安全认证 采用B2C模式电子商务的企业大致可分为经营着离线商店的零售商、没有离线商店的虚拟零售企业和商品制造商。 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2B模式)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交易或服务的经营活动。 目前企业采用的B2B可以分为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水平B2B电子商务和面向制造业或商业的垂直B2B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第五节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课学院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一、课实践 (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 项目名称:社会现实问题调查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容,开展社会现实问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容,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拟定调查计划、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 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 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 项目名称: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容,认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 2、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观后感;(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不同角度,广义、狭义,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其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第一章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三、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五、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六、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和核心 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 九、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社会发展道路认识、选择的意义 第二章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反映、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 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五、真理的发展(从过程上看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从动力上看与谬误不断斗争) 六、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根据 七、价值及其评价(价值的特性、正确进行价值评价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八、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统一)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内容、过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的实质、上层建筑的构成、二者的相互作用、规律的意义) 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结合第四章的相关内容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五、人的本质(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变化发展) 六、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七、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关系 三、价值规律的内容、意义 四、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构成、地位作用 五、资本的本质 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的意义 七、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其生产的两种方法 八、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九、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积累的本质、源泉和结果) 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意义)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的建立(途径、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案2011

浙江外国语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二、活动任务与要求 任课教师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都要高度重视本课程实践教学,积极投实践调查,必须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必须认真撰写和提交社会调研报告,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研报告进行考评,并按照80%的比例记入学生本课程学习的平时成绩,。 1、参加对象: 本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各本科教学班。 2、活动时间: 2011年09月至2012年01月。教学周第七周前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应公布参考选题,指导学生选题,并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的辅导。 第十三周、十四周(2011年11月21日——12月4日)为学生集中调查时间,理论教学停课。第十五周学生须上交一份实践调查报告初稿,初稿字数、格式要求见附件二。 第十八周(2011年12月26日——2012年1月一日)为实践教学总结阶段,任课老师要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践调查报告,同时评选优秀调查报告,理论教学停课。 学期结束前,学生须上交调查报告终稿,一式两份。 3、活动内容: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围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支撑的主要毕业要求指标: 二、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会有以下收获: 1、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扩大哲学视野、了解一些相关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知识。 4、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准备。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和发展规律 了解: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了解:联系和这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第二章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了解: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专题讲座材料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攸县教育局教研室刘爱国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学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分工可以调换。 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 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 ①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 ②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 (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 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 2、加强教学中反思研究,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每个成员都要做教学行为记录,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听课、评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给自己拍教学录像,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反思教学行为。 3、加强教学后反思研究,重点对教学得失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教学策略改进方案。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概论课实践方案

2010-2011学年第2期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内江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组织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通过走访优秀党员,走访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深刻认识党带领全国人民90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切身体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永远跟党走,成才做栋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在调研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参加人员 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三、实践类别及要求。 (一)社会调查 1、内容: 组织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进行以“党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调研主题:针对建党九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涌现的典型性人物,人们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情况,自拟题目(如学生不知写什么,可以看一下社会调查参考选题),展开调研。通过查

阅文献资料、采访历经变迁的人物、或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完成调研报告。 附: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关于××(地方)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地方)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调查 ●关于××(地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 ●关于××(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调查与分析 ●某地(乡、县、市)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2、要求: 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1)调查原则 ①客观真实。撰写实践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践报告考核为0分。 ②社会实践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书写工整,有条件者最好打印。 ③调研报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论点,有充分的资料,其中一半以上的资料必须来源于自己调查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释。 (2)字数要求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不少于3000字,包括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和核心内容两大部分。其中“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部分应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核心内容”部分应结合调研内容,分析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其中“总结问题”部分,要求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日志附后。 (二)写观后感 1、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 武汉大学教务处 二O一三年一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51 实践(包含讨论课)学时:3 学分: 3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观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体系;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3)学会用矛盾分析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时,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高度概括性,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门课程教学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多,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体育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四)教学时间要求: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体育法学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概论的学科介绍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3.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怎样理解《体育概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试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简述《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了解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关于体育术语的选定 2.体育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3.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 4.体育科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什么是(广义的)体育?它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2.简述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产生的动因、社会根源、外国体育发展概况,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产生的动因和社会根源 2.外国体育发展概况 3.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产生的动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2.简述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创造的有利条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对体育社会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三、课堂讨论选题: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外作业选题: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军事、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与政治 2. 体育与经济 3. 体育与教育 4. 体育与军事 5. 体育与大众传媒

“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6466840.html, “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作者:宁琰肖莉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03期 教研活动是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或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够;或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或演变成工作布置会,枯燥乏味。由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研活动呈现出本该具有的价值呢?笔者认为,“专题式”研究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解决困惑,确定专题教研内容 研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选好研究专题是实现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将征集到的教师最关注和最困惑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和梳理,精心挑选出具有典型性,同时也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并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做到“教研相长”。例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以解决热点问题为目的的“减轻学生负担,创新作业布置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关注难点问题为目的的“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等专题研讨活动。研究专题的选定应从小处着眼、具体、易操作,不宜太宽泛,否则研究得不深不透,会影响实效。根据专题研究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期研究一两个专题,没有研究透彻的专题可以用一学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研究。 二、实践探索,丰富专题教研形式 在确定了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内容后,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有: 1.专家引领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专题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研组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全体数学教师作报告,进行专题相关内容的理念学习与辅导。通过这一研究形式,进一步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指导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2.沙龙研讨

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 二、学时 学时:3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所必备的理论基础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课程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认识和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能比较系统地全面了解和掌握编制与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与基本步骤等,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具备分析、评价、乃至研制和开发儿童教育课程的能力;具备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组织、完善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课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现象和新问题,培养其辨别、分析幼儿园课程方面问题、参与幼儿园课程编制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共3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课程类型划分的标准,以及幼儿园课程的类型特征。 (二)教学内容 1. 幼儿园课程概念 1.1课程概念 1.2幼儿园课程内涵 2.幼儿园课程类型 2.1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2.2其它类型标准下的课程类型 2.3幼儿园课程类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和内涵。难点:课程类型的划分标准。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共3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开发程序及优缺点。 2.掌握幼儿园设计的的三个取向及其各自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1.1目标模式 1.2过程模式 1.3幼儿园课程开发:两种模式之间动态契合 2.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概论课附件:实践教学报告书

20 -20 学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报告书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教师评分: 教师签名:

目录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三、实践教学的要求 (2)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 (2) 五、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3) (一)原著选读(10分) (3) (二)案例分析(10分) (9) (三)影视赏析(10分) (17) (四)假期社会调查(20分) (19) 附:陕西理工学院社会调查(实践)信息反馈表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我们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了解社会、认清国情、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质,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大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学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

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 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分工可以调换。 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 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 ①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 ②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 (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 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

2010年《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与活动安排(1)

湖南大学2008 级本科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与活动安排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和实施要求,我校已在2008 级本科生 中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本课程为 6 个学分。学校的教学计划将其确定为理论教学3.5个学分、实践教学2.5个学分。理论教学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施,实践教学的2.5个学分安排在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为了深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16 号文件精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根据钟校长开展电影教育的统一要求,我们将影视教育引入本届学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同时,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我们将社会调查纳入“概论”课实践环节。 一、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一)题材选择与组织实施 1 .作品选取:影视作品主要从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部门推荐的《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500部目录》中选取,同时注意精选主题鲜明、制作精致的新片。 2.组织形式: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每个学生必须至少观看两次(每次三个半小时左右)。 3.观看时间:学生利用第1—4 周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观看。具体时间为:星期六上午 8:30 —12:00 ,星期六下午 2:00 —5:30, 星期日上午 8:30 —12:00,星期日下午 2:00 —5:30 。即每周 4 场次,连放两周,共 8 场次。 4.放映地点:南校区在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亦可在大礼堂;北校区在第二教学楼。 5.巡查考勤:原则上由承担理论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其所带院系学生的考勤,学校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负责巡查。 (二)学分分配与考核方式 1 .学分分配:影视教育实践教学 1 个学分。 2.考核方式:采取考勤和撰写论文相结合。其中考勤占总评成绩的40%, 论文占 6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32或20 学分:2 或1.5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各个专业 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开课单位:新乡学院素质教育中心 注:正文要求宋体五号字,行间距22磅,段前与段后间距为零;标题要求宋体小四号字。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体包含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