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

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一、课堂笔记内容(如有误,请见谅)加黑部分为重点对象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代表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火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1)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4、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

5、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6、毛泽东思想获得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哦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简述对毛泽东的评价。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的过错。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它的过失。

8、“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0、毛泽东在1929年6月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1、实事求是是党的实质与核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1)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巍峨变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任命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1)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一个实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的联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3)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4、如何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1)必要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意义:反映了中国革命开展的客观规律;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7、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的总路线和“一化三改”?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给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着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3)采取从低级到高级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的方式改造

6、两个事实(1)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方而促进了工农业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的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四章

1、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经验教训:政治上开始走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经济上开始走两个急于的错误道路:(1)生产力是急于求成的“大跃进”(2)生产关系上追求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运动

措施(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答:(1)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我不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4、毛泽东提出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性质: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3)发展程度: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基本特征: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由文盲半文盲人口站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e、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f、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g、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h、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I、逐步缩小他哦个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的问题,影响发展的体

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的统一?

答:(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

则的关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

4、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基本纲领:(1)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3)文化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

(4)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

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

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立国之本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领导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6、“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

有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中国梦是什么?

答:中国梦的内涵:(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

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

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

会。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198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1990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原则,共同富裕原则。

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8、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局面的核心位置。

9、坚持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定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三步走”战略: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七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2

2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赎回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不同的改革观点

答:A、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态度

B、对多党制的态度

C、对多元化的态度

D、对开放的态度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5、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答(1)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盾的新标准

(2)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7、不同社会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解决途径?

答:(1)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解决此矛盾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下的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此矛盾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进行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1)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2)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经济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9、“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是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特点: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有利于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因这种纠缠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

10、改革的历史进程:(1)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2)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8年)

(3)总结经验,整顿调整时期(1988年至1992年)

(4)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1992年初至今)

11、改革的内容: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时代的潮流——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历史的昭示——历代兴衰更替总是同开放和封闭程度呈正相关的联系

(3)现实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需要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

1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3)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

14、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特

区—沿海-沿江-沿边-内地)(3)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领域。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等

1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6、怎样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答:(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身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17、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答:(1)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2)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一些关键部门与领域积极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

(3)合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6)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设计一套监测指标,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整国内外政策,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和高效运行,确保国家经济不受重大损失。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主机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原因: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

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2)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3)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4)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结合

(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7、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其根源: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2)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要素分配(劳动力收入,劳动收入)

(3)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资产收益、资本收益(按资分配)

(4)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

8、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倒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历史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现实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1、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要保障。

12、“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任务:坚持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6、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7、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18、生态文明的总要求:设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报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总体要求和实质: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章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旅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

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

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最早提出者、提出时间是(毛泽东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20世纪,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4.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6.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党的代表大会是(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9.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1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3.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实践论》和《矛盾论》)。

1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事件是(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15.冲破“两个凡是”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的大讨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邓小平对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出的贡献(①在一切工作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②民主是解放想、思想的重要条件;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7.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8.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提出的时间是(1992年)。

19.“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关系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0.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2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和社会性质是(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4.标志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5.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

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①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②农民: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阶级相结合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④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之一,但是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它的双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

28.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现在城市经过长期公开合法斗争。然后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30.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①由于压迫形成的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②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团结传播思想③成员大部分是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战斗)

3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的含义(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35.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6.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形式是(互助组)。

37.我国20世纪中叶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人(新民主主义时期,同时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40.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四马分肥”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4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42.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道路应该(适合中国国情)。

43.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讲话是(论十大关系)

44.在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上,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

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5.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是(邓小平)。

46.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时间是在(1992)。

47.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9.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5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矛盾和它的变化)

5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毛泽东)。

52.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观点是(社会主义阶段可能分为2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5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54.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5.1997年党的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路线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5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主要是因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9.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党的(十七大)。

6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61.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

62.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63.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哪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64.改革开放的含义、性质和特点是(含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性质: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特点:在改革的目标模式上,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化、渐进式推进)。

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和改革)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66.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搜索,没有现成模式可搬)。

6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矛盾”)。

69.在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70.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表述,是在(1992念得南方谈话)。

7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生产力标准)。

7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否定了什么传统观念(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

7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7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从突破完全排队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到提出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7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7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起什么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有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7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B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产量水平的基本要求C它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7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80.怎样正确理解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主要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81.怎样理解公有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2.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方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广大的发展间)。

83.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8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8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个人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6.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87.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8.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实质是按劳取酬对生产要素占有情况进行分配)

89.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的关系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90.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91.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党的代表大会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92.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加强自主创新)

9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科技人才)

9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95.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要求做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9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97.理解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及其各自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发展生产---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目的,中心环节;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9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是(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99.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党的哪次代表大会。(十七大)

10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

101.什么是“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以人为本)。

103.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概念的是(中国共产党)。

10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而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于发展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艰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④政策和策论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⑦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条件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的意义(①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思想路线的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值得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完整的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13.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性的发展)。

14.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它们是(①从书本出发,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②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

15.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关系(①实事求是是了、你被宰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③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④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⑥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的实质和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16.邓小平阐述的“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7.如何理解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是(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新民主主义的三大基本纲领的内容是(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恶化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层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化,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2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①红色政权大多存在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群众运动的地方,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②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③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主观原因),④军阀割据(根本原因)。

22.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斗争形势:武装斗争,组织形式:军队。与群众结为同盟军,建立以农村为基础的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

2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4.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2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或者特点是(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27.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28.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2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①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②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30.《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前五个关系主要讲座经济问题:①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①汉族和少数名族的关系②党和非党的关系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④是非关系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第一: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第二: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第三: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第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2.中国共产党在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取得的成果是(①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许多新方针,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②《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根本思想)。

3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4.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①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②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③目的与手段的统一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35.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

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内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36.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存在两极分化消除剥削,消除阶级)。

38.怎样理解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39.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到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实现经济现代化实现经济的社会化)。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特征及其总概括(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的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43.理解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44.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使我们党和国家生产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活力源泉。两者相互储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与时俱进,成为僵化的教务)。

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最高和最低纲领)

46.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47.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48.为什么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近30年来的历史进程和5年来的新经验都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9.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主要观点(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和特点;③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向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④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50.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51.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不能不顾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5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重要观点,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4.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②自力更生是实施对外开放的基础③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55.如何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①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率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56.我国50年代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微弱,现代工业少,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57.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思想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5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有利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6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和国有成分)。

61.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绝对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2.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服务和产业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产业)。

6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是指(①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6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现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理论)。

66.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①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③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67.我国现阶段分配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8.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是因为(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社会成员生产要素的不同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④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

毛概简答题(必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或前提)。(二)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二,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2),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参考版(仅供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何时、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7、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容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的向导。 8、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毛概复习重点整理版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分*20小题) 二、判断题:(8分=1分*8小题) 三、简答题:(30分=6分*5小题) 四、材料分析题:(26分=10分*1小题+10分*1小题+6分*1小题) 五、论述题:(16分=16分*1小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成果; P4 P5 历史必然性: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之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两论成果: 1、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间的联系:1、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二、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8 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党领导的革命和见识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涵、主要容及历史地位。P19 P27 科学涵: 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毛概各章节考试选择题重点_(整理过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 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 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 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 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党的( B )

毛概考试简答题重点

毛概考试简答题重点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者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简历了中哈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知道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同意、当得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1)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验证条件和目的,而实事求是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5、为什么说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答:(1)因为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的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照抄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我国国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极端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我国就进入了建国以来事业反正你最好最快的阶段(2)同时,走好自己的路,在思想上

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详细版)

2017 年春季学期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一阶段,党的幼年时期,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1938 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经过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知道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阶段,党的七大上,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了第一步的阐述,指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事思想路线的科学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也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二个方面: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概简答题完整版

《毛概》参考复习题 1.怎样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总路线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意义是: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 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 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 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感到有必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如何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要求领导者要有谦虚谨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毛概复习资料(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书P4—5)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书P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书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P26-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书P35—37)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书P45—46)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书P56-57)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革命的

毛概简答题汇总

毛概简答题汇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含义: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理论成果及相互关系: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互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3、我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辨析题 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和总和。 答:命题错误。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5、【答案要点】(1)从调查的数据可知,地主的土地显著减少了,富农的土地有所减少,中农的土地显著增加了,贫农的土地有所增加,土地流向主要从地主和富农,向农民,尤其是中农转移,农民获得了比以前较多的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和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是地主与

2015版 毛概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 两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思想的主要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容: 1.新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概简答题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它奠定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倡导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资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住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精要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含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概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20年毛概复习讲义(全册完整版)

范文 2020年毛概复习讲义(全册完整版) 1/ 7

2020 年毛概复习讲义(全册完整版)第一章 1.一大~四大先后提出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还缘于中国革命进取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5.怎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第 1 页共 26 页

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联系。 7.两者的关系毛泽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 2 页共 26 页 3/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