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要点与重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要点与重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要点与重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要点与重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要点与重点

一、世界近代史

1、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欧洲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君主制”

(2)“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兴起

(3)人文主义思潮与“文艺复兴”运动

(4)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5)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与后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进程与意义

(4)法国大革命中的进程与意义

(5)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6)欧洲1848年革命

(7)美国内战的起因及后果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源与影响。

(9)“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的强盛

(10)“铁血政策”与德国的统一

3、早期工人运动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

(1)早期英法德三次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1839-1848年《人民宪章》)、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1834念),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的成熟,由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的转移,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

理论建设:1844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传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1、唯物历史观《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纲要》、《德意志意识形态》;2、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雇佣劳动与资本》;

3、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跨越,《哲学的贫困》)

实践积累:1、1846年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2、1847年对“正义者同盟”改造;3、1847年同盟一大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4、1847年同盟二大发表《共产党宣言》

(3)第一国际与无产阶级革命

1864年9月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成立宣言》),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确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与组织原则。

一、建立并支持国际支部,1867年达26个,支持并指导各国工人运动。。二、反对蒲鲁东主义,反对其关于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于社会之外的自由社会主张,反对将一切社会成员变成小私有者。三,反对工联主义。四、反对巴枯宁主义,反对其无政府主义,反对倚重流氓无产者的暴力革命,反对其继承权主

张。

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费城解散。

(4)巴黎公社及其经验教训

起因:1、19世纪中叶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拿破仑三世的腐朽统治,阶级矛盾激化;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发展、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发展4、普法战争的失败

过程:1、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废除帝制,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871年1月二次起义,工人阶级参加政府;3、1871年3月15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建立,瓦尔兰等当选中央委员。4、3月18日,反击梯也尔资产阶级政权的镇压行动。5、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建立,颁布无产阶级革命措施。6、4月初-5月28日遭到梯也尔反动政权镇压,巴黎公社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1、政治、经济上不成熟;2、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指导;3、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梯也尔政权与普鲁士的勾结;巴黎公社孤军作战;4、对资产阶级专政机构镇压不力。

(5)第二国际与国际工运

1889年7月14日,22国393名各国工人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建立第二国际。关于无产阶级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武装军队、国际劳工等问题。

1、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反对无政府主义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否定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斗争,主张绝对自由与平等。(1891年布鲁塞尔会议,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1893年苏黎世会议,社会民主党人的政治策略),(1896年伦敦会议,殖民地问题)

2、反对伯恩斯坦主义,伯氏反对唯物史观、反对剩余价值学说何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以调和彼此矛盾。

3、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1900年9月巴黎五大,讨论“米勒兰入阁事件”,1904年阿姆斯特丹会议,建立统一社会党,反对修正主义,1907年8月斯图加特会议,列宁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论断,以战争引发的资产阶级政群危机,实施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

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停止活动。

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深入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19世纪60-70年代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普遍使用为标志,使世界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标志性成果:1、内燃机发明,动力系统的一次革命。2、汽车出现,随之出现远洋轮船、飞机、拖拉机等。3、石油开采业发展。4、化学工业发展,化学产品大量出现;5、火药发明,运用于军事工业;6、钢铁工业发展,“吹气精炼”-“贝氏转炉”-“平炉炼钢”

特点:1、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前提;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国同时发生;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后起国家出现跳越式发展。

影响:1、资本主义工业结果变化;2、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技日趋术复杂、分工合作增加;3、生产与社会划分工进一步细化,泰罗制出现,资产阶级有序、科学管理。4、垄断产生。

(2)英、美、法、德、日、俄等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改革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国际机器日益加强,国家政治结构不断完善、资产阶级民主进一步扩大。

英国进一步完善其议会选举制,完善内阁制,发展以两党制为核心的内阁负责制

美国主要式发展并完善其两党制政府形式。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民主党※辉格党-民主党※共和党

法国的多党政治,导致政治形势变化起伏,政府倒换频繁。

德国强化其集权控制,《非常法》控制反对力量,限制社会民主工党;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日本进一步发展其天皇制,1889年2月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整体,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俄国完善国家专制统治,建立杜马制度,镇压国内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3)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与科技进步

1、19世纪40年代英国焦耳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2、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原理;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4、1859年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5、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奠定无机化学基础。

特点:1、科学理论日趋完整、系统;2、多学科交叉发展;3、科学理论对技术进步的结合越来越紧密5、科学理论对与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4)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与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1、政治学说与理论:斯宾赛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的规律相同,保证人的政治自由,人类社会未来是静止的)

尼采的唯意志论(强力意志说,强力意志是生命的本能冲动,强者生存,意志是世界上的一切,超人将实现强力意志,不惜一切达到自己的目的)

2、经济学与理论:“德国历史学派”“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卡尼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自由贸易)

“新历史学派”(代表人施莫勒、布伦坦诺、瓦格纳,主张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强调国家施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超越阶级且是抽象的,主张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称“国家社会主义”、或者“讲坛社会主义”

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门戈尔,接受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思想,认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普遍规律,以个人心理动机分析经济现象,认为物品的价值在于其效用,稀少与效用决定了物品价值的前提条件,将割断价值与劳动的联系,抹煞了价值的社会性与历史性)

5、近代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1)资本主义对亚非拉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前提:1、欧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之占有资本主义先发优势;2、亚非拉地区文明的发展步伐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文明;3、亚非拉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能够为欧美资本主义提供产品与原材料市场

特点:首先是对非洲的殖民掠夺,早期15世纪中叶开始奴隶贸易,集中撒哈拉南部非洲。19世纪70年代奴隶贸易停止。19世纪后半期开始,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打破平衡,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非洲重新瓜分殖民地。

19世纪中期,美欧资本主义开始对亚洲殖民政征服。对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1847年-1884年全面征服越南。从1510年英国开始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1849年全面占领印度。19世纪初,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但在政治、经济上严重落后,“大地产制”盛行,“考迪罗主义”盛行,前者把持拉美经济命脉,后者通过军事独裁,控制国家政权。同时,美欧资本主

义经济渗透拉美地区,造成拉美畸形的殖民经济结构。

民族解放斗争:1、中国太平天国起义;2、印度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1857年“子弹事件”勒克瑙、康波尔、詹西);3、伊朗巴布教起义(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建立拥有自由权、平等权、私有权的正义王国);4、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阿拉比抗战;5、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2)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独立运动:1、1791年8月,海地革命开始,杜桑?卢维杜尔领导,屡屡胜利,1803年10月法国远征军投降。11月29日颁布《独立宣言》2、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第一阶段,1810-1815年建立独立政权,但相继失败。第二阶段1816-1826年彻底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3、墨西哥独立战争,“多洛雷斯呼声”开始了独立战争,领导人伊达尔格、莫雷洛斯,1813年11月颁布《独立宣言》,1814年10颁布《墨西哥美洲自由制宪法》,确定共和政体。4、南美被捕独立战争,1810年4月委内瑞拉革命,次年7月独立。领导人米兰达、玻利瓦尔等,1813年-1819年击败西班牙,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到1822年整个那美北部独立。5、南美南部独立战争,1810年阿根廷革命,领导人圣马丁,1812-1826年,智利、秘鲁独立,南美南部独立。6、巴西独立运动。1822年葡萄牙王室彼得罗独立,宣告巴西独立。1889年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3)19世纪后半期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特点:1、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武装斗争、变法维新、民族起义;2、民族解放运动声势大,分布地域广,相互联系;3、革命内容包括了民族独立、反帝反封建、捍卫民族权利等多个内容。

影响:1、与早期反殖民斗争相联系,民族解放斗争进一步深化了反殖民斗争;2、缺乏政权的政治与理论指导,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先后失败;3、不代表先进的阶级,没有形成在政治上、经济上成熟的无产阶级。4、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欧美资本主义构织的世界殖民体系;5、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其在政治上、经济全面独立,奠定了基础。

6、资本主义走向垄断及危机

(1)垄断资本主义及其特点、影响

定义:垄断组织一般是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生产何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尔联合起来的垄断经济同盟。垄断组织包括托拉斯(若干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与相关企业组成)、辛迪加(同一生产部门少数企业通过联合控制销售、原料采购价格的联合)、卡特尔(生产同类产品大企业通过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达成协定后的联盟)、康采恩(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集团的不同企业、公司、银行组成的联合)等

成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普及,工业竞争加剧;2、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新的调解与控制方式,以攫取高额利润;3、垄断组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特点:1、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不同,美国、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快,垄断化程度最高,日本、俄国相对落后。2、各国垄断组织的分布相对不同,美国集中在钢铁、石油、汽车等领域,德国集中在采煤、化学、电气、冶金等领域,法国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日本集中在商业、金融、运输领域。

3、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主要是从经济垄断最终走向政治垄断。

结果:积极效果是推进生产力更大程度的发展,消极结果一是垄断价格降低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结果二是加剧社会竞争,三是促使食利阶层出现,四是推动了殖民扩张,五是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2)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瓜分狂潮

亚洲:1、中国,1895年甲午战争,俄国取得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德国1898年控制山东,1898年法国控制云南、两广地区,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地区,强租威海卫,占有长江流域,1898年日本控制福建,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导致中国康梁变法,直至辛亥革命。2、朝鲜,1876年2月日本强迫朝鲜订立《江华岛条约》,最终吞并朝鲜。导致全俸准起义。3、印度殖民化加深,提拉克领导国大党的民族斗争。4、菲律宾,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菲律宾,波尼法秀领导民族起义,最终建立阿奎那多为首的共和国,最终失败。

非洲:1、埃及,1879年爆发阿拉比领导下的民族革命,组织祖国党,反击英国殖民统治。2、撒哈拉以南非洲,1876年,欧洲列强建立“国际非洲协会”,1884年欧美列强召开柏林会议,旧非洲殖民地问题达成原则性意见。90年代对东非瓜分完毕,19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全部瓜分完毕。

1884-1900年,英国(370万,5700万人)、法国(360万,3650万人)、德国(100万,1470万人)、比利时(90万,3000万人),葡萄牙(80万,900万人)

(3)近代资本主义国际关系体系的破灭

1814年,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订立维也纳体系,确定了欧洲疆界的基本格局。1、回复欧洲的王朝统治,2、确立欧洲大陆的疆域秩序,3、建立德意志联邦,4、规定法国1790年疆域,5、维持意大利领土与政治格局。

欧洲力量格局的总态势:英国执行“光荣孤立”政策,欧洲大陆结成以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神圣同盟”,英、俄、普、奥缔结“四国同盟”,负责维持欧洲秩序,镇压一切革命力量。但是,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很快改变了旧的格局现状。

1、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波旁王朝倒台,改变了欧洲力量格局。

2、普鲁士崛起,建立德意志帝国,改变了欧洲力量格局;

3、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政治动荡,国内民主革命不断。

4、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狂潮,引发了空前的矛盾。

5、国际传阶级运动与革命此起彼伏,不断高涨,动摇了资产阶级旧的国际统治。

6、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不断高涨,业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

(4)19世纪末帝国主义战争

1、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借口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出兵古巴、菲律宾,取代了旧的帝国主义,以新殖民主义控制了古巴与菲律宾。

2、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开战,争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俄国战败,日本由此控制南满,俄国控制北满。

3、布尔战争,1899-1902年,英国与南非荷兰殖民者后裔布尔人开战,最终占领南非德兰士瓦、奥兰治两地,控制了南非。

4、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军备竞争加剧,在非洲及东南欧地区多次发生冲突,引发国际危机。

5、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建立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1894年俄国与法国订立同盟,1907年英国加入,正式缔结协约国集团。欧洲出现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相互对阵局面,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6、1912年6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保、塞、希、门对阵土耳其,巴尔干半岛民族获得民族独立。1913年6月,保加利亚对塞、希两国及土耳其,反土联盟瓦解。两次巴尔干战争反映了欧洲帝国主义的矛盾与对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因:1、帝国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规律;2、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严重的冲突与对立;3、资本主义极端垄断化、极端民族主义化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具备具有民族自卫、反侵略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进程:1、1914-1916年战争前期。德军西线受挫,东线取得胜利。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坦能堡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2、1917-1918年大战的转折。德军节节败退,协约国不断胜利。1917年4月美国参战,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俄国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1918年9月德军败局已定。9月保加利亚投降,10月土耳其投降,11月奥地利投降,11月11日德国投降。

结果:1、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死亡1300万人,失踪2000万人,百姓死亡4000万人以上,战费1800亿美元,经济损失2700亿美元。2、欧洲人民生活水平严重倒退。3、改变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4、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出现变化。5、促进了新技术与科学的进步,如雷达、飞机与航空业、军事通讯等。

二、世界现代史

1、苏俄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

(1)俄国1905年革命

前提:1、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农奴制。2、俄国产业工人队伍庞大,相对集中,革命意识强烈。3、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列宁参与领导,订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指导方针。4、沙皇专制统治腐败、黑暗,阶级矛盾与冲突严重。5、1900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俄国产生冲击。6、日俄战争失败成为革命的导火索。

1905年1月,以沙皇镇压工人运动开始,革命爆发,主要城市工人举行罢工,建立工人全权代表苏维埃。1906年12月,革命失败。

1905年革命尽管失败,但迫使沙皇专制政府做出让步,建立君主立宪制,设立杜马,教育了资产阶级民主派,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预演。

(2)二月革命

起因:1、一战空前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2、战争使沙皇专制统治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危机中。3、无产阶级以及布尔什维克党不断成长、成熟,

过程:1、1917年3月彼得堡普提洛夫工场工人游行示威,揭开了革命序幕。2、3月11日,罢工演变成武装起义,迫使沙皇政府倒台。3、彼得堡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最终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结果: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帝国主义战争仍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没有达到。

(3)十月革命

过程: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提出革命的两阶段说,号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8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会议,提出政权转归无产阶级河贫苦农民,建立中央委员会。3、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推翻临时政府。4、11月7日召开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提出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废除土地私有权,满足农民平分土地要求。

后续措施:1、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组建红军,建立人民警察,建立契卡。2、清除孟什维克党人,建立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3、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领域推进社会主义。4、订

立《布列斯特和约》,停止与德国的战争,卫苏维埃政权赢得了时间。

意义: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2、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的胜利;3、鼓励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4、推动了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5、改变了国际力量格局以及旧的帝国主义秩序。

(4)德国十一月革命

起因:1、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2、德国战败,引发了国内政治与经济危机;3、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党的鼓动宣传。

过程:1、11月1日,基尔水兵拒绝执行出击命令。2、11月4日,水兵发动起义,取得胜利。3、德国各地发生革命,冲击德国君主政权;4、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退位。11月10日工兵代表苏维埃开会,批准建立艾伯特政府。5、1919年1月,艾伯特政府政亚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

教训:1、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稚嫩、不成熟,共产党力量弱小;2、无产阶级孤军奋战,缺乏外援。3、缺乏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5)匈牙利革命

过程:1、1918年10月,布达佩斯工人大罢工,并且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统治。2、独立党人卡罗利建立联合政府。3、1918年11月,卡罗利政府与协约国订立条约,协约国对其实施部分占领。

4、1918年11月16日,匈牙利建立共和国。

5、11月20日建立匈牙利共产党,与卡罗利政府谈判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6、1919年7月,协约国对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镇压革命,建立了霍尔蒂独裁政权。教训:1、没有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2、匈牙利共产党稚嫩,缺乏革命与执政的经验,与资产阶级政权妥协;3、匈牙利革命孤立无援,力量与协约国集团相比严重不足。

2、二三十年代的欧美资本主义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内容:1、巴黎和会1919年1月召开(27国代表),讨论一战后的国际关系。美英法各有自身打算,最终订立《凡尔赛条约》(领土问题、军事问题、战争赔偿、殖民地问题)、《圣日耳曼条约》(承认捷克、波兰、南斯拉夫独立,将波西米亚、摩尔达维亚、西里西亚归捷克斯洛伐克、波、黑、达尔马提亚归南斯拉夫、特兰西瓦尼亚、的里雅斯特归意大利、禁止德奥合并、军事力量限制、支付赔款)、《纳伊条约》(马其顿归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希腊、保留爱琴海出海口、支付赔款、军队限制)、《特里亚农条约》(外喀尔巴纤乌克兰归捷克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内特东归罗马尼亚、巴内特西归南斯拉夫、限制军队、支付赔款)《色佛尔条约》(中东国家归属英法托管、保留欧洲地区君士坦定堡及其领近地区,建立海峡委员会、限制军队)

2、华盛顿会议1921年8月召开(九国代表),A、《关于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四国条约》,冻结太平洋岛屿现有军事力量,彼此尊重利益,遭遇侵略时进行协商;B、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条约),美英法日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例5:5:3:1.67:1.67,即美英各52.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维持各国在太平洋所有岛屿上海军建设现状。3、《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大纲》回复中国对山东主权,日本撤军,归还胶济铁路保持日本特殊利益,中国偿还铁路价值。

4、《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行政领土完整,将中国拉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地步。

(2)国际联盟的性质、特点及影响

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条约》,列维《凡尔赛条约》及其他和约的第一部分。

性质:国际联盟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和安全,裁减军备,制裁侵略。但没有实际行动。实际上反映了新老帝国主义控制世界的不同设想,反映了新老帝国主义的矛盾。比如其“委任统治制”,就是赤裸裸对殖民地人民的侵略。

特点:国际联盟比较具有欺骗性,打着国际正义、公理的旗号,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实。

影响:英法最终控制了国际联盟,和《凡尔赛条约》等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进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国际冲突中有所帮助,但是效果不大。成为欺骗世界和平、正义、被压迫民族的幌子。

(3)美、英、法等国战后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美国战后经济繁荣,政治保守。前者表现在“柯立芝繁荣”,后者表现在“萨克-万泽蒂事件”、“帕麦尔大搜捕”、“新自由移民”

英国1、工党代替自由当,建立新两党制,2、1926年工人大罢工,3、“季诺维也夫信件”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建立英联邦

法国1、1924年左翼联盟政府执政,颁布进步政策

(4)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起因:1、战争对意大利的冲击,政治、经济危机加剧,2、意大利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律的薄弱,3、战后极端民族主义膨胀,

过程:1、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建立“国家法西斯党”。2、1922年10月“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

3、实施法西斯专政,《非常法》、《保卫国家措施法》、《政府首脑职责与特权法》

影响:对德国法西斯产生了重要影响,危及南欧国际秩序

(5)美国罗斯福“新政”

原因:1、资本主义危机规律的作用;2、美国资本主义畸形发展;3、寅吃卯粮、经济投机,埋下经济危机的伏笔;4、各国资本主义竞争加剧。

内容:1、财政金融领域,整顿银行、《存款保护法》、《格拉丝-高尔特银行法》、《证券交易法》、《放弃金本位法令》、《黄金储备法》、《银行条例》、《财产税法》等;

2、《产业复兴法》(劳工谈判,劳工权利,最低工资与最高工时);《全国劳资关系法》(罢工规定);《公平劳动标准法》(工人经济权利维护)。

3、农业生产领域,《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产品价格、保持产销平衡,减少耕地、牲畜、农作物);《农业信贷法》对农场主实施救助。《土壤保护和国内土地分配法》(科学种植)

4、社会救济,成立社会救济机构,民间资源保护队,实施以工代赈;《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险法》、《贷款法》、《国家住宅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5、政府体制领域,实施司法改革,最高法院由改革派掌握;《政府机构改组法》,建立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等

评价:“新政”的相对性

(6)德国纳粹运动与法西斯政权

起因:1、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压迫,引发德国民族主义高涨;2、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经济冲击;

3、德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

4、吸收欧洲19世纪末反动政治学说与理论

5、德国共产党及左翼组织的不成熟

过程:1、1919年德国工人党建立;2、希特勒对德国工人党改造(党名、党纲、党卫军等);3、慕尼黑

政变,扩大法西斯影响;4、纳粹党“二次革命”,与国防军勾结;5、“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进步势力;6、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1934年出任首相,建立第三帝国,建立专制体制。6、扩军备战,对外扩张、侵略。

影响:形成了对欧洲安全的威胁,破坏凡尔赛体系,形成新的军备竞赛

(7)日本法西斯化

起因:1、日本资本主义先天不足;2、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3、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对日本经济冲击;4、美英法资本主义国家与日本经济争夺;5、日本法军国主义势力、封建势力强大

过程:1、日本民间法西斯理论及运动的发展,大川周明、北一辉等。2、军部法西斯力量发展,“巴登巴登密约”-双叶会-樱会。3、统制派与皇道派之争;4、1931年“九一八事件”,5、1932年“二二六事件”,6、广田宏毅内阁确立法西斯体制,7、1937年“七七事变”

影响:与德意法西斯勾结,建立法西斯阵营,威胁世界和平。

(8)德意日法西斯与二三十年代国际危机

过程:1、1936年“莱茵兰事件”;2、1936年建立“柏林-罗马轴心”;3、1937年11月,建立“罗马-柏林-东京轴心”,法西斯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德国吞并奥地利、5、苏台德区事件与慕尼黑阴谋;6、“上海事件”;7、“有田-克莱奇协定”;8、“华北事件”

3、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

(1)中国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州刍议》、鲁迅《狂人日记》;2、共产主义思想;3、北伐战争;4、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罢工GC;5、1924年国共合作。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一战后印度民族斗争高涨;2、英国《孟太古-蔡姆斯福方案》;3、《罗拉特法案》;4、阿姆利则惨案;5、非暴力不合作开始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1、领袖会议;2、向食盐进军;3、《德里协定》,4、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起因:1、《色佛尔条约》激化了土耳其民族矛盾;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黑暗、腐败;3、社会经济政治危机频发

过程:1、“保权协会”;2、组建土耳其国民军;3、凯末尔主义六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4、通过《国民公约》,维护民族权利;5、建立大国民议会,建立国民议会政府;6、伊兹密尔击败希腊侵略军;7、1923年7月订立《洛桑条约》,维护土耳其领土与主权完整。8、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意义:维护民族利益,拯救灾难,使土耳其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起点:1917年改革,通过民主与进步宪法;资产阶级民主展开护宪运动;

内容:1、打击军事寡头;2、推行土地改革;3、改组革命党,确立资产阶级民主体制;4、国有化运动;

发展教育

结果:加强了国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威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与国际共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评价

起因:1、列宁假设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思想”;2、苏俄社会主义初期严重经济困难;3、以行政方式统一国家经济生活

过程:1、余粮收集制;2、征粮队;3、禁止实物买卖,禁止交易;4、国家生产与生活资源垄断;5、总管理局中央计划体制

评价:1、解决了战后初期困难,保卫了苏维埃政权;2、农业损失巨大,恶化了工农关系;3、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观冒进

(2)“新经济政策”及其成败

起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难以为继;2、社会矛盾尖锐,农民BD频繁;3、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过程:1、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租赁制、租借制,以外国河国内私人资本发展社会主义;3、实施国家资本主义;4、回复商业贸易;5、多劳多得

评价:1、巩固工农联合,稳固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尝试;3、有效利用了资本主义资金与技术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斯大林模式”

工业化道路:1、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任务;2、1925年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向工部学习”、向“技术学习”,展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前完成一五计划;3、1933年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农业化道路:1、1、1925年停止“新经济政策”,2、1929年11月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3、1930年1月建设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使军事工业,缩小消费工业,压缩轻工业,扩大工农业剪刀差,追求工业发展速度,实行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经济突击

(4)共产国际与国际共运

起因:1、十月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发展;2、一战后各国无产阶级具有相互联系的客观需要;

3、列宁积极主持并领导了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过程:1、1919年3月2日,各国共产党与左派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2、《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3、1920年7月共产国际二大召开,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发动国内战争,夺取政权;

4、1921年7月共产国际三大召开,争取无产阶级大多数;

5、1922年11月共产国际四大召开,建立统一战线。

结果:有助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但是也干扰了一些国家共产党活动,带来了左倾盲动之风

5、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前的国际关系与列强斗争

1、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的斗争;

2、社会主义与法西斯力量的斗争;

3、英法苏三国谈判;

4、美国不干涉主义与中立法;

5、英法的绥靖政策;

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分析

1、战争开始阶段,法西斯进攻;(波兰战争、北欧登陆战、低地国家战役、法兰西战役)

2、战争持续深入,法西斯争取更大的胜利,但也开始酝酿失败因子;(苏德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珍珠港事件)

3、战略转折(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亚洲战场、北非战场、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4、战争胜利(诺曼第战役、十次打击、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会议)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及其意义

1、1941年7月《英苏联盟条约》;

2、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3、1941年9月《第一号议定书》

4、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评价

战争两阶段之说:二战前期为帝国主义战争,也具有反法西斯战争性质,但以前者为主;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

(5)二战前后的世界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发展

自然科学理论:1、爱因斯坦“相对论”;2、海森堡“量子力学理论”‘3、核物理学理论;4、新化学理论,包括惰性元素族、化学健、离子健、分子轨道法、高分子化学;5、生物学,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奥森与克立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6、数学,拓扑学、场论、群论、博弈论、突变论、运筹学等。技术进步:1、飞机技术;2、无线电技术与电台广播;3、电视与电视业;4、高分子合成材料;5、原子弹与原子能发电;6、火箭技术

社会科学:1、哲学,包括语言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2、历史学,包括文化形态史学、批判历史哲学、年鉴学派;3、文学,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等;4、经济学,包括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干预经济学;5、社会学,包括凯尔迪姆、韦伯;6、心理学,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心理结构的无意识论、心理动力的本能论)

三、世界当代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雅尔塔体系即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包括战时英美苏三大国确定了战后世界秩序。1、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2、开罗会议;3、德黑兰会议;4、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议;5、雅尔塔会议

内容:1、在和平民主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结构,划定各国势力范围;2、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新经济结构;3、创立联合国队国际秩序的监管;4、确立大国协商制度

评价: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世界和平、民主的目标;但是让位于美苏冷战,该体系具有大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印记;相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其影响一直影响到后冷战时代。

(2)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目标以及评价

背景:1、美国“国联”思想的延续;2、美国力图建立战后大国合作模式;3、确立美国在未来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目标:维护粘合剂欧国际格局的稳定,保持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

评价:作为国际普遍承认的组织,队协调战后世界各国矛盾有所作用,但是在战后初期相当长时间为美国霸权主义所控制

(3)布雷顿体系与世界经济秩序

1944年7月,44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27%,在世界银行中占有24%投票权,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实行货币固定汇率制度。美国控制世界银行的贷款保证,负责世界银行购买美国商品,美国控制世界贸易等。

1945年12月订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实行全球贸易自由化。

(4)冷战的起源、经过及其影响

起因:1、1946年3月邱吉尔“铁幕演说”;2、1947年4月杜鲁门主义;3、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4、1947年9月苏共与东欧建立情报局;5、1949年月,苏东建立经互会;6、1949年4月美国建立北约组织;1955年5月苏东建立华约组织。

影响:影响到战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5)欧洲政治、军事对峙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及发展

北约与华约对立,构成了欧洲政治对峙、军事对峙局面,具体体现在1、日丹诺夫的两大阵营报告;2、经济上,欧美资本主义形成经济自成一体的经济共同体,实施自由资本主义;苏东社会主义自成一体,实行计划经济体制;3、政治上,苏东以及后来的中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代议制资产阶级议会政治。4、文化上,社会主义自成一体的文化理论、文化活动;资本主义文化多样模式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及主要国家

(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相对迅速,1、军事工业与技术向民用工业的大规模转移;2、战后各国政府政策干预;3、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4、扩大产品的海外输出;5、新殖民主义战争;6、战后各国国内的巨大经济需求。

(2)从杜鲁门政府“公平施政”到里根、布什“重振国威”

杜鲁门“公平施政”、艾森豪威尔“中间道路”、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约翰逊“伟大社会”、尼克松“新联邦主义”、卡特“新能源战略”、里根、布什“重振国威政策”

(3)从“遏制战略”到“超越遏制战略”

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相互摧毁战略”―“确保有效摧毁战略”-“超越遏制战略”

(4)战后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分析

政治:工党政府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巴兹克尔现象

经济;国有化运动、福利国家政策-撒切尔主义

外交:三环外交-美英特殊政策-加入欧共体-美英特殊关系及其摇摆

(5)战后法国政治、经济与独立自主外交

政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经济:欧洲经济联合

外交: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

(6)战后西德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分析

政治:两德分治-联邦德国建立-加入西方阵营

经济:艾哈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机制,从社会政策控制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繁荣、稳定

外交:哈尔斯坦主义-新东方政策-重视美德关系

(7)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分析

政治: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天皇制变化-自民党长期执政格局

经济:战后日本经济奇迹

外交:《日美安保条约》,重视美日关系

(8)资本主义形成新政治、经济格局

政治:1、美国队资本主义世界德控制力严重下降;2、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大国;3、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不会危及资本主义阵营的存在

经济:美国-日本-欧共体三足鼎立,三者既相互竞争,又互相合作,经济互补性加强,合作多于竞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9)从欧洲一体化到欧盟的分析

路线: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共同市场、欧洲原子能联营-欧盟

性质:从区域、部门经济联合,到整体经济联合,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从政治联合向外交联合、防务安全联合方向发展

结果:1、有利于欧洲经济持续发展;2、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合理化发展;3、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平衡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经济霸权主义

3、二战后社会主义世界及苏联东欧各国

(1)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模式分析

1、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数国,规模大、地域广;

2、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形成与资本主义相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

3、对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启示作用;

4、对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5、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新的探索

社会主义模式单一化与意识形态化,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有益、合理的成分,缺乏多样化、科学化,

(2)苏南冲突与“铁托主义”性质的分析

起因:1、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2、苏南双方在战时积聚的民族矛盾;3、苏联在战后初期经济交往中推行利己主义政策;4、斯大林与铁托倔强的个人性格

性质: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的第一次分裂,表现了社会主义内部在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列宁主义理论上的认识存在分歧。

(3)波匈事件、中苏分歧与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一、1、1956年10月匈牙利学生游行示威,2、格罗政府与示威群众冲突;3、苏联出兵,维持社会主义团结;4、卡达尔上台

二、1、1956年波兰波兹南斯大林机车厂工人罢工;2、武装冲突;3、苏联对把兰事件施加干预,4、苏波两国发表互相协商、平等宣言

三、1、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引起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混乱;2、中苏思想与理论论战;3、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长波电台遭拒;4、苏联撤走专家,给中国造成严重损失;5、九评:对领袖人物、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发生争论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

政治领域:1、批判个人崇拜;2、平凡冤假错案;3、改组内务部;4、精简国家机关

经济领域:1、扩大企业经济管理权、经营权;2、改革农产品、畜产品的交售制度;3、改革农业计划制度;4、大规模开垦荒地,增加农业产量。

文化领域:出现解冻文学(艾伦堡《解冻》)

评价:不成熟的政治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计划管理体制,只是局部有所调整,成效有限。

(5)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军事竞争:1、扩充军备;2、核武器竞争;3、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侵略阿富汗;

政治竞争:1、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勃列日涅夫主义”,美国对盟国推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2、争夺中间地带

文化竞争:1、“和平演变”,2、文化渗透

经济竞争:美苏双方竞相控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集团经济体系

(6)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与苏联改革

《改革与新思维》强调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出“自由化”、“公开性”口号,认为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过程:政治改革开始,1、实施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公开化,将国家权力由党中央转向最高苏维埃,削弱党的领导;2、建立多党制;3、改革政体,设立总统制;3、1990年7月《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4、在民族政策上提出,人权优于民族权,导致苏联民族主义高涨;5、1991年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建立独联体;6、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

(7)苏联解体与东欧社会主义巨变

苏联巨变直接影响到东欧国家,

波兰: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1990年12月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当选总统。

匈牙利:1988年实行多党制,1989年10月,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社会党,国名正式改名匈牙利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11月布拉格大学生游行示威,12月,组成新政府;12月杜布切克当选联邦一会主席,“七七宪章”领导人哈维尔当选总统。1993年1月,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主权国家。

保加利亚:1989年11月反对派建立“民主力量联盟”,1990年2月保共实施多党制、议会制、市场经

济,1991年11月改名保加利亚共和国。

罗马尼亚:1989年12月蒂米什瓦拉事件;2、12月25日罗共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处死,1990年5月自由大选举行,救国阵线获胜。

民主德国:1989年1哦月,戈尔巴乔夫要求民德开放,11月9日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两德合并。

4、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亚非民族独立运动

1、1955年4月,29国参加亚非会议,围绕世界和平、经济合作、谴责殖民主义。亚非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历史上的里程碑。

2、20世纪60年代是非洲民族解放运东GC,仅1960年就有17国独立。

3、战后亚洲民族国家赢得了反殖民斗争的胜利。

(2)不结盟运动的起因及其对国际格局的作用

起因:1、美苏冷战争夺;2、民族国家自身的利益需要;3、新殖民主义抬头、帝国主义死灰复燃;

过程:1、1961年25国召开不结盟会议第一次会议,提出和平共处原则,反对冷战;2、七十七国集团,1963年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宣言,形成七十七国集团,要求建立新经济秩序。

作用:1、不结盟运动对国际格局造成冲击;2、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自信,加强把了其政治、经济影响;3、维护世界和平,对美苏两霸形成牵制。4、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殖民主义体系瓦解与第三世界形成

原因:1、亚非拉民族国家意识觉醒;2、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对殖民地需求减弱;3、民族解放力量增强,对殖民主义形成威慑;

过程:1、亚非民族解放斗争此起彼伏;2、英法殖民国家推行“非殖民化”;3、旧殖民统治方式变化、调整

亚非拉各民族国家连成一体,形成美苏之外的第三种世界力量

(4)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及其模式分析

在政治上:民族国家政治独立意识较强,建立独立的民族政权,但是采取多种方式,有社会主义的,也有资本主义的,还有混杂两者之间,或者混同于本国政治与历史状况的

在经济上:经济上缺乏独立,严重依赖于前宗主国,经济畸形发展,基础工业普普遍不足

5、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1)新技术革命及其特点、影响

内容:1、核能技术及其利用;2、空间技术;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4、分子生物学技术;5、人工合成材料技术及其使用

特点:1、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加速发展;2、科学技术的整体性趋势;3、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2)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定义:是指一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基础上,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

特点:1、知识成为无形资本;2、知识密集型产业兴起;3、知识经济不断创新;4、知识经济高效低耗,可持续性发展。

信息革命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3)当代新文化思潮及其变化

历史学:计量史学(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历史推断,借助计量模型以历史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史学(从社会下层发现历史发展的真实)、新社会史学(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以社会作为历史研究内容)等

文学:荒诞派文学(尤奈斯库,反映了战后人民对世界不安全认识)、黑色幽默(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对现实社会不满)、愤怒青年(阿伦?保罗《愤怒的回顾》,对社会不满)、新小说派文学(人无法决定世界,世界独立存在,世界决定人的内心、自我)

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强调异化与人道主义否定无产阶级作用)

经济学:供应学派(强调供给的重要性,主张降低税率,提高企业投资能力)、新凯恩斯主义(从收入分配领域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新制度学派(重视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制度决定经济活动的一切)

(4)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的思考

全球化问题: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3、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4、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思考:1、全球化任重道远、不能因噎废食;2、全球化需要不断深化,科学发展;3、全球化必须综合发展,不能单一化;4、全球化是未来趋势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 1、党的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3、人民群众的监督 4、社会组织的监督 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 1、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 2计划生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发展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战略 3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 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1、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2、从相对数 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 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原则、重点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八、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历史使命。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区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三大职能、两大主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十、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一、区别: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动力源泉、政治基石;我国的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1、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之安的根本要求。 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4、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 十二、区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

1.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力学三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伏尔泰——启蒙思想 D.爱因斯坦——杠杆定律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4.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下 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 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 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7.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是中国为顺应世界哪一潮流 做出的努力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 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 矛盾的焦点是()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 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时间:1689年 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 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1.《人权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89年8月 (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1、新学校,新同学 ⑴初中生活新体验:这里的“新”主要包括新的校园,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班集体,新的学习天地等等。 ⑵珍视新友谊:新的班级,我们应该主动结交新的朋友,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⑶与新朋友结伴成长: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让充满青春气息的初中生活充满阳光。 2、创建新集体 ⑴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新的班集体应该有严明的纪律,强大的凝聚力,应该成为每个成员为之自豪的集体。每个班级成员都要形成为新的班级建设添砖加瓦的共同目标,让良好的班集体成为大家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⑵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一方面,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另一方面,新集体又需要把一个个的个性鲜明的同学拧成一股绳。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集体,并且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 ⑶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集体,才能充分展示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学习新天地 ⑴初中学习与小学相比主要有任务不同,课程数量增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初中学习新特点主要是对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知识本身,还要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⑵做学习的管理者: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⑶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要学会尽量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2、享受学习 ⑴学习中的苦与乐:学习是苦乐交织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学会苦中作乐,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应该对学习始终充满饱满的热情,不留遗憾。我们还要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少年儿童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享有学习的权利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⑵探索世界的奥妙:当好奇心在学习中得到满足的时候,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时候,我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初中阶段,我们需要留心周围的世界,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要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为我们将来奠定基础;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努力,不断自我超越。 第三课珍爱生命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改革政治制度 2、下列活动中,南洋备派筹划讲行的是 (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创立新式学堂④开办民用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 ) A.保国会成立 B.强学会成立 C.万木草堂成立 D.时务学堂成立 5、戊戌变法法令的公布有利于 ( )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⑦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③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你应首选 ( )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9、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文章有 ( ) ①《庶民的胜利》②《敬告青年》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反孔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11、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维新变法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4、在中国近代,传人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有 ( ) ①火车②轮船③有线电报④照相术⑤《申报》创刊 A.①⑦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15、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包括() ①照相②电影③电视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首先提出“实业救国”这一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张謇 D、荣氏兄弟 19、在近代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还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轮船 B.马车、火车 C.火车、轮船 D.飞机、自行车 20、下列哪一“变化”不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 ) A.剪发辫 B.易服 c.禁止缠足 D.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1.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三国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23.在《新青年》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①陈独秀②鲁迅③郭沫若④李大钊⑤丁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4.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2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26.以下活动中,发生在洋务运动前期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开办民用工业③兴办新式学堂④筹办新式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D.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28.“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谭嗣同等人被杀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势力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1787年)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 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1804拿破仑 8.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英国 9.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1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美国和德国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汽车最早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 15.飞机最早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微积分 21.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苏俄 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1928年 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早开始于——美国 7.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的是——美国 9.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是——日本11.二战后,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美国 12.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性质实质类:知识汇编

2016《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中国近近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1、国民革命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开始的事件是:(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2、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D ) A、古城会议 B、“八七”会议 C、宁都会议 D、古田会议 3、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 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彭德怀 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D、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C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 B、《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D、《抗日反蒋宣言》 5、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C ) A、洛川会议 B、两河口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巴西会议 6、“一二九”运动中成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的抗日救国组织是:(A ) A、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B、青年学生救国联合会 C、青年救国团 D 、社会主义青年团 7、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B ) A、中国民权保障问题 B、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C、中华全国总工会 D、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1、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是:(C ) A、要不要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 B、要不要共产党军队参加抗战 C、要不要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战 D、要不要民主党派参加抗战 2、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是:(D ) A、项英 B、叶挺 C、彭德怀 D、朱德 3、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是:(A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 4、1940年8月,向日本侵略军发起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C ) A、邓小平 B、粟裕 C、彭德怀 D、王震 5、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被任命的政治委员是:(C ) A、陈毅 B、陈赓 C、刘少奇 D、项英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C ) A、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集团 B、地方实力派 C、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国民党汉奸卖国贼 7、1942年,中国政府组成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对日作战的地点是:(B ) A、印度 B、缅甸 C、越南 D、朝鲜 8、抗日战争时期,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精兵简政”建议的是:(A ) A、李鼎铭 B、沈钧儒 C、陈嘉赓 D、郭沫若 9、1941年3月,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党派是:(B ) A、统一建国同志会 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国家社会党 10、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C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 A、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矛盾 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文件是:(B ) A、《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B、《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C、《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的焦点是:(A ) A、军队和政权问题 B、政治和经济问题 C、怎样建设中国的问题 D、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战役是:(D ) A、邯郸战役 B、津浦战役 C、苏中战役 D、上党战役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什么是责任? P5 答:既可以说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总之,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2、责任的来源 P18 答: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谈谈你对“不同角色,不同责任”的理解。P6-8 答: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②在社会的舞台上,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P9 答:(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对自己负责任表现及意义 P9 答: (1) 承认错误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2) 在人生之旅中,小到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谁对我负责任?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P9-11 答:(1)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我们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2)他人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7、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P12或P6) 8、怎样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为什么说“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P 答:(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3)同时,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习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定义: 答: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的确立分哪几种? 答: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律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4.家庭的结构有哪些? 答: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②主干家庭,是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③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④联合家庭,是指父母与多对己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 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5.为什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答: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启示: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6.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答: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 情和温暖。 7.爱的特点: 答:①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 ②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8.爱的原因(父母为什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答:①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 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9.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 答: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10.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10.孝敬父母的含义?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③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11.孝敬父母的方法: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 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③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 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 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 孝敬父母的表现 1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 答:我们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13.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怎么办? 答:①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历史社会八年级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一) 一、概论 世界近代现代史着重从“世界”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5世纪-1918年),主要讲述的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结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四个阶段: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世界现代史:从十月革命以后到现在,讲的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峙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三个阶段:电气化时代后期:(两次大战期间)、信息时代(1945年-1990年初)、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 二、学习指南 学习历史要注意纵横结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历史可以按时间划分不同的阶段,形成时代特征;从纵的方面来看,按知识类型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知识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只有纵横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做到提纲挈领。 三、知识梳理 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及基本线索,根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主要围绕资本主义发展来展开复习。而发展史又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述。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二)

知识要点 资本主义在多方面的兴起,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是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世界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一、新航路开辟: 1、具备条件:①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欧洲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②地圆说被西方人接受;③欧洲国家王室的支持;④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隔;⑤船员的探险精神和超人意志。 2、四条新航路:1487-1488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葡萄牙人达.伽马经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②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④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给印第安人民和非洲人民带来了沉重和灾难,使印第安文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最全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最全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 3、重要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保障、保证 1、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4、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 15、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6、科技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关键 17、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4、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2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9、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