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

创伤现场急救.

创伤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是指对职工在工作现场进行生产活动时,因某种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采取应急救治。其目的是防止伤情的扩展,减轻受害者的痛苦,以利于安全生产。因此,矿山企业应利用各种途径,普及职工现场急救知识,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请富有急救知识的医师讲课、派有经验的医生到生产一线宣传急救知识等,不断提高职工现场急救能力,当现场有人发生创伤时,能正确而又稳妥地进行急救。 一、伤口简易包扎止血法 职工在现场发生创伤出血,应用绷带(或手巾、手帕)在动脉血管上部(近心端)进行缠绕加压法止血,或用手指指压法止血及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待医生到来后再进行处理。 二、骨折固定法 (一)四肢骨折的固定法 (1)小腿骨折,在两踝、两小腿中段和两膝三个部位,利用腱肢拼拢固定。大腿骨折时除采用小腿骨折固定方法外,还对两大腿上段、髋部分别用3—5条布条或皮带分段扎紧固定。 (2)利用木板或棍条代用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肢体两个关节的长度。 (二)脊椎骨折的固定法 在担架上铺好棉被(或代用被袄),在相当于脊椎损伤的部位,放置一个小枕头,然后用手托搬动法将伤员平稳搬移到担架上,使骨折的脊椎正好放在枕头上,使伤员脊椎保持在伸展位。再用布条或皮带将肩、胸、腹部、臀、两膝部紧系在担架上,使胸腰段脊柱固定不动,防止脊椎二次损伤,送往医院治疗。 (三)颈椎骨折的固定法 由三人协同搬运,即一个固定头部,托住下颌和颈部,保持头部在正中位。另两人托起肩背、臀和下肢,步调一致地将伤者平放在担架上,颈部两侧各用小枕头(也可用衣服折叠)将胸腰部、髋臀部、两膝部塞紧,再用皮带紧固定在担架上,有效地防止搬运时臀部摆动增加出血和加重出血休克。 三、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停止呼吸时间较短,都能采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1)施行人工呼吸方法前,先应将伤者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解开领口,放松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一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脚跟)→在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部呈直角功能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伤员头部→助手检查伤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

创伤救治服务流程

附件1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流程,供参照执行。 一、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是否 1.现场评估: 环境安全 受伤人数 受伤方式 联系院前急救机构 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快速分流伤员 3.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 级别,给予必要处置 再次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联系确定接受医院并与医 院进行信息交换 送达救治医院或创伤中心,并与院内 人员进行病人情况交接

(一)现场评估。 1.确定环境安全:急救人员必须确定现场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2.确定伤者人数和受伤方式:进入现场后,首先了解患者的人数、致伤原因,初步判断患者的伤情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二)快速分流伤员。 若现场伤员人数较多,检伤分类后应当依据伤情对现场伤员进行分流: 1.能行走伤员:请其去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不能行走的伤员:判断呼吸,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大于30次/分或者小于6次/分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或者大于6次/分的患者,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的应立即处理。可触及搏动的患者,进一步判断患者神志情况,神志异常者,应立即处理。 (三)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评估神志(GCS评分)、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TI评分),评估应从伤情较重的患者开始,评估的优先次序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伤势;可能导致丧失肢体的伤势;其他非威胁生命或丧失肢体的伤势。 1.根据伤情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并立即给予必

要的处理,特别是对红色和黄色预警的伤员给予辅助呼吸、电击除颤、胸外按压、止血、抗休克治疗等抢救措施。 2.转运途中再次进行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3.确定接收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在病人未到创伤救治点/中心之前,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告知拟送达的创伤救治点/中心预警级别、评分评估、预计到达时间、主要的伤情、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组织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4.与院内创伤急救医师进行交接,明确患者的预警级别、GCS、TI评分及评估情况、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 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 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 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 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3.必要时心电监测。 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 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就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就是否有效等情况。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得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就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得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与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与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与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得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肩部受伤。

批量突发多发伤 群体伤抢救应急预案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批量突发多发伤、群体伤抢救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来本院就诊的批量多发伤、群体伤患者的应急医疗救治。一、启动流程 院前急救或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在救护车紧急出动的同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 二、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一)业务院长全面负责多发伤、群体伤患者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 (二)医务科、门诊部、总值班人员主要负责抢救医疗组、会诊、手术、急救药品、用血、医技科室辅助检查等的协调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三)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多发伤、群体伤员抢救患者的诊疗,提出专科方面的诊疗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四)护理部主要负责人员的调配及护理相关工作的协调等。 (五)后勤服务中心:病床、被褥、电、水、暖等的保障。 (六)器械科:提供一次性医疗用品、氧气、点滴架、仪器、治疗车等。(七)保卫科负责维持现场抢救秩序,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负责与派出所、110的联络。 三、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一)指定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检诊、分诊。验伤标志:要求一律在伤病员左上肢。 黑色--死亡;红色--危重;黄色--中度;绿色--轻度。 (二)病员登记:急诊科护理指定专人进行病员基本信息、伤情、急救措施、去向等信息登记。 (三)抢救分类 1、特重度:1次伤病亡50人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 2、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3、中度:一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 4、轻度:一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 (四)需急诊手术救治的患者,启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手术诊治流程》 实施手术

多发伤急救流程(急救技能比赛)

多发性创伤的包扎、固定与搬运流程【三名队员列队入场。】 A:“报告评委,一组选手参加创伤急救操作比赛,准备就绪,请指示。”评委:“开始” A:“是” 【A观察周围环境(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A:“现场环境安全”(走向患者右侧,跪于患者身旁) A:“我是医生,为您急救,不要紧张,请您配合,请问哪儿不舒服?”患者:“肚子、右小腿疼痛” A:(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B:“是” A:(观察患者双上肢)“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 A:(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暴露腹部伤口”。 【B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A,B测血压,屈健肢。C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A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 A用三角巾做环形圈;B取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与C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B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A 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横放在腹部,A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B,B在左侧打结,A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B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 B:”血压120/80,心率80 。”

【A进行全身检查】: A:(查头)“头面部无外伤,无出血” A:(查瞳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A:(口腔)“口腔无异味” A:(查耳)“双耳无外伤,无出血” A:(查颈部)“颈后部无压痛,无出血、气管居中” A:(查胸部)“胸部无外伤、无出血” A:(查背部)“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 A:(查腹部)“腹部可见肠外溢,已进行包扎” A:(查上肢)“双上肢无外伤无出血,末稍循环好” A:(查骨盆)“骨盆挤压试验阴性,无外伤、无出血” A:(查左下肢)“左下肢无外伤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好” A:(查右下肢)“右大腿无外伤、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好,右小腿可见畸形” A:“准备固定” B:“是” 【B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A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先“8”字固定踝部,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 A:“末稍循环好,准备搬运。” B:“是” (C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B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手均手心向上,A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

创伤急救操作流程

裁判先宣读任务通知书,宣读完毕递至急救队长手中后开始计时。 1、初步评估伤员同时控制大出血 1)在宣布比赛开始后方可佩戴眼镜、手套。 2)若有2名以上伤员,应同时进行初步评估,无特殊先后顺序。应注意必须在完成所有伤员的初步评估后才可进行详细评估。 3)若伤员有意识可回答问题,则肯定有呼吸、脉搏,若参赛队员概念不清进行了检查呼吸、脉搏及清理口腔异物等处理,则视为未按正确顺序评估。 4)若伤员无反应,则应按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操作。 5)若经查伤员意识清楚或意识不清的伤员存在呼吸、脉搏,则应开始查看有无大出血,需口述有无发现大出血。 6)发现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脉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压迫伤口处,抬高伤肢,同时按压动脉止血点,并同时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绷带被血渗透”),此时应上止血带,并应再覆盖敷料包扎。若没有及时控制出血,如进行该伤员或另一名伤员详细评估后才来处理大出血,则视为没有控制动脉出血。

2、详细评估伤员 ⑴按评分细则顺序进行,不能一下带过。 ⑵详细评估:(按顺序,采用手触的方法)检查头部(头皮、头发里伤口)—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检查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下肢(检查下肢是否瘫痪,询问伤 员让其活动肢体,触摸伤员双足询问有无感觉)—上肢(检查上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并与伤员握手检查其握力,触摸伤员双手询问有无感觉)—翻身检查背部(当检查后背伤时,三人同时一侧要统一口令,遵从一人指挥,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同时轻轻翻转伤员)。检查伤员背部翻身后应检查伤员头枕部、颈后及脊柱区、肩胛区和臀部。最后检查手腕、颈部(标牌)。 ⑶检查有意识的伤员肢体有无瘫痪必须与伤员交流。 ⑷若考虑有颈椎损伤,详评时需专人扶头固定颈椎,在详评后可给予先戴上颈托。(可于翻身检查背部时戴上颈托后片,放平时再戴上颈托前片固定颈椎) 3、处理大出血 包扎大出血伤口后若裁判提示:“绷带已被血渗透”,此时队员应在相应肢体近心端绑扎止血带,同时应在渗透

外科创伤急救流程图

外科科创伤急救接诊处理流程图 ●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自行送医院的创伤患者时●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出诊医务人员患者伤情信息后 生命体 生命轻症 体征征严重 体征创伤 不稳定 平稳患者 定者者生命 ●外科值班医师救治●及时联系上级医师、科主任到 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院,一起做好一切救治工作 ●接到病人后,值班医师与上级医师、科主任●值班医师在接到 一起,再次检查病人,病情评估 病人后,再次进行 病情评估 ●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接诊医生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 ●依据颈内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有无脉搏及血压的大致范围。 ●D基础情况(年龄、心脏●C评价●A检查●B评价创 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致伤原因和损生命体征和伤部位和伤

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伤机制。 意识水平害程度。 ●按照CRASH PLAN顺序进行系统查体及伤情判断。3~7 min内完成。 生命体征呼吸心生命轻症 体征严重不稳跳停止体征创伤 不稳定者生命者平稳患者 定者垂危者●如是“120”急诊接诊的患者,不适宜搬动时,可在●现场心肺复苏,苏●外科值班医●在科主任、上级医师的带领下 急诊科现场抢救,必须以外科救治医师团队、急诊科醒后维持生命体征,师按各项诊疗对患者积极救治,必要时组织科 护士为主,急诊科医师、外科值班护士积极协助;必病情允许可转入病操作规范对病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 要时患者可不搬运下急救车,外科医师、急诊科医护房,病情确实危重,人进行及时救等。如若病情确实危重,我院无 人员共同一边救治,一边把患者转上级医院,事后应治处理我院无救治条件,科救治条件,科主任可在报告总值 把当时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如是自行送院患主任可在报告总值班班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人转入上 者,外科值班医师可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报告上级医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级医院治疗;在情况特殊危机时 师、科主任、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科内会诊、科间会人转入上级医院治;可直接把病人转上级医院,但事

最新整理多发伤急救预案演练脚本教学文稿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出现多发伤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 多发伤的处理流程,。 二、演练时间:2016年7月15日12点10 分 三、演练地点:护理示教室 四、演练内容:多发伤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 五、演练事件:急诊接到3人以上群体伤事件,启动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参与抢救多发伤患者,根据多发伤应急处理流程,配合抢救。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七:参演人员: 参加人员:护理应急小组第二组 八:物品、药品准备: 物品:输液架、治疗车1辆、病历夹1本、心电监护仪1台、输液用物、体检用品、抢救车1辆、呼吸皮囊1个、转运箱1只、换药包1只、小棉球1袋、复合碘500ml 1瓶、纱布1包、鼻导管1根、面罩1个、吸氧装置1套、加压输液袋1个、治疗盘1个、胸部固定带1根、骨盆固定带1根、手术衣1套、一次性真空采血器8个、动脉采血器1个、采血针2个等 药品:林格氏液500ml 2袋、羟乙基淀粉500ml 1袋、生理盐水250ml 1袋、白眉蛇毒血凝酶针1支、生理盐水10ml 1支等 九:工作职责: 1.施XX:负责担任值班医生职责,负责患者病情评估,开具医嘱(含口头医嘱);负责担任患方(家属及患者)职责 2.于XX:A位抢救护士 3.文XX:B位抢救护士 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 演练背景:急诊接120通知,某工地发生群体伤事件,即将送至我院急诊,急诊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应急预案,护理应急小组启动,参与抢救。 12:10患者张XX,女,45岁,工人,因“工程塌方挤压致胸部、下腹部疼痛半小时”。120送入急诊科。预检分诊评估病情重,予安排抢救室2床,应急抢救第二小组接诊。 简要病史:患者半小时前施工时被重物挤压,数分钟后脱离现场,患者神志清,精神软,感胸部、 下腹部疼痛,搬动时、深呼吸时明显,不能翻身。无胸闷、无头痛、恶心、呕吐,稍有头晕,两便未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 (一)医嘱: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分,建立静脉通路,林格氏液500ml 1.护士A:确认患者身份,心电监护,安抚患者情绪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作者:————————————————————————————————日期: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 6.对合并胸腹腔何扭曲。?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3.必要时心电监测。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到达现场,询问病史,判断为颅脑创伤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的定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994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分值而定,ISS大于16分为严重多发伤。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 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 表1 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

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创伤救治的ABCDE法则

多发伤救治的ABCDE 法则是什 么?“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又 是什么? 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 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由于病情危重, 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 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 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目前倡导按照创伤救治ABCDE 法则进行救治,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医师迅速评估病人呼吸道(Airway )是否通畅、呼吸(Breathing )和循环(Circulation )状况,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 ),最后, 脱去病人所有衣服以充分暴露(Exposure ),并用毯子给病人保暖以免体温过低。 医生来到病人身边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必须简单、迅速、敏捷,不能因为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而耽误抢救,可通过“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迅速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发现有威胁生命的情况,按照ABCDE 流程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痛?”等,如果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可提示该病员呼吸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二看:胸廓运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全身何处有血迹、有无活动性出血等。三感觉:倾听、感觉口鼻腔有无气流、有无痰鸣音等。如有通气、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则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经过初步抢救、病情稍稳定后,进一步按照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四肢顺序迅速查体,刺激、按压、了解有无疼痛、对疼痛的反应以及有无反常运动(是否有骨折)。通过这三个步骤,结合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医生可大致判断病员一般情况及病情危重程度,并作出下一步救治方案。 以下是我院危重伤救治流程图,供参考。 多发伤救治流程图

创伤急救的流程

创伤急救的流程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 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 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 线、CT、B 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初步迅速判断病情 以经验判断:经验是临床成功的积累,尽管现在已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单就个体而言,丰富的创伤抢救经验是决定抢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创伤评分:尽管创伤评分系统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大范围统计结果已表明在判断病情及预后方面的准确性还没有被其他方法所代替。TS (创伤评分):总分为16分,14~16分有96%的生存率;

V 12分为重伤员;4~13分为救治效果显著;〉7分存活率为95%; v 5分则死亡率〉95%; 5~7分难判定。ICRMAS总分为10分,其值小于或等于8分为重伤标准。ISS(创伤严重度评分):中度v 13, 一般无生命危险。重度:13~25,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极重度:〉25,患者死亡率高。 应用流程:由症及伤是急救工作的思维方式,可在抢救中提高判断的正确性。初步判断是在经验、评分、流程等基础上的判断。对于一个严重的多发伤患者要想在抢救前把诊断搞清楚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抢救者的经验, 探查术是危重创伤可靠、有效的方法。 呼吸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 阶梯原则:是指急诊各类紧急抢救患者在呼吸通道的建立是由独立的阶梯所组成, 按一定的顺序, 各阶梯相互联系, 迅速展开和完成。在具体临床应用中不能机械照搬原则, 而应紧随着阶梯化思路, 把握住关键性的首选措施。 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患者,建立以中心静脉压为主的数条大静脉通路,确保液体的迅速输入,要求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对于静脉的使用,第一为快速补液和(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第二为快速补液或胶体液;第三为补液和用碱性药或针对脑水肿的脱水药等;第四为血管活性物质药物。在有穿刺置管的条件下,静脉切开已经不作为首选。 系统查体和检查

创伤现场的救护方法

现在生活中遇到的创伤不像战争时期负伤后出血、骨折等那样简单,而主要以多发伤、复合伤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在场及时、正确的救护和搬运后送,不仅仅要挽救伤者的生命,而且要尽可能地减轻伤残。地震灾害、交通事故中发生的脊柱损伤很多,正确的现场救护、搬运,可以避免截瘫的发生。 在现场救护中,要掌握“先脱险,后救人”的原则,救人时,首先要注意施救者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自己,以免增加伤亡,背离初衷。地震或其他意外事故受伤者大多是多发伤、复合伤,救治时应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即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进行心肺复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危急重症和外伤的处理。 1.止血法 创伤一般多会有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会引起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可能使伤员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大约每公斤体重有60~80毫升血液。骨髓、淋巴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员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一般失血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就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症状。失血超过总量的40%~50%就有生命危险。及时止血,可挽救伤员的生命。所以,遇有创伤出血尤其是大出血的伤员,首先要在现场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的急救处理。

(1)外伤出血的种类 当人体受伤出血时,依身体血管的种类通常分成3种,可根据出血的情况和血液的颜色来判断。 ①动脉出血 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随心脏跳动的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在大的动脉出血时),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液呈鲜红色,流出不止,故常使人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容易引起生命危险。 ②静脉出血 血液徐缓均匀外流,呈紫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到呼吸运动而继续,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静脉出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③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血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流出,血液是红色的,多能自己凝固止血,故危险性小。 另外,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还有皮下出血,外出血和内出血之分。 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不久自愈。外出血多见外伤引起,血液从伤口流出,能够看见。 内出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腔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伤员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伤员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必须密切注意。

急诊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流程

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为做好应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的门、急诊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队”,负责院内急诊救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上述人员的联系电话在急诊预检处和门、急诊部备案,保证随时联系,接到通知后尽快赶到急诊科,并负责科内人员的协调。 3、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4、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根据突发事件的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急救工作中要积极应对,主动参加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各病房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接受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6、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承担的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及时向院办、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护。 7、随季节变化,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8、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及时上报院领导、院办、医务科。 一、处理流程 分诊台和抢救室工作人员接“120”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向急诊办公室 或急诊行政值班(夜间)报告,后者: (1)向值班院长汇报、请示。 (2)与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急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

(5)根据需要安排休班的医务人员参加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根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接待大批伤病员场所安排。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 二、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 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黑色→死亡;红色→危重;黄色→中度;绿色→轻度。 三、突发事件分类 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中度: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四、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

多发伤急救

多发伤的急救 一、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定义: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如交通车辆撞击伤、高空坠落伤)。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使用“多发伤”一词,必须冠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腹部多脏器伤”、“多发骨关节损伤”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如热压伤、烧冲伤、放冲伤、爆炸伤也常常造成多部位多脏器损伤,但从概念上归属于复合伤的范畴。 二、院前急救 1、快速伤情评价与分类 按损伤程度分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将伤员分为以下五类: (1)轻微伤:皮肤的小檫伤和轻微挫伤; (2)轻伤: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短骨干、手指及脚趾骨折、关节脱位等; (3)重伤:需手术治疗,但可顺延一定的时间(数十分钟或小时),如严重大面积撕脱伤、长骨干骨折、视力听力丧失、内脏破裂、非大量内出血等; (4)危重伤:因窒息、大出血、休克导致伤员有死亡危险,需立即手术来控制出血和改善通气功能,如呼吸道梗阻、胸部吸吮性伤口、不易控制的大出血等; (5)致命伤:直接导致死亡的损伤。现场/基层医院处理的重点是生命受到威胁的危重伤、重伤伤员,其次是轻伤。 2、急救处理 2.l初步评价后立即进行治疗分类: ①立即复苏的伤员:中、重度休克伤员应立即送进行复苏(如大量失血、多处伤、复合伤、股骨粉碎性骨折、严重挤压伤,复苏到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必要时在复苏的同时手术,主要是有严重的腹腔内出血,严重的腹腔脏器伤或脏器脱出,心脏心包伤等胸内大出血; ②立即手术的伤员:呼吸道阻塞或有窒息危险的颌面颈部伤,胸腔内脏伤(有开放性气胸、大量血胸、心包积血、张力性气胸等征象的);严重的内出血(腹腔内出血、进行性颅内血肿等)需要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复苏。 ③第二批手术的伤员,包括内出血不多的腹腔脏器伤,如胃肠道伤,胆道系统伤,泌尿系统伤;没有窒息威胁的胸部伤,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的闭合性颅脑伤;四肢血管伤,上过止血带的肢体伤;以及需要清创的伤员。 2.2紧急救治措施:优先处理有呼吸道阻塞、大出血、张力性或开放性气胸的伤员。 ①呼吸困难的伤员,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异物,进行气管内插管,或作气管切开术。 ②除去止血带,未停止的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用纱布填塞、止血钳钳夹或结扎血管。 ③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的颅脑穿透伤,用咬骨钳扩大颅骨孔排血,消除血肿压迫;记录伤员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 ④对开放性气胸伤员补作密封包扎,张力性气胸伤员穿刺排气或作闭式引流,大量血胸或心包积血的伤员穿刺排血,或作闭式引流。浮动胸壁的伤员包扎固定,纵隔气肿的伤员切开排气等。 ⑤对膀胱胀满不能自行排尿的伤员,脊髓伤员导尿,尿道伤员作耻骨上膀胱

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性创伤(肠外溢合并右胫腓骨骨折)的包扎、固定与搬运流程1.术者:观察周围环境(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确定安全后走向患者右侧,跪于患者身旁,诉:“我是医生,为您急救,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您怎么不舒服?” 患者讲诉病情。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 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 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 (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 (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 (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5)双上肢:包括双侧桡动脉及末梢循环,检查完后将患者双手放于上腹部; (6)放平左下肢后检查骨盆; (7)左下肢及右大腿,包括双侧足背动脉。 注:各部位检查完毕,汇报有无外伤、出血。 7.一助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 8.术者查体结束,诉:“准备固定”;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 1)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 2)先固定踝部(足踝处用“8”字固定),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 9.术者诉:“准备搬运”,二助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一助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止血 编者的话: 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 都需要尽快处理。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 步骤 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本版邀请急 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 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 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 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 ”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 的大 面积出血。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 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 15% 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 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 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 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 渗出,呈鲜红色。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 法。此外,创伤后还存在 “内出血 ”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 均可使 用。操作方法分为三步: 1. "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 2.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 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 5—10 分钟; 3. "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 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 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 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 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 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 止血、包扎、固定、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