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经典例题1](2006年天津高考)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解析】(1)重庆城市位于长江谷地内,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城市,自然山水组合为主要旅游资源;西安是我国著名古都,人文资源丰富,是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2)以古城墙、兵马俑为代表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内容,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集群效应好,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答案】 (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2)b城市:许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资源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经典例题2] (2006年高考四川卷)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亚华侨对中华文化心仪已久。一华侨旅游团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历史文化七日游。入境后,首先乘飞机到达著名古都城市B游览,该城市位于___________文化副区。然后前往旅游热线区丙浏览,该旅游区有“一山一城一圣人”的说法。据此说法并结合图示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解析】对某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条件评价时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中游览价值的高低又需要从三方面来看: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第三还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本题的解决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答案】中原泰山(是断块山,为五岳之首)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泉城济南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曲阜“三孔”具有历史文化价值;3个旅游地分布集中(距离较近),连成一线,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自然与人文景观配合好,景观特征具有独特性。

五、我国的旅游资源

1.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蛾眉山

②安徽黄山、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2.我国的世界遗产

(1)我国主要世界遗产的分布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

第二课时

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1)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3)动态美

(4)朦胧美

2.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②角度

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2.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

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三、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

)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经典例题3]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1)—(2)题。

(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A. 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 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 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情时、仰观

D. 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2)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侵蚀、沉积

B. 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 风化、侵蚀

【解析】(1)女神司春的独特造型只有在适当的位置,特定的地点才能一见;苍山云海最佳观察时机是雨过天晴,空气湿度大,空气中含有的较大尘埃少时;山水风光,在运动的游船上能感觉到水的灵动、山的稳重;瀑布要选择位置仰视。

(2)外力作用一般分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女神司春是岩石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1)A (2)D

第三课时

一、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1)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

展的重要条件。旅游规划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旅游发展基础进行分析,包括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二是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即旅游业发展蓝图,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影响旅游规划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

(2)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是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

二是分析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类型;

三是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安排旅游活动;

四是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

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景区规划的基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景区规划的导向: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3)景区规划的指导:旅游审美原理

(4)景区规划的意义:提升景区的品位,扩大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5)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6)景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

[经典例题4]2004年3月10日是本市24家公园第一个免费开放日,有人对其中A、B 两个公园进行了调查,数据见下表。

A、B公园调查表

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并填入空格。

游客人均面积:米2/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米2/人;

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人/个。

(2)根据上述表格,请分析公园免费开放日产生的问题,试举两例,并分析原因。(3)针对上题列举的一个问题,请你从以下角度各提一项改进措施。

从游客自身的角

度:

从公园管理的角

度:

从政府决策的角

度:

(4)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任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答案】(1)12.5 0.03 1000.0

(2)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厕困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3)不盲从;遵守秩序加强宣传;加强管理

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宏观管理(4)略

二、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①污染环境

②危害生物

③破坏旅游背景资源

④破坏视觉效果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②破坏文物古迹

③造成城市问题

2.旅游环境容量

①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②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

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③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

④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⑤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3.旅游环境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

(1)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

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经典例题5] (2006年高考江苏卷)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四种景观,同学们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是()

A.a B.b C.c

D.d

(2)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

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解析】(1)具体考查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貌景观,结合四幅景观图不难判断。

(2)具体考查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这是布达拉宫限制游客数量的主要原因。

【答案】(1)B(2)C

[经典例题6]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用实例评价A区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2)进一步合理开发B地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3)某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参观图11中景观,最后抵达C省。请写出北、东方向连接C省省会的两条铁路线名称

【解析】(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性、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等。本题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2)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B省是我国内陆地区的陕西省,其交通畅通能力亟待提高;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将会给该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影响旅游者正常旅游目的的

实现,进而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注意保护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北部——从成都经重庆到贵阳的铁路线,简称川黔线;东部——从湖南的株洲经怀化到贵阳的铁路线,简称湘黔线。

【答案】(1)例如:天安门广场是开国大典的革命纪念地,旅游资源质量高;京津冀汇集了英雄纪念碑、西柏坡、平津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各具特色的革命纪念地,集群性和地域组合好。

(2)发展交通;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配套设施)。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3)川黔线;湘黔线。

第四课时

一、设计旅游活动

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①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

②旅游偏好

(2)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①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游客自己的经济收入以及游客自己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选择去什么地方旅游,以及旅游时间的长短和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水平的高低。

②闲暇时间:是否能够出门旅游还依赖于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一般而言,旅游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出游时间就越长。但人们闲暇时间的分布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淡季与旺季分布,又反过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人们之所以更愿意选择更有名的旅游地,一是知名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较大,二是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完善。

(2)异地人文、自然景观的需求,往往渴望了解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地方。

(3)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①旅游时间比是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②由于人们的出游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人们总是选择路途旅行时间较少而游玩时间较多的旅游地。

4.保证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安全;二是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①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等三个方面。

②正确的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A.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住宿地的选择也要多从安全角度考虑。

B.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防患于未然。

[经典例题7] (2005年高考,江苏卷)我国正在兴起参观革命纪念地的红色旅游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1)京九铁路干线通过的革命纪念地中,属于省会城市的是_________;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是__________(山)革命老区。

(2)某旅游团从上海出发,乘火车到遵义、重庆、郑州和徐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览。请按照便捷的原则,依次填出在下列城市之间通过的铁路线名称。

上海-------遵义:______线、_____线、______线、______线;

重庆-------徐州:______线、_____线、_____线。

【解析】本题结合2005年时事热点——红色旅游,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识记能力,具体考查我国革命纪念地的位置和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属于无图考图题,要求考生有较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底。

【答案】(1)南昌大别山(2)沪杭浙

赣湘黔川黔襄渝焦柳(焦枝、安康—西安)陇海

二、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2.做个生态旅游者

(1)生态旅游

①定义: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②特点: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③功能: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④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经典例题8]“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解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要求,每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各景区旅游人口大增,导致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因此,许多旅游景点限制游客数量,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景区环境,保障游客旅游质量。【答案】A、C

[经典例题9]“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回答:

(1)读图,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出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井冈山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应避免的环境问题。

【答案】(1)低山(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红壤为主。

(2)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环境污染、文物破坏。

【解析】(1)描述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包括该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河流、资源等。井冈山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长度不是很长,但其径流量较大,又位于丘陵地区。因此,河流蕴藏着较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资源当然也很丰富。因气候湿热,土壤的酸性较强,以红壤为主。

(2)此题考查的是书本上的概念,难度不大,考生应能作答自如。

[能力训练]

读表1,回答1~2题。

表1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值居世界前七位的国家

1.表中的七个旅游强国相比较,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A.国际旅游业绩 B.社会经济条件

C.旅游资源与产品D.区位与环境条件

2.下列四组旅游资源中,都属于人文景观并位于同一个国家的是()

A.八达岭长城、苏州园林、路南石林 B.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

C.大英博物馆、比萨斜塔、荷兰风车D.布达拉宫、龙门石窟、九寨沟

阅读资料和右图,回答3~4题。

资料: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影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3.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

4.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①气候高寒缺氧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③交通不便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金三角”地区。目前,3省区将联合投资500亿元,使中国西南角成为世界精品旅游景区之一。据此回答5~7题。

5.“峡谷幽深,峻岭逶迤”是对大香格里拉地区地形特征的真实写照,对这一景观的欣赏应()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6.将“大香格里拉”打造成世界精品景区的优势条件是()

A.人文景观的丰富性

B.对外联系的快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7.大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色独特迷人,下列旅游资源在该区不能见到的是()

A.皑皑的雪山B.奔腾的河流

C.寂寂的戈壁荒漠D.浓郁的民族风情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word教案 第三章旅行景观的观赏 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要紧审美特点。 2.明白人工美的要紧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要紧审美特点。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要紧审美特点和人工美的要紧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缘故。 教具预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行景观是旅行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行者观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行景观审美的各种形状。旅行景观审美的形状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出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模糊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要紧表现,是宽敞旅行者所观赏的审美特点。 2.形象美——旅行景观最显著的特点。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状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行景观最显著的特点。 (2)地貌的形状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状,展现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点,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状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悬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说明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因此雄壮和险要,要紧缘故确实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高中地理_旅游地理教案_湘教版选修3全部教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 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教学难点]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著名旅行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的概念 【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思考】星期天到剧院看戏、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是不是旅游? 【点拨】星期天到剧院看戏没有离开常住地,因此不属于旅游;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离开常住地的目的是务工,而旅游活动是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因此也不属于旅游。 【板书】2.旅游活动三要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的,旅游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函数y bx a 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 =++,其中残差变量e中包含体重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①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②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③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般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D、原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2、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下列分子属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CO2 C、BCl3 D、NH3 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且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 A、BeCl2 B、PCl3 C、PCl5 D、N2 4、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5、请指出表中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其中哪些属于极性分子,哪些属于非极性分 (1)、只含有极性键并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分子 ;(2)、只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3)、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常温下为液态的非极性分子 。 7、二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有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两种,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8、已知化合物B4F4中每个硼原子结合一个氟原子,且任意两个硼原子间的距离相等,试画出B4F4的空间构型,并分析该分子的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精品教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高三地理选修三《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优质教案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