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即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1]。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以《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

2 信息化课程分析

2.1课程定位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工技术专业针对电气自动化、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构建于《PLC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岗位分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订单接受→计划制订→生产准备→操作实施→技术移交,强调“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为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的能力矩阵模型[2]。

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课程归属学习领域“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包括3个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3个学习情境总共包含12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统一开发1个教学资源包,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

2.2课程能力目标

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目标:能根据任务单元要求完成电气元件的合理选型与布局;能根据控制功能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并解决常见问题;能编写任务单元的控制程序;能使用专业的仪表工具进行检测;能为客户进行系统调试与移交说明。

专业能力目标:具备与客户交流和协商的能力,向客户展示电气系统的技术功能;合理选择任务单元所需电气元件;能独立制订实施计划;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系统安装质量;根据客户要求,实现系统的电气功能;能调试安装后的机电系统工作情况,并在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目标: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

订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任务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最终实现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标准以及检测调试等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3]。

3 课程信息化设计思路

3.1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实现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

课程的实施过程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个步骤进行: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理念。

3.2建设“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技能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良莠不齐,为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同一方向的不同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拓展项目三个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任务单元,实现有科学根据的“双分”教育。

3.3实行“混合式”线上线下联动考核

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分解各项任务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课程的考核采用“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联动的方法。考核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方法

3.4构建学生发展的“多维度、立体化”能力矩阵

基于能力本位的思想,培养学生日后工作中必备的专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形成能力矩阵。能力矩阵是高职学生能力训练的重要保障,按照知识、技能由浅入

深、由简单到复杂、能力螺旋上升原则,进行多维度、立体化设计[4]。

4 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下面我选择学习载体“X62W万能铣床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从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

4.1教学分析

4.1.1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对自动化人才需求,发挥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教学内容细分为3个学习情境,本课题是第3个情境:X62W万能铣床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所需学时4学时。该门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

4.1.2教学对象

课程教学对象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的优势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思想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强、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擅长计算机。他们的弱势是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不擅长问题分析、厌烦纯理论灌输、不擅长查找问题。

4.1.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电气自动化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把培养学生安全作业意识、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基本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2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学情特点,本单元的教学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导学、课后评价三层进阶方式,每一阶段实行不同的教学步骤,分六步完成教学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以X62W万能铣床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完成铣床的电气线路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判断故障点。

项目实施过程设计是项目化工作模式,采用六步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引入故障任务,明确任务后拟定维修计划,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进行排故方案论证,然后利用电工工具进行仿真和实物故障排除,完成维修工作票,故障排除后接受质量检查与验收,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在不同的环节分别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

图2 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的信息化手段有网络平台、仿真操作、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利用学生的优势采用网络课程、微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仿真操作、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生动直观地讲解理论和技能要点,提高教学成效。

4.3实施过程

第一步故障引入: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预习准备,学生通过学习通APP接收预习通知,下载电子课件、微课程、教学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完成预习。角色扮演法融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操作工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铣床主轴不动,操控台按钮、手柄失效,填写维修申请单,说明机床故障现象,上报维修部经理。

维修部经理接受任务,将故障任务布置给各设备维修班组。

第二步拟定排故计划:学生根据“明现象→懂原理→定范围→做检测→排故障”的工作思路,收集资料,分组拟定维修工作计划。

第三步方案论证:明确任务后,进入故障现象分析环节,教师以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导任务解析,讲解铣床加工过程,引出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基本原理,主轴电气控制原理、控制回路等,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论讲解后,教师带领学生现场查看铣床工作环境,确认故障现象,分析故障点范围,鼓励学生查看铣床说明书,通过网络平台下载铣床电气原理图,看图识电路。

第四步排故实施:该环节分为仿真排故和实物操作两部分,首先进行仿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机床仿真排故软件,并通过教师端发布故障点至学生端,学生通过机床排故“X62W 万能铣床电路智能实训单元”进行仿真排除故障练习,准确找到故障点,该操作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评分,教师在学生仿真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学生熟练进行仿真操作后,进行实物机床排故,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快速查找并排除电气故障点,并根据现场的故障排除情况,如实填写维修工作票。

第五步检查与控制:模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检查故障排查情况,完成铣床故障排除后的质量验收,积极思考故障排除方法,完善维修工作票。

第六步总结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在以后的项目中查缺补漏。

5 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反思

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通过发起投票,让学生参与对本项目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投票,合理定位自己。

实施综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与对照班比较,平均分提高25.7%,最低分提高32.8%,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反思本单元教学设计的特色与创新点主要有:

(1)仿真系统的应用,实操前进行仿真演练,有利于学生快速建立感性认识,有效掌握X62W 铣床电气故障排除方法,减少安全隐患。

(2)企业环境的模拟,在项目中通过引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铣床电气故障,让学生身临其境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3)泛雅网络平台的运用,实现了课程资源多样性、信息化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

(4)三层进阶、六步教学模式的引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三阶、六步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中有效锻炼岗位工作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Unit3 I want to further my study abroad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Get the Ss be able to read the new word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Important points: Get the Ss master th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Difficult points: Make sure that the Ss can us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Explaining; Practicing and act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Greet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Lead in Ask the Ss some words about furthering study abroad. Step 3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of the new word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for the Ss . Step 4 Reading aloud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ask the S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n divide them into two parts and get them read the new words together. After reading, explain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o the Ss. Step 5 Explanation Explain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the Ss. Step 6 Consolidation Recall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learned in this period with the Ss together to give them a deep impression. Homework Recite the the new word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aims: Get the Ss be able to read the Dialogue A fluently and to recit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s well to make simple dialogues by using these expressions. Important points: Help the Ss grasp the some important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able to use them in their communication. Difficult points: Make sure that the Ss can us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can make their own dialogues..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Explaining; Practicing and act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further study abroad with the Ss together by making a small talk. Step 2 Lead in Ask the Ss how they would say if they want to further study abroad. Give them two minutes to talk about it and then ask some of them to give their opinions. After this activity, lead in the topic of this unit: Further study abroad. Step 3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of the dialogue A for the Ss and then ask them to try to check their understanding by doing the first four exercises in Exercise 1 . After they finish doing it, ask one of them to give her answer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m together.

高职国际英语英语第二册unit1电子教案模板演示教学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教案

具体授课内容

consist v. be composed of 由……构成 brilliant adj. excellent 卓越的,杰出的 assemble v. fit (parts) together组装,装配 instant adj. occurring immediately即刻的 via prep. by way of 凭借,经由 vanish v. disappear 消失,消散 unexpected adj. surprising 意外的 cancer n. 癌症 executive n. a manager in a company who helps make important decisions 经理,业务主管 expectation n. anticipation 期望,预期 impressive adj. arousing respect or admiration 令人印象深刻的 aspect n. feature 方面 decade n. ten years 十年 perfectionist n. someone who is not satisfied with anything unless it is completely perfect 完美主义者 bachelor n. a man who has not yet married 单身汉 motorcycle n.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摩托车 proof n. evidence 证据,证明 engineering n. application of science to design, building, and use of machines etc. financial adj. r elating to money or the management of money财政的,金融的salary n. fixed regular payment by employer to employee 薪金,薪水stock n. share 股份,证券 tribute n. praise 颂词,称赞 visionary adj. h aving vision or foresight有眼光的,有洞察力的 creative adj. i nventive, imaginative有创造力的 genius n. a very clever person 天才 inspiring adj. giving people a feeling of excitement and a desire to do something great 鼓舞人心的,启发灵感的

探究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探究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10-29T16:36:04.68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6期作者:段彩凤 [导读]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更多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心与难点彰显出来,以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化教学并非为实现信息化而采用信息化技术,而是要在多种教学模式中,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应用,以强化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法。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多种信息化情境中,学习者利用既有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构建知识架构,不断提高个人习得技能。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开放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支持。 另外,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量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需求相适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与监督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还应给予协作学习必要的关注。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在设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合理采用设计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1.基本思路的确定。(1)应对云课堂、学习通、网络资源、微视频、Flash以及QQ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网络化与信息化特征明显的教学课堂。(2)借助既有教学资源、在线调查以及课程通知等多种组织途径,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3)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2.实现过程。设计课前网络预习的时候,应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云课堂为学生布置课前的学习任务并及时通知。而各小组组员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根据导学案的具体要求,分成不同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期间,可以对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加以利用,充分利用知识地图对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当将导学案作为参考开展自测,了解自学情况,完成课堂准备工作。(1)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师应对极域教学平台加以利用,对学生端进行控制,为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综合考虑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组员根据教师课前梳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课前学习疑问进行解决,随后安排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应认真听与看,也可以适当做记录。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学会合作与表达。随后,利用学习通投票的功能,评选出最佳小组。此后,教师即可自制测试题目要求学生练习,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基本原理,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2)实践演练环节。此学习环节,教师可向学生下发任务单,通过合理引入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3)交流实际操作成果。教师可以安排学习任务完成良好的小组总结项目,并利用学习通投票功能对学生掌握方法的程度进行投票,对学生了解知识点的程度形成相应的了解。这样一来,即可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加以培养,使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升。(4)任务的布置。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实现课后提升目标。在学生向互动教学平台上传完成的作品后,教师即可测评所收集的资源。在课后,可以将小组作为单位制作课件,向学习空间上传,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5)教学评价的应用。在融入信息技术以后,教学评价即始终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前。通过对导学案的应用自评操作问题;②课中。测评作品,采用过程化评价与多元化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手段集中应用于以上教学环节中,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服务,确保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实现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其职业技能以及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使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对教学策略加以合理化设计。在信息化教学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予以解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获益明显。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工作也会引入更多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晋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50-151。 [2]赵玲玲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2):32。 [3]霍如桃高职院校专业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10):68。 [4]童玲方姝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研究[J].才智,2019,(13):36。 [5]戴澍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9):258-259。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高职高专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Unit5 Traveling in China(1)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Get the Ss be able to read the new word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Important points: Get the Ss master th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Difficult points: Make sure that the Ss can us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Explaining; Practicing and act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Greet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Lead in Ask the Ss some words about Traveling. Step 3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of the new words in dialogue A and Dialogue B for the Ss . Step 4 Reading aloud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ask the S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n divide them into two parts and get them read the new words together. After reading, explain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o the Ss. Step 5 Explanation Explain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the Ss. bear v (with can/could in negative sentences or questions多用于口语,在否定句 或疑问句中常与can/could连用),含义同endure,stand忍受 e.g. The pain was almost more than he could bear 这样的痛若几乎使他受不了。 I can'f bear being kept waiting 我无法忍受人家叫我长时间地等候。 For a long time,I couldn't bear living alone 很长时间,我不能忍受独居生活。 The mountaineers had to endure the intense cold 登山队员得忍受严寒。 That couple has endured so many emotional and financial crises. 邢对夫妇在经济上和感情上经历了种种危机。 比较:put up with忍受,口语用语。与tolerate意义较近,往往有“宽容”, “不计较”,“将就”等含义。stand忍受,比bear更口语化,常以否定形 式出现,在肯定句中具有比bear更强的意味,即“经受得起”。suffer忍受,患…病,指非自愿地忍受各种痛苦或困难等。tolerate容忍,语气较 弱。指所容忍的现象以及人或事物一般不会给主语直接带来强烈苦难。 e.g. I'm afraid we'll have to put up with the loss. 恐怕我们只好接受这个损失。 ’they could not stand the cold in winter. 他们忍受不了冬天的严寒。 He suffered terrible pain from his injuries 他忍受着伤口的剧痛。 The teacher won't tolerate any disorder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化教学大赛]

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化教学大赛] 镇江高职[xx]22号 关于举办xx年信息化教学大赛 __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经校长室研究决定于xx年12月至xx年3月举办“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大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1.组织委员会 主任:杨新 副主任:吴巍、仲梅娟、郭明康、朱俊虎、许大宏、杨建明 2.大赛办公室成员 阎朝荣、马殷春、王影、徐健锐、徐磊、赵铮、师平、丁严、孙福俊、米安梅、赵兰芳、凌贻清、戴昀、胡娟、陈平、侯月平、陈俊、施琴、石鑫、徐蓓、王璐璐、王孟霜

3.大赛承办部门 教科处、信息处、师资处联合承办二、参赛项目 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项目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项目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参赛对象及参赛形式(一)参赛对象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专业教研室以系部名义汇总后上报,文化课以教研室名义汇总后上报,每个教研室至少上报两件作品。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35周岁(含35周岁,指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列入 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和青年教师135考核;鼓励35周岁以上教师参加。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参加。(二)参赛形式 除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团体参加(至多4人),其他两项均是个人参加。四、参赛作品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此项目考核参赛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现场答辩阶段,参赛者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阐述。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 设计与实践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其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5、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典型模式与结构,并能够将不同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知识概览】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实例研读】 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作为教学资源。采用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针对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并分别给学生和教师安排了课前准备。第一课时: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品。播放歌曲让学生互谈感受,以引入正课,并对鲁迅及作品作介绍。然后,整体感知,朗读思考。检查预习,订正字词,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显示问题组,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前两项任务完成后,自读课文,理清思路。采用师生共读共论的方式,明确讨论的顺序: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接下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以学生与作品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两种方式进行。最后,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让学生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准备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首先,精读课文,品味语句。教师设置四个问题情境,通过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体验反思,合作表演。学生与作者对话,采用角色扮演和想象虚拟空间的形式,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以师生与作者对话,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教师分别给出主题讨论提示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4号参赛选手XXX,我的参赛题目是《Python程序设计:while循环》。我将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高职教育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Python 程序设计》,并结合培养方案,对应岗位需求,将其整合分解为七大模块,本内容选自模块四中的内容2:while循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while循环的语法格式和循环退出的使用,并能使用while循环进行编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对象为软件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置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数学和办公自动化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对计算机程序编写和算法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动手操作实践有很大的兴趣。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并结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具备程序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进行个性化教学。课堂授课时注重案例分析,遵循“案例模仿--问题总结--扩展练习”的渐进步骤,立足使学生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循环退出的使用,达到理实结合的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确定本次教学内容的重

点和难点。实际课堂中,将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 二,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智能化教学手段,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打造新型的智慧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分组协作和任务评价相结合,完成while循环掌握与使用的核心教学任务。 利用课程平台、教学微课等展开线上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智慧课堂等开展课堂教学,利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和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分析和拓展提升,充分发挥互联网智慧手段,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着力于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三,教学实施: 遵循课前预习、课中求实、课后拓展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程序-->设计程序-->代码调试-->拓展提升中逐层递进,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使用和熟练应用,击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发布任务单,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学习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格式。利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发布课前测试,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 根据平台数据结果,掌握学生基本预习情况,并根据测试得分,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3个任务逐层展开。

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模板

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 一、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必翼健高职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听课洼纛力 不寒中,甚至有排斥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管是从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或中专进入的离职醉攘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底子薄弱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钱也在不断地下降,甚至有砦院校现在招生已经没有分数限制。英语摹础很差的学生更多地涌入了高职院校。据我院教务处统计.2011年人校的大一新生2060人中(高考英语总成绩为150分),9O分以上的只有86人,6o分以下的j垂;达l人,这确实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并且这种挑战舍障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变得更加严峻。 (二)教材难度比较大 教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器因零,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 的听课效果和牧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教材太难,会严重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排斥心理。反之,如果教材太容易,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满足不了社会对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需求。因此在选用教材时, 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对各专业高职人才 知识技能的要求。 (三)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专业学科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课堂教学只是按照传统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开展,重点只是放在词语解释和语篇翻译上面,而忽略了专业英语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满足不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 作者简介:李玲坡,男,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120 二、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现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 的“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涉外交际的13语表达上,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听说能力的提高,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师牟挛痹、互动的平台,成为每个学生参与、发言和交流的大讲堂。拿我院201c}级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第5单元Marketing为例,进一步分析商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现。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即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1]。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以《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 2 信息化课程分析 2.1课程定位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工技术专业针对电气自动化、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构建于《PLC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岗位分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订单接受→计划制订→生产准备→操作实施→技术移交,强调“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为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的能力矩阵模型[2]。 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课程归属学习领域“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包括3个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3个学习情境总共包含12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统一开发1个教学资源包,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 2.2课程能力目标 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目标:能根据任务单元要求完成电气元件的合理选型与布局;能根据控制功能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并解决常见问题;能编写任务单元的控制程序;能使用专业的仪表工具进行检测;能为客户进行系统调试与移交说明。 专业能力目标:具备与客户交流和协商的能力,向客户展示电气系统的技术功能;合理选择任务单元所需电气元件;能独立制订实施计划;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系统安装质量;根据客户要求,实现系统的电气功能;能调试安装后的机电系统工作情况,并在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目标: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

最新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A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 .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 .问题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 .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 1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 2 )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 3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自定义。 ( 4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 .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 .学习情境的类型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 .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 .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稿 Microsoft Word 文档

”信息化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一、教材 分析 ”一文选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景“Understanding Human Beauty 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该篇课文主要集中于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探讨美的定义,尤其侧重探讨什么是内在美。从语言层面上看,文章篇幅较长,句子偏长,句型较复杂,生词较多,可能会给学生顺利阅读造成一定障碍。但是该篇课文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易于激起学生的探讨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二、学情分析级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14幼专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专业学习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走向更好的的发展阶段。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用英语在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运用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和查读等进行阅读并理解一些难易度适中的文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原有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词汇量普遍积累不够,而且由于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不同、学习动机不同等原因,虽然经过一年学习,但英语听说读写以及运用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式,了解课文大意,总结课文观点。能力目标:本课主要涉及阅读和说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略读、查读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积极参与语言活动,能就学习中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交流与讨论,提升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由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不同,实现美的方法和途径也就不同。学生应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对美的正确认识,做一个由内而外的美丽的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对美的定义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2)了解并掌握课文主要信息,能用英语谈论与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1)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2)运用所学相关语言与文化知识在讨论与交流中用英语表达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逐层布置各种阅读任务督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完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采取了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本课相关知识,以及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综合运用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学法指导上本课堂采用了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彼此指导,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六、考核与评价 本门课程的整体考核采用日常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