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损检测在木材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在木材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在木材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在木材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 2020, 10(8), 373-37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e15714542.html,/journal/ap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e15714542.html,/10.12677/app.2020.108050 Research Progress of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Meiquan Liu, Bin Lang, Binkun Tao, Nan Ma Shijiazhuang Campus of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Jul. 30th, 2020; accepted: Aug. 13th, 2020; published: Aug. 20th, 2020 Abstract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judg-ing and identifying fatigue damag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life evaluation. Fundamentals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of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re introduced. Problems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for magnetic powder inspecti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and micro magnetic test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Defect,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Measuremen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美全,郎宾,陶斌坤,马南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 收稿日期:2020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0日 摘要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在判断与识别铁磁材料疲劳损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铁磁材料性能无损评价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磁性无损检测的分类和基本原理,针对磁粉探伤、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和微磁检测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磁性无损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动机无损检测

国外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陈亚莉 摘要:本文对国外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 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动力的提供者,无论是飞机的安全性,还是其自身极端苛刻的工作状态(高温、高压及高载荷),都给发动机各部件的品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关键部件都必须经过可靠的无损检测。 1.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随着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将面临更严酷的工作环境的挑战。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呈现出如下特点。 1.1无损检测是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 根据美国空军发动机损伤容限要求,80年代初美国空军提出的新型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选材标准,要求发动机关键部件必须具有优良的损伤容限特性。以涡轮盘为例,已由强度为标准设计进入以低周疲劳为依据进而又以裂纹da/dN为依据的损伤容限设计。近年在粉末盘中又引入了以夹杂物大小和分布为重要依据的统计力学和概率方法。因此对于发动机进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图1 航空发动机风险评估图 图1是发动机风险评估图,描述了缺陷出现的频率与对零部件质量影响严重程度的关系,而无损检测是评估这种风险的有效工具。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B、C区的缺陷出现频率为高到中,D区的缺陷影响很严重,可以通过改善及控制工艺来消除。 1.2传统的三类五种检测方法仍是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的主流 航空发动机有三类无损检测方法:表面、表面/近表面、表面以下。常用的五大检测方法(超声、X射线、涡流、磁粉、渗透)适用于发动机的不同部件。

(1)涡流及磁粉检验是主气流通道零部件广泛应用高度可靠的方法 通用的表面无损检测法有:表面观察、表面平滑度测量、显微镜法(根据可撕下的塑料薄膜)以及着色渗透检验(特别是与表面相连的不连续性如铸件缩孔、裂纹等)。对表面以及近表面深度(例如0.125mm)检查的方法,涡流检验法是主气流通道零件广泛应用的、高度可靠的方法。磁粉检验是磁性材料如轴承、齿轮及轴的磁场破坏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2)X射线检验法是大多数转动件及静子件皮下检验最有效的方法 X射线检验是用作表皮以下检验的原始的但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铸造转动件及静子件均用X射线来检验疏松及其他密度受破坏的缺陷。空心叶片孔道的定位也可用X射线检验。 (3)超声检验是所有盘件经济可靠的安全检验方法 超声检验可检查表皮下的缺陷。尽管应用成本高,但由于可以延长在机上的时间并确保零件的安全和设计寿命,因而经济效益高。例如所有的盘在最后切削加工前均要用切取的方形(声形)标样进行超声检验。超声在改进安全性及成本最低化方面功不可没。 出现频率很低但危害性大的缺陷的检查是影响材料发展以及结构高度完整性的关键挑战之一。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无损检测来看,上述三类检验五大方法(超声、X射线、涡流、磁粉、渗透)与机械制造业大体相当。其中着色渗透检验及磁粉检验大约占所有检验的一半,超声及X射线占第三位,涡流检验占10%,其他只占2%。但随着复合材料在现代及今后发动机中应用的增加,涡流检验将减少,将开发复合材料用的电磁检测技术。 1.3新型无损检测技术浮出水面 随着新型发动机材料与结构的不断出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多种方法与技术综合应用、一些快速、实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的特点。2.各种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航空工业应用中最普遍采用的有超声、X射线、涡流、磁粉、渗透五种方法。此外还有红外检测、计算机层析成象检测和错位散斑干涉检测等多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2.1表面检测 表面检测是指能对材料或零件表面缺陷进行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包括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在传统的涡流检测方法基础上,国外近年开发出一些新的衍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涡流热成像法检验 航空涡轮发动机零部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采用热成像法进行裂纹检验,将热成像与涡流检验联合应用,可形成一种涡流热成像检验法。 涡流热成像法用50~200ms高频脉冲将零部件加热到一中等、特定的温度。裂纹使感应电流受到干扰,影响零部件表面上的温度分布,在裂纹尖端有一温度较高区,而在裂纹侧面有温度较低区,从而可以用热成像仪对裂纹进行观测。 这种方法的显著优点是可以检测被污染的裂纹或涂层下的裂纹。该法非常适用于发动机叶片的维修。因为目前在发动机维修时需剥离叶片涂层,进行裂纹检测并重新涂层。据称涡流热成像法不久将在生产应用中成为实用、快速和可靠的检验法。 除用涡流热成像方法检测裂纹外,还可用电压降技术测定单晶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电压差,根据这一原理可用来测定单晶

桥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桥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市政桥梁事业的发展,新建高公路及市政桥梁越来越多,同时既有的许多桥梁亦逐渐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有关专家认为桥梁使用超过25年以上则进入老化期。桥梁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结构性损伤, 桥梁的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逐步降低,直至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为了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 桥梁结构的检测工作也日益凸现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鉴于此,主要阐述了桥梁检测现状、桥梁检测新技术以及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无损伤检测技术研究)。 关键词:结构承载力;耐久性;桥梁检测;无损伤检测技术; Bri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Rrends (School of Science,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oads, municipal bridges career, More and more new high road and municipal bridg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bridge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intenance phas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use of bridges over more than 25 years to enter the aging period. Bridge in the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a variety of structural damag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bridge are gradually reduced, until affecting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the bridg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The detection work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ha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In view of this,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bridge detection status, bri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ri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n non damage dete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structure bearing capacity; durability; bridge detection; no damage detection technology;

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 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

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微波的波长短、频带宽、方向性好、贯穿介电材料的能力强,类似于超声波。微波也可以同时在透射或反射模式中使用,但是微波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材料的污染。由于微波能穿透对声波衰减很大的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无损扫描。微波的极比特性使材料纤维束方向的确定和生产过程中非直线性的监控成为可能。它还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使缺陷区域的大小和范围得以准确测定。此外,无需做特别的分析处理,采用该技术就可随时获得缺陷区域的三维实时图像。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 近年来,随着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应用,微波无损检测的理论、技术和硬件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推动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

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2.1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检测设备构件部及表面缺或用于压力容器或管道壁厚的测量等,能有效的发现对焊缝部埋藏缺陷和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裂纹,而且可测出焊缝缺陷的自身高度。由于超声探伤仪器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适合在多种工况下工作,因此在过程设备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共振法:通过调整超声波的发射频率,以改变发射到工件中超声波的波长,并使工件的厚度为超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互叠加便产生共振。根据共振时谐波的阶数以及超声波的波长,就可测出工件的厚度。(2)穿透法:将两个探头分布置于被测试件相对的两个侧面,一个探头用于发射超声波,另一个探头用于接收透射到另一侧面的超声波,并根据所接受超声波的强弱来判断工件部是否有缺陷。(3)脉冲反射法:将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和一定频率间隔的超声脉冲发射到被测工件,当超声波在工件部遇到缺陷时,就会产生反射,根据反射信号的时差变化及在显示器上的位置就可以判断缺陷的大小和深度。(4)液浸法:在探头与工件之间填充一定厚度的液体耦合剂,使探头发射的声波经过液体耦合层后,再入射到工件中去。由于探头与工件不直接接触,

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 本文结合山东省公路检测中心正在进行的《路面管理系统》(cpms)数据采集和分析维护工作,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路面无损检测指标上的常用技术,分析了我国在新型检测设备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发展方向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路面管理系统无损检测路面弯沉摩擦系数平整度和车辙路面病害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handong province highway testing center of the ongoing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 “( cpms )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of maintenance work, and introduced pavemen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dexes commonly used technology, analysed our country in the new test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and inadequac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our suggestions. key words: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avement d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the smoothness of pavement rutting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公路事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公路检测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蓬勃发展,作者长期从事公路检测方

红木家具与工艺品木材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录 红木家具与工艺品木材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2) 摘要 (2) Abstract (3) 一、引言 (4) 二、红木家具的分类 (4) (一)、老红木 (4) (二)、新红木 (5) 三、红木家具的特色 (7) 四、红木家具的保养 (8) 五、传统木材识别及其存在的问题 (9) (一)、传统木材识别方法 (9) (二)、传统木材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10) 1、取样破坏性 (10) 2、木样特征局限性 (10) 六、木材无损检测方法及手持式数码显微镜 (10) (一)、木材无损检测方法的依据 (10) (二)、手持式数码显微镜 (10) 1、手持式数码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0) 2、手持式数码显微镜的类型 (11) 3、手持式数码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1) 4、手持式数码显微镜的使用要求 (11) 5、手持式数码显微镜的获取清晰图片的方法 (11) 七、红木家具与工艺品无损检测应用实例 (12) 八、结论与建议 (13) 谢辞 (14) 参考文献 (15)

红木家具与工艺品木材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以红木家具和手工艺品表面的不破坏为基础,确保其完整性,探索红木家具和手工艺品的无损检测方法。现场测试应用实例证明,手持式数字显微镜完全适用于木材的无损检测,解决了传统木材识别中的破坏性和木材样特征限制的问题。 关键词:工艺品和红木家具;非破坏性检测;手持式数码显微镜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o explore a testing method of non-destructive to the surface of hongmu furniture and crafts which should not be destroyed and the same to whose integrity.A field testing on one set of hongmu furniture and one piece of handcrafts indicates that handheld digital microscope is perfectly applicable to the woo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oreov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sampling destructiv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 sample in the conventional wood identification. Keywords:Hongmu furniture and crafts; non-destructive testing;handheld digital microscope

第三方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方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检测的起源 无损检测可用于产品质量检验和设备安全监督,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传统理念和模式中,无损检测作为施工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由承包商内部的无损检测部门执行无损检测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弊病很多,如检测程序混乱,工序制约弱化,弄虚作假屡发,质量评定就低不就高,检测人员看领导的眼色行事等。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制造业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外贸订单,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中国设厂直接进行生产。一系列的国际参与向中国提出了国际通用的第三方检测要求。这种第三方检测模式,也避免了施工单位自检时的弊端,能够真实的反映产品和工程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检测方和业主成本,保障了检测效果。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提出了无损检测技术服务行业化的概念,并且成立了行业协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无损检测机构孕育而生了。 采用第三方检测的模式,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保证了检验的公正性,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管理人员职业化,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化强的特点,能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保障企业产品的使用安全,同时,能为企业制造工艺的改进做出积极地贡献,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会积极地追求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检测水平,从而促进整个无损检测行业技术能力的进步。 二、广东检测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广东省作为经济改革的先驱,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逐步成为工业比重越来越大的省份,这也促使广东省的GDP迅速上升。在2008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份,广东经济总量仍然保持第一。广东省的工业涉及造船、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民用航空维修、核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输变电、锅炉、压力容器、汽车、摩托车、海洋石油、石油化工、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桥梁等等,这些都带动了广东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发展。 广东省有第三方检测进入的行业和从事第三方无损检测的国内公司主要有: (1)特种设备检测:主要是对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进行检测,也有电梯、钢丝绳、游乐设施中涉及的无损检测。 (2)电力行业检测:主要面向电厂、电站涉及的发电锅炉、管道结构、汽轮机、发电设备中涉及的无损检测。 (3)建筑、船舶行业检测:主要是面对建筑钢结构检测特殊检测,例如地下管线检测、海上平台结构检测、水下检测、船舶等。 截止目前似乎尚未有专业的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轻工产品等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公司。 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机构分为A、B、C三级(对换证单位进行级别评定,新申请的单位不定级)。目前全国取得资格的单位有218家,以山东、江苏、广东为最多。全国共有16家A级单位,45家B级单位,其余皆为C级单位和未定级的单位。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专项资格的放开,标志着无损检测由原来的游击队变成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 广东省取得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的单位有19家,其中A级2家: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华泰;取得B级的单位有3家:深圳太科、深圳嘉航、茂名长安;C级有6家:广州黄埔广石化、广州华楠、深圳神视、深圳兴安科、深圳中昌、湛江中海油等。这些无损检测机构大部分只取得了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只有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六项资格,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声发射六项资格,广州声华成为全国三家取得六项无损检测资格的单位之一。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相对于有损检测技术来说具有快捷、卫生、准确等优点。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发展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外部品质、内部品质,众多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此外,利用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肉品品质评价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一、紫外分光检测技术 紫外分光法主要是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导致荧光物质发光而进行目标检测的。如果仅通过肉眼检测常有漏检情况发生。在暗室中,当受损的水果受到紫外光源照射时,损伤部位会通过发出荧光的形式放出可见光,显得格外明亮。而正常部位理论上无可见光。损伤果的检测正是利用了水果正常部位和损伤部位在紫外光源照射下的反射差异,通过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进行检测的。 二、近红外分光检测技术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在近红外区用漫反射光谱作定量分析。根据其检测对象的不同分成近红外反射光谱和近红外透射光谱两种。近红外分光法在食品成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软X射线检测技术 X射线具有穿透能力、衍射作用和激发荧光的特性。通过捕获X射线的穿透特性,可以得到样品的透射图像和断层图像,进而探明物质的内部结构;通过捕获X射线与样品作用产生的荧光和衍射效应,可以检测到样品所含多种元素的情况,尤其是重金属含量。 四、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计算机视觉是基于图像的数字识别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检测时,被检测的农产品被安置在特定的光照环境中,摄像机获得的二维图像信息通过电缆输送计算机进行处理,抽取图像的有关特征,这些特征以一定的方式与被测对象的质量指标相对应。检测结果传递到后续处理设备中。 五、声学特性及超声波检测技术 农产品的声学特性是指农产品在声波作用下的反射特性、散射特性、透射特性、吸收特性、衰减系数和传播速度及其本身的声阻抗与固有频率等,它们反映了声波与农产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农产品的声学特性随农产品内部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农产品的声学特性不同,同一种类而品质不同的农产品其声学特性往往也存在差异,故根据农产品的声学特性即可判断其品质如何,并据此进行

检测报告模板

检测报告 XDJSJC-001 工程名称: 委托部门:金属实验室 建设单位: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电建一公司 监理单位:胜利监理 金属实验室 年月日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2、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3、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我部门书面提出,本部门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 复。 检测机构: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检测机构名称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时间环境条件(晴、阴、雨) ℃ 抽样数量见报告检验类别委托 检验项目 1、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 2、网架结构检测。(焊接质量、构件尺寸偏差、网架整体挠度、涂装工 程、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偏差) 检验仪器检测仪器设备:金属超声仪、涂层厚度仪、钢板厚度仪、水准仪、测距 仪、钢尺等 检验依据 1、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7、其它相关技术标准及通过鉴定的新检测方法或科研成果等等 检测结论 检测结论: 1、该工程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该工程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3、构件尺寸偏差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4、网架整体挠度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5、涂装工程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6、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偏差)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本页以下无正文) 检测机构(章) 年月日 批准:审核:检测:(两人以上签章)

浅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最新版】

浅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1 概述 复合材料之所以能够成为20 世纪迅速地在工业部门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新结构, 无损检测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反过来, 复合材料也为无损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空间。一些过去在金属材料无损检测中因技术障碍而面临困境的检测技术, 在复合材料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求牵引下, 得到了新的飞速发展。如针对初期基于金属材料及其结构在负载作用下产生应力波的物理现象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基于物理波相干原理的激光全息干涉检测技术、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等, 几乎都是70 年代问世, 80 年代在应用中由于物理信号特征解释困难、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或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突破等原因, 难以在工程上找到用武之地, 自90 年代后则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发展。 由于复合材料的先进性与其质量的离散性和高成本并存, 在实际应用中, 即使是经过研究和试验制订的合理工艺, 在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缺陷,引起质量问题,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件的报废,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国外自70 年代以来, 就针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开展了全方位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早期主要是沿用金属材料所采取的一些检测方法, 进行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

术探索,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人们对复合材料的内部规律和缺陷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 发现完全采用常规金属材料无损检测的方法不能解决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问题。因此, 进入80 年代后, 才真正走向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研究出了许多适应复合材料特点的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从而为解决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促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已经应用于材料、结构件和服役无损检测3 个方面。技术上已从初期的检测方法探索发展到目前的检测方法研究、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缺陷识别技术、成像显示技术、仪器设备技术、结构件检测技术、定量检测与评估、服役结构寿命评估、强度评估和性能测试等。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融入复合材料从研究到最终装机应用的全过程。 2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主要应用于以下3 个方面:(1)材料无损检测;(2)结构无损检测;(3)服役无损检测。 2.1 材料无损检测 材料无损检测主要解决材料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诸如材料内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我国近年来树木面积不断扩大,但社会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而木材的无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木材。本文主要研究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木材;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一、目视检测简介 木材无损检测方法中目视检测是使用最早、最简单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人眼进行目测,对木材表面各种影响强度或相关性能的缺陷进行评估。目视检测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木材内部的结构形态无法通过肉眼进行判断,因此无损检测方法在木材检测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国内外应力波检测的应用研究情况 应力和应变扰动以应力波作为传播形式,在可变形固体介质中机械扰动表现为质点速度的变化和相应的应力、应变状态的变化。应力、应变状态的变化以波的方式传播,称为应力波。应力波的敏感性使其在木材中传播时会受到木材内部缺陷的影响,检测应力波的传播时间变化能判断木材的内部情况。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利用应力波对木材进行无损检测。 1988年,Ross J.R.等采用应力波检测方法研究木材的弹性模量、应力波速度和木材密度的关系,为木材中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994年,Ross J.R.等利用应力波技术,根据应力波在板材间传播时间的差异性辨别木材是否存在缺陷。2003年,Wagner等运用应力波技术,结合回归分析法,对美国花旗松进行研究,得出应力波传播速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应力波速度与动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关性。2005年国内学者林文树等经分析得出超声波与应力波均受木材密度、孔洞大小及数量等因素影响,由此判断出木材的内缺陷。 2.国内外超声波检测的应用研究情况 20世纪60年代,超声波开始被用来进行无损检测。2000年开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超声波技术进行研究:李华和刘秀英利用超声波检测仪对大钟寺博物馆钟架进行了无损检测,通过测定钟架木材的弹性模量,对钟架木结构力学强度的变化做出评估。 3.国内外X射线检测的应用研究情况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本文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损检测;探伤;发展概况; 一、引言 任何设备或构件自身都可能有各种缺陷,关键是这种缺陷是否发展、发展得快慢及最后的危害如何。国内与国际上对承压类特种设备所含缺陷的危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含缺陷焊接特种设备安全评定已成为可能。而在进行评定分析时,结构缺陷的准确定位与定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缺陷对焊接结构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设备服役时的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无损检测手段对设备进行检查,再应用安全评价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检查得到的缺陷进行安全评定。可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与爆炸预防等技术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对工业中常用的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工业常用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分析 2.1射线检测技术 原理:射线探伤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体时, 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性, 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而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 有缺陷部位对射线的衰减减弱, 运用胶片的照相原理浏黄穿透工件后射线的强度变化, 从而, 测量出工件内部缺陷大小、数和性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 光和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一般情况下,射线探伤是不易发现裂纹的,或者说,射线探伤对裂纹是不敏感的。因此,射线探伤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最敏感。即射线探伤适宜用于体积型缺陷探伤,而不适宜面积型缺陷探伤。2.2超声波检测技术 原理:超声波检测主要用于探测试件的内部缺陷, 所谓超声波是指超过人耳听觉、频率大于20 的声音。目前用的最多的探伤方法是脉冲反射法。脉冲反射法在探伤时用纵波或者横波把超声波射入被检物的一面, 然后在同一面接收从缺陷处反射回来的回波, 根据回波情况判断缺陷的情况。通常用超声波探头与待探工件表面良好的接触,探头则可有效地向工件发射超声波,并能接收(缺陷)界面反射来的超声波,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再传输给仪器进行处理。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常称声速)和传播的时间,就可知道缺陷的位置。当缺陷越大,反射面则越大,其反射的能量也就越大,故可根据反射能量的大小来查知各缺

焊缝无损检测报告样本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XXX无损检测有限公司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Non-destructive Test . UT Repor 委托单位Consigner 报告编号:Report No. 结构名称Structure Name DN200 无缝钢管 对接焊 检测部位 Testing Location 如图示 As figure 产品图号 Product No. 工件材质Material / 材料厚度 Thickness ㎜ 检测数量 Quantity 接头型式Joint Type 对接焊缝 Butt weld 坡口型式 Bevel Type V 焊接方法 Welding Method FCAW(CO2) 仪器型号Instrument Type 仪器编号 Serial No. 检测时机 Test time > hrs 探头型号Probe Type 5P 9×9 4 °参考试块 Test Block CSK-IA/RB-2 扫查灵敏度 Scan Sensitivity φ3-16 dB 表面状况Surface condition 打磨 Grinding 耦合剂 Coupling 化学浆糊 CMC 综合补偿 Compensation 4 dB 执行标准UT standard GB/T11345-89 合格级别 Acc Criteria Grade II 检测日期 Inspection Date 开工---结束 检测部位示意图和详细说明:管对接部位 Testing location sketch and description: 拍张照片插入 检测结果:Test results: 按规程对图示焊缝进行了UT检测,结果符合GB/T11345-89 II级质量要求。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DE procedure, carried out UT inspection of marked locations where lifting eyes removed in the figures, the results are complied to grade I of GB/T11345-89. 检测员:Inspector: 证书号Cert. No.:日期Date:审核者: Manager: 证书号Cert. No.: 日期Date: 验收者: Surveyor: 日期Date: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是随着磁性材料、磁敏检测元件、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磁效应现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磁性检测法主要依据裂纹或其它缺陷以及内应力等因素对铁磁性材料的内在性质或磁化状态有影响,通过测量被检工件的特征磁场,将缺陷处产生的畸变磁信号由磁电转换器件或传感器变换成对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缺陷识别和诊断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在判断与识别铁磁材料疲劳损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铁磁材料性能无损评价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汉斯出版社《应用物理》期刊中,又论文介绍了磁性无损检测的分类和基本原理,针对磁粉探伤、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和微磁检测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磁性无损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磁粉探伤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磁粉探伤首先是对被检试件加外磁场进行磁化,若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有缺陷,如裂纹、气孔等,由于它们是非铁磁性的,对磁力线的通过阻力很大,磁力线在缺陷处泄漏到空气中形成漏磁场,当将导磁性良好的铁磁性粉末(通常为磁性氧化铁粉)施加在试件表面上时,缺陷处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积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 漏磁检测是利用磁源对被检工件进行局部磁化,材料表面出现裂纹或坑点等缺陷时,使局部区域的磁导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场的能量将有一部分从此区域外泄出来,形成可检测的漏磁信号。在材料内部的磁力线遇到缺陷而产生铁磁体间断时,磁力线将会发生聚焦或

畸变,这一畸变扩散到材料表面,即可形成可检测的磁场信号。 磁记忆检测是基于铁磁构件在运行时,受工作载荷和地球磁场共同作用,在应力和变形集中区域内会发生具有磁致伸缩性质的磁畴组织定向的和不可逆的重新取向,这种磁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在工作载荷消除后不仅会保留,还与最大作用应力有关,即产生与作用应力相对应的磁记忆。在应力集中区域,漏磁信号的切向分量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改变方向且具有过零点,磁记忆检测一般通过检测法向分量对缺陷进行诊断。 微磁检测是在漏磁检测基础上结合微磁学理论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磁性无损检测方法。根据微磁检测理论,缺陷的存在就一定存在磁畴固定结点,就一定会出现磁状态不可逆,形成材料内部磁场。磁畴固定结点的磁场十分微弱,因而称为微磁点,而其检测过程称为微磁检测。微磁检测理论对实现损伤缺陷的定量和自动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微磁点的微磁场可以获取材料的受损情况,基于微磁理论研制的裂纹检测仪应用效果较好,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正在由材料的外在磁特征检测向基于材料外在磁特征的内部生成机理演进,随着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效应和新机理的发现,磁性无损检测逐步由定性检测向定量化、自动化、可视化方向发展,逐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磁性无损检测的缺陷检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实现材料损伤以及装备全寿命评估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e15714542.html,/10.12677/APP.2020.108050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夏纪真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夏纪真 (2011年7月)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15714542.html, 一.概述(一)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一般的规律往往首先是在医学领域、军工领域应用,然后推广到工业领域应用。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 射线检测 1895年11月德国渥茨堡大学教授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随后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γ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从铀矿中分离出镭 1900年法国海关首次应用X射线检查物品; 1919年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打出质子,进而建立起第一个核反应装置; 1920年前后X射线开始在工业领域应用; 1939年发现铀裂变现象,此后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逐渐进入γ射线检验领域; 1946年携带式X射线机诞生 超声检测 1830年已经有利用机械装置人工产生超声波的实验(达到24000Hz) 1914-1918年已经开始利用声波反射的性质探测水下舰艇的研究 1943年出现商品化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探伤仪 涡流检测 1824年加贝(Gambey)用实验发现金属中有涡电流存在,几年后佛科(Foucauit)确认了涡电流的存在; 1831年法拉第(Faradey)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完成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建立电磁场理论; 1879年休斯(D.E.Hughes)首先将涡流用于实际金属材料分选; 1921~1935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 1930年实现用涡流法检验钢管焊接质量; 50年代初期德国福斯特(Forster)开创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开 始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磁粉检测 1868年英国应用漏磁通探测枪管上的不连续性; 1876年应用漏磁通探测钢轨的不连续性; 1918年美国开创磁粉检测首例; 1930年德国福斯特(Forster)将磁粉检测正式引入工业领域; 1933年提出漏磁检测设想; 1947年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研制成功 渗透检测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的渗透检测方法出现 1941荧光染料的发现与应用,采用紫外线辐照显示,吸收剂-显像剂应用 1950出现以煤油与滑油混合物作为荧光液的荧光渗透检测 1960后出现自动流水线,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开始关注对氟、氯、硫的控制 微波检测 1948年微波被首次用于工业材料测试 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上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重要的转折点:二战前已经起步并开始得到少量的初步应用,在二战期间由于医学和军事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在二战后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代和现代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二)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实际上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已开始在一些机械工业领域中得到少量应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在军工领域(特别是航空工业)以及和军工相关的重工业领域和科研机构开始注重X射线、磁粉、渗透、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其中不少工作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当年一批年轻人加入到了无损检测技术行业,成为今天被我们尊称为我国无损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