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

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忽略)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影视: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5.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互联网: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24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西欧的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对美洲的影响: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破坏,但是美洲的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亚洲的影响: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海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化工技术(诺贝尔)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6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

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

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

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1下列航海家中,到达印度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狂热追求的产物 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 3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的增加 D封建制度的衰落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媒介是( A炮舰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军队D物美价廉的商品

6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把世界瓜分,标志着(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列强开始了输出资本 D新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7引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和低消费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 C"新政"措施不适合当时社会情况 D"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9 30年代美国从胡佛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C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 D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性的措施 10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泛滥 B遏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使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11二战后初期,西欧洲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文档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1—1/2练习班级姓名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 中国古籍中有神农氏教民耕种、有巢氏教民筑房的记载。《左传》中记载了“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烈山氏”的称呼可能与哪种历史情形有关? A.养蚕织丝 B.烧山耕种 C.铸造青铜 D.使用铁器 4. 孔子的学生种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 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畜牧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C.当时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 D.孔子生活的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5.东汉时期,某些地区的耕作方式出现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种变化 ①使回转更加轻便②提高了耕作效率图1 ③便于牛耕的普及④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图2 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的是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 7.史书记载: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这一记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2020年高一下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

【篇一】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1)古代促进农业进步的因素有: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第3课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元朝—青花瓷; 明朝—彩瓷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二、唐宋元商业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演变 冶金 瓷 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6.19 世纪 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 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7.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 开,群情若骛, 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 说明了 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25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 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从 16 世纪开始到 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 园产品, 19 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 .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D .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3. 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 到 16 世 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 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C .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 4.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 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 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以及一打羹匙。 B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 ”下列关于 “我们时代”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 5.图 1 数据来源于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 图 1 1838 ~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是(C)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C)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 A、交子 B、榷场 C、瓦肆 D、夜市 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一历史必修二1-4单元月考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必修2)试卷 (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校49届校友、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下列关于中国农耕文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B.中国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C.我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D.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 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 A.筒车B.水排C.耧车D.翻车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人口买卖现象严重 D.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B.唐朝商业高度发展,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6.《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C.景德镇是著名的青花瓷产地之一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7.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锡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教程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意义: 对美国:①经济:使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并最终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②政治: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③人民: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建立起福利国家打的框架,使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战后欧美各国影响深远。 3、局限:只是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三节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特点: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完整)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3、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坊 8、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9、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 10、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1、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1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必备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强调“为了什么”)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掀起“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控制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传播天主教的狂热情绪。 条件:(强调“有了什么”)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天文地理知识的提高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 【二】历史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 (1)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1488年 (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 (3)达伽马:直通印度1498年 (4)麦哲伦:环球航行1522年 【三】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这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商业革命的涵义: ①贸易范围扩大,市场扩大(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市场联系

在一起); ②商业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商品种类增多; ④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建立,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价格革命的涵义: ①大量金银流入西欧,金银贬值,物价猛涨; ②加速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4)新航路的开辟,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地圆学说、文艺复兴运动、自然科学发展起来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六】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七】有关市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发展状况表现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