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2丝绸之路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

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

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我走丝绸之路

我走丝绸之路 发表时间:2013-06-25T17:32:46.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6期供稿作者:◆李良英[导读]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李良英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476000 摘要: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课堂主角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再者,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不可再现性,这无形当中使很多学生认为历史遥不可及,如同雾里看花,而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课改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古而知今,让他们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呢?下面我浅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古与今的距离。穿越时空的隧道,古老的历史不再面目可憎,更多显示了它的神秘莫测,令人顿生探究的欲望。在设计“我走丝绸之路”这节活动课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了广褒的沙漠,缓慢而行的驼队,默默驻立的城堡,飘逸的飞天,再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用这种美丽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显示出了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我还向学生展示了西部有关人文地貌现状的图片及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以供学生们参考,并鼓励他们尽情发挥想像。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欲望”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为了引发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流畅自如地运用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在讲这一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入语:“谜一样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来往于这条古中西交通要道,踏着孤寂、悠扬驼铃的古驼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类奇迹呢?今天我们就共同穿越时光的隧道,通过“走访丝绸之路”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丝绸之路图,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思考对丝绸之路的新的利用途径。老师介绍这些地区大多地处边陲,但自古山川奇伟,而且少数民族聚集其中,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及各种丰富的物质资源,这些地区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灿烂明珠。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如果让你作为一个西部大开发的总设计师,你以为丝绸之路还有没有新的利用途径呢”?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近了历史,感知了历史,在教师启发之下,创新思想就出现在课堂上了。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三、彼此间的竞争机制,相互间的密切合作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资料共享,共同完成“新丝绸之路”的设计图,并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回答不仅大胆,而且考虑周全。也许他们的想法不免幼稚,甚至有点异想天开,但他们的大胆创新,有时会让成人汗颜,谁又能说将来最具创造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不会出现在他们中间呢?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大家的回答简直太精彩了,我想不久的将来,在你们的建设和规划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会成为商业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张骞出使西域,沿途经过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至今那里仍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那么在开发当地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利用他们在课外搜集来的材料,在共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答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照顾他们的民族感情等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爱心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当中教师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要比那种刻板的思想教育效果好得多。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了,国家才能稳定。当今国际社会很多国家都是由于民族关系处理不当,引发了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战争。而我们国家这么稳定,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就是由于我们国家实行了非常合理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才换来的。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了解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风情,感悟祖国大家庭的和睦,培养了学生浓厚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新的课改要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把舞台交还给学生。“把握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反弹琵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从各小组中评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口才”奖,这不但能极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分辨能力、自我挑战的能力。同时,相互间的合作,也拉近了他们彼此间的距离,加强了他们相互间的合作能力,这无疑会对他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情感价值感提供良好的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1.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3. 《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4.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1.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 《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第四单元 1.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送别时环境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直接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军神》一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3.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4. 《清贫》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 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高尚的革命情操。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重走丝绸之路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 《重走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是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现代“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语: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吗?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踏着憧憬的脚步,重温着历史之路。板书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2、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提出探究话题: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小组内找一找,划一划,并交流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 预设:1.长安2.玉门关3.敦煌4.大宛----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以及丝绸之路在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展示资料,交流探究(20分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出示相关课件 (3)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4)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预设:1.引进了黄瓜、葡萄、石榴 2.引进了汗血宝马 3.引进了舞蹈、音乐、佛教 4.促进了经济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三、交流故事加深理解(9分钟) 1、导语: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你知道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谁开辟的吗?引导学生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设:两次出使西域。 2、是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谁也出使过西域? 学生交流玄奘出使西域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1.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暴风雨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

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的古丝绸之路考古遗址。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词语解释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词语解释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1《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课文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溪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概括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 1、《草原》这篇课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 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白杨》这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 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5、《古诗词三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的天性。 6、《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 林海音。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7、《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8、《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 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9、《儿童诗两首》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其中《我想》极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反映出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 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 唱词来推进情节。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描写了在(第二届世界大战)期间,一家(法国人)机智勇敢地与德国敌人作斗争,从而(保住了秘密及全家人性命)的故事。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13、《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 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它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共同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告诉人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14、《再见了,亲人》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15、《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重走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等图径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吗? 生:丝绸之路 师:这就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回

到古代,去探访一下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师:关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哪些? 学生交流丝绸之路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因为我国运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以丝绸为主,因此称为丝绸之路。重新踏上丝绸之路,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啊,通过地图大家能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路线 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丝绸之路,由()出发,主要经由(),到达()。 预设: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由(敦煌、楼兰),到达(印度洋)。 中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师点评:咱们同学真是有一双慧眼,大家都发现古丝绸之路不只有一条。我们再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三、小组合作探究: 师:丝绸之路的来历我们明白了,路线我们也了解了,你们知道吗?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幻灯片) 你们对丝绸之路的哪方面感兴趣啊?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跟

第二课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2、介绍丝绸之路。(课件2)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课件3) 矗立凹陷戎装循着鸵鸟 匕首贸易芝麻美轮美奂 (2)理解词语。(课件4、5)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3)通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内容整理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ɡònɡ)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yuè)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wú)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夫(fú)不 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行走丝绸之路的各色人等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果敢、坚强的丝路人物。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 在往来丝绸之路的人群中,最能表达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莫过于使节和军旅了,前者传递和平信息,后者举起战争旗号。不同民族之间经常意见不一,冲突无可避免。其实如张骞和班超这样的使节,他们的出使对不同国家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大月氏、乌孙和西域诸国而言,张骞和班超是和平使节,但对于匈奴而言,他们绝非亲善大使。事实上班超后来成了西域地区的战地指挥官。 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二是和亲。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比吐谷浑更强大,于是派使要求唐朝和亲。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实行了和亲政策。 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汉唐时期,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 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此外,东来的还有摩尼教僧侣、景教僧人。粟特人的商队首领往往就是祆教领袖,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称他们为“萨宝”。西行的也有道教高士,如长春真人丘处机。 诗人的存在,为丝绸之路增添一层浪漫气息。丝绸之路是文化、物产、艺术交流之路。中国古代的艺术,接受外来影响甚多,其中沿丝路东来的艺术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蜜蜂则喻喻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非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