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pdf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pdf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pdf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pdf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

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

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PS: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

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

义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

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3.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

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

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原理: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

遍联系。2、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个人和社会都是向前运动、变化的。

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否定自己

或者社会。而且,发展是内部矛盾运动决定的,不能消极依靠外部力量。

4.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对立性(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

(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

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是矛盾

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

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的积累过程,就会发生质变;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成果,为新的量变

开辟道路。

6.辩证的否定观。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

否定环节联系起来。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

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有保留。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及其特点)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内容是:第一,认识住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

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

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

供给主体作为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

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所以,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

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

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

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

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

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说: 首先,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

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其次,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应当是历史的。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

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再次,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

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

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

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

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

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

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

错误。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3.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

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

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

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

人能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

理。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

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

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2)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

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

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没有

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

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

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

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

中的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入绝对真理的

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的。

(3)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

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

义作为僵死的教条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

价值,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

点的实践目标。

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

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

为前提的;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

互引导、相互促进。

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获得成

功。正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

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成功的实践必

须坚持真理原则。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

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精神升华,是一种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

求真理的自觉意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人文精神是人们在

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这种精神的升华,是以尊重人、

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一方面,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

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

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1)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

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包括政治法律思

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

本质上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

性。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

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

往的产物。第三,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

展形式和规律。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

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

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性就是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内容、表现、方法论意义)。

①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

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是由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

人们不能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

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具有能动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归根到底依赖于生

产力的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与意义

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指导意义: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相适应的,但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是和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要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法制

不健全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

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

革取得的成果。

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

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②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主体,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

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是受

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

件。

(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社会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的。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

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

重要因素。

5、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新时期如何体现与坚持)

基本内容: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

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

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②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如何坚持:1、时刻巩固,不放松党要想坚持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要时刻巩

固思想,让群众观点时刻在头脑中浮现,一点也不放松。2、改善自身,提高素质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就要改善自身的缺点,时刻提醒自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能利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做一些对不起人民群众

的事。3、将群众的利益作为做事的标准只有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才能做对人民群众有意的事情,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实践来

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的内容。

内容: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商品

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定义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

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

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

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的定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

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

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渗透到资本主

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当资

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充分暴露出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

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

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

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原因: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

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基本形式。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有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

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

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的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有: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

共有、合营的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变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

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的爆发正式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

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

发展。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

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无可避免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

客观历史趋势。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发展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无产阶级是现代大

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

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

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第一,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第二,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

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第三,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

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

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获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

的民主,它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

统治者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他们是阶

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我们现阶段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这一理想是迈进共产党人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2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分)??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2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

2016马原答案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o?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o?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o?精神境界大大提高 o?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o?生活的第一需要 o?谋生的手段 o?休闲的手段 o?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共产主义的显着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o?按需分配 o?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o?按劳分配 o?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

o?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o?个人所有制 o?资本主义私有制 o?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下面哪个属于人的自由的内涵的() o?是指人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o?是对绝对的认识 o?是指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o?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状态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o?结合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 o?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o?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o?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o?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o?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o?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o?劳动成为纯粹娱乐手段 o?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别”是() o?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o?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o?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o?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2016马原答案第七章-马原第七章答案

o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o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o精神境界大大提高 o按需分配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o生活的第一需要 o谋生的手段 o休闲的手段 o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共产主义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o按需分配 o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o按劳分配 o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 o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o个人所有制 o资本主义私有制 o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下面哪个属于人的自由的涵的() o是指人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o是对绝对的认识 o是指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o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状态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o结合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 o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o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o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o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o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o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o劳动成为纯粹娱乐手段 o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别”是() o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o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o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o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 ?习题11(多选题)答题正确 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说确的有() o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o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o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o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o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

2016马原答案第五章 (1)

习题题目总数:20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的形成是() o生产资本输出的结果 o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o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o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利润是() o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o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 o不再起作用 o对生产起作用,对流通不起作用 o仍然起作用 o对流通起作用,对生产不起作用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o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o价格围绕成本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o银行资本家 o商业资本家 o金融寡头 o工业资本家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o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o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出的货币政策是() o国家直接管理金融企业的一种方式 o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o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o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o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o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三章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6.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8.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3.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 1.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 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4.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5.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3.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4.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使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答:1.观点错误: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2.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马原简答题1

马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答: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评的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变革革命。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三、原理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3、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如何理解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其一,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其二,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其三,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个性上的更新; 其四,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5.简述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其作用是: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矛盾性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内涵、两者的关系,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8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习题9(多选题)答题错误题目已锁定 2016-03-14 解锁剩余答题次数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习题11(多选题)答题正确

2016年马原答案解析第四章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马原 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3.社会意识是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

2016年马原答案第四章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 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 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2 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 分)??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2 分)?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 分)?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 分)?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1 分)?四是企业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1 分)?? 4.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 分)?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2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