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

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

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
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

XXxx大厦项目设计总说明

1 项目综述:

XXxx大厦项目是一个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它位于00市五象新区,北至凯旋路,东至飞龙路。本项目基地面积为10405.92平方米。

整个项目地上由一栋23层高层办公楼和一栋16层办公楼通过二到三层高的商业裙房横向联合在一起。分别为91.5米和64.9米。两座办公楼首层至三层均为商业。地下为二层,主要由地下车库及一些相关的设备用房组成。

2 工程设计依据

2.1 政府批文

提供的地形坐标文件及设计任务书

2.2 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一、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J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业主提供的坐标、高程点及道路红线放样测量工程报告书

业主提供的有关文件、报告书、设置标准、修改要求的传真件等

00市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2.3 当地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00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4度,极端最低气温-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摄氏度,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

2.4 区域、地理地貌

随着00市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未来将会成为00的又一个中心。XXxx大厦所处的位

置正是处于这个新区的核心。项目基地周围具备了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城市配套设施,政府机关,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商业区域。待建地块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12号路东面。北面凯旋路,西面是飞龙路。东面和

面分别是其他商业地块,未来也将建成办公与商务的综合楼。同时基地临近XX体育中心和滨江公园

3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3.1 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XXxx大厦项目是一个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它位于00市五象新区,北至凯旋路,东至飞龙路。

3.2 指标概况

地块位于00市五象新区。地块面积10405.92平方米。地上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51964平方米。其中办公为41493平方米。商业为10255平方米。地下建筑为两层,面积为18316平方米。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001年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 国家及00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其余规范详总说明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XXxx大厦项目,地下一层,建筑面积xxxm2,地上九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xxxm2,总建筑面积为xxxm2。

拟建位置:

待建地块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12号路东面。北面凯旋路,西面是飞龙路。东面和

面分别是其他商业地块,未来也将建成办公与商务的综合楼。同时基地临近XX体育中心和滨江公园

三立意构思

本案结合当地特色,在周边地域开发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努力保持一种前瞻性和自我完善性,采用经典的artdeco模式,并加以简化和修饰。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将建筑的美观与时代感最大化地呈现出来。

景观和建筑布置将自然和人文环境完美融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购物、工作和休闲环境,营造了最新和最卓越的体验。

办公楼在基地内有两南北两座,通过二,三层的商业连廊连接。分别为16层和23层。办公楼采用标准的办公平面。合理的开间与进深比例。整个办公楼强调了竖向元素,使得整个办公楼更加挺拔。与购物中心形成反差,塔楼在对地标性建筑形式的探索上采取了较为稳重克制的手法。希望通过对简洁、优雅和精致细部设计的突出和强调来冲淡塔楼高大体量的视觉冲击力。圆形转角的高效和清晰的正方形标准层平面;垂直通透的造型;

立面采用灰色系粗糙厚重石材,采用简洁的现代风格,通过明快的体量划分,出挑的边框处理,利索的虚实对比,整洁有序的横向竖向线条的铺叙,塑造出一个稳重又清爽的简约形象。它融入整五象新区的环境,又独树一帜。四总平面分析

五象新区XX交通大楼基地位于整个新区核心区规划地块的西北角。北面退界15米,西面退界15米。南面退界7米,东面退界7米。

建筑根据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设计,充分利用沿街面进行布局,同时在基地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广场”。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建筑语言手法统一,却不失特色。

此设计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了“L”形的布局。这样是为了突出商业和办公与重要的街道相呼应。同时在基地内侧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绿化和景观。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围合”的感觉进行布置。空间清晰。而在立面和细节设计则采用了很多现代手法进行处理,简单而富有韵律和视觉冲击。与众不同且不失简洁。

五功能分析

一层xxx

六交通分析

基地以“之”形建筑中庭绿化为主。基地西南角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两条主路交汇口有大于70米的距离。同时在东北角设置另一个机动车出入口,这样机动车可以在基地内形成环线而流通。基地的北面,同时东北方向的机动车出入口同时兼做非机动车出入口。明确功能的分区,车流人流的区分。

地下停车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向办公楼东北角,和基地的东北角。车流动线合理并舒适。避免了人车交杂和车流冲突问题。商业主要入口位于基地的西北角,形成广场,有效的吸引了潜在的大量商业人群。在北向和西向的沿街面,都减少停车位以及其他设置,以保证商业人流的环线,以便前来购物消费的人们。

七景观分析

之形大楼为前广场预留出很大的空间,绿化和整体基地风格相适应。形成有趣而不失灵动的绿色空间。基地前广场和北侧西侧绿化以中庭花园以水景、低矮灌木、步行道和草坪绿化为主,局部配以高大的树木,塑造更适合休息观赏的区域。临近卸货平台和停车区域,则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起到遮挡视线,隔离噪音的效果。

给排水方案说明

6.1 设计依据

(1)有关批文和协议合同(见建筑部分);

(2)甲方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排水资料;

(3)建筑提供本工程红线范围内的平、剖面图;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

(1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

6.2 设计范围及慨况

XXxx大厦建设用地位于00市凯旋路,共二十三层,建筑高度95.50m,为一类高层建筑。本工程给排水设计范围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生活污水及雨水系统等内容。

6.3 生活给水设计

6.3.1 水源、水压

本工程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考虑到生活用水和消防系统的要求,拟从凯旋路和飞龙路各引一条DN200(水表DN150)的管道进入建设用地并沿着建筑物群四周布置成环网,以确保生活及消防用水安全,市政管网压力为0.30MPa。

6.3.3 给水系统

室内给水系统为枝状布置,其中:地下二层、一~三层由市政管网压力供水;四层以上由管网叠压设备供水。

6.4 排水系统设计

6.4.1污水系统

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为保证较好的排水水力条件和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北面凯旋路的市政污水管道。本工程拟设一座GFRP-4(V=4.67m3)的玻璃钢隔油池及一座HFRP-040(V=40m3)玻璃钢化粪池。

6.4.2雨水系统

主楼屋面采用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P=10年。屋面雨水由专用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屋面雨水汇水面积采用00市暴雨降雨强度公式计算q=6500(1+0.462l gP)/(t+17.5)0.9(L/s·hm2),q5=577(L/s·ha)。

裙房屋面雨水采用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P=30年。屋面雨水由专用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q5=663(L/s·ha)。

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经室外雨水管排除至北面凯旋路的市政雨水管网。

6.5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6.5.1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防水池设在地下一层,有效容量540m3,分为容积相等的两格,每格有效容量为270m3。在本建筑物顶层设一座有效容积18m 3的消防水箱提供初始用水和保证系统压力。

6.5.2 室外消火栓系统

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3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给水环状管网上设若干套室外消火栓。

6.5.3 室内消火栓系统

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来设置。置于大楼建筑各层。

室内消火栓用水由地下水泵房内的消火栓给水泵供给。事故时可以由消防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大楼加压供水灭火。

6.5.4 自动喷水系统

除部分气体防护区域外,本工程自动喷水系统设置于大楼各功能用房。

自动喷水系统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 .m2,作用面积1160m2,设计用水量3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1h。

自动喷水系统灭火用水由地下水泵房内的自动喷淋给水泵供给。事故时可以由消防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管网供水灭火。

6.5.5 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在地下层的发电机房、变配电房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6.6环保与节能设计

6.6.1 给水方面

(1)埋地给水管道全部采用PE钢网架给水塑料管;室内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避免了钢管使用时间长产生的锈蚀,大大提高了生活用水的卫生质量。

(2)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3)公共卫生间内的洁具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设备,对节约水量及防止交叉卫生污染起到很大作用。

(4)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节能供水,节省水泵能耗。环保供水。

(5)总水表处加装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市政管网突然产生负压时的倒流污染现象。

6.6.2 排水方面

(1)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起到了分流节能的作用。

(2)选用了防止污水渗漏及处理效果好等优点的玻璃钢生物化粪池。

(3)化粪池进出口采用FRP/PVC玻璃钢复合水封管件,确保安装、使用质量,防止大量发酵臭

气窜入室内,阻止大量屎虫爬入管道,避免漂浮气体固体两相污物堵塞化粪池出口管段。

暖通空调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方案设计平面图;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45/003-2012。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为一栋办公综合楼,地下二层,地上层。总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0米。

三、设计范围

1、空调:

2、3层裙楼采用集中式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其余商业及办公设分散式空调,由业主自理。

2、通风:地下车库及设备房设机械通风;地上各层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设机械排风系统。

3、防排烟:根据国家及00市防火规范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排烟系统。

4、厨房通风系统由专业公司负责,本专业预留排油烟井,厨房油烟需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四、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计算参数(00市)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9℃;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8℃;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1.5m/s;

夏季平均大气压力995.5hPa。

注:空调区域工作区平均风速:夏季0.15~0.30m/s,冬季0.10~0.20m/s。

注:1. 车库排风量采用稀释浓度法及换气次数法计算,取两者的较大值。

五、中央空调系统

1、2、3层裙楼设夏季单冷的中央空调系统,其余商业及办公设分散式空调,由业主自理。

2、2、3层裙楼中央空调冷源采用水冷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安装在地下层制冷机房内,冷却塔安装在裙楼屋面。

3、大开间的餐厅采用全空气系统,其余各空调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均采用顶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

4、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两管制闭式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7℃和12℃。空调冷却水系统为两管制开式系统,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32℃和37℃。

5、各末端设备冷冻水管路采用电动二通阀加温控器控制;冷冻水供回水总管之间采用压差旁

通控制,根据冷冻水系统的压力变化自动调节旁通水量。

六、通风系统

1、地下室车库及设备用房均设机械通风系统,车库及设备用房分别设通风系统,车库排风采用消防排烟风机,车库送风、设备用房送排风机均采用混流式通风机。

2、地上各层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各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独立采用排气扇。

3、其余有外窗房间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七、防排烟系统

1、地下车库、地下室设备用房内走道均设机械排烟系统。

2、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设备用房内走道的排烟系统与设备用房的排风系统合用。

3、地上部分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房间及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

4、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分别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机均采用混流式通风机。

八、主要材料选择

1、空调风管及新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保冷材料采用铝箔贴面橡塑复合隔热材料。

2、通风及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3、冷冻、冷却、冷凝水管均采用镀锌钢管,冷冻、冷凝水管保冷材料采用铝箔贴面橡塑复合隔热管套。

九、节能措施

1、本设计采用高性能系数的冷水机组,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中央空调系统根据用户情况设置分户计量系统。

3、采用中央空调分布式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节能目的。

4、各空调房间采用温控器以控制房间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5、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不大于0.0241。

6、普通机械通风的通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32W/(m3/h)。

十、环保措施

1、冷水机组采用符合环保规定的制冷剂。

2、采用低噪音的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风机盘管、冷却塔、通风机等空调、通风设备。

3、产生振动、噪音的设备均采取必要的减振降噪措施。

4、所有制冷机房、通风空调机房由建筑配合内贴吸音材料。

5、风水管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均采用不易积尘、不产生浮游物的材料。

6、厨房通风系统由专业公司负责,本专业预留排油烟井,厨房油烟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电气方案说明

一、建筑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70280m2;地上部分面积约为51964 m2,其中办公建筑面积约41493 m2,商业建筑面积约10255 m2,公厕建筑面积约66 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约150 m2;地下室面积约18316 m2;南楼建筑层数为23层,建筑高度约99.5米,南楼建筑层数为16层,建筑高度约67.5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约为18316 m2,地下共二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有关文件。

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国家规范标准如下: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变配电系统、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与安全系统等。

四、变、配、发电系统:

1、各负荷分类如下:

1)一级负荷: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等消防用电

设备;生活、排水泵、客梯及各主要通道照明等用电;计算机系统用电。

2)二级负荷:办公照明等。

3)三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如空调等。

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用电负荷估算,

办公及物业用房计算负荷约2915kW;

商业计算负荷约820kW;

地下室计算负荷约275kW;

总计算负荷约为4010kW。

2、电源:拟由市电引接二路10kV独立电源为其供电。

3、10/0.4kV变配电所:本工程拟于地块一地下室设置一个10/0.4kV变配电所,加上发电机

房,总面积约300m2;变配电所装机容量为4x1250kVA。

4、自备应急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房设于地下室内,装机容量为800kW。当市电失

电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在15S内启动,保证一、二级负荷的用电。

5、计量方式:专变设高压非居总计量,在低压侧分别进行动力等分类计量。

6、无功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可达0.95。

五、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1、建筑电气节能原则

以科技、节能、增效、环保为理念,在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及采用先进的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通过反复比较、调整、优化等步骤,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方案,减少中间过程的各种损耗,以降低电能消耗,同时合理地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从而实现建筑项目的节能降耗。

2、供配电系统节能

1)合理设置10/0.4kV变配电所:使其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有效地控制各变配电所的供电半

径,降低线路传输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

2)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变压器,并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

数及其负载率(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0.85),降低变压器能耗,提高技术经济效益。3)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变压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损耗,

达到节能效果。

4)合理选择电缆、导线截面,改善电缆敷设条件。

5)采取分相动态无功补偿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及变压器损耗。

6)动力设备采取有效的启动和控制方式。75kW及以上较大功率的电动机可以采用变频调速

器或采用软起动器等启动和控制方式,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效率或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达到节能的目的。

3、照明配电系统节能

1)照明节能设计应提倡绿色照明。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部位对照明照度、色温、

显色指数的不同要求。

2)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电气照明结合自然光采取合适的布灯方案和控制方式,实现照明

节能。

3)严格限制照明功率密度(LPD)值,提高照明能效。照明功率密度值严格执行《建筑照明

设计标准》(GB50034-2013)关于照明功率密度值的有关规定,确保照明实际安装灯具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低于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的现行值,力求接近或达到规定的目标值。

4)合理确定照度标准。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照度标准,按实际房间功能需求选择制度标准值,

不追求或攀比高照度水平。本项目照度标准、功率密度值及显色指数要求如下:

办公室、阅览室300 lx 9W/ m2Ra≥80;

会议室300 lx 9W/ m2Ra≥80;

高级办公室500 lx 15W/ m2Ra≥80;

一般商业营业厅300 lx 10W/ m2Ra≥80;

5)按不同的工作场所,选择相适应的高效光源。商业区域、会议室等处光源主要以高显色性

的卤素灯、陶瓷金卤灯、T5型节能荧光灯为主;办公室等处光源主要以T5型节能三基色荧光灯为主,配高品质电子镇流器。所用金卤灯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并采取就地补偿装置降低线路损耗。

6)限制热辐射光源的应用,其优点是显色性好,启动快速,便于调光;但由于高效低,寿命

不长,故要限制使用。在工程设计时除要求调光、开关频繁和短暂工作以及特殊装饰要求外,一般不应使用。

7)照明控制一般采用跷板开关控制方式,对于会议室、办公室、走道、商场等区域分组集中

控制;其他为一灯一控。

8)照明配电负荷尽量做到三相平衡,降低零相负荷电流,提高照明配电系统电能效率。

六、防雷接地系统

1、设计标准:各单体均按第二类建筑防雷标准设计。

2、防雷装置:屋面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结合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结构钢柱作为引下

线,利用建筑基础内主筋作防雷接地装置。电气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

电阻小于1欧姆。

3、接地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接地保护制式。

4、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金属管道,电气接地保护线等均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5、为防止雷电压侵入,在所有电源线路进出建筑物处均装设防浪涌吸收装置。

七、绿色建筑部分

1、景观照明没有光污染;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

等附件;设置合理的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及智能照明控制相结合;公共场所照明设计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现行值并达到对应照度值要求,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GB 50034 中的有关要求;所有荧光灯具选用节能型荧光灯光源,灯具效率不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第3.3.2条的规定值,其中开敞式灯具效率不低于75%,带透明保护罩灯具效率不低于65%。并须配套节能型电子镇流器,所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

2、针对公共照明、水泵、电梯、各楼层照明、插座、空调等负荷设置能耗计量表,为能源

管理提供依据。

3、设置足够的电气管井,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便于维护;线路穿越剪力墙、楼板均做

好预留洞,避免后期开洞。

电气消防部分

一、消防应急照明系统:

在门厅、电梯前室、楼梯间、出入口及走廊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在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变配电间、值班室、走廊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并由专用照明配电箱(或专用回路)供电。

二、消防系统供电:

1、消防设备为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进行自动切换。

2、导线选择及敷设方式:动力配电干线电缆沿桥架敷设或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导线则

穿管暗敷。与消防有关的电缆采用低烟无卤耐火铜芯电缆,其余一般电线电缆采用阻

燃低烟无卤型。一级负荷及重要负荷的配电支线穿钢管暗敷,或在防火金属线槽内敷

设。消防线路应独立敷设。至同一负荷的两路电源应分开敷设,如在同一线槽内敷设

时需用防火隔板隔开。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装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保护对象等级为一级。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控制形式。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监控整个建筑物火灾及消防设备运行情况。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火灾自动报警、消防泵监控送风排烟系统监控、电源监控及电梯迫降、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对讲、防火漏电系统及消防电源监控等。

消防设计

1建筑消防

1.1 消防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以下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沪消发[2004]352号)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1)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1.2 建筑规模及耐火等级

本项目由一幢23层和一幢16的办公楼,分别为91.5米和64.9米。一至三层为商业裙房,二三层作为连廊,连接两幢建筑。地下室为负二层。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各建筑单体按高层及多层民用建筑进行消防设计,其耐火等级地下为一级,地面为一级。

1.3 总平面

(1)高层主楼及其裙房与周边建筑物间距均大于13米,高层主楼之间的间距也大于13米。(2)高层四周设4m宽消防车道,并与市政道路相连环通。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12m。(3)塔楼、高层商业裙房均能保证1/4的消防登高场地。

1.4 建筑构造

(1)主楼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塔楼的疏散楼梯均为防烟楼梯。每层楼梯总宽度均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1.00米计算,并均大于1.20m。

(3)主楼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的隔墙,1.5h 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电缆井、管道井、排气道、垃圾道,其井壁均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均为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每隔三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为防火分隔。

(4)塔楼内部装修均选用非可燃性材料,木材一律经过防火处理。

(5)地下室共二层,以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车库有单独的机动车出入口和人员疏散口,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1.5 防火分区

1.5.1 商业

(1)防火分区面积:

由于裙房、塔楼及地下室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各防火分区的面积按照如下控制:

地上商业(含餐饮):4000平方米;

(2)安全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小于20m。商场内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计算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但不计入安全出口数量。并符合下列要求:(a)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b)每个防火分区辅助安全出口的总宽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所需疏散总宽度的30%。

(3)疏散距离:

商场的营业厅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行走距离不大于45m; 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18m。

商场内设置固定分隔铺位的商铺,与公共通道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并砌至楼板底部时,室内最远一点至商铺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5m。商铺出口至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30m;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15m。

1.5.2办公

(1)防火分区面积:

由塔楼及地下室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各防火分区的面积按照如下控制:

办公楼:2000平方米。

(2)安全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小于5m。(3)疏散距离:

房间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40m;位于袋形走道两端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不大于20m。

1.5.3 地下汽车库

(1)防火分区面积:

由于地下室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按照如下控制:

地下汽车库:4000平方米。

(2)安全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应小于5m。

(3)疏散距离:

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1.5.4 地下设备用房

(1)防火分区面积:

由于地下室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按照如下控制:

由于设备用房内主要以设备为主,对于纯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面积适当有所放宽。

(2)安全出口:

本防火分区内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缺少第二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借用相邻防火分区作为第二安全处口。

1.6 防火卷帘

(1)公共建筑防火分区之间应以防火墙分隔为主,防火卷帘使用的总跨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物总长度的1/3,或使用防火卷帘的总宽度不宜超过20m。

(2)当采用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时,防火卷帘应在2min内闭合。

(3)当公共建筑内设有中庭时,

?如中庭底部及回廊只作为观赏或交通廊道,不作为商业等其它功能使用时,中庭四周不封闭,面向中庭回廊的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C类防火玻璃隔墙,且中庭回廊的宽度不小于3m,中庭不水平跨越防火分区。

?如中庭底部有营业场所,则在中庭四周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1.7 防火分隔物与耐火构造防火墙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地面基层,其墙的耐火等级不小于3小时,防火墙上的门窗采用甲级防火门窗;

设备用房、消防控制室、厨房等房间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用2H的不燃烧体,其隔墙上的门窗采用甲级防火门;

管道井壁采用耐火时间不低于1H的防火分隔,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等级的不燃烧材料分隔封堵。井壁上的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楼层建外墙玻璃幕墙在楼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高度不低于0.80米的不燃烧实体墙裙。

本项目各建筑单体均设置防烟楼梯间。对没有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楼梯间按防烟楼梯间设计。凡与地下室共用的楼梯间在首层与地下室入口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及乙级防火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

当防火墙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米,当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以不限。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当水平距离小于2米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所有保温材料采用非燃火难燃材料。

2 机电消防

消防机电系统包括下列设备:

1) 室外消火栓系统

2) 室内消火栓系统

3) 自动喷淋系统

4) 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

5) 水喷雾灭火系统

6) 固定气体灭火装置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 紧急广播及消防通讯系统

9) 建筑灭火器

10)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11) 防烟、排烟系统(详见暖通章节)

消防水源为市政给水。由市政提供两路DN300的给水管道供室内外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管路成环布置。

办公+裙房分别设置独立的消防系统。

办公、商业裙房在地下二层设置消防、冷却塔合用水池,其中消防水量为100m3,由安装于地下消防水泵房的消防泵从水池吸水,加压后供水至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

2.1 自动喷淋系统

办公楼及裙房

办公:按中危险等级I级设计

地下停车库、商场:按中危险等级II级设计

在办公楼及商业裙房内除不宜用水灭火地方外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采用串联喷淋泵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供水;喷淋加压泵自地下二层消防与冷水塔补水合用水池(其中消防水量100m3)吸水加压供水至20F中间串联加压水泵供至整个系统,喷淋加压泵均为一用一备。消防与冷却水补水合用水池设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喷淋系统竖向分区,设减压阀组保证报警阀后管网压力不大于1.2MPa。低区配水管设减压孔板保证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大于0.4MPa。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设在消防车便于选用地点。

管材选用

大于等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卡箍连接;小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2.2 室外消火栓系统

按规范要求,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各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2.3 室内消火栓系统

本项目设两套独立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一套供酒店部分消火栓用水;一套供办公楼及裙房消火栓用水。

办公楼及裙房

室内消火栓按规范要求安装在办公楼、裙楼以保证覆盖所有区域。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置,竖向以裙房屋面为分界,分高中低三区,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

消火栓将按规范要求安装于各楼层及其消防电梯前室,地下室和明显便于取用的地方。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室内任何部位有两股室内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一楼层的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

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设在消防车便于选用地点。

管材选用

大于等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卡箍连接;小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2.4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系统与喷淋系统合用消防泵,管道于报警阀前分开。

设置此装置的地方包括备用发电机房、油箱间和锅炉房。

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为20升/分?平方米,平均持续喷雾时间为0.5小时。

2.5 气体灭火系统

变压器室、开关室、高低压配电房等房间将设置管网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2.7 手提式灭火器

本项目整个建筑按规范于各类机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强弱电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配电间、变电所等)内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

2.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办公楼及裙房

办公楼为超高层建筑,裙房为高层建筑,整体按特级保护对象进行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的保护形式。

系统采用智能式消防报警系统,采用两总线环形方式,每个设备需有独立地址,以便于消防控制屏上显示火灾位置。系统具有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紧急广播联动等功能,包括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电话、感烟/感温探测器和水流指示器等报警装置。当发生火灾时,系统可联动

声光报警器和应急广播对相关楼层进行报警,控制相关楼层的正压送风阀、排烟阀和防火卷帘门,启动相关的正压送风机和排烟风机,进行电梯迫降,切断非消防电源,并反馈所有的动作信号。火灾手动报警按钮及声光报警器应设于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梯间进出口及其它公共区域。消防电话设置于消防控制室、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及其它与消防有关的机房。感烟探测器主要设于办公区、公共走道、大堂、商业等处以及各机电设备房内。感温探测器主要设于地下车库及机房管井内。楼层显示盘设在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的疏散楼梯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与气体灭火系统控制屏连接,监控其报警、动作信号。

节能方案设计说明

1、建筑方面

1)总平面布局:该项目地理位置处于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考虑夏季隔热,建筑平面尽可能规整布置,在朝向上尽量争取坐北朝南,当有西侧窗户时,采用外部遮阳措施。

2)建筑开窗利于穿堂风通过,立面开窗面积比合理。

1、墙体: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真石漆+抗裂防水砂浆(4.00mm)+无机保温砂浆(25.00mm)+页岩烧结多孔砖(200.00mm)+石灰水泥砂浆(20.00mm);内墙楼电梯间、风机房为20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卫生间及管道井隔墙为12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其余墙身砌体均采用12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卫生间四周隔墙下做C20混凝土反边150高,同墙厚。

2、屋面:

上人屋面防水做法(II级防水):做法详11ZJ001屋101-2F1-20B1 ,即“保温、上人屋面”,防水层为两层3厚高聚物改性沥青放水卷材,屋面放水等级为II级,保温层为3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3、门窗:本工程室外玻璃门窗,玻璃幕墙抗风压等级为4级,水密性等级为3级,气密性等级详节能设计指标一览表。所有木门面板选用黑胡桃木漆清漆,做法参照05ZJ001(6/88) 。通风铝合金百页窗为100系列(除注明者外),做法参照98ZJ721图集。窗框料为哑光银灰色铝合金,窗为90系列(除注明者外),铝合金玻璃窗及玻璃幕墙采用普通铝合金窗+中空玻璃窗(6+12A+6遮阳型)。

2、给排水方面

1)生活给水管道采用不锈钢管,避免了镀锌钢管使用时间长产生的锈蚀对饮用水质量的影响。

2)卫生器具全部选用节水型配件。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

3)公共卫生间内的洁具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设备,能节约用水并防止交叉卫生污染。坐便器选用一次冲水小于6L的,节约用水。

4)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对城市污水处理起到分流的作用。

5)采用玻璃钢生物化粪池,提高出水水质,延长使用寿命

3.通风方面

1) 普通机械通风的通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32W/(m3/h)。

4、电气方面

1、电气环保:根据负载情况,合理选用电缆及断路器,减少有色金属浪费。变配电所设计紧凑合理,减少占地面积并靠近负荷中心。在变配电所内设置分体空调,可降低变配电所内的环境温度,有利于设备运行并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选用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的电缆、电线。

2、电气节能: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本工程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选用高效率SCB11型干式变压器,并适当提高其负载率,降低运行损耗。对不同类型负荷进行分项计量考核。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变压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损耗,达到节能效果。尽量做到三相平衡,降低零相负荷电流,提高照明配电系统电能效率。

采取抑制谐波有效措施:对电子镇流器、大功率调光设备等产生大量谐波的用电设备组,采取就地消谐措施抑制谐波。在工程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应对谐波进行实测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抑制谐波的措施,降低谐波损耗,保护电动机的运行。

照明节能措施:照明光源主要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灯具以开敞式为主,其效率不低于75%,所有荧光灯均采用三基色荧光灯,提高照度的同时降低电能消耗,要求所有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均带就地补偿装置及高效电子镇流器,金卤灯采用高效电感镇流器及灯具自带电容补偿方式,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照明节能设计应提倡绿色照明。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部位对照明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的不同要求。照度及功率密度值标准严格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关内容。办公室、教室等场所灯具控制按靠近窗户分组或按靠近讲台分组控制,可以根据室外天气情况选择分组开启,充分利用自然光避免浪费。

动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凡容量在30kW及以上的电动机采用软启动。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带图片)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得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得形式,如:广州西塔、上海环球、深圳京基100大厦、广州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得钢筋混凝土楼板,如:重庆环球、广州高德、目前正在投标得合肥华润置地万象城得东、西塔楼。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 超高层建筑得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得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选择确定合适得施工工艺流程与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得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得选择。 ☆各专业工程得合理插入施工时间。 ☆总承包方涉及得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得管理与协调。 二、工艺顺序确定 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得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得连接形式。 核心筒内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胡子筋得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

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

板筋预留: 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得优点就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

内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 钢结构柱与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 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 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 下部楼层砌筑与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 由此,一座超高层内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得施工工艺,理由有: (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 (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结论:前述类型2得超高层结构比较适合采取内外筒一起同步施工得形式。 类型2工程实例照片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广州高德均为内外框筒一同施工: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超高层设计要点

目录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三、核心筒布置 四、电梯系统布置 五、层高控制 六、避难层设置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消防落地面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 1.核心筒的位置 2.核心筒的组成 楼梯 消防电梯 客梯 设备房:空调机房 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 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2.1、消防电梯的数量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带图片)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的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的形式,如:西塔、上海环球、京基100大厦、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如:环球、高德、目前正在投标的华润置地万象城的东、西塔楼。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的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面: ☆选择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的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 ☆各专业工程的合理插入施工时间。 ☆总承包涉及的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的管理与协调。 二、工艺顺序确定 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的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的连接形式。 核心筒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子筋的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

板筋预留: 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的优点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

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 钢结构柱和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 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 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 下部楼层砌筑和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 由此,一座超高层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的施工工艺,理由有: (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 (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结论:前述类型2的超高层结构比较适合采取外筒一起同步施工的形式。 类型2工程实例照片 环球金融中心、高德均为外框筒一同施工: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层,地下1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一、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

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 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 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主要路段围墙不低于米,一般路段的围墙不低于米(用于企业宣传的围挡钢架及基础应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2021年)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 救援研究(2021年)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及灭火救援研究 (2021年)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运用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目前国际上最高建筑为哈利法塔(又名迪拜塔)位于阿联酋迪拜,总高828米、160层。我国大陆第一高楼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高492米。昆明市已建成第一高楼为佳华广场酒店,总高147.8米、38层,在建和拟建高层建筑527栋,其中在建高层建筑327栋,最高建筑为“欣都隆城”,高度186米,拟建高层建筑200栋,最高建筑为“南亚之门”,设计高度333米,81层。 随之而来相继发生北京“2.09”央视配楼火灾,上海“11.15”高层居民住宅火灾,沈阳“2.03”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等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从不同程度反映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消防部队实际灭火救援能力之间存在不均衡、不对称发展的状况,消防部队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本文就昆明市公安消防部队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能力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发现问题和不足,寻找解

【设计经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

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发表时间:2018-08-06T13:12:43.5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张水斌[导读] 摘要: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又名摩天大楼,有着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 上海拓方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市 200000 摘要: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又名摩天大楼,有着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层住宅的发展,超高层的住宅也越来越普遍。与普通高层住宅相比,超高层住宅高度高,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土地利用率高,能够承载更多的住户;景观视野开阔,住户具有尊贵感。同时超 高层住宅体型巨大,对建筑、结构、消防、设备等设计工种要求高,建设投资大。 本人有幸参与了一个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设计,本文就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做了一下小结,希望能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玻璃幕墙;避难层; 引言:之前并未接触过超高层滨水豪宅,所以需要参考借鉴一些现成的项目。项目定位之初,我们陪同甲方一起考察了上海的两个豪宅楼盘:万科翡翠滨江和绿城黄浦湾。万科翡翠滨江坐落于陆家嘴滨江金融城核心区,正对黄浦江,向西可观陆家嘴,是陆家嘴东扩版图的首个地标性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方,由高端住宅、商业、办公、会所、幼儿园和小学多种项目业态组成,全部精装修交付;绿城黄浦湾由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组成,一期推出两幢精装修公寓,主力户型面积为300平米—610平米。绿城黄浦湾采用国际现代滨水建筑风格,园区内精心保留的不同时代的老建筑,力求在创建崭新设计的同时,也使此地昔日的人文底蕴得以重现。这两个楼盘都是滨江豪宅,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翡翠滨江的售楼处以及户型有自己的特点;黄浦湾全玻璃幕墙设计,首层酒店式入户大堂、地库大堂以及户型中的轴线仪式感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设计 本项目地块北面及东北面现状建筑日照严峻,为了避免对其造成恶化,基地东面不能做太高,导致大量的面积要放在西边沿长江布置,刚好城市上位规划对这里沿江面有天际线的要求,基地北面地块全部是百米高层,南面不远处地块已经是140米的超高层,城市规划希望这边天际线有起伏,所以基地西面沿长江布置了3栋200米的超高层,其中有一栋楼几户是东西向布置,直面长江。基地南面和北面边界布置33层百米高层,根据日照情况做一些跌落,东北角迎向城市主干道一面打开,布置低矮的幼儿园。最后总图形成周边式布局,住宅在外围,小区中心“空”出一个超尺度的全景中央公园,形成围合向心又不封闭的城市空间。保证了非一线江景的住户拥有一个无遮挡的绿化景观面,做到户户景观房。 二、户型设计 本项目于2015年整体一次报规,分2期开发,超高层的3栋楼为二期开发。一期实施完成以后,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二期户型和立面又做了一些调整。 原设计沿江的3栋超高层户型,三电梯配置,每户电梯单梯入户,非常尊贵;面向长江的起居空间将餐厅客厅合并为一个大尺度横厅,空间大气完整。户型边户380平米,5房6卫设计;中间户275平米,4房4卫设计。 调整后维持原户型总面宽不变,南北向阳台面宽做足,户型内部3梯换成4梯,相当于每户有2部独立电梯入户,使用更加方便,更加豪华。户内厨房,主卧套房的布局做了一些优化。边户420平米,5房4卫设计;中间户310平米,4房3卫设计;卫生间数量变少了,但是房间尺寸变得更加舒适了。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随着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活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客观环境考验。因此,对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设计应用活动进行研究总结,是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性建设质量得到全面优化的关键。 1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 (1)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的不足。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控制机制是决定超高层建筑使用质量的关键,因此,消防设计技术的优化是维护建筑消防设计质量的重点。另外,消防设计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可以全面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便所有与高层设计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得到优化。但是,一些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参考依据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对关键性技术难点的重视,并没有按照材料的易燃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建筑消防设计,这就使得超高层建筑难以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无法凭借对易燃性较高的物质资源的技术处理实现对火灾的合理控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消防设计水平。还有部分超高层建筑对于人员疏散效率缺乏关注,并没有为消防通道预留关于宽松的大量人员疏散空间,很多与建筑结构相关的排烟系统也并未得到特殊关注,使得超高层建筑在居住人口过多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有效的人员疏散。

(2)超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虽然地震灾害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但依然是影响超高层建筑使用人员安全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一些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对常规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改良。还有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超高层建筑承重的复杂性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抗震计算活动的关注,导致很大一部分超高层建筑在实施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无法为抗震性能优化提供帮助。 (3)超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目前,一些超高层建筑在抗风结构设计的技术应用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特征,并没有按照空气动力效应的特点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明确控制,导致超高层建筑无法凭借对建筑结构的有效处理实现对建筑支撑结构的优化处置。 2提升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1)提升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质量。首先,超高层建筑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设计性质因素的规范性的关注,保证所有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工作都可以足够完整的实现与建筑结构设计 需要的对接,为消防设计技术价值的完整变现创造足够成熟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对消防设计环节科学性的关注,根据高层设计设计的技术特征,对不同设计环节的技术难点加以总结,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的安全性应用要求。要从超高层建筑的

高层写字楼设计要点 (精品)

高层办公楼设计要点 办公楼即写字楼,现代写字楼在各城市里,已发展到了100M高的高层建筑乃至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高层写字楼中有关消防的内容,消防规范里规定得比较详细:如防烟楼梯,消防电梯,防烟前室,正压送风、避难层等,在设计方面好像并不困难。但另外一些内容:如客梯的数量、货梯的数量、卫生间、清洁间、咖啡备餐间、新风机房、强弱电用房、排烟、管道、过道排烟等,过去不属于建筑专业的内容就不太清楚了,往往方案定了之后,一改再改,业主着急,自己也着急,甚至于认为都是其他专业的事,应该另请顾问,而不是建筑专业的事,让业主哭笑不得。其实,我们稍加研究,这些问题是有可能弄清楚的,至少来一个八、九不离十,才不会被动。此外还有大堂、地下餐厅、地下车库、屋顶冷却塔等也是高层写字楼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一、写字楼的核心筒: 问题出在写字楼的核心筒里。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要做到70%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超高层,电梯占用面积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30%的核心筒设计好,才能保证70%的使用面积。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但其他内容书上找不到,在审查图纸时就没根据了,尤其是客梯。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说到客梯,电梯的数量是根据人数、高峰等候时间来决定的。但人数的根据又是多少?一时查不到根据,而电梯商可以提供你很多假设,人数有10、11、12平米使用面积/每人不等,高峰等候时间40秒,50秒,60秒或者40秒以下的35-30秒等,电梯载重从1000kg-1150kg-1350kg-1600kg之间又是很多种,再加上电梯速度的变化,所以他们用“电脑计算”来使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吓唬得使我们的设计人从此就不想去弄懂,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境内外很有名的建筑师都声称需另请电梯专家来咨询,看来大家都被电梯商给唬住了。其实所谓人数,就你自己这一层办公室的人数除以这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体就有数了。我们的一层设计室40多人,700多平米,大体是15平米/人。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16.5平米/人。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是一个定数。为什么是定数呢?本来一栋建筑物还没有建成,还没有使用,即使使用以后,一栋高层建筑至少也要用50年,50年里是否会永远人数不变?事实上本来就是一种模糊统计的数字,本身就不是计算出来的,所以不是只有电梯商才能够说出的数据。为此,我问过境外的机电顾问公司:你的使用面积那里来的?他说是根据方案图,而我们的设计图纸还在方案阶段,我又问我们方案不断修改,你是用什么办法跟上的,他答不上来。实际没有方案图,有总面积,有层数,他们就是根据70%的系数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初期时只有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什么不用平方米自己来推算呢?我工作的办公楼15000平米,两台1000kg客梯,合7500平米/1吨电梯,上下班特别紧张。办公楼是21层,越是紧张越是站站停,十分着急。后来改成单双号停,好了一点,但还是不能承受,于是使用了十多年的大楼,正在想办法加电梯。由此说明合理的话,一定在7500平米/1吨以下才行。 二十多年前,我从当时先进国家的书本、杂志、图纸中,统计出了很多大楼的数据,粗略统计的平均数字是5000平米/1台,但由于书本、杂志的比例不清楚,不知1台是多少重量的。但客梯大多在1000-1600kg之间,而高层写字楼的柱网也大多是8-9M之间。反算的话,是

一完整高层建筑项目全流程施工过程

一个完整高层建筑项目全流程施工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 层,地下1 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探。

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 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 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主要路段围墙不低于米,一般路段的围墙不低于米(用于企业宣传的围挡钢架及基础应进行专项设计)。 2)主入口处应设置大门,高度与围墙相适应,宽度不宜小于己于 5 米。大门内侧应设 置门卫室,其内张贴门卫制度。大门外侧应当在围墙醒目处悬挂五牌一图,包括工程概况牌、组织网络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管理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办公区、生活区搭建 8、组织员工培训及图纸会审 为提高项目部参建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有必要在项目正式开工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图纸会审是指工程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熟悉,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并记录(也可请监理单位代为组织)。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