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虎的生理特性(精)

虎的生理特性(精)

虎的生理特性(精)
虎的生理特性(精)

虎的生理特性

虎是亚洲最大的食肉猛兽。虎爪坚实锋利,一抓见肉;一副虎牙齿,特别是二颗六、七厘米长的犬齿,多厚的兽皮一咬即开。虎一旦“张牙舞爪”,其势汹汹。再加上一双炯炯发光、并有白毛相衬的“倒挂”虎眼,更显得凶猛、威严。虎头上的几条黑纹,看来略像中文“王”字,于是虎在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地成为“百兽之王”。

虎的生长发育

虎一年四季几乎每月都能发情,但是尤其集中于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两个时期内。经过三个多月约105天的怀孕,每胎有2--4仔,幼虎出生时正逢既不太冷又不太热的季节,确保了幼虎的成活。雌虎成熟后,大约每20天发情一次,这时雌虎不断发出求偶呼叫声,吸引雄虎。

虎的交配时间最短的只有10秒钟,多数在1--2分钟;每天的交配次数多在10次左右,而且集中在早晨和午后进行。雄虎一般跳上雌虎的背部,用嘴咬住雌虎颈部的皮毛,进行交配。完成后雄虎快速离开,雌虎则在地上翻身打滚。

老虎的生长发育过程:

0天出生,体重雌雄有差别,雄性1100--1610克,雌性950--1600克。

6--14天睁开眼睛,哺乳3--6个月,

5--6个月能跟随母兽外出活动,

11个月母虎教幼虎捕食,已能捕食小动物;

2岁可同母虎分开,独立生活;

3--4岁性成熟,雄性要晚一年;许多幼仔在野外存活不超过2年,寿命可达26岁。

老虎的骨骼

这幅老虎骨胳图并没有画出锁骨,也许是因为这类骨头在体内位置并不固定的原因。

老虎的内脏器官

老虎的颜色与条纹

大多数的老虎除了腹部为灰白色以外其它部分均是棕黄色并带有黑色条纹。尽管这样,有记录显示仍有一些野生老虎具有很奇特的色彩,包括纯白色和纯黑色的。

白虎

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白虎白色的毛皮上有黑褐色或红褐色的条纹。白虎在今天的动物园中还是挺普遍的,野生的白虎在1556年到1605年间有过记录,在1907年到1933年间至少17起记录。

无条纹的白虎

无条纹的白虎曾经也被记录过。一只"纯白老虎,条纹只有在光线反射下才能够被看到,就像现在白纹猫的样子,在十九世纪的时期曾有过展示"。现在您也可在魔术家西格弗雷得和罗易的网站上看到它们。

黑虎

黑虎在其黑色的毛皮上有茶色、黄色或白色的条纹。在1992年10月有过黑虎黑色毛皮的记录,毛皮估计八英尺半长并在国际自然博物馆中被展出。无条纹的黑虎也有过纪录但未被拍摄过。

虎的食性

虎是肉食性动物,在野外最喜欢的食物是草食性动物如:鹿、麝、野兔、狼、熊、羚羊和野猪等,有时也捕食青蛙、小鸟等一类动物。在动物园一般投喂牛、羊和鸡肉,辅助地添加鸡蛋、牛奶和其它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虎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躺在草丛中睡觉。虎行走时,象猫一样轻手轻脚不露一点声响。一旦发现猎物,先伏下身体,在草丛中尽量趴着行进,一直潜行到只有几米远时,突然猛扑过去,用它的尖齿和锐利的前爪将猎物置于死地。偷袭和爆发力是虎在野外善用的狩猎手段,因为虎短距离奔跑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这种速度无法维持持久。在野外,虎捕食成功的机率很低,通常15次到20次才能成功一次。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绿色木霉是木霉菌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目前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绿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同时,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这是木霉菌作为拮抗菌最重要的机制;溶菌作用;竞争作用。 纤维单胞菌属拉丁学名[Cellulomonas (Bergey et al.,1923),Clark,1952] 在幼龄培养物中细胞为细长的不规则杆菌,0.5~0.6μm×2.0~5.0μm,直到稍弯,有的呈V字状排列,偶见分支但无丝状体。老培养物的杆通常变短,有少数球状细胞出现。革兰氏阳性,但易褪色。常以一根或少数鞭毛运动。不生孢,不抗酸。兼性厌氧,有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但很差。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淡黄色。化能异养菌,可呼吸代谢也可发酵代谢。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产酸。接触酶阳性。能分解纤维素。还原硝酸盐到亚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30℃。广泛分布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 康宁木霉菌丝有隔膜,蔓延生长,广铺于固体培养基上,菌外观为浅绿,黄绿或绿色,反面无色,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2级,3级分枝,分枝末端即为瓶状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面,靠黏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卵形成椭圆形,壁光滑.单个孢子近无色,形成堆状为绿色,与此相似的还有绿色木霉! 此菌有很强的纤维素霉及纤维,二糖淀粉酶等,它能利于农副产品,如麦杆,木材,木屑等纤维素原料,使之转变为糖质原料 佛州侧耳子实体覆瓦状丛生。菌盖直径3~12cm,低温时白色,高温时带青蓝色转黄色至白色,初半球形,边缘完整,后平展成扇形或浅漏斗形,边缘不齐或有深刻。菌肉稍薄,白色。菌褶浅黄白色,干时变淡黄色,稍密集至稍稀疏,延生,常在菌柄上形成脉络状。菌柄侧生(有孢菌株),或偏心生至中央生(无孢菌株),细长,内实,白色,长3~7cm,粗1~2cm,基部有时有白色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近柱形,6~9μm×2.5~3μm。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分生孢子梗自基质中伸出,直径15~20pm,长约1~3mm,壁厚而光滑。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孢子直径2.5~4.0μm。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菌落蔓延迅速,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有时在新分离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圆形、直径约1mm的菌核。分生孢子头褐黑色放射状,分生孢子梗长短不一。顶囊球形,双层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生长适温37℃,最低相对湿度为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食霉变和其他工业器材霉变。 侧孢霉是一种嗜热丝状真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特性.固体PDA培养条件下进行形态观察表明,所采用的嗜热侧孢霉菌株,菌丝丛枝状、有隔,分生孢子浅褐色,顶生或侧生.利用ITS序列

微生物学(朱军)中英文版期末考试及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成 2.分类:①原核:细菌,放射菌,蓝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①小(体积微小)微米级:光学镜纳米级:电子镜 ②简(结构)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③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真核,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4.发展史:①史前期(朦胧阶段)②发展期(形态描述阶段)③初创期(生理研究阶段)④奠基期(生化研究阶段)⑤发展期(分子生物学阶段) 5.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医疗保健、工业、农业、生产、环保 ①与工业的关系:a.食物罐藏防腐 b.酿造工作 c.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 d.液体的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f.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②与农业大作用:a.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b.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c.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d.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与环保的关系:a.促进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b.促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技术之一 c.刺进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d.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快,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min 阳性菌(G+)→紫色阴性菌(G-)→红色 4.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肽聚糖单体、网状结构;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6.磷壁酸:占40%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成分七主链由数十个磷壁酸苷油或磷壁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D-Ala和还原糖所组成的侧链 7.磷壁酸的特点: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储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④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⑤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一种酶)的作用 8.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9.脂多糖(Lps)的功能:①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阶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微生物学题库

微生物学题库 绪论 1.非细胞型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是( C ) A.必须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够增殖 D.结构中缺少RNA或者 DNA 2.以下哪种病原体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螺旋体 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中不包括(A) A.线粒体 B.DNA C.核糖体 D.RNA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有( AC) A.细胞核内有核仁 B.细胞器中缺少线粒体 C.可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 D.紫外线照射不能破坏其DNA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较不同处在于( AB)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以肽聚糖为主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糖体结构与真核微生物不同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能在有生命的细胞体内增殖 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会被毒性噬菌体感染而裂解 6.非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以下哪些疾病( AD) A.乙型脑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沙眼 D.流行性感冒 7.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8.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9.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见而必须应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类微小生物。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使用油镜头观察细菌是其优点是( D ) A.可将细菌放大900 至 1000 倍 B.可在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包涵体 C.油液可以固定细菌的游走范围 D.油镜下视野亮度比普通镜头高 2.青霉素可用来杀灭病原菌,但对动物细胞无毒性( 除可能引起过敏外 ) 的原因是 ( D ) A.青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生 物的细胞质就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的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的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微生物重点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内容] 细菌 [教学时数] 1学时 [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 [要求] 1、掌握细菌的细菌的合成代谢及生长曲线 2、掌握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3、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 4、熟悉物理学消毒灭菌法,了解化学消毒灭菌法 5、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 6、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 [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熟悉) A、化学成分:水(最主要)、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B、物理性质: a、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可用比浊法和分光光度计法估计细菌数目。 b、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 c、带电现象:G+菌的PH为2-3 G-性菌PH为4-5,故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 负电荷。 d、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 e、渗透压:G+性菌渗透压为 20-25个大气压 G-性菌渗透压大约为5-6个大气压 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A:营养物质:水、碳源(糖类)、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B:摄取营养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化学、光能)、异养菌(寄生、腐生) D: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a:营养物质 b:PH(病原菌多数的最适PH大约在7.2-7.6) C:温度:病原菌均为嗜热菌,最适温度为37℃ D:气体:专性需氧菌(obigate aerobe) 专性厌氧菌(obigate anaerobe)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E:渗透压 E: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 a、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binary fassion)一般20分钟分裂一次 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b、菌体的生长繁殖:1、迟缓期(lag phase)短暂适应阶段 2、对数期(logarithmic time)细菌迅速增长,研究细 菌内的生物学状况(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实验等应选用该时期) 3、稳定期(stationary time)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 抗生素在该时期产生。 4、衰亡期(decline time) 3、细菌的新陈代谢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 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 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 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 比较常见 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 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 VanC、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 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 类、 (一)球菌(coccus) 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 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大杆菌如 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 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 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四个部分组成。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 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就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就是肽聚糖,又称粘肽。它就是原核生物细 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 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猪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性

猪链球菌及猪链球菌病 陆承平姚火春杨汉春 (一)猪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性 链球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甚广,水、尘埃、动物体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乳汁等都有存在,有些是非致病菌,有些构成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有些可致人或动物的各种化脓性疾病、肺炎、乳腺炎、败血症等。 分类目前链球菌属共有3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10余种(表)。此外,还可根据抗原构造、溶血特征分类。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的抗原构造比较复杂,包括属特异、群特异及型特异三种抗原。 核蛋白抗原,属特异抗原,又称P抗原,并与葡萄球菌属有交叉。 群特异性抗原,又称C抗原,是存在于链球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其抗原决定簇为氨基糖类,例如A群链球菌是鼠李糖N乙酰葡糖胺,C群为鼠李糖N乙酰半乳糖胺,而F群则为葡萄糖-N-乙酰半乳糖胺。兰氏(Lancefield)分类即以此为基础,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目前已确定20个血清群(表15-4)。不过有的分离株往往不能定型。 过去列入D群和Q群的链球菌的某些成员,现划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如粪肠球菌、屎肠球菌(E. faecium)、坚韧肠球菌(E. durans)、禽肠球菌等。N群的乳酸链球菌现划入乳球

菌属,改名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表与兽医学及医学有关的链球菌 牛、绵羊、山羊慢性乳腺炎乳腺管 B 无乳链球菌 γ) 人及犬新生儿(犬)败血症母体阴道 猪、牛各种化脓 犬、禽 马链球菌马亚种β马马腺疫、乳腺炎及出血性紫癜马扁桃体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β马乳腺炎、流产、继发性肺炎阴道及皮肤 牛子宫炎及乳腺炎 猪败血症、关节炎母猪粘膜及皮肤 禽败血症、心内膜炎 绵羊、山羊败血症扁桃体 羔羊心包炎及肺炎 屎肠球菌α,γ多种动物机会感染,如牛、鸡腹泻,牛乳腺炎多种动物肠道类马链球菌α多种动物机会感染多种动物肠道 S(D) 猪链球菌1型α(β)猪(2至4周)扁桃体及鼻腔 肺炎链球菌α人及灵长类肺炎,败血症及脑膜炎上呼吸道 豚鼠、某些品系 肺炎 大鼠 海豚链球菌β鱼师、虹鳟等突眼、体表坏死性溃疡、脑膜炎、败血症某些鱼类 猪链球菌(S.suis) 根据荚膜抗原的差异,猪链球菌有35个血清型(1~34及1/2)及相当数量无法定型的菌株。是猪的重要致病菌,并可感染人而致死,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特性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特性 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1)营养;(2)呼吸;(3)其它环境因素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 细菌的营养是指吸取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进行代谢生长的过程。营养是代谢的基础,代谢是生命活动的表现。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与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和代谢遗传特性等有关。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及生理功能 1、化学组成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水,约占细胞总重量的80%,一般为70%~90%.其它10%~20%为干物质。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左右,其主要化学元素是C、H、()、N、P、S;另外约10%为无机盐分(或称灰分)。其化学组成示意图如下(图2—1)。 有关细菌细胞的化学组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不同的细菌细胞化学组分不同;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2、各化学组分的生理功能 (1)水分 水分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化学组分。水在细菌细胞内的存在有两种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它们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溶剂作用。所有物质都必须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2)参与生化反应(如脱水、加水反应)。 3)运输物质的载体。 4)维持和调节一定的温度。 (2)无机盐 无机盐主要指细胞内存在的—些金属离子盐类。根据含有量的多少可以分成微量金属

元素和(大量)金属元素,前者如Zn、Ni、Co、Mo、Mn等.后者如P、S、K、Mg、Na、Fe 等。无机盐类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 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如H3PO4是DNA和RNA的重要组成成分。 2)酶的组成成分,如蛋由质和氨基酸的-SH。 3)酶的激活剂,如Mg2+、K+。 4)维持适宜的渗透压。如Na+、K+、Cl-。 5)自养型细菌的能源,如S、Fe2+。 (3)碳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之为碳源。它分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种,前者包括各种糖类,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等,后者主要指CO2(CO32-或HCO3-)。碳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物质中碳素的来源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碳源的不同是划分细菌营养类型的依据,详见后述。 (4)氮源 凡是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氮源也可分为两类:有机氮源(如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等)和无机氮源(如NH4Cl,NH4NO3等)。氮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氮素合成材料。极端情况下(如饥饿状态),氮源也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是氮源与碳源的很大不同。 前已所述,细胞干物质中有机物的六大元素是C、H、O、N、P、S。除了C、H、O、N四种外,剩下的还有P和S。与碳源和氮源类似,凡是提供磷素或硫素的各种化合物分别称为磷源和硫源。磷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无机磷酸盐或偏磷酸盐。硫源则比较广泛,从还原性的s2-化合物、元素硫一直到最高氧化态的SO42+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硫源。磷源和硫源的作用是分别提供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5)生长因子 某些细菌在含有上述介绍的碳源、氮源、磷源、硫源和元机盐类等组分的一般培养基中培养时,生长极差或不能进行生长。但当加入某种细胞或组织的提取液时生长较好。也就是说这些提取液种含有生长所必需的某种物质。因此,我们把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自身合成的,同时又是生长所必需的须由外界供给的营养物质,叫做“生长因子”。根据化学组分的不同,生长因子可分为3类:氨基酸类、嘌呤类、嘧啶类、维生素类。 上面介绍了细菌的—般细胞组分和营养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不同的细菌,营养要求不同。 第二,不同的生长条件,同一细菌的营养要求也会不同。 第三,总体来说,细菌的代谢能力很强,可利用的化合物种类很广。 以上所讲的水分、碳素养料、氮素养料、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都是细菌等微生物所需要的,但不同的微生物对每一种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不是相同的,并且要求各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碳氮的比例关系,通常称碳氮比。有人做过试验:根瘤菌要求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要求碳氮比为27.6:1,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在一起生活综合要求的碳氮比约为25:1。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群体对营养物质也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详见第六章第五节。 应该指出,细菌住住先利用现成的容易被吸收、利用的有机物质,如果这种现成的有机物质的量已满足它的要求,它就不利用其它的物质了。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常加生活污水以补充工业废水中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但如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成分已基本满足细菌的营养要求,则反而会把细菌养“娇”,因在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比工业废水中的容易被细菌吸收利用,因而影响工业废水的净化程度。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学考试资料

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 微生物五大共性分别是: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 路易·巴斯德,主要贡献:①否认了“自生说”;②初步应用免疫学,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给人类带来幸福;③证实了发酵作用与微生物活动有关;④发明了巴氏灭菌法。④分离鉴定了引起家蚕蚕病杆菌并提出预防措施,被誊为微生物的奠基人。 罗伯特·柯赫,专门研究细菌,特别是病原菌,对微生物学有卓越贡献:①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被誉为细菌学技术之父。②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柯赫法则)。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他们将微生物大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微生物包括哪几大类群? 真核: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原核:真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古细菌 非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4.名词解释:微生物、种、菌株、型。 A 微生物:是指一切体形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B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C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 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D型: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5.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对于人类来说,微生物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它们可以使人致病,也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给人类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 致病的如葡萄球菌、天花病毒等,治病的如青霉素、噬菌体等,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还有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

课堂报告名称: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食品微生物学是基础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微生物学的范畴,今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食品微生物学的领域。要了解微生物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然后我们才能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微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不高,开发微生物不像稀有动物,微生物繁殖快,属于可再生资源。适应能力强,用途广。 二、撰写课堂报告的目的 本次报告主要通过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讲述,使大家对微生物有基本的了解,另外,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不同微生物再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 三、撰写课堂报告的思路 根据本次课堂报告目的,从微生物的三大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分别对其形态、结构以及功能进行阐述 四、课堂报告的正文 (一)原核微生物 1.单个细菌形态 a)球菌: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当几个球菌连在一起是

接触面扁平。 单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 双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子细胞成双排列。 链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而第二次细胞分裂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子细胞呈链状排列。 四联球菌:细胞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子细胞呈田字形排列。 八叠球菌:细胞按三个互相垂直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t 特征性叠在一起呈立方体排列。 葡萄球菌:细胞分裂无定向,子细胞呈葡萄状排列。 b)杆菌:杆状或类似杆状的细菌。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 c)螺旋菌:细胞呈弯曲状的细菌。 弧菌,细胞短,不满一圈仅有一次弯曲,呈弧状,如脱硫弧菌。 螺旋菌,细胞为2次以上弯曲、呈螺旋形,较坚韧,如小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和名称 香菇在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子菌亚纲、伞菌目、白蘑科、香菇属(斗菇属)。 香菇由于树种、光照、温湿度、纬度、海拔高度等生活条件差异、其形态、品种、色泽上亦有变异,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例如按季节分,有春、夏、秋、冬出菇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引进适宜的品种培养、驯化使用,通江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温度、湿度变化大,所以我县主要选用春、秋品种。 二、香菇的形态结构 香菇是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组成,两者均由无数的菌丝交织而成。 1、菌丝体: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支。细胞壁薄,粗2—3微米。菌丝体全是香菇的营养器官,由许多菌丝体连接而成,互相结合呈蛛网状,可以在枯木、木屑和秸杆培养基中漫延生长,不断繁殖,聚合菌丝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条件下,菌丝体会组结成盘状组织,继而分化出菇蕾,逐渐形成子实体,这是香菇菌丝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子实体:子实体是香菇繁殖器官(如同高等植物的果实),成熟香菇子实体,象一把撑开的小伞,可以明显地看出有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子实体分单生、丛生或群生(图一)。

菌盖:又叫菇盖、菇伞,圆形,位于香菇的顶部,半肉质,肥厚,直径3一10厘米,有时达20厘米。幼小时边缘开头内卷呈半球形,菌盖边缘与菌柄间有毛状菌膜连接,而后菌盖平展呈伞状。 在低温、干燥气候的作用下菌盖上面分裂成菊花状的裂纹,露出白色的菌肉组织,称花菇。 菌褶: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呈辐射状排列,白色、柔软、刀片状结构,褶子表面的子实体层上,生有许多担子;每个担子上生着4个孢子,数目众多的担子,能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菌柄:又叫菇柄,菇脚,生于菌盖下边,圆柱形或稍扁,是支撑菌盖、菌褶和输送养料的器官。幼时柄上有纤毛。子实体开伞后,菌柄残留环形白色膜状物,称菌环,它不久便会自行消失。 1、菌盖 2、菌褶 3、菌环 4、菌柄 5、菌丝束 三、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中弹射出来,随风飘散,当落到被砍伐的适合香菇生长的树皮缝里或木屑堆里,得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会生出芽管,芽管进行顶端生长并分枝发育成菌丝。由于这种菌丝没有核,叫第一次菌丝。两根性别不同的第一次菌丝丁肌质结合后,组成每个细胞含有一个核的菌丝,也叫做第二次菌丝。两个单核

微生物生理生化复习题

微生物生理生化 名词解释 同多糖、杂多糖、大荚膜、微荚膜、肽聚糖、假肽聚糖、脂磷壁酸、脂多糖、脂A、转座子、插入序列、水活度、两向代谢途径、次级代谢、初级代谢、静息细胞、同功酶、特异营养突变株、合作生物合成、发酵作用、无氧呼吸、别构酶、异化型硝酸还原、同化型硝酸还原、异化型硫酸还原、呼吸链解偶联剂、β-氧化反应、斯提克兰反应、内源性代谢物、cccDNA、ocDNA、类菌体、初生氨基酸、次生氨基酸、协同诱导、顺序诱导、衰减子、同步生长、前体、微生物分析法、帽子结构、细胞凋亡、核酶、酶活性调节、协同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超相加反馈抑制、别构酶的脱敏作用、共价修饰、同步培养、连续培养、稀释度、PPGPPP、PPGPP、膜骨架、糖胺聚糖、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细胞质基质、糙面内质网、核被膜、核孔复合物、核小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隔离子 问答 1、试述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分子间肽桥联接的几种类型 2、试述磷壁酸的种类 3、试述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的特点 4、试述真细菌原生质膜的组成及功能 5、试述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6、试述真核生物细胞膜系统及功能 7、试述水分对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影响及功能 8、试述微生物对水分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及机理 9、试述微生物自身代谢的特点 10、试述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种类、性质及作用方式 11、试述微生物利用葡糖分解为丙酮酸的代谢途径的功能及特点 12、试述微生物有氧呼吸过程及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13、试述细菌呼吸链的特点 14、试述微生物氧化磷酸化的特点及目前几种有关机制的假说 15、试述肽聚糖生物合成过程及微生物的糖合成特点 16、试述固氮酶的组成及性质 17、试述固氮酶的催化反应过程 18、试述氢气和氧对固氮反应的影响 19、试述DNA的损伤及修复机制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个体微小(<10mm)、 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3.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4.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 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5.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5微米)、结构简单、 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的原核生物。 6.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 型细菌和支原体。 7.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 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形成。 8.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粒子对敏感菌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裂解,而在菌苔上形成具有一定大小、 形状、边缘的透明圈,称为噬菌斑。 9.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 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10.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 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11.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最终染成紫色, 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G—。 12.(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13.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1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15.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內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 G+细菌。每个细胞含一至数个。 1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17.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显微镜下可见、形状较大的有机或无机的颗粒状构造。 18.贮藏物: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有储存营养物。 19.磁小体:存在于少数G—细菌趋磁细菌中,是一种纳米级、高纯度、高均匀度、有独特 结构的链状单磁畴磁晶体,大小均匀、数目不等,为平行六面体、横截八面体,成分为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无毒,一般排列成链,具导向功能。 20.羧酶体:称羧化体,也称多角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 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0nm)。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非单位膜)包围,厚约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型细菌固定CO2的部位。存在于化能自养的硫杆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和一些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中. 21.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内里充满气 体,内有数排柱形小空泡,外由2m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22.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 23.核糖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少数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2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微生物课后答案

绪论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 (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 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谈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的分门 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小到大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等分类。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②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 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③ 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 存竞争的保证。④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 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 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 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他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素主体内的超微笑微生 物。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特点:个体小、

没有合成蛋白质结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 的酶系统,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依 靠宿主细胞和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脂质和多 糖。病毒没有细胞机构,确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 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够成核衣壳。完整具有感染力的病 毒体叫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不具被膜(囊膜)的裸漏病毒 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 及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侵入: 噬菌体的尾部借着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 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P18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噬菌体有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侵入宿主细胞后, 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维恩和噬菌体则 是:当他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 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 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