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专业名词

经济学专业名词

经济学专业名词
经济学专业名词

Equilibrium,competitive 竞争均衡见竟争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 m)。

Equilibrium,general 一般均衡见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 an alysis)

Equilibrium,macroeconomic 宏观经济均衡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 P水平。在均衡时,意愿的消费(C),政府支出(G),投资(I)和净出口(X)的总量正好等于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总量。

Equimarginal principle 等边际法则决定收入在不同消费品之间分配的法则。消费者可按此法则选择消费组合,使花费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就能保证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最大化。

Exchange rate 汇率见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Exchange-rate system 汇率制度国家之间进行支付时所依据的一组规则、安排和制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在的浮动汇率制。

Excise tax vs. sales tax 消费税和销售税消费税是对某种或某组商品,如酒和烟草的购买所课征的税。销售税是对除少数特定商品(如食品)以外的所有商品所课征的税。

Exclusion principle 排他原则私人品区别于公共品的一种性质。当生产者将一种商品卖给A后,若能很容易地将B、C、D等人排除在该商品益处享用过程之外,则排他原则就在发生作用,该商品也因此是一项私人品。若不能轻易地把其他人排除在分享过程之外,如公共卫生或国防,则我们称该商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Exogenous vs. induced variables 外生变量和引致变量外生变量是那些由经济体系以外的因素来决定的变量。与外生变量相对应的是引致变量,后者是由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所决定的。例如,天气变化是外生变量,而消费的变化则常常由收入变动所引致。

Expectations 预期对于不确定因素(如未来利率、价格或税率)的看法或意见。如果预期没有系统性错误(或偏差)并应用了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则称为理性的(rational)预期。如果人们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形成他们的预期,则这种预期称为是适应性的(adaptive)。

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支出乘数参见乘数(multiplier)。

Exports 出口在本国生产而卖给别国的商品或服务。包括商品(如汽车)、服务(如运输)和贷款及投资的利息。进口正好是一种反方向的流动——商品和

服务从别国流入本国。

External diseconomies 外部不经济指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例如,钢铁厂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污染是一种外部不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经济指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一个企业雇用了安全保卫,使得小偷不敢在附近社区活动,这就为居民提供了外部的安全服务。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通常被统称为“外部性”(externalities)。

External variables 外部变量同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Externalities 外部性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F

Factors of production 生产要素生产性投入,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资源,也称“投入”(inputs)。

Fallacy of composition 合成谬误一种认识错误,认为对个体成立的情形,对于群组或整个系统也同样成立。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centra bank)。Fiat money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但被政府法定为有效的货币,如当今的纸币。只有在公众相信它会被接受时,法定货币才会生效。Final goods 最终产品旨在最终使用而非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参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Financial intermediary 金融中介接受储蓄存款并将其出借给借款者的机构。包括存款机构(如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和非存款机构(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经纪人商行、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

Firm(business firm)厂商(企业)经济体系中基本的私人生产单位。它雇用劳动,购买其他投入品,以制造和销售商品。

Fiscal-monetary mix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用以干预宏观经济活动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倾向于鼓励消费和抑制投资。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具有相反的功效。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一种政府计划。内容包括:(1)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等支出;(2)税收的数量和种类。

Fiscal cost 固定成本见固定成本(cost,fixed)。

Fixed exchange rate 固定汇率见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s rate)。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弹性汇率制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汇率制。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浮动汇率制见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 s)。

Flow vs. stock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带有时间跨度或曰在一个时段上所累积变动的量(好比通过一个河段的水流)。存量则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一变量的量值(如同湖中所盛的水)。收人代表每一年的美元流入数,因此是一个流量。而到1998年12月为止某人的财富则是一个存量。

Foreign exchange 外汇各国用以偿付对他国所欠债务的通货(或其他金融票据)。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外汇市场不同国家的通货进行交易的市场。

Foreign exchange rate 外汇汇率一国通货与他国通货的交换比率或曰价格。例如,如果你可以用1美元购买19德国马克,那么马克的汇率就是19。如果一国通货钉住某一汇率水平,并准备随时捍卫这一汇率,则称该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而由市场供求力量来决定的汇率称为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o

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e 四企业集中度见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现代银行体系的一种管制形

式。依法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所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以中央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的形式留作准备金。

Free goods 免费品不属于经济品(economic goods)的物品。如空气

或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全世界,无需在需求者中间进行配给。因此,这些物品的市场价格为零。

Free trade 自由贸易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磨擦性失业由个别市场变化所引起的暂时性失业。例如,无经验的工人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和选择不同的工作机会;甚至有经验的工人往往也需花费少量时间进行工作转换。磨擦性失业有别于周期性失业(cyc lical unemployment),后者是在工资和价格呈粘性的条件下,由于总需求水平的低下而造成的。

Full employment 充分就业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术语。历史上曾被用于描述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今天,经济学家用最低可持续失业率[lowest sustainable rate of unemployment( LSUR)]概念来描述可以长期持续的最高的就业水平。

G

Gains from trade 贸易利得自愿贸易所增加的福利总额。等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Galloping inflation 急剧的通货膨胀见通货膨胀(inflation)。

Game theory 博弈论关于至少存在部分利益冲突的两个或多个决策者所处情

况的分析。除用于罢工等讨价还价的情况,以及比赛和战争等冲突的情况之外,还可以用于寡头垄断市场互动的分析。

General-equilibrium analysis 一般均衡分析经济整体均衡状态的分析,此时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相应的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 ilibrium analysis),仅研究单个市场的均衡。

GDP deflator GDP紧缩指数 GDP的“价格”。该价格指数用于衡量GDP各组成部分相对于基年的平均价格。

GDP gap GDP缺口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额或缺口。

GNP 国民生产总值见国民生产总值(gloss national product)

Gold standard 全本位制指这样一种制度:一国(1)宣布其货币单位与一定重量的黄金等价;(2)持有黄金储备,并根据所宣布的价格自由买卖黄金;(3)对黄金的进出口不加任何限制。

Government debt 政府债务以债券和短期借款形式存在的政府债务总额。除由

准政府机构(如中央银行)持有的债券以外,政府债务一般由公众持有。

Gover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采购等支出每增加一美元所引起的GDP的增量。

Graduated income tax 累进所得税见个人所得税(income tax, personal)。

Gresham`s Law 格雷欣法则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首次提出,他在1558年发表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见解认为:当公众对货币供给的某一部分怀有疑虑时,他们会将“良币”(good money)窖藏起来,并试图将“劣币”(bad money)转让给他人。

Gross domestic product, nominal(or nominal 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或名义GDP)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出的价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real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并加以扣除的GDP,也即,实际GDP一名义GDP除以GDP紧缩指数。

Gross national product, nominal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或名义GNP)根据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利用其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ross national produ

ct,real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GNP)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并加以扣除的G NP,也即,实际GNP一名义GNP除以GNP紧缩指数。

Growth accounting 增长核算估计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分析技术。借助边际生产率理论,增长核算将产出增长的源泉分解为劳动、土地、资本、教育、技术知识和其他多种因素。

H

Hedging 套期保值借助对冲交易回避风险的投资技术。例如,若某农场所种的小麦在秋季收获,则农场主可以在春季或夏季先行出售与产出等量的小麦,从而抵消价格波动的风险。或曰,实现套期保值。

High-powered money 高能货币见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Horizontal equity vs.vertical equity 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横向平等指的是:对境况类似的人给予平等或公平的待遇,强调的是基本情况相同的人应得到相同的待遇。纵向平等指的是:对境况不同的人应给予平等的待遇。

Horizontal integration 横向整合见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integration,vertic al vs.horizontal)。

Horizontal merger 横向兼井见兼并(merger)。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一国由劳动力体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源于正

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Hyper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见通货膨胀(inflation)。

(8)

Imperfect competition 不完全竞争见不完全竞争(competition,imperfect)。Imperfect competitor 不完全竞争者购买量或销售量足以影响所在市场的价格水平的厂商。

Implicit-cost elements 隐性成本要素虽然不是显性货币成本(explicit mon ey costs),但却应像对待显性货币成本那样来加以核算的成本(如小商店店主的劳动成本)。隐性成本有时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但后者含义更广。

Imports 进口见出口(exports)。

Inappropriability 不可分拨性见不可分拨(inappropriable)。Inappropriable 不可分拨用以描述个人使用成本为零,或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总

成本的资源。这些资源的特征是具有外部性。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市场配置该资源是非效率的。

Incidence(or tax incidence)归宿,或税赋归宿一项税收最终的经济负担者(相应于法定纳税人)。例如,销售税表面上由零售商缴纳,但实际上该税赋极有可能转嫁在消费者身上。税收归宿说到底是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Income 收入个人或国家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新增的工资、利息、红利和其他进帐的流量。

Income effect(of a price change)(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人变动,进而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的收人效应是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的一种补充。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收入弹性任何给定物品的需求不仅受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而且受购买者收人的影响。收入弹性用于衡量物品需求量对于收人的敏感程度。其精确定义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人变动的百分比。[参见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ncome statement 收益表公司的一种报表,报告某时期(通常为一年)的销售收人或所获收益,所售商品的合理的成本,还有剔除成本后所剩的利润(净收入)。又称损

益表(profit-and-loss statement)。

Income tax,negative 负所得税见负所得税(egative income tax)。

Income tax,personal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课征的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或租金、红利、利息等资产收入。在美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制(gradu ated),即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要高于低收入者。

Income velocity of money 货币的收入周转率见货币周转率(velocity of mo ney)。

Incomes policy 收入政策旨在直接限制工资和价格变动以减缓通货膨胀的政策。包括多种形式:从自愿工资一价格指导,到对工资、薪金和价格直接进行法律控制,等等。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递增的规模报酬见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

Independent goods 独立品需求相互独立的物品。更精确地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物品A的价格变化对物品B的需求没有影响,则称A、B是独立品。Indexing(or indexation)指数化一种机制:工资、价格和合同随一般物价水

平变动而进行的部分的或完全的调整,以抵消价格水平的(部分或完全)变动的影响。

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两轴分别表示不同物品消费量的平面坐标内的一条曲线。该线上每一点(表示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能为所给定的消费者带来完全等同的效用满足程度。

indifference map 无差异曲线图绘有某消费者一族无差异曲线的图形。这族曲线通常处于原点的右上方,离原点越远的,满足程度或水平越高。

Indirect taxes 间接税见直接税(direct taxes)。

Induced variables 引致变量见外生变量与引致变量(external vs.induced v ariables)。

Industry 产业生产相似的或相同的产品的一系列企业。

Inertial rate of inflation 惯性通货膨胀率一种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下去,并且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体现于人们所订立的合同及所形成的预期之中的时候,惯性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Infant industry 幼稚产业在对外贸易理论中,指尚未拥有实现规模经济所需的

经验或专业技术的产业。要成功地同外国生产同样商品的成熟产业相竞争,这种经验或专业技术是必需的。幼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认为需要给予关税或配额的保护o

Inferior goods 低档品或劣等品消费量随收人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Inflation(or inflation rate)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百分比。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指通货膨胀率极高的情况(例如,每年百分之一千,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十亿)。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指每年百分之五十、一百或二百的情况。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

ion)则指并不严重扭曲相对价格或收人的物价上涨。

Inflation targeting 通货膨胀目标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府政策:官方确定通货膨胀的目标、宣布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范围,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低且稳的通货膨胀。近年许多工业国都采用了强硬或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Innovation 创新一个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有密切关系的术语。熊彼特赋予它三种含义:(1)向市场引人一种全新的、明显不同的产品;(2)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技术;或者(3)开发一个新市场。[参见发明(inven tion)。]

Inputs 投入投人[或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指企业用于生产过程的商品或劳务。

Insurance 保险一种机制:通过将风险分散于众多人身上的方式来降低个体所面对的风险、弥补个体可能遭受的巨额损失。

Integration,vertical vs.horizontal 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生产过程由许多生产阶段所组成,如铁矿石加工成钢锭、钢锭加工成钢板、钢板再加工成汽车车体。纵向整合是指将生产过程的两个或更多的阶段结合在单个企业当中(如,铁矿石和钢锭)。横向整合是指将处于同一生产阶段的不同单位结合在单个企业当中。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电子媒介和其他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商品的法律。这些法律通常给予发明者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权和受补偿权。

Interest 利息向他人贷款的人所获得的收益。

Interest rate 利率一定时期内为所借款项所支付的价格,通常以每年的占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这样,如果利息率是每年10%,则借期一年的1,000美元贷款,需要支付100美元的利息。

Intermediate goods 中间产品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als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体系)跨国交易据以进行支付的制度。中心政策问题是安排汇率如何决定、政策如何影响汇率等问题。

Intervention 干预政府为影响本币汇率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本国货币等活动。

Intrinsic value(of money)(货币的)内在价值作为物品的货币商品价值(如,铜币中所含铜的市场价值)。

Invention 发明一种新产品或一项新生产技术的创造性发现。注意与创新(inn ovation)有别。

Investment 投资(1)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的经济活动。包括有形投资,如房屋,和无形投资,如教育。净投资是总投资扣除折旧后的价值。总投资是没有扣除折旧的投资。(2)在金融术语中,投资的含义完全不同,它指的是对于股票或债券等证券的购买。

Investment demand(or investment demand curve)投资需求(或投资需求曲线)反映投资水平同资本成本(更具体地说是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Invisible hand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的概念,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象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Involuntarily unemployed 非自愿失业见失业(unemployment)。

Iron law of wages 工资铁律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之一。认为在资本主义中存在着工资被压到维持生存水平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Isoquant 等产量见等产量曲线(equal product curve)。

K

Keynesian economics 凯恩斯经济学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开创的一套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不能自动地趋向充分就业的均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能够提高总需求,可以医治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Keynesian school 凯恩斯学派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L

Labor force 劳动力美国官方统计中,16岁和16岁以上的失业或就业的人口群体。

Lab

or-force participstion rate 劳动力参与率属于劳动力范围的人口占16岁及1 6岁以上的全体人口的比率。

Labor productivity 劳动生产率见生产率(productivity)。

Labor supply 劳动供给一个经济可供使用的工人的数量(或更一般地说:劳动的小时数)、劳动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人口、实际工资和社会传统。

Labor theory of value 劳动价值论常与卡尔?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的学说,认为每种商品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都应是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

Laissez-faire(“leave us along”)自由放任(“别来管我”)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而让市场去作决策。按照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表述,这一观点明确认为政府的作用应限于下述范围:(l)法律和秩序维持;(2)国防;(3)提供私人企业不愿提供的某些公共品(如公共保健和环境卫生)。

Land 土地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中三种基本生产要素的一种(其他为劳动和资本)。更一般地说,土地不仅包括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用地,而且还包括从地上和地下所取得的其他自然资源。

Least-cost rule(of production)(生产的)最低成本法则指这样一种法则:当每一种投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对于该种投人要素的价格的比率都相等的时候,生产某一水平产量的成本就达到最小。

Legal tender 法定清偿物按照法律规定,在进行债务清偿时必须被接受的货币。美国所有的硬币和通货都是法定清偿物,但支票不是。

Less developed country(LDC)欠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通常指北美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的国家。

Liabilities 负债会计学中,指对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欠款(debt)或金融债务(fi nancial obligation)。

Libertarianism 自由放任主义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强调个人自由重要的哲学;有时也称作“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放任主义者(包括早期的亚当?斯密,今天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士?布坎南)认为,人民应该能够实现他们的利益和意愿,而政府活动应限于保证合同履行、提供警察和国防服务的范围

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个人提供自由。

Limited Liability 有限责任关于所有者对企业损失应付责任的限制。这种损失仅限于该

所有者为该企业所提供的资本的范围内。有限责任是大公司兴起的重要因素。而合伙制和

个人业主制的所有者一般情况下却需要对债务负有无限的责任。

Long run 长期用来表示一段时间的术语。在这段时间中,可以针对有关的变化作出充分的调整。在微观经济学中,它表示这样一段时间:企业可以进人或退出某一行业,巨资本存量可以变化。在宏观经济学中,它经常用来指这样一段时间:所有的价格、工资合同、税率以及预期都能够作出充分的调整。

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schedule 长期总供给表供给表,反映所有价格和工资进行调整以后的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Lorenz curve 洛伦茨曲线一个用来显示收人或财富不平等的程度的几何图形。Lowest sustainable rate of unemployment(or LSUR)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指

一种失业率水平,在该水平上,导致工资上升和价格膨胀的压力和导致工资下降和价格收缩的压力二者,处于衡状态,所以通货膨胀既不上升也不下降;LS UR代表在长期内不存在通货膨胀上升压力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低失业率。也即是这样的一种失业率,在该失业率水平上,长期的菲

利普斯曲

线(Phillips curve)是垂直的。

Lump-of-labor fallacy 劳动合成谬误一种错误观点,认为社会中需要做的工作总量是固定的。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在于:劳动市场可以通过工资的变化或移民的出人来加以调整,从而可以适应劳动供求的变化。

M

M1、M2 参见货币供应(money supply)。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总体行为的分析,主要研究产出、收入、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失业和其他总体经济变量。(参见微观经济学,microec onomics)。

Malthusian theory of population growth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马尔萨斯首次提出的一种假设:认为人口增长的“自然”倾向快于食品供给的增长。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人均食品生产增长率趋于下降,从而给人回增长设置了一种障碍。一般地说,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口倾向于更快地增长。

Managed exchange rate 管理汇率制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汇率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国家会不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稳定货币,但没有固定的或官方公布的平价。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参见成本边际(cost,marginal)。

Marginal principle 边际原则一个基本概念:当人们活动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他们就实现了自己的收入或利润的最大化。

Marginal Product(MP)边际产品当所有其他投入不变时,追加一单位投入所得到的额外的产出。有时称作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arginal product theory of distribution 分配的边际产品理论由约翰?B?克拉

克提出的一种收入分配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一生产性投入依据其边际产品获得相应的报酬。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时人们消费的增加量。注意,它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 nsume)不同,后者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人的比率。

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MPm)边际进口倾向在宏观经济学中,由于GDP每增加一美元而使得进口增加的美元数额。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边际储蓄倾向所追加的一美元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注意,根据定义,MPC+MPS=1。

Margina revenue(MR)边际收益企业出售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能得到的收益的增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低于价格。原因是:为销售所追加的这一单位产品,所有在此单位以前出售的产品的价格都必须有所降低。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of an input),(MRP)(一种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收益乘以边际产品。如果厂商追加一单位投人进行生产并出售产品而得到一个额外收人,那么这个额外收人就是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tax rate 边际税率就所得税而言,收人的最后一美元中用作税收的百分比。在累进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

Marginal utility(MU)边际效用在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额外一单位追加商品时所带来的追加的或额外的满足。

Market 市场卖者和买者相互作用以决定商品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安排。有些市场(如股票市场和跳蚤市场)有实在的空间场所;而另一些市场则是由电话或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现在,还有一种市场是在互联网络上展开的。

Market economy 市场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什么、如何和为谁”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在市场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企业受利润最大化意愿的驱动,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并销售产品;而居民户则拥有要素收人,他们在市场中决定对商品的需求。最后,企业的供给和居民户的

需求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Market equilibrium 市场均衡等同于竞争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

Market failure 市场不灵指价格体系的不完备性,它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表现为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

Market power 市场权力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策的控制程度。在垄断情形下,企业有高度的市场权力。而在完全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则没有市场权力。集中率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市场权力的衡量标准。

Market share 市场份额一个或一组企业在该行业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

Markup pricing 加成定价制许多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用的定价方法。根据这一定价方法,他们先估计平均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再加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以体现他们所要索取的价格。

Marxism 马克思主义

由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及经济学说。作为经济理论,马克思预言,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特别是由于其剥夺工人阶级的倾向,资本主义制度势必发生崩溃。马克思主义确信: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必不可免地遭受压迫的依据是“工资铁律”,该定律认为工资

一直会下降到只能维持劳动力生存的水平。

Mean 均值统计学术语,与“平均”(average)意义相同。例如:l、3、6,10、20这5个数字的均值是8。

Median 中位数统计学术语,特指在一列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或分级的数字中那个恰好处在中间的数字(例如在收人和考分的序列中)。例如,在1、3、6、1 0、20这5个数字的中位数是6。

Mercantilism 重商主义一种政治学说,强调保持国际收支盈余以积累黄金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倡政府严密控制经济政策,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可能会导致黄金的流失。

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 商品贸易余额参见贸易余额(trade balance)

Merger 兼并

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行为,通常以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企业股票的形式发生。主要形式包括:(1)纵向兼并,发生在两个企业处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时候(如铁矿和钢锭);(2)横向兼并,发生在两个企业处在同一个市场中的情况下(如两个汽车制造商);

(3)混合兼并,发

生在两个企业在两个没有关联的市场中各自经营的场合(如鞋带制造业和炼油业)。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对经济中各单个因素行为的分析:如研究某单个的商品的价格或单个消费者或单个企业的行为。(参见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 mlcs)Minimum cost 最低成本参见成本最低(cost,minimum)。

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非共产主义国家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混合经济主要依靠其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来应付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和市场不灵等情况。

Model 模型一种正式的分析框架,通过少数关键性变量的关系来揭示一个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模型可采取几何图形、数学方程组和计算机程序等多种形式。Moderate inflation 温和的通货膨胀见通货膨胀(inflation)。

Momentary run 瞬期非常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生产是固定不变的。

Monetarism 货币主义

一个经济学流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短期

来说,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变动是决定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就长期来说,它认为价格倾向于与货币供应成比例地运动。货币主义者经常认定,最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稳定增长的政

策。

Monetary base 货币基础由公众持有的政府的净货币性负债。在美国,货币基础等于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有时称高能货币(hghpowered money)。Monetary economy 货币经济一种经济,其贸易经由一种能被共同接受的交易媒介而进行。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实施控制货币、利率、信贷条件的目标和手段。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比率和贴现率。Monetary rule 货币规则货币规则是货币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教条。它宣称最好的货币政策是将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不论经济景气与否,

都应维持不变。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货币传导机制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供应变动转化为产出、就业、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变动的途径。

Monetary union 货币联盟若干国家采用同一种通用货币作为会计单位和交换媒介的一种制度安排。欧洲货币联盟计划1999年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

Money 货币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关于货币的构成,请参见货币供应(mone y supply)。

Money demand schedule 货币需求表体现的是货币持有需求和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利率上升时,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吸引力增大,货币的需求量会降低。见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

Money funds 货币资金灵活性很强的短期金融工具的简称,其利率是不固定的。主要形式

包括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商业银行货币市场活期存款帐户。

Money market 货币市场金融术语,指一套处理短期信贷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买卖活动的制度安排。

Money supply 货币供应狭义的货币供应(M1)包括铸币、纸币、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广义的货币供应(M2)包括M1的所有项目,再加上某些灵活性资产或若干准货币(near-monies),如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类似项目。

Money-supply effect 货币供给效应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时,价格上升与相应的货币紧缩、总支出下降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Money-supply multiplier 货币供给乘数货币供给(或存款)增长与银行准备金增长的比率。一般说来,货币供给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例如,法定准备金比率是0.125,那么货币供给乘数就是8。

Money,velocity of 货币周转率见货币周转率(velocity of money)。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垄断竞争一种市场结构,其中有许多卖者,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接近、但不可以完全替代。在这样的市场上,每一厂商对其产品的价格都能施加一定的影响。

Monopoly 垄断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某种商品由单独一家厂商提供。见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Monopsony 买方垄断垄断的镜像:只有一个买者的市场;一个“买方”的垄断。

Moral hazard 道德危险市场不灵的一种形式。由于针对某种投保风险的保险机制的存在,使得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例如,一个对其汽车投保了失窃险的车主,可能会在锁车这件事上变得粗心。这是因为保险的存在降低了对防盗的激励。

MPC 见边际消费倾向。

MPS 见边际储蓄倾向。

Multiplier 乘数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

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支出乘数(expenditure multiplier)指支出(如投资)增长1美元所引起的GDP的增长。

Multiplier model 乘数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由J?M?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种理论。它强调自主开支(autonomous expenditures)(特别是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变化在决定产出和就业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见乘数。

经济学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 收益。 2、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 或不能有效起作用的情况。 3、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外部性指市场交 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 4、市场势力: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着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5、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 过商品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6、边际效用:是指小给这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 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 量的各种组合。 8、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 品都是同质的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

全的 9、需求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 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也就是说,任何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 10、供给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就增加;当 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11、供求定理:指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定力。 换句话说,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说两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2、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13、比较优势:指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者所具有的优势。(比较优势比较每个生 产者的机会成本) 14、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 于均衡价格的。 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15、税收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16、支付意愿:指买者愿意为某种商品知府的最高价格。支付意愿是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山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也是常规考点,非经济专业的学员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公职类考试里常见的经济学名词做一系统总结,望有一二帮助。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或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性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特点是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此,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7.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此时对买方有利,属于买方市场;

经济学专有名词 中英对照

经济学专有名词 A accounting:会计 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 accounting profit :会计利润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allocation 配置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资源配置 allocative efficiency :配置效率 antitrust legislation :反托拉斯法 arc elasticity :弧弹性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阿罗不可能定理Assumption :假设 asymetric information :非对称性信息 average :平均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average cost pricing :平均成本定价法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 :资本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of labour :劳动平均产量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average total cost :平均总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

B barriers to entry :进入壁垒base year :基年 bilateral monopoly :双边垄断benefit :收益black market :黑市bliss point :极乐点boundary point :边界点break even point :收支相抵点budget :预算 budget constraint :预算约束budget line :预算线budget set 预算集

经济学专用名词总结—

401、Final goods 最终产品 旨在最终使用而非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参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402、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403、Financial intermediary 金融中介 接受储蓄存款并将其出借给借款者的机构。包括存款机构(如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和非存款机构(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经纪人商行、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 404、Firm(business firm)厂商 (企业)经济体系中基本的私人生产单位。它雇用劳动,购买其他投入品,以制造和销售商品。 405、Fiscal-monetary mix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用以干预宏观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倾向于鼓励消费和抑制投资。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具有相反的功效。 406、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一种政府计划。内容包括:(1)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等支出;(2)税收的数量和种类。 407、Fiscal cost 固定成本 见固定成本(cost,fixed)。 408、Fixed exchange rate 固定汇率 见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s rate)。 409、Flexible exchange rates 弹性汇率制 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汇率制。 410、Floating exchange rates 浮动汇率制 见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经济类英语专业词汇

常用经济类词汇: economist 经济学家 socialist economy 社会主义经济capitalist economy 资本主义经济collective economy 集体经济planned economy 计划经济controlled economy 管制经济rural economics 农村经济 liberal economy 自由经济 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protectionism 保护主义 autarchy 闭关自守 primary sector 初级成分 private sector 私营成分,私营部门public sector 公共部门,公共成分economic channels 经济渠道economic balance 经济平衡economic fluctuation 经济波动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衰退economic stability 经济稳定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

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原understanding 约定 concentration 集中 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 trust 托拉斯 cartel 卡特尔 rate of growth 增长 economic trend 经济趋势 economic situation 经济形势infrastructure 基本建设 standard of living 生活标准,生活水平purchasing power, buying power 购买力scarcity 短缺 stagnation 停滞,萧条,不景气underdevelopment 不发达underdeveloped 不发达的 developing 发展中的 initial capital 创办资本 frozen capital 冻结资金 frozen assets 冻结资产 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 real estate 不动产,房地产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经济学名词解释: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主要表现有,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马太效应),外部负效应问题(如为获利不顾及环境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

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 价格黏性: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价格弹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变化非常灵活。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着供求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动,具有相当的弹性,从而可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复习进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

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专业学习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专业学习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如此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情愿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样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情愿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同意的总支付和情愿同意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关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关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关于它的有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有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关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讲,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能够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刻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讲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6、预算玉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17、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8、脊线:在劳动位于一个轴而资本位于另一个轴的图中,脊线是指在此之间包括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能够选择的全部投入品组合的线? 19、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0、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1、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用来推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进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差不多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 、b 、为三个参数,0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 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 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 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 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 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 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 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 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 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 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 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7.收入——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 某一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免费)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名词大全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托宾q值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在实际操作中,重置成本可以用企业的净资产代替。 托宾的Q: 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 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 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 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 托宾Q值事实上就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的比值进行的估算。高Q值意味着高产业投资回报率,此时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企业有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变现套利动机。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 以获取差额收益。 空头头寸:由卖出空头而产生的投资头寸。由于此头寸尚未被冲销,因此可从市场价格下跌中获利。即投资者因预料价格会下跌提前提出卖出价格大笔卖出或者使卖出大于买入的行为 的前提。如果入市时机较好,获利的机会就大;相反,如果入市的时机不当,就容易发生亏损。净头寸就是指开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 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原来含义较广,如交流,通讯,交际,交往等等,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带有社会性的,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与活动。 2.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3.自我传播: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传播,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3..模式的类型: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学模式。 4.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5.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6.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7.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8.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9.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0.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1.“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2.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3..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4.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5.抽样框: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详细名单。 16.功能:默顿认为,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

常考经济学名词

常考经济学名词 1.机会成本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2.沉没成本 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3.固定成本 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等。 4.可变成本 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故称为可变成本。可变成本等于总成本减固定成本。 5.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人们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外部效应 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真题链接】下列人证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A【解析】覆水难收反映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因为沉没成本是你无论选择做什么,都是不可避免的东西,故A选项说法错误;所谓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一山不容二虎可以体现,故B选项正确;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故C选项说法正确;负外部效应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故D选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英文经济类词汇大汇总

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er capita GNP 产值output value 鼓励give incentive to 投入input 宏观控制exercise macro-control 优化经济结构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输入活力bring vigor into 改善经济环境improve economic environment 整顿经济秩序rectify economic order 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effectively control inflation 非公有成分non-public sectors 主要成分dominant sector 实在的tangible 全体会议plenary session 解放生产力liberate/unshackle/release the productive forces 举措move 实事求是seek truth from facts 引进、输入importation 精华、精粹、实质quintessence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family-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搞活企业invigorate enterprises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基石cornerstone 零售retail 发电量electric energy production 人均收入per capita income 使负担be saddled with 营业发达的公司going concerns 被兼并或挤掉annexed or forced out of business 善于接受的receptive 增额、增值、增长increment 发展过快excessive growth 抽样调查data from the sample survey 扣除物价上涨部分price increase are deducted(excluded) 实际增长率actual growth rate 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流通制度circulation system 总工资total wages 分配形式forms of distribution

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社会信息: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信息社会亦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所能得到的各种物质手段来延伸、扩展和强化人的脑力劳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和分散化。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首先体现在它使得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推动力。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语义空间:即语言意义的世界,一般来说,信息是意义和符号的统一体,内在的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动作、表情、文字、音声、图画、影像等符号)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每一种符号体系在广义上都是传达意义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构成了特定的语义空间。传播既是在社会空间进行的,也是在语义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语义空间,即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或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播过程本身便不能成立。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反应。受传者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成为反馈,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人际传播中,反馈是直接,及时,灵活的;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是具有间接性,迟延性和制度性等特点。 信源:指信息的提供者或新闻发布者和报道者,传播过程第一个环节。由于人们一般是根据信源的可信性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所以心愿的可行性如何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信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