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教材概貌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以专题形式组成8个单元,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国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多彩的生活”、“灿烂的中国文化”。

二、全册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3、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阅读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的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的思想,增强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5、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8、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注:

1、本册的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

练习复述课文;

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每个板块知识点的具体分布

·识字写字

单元

识字写字(500个)

词语(355个)

认识(200个)

会写(300个)

读读写写(355个)

1

21

37

45

2

19

40

46

3

20

34

29

4

24

40

56

5

36

40

50

6

22

31

36

7

27

41

44

8

23

38

49

·课文中的语言积累

一、本册语言积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24篇精读课文中,有10

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4篇精读课文中,有16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要求

篇目及要求

背诵

精读课文10篇

1《我们的民族小学》自己喜欢的部分

9《夜书所见》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秋天的雨》自己喜欢的部分

13《花钟》自己喜欢的部分

19《赵州桥》自己喜欢的部分

21《望天门山》默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自己喜欢的部分

23《美丽的小兴安岭》喜欢的部分

抄写

精读课文10篇

1《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金色的草地》描写具体生动或喜欢的句子

3《爬天都峰》描写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段落

5《灰雀》描写灰雀的句子

10《风筝》喜欢的句子

11《秋天的雨》比喻句等生动有趣的句子

14《蜜蜂》喜欢的句子

17《孔子拜师》喜欢的句子

18《盘古开天地》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偏正短语

19《赵州桥》生动的第三自然段

2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美生动的句子

25《矛和盾的集合》用得好的词语

26《科利亚的木匣》最后一段

27《陶罐和铁罐》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9《掌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1《给予树》课文最后一句话

其他:

1、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风筝》 P41)

2、“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很好,再找找像它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美丽的小兴安岭》P93)

3、词语表中的词语。

·语文园地(可以发现要求与题型)

习作(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单元

内容

要求

备注

1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写实

与口语交际整合

2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写实

与口语交际有关

3

写秋天的图画

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并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

写实

与口语交际整合

4

写观察中的发现

先交流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观察日记,写好后读给同学听,并评议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写实

与口语交际整合

5

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并整理后写出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写完后,大家交流并装订成习作集。

写实

与口语交际整合

6

写风景优美的地方

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互相交流。写实

与口语交际整合

7

写童话故事

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故事,写好后读给大家听,并交流。

写想象

8

自由写

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或烦恼,写完后修改,并建议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保存。

自由写

随文安排4次小练笔

1.《小摄影师》“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2.《玩出了名堂》“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3.《美丽的小兴安岭》“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4.《给予树》“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思考:从八次习作安排和四次随文练笔看,三年级上册的习作重点与要求可以这样把握:

1、以写实为主,密切结合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激发习作的兴趣;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朋友、家长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修改,并且学习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

4、培养学生再现生活,如实表达的能力;

5、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中关于“习作”的描述: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栏目

单元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第五栏目

(内容与要求)

1

区分多音字,并理解字的音不同意识就不同

丰富课外阅读,学习朗读及背诵古诗。并了解诗的意境。

展示

增加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2

引用人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学习双引号的用法

搜集及学习名人名言,并学习引用

成语

故事

“闻鸡起舞”的典故

3

同一种颜色可以用不同的词的表示

对对子,句子押韵,琅琅上口

趣味

语文

诵读背诵绕口令,读准字音,课余搜集绕口令

4

发现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的特点

农谚歌谣,了解谚语句式对仗工整

宽带

主要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发现成语里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感受祖国语文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朗读和背诵十二生肖,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展示

展示春联、手抄报及手工艺品“风筝”,把展示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融为一体

6

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词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古诗名句,摘抄古诗里自己喜欢的词语

宽带

诵读“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并课余搜集类似的资料

7

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背诵成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搜集类似的词语

成语

故事

“刻舟求剑”的典故

8

学习及积累“ABB”的形容词,了解它的结构特点

“三字经”,了解其中的意思,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趣味

语文

发现谜面中句式的特点,猜出谜底,搜集谜语,丰富课外阅读。

·综合性学习

单元

内容

要求

备注

1

多彩的生活

1、提出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2、进行阶段性的交流。

3、交流课余生活并谈收获和感受。互说互评。

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

5

灿烂的中国文化

1、组成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2、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3、整理搜集到的资料,计划展示活动的成果。

4、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

·每篇课文中暗含的内容与要求

单元

课次课题

内容与要求

1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对课文整体与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课文表达自豪赞美情感

2《金色的草地》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爬天都峰》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含义

4*《槐乡的孩子》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2

5《灰雀》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小摄影师》

读好对话,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7《奇怪的大石头》

读懂课文,感受人物可贵品质

8*《我不能失信》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

3

9《古诗两首》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

10《风筝》

抓住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1《秋天的雨》

情感朗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之美,景色之美

12*《听听,秋的声音》

边读边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4

13《花钟》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14《蜜蜂》

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学会默读方法

15《玩出了名堂》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观察、创造意识

16*《找骆驼》

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5

17《孔子拜师》

理出课文叙述顺序;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方法理解词句;语言积累

18《盘古开天地》

了解课文脉络,激发阅读的想象力,复述课文

19《赵州桥》

积累语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阅读课文,了解画面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6

21《古诗两首》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感情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从几方面表现了解事物特点,语言积累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按照四季特点表现景物特点,体会语言特色

24*《“东方之珠”》

从几方面表现景物特点,语言积累

7

25《矛和盾集合》

继续学习默读,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6《科利亚的木匣》

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方法,学习用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27《陶罐和铁罐》

通过人物对话,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方法

28*《狮子和鹿》

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懂得故事道理

8

29《掌声》

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语言积累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31《给予树》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人物美好品质

32《好汉查理》

通过人物言行变化,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思考:这些内容与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扎实地落实,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能力,在考试中能灵活运用。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大字体)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

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 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

PEP新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PEP新版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Unit 1学习文具pen (钢笔) pencil(铅笔) pencil-box (铅笔盒) ruler(尺子) eraser(橡皮) crayon (蜡笔) book (书) bag (书包) no(不) your(你的) 牢记下面的对话,会让你的英语说得更棒!( A是上句,B是答句) 1、向别人问好应该说―A: Hello! (你好!) B: Hi! (你好!) 2、问别人的名字应该说-A: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B:My name’s Chen Jie.我的名字是陈洁。 3.互相自我介绍。A:Hello.I’m Sarah.你好,我是Sarah。 B: Hello.I’m Mike. 你好,我是Mike. 3、跟别人分手应A: Bye.\ Good bye!(再见) B: See you.(再见) \ Goodbye.(再见) 4、A: I have a ruler\an eraser 我有一把尺子 \ 一块橡皮。 B: Me too . 我也有。 5、A: Who’s there? 谁在那儿? B:Guess! 猜! 6、A: Are you TuTu? 你是图图吗?B: No! 不是! 读读,记记下面的句子。你会很棒的! 1.show me your pen. 让我看看你的钢笔。 2. open your pencil--box. 打开你的铅笔盒。 3. close your book .关上你的书。 4.carry your bag. 背起你的书包。 Unit 2颜色:red (红色的) yellow (黄色的)green (绿色的)blue (蓝 色的) white (白色的) black (黑色的) orange (橙色的) brown (棕色的) ok (好,行) mum (妈妈) 牢记下面的对话,会让你的英语说得更棒( A是上句,B是答句) 1、早上相见应该说 A: Good morning.早上好 B:Good morning!早上好! 2、下午相见应该说―A: Good afternoon!下午好 B: Good afternoon!下午好! 3、跟新朋友第一次见面―A: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B: Nice to meet you,too! 见到你也很高兴! 4、A: This is Mr Jones 这是琼斯先生。 B: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5、A: Colour it brown.把它涂成棕色吧! B: Ok 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三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 篇,其中精读课文24 篇,略读课文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 。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梳理 ★要求熟记 Unit1 Hello! 一、单词 hello你好 hi你好 Miss小姐 class同学们 I 我 I’m=I am我是 二、词组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三、句型 1、彼此打招呼问好: A: Hi/Hello, Mike. 你好,迈克。 B: Hi/Hello. 你好。 2、打招呼并介绍自己: A: Hi/Hello, I’m Bobby. 你好,我叫波比。 B: Hi/Hello, I’m Sam. 你好,我叫山姆。 3、根据不同的时间互相问候:morning 12点之前 afternoon 12点之后 A: Good morning, Miss Li.早上好,老师。A: Good afternoon, class.下午好,同学们。 B: Good morning, Mike.早上好,迈克。 B: Good afternoon, Miss Li.下午好,老师。 Unit2 I’m Liu Tao 一、单词

are是 am是 you 你 yes是 no 不 not不 goodbye 再见 二、句型 1、询问对方是不是某人的问答: (1)A: Are you Su Hai? 你是海吗? B: Yes, I am. 是的,我是。 (2)A: Are you Wang Bing? 你是王兵吗? B: No, I’m not. I’m Liu Tao. 不,我不是。我是涛。 2. You’re right. 你答对了。 3、相互道别: A:Goodbye. 再见。 B:Goodbye. 再见。 三、知识点 1. be动词:am, is, are 2. 完整形式和缩略形式 I’m= I am(我是) you’re = you are(你是) he’s= he is(他是) she’s= she is(她是) it’s = it is(它是) what’s =what is(是什么) that’s= that is(那是) 注意:this is 没有缩略形式 Unit3 My friends 一、单词 my 我的 friend(friends)朋友(们) too 也 this 这个 is 是 sister姐;妹 she 她 he他 she’s =she is她是 he’s=he is他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1 2 第1单元测量 3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4 5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6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8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9 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10 几个0)。 11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2 ①进率是10 13 1米 = 10分米 1分米 = 10厘米 1厘米 = 10毫米 14 10分米 = 1米10厘米 = 1分米10毫米 = 1厘米 15 ②进率是100 16 1米 = 100厘米1分米 = 100毫米 17 100厘米 = 1米100毫米 = 1分米 18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 = 1000米1公里 = 1000米 19 20 1000米 = 1千米1000米 = 1公里

21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22 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23 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4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25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6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27 1吨= 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28 1000千克= 1吨1000克= 1千克 29 相关训练:《快乐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达标卷》第一单元测试卷 30 31 32 33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4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35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36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7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38 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9 3.公式。 40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41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三一班刘丹丹一﹑教材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通过与原代班教师交流和近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天真活泼,心地善良。他们热爱学校生活,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多数孩子们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这些孩子基本上能做到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还有一部分孩子能借助拼音主动识字,阅读一些浅显的拼音读物,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开始养成了读课外书的习惯。大多数孩子对要求掌握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准确地说出汉字的笔顺笔画,有比较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大多数孩子能正确背诵;孩子们会用一些词语口头或书面造句,基本上能把句子说通顺。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清楚。但是,部分孩子不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刚转来的两个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爱搞东西或随便讲话,书写较差,作业速度跟不上,学习很吃力。本学期还得抓紧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㈠、语文素养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3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时针走1小格是12分,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一圈是60;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册课文背诵整理

必背必默课文内容整理园地一(必背)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园地二(必背)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园地三(必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园地四(必背)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园地六(必背)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园地七(必背)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园地八(必背)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4、古诗三首(必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7、古诗三首(必背)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背)夜秋风,一夜秋雨。

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 一、26个字母手写体: 二、英语中有五个元音字母,分别是:Aa、Ee、Ii、Oo、Uu.其它21个都是辅音字母。以元音开头的名词,表示有一个的时候,在前面加an,例如:an eye一只眼睛,an ear一只耳朵。 以辅音开头的名词,表示有一个的时候,在前面加a, 例如:a dog一只狗,a hand一只手。 三、通常情况下,单个的单词书写时要小写,例如:good 好的。也有部分单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比如人名、地点等单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例如:Ms 女士,Aki阿基,Beijing 北京等。也有单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大写,例如:OK好的,里面的2个字母都要大写。

四、我们要知道下面的词的原形及缩写形式: 1)I’m=I am 我是2)name’s=name is 名字是3)what’s=what is 是什么4)let’s=let us让我们 5)that’s=that is 那是6)he’s=he is他是 7)she’s=she is 她是8)who’s=who is是谁 9)don’t=do not不10)isn’t=is not不是 五、单词归类: 1)时间:morning早上,afternoon下午,evening傍晚,night晚上2)家庭成员:mum妈妈,dad爸爸,grandma奶奶, grandpa爷爷,father父亲,mother母亲, sister姐妹,brother兄弟,aunt阿姨,uncle叔叔3)身体部位:face脸,eye眼睛(单数),eyes眼睛(复数), hand手,hands手(复数),hair头发, nose鼻子,ear耳朵,ears耳朵(复数),foot脚, feet脚(复数),head头,mouth嘴巴,leg腿, legs腿(复数),tooth牙齿,teeth牙齿(复数)4)形容词:good好的,fine好的,nice好的,new新的, pretty漂亮的,old老的,cute可爱的,thin瘦的, strong强壮的,young年轻的,tall高的,tidy正确的5)学习用品:ruler尺子,pencil铅笔,bag书包、袋子, pen钢笔,book书,rubber橡皮,box盒子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测量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做单位,千米也叫。 1厘米的长度里有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毫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 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相关训练:《快乐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达标卷》单元测试卷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电子文本

第一单元 课文 1、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jiāo)游玩耍时,被尖利的石块划破了脚,到医院包扎一番之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xiàng)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bēng)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wěi)屈(qū),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就在他大发牢骚(sāo)的时候,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qí)实他很爱你,只是不愿表现出来罢(bà)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走到前面拐弯儿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的。”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chà)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一瞬(shùn)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儿处的回头。 想默读课文。看到弟弟的脚被划破了,爸爸只简单说了几句,就自己走了。对爸爸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说你平时感受到父爱了吗?你发现父亲爱你的方式了吗? 练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练习说话。 1. 弟弟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2.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3. 爸爸好像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 背背诵课后最后两个自然段。 认郊巷绷委屈骚其罢刹瞬 写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其疑寻父终 自选词语半信半疑不约而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教材说明:本册共32篇课文,精读28篇略读8篇。另外包括八篇选读课文。八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语文园地有五个栏目组成,四个是固定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是机动的,宽带网或者趣味语文等。 第一单元说明:这一组由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读来倍感亲切。本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首先要注意衔接。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本组教材中首次安排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师生了解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的方法。本组教材可用15—17个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材简说: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 二,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飘扬,敬礼,蝴蝶,游戏,热闹”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全文贯穿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初读课文、1.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 教师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3、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4、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字词。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 )毫米。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如:3吨=3000千克5000千克=5吨 7、(相邻)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1 吨=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 1000克=1千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