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作业指导书(2主体分部)

施工作业指导书(2主体分部)

施工作业指导书(2主体分部)
施工作业指导书(2主体分部)

二主体分部工程

2-1 砖砌体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同《1-16砖基础砌筑工艺标准》第1条

2 作业条件

2.1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暖气沟盖板。

2.2办完地基及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2.3防潮带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已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

2.4按设计标高立好皮数杆,其间距以15~20m为宜,并办完预检手续。

2.5砂浆配合比已由试验室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

2.6各种砌墙材料均为合格材料,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操作工艺

3.1粘土砖必须在使用前一天浇水湿润,以水浸入砖周边15mm为宜,即砖的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为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季砌墙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的稠度。

3.2 砂浆搅拌

3.2.1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误差水泥为±2%,砂、灰膏为±5%。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分钟。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3.2.2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中。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3.2.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小时和3小时内使用完毕。

3.2.4 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砂浆,应符合相应标准并满足施工要求。

3.2.5 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一组试样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样。

3.2.6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a)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一工作班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试块。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b)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

3.3 砌筑方法

3.3.1砌砖墙可采用梅花丁、满丁满条的砌筑形式,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3.2砌砖工程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注:“三一”砌筑法即为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

3.3.3 非直角砌体的角砖宜采用无齿锯加工制作。

3.3.4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240mm厚墙应是整砖丁砌层,在梁或梁垫的下面,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挑出层:挑檐、腰线等)中,也应是整砖丁砌层。

3.3.5 实心砖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

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3.3.6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除。

3.3.7设有钢筋混凝土抗风柱的房屋,应在柱顶与屋架以及屋架间的支撑均已连接固定

后,方可砌筑山墙。

3.4 排砖撂底

排砖撂底时,第一层砖在两端山墙排丁砖,前后檐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

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好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可将门

窗口位置左右适当移动,以求好活。如有破活、“七分头”或丁头砖应排在窗口中间,

附墙垛旁边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排砖时还应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

破活。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上面必须是“七分头”才是

好活。

3.5 选砖

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变形、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过火变色、

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和混水墙上。

3.6 盘角

砌墙前先盘角,每次盘角不应超过五层砖,新盘大角应及时吊靠,有偏差要立即整

修。盘角每层应紧对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的大小,并使各道灰缝均匀一致。

盘好的大角经复查无误后再挂线砌墙。

3.7 挂线

37墙双面挂线,24墙也可双面挂线也可单挂外手线。如果长墙几个人用一根线,

则应在线的中间适当位置砌腰线砖,并把线绷紧、穿平顺。

3.8 砌砖

3.8.1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

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8.2 操作时砖要放平,如果里手高,墙面就胀;里手低,墙面就"背"。砌筑时一定要

“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3.8.3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

12mm。

3.8.4 当砌完一步架时,在外墙面每隔2m间距的丁砖立棱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黑线), 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操作中应认真自检、互检,发现问题要立即整修,严禁事后砸墙。

清水墙面不准有“二寸渣”,不得任意变活、乱缝。

3.8.5 砌清水墙应随砌随耕缝子,其深度为8~10mm,且应深浅一致,清扫干净,混水

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净。

3.9 留槎

3.9.1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

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3.9.2施工中不能留斜槎时,可留直槎(除转角处外),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应加设

拉结钢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

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1m;末端应有900弯钩。拉结筋

不得穿过烟道和孔道。如遇烟道或通气孔道时,拉结筋应分成两股沿孔道两侧平行设置。

3.9.3在构造柱位置砖应留罗汉槎,槎子高度为五皮砖。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度

500mm设置水平拉结筋,墙厚为240mm时为2∮6,墙厚为370mm时为3∮6,深入墙内不

小于1m。

3.9.4隔墙与墙或柱不能同时砌筑而又不能留成斜槎时,可于墙或柱中引出凸槎,对抗

震设防区,灰缝中还应予埋拉结筋,其构造应符合3.9.2条款的规定,且每道墙不得少

于2根。

3.10 木砖、预留孔洞、安装过梁

3.10.1木砖应予先做好防腐处理。木砖位置为:门窗洞口从上往下反三皮砖,从下往上反三皮砖,中间距离不大于700mm,一般情况,门洞口预埋四块木块,窗洞口预埋三块木砖。

3.10.2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中设置脚手眼:

a)空斗墙、120mm厚砖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b)过梁上与过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c)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d)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

e)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范围内。

f)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3.10.3砌体工程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大于4m。

3.10.4 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3.10.5临时施工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

3.10.6安装过梁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压墙端头坐灰饱满,压墙长度一致,坐灰厚度如大于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铺垫。

3.10.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在抹灰前采用侧砖、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0左右,砌筑砂浆应饱满。

3.11冬雨期施工

见《1-16砖基础砌筑工工艺标准》第3.5条。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砂浆稠度应适宜,防止砌墙时砂浆溅脏墙面。

5.2吊装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防止碰撞墙体。

5.3上料口两侧的墙面,应用编织袋、塑料布等遮盖,以保持墙面清洁。

5.4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墙和砖柱,如可能遇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顶等措施,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5.5 雨天操作收工后,应对墙面进行覆盖。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清水墙游丁走缝: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墙面的控制立线应跟着楼层往上弹。“七分头”大小应一致(宜作机器统一切制“七分头”)。上层窗口应与下层窗口保持垂直。

6.2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时要抄平,盘大角灰缝要匀,挂线要紧,且松紧基本一致,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

6.3窗口上部立缝变活:排砖时要把活排在窗口中间位置或不明显处,砌圈梁(过梁)上第一皮砖时,不得随意变活。

6.4砖墙鼓胀:在圈梁及构造柱外侧的砖墙强度较低时,即浇筑混凝土而且不分层浇筑,振捣时碰撞墙体,外墙面无支撑。

6.5混水墙粗糙:舌头灰刮不净,半头砖集中使用且造成通缝;24墙背面平整度偏差较大;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半头砖应在大片墙上分散使用,砌每层楼的第一皮砖时,要核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

6.6构造柱两侧砖墙不符合要求:构造柱两侧砖墙应砌罗汉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根起两侧罗汉槎都应先退后进,每一退一进均应为60mm。

7 质量记录

7.1 砖、水泥、砂、钢筋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双控”材料应有复试报告

7.2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及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7.3 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2-2 砌块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要求

1.1.1 常用砌块有:粉煤灰硅酸盐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炉渣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各种砌块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及质量标准的要求。

1.1.2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等,组成砂浆的各种材料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1.1.3 施工时使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作业条件

2.1 编制具体的施工方案。

2.2 按施工图纸弹好墙轴线、边线及门窗口位置线,并经复验合格。

2.3 调整好预埋的钢筋苗子。

2.4 用相同砌块切割好咬槎破缝用的异形砌块。

2.5 砌筑用砂浆配合比已由试验室确认,准备好砂浆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排列砌块:根据施工图纸及砌块的规格尺寸试排砌块,经检查无误后,即可按试排结果进行砌筑。

3.2砌块砌筑前一天应对其浇水湿润,冲去浮灰,消除表面杂物,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每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用以控制砌体标高、灰缝水平度及墙面平整度。

3.3 用于芯柱小砌块应清理孔洞底部毛边,浇灌芯柱的混凝土,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塌落度不应小于90mm。

浇灌芯柱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除孔洞内的砂浆等杂物,并用水冲洗;

2)筑砂浆强度大于1Mpa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3)在浇灌芯柱混凝土前应先注入适量与芯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子水泥砂浆,再浇灌混凝土。

3.4砌块应上下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长度的一半,最小不得小于砌块高度的三分之一及120mm,纵横墙交接,应分层咬槎砌筑。砌筑的立缝不应与门边线同缝。

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体上,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3.5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应平直,按净面积计算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

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宜低于80%。

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筑时的一次铺灰长度不宜超过2块主规格块体的长度。

3.6尽量不用粘土砖咬槎破缝,如必须使用时,其强度不小于砌块强度。不准使用半头砖。

3.7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3.8 需要移动砌体中的小砌块或小砌块被撞动时,应重新铺砌。

3.9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墙体时预留预埋,不得随意打凿已砌好的墙体。

3.10需要在墙上设置脚手眼时,可用辅助规格的小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墙体完工后应采用不低于强度等级C15的混凝土填实。

3.11墙体中作为施工通道的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临时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

3.12常温条件下,小砌块墙体的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 先立门窗口时,在砌筑过程中应保护好所立门窗口。后塞口时,应注意口的埋件牢固性,不可损坏或使其松动。

5.2砌体上应预留、预埋管道孔槽及孔埋件。如漏埋或漏留,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不得损坏砌体的完整性。

5.3拆除脚手架时,不得碰撞墙体及门窗口角。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砌块粘结不牢:原因主要是砌块浇水不当,清理不好;砌筑铺灰面积过大;对砌筑有问题的砌块校正不及时。

6.2 水平灰缝不匀:砌筑时不挂线,铺灰厚度控制不好。

6.3 砌体错缝不符合要求:砌筑时应注意砌块的规格变动,并应正确组砌。

6.4 拉结筋不符合要求: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留设。

7 质量记录

7.1 砌块及砂浆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双控”材料应具有试验报告

7.2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及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7.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2-3 空心砖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要求

1.1.1 粘土空心砖及实心砖的品种规格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一致。

1.1.2 常用砂浆有: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合砂浆等,组成砂浆的各种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2 作业条件

2.1 主体承重结构已经验收合格。

2.2 所弹墙轴线,边线已经复验,并办理预检手续。

2.3砌筑用砖已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并确认湿润合格。

2.4砌筑砂浆配比已由试验室确认,准备好砂浆试模。

3 操作工艺

3.1砌筑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

3.2排砖撂底,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3.3拌制砂浆应采用重量比配料,应用机械搅拌,并做到随拌随用,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3.4砌空心砖应在地面、梁面、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砌到梁或楼板下皮时,应用空心砖斜砌挤紧,用砂浆填实。

3.5门窗两侧的空心砖墙应用实心砖砌筑,每边不小于240mm。各种预留洞,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预先设置,不准事后剔凿。

3.6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层错缝,交接处咬槎砌筑。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砂浆应饱满,平直通顺,立缝用砂浆填严(空心部位除外)。

3.7 冬、雨期施工

见《1-16砖基础砌筑工艺标准》第3.5条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 在空心砖墙上不准搭设脚手架排木,更不准碰撞墙体。

5.2 对墙内预埋的暖卫、电气管线及埋件应妥善保护,防止损坏。

5.3 刚砌筑的砌体不宜立即插入抹灰工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墙体顶面不平直:当砌到墙顶面不好挂线时,砌砖容易里出外进;可在梁(板)底预先弹出墙边线,按线砌筑。

6.2 门窗口两侧漏砌实心砖墙:门窗口两侧的实心砖墙,是用来埋设木砖、铁件、固定门窗口、安放梁等,如漏砌,则必须拆砌。

6.3剔凿打洞:所有预埋件、预留洞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预先留设,并经复验合格。

6.4拉结筋不合砖层:这是经常出现的毛病。应预先计算好砖层的模数、位置,在混凝土墙或柱内把拉结筋留置好。位置不合砖层的拉结筋不应弯折使用。

7 质量记录

7.1空心砖、实心砖、水泥、砂、钢筋等材料出厂合格证;“双控”材料复试报告

7.2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及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7.3 填充墙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4 隐验、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2-4 柱、构造柱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模板安装及拆除。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木板(厚度为20~50mm)、木方楞(80mm×100mm)、(80mm×120mm)、木椽子(40mm

×50mm)、(50mm×50mm)、(60mm×60mm)。

1.1.2 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1.1.3钢支撑及钢模附件、铅丝(12~14号)、隔离剂等。

1.2 主要机具

1.2.1 电锯电钻。

1.2.2 扳子、钳子、墨斗。

2 作业条件

2.1 根据柱的截面尺寸按纵、横轴弹好中线,划出柱的截面尺寸。构造柱弹好50线,检查墙身的标高是否正确;做好预检记录。

2.2 柱、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做好隐检记录。

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4柱、构造柱内部应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根部杂物。

2.5模板表面涂刷好隔离剂。

3 操作工艺

3.1 柱、构造柱模板:

3.1.1 砖混结构的柱、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用一般的方法支模。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影响外部的平整,宜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3.1.2 柱、构造柱支模后,每隔1m设一道拉条(不小于φ16)或夹杠(钢管φ48~φ53)紧固。

3.1.3 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

3.1.4 外结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模板贴近外墙面用拉条拉牢。3.1.5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连接支设后要用斜撑支牢。

3.1.6模板支设时,柱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2 柱、构造柱拆模:

3.2.1柱、构造柱支模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由施工人员做好施工记录,待砼满足规定的强度要求时方可拆模。

3.2.2 拆模与支模程序相反,先拆除拉条夹杠,然后由柱的上部拆下卡子,拆除模板,顺序下拆。

3.2.3 拆除的模板、配件应分开并及时清运,按规定区域码放整齐。

4 质量标准

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 支模时不能影响原砌体质量。

5.2 支模时严禁扰动绑扎好的钢筋。

5.3 支模后应保持模内清洁。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柱支模后应拉设纵、横中通线,验证其位置准确,防止偏移。

6.2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构造柱处的外墙在浇筑混凝土时被挤胀变形。

6.3 模板应卡紧、支牢,以保证其几何尺寸。

6.4 模板缝隙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严密,不得漏浆。

6.5 不宜采用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或混凝土接槎处。

7 质量记录

7.1模板支设技术交底记录

7.2 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3 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5 剪力墙钢模、大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拦,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

1.1.2 隔离剂。

1.1.3 锤子、斧子、电钻、活动扳手、手锯、水平尺、线坠、吊装索具等。

2 作业条件

2.1 按工程结构进行模板设计,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 弹好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

2.3 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并作好检查记录。

2.4 为防止大模板下口跑浆,安装大模板前应抹好砂浆找平层,但找平层不能伸入墙身内。

2.5 模板板面清理干净,涂刷好隔离剂。

3 操作工艺

3.1 大模板的安装

3.1.1 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撑螺栓。用托线板测垂直度,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等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其固定。

3.1.2安装外墙板,用花篮螺栓或卡具将上下端拉结固定。

3.1.3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洞口模板、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合反号模板前将墙内杂物清理干净。

3.1.4安装反号模板,经验证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

3.1.5正反模板安装后,检查角模与墙模,模板与楼板,楼梯间墙面间隙必须严密,防止有漏浆、错台现象。检查每道墙上口是否平直,用扣件或螺栓将两块模板上口固定。经模板工程进行验收后,方准浇注混凝土。

3.2 全现浇结构安装大模板

3.2.1在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利用下层外墙螺栓孔挂金属三角平台架。3.2.2安装内横墙、内纵墙模板(安装方法与外板内模结构的大模板安装相同)

3.2.3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铁板根据墙厚制作,模板要严密,防止漏浆。

3.2.4先安装外墙内侧模板,按位置线将大模板就位找正,然后安装门窗洞口模板。3.2.5合模前将钢筋、水、电等预埋等管件进行隐检。

3.2.6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平台架上,将模板就位,穿螺栓紧固校正,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成品保护

5.1 大模板吊运时,要平稳、准确,不得碰砸楼板及其它已施工完毕的部位。用撬棍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的砂浆找平层。

5.2 模板与墙面粘结不易拆除时,禁止塔吊吊拉模板,以防拉裂墙面。

5.3 冬季施工为防止混凝土受冻,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墙身放线时应准确,不可误差过大,并在模板就位时要认真调整,穿墙螺栓要全部穿齐、紧固,以防墙身几何尺寸超标。

6.2支模时,上口卡具要按设计要求安置,并卡紧卡牢。以防止墙体上口尺寸偏差超标。

6.3模板要清理干净,隔离剂要涂刷均匀。拆模不得过早,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粘连。6.4模板拼缝要紧密,连接固定措施要可靠,以防止模板缝隙跑浆。

6.5支模时角模与大模板连接时要平整牢固,以防止角模入墙过深或错台。

6.6门窗洞口模板的组装及与大模板连接要坚固可靠。以防止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7 质量记录

7.1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2 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6 梁、圈梁、楼板组合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工艺标准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梁、板组合钢、木、竹模板施工。

1 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附件(U型卡、扣件、紧固螺栓、穿墙螺栓)、钢管支撑、垫木、垫板。

1.1.2木模板,木板(厚度为20~50mm),木方楞(50×50、50×80、60×100、80×120mm)、钢管支撑、垫木、垫板、木楔、铅丝(12~14号)。

1.1.3竹模板(厚度为20~25mm,长度为2000、3000、3600、4800mm,宽度为1200、1500、2000mm)、木方楞、垫板、木楔、钢管支撑、铅丝(12~14号)。

1.2主要机具:电锯、手电钻、榔头、板手。

2 作业条件

2.1弹好50cm线,检查墙身的标高是否正确,并做好检验纪录。

2.2弹出梁、板底部标高控制线。

2.3已搭设符合要求的操作平台或脚手架。

2.4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已分步夯实。

3 操作工艺

3.1支设圈梁时在距梁底面以下50mm处的墙身上,水平间隔60~100cm留一孔洞穿50×100mm的方木作扁担(方木长根据圈梁截面尺寸留出两侧模板及索固角铁或方木椽子的尺寸量即可)。在竖立圈梁两侧模板,用拉条及斜撑(每隔60~100cm设一道)索牢。在圈梁模板上口拉通线,找直弹线以控制其梁顶部标高。

3.2结构梁模板支设

3.2.1支设结构梁模板时应从首层地面开始,先铺与梁同向的木板(厚度50mm),在木板上立支撑柱,间距为60~100cm。柱分为单排和双排(根据梁的截面尺寸,按设计要求而定),然后根据立柱高度每高1m设一根水平拉杆与各支柱连接索固。在水平杆两侧设斜撑,保证立柱的稳定。

3.2.2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对梁底按2‰的比例起拱,底模上应拼上连接角模。

3.2.3在底模板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板连接角模,用U型卡连接。木模板用钉子钉固后,安装上下锁口楞及外竖楞,附以斜撑,其间距一般为75cm。当梁高超过60cm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加固,梁上口要拉线找直。

3.2.4符合检查梁模尺寸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浇筑混凝土。

3.3楼板模板安装

3.3.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设置应执行第3.2.1条款规定。支柱设立后应拉设纵、横向水平杆以保证其立柱的稳定,在支柱上架设方楞(80×120mm),其间距为60~120cm。

3.3.2支架搭设后,要检查支柱与方楞安装是否牢固与稳定,按楼板设计标高调平方楞。

3.3.3铺设定型钢(木、竹)模板块,先用阴角模与墙模或梁模连接,然后向跨中铺设平模,定型钢模板用U型卡连接,卡距一般为15~20cm。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或木方嵌补,拼缝应严密。

3.3.4平模铺设完毕,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进行验证。3.4模板拆除工程

3.4.1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应满足表2-6-1

要求。

3.4.2拆模时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后拆竖向支撑。

3.4.3拆除水平拉杆和斜撑件,拆除梁与楼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3.4.4下调支柱螺杆或拆下木楔,拆除支柱,然后拆下U型卡和L型插销,再用钢钎轻轻撬动钢、木、竹模板,或用木槌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3.4.5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与楼板相同,如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向两端作业。

3.4.6拆除的模板、支柱、附件等应及时清出作业面分类码放。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在工作面上吊运其他模板和物料时,不得碰损梁梆,不准将平面模板用于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

5.2浇筑混凝土时,不准集中堆料。

5.3拆模时,不可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损伤混凝土外形。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梁、板底模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模板的支撑系统应按模板设计操作。

6.2模板支柱根部下应垫通长板(若在首层地面应夯实),防止梁、板下沉。

6.3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锁口方楞,再作侧向支撑,防止浇筑时模板开口、变形。

6.4 墙体支撑及穿墙螺栓应紧固牢靠,以防止墙体薄厚不一,平整度差。

6.5 门、窗模板与墙体模板应连接牢固。门、窗模板的内支撑要牢固可靠,以防止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6.6模板缝隙要封严,防止跑浆。

7 质量记录

7.1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7.2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3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7 肋形楼盖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肋形楼盖模板安装与拆除工程。

1 施工准备

1.1材料与工具要求

1.1.1木模板(20~50mm)、板带(40×40mm、50×50mm)、方楞(50~80mm、80~100mm、80~120mm)、木楔、垫木。

1.1.2 定型组合钢模板其规格、种类、质量必须符合配板设计要求。

1.1.3 竹模板(厚度为20~25mm,长度为2000、3000、3600、4800mm,宽度为1200、1500、2000mm)。

1.1.4 钢支柱、钢管拉杆、斜撑材质、尺寸均应满足支模的设计需要。

1.1.5 定型组合钢模板连接件、U型、T型卡环、螺栓、拉条(杆)、12~16号铁丝、圆钉等。

1.2 主要机具设备

1.2.1械设备:电钻、手电钻、砂轮切割机。

1.2.2要工具:斧、锯、钉锤、铁水平尺、扳手、钢尺、钢卷尺、线坠、墨斗、撬杠、经纬仪、水平仪等。

2 作业条件

2.1 柱和墙已施工完一层,并经检查尺寸、标高、轴线、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2.2 在柱、墙上弹好梁轴线、边线及水平控制标高线,满足施工需要。

2.3柱、墙上的灰渣、施工垃圾已清理干净。

2.4据作业需要已搭设完操作平台或脚手架。

2.5 首层地面基底为土壤时已做完分步夯实。

3 操作工艺

3.1肋形楼盖由主梁、次梁和楼板组成。模板支设采取先支主、次梁,再支楼板模板。平面尺寸较大时可采取分段支模的方法。

3.2 从首层开始,在地面铺设木板(厚50mm),在木板上设钢支撑或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其间距一般为600~1000mm。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从柱距地面每高1.5m处设纵横拉杆一道,以保证立柱的稳定。

3.3 在柱头上安装方楞,然后先安装主梁梁底模板,再安装次梁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在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取梁跨的1‰~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4主、次梁底模板支设后,再铺设楼板模板。使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应从楼板一侧开始,用U型卡将模板拼接严密。木模板铺设时,在两端及接头处用钉子钉牢,其它部位少钉,以便拆模。竹模板可大面积铺设,但应确保缝隙严密以防漏浆。

3.5 主、次梁底、模板铺设后应拉线验证标高,待绑扎完梁筋后,安装主梁梁梆模板。对梁模内清除杂物后,安装主、次梁上、下锁口。梁梆模板两侧每隔600~750mm设一拉条及斜撑,梁高600mm以上还应设竖板带,间隔同上。

3.6 梁两侧竖模板支设后应在主、次梁上口拉设通线,验证其标高。

3.7 肋形楼盖模板支好后,应对模板的尺寸、标高、板面平整度、模板和立柱的牢固情况进行验证,如有偏差或移动应及时纠正和加固,并将板面清理干净。

3.8模板拆除

3.8.1拆模顺序一般应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3.8.2肋形楼盖承重模板及其支架拆除。当梁、板跨度等于或小于8m时,应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70%;当跨度大于8m时,应达到100%;梁侧非承重模板应在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伤时,方可拆除。

3.8.3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当上层楼盖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的模板和支柱不得拆除。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及天津市有关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 不得用重物冲击、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5.2 不准在吊模、水平拉杆上搭设脚手架或设置临时设施,以保证模板的牢固、稳定和不变形。

5.3搭设脚手架和操作时,不得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5.4不得在模板上堆物、堆料或站人过多,以保证模板满足荷载的承受要求。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肋形楼盖模板安装应做好配板设计,保证各部形状、尺寸正确,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

6.2安装主、次梁支柱,当为土壤地面时应夯实平整,柱底部应垫木板。多层建筑时,上、下支柱应在一条竖直线上,以防模板变形、塌陷。

6.3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对缝隙较大的模板应采取补缝措施。

7 质量记录

7.1支模技术措施交底

7.2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3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8 现浇混凝土钢筋制作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用钢筋加工制作。

1 施工准备

1.1材料要求

1.1.1钢筋: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1.2主要机具设备

卷扬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夹具、工作台、卡盘、钢筋扳子、钢筋剪子、粉笔、钢卷尺、钢丝绳、地锚等。

2 作业条件

2.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柱、梁、圈梁、板、墙体等各部分截面尺寸及做法。

2.2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和下料单,确定钢筋搭接接头位置,满足规范要求,合理进行钢筋加工制作。

2.3钢筋的型号、尺寸、数量、焊接质量等均经检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4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发生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5 钢筋加工机械已安装检修完毕,并试车运转可以使用。

3 操作工艺

3.1钢筋调直

3.1.1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1.2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φ6~12盘条控制为6~8m/min。

3.1.3钢筋伸长的起点应以钢筋发生初应力时为准。如无仪表观测时,可观测钢筋表面的浮锈或氧化皮,已开始剥落时起算。

3.1.4钢筋时效可采用自然时效,冷拉后宜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期后使用。

3.2钢筋剪切、下料

3.2.1经调直后的钢筋进行剪切、下料,下料前应按下料单进行认真核对钢筋品种、规格、尺寸。

3.2.2在被剪切钢筋上,用钢卷尺量取下料尺寸,用粉笔做好标记。

3.2.3用相应的剪切工具进行钢筋切断。φ10以下钢筋宜采用钢筋剪子进行切断;φ10以上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切断。

3.3钢筋制作加工

3.3.1在剪切好的钢筋上,标记所要弯折的点。

3.3.2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3.3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3.2条款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

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3.4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3.3.5φ25以下(不含25mm)钢筋制作:在工作台上用钢筋扳子进行钢筋的弯钩、弯折的加工制作。

3.3.6φ25以上的钢筋宜采用钢筋弯曲机进行钢筋的弯钩、弯折加工制作。

3.3.7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2-8-1的规定。

表2-8-1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加工好的钢筋,按施工平面图确定的位置,按型号、规格、部位、编号栓上料牌,分别设垫木整齐堆放。

5.2钢筋在堆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渍、泥土或其他杂物污染钢筋。避免踩踏加工好的钢筋。

6 安全措施

6.1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

6.2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机械转动的外漏部分必须设有安全防护罩,在停止工作时应断开电源。

6.3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转试车正常后,方能开始使用。

6.4 钢筋冷拉时,冷拉场地两端不准站人,不得在正在冷拉的钢筋旁行走,操作人员进入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冷拉。

6.5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400mm的短钢筋时,要有防止钢筋弹出的措施。

6.6粗钢筋切断时,冲切力大,应在切断机口两侧基座上安装角钢挡杆,防止钢筋摆动。

6.7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要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

7 施工注意事项

7.1 冷拉前对钢筋的炉号、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不同炉号的钢筋应分别进行冷拉,不得混淆。

7.2 对不能分清炉号、批号的热轧钢筋,不应采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进行冷拉。

8 质量记录

8.1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8.2焊条、焊剂合格证、复验报告

8.3钢筋焊接检验报告

8.4钢筋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9 柱、构造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的柱、构造柱钢筋绑扎。

1 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钢筋:应符合本章2-8节第1.1条款要求。

1.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1.1.3控制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

1.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钢卷尺等。

2 作业条件

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的位置,将钢筋码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

2.2进场钢筋按不同规格型号分别码放并垫好垫木。

2.3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一致。

3 操作工艺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a)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面划出箍筋的位置标记;

b)根据(画线位置)标记,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放置;

c)穿另外两根受力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为1350;

d)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箍筋,加密区为圈梁上下各不小于500mm,间距不大于100mm(柱脚加密区箍筋应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1.2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并有构造措施。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钢筋骨架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表2-9-1要求,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绑根部加密箍筋。

②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3.1.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a)构造柱必须与各层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b)在砌砖墙罗汉槎时,沿墙高每500mm埋设的拉结筋应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c)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应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第3.2.5条

款的规定;

d)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1.5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均应进行检查,并做好隐检记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规定执行。

钢筋安装及予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9-2

5 成品保护

5.1构造柱、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按施工平面图中标注的存放地点垫平码放整齐。

5.2存放钢筋地点应平整,以免钢筋变形。

5.3不得踩蹋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钢筋骨架绑扎应注意绑扣方法,可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绑扎。以免钢筋变形。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9-2

注:①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②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

值1.5倍的尺寸偏差。

6.2放置砖墙拉结筋时,尽量避免碰动构造柱箍筋,并应在墙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以使箍筋间距符合要求。

6.4构造柱主筋应与圈梁钢筋绑牢,并且应在高于圈梁以上的预留构造柱主筋(苗子筋)处绑一道定位箍筋,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以防止构造柱钢筋位移。

7 质量记录

7.1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7.2钢筋复验报告

7.3钢筋分项工程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4钢筋分项工程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5钢筋分项工程钢筋机械连接和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

7.6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钢筋焊接检验报告

7.7 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2-10 框剪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浇结构中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工程。

1 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成型钢筋或网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钢筋或点焊网片。

1.1.2拉筋和支撑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铁丝: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1.1.4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

1.1.5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钢卷尺等。

2 作业条件

2.1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试验报告。

2.2钢筋或点焊网片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标注的位置码放。其立放时需有支架,平放时应垫平,垫木应上下对正,吊装时应使用网片架。

2.3弹好墙身、洞口位置线,并将预留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3 操作工艺

3.1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3.1.1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按横筋间距标出横筋位置。然后于下部及齐胸部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标出竖筋的位置。然后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3.1.2双排筋之间应绑拉筋,拉筋不小于φ6mm,间距不大于600mm,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拉筋应适当加密。两排钢筋间用梯形支撑筋固定,其间距1000-1200mm。

3.2剪力墙采用预制网片的绑扎

3.2.1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按图纸要求将网片就位,网片立起后用木方临时固定支牢。然后逐根绑扎根部搭接钢筋,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绑3个扣。

3.2.2将门窗洞口处加固筋绑扎好,要求位置准确,并将门窗洞口预留筋理顺。门窗洞口处加固筋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3剪力墙钢筋的锚固

3.3.1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3.2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见图示2-10-1

图 2-10-1

3.3.3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e不得小于设计要求。见图示2-10-2

3.3.4 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小于150mm 的构造箍筋。见图示

2-10-3

3.3.5 剪力墙洞口周围应绑扎补强钢筋,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全现浇内外墙钢筋连接绑扎构造。见图示

2-10-4

3.5 绑柱筋

3.5.1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3.5.2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3.5.3 划箍筋位置线:在立好的柱子竖筋上根据箍筋间距划出箍筋位置线。

图 2-10-2

图 2-10-3

图 2-10-4

3.5.4箍筋绑扎

a)按划好的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由上往下绑扎固定;

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d)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0,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e)柱上下两段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箍筋内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f)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m。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应按设计及有关要求弯折。

3.5.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

3.6修整:大模板合模之后,对伸出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筋的距离(甩筋的间距)。墙体浇注混凝土完毕后,立即对甩筋进行整理。

4 质量标准

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规定执行。

5 成品保护

5.1绑扎钢筋时严禁碰撞预埋件和踩蹋钢筋,如有碰动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5.2应保证预埋件、电线管等位置准确,如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严禁切割钢筋。

5.3大模板板面刷隔离剂时,严禁污染钢筋或混凝土接槎处。

6 应注意的问题

6.1墙体绑扎钢筋时应搭设内脚手架,以防止水平筋位移。

6.2下层伸出墙体和竖直钢筋连接时,应先将下层墙体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

6.3门窗洞口加强筋在绑扎前应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位置调整好,绑扎加强筋时应吊线找平。

6.4 剪力墙水平筋锚固长度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7 质量记录

7.1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7.2钢筋复验报告

7.3钢筋分项工程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4钢筋分项工程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5 钢筋分项工程钢筋机械连接和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

7.6 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钢筋焊接检验报告

7.7 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2-11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现浇结构梁、圈梁、楼板、楼梯钢筋绑扎工程。

1 材料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试验报告。

1.1.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

1.1.3铁丝: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1.1.4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

1.1.5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钢卷尺等。

2 作业条件

2.1钢筋进场应进行验收,及按规定做复试。并应按要求在现场分类码放。

2.2做好水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2.3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位置、数量、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绑扎前应先整理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其清理干净。

2.4 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2.5模板安装完毕,模板内已清理干净,并做好检查记录。

2.6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2.7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要求做好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梁钢筋绑扎

3.1.1在梁侧模上,根据箍筋间距划出箍筋位置并摆放箍筋。

3.1.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筋及弯起钢筋;穿次梁下部纵向受力筋及弯起筋;再放主次梁的架力筋并套好箍筋。将箍筋按划好的位置分开摆放,将架力筋与箍筋绑扎牢固。绑完架力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1.3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筋在端节点内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1.4绑梁上部纵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3.1.5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为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作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1.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1.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且应满足排距要求。

3.1.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当使用绑扎接接头时,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在焊接骨架的构件中,采用绑扎连接时,在绑扎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圈梁底部标高符合设计。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应在模板侧帮划箍筋位置线。放置箍筋后穿受力筋,箍筋弯钩重叠处应沿受力筋互相错开。

3.2.2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其搭接长度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3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尺寸,必须要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3.2.4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

隧道衬砌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作业准备 (2) 2.1内业技术准备 (2) 2.2外业技术准备 (2) 3.技术要求 (2) 4.1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3) 4.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说明 (3) 5.施工要求 (4) 5.1 混凝土浇筑前后施工要求 (4) 5.2泵送混凝土施工 (5) 6.劳动组织 (8) 7.材料要求 (8) 8.设备机具配置 (9)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 9.1衬砌模板质量控制及检验 (10) 9.2衬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 (11) 9.3二次衬砌质量控制及检验 (12)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4) 10.1安全要求 (14) 10.2环保要求 (15)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改建铁路成都至昆明线永仁至广通段扩能工程站前二标所有隧道正洞二次衬砌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组;熟悉、审核图纸,复核设计坐标及高程,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培训,留存培训记录签字并存档,关键作业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拖式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台车的走行轨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建筑钢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的 为指导施工单位进行钢结构施工作业, 确保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加工方法与制作工艺技术。 3 ?执行规范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4 .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术 标准、质量管 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 计单位审核批 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 (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 能的原材料及 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 编制制作工 艺技术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 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臵、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 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 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 行检查验收。 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 钢结构,应根 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1. (GB50300-2001 (GB50205-2001 (JGJ81-2002) (GB50017-2003

钢架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钢架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应于新建铁路福州至平潭铁路站前二标大象山隧道工程钢架制作及安装施工。 2 作业准备 (1)钢架材料及加工场地规划准备及硬化,包括材料、半成品堆放区、加工区、检验区规划及标识、场地用电等工作。 (2)加工场的周围挖排水沟,保持库、棚内地面的干燥。 (3)分析钢架施工图纸,根据设计尺寸及所用的开挖方法分单元,各单元长度不宜大于4m。每单元的尺寸参数对制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机械、机具数量满足要求且状况良好。 (5)人员到位,且培训合格。 (5)钢筋、工字钢等原材料购入前必须对生产厂家进行评审,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材料运到工地后应做抽样检查。 3 技术要求 隧道钢架支护分为型钢钢架和格栅钢架两种,型钢钢架主要由工字钢弯制而成,格栅钢架主要由四根Φ22或Φ25

主筋和其它钢筋制成。Ⅲ级围岩采用格珊钢架,Ⅳ级、Ⅴ级围岩采用型钢拱架。 隧道各部开挖完成初喷砼后,分单元及时安装钢架,采用与定位锚杆、径向锚杆以及双侧锁脚锚管固定,纵向采用Φ22钢筋连接,钢架之间铺挂钢筋网,然后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主要施工工序说明 (1)型钢钢架加工 钢架弯制结合隧道开挖方法采用型钢弯制机按照隧道断面曲率分节进行弯制,弯制完成后,先在加工场地上进行试拼。各节钢架拼装,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要求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型钢钢架平放时,平面翘曲小于2cm。 (2)格栅钢架加工 格栅钢架在现场设计的工装台上加工。工作台为δ=20mm的钢板制成,其上根据不同断面的钢架主筋轮廓放样成钢筋弯曲模型。钢架的焊接在胎模内焊接,控制变形。 按设计加工好各单元格栅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尺寸及轮廓是否合格。 格栅钢架各单元必须明确标准类型和单元号,并分单元堆放于地面干燥的防雨蓬内。 (3)钢架安装 钢架安装在掌子面开挖初喷完成后立即进行。根据测设的位置,各节钢架在掌子面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为保证各节钢架在全环封闭之前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同时每侧安设2根锁脚锚管将其锁定,底部开挖完成后,底部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将钢架全环封闭。Ⅴ级围岩需在拱部钢架基脚处设槽钢以增

20-21最新隧道二衬空洞敲击及注浆回填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3、技术要求 (1) 4、施工工艺流程 (2) 5、施工要求 (3) 6、劳动力组织 (9) 7、主要材料及技术参数 (10) 8、主要机具设备 (10) 9、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10) 10、安全与环保要求 (11)

二衬空洞敲击及注浆回填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1.1编制目的 消除因隧道工程衬砌质量雷达检测测线布置存在盲区的缺陷,杜绝隧道拱部出现空洞或脱空质量安全隐患。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隧道工程。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1)实施前有各架子队工程部按照混凝土施工龄期编制二衬敲击实施计划。 (2)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满足要求的施工配合比。 (3)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学习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编制二衬敲击及回填注浆作业指导书。 2.2外业准备 (1)人员安排:敲击由各架子队技术主管负责,架子队全力配合,实施前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旁站监督下实施。 (2)工具准备:提前准备好敲击所用的各种设备、台车、锤击设备、记录表,回填注浆需要的注浆机、各种注浆管、压力表、搅拌机等准备到位。 (3)检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和风、水、电等管线路,并试运转,确保各项作业正常进行,保证注浆连续灌筑。 3、技术要求 (1)回填注浆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1

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中原材料的有关规定。 (2)试验室要做好浆液配合比选定试验,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注浆的浆液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回填注浆必须保证回填密实。 (5)注浆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以及深度必须根据无损检测结果及渗漏情况确定。 (7)回填注浆必须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可进行。 4、施工工艺流程 图4-1衬砌背后压浆工艺流程图 2

钢架钢筋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FJ-5A标 金瓜山隧道 钢架钢筋网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一局向莆铁路FJ-5A标项目部(金瓜山)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一日

金瓜山隧道钢架、钢筋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1 设计参数 1.1 型钢钢架 金瓜山隧道正洞Ⅴ级围岩地段的型钢钢架设置在拱墙、仰拱位置,纵向间距为0.6m(中至中)。 各单元均由I20a工字钢、连接钢板焊接成型,单元间由螺栓连接,接头处焊缝高度应严格按照钢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焊缝高度≮6mm。 相邻钢架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内侧布置,并焊接于钢架内翼缘。 钢架采用定位筋定位,钢架与初喷混凝土间要求密贴接触。 分部开挖法施工型钢拱架拱脚打设锁脚钢管,钢管直径为Φ50,壁厚t=3.5mm,长度L=4.5m,钢架在拱脚和墙中设置锁脚锚管定位,每处4根。 1.2 型钢钢架 金瓜山隧道正洞Ⅳ级围岩地段的型钢钢架设置在拱墙、仰拱位置,纵向间距为1m(中至中)。 各单元均由I18工字钢、连接钢板焊接成型,单元间由螺栓连接,接头处焊缝高度应严格按照钢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焊缝高度≮6mm。 相邻钢架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内侧布置,并焊接于钢架内翼缘。

钢架采用定位筋定位,钢架与初喷混凝土间要求密贴接触。 分部开挖法施工型钢拱架拱脚打设锁脚钢管,钢管直径为Φ50,壁厚t=3.5mm,长度L=4.5m,钢架在拱脚和墙中设置锁脚锚管定位,每处4根。 1.3 格栅钢架(平导) 金瓜山隧道正洞Ⅴ级围岩格栅钢架设置在拱墙位置,纵向间距为1.0m (中至中)。 格栅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直径为Φ18;桁架筋采用HRB 335级钢筋,钢筋直径为Φ10;箍筋和U型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箍筋直径为φ8,联接螺栓为GB/T5781-2000,规格M20*60,螺母为GB/T41-2000,规格M20,每个螺栓螺母配两个垫圈成为一套。连接角钢采用L160×80×8。 格栅之间设连接筋,连接筋长度为1.0m,直径为Φ18;钢筋采用HRB 钢筋,连接筋沿隧道外轮廓环向单排布置,环向间距1.0m。 格栅支撑处覆盖格栅主筋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40mm。 钢架采用定位筋定位,连接筋长度为0.5m,直径为Φ16,钢架与初喷混凝土间要求密贴接触。 1.3 钢筋网 金瓜山隧道正洞Ⅴ级围岩钢筋网设在拱墙位置,在型钢钢架内侧设置一层钢筋网,保护层厚度≮4cm。钢筋直径采用φ8,网格20×20cm。 金瓜山隧道正洞Ⅳ级围岩在拱墙位置设置单层钢筋网,钢筋直径采用φ

铁路工程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XX线隧道加强支护格栅钢架及型钢钢架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⑴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 ⑵配备足够的工人、工器具和材料。 3 施工程序、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隧道钢架支护分为型钢钢架和格栅钢架两种,型钢钢架主要由工字钢弯制而成,格栅钢架主要由四根Φ22或Φ25主筋和其它钢筋制成。 隧道各部开挖完成初喷砼后,分单元及时安装钢架,采用与定位锚杆、径向锚杆以及双侧锁脚锚管固定,纵向采用Φ22钢筋连接,钢架之间铺挂钢筋网,然后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3.1 钢架加工 ⑴型钢钢架加工: 加工场地用砼硬化,精确抹平,按设计放出加工大样。钢架弯制结合隧道开挖方法采用型钢弯制机按照隧道断面曲率分节进行弯制,弯制完成后,先在加工场地上进行试拼。各节钢架拼装,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要求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型钢钢架平放时,平面翘曲小于2cm。 ⑵格栅钢架加工 格栅钢架在现场设计的工装台上加工。工作台为δ=20mm的钢板制成,其上根据不同断面的钢架主筋轮廓放样成钢筋弯曲模型。钢架的焊接在胎模内焊接,控制变形。 按设计加工好各单元格栅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尺寸及轮

廓是否合格。 图1 型钢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 加工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接头连接要求同类之间可以互换。

格栅钢架各单元必须明确标准类型和单元号,并分单元堆放于地面干燥的防雨蓬内。 3.2 钢架安装 钢架安装在掌子面开挖初喷完成后立即进行。 根据测设的位置,各节钢架在掌子面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为保证各节钢架在全环封闭之前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同时每侧安设2根锁脚锚管将其锁定,底部开挖完成后,底部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将钢架全环封闭。Ⅴ级围岩需在拱部钢架基脚处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 为保证钢架位置安设准确,隧道开挖时在钢架的各连接处预留连接板凹槽。初喷砼时,在凹槽处打入木楔,为架设钢架留出连接板(和槽钢)位置。钢架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较大间隙应每隔2m用砼预制块楔紧,钢架背后用喷砼填充密实。钢架纵向连接采用钢管(钢筋),环向间距1m。 钢架落底接长在单边交错进行,每次单边接长钢架1~2排。在软弱地层可同时落底接长和仰拱相连并及时喷射砼。接长钢架和上部钢架通过垫板用螺栓牢固准确连接。 架立钢架后应尽快进行喷砼作业,以使钢架与喷砼共同受力。喷射砼分层进行,先从拱脚或墙角处由下向上喷射,防止上层喷射料虚掩拱脚(墙角)不密实,造成强度不够,拱脚(墙角)失稳。 ⑴软弱岩隧道防止钢架下沉的措施 拱部开挖安装型钢拱架后,由于软弱岩隧道围岩的自稳性较差以及各部开挖拉开了一定距离,钢架短时间内不能全断面闭合,有可能会出现拱顶钢架下沉,导致围岩失稳或侵入衬砌界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钢架安装以后的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以防止拱顶钢架下沉。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强对钢架的锁脚固定措施

隧道仰拱及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仰拱及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1. 仰拱施工 混凝土仰拱超前于衬砌及时施作,确保支护和衬砌结构的稳 定性。仰拱采用分段整体浇注,为解决仰拱施工与掘进出碴 相互干扰的矛盾,并保证仰拱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仰拱采 用移动式栈桥进行施工。仰拱施工紧跟隧道下部开挖面进行, 待喷锚支护全断面施作完成后,灌筑仰拱混凝土,仰拱混凝 土采用简易拱架,浮放模板浇筑;填充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 开始施工;底板混凝土待衬砌完成后及时施工。仰拱一 次灌筑长度6~8m。仰拱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放车通行。(1)仰拱施工 仰拱施工时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施工时间,并紧随初 期支护尽早修筑仰拱,以利于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受力。仰 拱在拱部和边墙开挖并支护完成后进行开挖。仰拱采用全幅 整体浇筑。 对边墙部基底进行人工清理后,逐段拆除二次衬砌 6~ 8m 仰拱范围内的中隔壁底部钢架单元,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 到位,进行人工将仰拱底部虚碴清理干净,抽出积水,然后 架立仰拱堵头模板。仰拱端头采用大块槽型模板。自检合格

后,报监理工程师做隐蔽工程检查签证。浇筑仰拱及隧道填 充混凝土时,采用运输车运输混凝土,用混凝土输送泵送至 仰拱模板内,由中心向两侧对称浇注。用混凝土振动棒将混 凝土摊平、振捣。 (2)隧底填充 仰拱砼强度达到70%后,方可浇筑隧底填充。 在施作前应清除仰拱顶面的碎碴、粉尘,并冲洗干净,不得 有积水。 混凝土灌注同仰拱施工。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洒水养护,达到可以通行运输车辆的 强度,然后拖移仰拱栈桥进入下一个循环施工。仰拱一次施工 长度控制在 6~ 8m,并将上循环混凝土仰拱及隧底填充接头 作凿毛处理。 (3)仰拱栈桥 为了保证出碴和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 扰,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并保证仰拱闭合后支护结构的 受力效果,仰拱混凝土施工采用全幅整体灌筑,采用移动 栈桥解决洞内出碴进料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仰拱移 动栈桥结构见“图 7-1 仰拱移动栈桥示意图”。 开挖出碴区仰拱施工区仰拱已施工区

隧道二衬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2.1内业技术准备 (1) 2.2外业技术准备 (1) 3.技术要求 (1)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4.1工艺流程 (2) 4.2施工程序 (2) 5.施工要求 (2) 6.劳动组织 (3) 7.材料要求 (4) 8.机具设备配备 (4) 9.质量控制及检验 (4) 9.1 检查钢筋连接质量 (4) 9.2丝头加工尺寸控制 (4) 9.3 成品保护 (4) 9.4 丝头现场检验 (4) 9.5 钢筋接头的现场检验 (5) 9.6直螺纹接头试验 (5)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5) 10.1安全要求 (5)

10.2环保要求 (6)

草帽山隧道二衬钢筋机械连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JZSG-8标段隧道二衬钢筋机械连接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1)熟读设计图纸、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加工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参加滚轧直螺纹接头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所有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复验报告,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两端有保护套进行丝扣保护,进场时质检员应复检合格后方可用到工程上,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有检验记录。 2.2外业技术准备 (1)钢筋原材料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材料试验检测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原材料进场,做好防护工作。做到下垫上盖,放于不小于30cm枕木上,间距1.5m以上,严禁随地摆放。 (3)检查高压风、水、电管路畅通,接头完好,施工机具性能符合施工要求,机械性能良好。隧道内排水系统完好。应急材料、物资准备妥当,安全设施功能良好。 (4)现场施工机械、人员配置满足施工需要。 (5)材料场地全部硬化搭设加工厂房并规划出原材料存放场地、加工场地、待检半成品堆放场地、已检成品堆放场地。原材、半成品、成品堆放应离开地面30cm。 3.技术要求 (1)钢筋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2)钢筋下料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二衬作业指导书

隧道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条件及作用 隧道二次衬砌是指隧道初期支护及防排水系统施工完毕后,根据围岩变形的情况进行施作洞身混凝土,成为隧道永久性支护的一种封闭成环结构。二次衬砌相对于初期支护更具稳固性、耐久性、美观性,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二、施工工艺 1、施工顺序 隧道衬砌施工的顺序是由下而上,整体闭合,即先超前施工隧底的仰拱和填充,然后使用衬砌台车整体浇筑墙部和拱部的混凝土,形成环状闭合结构。 施工中采用仰拱栈桥先超前浇注仰拱和填充的混凝土,待其达到强度后,仰拱作业桥前移,模板台车就位浇筑边墙和拱部混凝土。形成仰拱栈桥—衬砌模板台车—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的大型机械设备衬砌作业线,在提高衬砌速度的同时有利于混凝土的机械化生产,从而保证衬砌混凝土的质量。 2、仰拱超前施工 施工仰拱时采用防干扰栈桥以保证作业空间。首先进行测量放线、隧底开挖检底,然后现场绑扎仰拱(如果有)、底板钢筋。绑扎前先将基底虚碴、杂物和积水排除干净,检查合格后方能绑扎及浇注混凝土。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混凝土,砼运输车运输,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浇注时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一次浇注成型。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清除仰拱上面的碎碴、尘土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进行回填混凝土施工。无仰拱地段,用平板振动器将砼振动密实。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其纵横坡同路面坡度设计值一致。 3、仰拱和底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将隧底虚碴、杂物、泥浆等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隧底吹洗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2)仰拱应超前拱墙二次衬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 (3)底板、仰拱的整体浇筑应采用防干扰作业平台或其它措施以保证作业空间;仰拱成型宜采用浮放模板支架。 (4)仰拱、底板混凝土应整体浇筑,一次成型。 (5)填充混凝土应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浇筑,填充混凝土应浇筑至内轨顶面下77cm位置,中心排水沟的沟槽同时立模浇注。 (6)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应作防水处理。 (7)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允许行人通过,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允许车辆通行。 4、洞身衬砌施工 (1)施工准备 ①围岩的稳定性观测。根据新奥法施工方法,二次衬砌应在围岩等支护体系变形收敛后方可进行二次支护,因此,在二次衬砌施前应由监控量测人员确认围岩变形是否趋于稳定。如变

仰拱及二衬施工作业指导书样本

仰拱及填充施工作业指导书 1 仰拱混凝土施工前, 验证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标准时, 进行基底加固处理, 直至承载力达标后方可施工。 2 排水设施: 按设计要求安装排水盲沟、施工缝采用橡胶止水带。 3 模板: 仰拱混凝土采用仰拱作业栈桥整体浇筑, 在仰拱两端设定位锚杆固定模板。仰拱每12m分成一段,禁止仰拱与填充混合施工。 4 按设计内容检验评定, 主要检验排水盲沟、橡胶止水带、结构尺寸, 满足设计后开始浇筑混凝土作业。 5 浇筑仰拱混凝土: 混凝土均在洞口拌和站拌和, 混凝土罐车运到现场, 采用HBT60输送泵入模,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捣固棒进行。 6 填充混凝土: 仰拱混凝土达到终凝后, 浇筑填充混凝土, 混凝土均在洞口拌和站拌和,混凝土罐车运到现场,采用HBT6(输送泵入模,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捣固棒进行。 7 仰拱初期支护、仰拱混凝土、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养护中的各项温度控制要求由现场试验员具体操作(测温)。

栈桥纵移施工工序 第一步:栈桥安装就绪,允许各种车辆通过,准备桥下仰拱作业 第五步:栈桥行走到位后,行走轮支撑油缸收缩,当栈桥支撑和地面完全接触时停止, 此时放下坡桥,完成栈桥 准备工作。 第二步:桥下仰拱作业,各种车辆正常通过,桥上桥下互不干扰。 第三步:仰拱施工结束,坡桥在液压油缸作业下升起,离开地面,同时行走轮下降, 行走 轮接地后油缸继续伸长,行走轮逐渐将整个栈桥撑起。

8仰拱初期支护、仰拱混凝土、仰拱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t车辆方可通行。在混凝土等强期间,川、W级围岩地段搭设仰拱作业栈桥、V级围岩地段初步考虑在洞内搭设便桥,以保证开挖及出碴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二次衬砌在洞室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及时进行施做,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模板台车施工,衬砌台车长12m二次衬砌施工施工缝与仰拱施工缝设在同一位置, 以防止同一断面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 使衬砌混凝土拉裂。插入式捣固棒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捣固。钢筋加工在洞外加工厂进行, 绑扎及焊接利用移动式多功能作业平台辅助人工进行。 1 混凝土生产 ①材料要求 所使用的水泥的标号符合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合隧道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 衬砌所用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减少水化热的产生, 施工时在混凝土中掺入部分粉煤灰,粉煤灰采用I级标准,借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施工用砂采用河砂, 其细度模数不得小于2.6,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其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拌和水采用饮用水或无侵蚀性的洁净水。减水剂应在混凝土拌合水中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再加入搅拌机搅拌。但各种外加剂进场后需抽样进行试验, 并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结构质量要求。 混凝土搅拌采用二次投料法,即先将砂、石、水泥加入拌和站进行拌和1.0?1.5min,再加水搅拌2.0?2.5min;外加剂最后加入。搅拌前外加剂先用拌和水进行稀释均匀, 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不但仅使材料均匀的混合, 还起到一定的塑化和提高和易性作用, 对防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 混凝土搅拌达到色泽一致后方可出料。 ②混凝土的运输 配备2~3台6吊的轮胎式混凝土运输罐车运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罐不得停止转动,确保入模混凝土的质量。

衬砌作业指导书

衬砌作业指导书

隧道衬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三局海南东环铁路管段所有隧道工程 2.隧道衬砌施工工艺 本区段隧道衬砌类型有:明洞衬砌、复合式衬砌。衬砌砼为钢筋砼,为减少裂纹可以在砼中掺加纤维。防水等级为一级,拱墙设复合防水板,施工缝设止水带。隧道衬砌施工应贯彻仰拱先行的原则,仰拱填充应与仰拱混凝土同时灌注,均不得留纵向施工缝;仰拱及底板施工前应严格清底,不得留有虚碴。 拱墙衬砌采用10m~12m整体液压钢模板台车衬砌。衬砌混凝土均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HBT60C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振动器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严格按设计和技术标准施工,保证“尺寸准确,强度合格,内实外美,不渗不漏,快速施工”。 隧道正洞段和明洞段拱顶、边墙、仰拱采用C30、C35钢筋混凝土。衬砌钢筋在洞外加工场加工,采用自卸汽车运到现场,洞内现场安装,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其他钢筋采用现场绑扎成型。 图2-1 衬砌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图

2.1.基底处理、仰拱和填充施工 在开挖成形后仰拱施作前,利用地质雷达或钻孔进行底部5m内的地质探测,预测预报仰拱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存在隐患时及时进行变更,采取加固措施后进行仰拱的施工。 仰拱填充紧随开挖进行,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采用仰拱栈桥跨过施工地段,以保证隧道底部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消除隧底质量隐患,确保结构稳定。仰拱和填充砼超前施工,为拱墙衬砌模板台车作业提供条件,并有利于文明施工。在仰拱混凝土自中间向两侧对称浇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仰拱砼终凝后才可进行填充砼的施工,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在其上方行车。 2.2.拱墙衬砌施工 隧道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适时进行。即在围岩量测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mm/d,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量的80%以上,且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进行,适度紧跟开挖面(一般地段距开挖面100~200m;特殊地质地段适当调整衬砌与开挖面距离),拱墙采用整体12m液压模板台车衬砌,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生产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入模,每环在拱顶预留压浆

钢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天津市万润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组 2011年4月6日

钢结构工程以其施工进度快、投资少、外观简洁大方、便于重新利用等优点,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我单位是以钢结构施工为主的新兴企业,几年来积累了很多钢结构施工方面的施工经验。下面利用近几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结合工程实地以潍柴金属炉料库工程为例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一、主体工程: 1、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复查 当基础混凝土浇筑好后,在钢结构构件进场准备吊装前,应对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全方位的复核,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以备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做必要的校正、整改和在安装过程中做调整。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主要应检查以下项目: (1)、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中心线的偏移; (2)、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之间的距离; (3)、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标高及水平度;(用水准仪进行地脚螺栓的水平及标高控制,全部做好测量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基础砼短柱上统一位置做好标记,计算螺栓的标高公差以便于调整及控制安装质量。公差较大时共同与监理及甲方进行协商并共同签字认可)弹出安装纵横十字线 为了在安装钢柱时钢柱的轴线位置,因此在基础上弹出安装钢柱的纵横十字线或边线,以便钢柱的中心线、边线与纵横十字线、边线对齐。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基础顶面弹制控制线对以后钢柱的校正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基础螺栓标高的复查是极为重要得,此处标高牵扯

到以后钢柱、牛腿、行车梁、刚架、檩条、天沟、墙板、屋面板等各个方面,施工中应作为重中之重来控制。 2、吊装前准备工作: 安装前应对基础轴线和标高,再次进行检查,检测和办理交接手续,其基础应符合如下要求: (1)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基础的轴线标志和标高基准点准确、齐全。 (3)超出规定的偏差,在吊装之前应设法消除,此外,为便于校正钢柱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屋架的标高等,需在钢柱的底部标出纵横向的轴线,在钢柱底部适当高度处标出标高准线。构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准备好所需的吊具、吊索、钢丝绳、电焊机及劳保用品,为调整构件的标高、垂直度准备好各种规格的木楔、铁丝、大锤、地锚等。 3、钢柱的吊装 构件堆放:钢结构宜堆放在安装位置附近,这样可以免去二次搬运的麻烦,并垫好枕木将钢构件主要受力处与地面垂直,也为钢结构的吊装提供便利,有利与构件的成品保护。起重机的行走路线宜安排在每跨居中位置,两侧钢柱均在其工作范围之内。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构件堆场设于厂内进行,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作业和拼装作业。故钢柱的吊装,将分成一次进行。即起重机在每根轴线附近开行。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 作业指导书 1.适用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加工与制作方法及工艺技术。 2.执行规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3.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和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 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计单 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 (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 原材料及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编 制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其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置、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 查验收。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钢结 构,应根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工程承包详图设计设计单位审图 材料采购 构件加工制作成品运输出厂

隧28二次衬砌喷淋养护台车与雾炮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上海局)

二次衬砌喷淋养护台车与雾炮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福州至厦门线铁路隧道工程二次衬砌喷淋养护台车与雾炮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2.1.1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1.2 施工前, 应完成三级技术交底,即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1.3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体检合格。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已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修建生产用房及设施,配齐并安装好各种生产设备,并按规定检测合格;配齐施工需要的各项材料及安全防护用品。 2.2.2 施工人员、机械及工器具配备齐全并进场,设备调试验收合格及材料进场检验合格。 2.2.3 按施工工艺要求已加工完成喷淋养护台架,并完成验收。 3.技术要求 3.1必须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混凝土养护施工;按照《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及《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及相关规范标准施工及验收。 3.2喷淋养护台架紧跟衬砌台车养护,雾炮紧跟喷淋养护台架对已喷淋养护段混凝土进行喷雾养护。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隧道衬砌混凝土养护采用雾炮及喷淋养护台车共同进行。 4.2工艺流程 衬砌台车脱膜、走行 喷淋养护台车 雾炮养护 养护至规定时间 图1工艺流程图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生产部 编制:邓文学 审核: 批准: 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钢结构工程分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1.适用范围 当前,建筑钢结构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为了适应建筑钢结构的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1.1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 2. 生产技术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图纸会审: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与甲方、设计人员、监理充分沟通,了解设计意图,编制施工预算。 2.1.2 编制重要质量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对生产车间进行技术交底。 2.1.3组织必要的工艺试验,对新工艺、新材料、要做好工艺试验,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2.1.4 建立技术资料档案。 2.2 生产准备 2.2.1 制定材料供应计划。 2.2.2 组织配备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及工机具。

3. 钢结构生产工艺流程

4. 下料 4.1 放样画线下料 4.1.0 放样前应熟悉图纸,并核对图纸之间的尺寸和方向,在放样过程中出现技术上问题时,应及时与生产部工艺人员联系解决。尺寸的变更,材料的代用而产生与原图不符时不得自行解决。应通知生产部工艺人员,在得到“工艺更改通知单”后方可更改。 4.1.1 铆工画线前应检查钢板的材质、厚度和表面质量,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偏差值的1/2。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合格后方可下料。 4.1.2 钢板在画线前应保持平整,平面不平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通过校平机校平方可下料。 4.1.3 画线和检查所使用的量具,应是经计量部门计量合格的量具。 4.1.4 为确保构件安装精度和下料尺寸及形状的准确须经1:1实样或电脑放样核实下料尺寸无误后方可下料。H型钢盖腹板下料长度应加0.5~0.8 ?的纵缝焊接收缩量及切割余量。对需铣削加工的零件端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Q2合同段(K344+500~K349+200) 隧道二次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一局集团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 Q2合同段项目部 2012年9月1日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国道317线隧道工程Q2合同段施工图第三册第一分册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二、编制目的 编制本技术交底旨在规范二衬各工序的施工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认识和质量意识,从而使二衬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三、适用范围 本交底书适用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17线雀儿山Q2合同段范围内隧道二次衬砌工程的施工。 四、工程概况 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雀儿山隧道主体工程包括主洞和平导,隧道主洞长7079m,最大埋深709m。本合同段主洞长3530m;隧道平导长7108m,最大埋深706m。本合同段内平导长3576m。隧址区内山势陡峻,沟谷切割深度最大在1000m以上,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遗迹分布,属高山~极高山川地貌。 本隧道包含人行横洞8道,车行横洞3道,辅助施工横通道2道,消防洞、地下变电所各一处。

五、二次衬砌施工内容 1、总体施工方案 本隧道按复合衬砌设计,衬砌采用“仰拱超前,墙拱整体”的方法,

按照“拌、运、灌、振捣”机械化作业施工。衬砌台车采用全新的全断面液压整体式台车,混凝土采用拌合站统一拌制,混凝土输送泵入模。 为了保证隧道完工后不渗不漏,开挖时要保证开挖面圆顺,对渗水地段预先进行有效处理;衬砌施工时将采取先进无钉铺设复合防水板工艺;对施工缝和沉降缝的处理要坚持按规范处理,并逐个检查、落实;衬砌后采取背后视情况压注水泥浆进行防水治水等。 2、施工顺序 割除锚杆头(局部集中引水)第一层电缆沟铺底环向透水管安装土工布挂设防水板挂设第二层电缆沟铺底(纵、横向排水管安装)(有仰拱或预埋钢筋段时应提前施作)模板台车就位交通工程预埋件安装、止水带(止水条预留槽) 堵头板安装混凝土分层浇筑拆模(穿线盒盒盖)养护 3、各工序施工方法 3.1割除锚杆头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在二衬砼施工前必须对外露的锚杆头等尖锐物全部进行割除。 ①切除时应紧贴初支混凝土面且不露头; ②将切割后的锚杆头打磨光滑,并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处理,确保二衬混凝土浇筑时防水板不被刺破。 锚杆割除工作必须超前防水板20~30m,且大于每日防水板挂设长度。工区技术员、质检员要检查到位,逐根、逐环检查确认无遗漏后签认工序交接卡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第一层电缆沟铺底 ①对未设置仰拱地段,对电缆沟铺底进行清底,清理至基岩面且无虚碴、其它杂物及积水,施工队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技术员检查并经监理同意。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 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加工与制作方法及工艺技术。 2 ?执行规范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3.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和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 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计单 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 原材料及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编 制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置、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 查验收。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钢结 构,应根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C 详图设计 f 设计单位审图一( -?构件加工制作f成品运输出厂编制材料计划f材料采购一I

隧道二衬作业指导书

九岭山隧道二衬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隧道衬砌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与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衬砌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⑵《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⑶《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九岭山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作业,包括衬砌模板、钢筋、混凝土、仰拱及仰拱填充作业。 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严格按照铁道部<2010>120号文的要求组织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与站集中拌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混凝土泵送入模。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2 衬砌钢筋 钢筋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将表面油渍、水泥浆与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利用冷拉方法矫直伸长率:Ⅰ级钢筋不得超过2%,Ⅱ级钢筋不得超过1%。 4、2、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符合表4-2规定。 表4-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并各不少于3件。 4、2、2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3规定。 表4-3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与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4、2、3衬砌结构构造要求: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其环向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并按下表要求分散布置,受拉钢筋应采用套筒机械连接,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接头布置要求表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