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教育弊端

中国式教育弊端

中国式教育弊端
中国式教育弊端

从一起高三学生跳楼事件说开去2014年3月13日晚上,浙江省温州平阳萧振高中发生高三学生跳楼事件,学生原本在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也有老师在场,忽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混乱,跳楼男生当场死亡。是高考压力太大,还是其它什么让他作出这样令人痛心惋惜的决定?曾经“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掀起了人们对中国式教育模式的讨论。棍棒之下真的能出“才子”吗?他说孩子是“民”,他是“主”,在他的管教之下,孩子丧失了自由,民主,剩下的只有分数。高等学院的荣耀、光辉,父亲的痛斥、鞭挞,这真的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吗?在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想谈谈对当下中国式教育的一些想法。

教育本身是一件高尚而圣洁的事业,在中国却常常遭人诟病。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的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应试教育给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带来的不是成功和幸福,而是失败和痛苦。

在高考指挥棒成为全社会教育轴心的当下,我们的人才观变得单一而局限,对高考状元的吹捧,其实是大众浮躁心理的一种投影。各种加分政策层出不穷,甚至为了让钉子户顺利拆迁,居然出台高考加分的措施,不禁令人哑然失笑。社会的躁动勾勒出我们教育的功利性和浅表性。分数像一座高山挡在了无数父母和孩子面前,大多数父母们只为孩子获奖或考到高分而感到虚荣和满足。因此,很多学生信奉的是分数,崇尚的是奖状,在无形中扼杀了个人未来发展空间。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计划好上什么名牌高中、大学以及留学等各种“镀金”方式,很少去关注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爱面子可能是中国人永远无法解开的情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与其说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不如说是为了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为孩子,我们听到最多的、也最不愿意听到的是“别人家的孩子”,网络上也流行过“我有一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诸如此类的经典段子。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便将自己一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走自己认为对的道路,这样往往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还牺牲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生和老师间微妙的关系也是其中的一大关键,从孔孟时期的尊师重道,到如今老师和学生间产生种种矛盾,家长总是对老师说让他们多多费心,学生的青春期叛逆逃课却叫老师束手无策。更令人奇怪的是学生不愿听在校老师的讲解,或说听不懂难以理解,促使家长只好把目光转向各种补习机构,花费大把的时间和金钱。考试永远是学霸们的盛宴,学渣们的鸿门宴,就好像差生看不到其他学生的努力,可又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好成绩。面对13亿的中国人口和困难就业季,你想生存,只有对自己一狠再狠,于是,出现挂盐水上晚自习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磨灭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天性,使得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我们的大学还是企业,永远在追赶,却无法去超越,对最新的科技产品,能迅速去“山寨”,但很难有独创。中国的领导层也被“钱学森之问”深深困扰。2014年,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和推行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文理不分科,为的是选拔专科人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选考科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业负担。

中国虽然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人均GDP也一天天飞速上升,但真正以人为

本的教育才刚刚起步。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实在是有必要的,21世纪缺少的是人才,中国式教育下创新人才的缺失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瓶颈。我们要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幸福未来更要为祖国的强盛而读书,这样,国家才能富强进步,中华民族才能永立于世界先进之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