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单元备课(2018最新精编版)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单元备课(2018最新精编版)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单元备课(2018最新精编版)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单元备课(2018最新精编版)

青岛版义务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备课

第1课时:

课题:信息窗1 组装自行车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教材32--35页第一、二个红点,自主练习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形纸,三角板,钉子板。

2、学具准备:三角板,三角形纸片,用木条做的四边形、五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

必须要求学生尽量用木条做框架。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课本第32—33页,

①通过拉一拉可以发现三角形无法拉动,说明三角形具有()

②我知道由()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高,()条边。

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作三角形的高一般用()线画,并要标出()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1、谈话:三角形是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图形!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2、为什么隔板的支架、自行车的支架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点题: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解决红点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

1、实物感知: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

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2、辨一辨:学生分小组拉一拉用木条做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有的学生可能啦三角形或四边形的边,有的可能拉角。

3、汇报交流: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4、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

(板书: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5、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图片展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引导学生课下去发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红点2. 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独自画出一个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标明名称的三角形,生看、读、闭眼想一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想、小组交流。

师总结,板书。强调:三条线段、围成。

“围成”孩子们可能理解的不够准确,可以详细些说清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角(3)、边(3)、顶点(3)

3、动手操作:出示三角形高的图,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是怎么画的?生观察。

让学生先折一折并展开。(同桌活动)用三角板

沿着折痕画一条虚线。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折痕

与底边所形成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标出底和高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一

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并板书: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师演示画三角形的高的步骤和方法。

强调要用直尺画,虚线、标直角符号、写上高和底。

同桌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明确三角形的高是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一共有三个顶点,所以三角形的高有三条。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要弄清楚有几条,如何画。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所有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此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通过交流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做房屋的架子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有三条边的特性

B.易变形的特性

C.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此题先结合实例回顾三角形的特性。)

(三)、画一画:画出三角形各边的高。

(注意对有困难学生三角形画高的指导。)

四、课堂总结,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2、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从三角形的3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有3条高。

五、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1—3题

第2课时:

课题:信息窗1 组装自行车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6页第三个红点,自主练习第4---9题。

教学目标:

1.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进一步掌握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三角板,三角形纸片。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课本第33—34页,

①三角形的分类可以按()和()来分。

②观察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发现:()()()

③利用角的边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学生操作)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你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认识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

(二)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四、课堂总结,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五、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册,部分练习。

1、做这道题时可以延伸课后自主练习第六小题的画法让学生尝试独立画然后再集体纠正。

虽然对于画三角形,在课上已经手把手教了,但是部分学生还是不会画,尤其是不能找到在方格纸中画三角形的窍门。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对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不够扎实。还需要多让孩子们画一下。

第3课时

课题:信息窗一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系统地整理各种三角形

2.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3.通过动手自己拼搭三角形,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梳理归类

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你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知识。

(出示课题:三角形)

1.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找找生活中的三角形。(观看媒体图片)

2. 出示五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问:“你们看了这些三角形,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各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那你愿意自己也来画一组这样的三角形吗?

二、分析推理,判断属性

1、出示七个三角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角与边,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

2、分组合作,交流汇报

⑴:按角分可以分为:①③是锐角三角形;④⑦是直角三角形;②⑤⑥是钝角三角形。

⑵:按边分可以分为:②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③是等边三角形;①④⑤是任意三角形;

3. 复习各种三角形的概念

问:那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按边分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

4. 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

1)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⑦不但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那这样的三角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有一些三角形不但是等腰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2)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一样吗?

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都相同,但是大小可以不同。

三、组织讨论,判断正误

⒈教师用屏幕出示下列判断题,要求学生先小组议论每道题的说法是对还是错,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中交流。

⑴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⑵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⑶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6)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⒉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2。组内交流,集体反馈中注意请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

四、探究实践

1、完成自主练习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别划出底边的高,并画在书上。集体交流时,明确画法,特别关注学生垂直线段的画法。

2、完成自主练习4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法,以确保不重复也不遗漏。

3、完成自主练习9,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拼出各种美丽图案。活动结束展示学生作品,生生间评价

第4课时

课题:信息窗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9页第一个红点,自主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钉子板。

2、学具准备:木条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教材37――38页。

①三角形有()条边。

②我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

叫三角形?(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

形。)你认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什么叫“围

成”?

2、那么是不是说,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

一个三角形呢?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大部分学生凭直觉都会自

信地说“能”,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教学也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师:请同学们各自在小组内选一套小棒验证一下(要求三根小棒首尾相接。这些小棒的长度是任意的,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

(教学预测:有一半学生摆不成,验证的结果与学生自己的直觉不一致,从而产生“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该问题的强烈欲望。)

师:通过摆小棒验证,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有的组选用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组则不能。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有的学生说自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围不成,如果还有个别学生说出其中的“原因”——即三边关系,则可把这“原因”作为学生的猜测,直接引导学生验证。)

3、对于大家摆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的疑问,实际上很早以前许多科学家就提出来了。后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实验探索,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数学家,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摆一摆:让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摆三角形,并进行记录。

2、汇报: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得知:有的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3、动手验证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可以围成的三角形:①3cm 5cm 6cm ②2cm 5cm 6cm

不能围成的三角形:①2cm 3cm 6cm ②2cm 3cm 5cm

三、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

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课件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边长分别是5厘米、7厘米、9厘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们看,用上“任意”两个字,就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三种情况都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出来。多好啊!但是,判断的时候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

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探索出了跟数学家意思一样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

4、总结揭题。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小小数学家”,探索的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5、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

(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3) 以长为3cm、5cm、7cm、10cm、12cm的五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6个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判断3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边相加与最长边比较即可

四、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子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已经准备好了长8cm和12cm的两根木料。那么第三根木料该准备多长?并说出你的理由。

第5课时

课题:信息窗2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第38—40页第二个红点,自主练习第2、3、4、6、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的结论。

教学难点: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学具准备:小棒、量角器、三角板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教材第38页

①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个直角,()个锐角。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3个内角和的度数是多少度?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量一量

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会想到: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引导学生想到拼一拼。

(2)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

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折一折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展示汇报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度,75度,24度。()

(4)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5)钝角三角形有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6)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

3、选度数,组三角形

(课件显示如下)

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10° 18° 15° 150° 130° 72°

20° 50° 70° 35° 75°

52° 56° 54° 58° 60°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

四、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五、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

2、

3、6、8、9题

第6课时

课题:信息窗2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会利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及其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判断其他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

1.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你了解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谈话:下面我们一起来检验自己到底学习的怎么样?完成自主练习,请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展示汇报。

3.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选择题,然后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展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展示汇报交流。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

5.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 学生先自主完成挑战题第三题,再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7.挑战题第五题,请学生自己先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后小组交流展示。

小结:三角形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8.完成第六题选一选,让学生说一说理由,第4小题,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9.第七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10.总结全课

谈话:三角形看似这么简单的一个图形,其中既然蕴含了这么多奥秘,还帮住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来学好数学对我们很重要!

第7课时

课题:信息窗3: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3页红点一,自主练习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做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2、学具准备:硬纸条4根硬木条也行

3、预习提纲:阅读教材41页内容

①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②用四根硬纸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捏住对角向两边拉就形成一个()

③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是()

④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叫做平行四边形的(),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首先从四边形开始。在脑子里想一个四边形......请把你想到的四边形画出来,比一比,看谁在1分钟内画得又多又好。

2、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交流: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作四边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四条边,四个角)

规范学生的语言。强调: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交流:图中哪些地方有四边形?衣架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些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2.学生用手里材料做,做完后同桌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教师巡视指导。

3、上台来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情预设:(1)用钉子板围;(2)用小棒摆的;(3)用方格图上画;(4)直接折的;(5)用剪刀剪……

4、谈话: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面前的平行四边形,它的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先在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能证明这些猜想吗?想想办法,动手试试。

学生汇报证明方法。

(教师结合回答用课件演示验证过程。)

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相加是180°(平角),内角和是360°,对角相等。

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特征:对边平行,对边相等。特性:容易变形)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高、底。

课件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你能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垂直线段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课件演示作高的方法)说明:在平行四边形里,一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对边就是底。

3.学生自主看书上P42页,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底?

4、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高有几条?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

(3)平行四边形有两条高。()

2.选择

(1)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A.四个角

B.四条边

C.对边

(2)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相等时,这个四边形是()。

A.平行四边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3.解决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其中一条边长是5厘米。平行四边形另外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三、课堂总结知识梳理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四、限时作业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明确高的基本画法及应注意的地方。追问:如果把另一边看做底,你还会画出它的高吗?

第8课时

课题:信息窗3 认识梯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5页红点二自主练习2—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梯形模型

2、学具准备:点子图

3、预习提纲:阅读教材42—43页

①()的四边形叫作梯形。它是由上底、下底和()围成。

②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叫作梯形的(),梯形有()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那么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面图形,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2、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到大家,那么下面这个平面图形大家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梯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导入课题:认识梯形)。

二、掌握梯形特征,形成清晰表象

1.感悟梯形特征

(1)观察一下这些梯形,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它有什么特点?(学习方式:同桌讨论)

预设:四条边,四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你怎么肯定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另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梯形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重叠得到,在平行四边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在三角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到底什么样的四边形,才叫做梯形?

讨论得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变式判断:继续让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出梯形。

a.平行四边形不动,三角形继续旋转,构造新梯形。

b.三角形不动,平行四边形旋转,构造新梯形。

思考:为什么这些也都是梯形?

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么变,都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生活中的梯形

生活中见过梯形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常见梯形。

2、描述梯形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小组合作,想办法自己做也个梯形,尝试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想一想,怎样画出线段再测量。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集体交流。

师生总结:从梯形的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4、手把手指导学生独立画高。

练习反馈,引导发现: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5、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

请先阅读课本第43页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6、课件出示一个等腰梯形跟我们做的梯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两腰相等)

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3页上面右边的那个梯形。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课件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梯形有什么不同吗?

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观察书上43页第3题中间的那个梯形。我们把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8、如何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梯形?

三、巩固练习

1.图中有几个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2.画一画。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3.判断。

(1)梯形的底和高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2)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

3、从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

五、限时作业。

1、独立做自主练习3、4、5、6、7、8题

2、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动手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想想做做: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动手用纸条拼成四边形,学生汇报展示自己是怎样拼的。

第9课时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43页到4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和性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闯关练习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通过归纳概括,升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的性质。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形边和梯形平面图等。

学具准备:剪刀,量角器,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练习准备。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认识,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为什么说这是平行四边形呢?

(生回答,师贴图,板书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变魔术行出一个梯形。

(生回答,师贴图,板书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精彩闯关题,而且难度会逐题提高,你们有信心去闯关吗?

(有!)

好,就让我们一起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难度是一颗星!

二、闯关练习。

第一关:画一画。P43第1和第3题。

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生独自画高,小组交流。强调高的画法,课件演示。)

画对的举手,(生齐举手!)哗,你们真棒,都画对了,第一关顺利通过。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哦!接着我们进入第二关,难度是两颗星!)第二关:拼拼看

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动手拼图。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同时从中体验图形美。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啊,不知道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关,难度是三颗星!

第三关:明辨是非。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5)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梯形只有两条高。()

(6)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除了正方形,在我们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里也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下面跟请跟老师一起进入第四关,难度是四颗星!)

第四关:课本44页第7题。利用长短相同或不同的纸条,拼四边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剪一剪纸条,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关我们又顺利地通过了,接下来的一关的操作题,难度更大哦。难度是五颗星!大家看。

第五关:摆一摆(课本45页第8题)

本题是一道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探索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学生在摆火柴棒时,可能发现的规律是2n+1(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师:我们已经连续闯过了五关了,看来这么多关都难不到你们,不知道最后一关同学们能否顺利通过呢?难度是六颗星!

第六关:归纳总结。

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汇报。教师巡视,适当辅导。)

师:哟,同学们归纳知识的能力真行,六关全通过了。通过刚才的一轮闯关,想必同学也有不少收获吧,能谈谈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吗?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懂得了图形变换及对称图形的认识,知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

师:嗯,在这节课里,同学们都有所收获,老师真替你们高兴,最后老师给你们留一道思考题,课后跟你们的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好吗?

四、练习延伸:

(A)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小结:一组对边平行,只要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就是梯形了。)

(B)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想想看:另一个可能是什么图形?

(首先强调安全操作,然后学生准备剪刀,分题完成,先由师读题,组长分发学具,生剪,小组交流,实物投影汇报,汇报时师分别小结,重点说明怎样剪。)

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46页。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解决数学问题

3、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或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多边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简要汇报。

二、梳理知识

分类梳理知识点(课件出示问题):

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哪几类?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4、三角形任意三边有什么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梯形呢?

6、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

7、三角形有几条高?如何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如何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能约分先约分。分子和整数与分母约分,因倍关系的先约分。 (2)列乘法算式的原理:“1”是已知量,求“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5)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法1:画图(基本方法)。 法2:分数除以整数: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法3:a÷b=a×1/b(b≠0) (6)列除法算式的原理:“1”是未知量,已知“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1”是多少用除法。 (7)商与被除数大小的比较:

(8)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找“1”(“的”前面是“1”) 2、判断“1”是已知量,用乘法。“1”是未知量,用除法。 3、实量×对应的分率,实量÷对应的分率。(“的”后面是对应的分率) 第三单元:比 (9)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0)求比值的方法:前项÷后项 (11)化简比的方法: 1、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再化简整数比。 化简小数比: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整数比。 (12)按比例分配:找总量,找出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甲:乙=a:b,甲是乙的a/b,乙是甲的b/a,甲是全部的a/a+b,乙是全部的b/a+b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新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 1 ×5 ③5×2 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为什么求5个2 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2 1 ×5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导出课题:分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2 1 ×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21 ×5=0.5×5=2.5(米) 方法二:21×5=21+21+21+21+2 1 = = 2 5 =2.5(米) = 251 =2 5 =2.5(米) 方法三: 21×5=21+21+21+21+2 1 = 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分数的乘法 分数分类 分1.有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 数2.无单位(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谁的几分之几是谁 (单位一)×(分数)=(结果) 找单位一的捷径: 在一个问题中,如果有1个“的”是一个无单位分数,那“的”的前面就是单位一;如果有“占”或“比”,那“占”或“比”的后面就是单位一。 发现: 当一个分数乘1时,结果是它本身;乘真分数时,结果小于它本身;乘大于1的假分数时,结果大于它本身。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1.第二单元目标 分数除法⑴分数除法①运算意义 ②计算方法 ③分数混合运算

⑵解决问题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③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分数除法样式: ⑴分数除以整数2∕3÷5 ⑵一个数除以分数3∕4÷3/5 3.解决分数除法的方法: ⑴画图分析 ⑵算式 4.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 5.一个数越除以真分数,结果越大。 6.算分数除法时,一定要记住:路程÷时间﹦速度 7.单位“1”不知道的情况下用除法,知道时用乘法。 8.⑴分数(看) ⑵单位“1”(找) ⑶单位“1”是否知道(问) ⑷到底用乘法还是用除法(选) ⑸列式(列) 第三单元知识整理——比 比的认识 1,“:”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2,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按比例分配 把总数乘份数分之几,得数就是相应比的数。 例:明明体重30千克。 明明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其他物质占体重的 水分:30×=30×=24(千克) 其他物质:30×=30×=6(千克)。 六年级上册知识整理---第四单元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有无数条直径、半径。 4、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比值就叫圆周率,用字母π(读pai)表示。 5、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6、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2πr。 6、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 =πr2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计算器知识点 1、拿到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课本第3页)。 2、记住计算器计算的步骤。(课本第3页) 3、会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有规律的算式并找出规律。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1、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a×a简写成(a2),a+a可写成(2a),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求速度v=s÷t 4、正方形面积:s=a.a或a2 周长:c=4a 长方形面积:s=ab 周长:c=2(a+b) 5、用c表示总价,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计算总价可以写成:c=ax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点 1、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3、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a+b) +c=a+(b+c)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这种规律叫减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或a-(b+c) = a-b-c 5、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6、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叫除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 9、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减。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全册)

第1课时计算器

答案提示: 1.开关;清除屏;清除;清除 2. (1).ON/C;(2).1;7;8;(3).×;(4).6;9;(5).=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先用计算器计算出每组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按照规律写出后两道算式的结果。 1. 9×9=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2.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答案提示: 1. (1).81(2).9801(3).998001(4).99980001(5).9999800001 2. (1).100(2).1000(3).10000(4).100000(5).1000000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欢乐谷玩。车上有男同学m人,女同学15人,共( )人。看到路边红花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 )盆。欢乐谷的成人票价为w元,儿童票价为成人的一半,儿童票价为( )元 2.已知2,4,6,8,10,…第(n+1)个数是()。 3.小小有n元,淘淘的钱比小小的3倍还多4元,淘淘有 ()元。 4.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五年后,他们相差()岁。

答案提示: 1. (m+15);(50-n);w÷2 2.2n+2 3. 3n+4 4.4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

1.今年妈妈a岁,小明b岁,妈妈和小明相差岁。 A.ab B.(a+b)C.(a-b) 2. 小红家本月的用电量是70千瓦时,交电费c元,那么电费每千瓦时是元。 A.c÷70 B.(c+70)C.70 c 3. 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8小时行千米。 A.(8-x)B.(8+x)C.8x 4.每袋有a条鱼,3袋有条鱼。 A.3a B.(a+3)C.(a-3) 5.汉口到上海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6千米的速度从汉口开往上海。开出t小时后,当t=12时,离开汉口有()千米。 答案提示: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 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 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2.买30千克大米,吃了4 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 大米,吃了4 5 ,吃了( )千克。 3.120的23 的4 5 是( ) 4.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 5 。 ( )是单位“1” 5. 甲的3 5 相当于乙。 把( )看作单位“1”。 6. 乙的7 8 与甲相等。 把( )看作单位“1” 7. 12的91是( )。 8. 54的2 1 是( )。 9. 3 2米的6倍是( )。 10. 15个52 吨是( )。 二、判断题。 1.5×29 表示5个29 相加。( )2. 自然数a 的倒数是 1a 。( ) 3. 1吨的 45 和4吨的 1 5 一样重。( ) 4. 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 5 米。 ( ) 5. 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 10 。( ) 三、选择题。 1.5千克的3 1与3千克的5 1相比( )。 ①5千克的3 1重 ② 3千克的5 1重 ③ 一样重 2.)189 7(5 218)9 75 2(××=××这是根据( )。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3.下面图中,( ① 4.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① 一个数(零除外)与它的倒数的乘积等于1。

② 已知b =14 13×a (a 是非零自然数),a 肯定比b 大。 ③ 男生人数的4 3相当于女生人数。这句话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 “1”。 5.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 ① 31 ×21=312 1 ② 21+43×4=43×)21+4( ③ 6=6×6 5+61】 四、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 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25843?? 232124? 15 1365139?? 11511543+? 6511765114?+?24)3143(?- 9 1)4151(?+ 52+43×32 (41-61)×12 1413×13+1413 265×10 3 ×39 347 ×28 34 ×815 ×310 五、解答题。 1.学校购进3600本儿童读物,其中181是经典名著,40 3 是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各多少本? 2. 某工厂一月份用电4800度,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 10 1 ,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多少度?二月份实际用电多少度? 3. 爸爸今年40岁,儿子的年龄比爸爸年龄的4 1 多4岁,儿子今年 多少岁? 4. 有300个桃子,大猴子拿走31,小猴子拿走余下的4 1 。小猴子拿 走了多少个桃?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 试题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一、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几个正方体组成。 ( )个 ( )个 ( )个 ( )个 2、摆一摆,填一填。 ① ② ③ 观察上面的三个物体可以知道:第①个物体从上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②个物体从正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③个物体从侧面看到( )个正方形。 2、从( )面和( )面看到三个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从( )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12分)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三、 观察连线。(6分)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8分) 1、如右图,数数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① 9 ② 10 ③ 11 ④ 12 2、 左图是四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从侧面看到的是() ①②③④ 3、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下面的图 形是从( )看到的。 4、下列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①②③ 5 的是()。 ①②③ 6 )。 ①②③ 五、仔细看图,填图号。(8分) ①②③ 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B C

六、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 在方格纸上画出来。(18分) 七、创新提高。(18分) 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上面看到的是,共有多少种摆法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2、下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若是由3个正方体摆放,该如何摆若是由4个正方体该如何摆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3、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如果从前面、侧面 是看到的形状都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吗试一试。 ( (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附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练习检测卷 一、填空。 1.12×2 3表示( )。 2.11 7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5。 3.35千米=( )米 7 12小时=( )分 4.6∶( )=( )16=3 4=15÷( )=( )(填小数) 5.20的35相当于40的? ?? ?? ;1吨的58相当于( )的18。 6.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人之间,男、女生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 )人。 7.把3∶4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倍。 8.甲数是乙数的3 5(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比甲数多? ?? ?? 。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里 填上“>”“<”或“=”。

34×3234 58÷558 34×1634÷16 1÷341×34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54-14=1,所以54和1 4互为倒数。( ) 2.20÷2与20×1 2都可以表示把20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 3.从家到学校,哥哥走7分钟,弟弟走9分钟。哥哥与弟弟速度的比是7∶9。( ) 4.光明小学与宇光小学的女教师都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 4,两个学校的女教师人数一样多。( ) 5.甲、乙两人今年年龄的比是5∶6,明年年龄的比一定是6∶7。 ( ) 6.74∶7 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1。(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木料的( )。

A.25 B.25米 C.15 2.一堆煤用去25,还剩1 5吨,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 A .用去的多 B .剩下的多 C .一样多 3.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1 5,比值( )。 A .扩大到原来的25倍 B .缩小到原来的1 25 C .不变 4.食堂有2吨面粉,每天吃总数的1 4,可以吃( )天;如果每天吃1 4吨,可以吃( )天。 A .8 B .6 C .4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0.2∶1 B .1∶5 C .5∶1 四、 计算。(1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9÷17= 23÷12= 57×710= 15÷513= 6÷13= 9×113= 2.计算下面各题。 35×34÷910 815×49×516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20分) 1、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2、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3、3分米=()米4角=()元 2.5千克=()克 4、已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若a×10=b÷0.1(a、b都不等于0);则a()b。(填上“>”、“<”或“=”) 6、0.30是( )位小数;读作();它与0.3的大小()。 7、2.7×2.8的积;小数部分有()位。 8、0.25扩大它的100倍是();再扩大它100倍是()。 9、把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也就是把原来的数()倍。 10、把6.068去掉小数点;原数就( )。 1 / 38

二、小小审判员(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10分) 1、一个小数要扩大3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 2、近似数是5.38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3、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4、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5、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比较大小:3.105 ( ) 3.15 A、> B、< C、= 2、大于2.109而小于2.209的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3、把84.6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是0.846 2 / 38

A、10 B、100 C、1000 4、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 ) A、30个0.01大 B、3个0.1大 C、它们大小相等 5、≈( )亿(保留整数) A、75 B、76 C、75.54 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A、0.05 B、0.50 C、0.500 7、5.384中的“8”在 A、十位上 B、百位上 C、百分位上 8、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四、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 38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017)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检测卷 一、填空。 1.12×2 3表示( )。 2.11 7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5。 3.35千米=( )米 7 12小时=( )分 4.6∶( )=( )16=3 4=15÷( )=( )(填小数) 5.20的35相当于40的? ?? ?? ;1吨的58相当于( )的18。 6.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人之间,男、女生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 )人。 7.把3∶4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倍。 8.甲数是乙数的3 5(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比甲数多? ?? ?? 。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 里填上“>”“<”或“=”。

34×32 34 58÷5 58 34×16 34÷16 1÷34 1×34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54-14=1,所以54和1 4互为倒数 。 ( ) 2.20÷2与20×1 2都可以表示把20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 3.从家到学校,哥哥走7分钟,弟弟走9分钟。哥哥与弟弟速度的比是7∶9。 ( ) 4.光明小学与宇光小学的女教师都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 4,两个学校的女教师人数一样多。 ( ) 5.甲、乙两人今年年龄的比是5∶6,明年年龄的比一定是6∶7。 ( ) 6.74∶7 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1。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木料的( )。

A.25 B.25米 C.15 2.一堆煤用去25,还剩1 5吨,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 A .用去的多 B .剩下的多 C .一样多 3.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1 5,比值( )。 A .扩大到原来的25倍 B .缩小到原来的1 25 C .不变 4.食堂有2吨面粉,每天吃总数的1 4,可以吃( )天;如果每天吃1 4吨,可以吃( )天。 A .8 B .6 C .4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0.2∶1 B .1∶5 C .5∶1 四、 计算。(1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9÷17= 23÷12= 57×710= 15÷513= 6÷13= 9×113= 2.计算下面各题。 35×34÷910 815×49×516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细心填空。 1.8 7=( )(小数)=( )%。 2. 5的倒数是( ),0.4与( )互为倒数。 3. 在○里填上“〉”、“<”或“=”。 49×23○49 65×1○65÷1 83÷73○8 3 4.一桶啤酒倒出3 2,刚好倒出12千克。这桶啤酒原来重( )千克。 5.一箱葡萄重28千克,吃了4 1,还剩( )千克 。 6. 为了庆奥运,实验小学绘制了一幅百米长卷图,其中六年级绘制的占全长的 52。六年级绘制了( )米画卷。X|k |b | 1 . c|o |m 7.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这是一个( )三角形。8.6:0.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9. 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全程的 53,这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全程长( )千米,行完全程需( )小时。 10.小明用圆规画了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画得圆的周长是( )厘米。 11. 希望小学六年级一班美术兴趣小组有12名学生,这12名学生的身高(厘米)是: 154 156 158 165 158 148 158 151 150 162 163 14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2. 前进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测验,结果有97名学生及格,3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是( )。 13.在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盒子里有大小相同的20个红、黄两种球。要想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5 3,盒子里应放红球( )个,黄球( )个。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第1点能理解,第2点要会背得分: 1、用字母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 可以省略不写。省略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顺序写。如:a×b=ab、5×a=5a、1×a=a、a×a= a2 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结果时要注意格式:首先写出字母等于几,再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脱式计算的形式,将字母换成数再计算即可。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如:s=vt;计算公式,如: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或s= a2 ; 3、正方形的周长:C=4a 长方形的面积:S=ab ;长方形的周长:C=2.(a+b)=2(a+b) 注意:2 a与a2学习时注意区分,不能混淆。2 a表示两个a相加,a2两个a相乘。当a等于0或2时,2 a=a2 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1)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那么,s=v×t ;v=s÷t ;t=s÷v (2)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 表示求总价的公式是:(c=a×b ); 表示求单价的公式是:(a=c÷b ); 表示求数量的公式是:(b=c÷a )。 (3)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 表示求工作总量的公式是:(c=a×t ) 表示求工作时间的公式是:(t=c÷a ) 表示求工作效率的公式是:(a=c÷t ) 3、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公式: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 长 =(a+b)×2 面积=长×宽 S 长 =a ×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 正 =a×4=4a 面积=边长×边长 S 正=a×a 或S 正 = a 2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4分) 1 ()÷()=()%=():40 2.9份,每份煤重(),每份是这堆煤的()。 3.()比20米多20%,3吨比()千克少40%。 4.9 ÷()= 0.75 =():24 =()% 5.0.75: 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和它的倒数的和是2。 7.走一段路,甲用了15分钟,乙用了20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9.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25% ,剩()米 10.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 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12. 一个半圆的半径是6dm,它的周长是()dm,面积是()dm2。 二、判断。(10分)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不一定比原数大。 ( ) 3.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 3.14倍。() 4. 一个真分数乘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真分数。() 5. 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 某人栽了101棵树,全部成活,其成活率为101%。() 7.加工97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7%。 ( )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也相等。() 9. 如果a×23 =b×35 (a、b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4. 100克糖水中含糖10克,则水与糖的比是() A、10:1 B、11:1 C、9:1 5. 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cm2。 A、28.26 B、12.56 C、50.24 6. 1000元存入银行3年,到期时取出1045元,则取出的1045元叫() A、本金 B、利息 C、本金和利息 7.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6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快() A、37.5% B、60% C、62.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B、圆具有对称性 C、圆是曲线图形 9.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10.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11.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17分) 1、一张光盘的刻录面为环形,内圆的直径是4厘米,外圆直径是12厘米,这张光盘刻录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件羊毛衫的标签中写有“羊毛85%”表示()占()的85%。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 : 3, 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5、圆周率表示的是()和()的倍数关系,用字母()表示。 6、在同圆里,半径是直径的(),它们都有()条。 7、六年级(1)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8%,全班共5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人。 8、在○里填上>、<或=。 1×○13÷1○3 10○10÷ 9、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 10、1米的4/7是()0.75比1/4多()% 18是()的1倍()比18多15%。 二、判断题:(6分)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2、已知X×Y=1,那么X和Y互为倒数。() 3、4米增加它的1/4后,再减少1/4,结果还是4米。() 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5、小明家12月份用电量比11月份节约了110%。() 6、A和B为自然数,A的等于B的40%,那么A<B。() 7、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 8、5米: 10分米= 1 : 2 。() 9、新培育的玉米良种,发芽率达到120%。() 三、选择题:(6分) 1、一堆煤,运走1/4吨,还剩下()。A3/4B3/4吨C无法确定 2、把0.85、7/8、85.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A0.85B7/8C85.1% 3、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就扩大()。 A 6.28倍B2倍C4倍D2π倍 4、把5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千克B10%千克C2千克D千克 5、甲数减少了它的1/4后是75,这个数是()。 A30B45C100D125 6、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A1/4B78.5%Cπ/4 7、母子俩的年龄差是28岁,母子的年龄比是3:1,那么儿子是() A 16岁 B 7岁 C 14岁 D 15岁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

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青岛版四年级下 一、填空题:(10 分) 1、在计算 567-67×5 时,先算( ),再算( ),结果是( ) 2、一个数加上 0,得( );0 除以一个( ),得 0 3、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4、0.53 里面有( )个 0.01 ,如果把它保留一位小数是( ) 5、98400200=( )亿 ≈( )亿 (保留一位小数) 6、把 3.14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小数( )到原数的( );如果把 3.14 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 ) 7、按角分,三角形可分为( )、( )、( ) 8、小明在计 算( 2 8+22)×□时,漏 看了小括号,算出 的结果是 35 8,他现了错 二、判断题:(4 分) 1、 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却有最大的小数。 ( ) 3、5 千克 30 克=5.3 千克。 ( ) 4、8 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0.08 。 ( ) 三题:(4 分 1、把小数点先向右移三位,再向左移二位,这个小数( ) ① 大② 扩大 10倍 ③ 缩小 10 倍 ④ 扩大 1000 倍 2、98×101=98×100+98×1=9898,这是根据乘法( )进行简便运算的 。 ① 分配律 ② 交换律 ③ 结合律 3、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①2 厘米 16 厘米 17 厘米 ②3 厘米 8 厘米 5 厘米 ③5 米 7 米 9 米 4、0.1 和 0.9 之间有( )个小数 ① 7 ② 8 ③ 9 ④ 无数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4 分) 150×6= 0.72-0.28= 0.57+0.9= 3.8+0.12= 10-0.09= 5÷1000= 10-6.5+3.5= 15.3+15.3= 2、用竖式计算: (4 分) 3.906+0.66 28.56-14.76 3、用简便方法计算: (6 分) 1.29+3.7+0.71+6.3 125×89×8 57×101– 57 4、计算下面各题:(6 分)

(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20分) 1、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2、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3、3分米=()米4角=()元 2.5千克=()克 4、已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若a×10=b÷0.1(a、b都不等于0),则a()b。(填上“>”、“<”或“=”) 6、0.30是( )位小数,读作(),它与0.3的大小()。 7、2.7×2.8的积,小数部分有()位。 8、0.25扩大它的100倍是(),再扩大它100倍是()。 9、把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也就是把原来的数()倍。 10、把6.068去掉小数点,原数就( )。 二、小小审判员(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10分) 1、一个小数要扩大3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 2、近似数是5.38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3、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4、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5、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比较大小:3.105 ( ) 3.15 A、> B、< C、= 2、大于2.109而小于2.209的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3、把84.6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是0.846 A、10 B、100 C、1000

4、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 ) A、30个0.01大 B、3个0.1大 C、它们大小相等 5、7554000000≈( )亿(保留整数) A、75 B、76 C、75.54 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A、0.05 B、0.50 C、0.500 7、5.384中的“8”在 A、十位上 B、百位上 C、百分位上 8、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四、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6.18 6.17 6.099 6.176 2、7.009 7.09 7.901 7.109 3、4.57 4.75 4.55 4.77 4、0.205 1.025 5.102 2.510 五、按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6分)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5.06 20.249 1.995 六、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8分) 8.7○7.8 2.63○2.629 570厘米○5.70米 4.6千米○4603米70克○0.7千克 2.3千克○230克 1.09米○180厘米3元○30分 七、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8分) 1、5.064(精确到十分位) 2、3.1449(精确到百分位) 3、2.905(保留一位小数) 4、25498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