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我所理解的法律逻辑学

——反映人脑抽象思维的学科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它可以称为“法律逻辑”或“法学逻辑”。法律逻辑学不是法学的一个部门,而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部门。法律逻辑学是出于形式逻辑学下面一个层次的逻辑分支学科,是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等并列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法律逻辑学的渊源不源于法学理论,而来源于人脑思维和事物发展的特殊理论、观点和学说。法律逻辑,更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智者,可以认为他们是天生的法律人,且以逻辑为主要学术工具。第一个智者普罗塔哥拉,他不仅为一个城邦立法,他还亲自教授学生以逻辑方法(按罗素的说法,“智者”差不多就是教授的意思)。一个流传广泛且至今难解的悖论是,普罗塔哥拉悖论,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在罗马时代的《阿提卡之夜》里有记载,大意是说他告他的学生不交学费,但是由于口头合同有约定:“在学生第一次胜诉的时候才交纳欠缴的学费”。结果师生产生了不同解释。其他智者更多的贡献是培养法律方面的学生。稍后,苏格拉底在价值分析方面,对现今的很多法理学术语进行了逻辑研究,他使用的问答法影响了美国现代的案例教学法,一般我们不得不称其为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贡献了辩证法,其实也不过是定义和划分技术的发展而已,柏拉图对法学的贡献显然是希腊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亚里士多德完成了逻辑学的集大成,同时他也是法学上的伟大贡献者,他的三段论直接产生了近代的司法三段论,他的《修辞学》比较成功地启示了人们对法庭辩论的研究。真正的法律逻辑,应当是在罗马时期,几乎所有健全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技术都成就于罗马时代。这是它影响世界的超文化因素。法律逻辑学的任务在于把形式逻辑原理运用与法学和法律工作实际,探索在法律领域应用形式逻辑的具体特点,因此,法律逻辑学研究的还是属于思维领域的现象。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在理性认识阶段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人脑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阶段)。一般意义上指依照逻辑推理来观察、认识、判断客观事物,并以语言形式表形出来。人通过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是思维的结构和思维的基本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工具。“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追求思维的稳定性,辩证逻辑追求思维的灵活性。二者恰当的处理了法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矛盾,使合法与合理并行不悖。在实践中,“思维模式往往比制度模式更重要,中国法制现代化首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而要实现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就不能不关注中国法律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法治国家中,一切法律问题都必须用法律思维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代法学,在两个方面已经不可避免地,必须以法律逻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一个是,法律解释的方面,人们在争论法律推理是可形式化的还是不可形式化的。如果按照可形式化的观点研究,法律解释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化评价工作,形式平台是一样的,但是价值初始极其不一样,这种研究明确了形式和价值的区别。法律逻辑另外一个方向是,诉讼事实的论证问题,人们期待知道法律上的论证是何种性质的,证明的可能性怎么样,证明的技术和手段是什么,证据方面有什么是独立于逻辑规则甚至反逻辑规则的,以及这些变异何以可能的原因。总体而言,法律逻辑学是研究人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社会客观规律的研究。故而学习法律逻辑学对

与我们应用法律思维来解决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实际的意义。

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领域运

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从应然的角

度看, 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 一) 法律思维的基本形式与法律思维方法

1. 从法律逻辑的意义上说, 法律思维的基本形式

包括: 法律概念、法律判断和法律推理。法律思维主

体或司法主体在从事法律活动或司法活动中, 提出或

使用的法律概念要明确; 做出的法律判断要恰当; 进

行法律推理要有逻辑性。这是正确进行法律思维活

动的基本要求。

首先, 法律概念明确, 即准确界定它的内涵和揭

示它的外延。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使

用这个概念的前提, 这对于法律概念的使用尤为重

要。由于有些法律概念的含义比较模糊或适用的范

围不清晰, 因而对法律概念的说明、解释就是非常必

要的。如立法中, 对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 用法律条

文的形式规定的内涵和外延。又如, 法律解释或司法

解释中对一些法律概念的说明、解释等。

其次, 法律判断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因而, 法律

判断是构成法律推理的基本要素。法律逻辑强调法

律判断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 即断定的内容符合案

件的实际情况和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有了这样的

判断, 才能保证法律推理前提的真实性和结论的正确

性。

第三, 法律推理是法律思维的重要形式和基本方

法。一般地说, 法律推理存在于法的整个实施过程,

尤其是司法过程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是制定法国家, 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基本前提。法

律推理活动必然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此外, 案件事

实是法律推理的另一个前提。根据案件事实寻找法

律规定, 进而对法律规定进行解释, 最后将法律规定

( 大前提) 和案件事实( 小前提) 结合在一起, 得出对案

件的处理结论。这是我国法律思维主体, 特别是司法

主体的基本思维方式, 即演绎推理模式。在法律适用

中,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同样是法律推理的基本形

式。学界的通说认为, 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是形式

法律推理。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实质法律推理。一般

地说, 形式法律推理适用于简单案件, 实质法律推理

适用于疑难案件, 特别是法律疑难案件。有时, 法律

适用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上述两类推理的运用不是截

然分开的, 而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运用于法律适

用过程中。总之, 法律推理是法律逻辑研究的核心问

题。

2. 法律逻辑方法, 亦称法律思维方法, 是法律思

维主体认识法律问题常用的逻辑方法, 即根据案件事

实材料和法律规定, 遵守逻辑规律、规则, 形成法律概念, 做出法律判断, 进行法律推理的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定义、划分、演绎、归纳等。在法律适用中, 运用法律思维方法对已有的法律判断和法

律概念加以适当整理( 对照、分解、组合、推出) 就能得到新的、更深刻而全面的法律知识。

( 二) 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模式与法律运作过程

法律职业者, 即法律的从业人员。主要指法官、

检察官、律师等。按照法学界的通说, 法律思维是与

法律职业相联系的一种特殊思考方式, 也就是法律职

业者的思维。法律职业者最典型的代表是法官, 法律

思维的最典型形态是法官思维。它与非法律职业者

的常识性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常识性思

维相比, 法律思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殊性。法律

思维特质的形成与它的活动领域, 即法律领域是分不

开的。存在决定思维。法律运作过程的特殊性决定

法律思维的独特性以及与常识性思维的差别性。

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模式取决于法律制度和法律

运行方式。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决定法官的思维

是归纳推理模式。而大陆法系的制定法制度决定法

官的思维是演绎推理模式。在判例法制度下, 法官适

用具体案件的法律原则或规则不是经过国家立法机

关制定的, 而是从先前的判例抽象、概括出来的, 即从

若干以往判例推出一般的法律原则或规则。这一过

程, 即是从个别( 若干以往判例) 到一般( 法律原则、规则) 的归纳推理方法。在成文法制度下, 国家立法机

关制定的法律是法官判决依据, 在有法可依的情况

下, 法官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将现成的

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的运作过程, 即运用从一般

( 法律原则、规则) 到个别( 具体案件) 的演绎推理方法。

( 三) 法律思维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思维规律

按照法律逻辑的要求, 法律思维活动应当遵守有

关的逻辑规则, 应当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逻辑

规则和逻辑思维规律的重要作用在于: 保证法律思维

的确定性、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法律思维的特殊性, 有

时逻辑规则对法律思维的规范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

甚至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

要原因, 就是法律思维最终受到法律规定的约束和受

到法律运作过程的制约, 而不是相反。

法律思维应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即同一

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在法律适用中, 同一律要求思维内容( 法律概念、法律判断) 具有同一性, 即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矛盾律排除思维内容的逻

辑矛盾, 保证思维具有一贯性; 排中律要求在是与非( 如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等) 的选择中, 排中居中状态, 保证思维具有明确性; 充足理由律要求法律论证

的内容真实、充分并且论断与理由之间有逻辑关系,

保证思维具有论证性。

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 Lonl. Fuller) 提出了法制八

项原则, 其中包括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的非矛盾性

原则、法律的一致性原则。他认为, 违背其中的任何

一条原则, 不仅导致坏的法律制度, 而且会导致一个

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律制度的东西。

..

在法律适用中,

遵守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要求, 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

逻辑错误, 保证适用的法律的一致性、确定性和一贯性, 符合法制的基本原则的要求。

( 四) 法律思维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

征, 这也是区别一般逻辑思维的重要标志。所谓形式

合理, 就是要求法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应当遵守逻辑

规则, 符合逻辑思维规律, 不存在逻辑错误。法律思

维是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领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

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运用逻辑方法得出

正确的结论。为此, 正确进行法律思维的首要条件就

是形式有效。法律思维形式有效, 才能保证思维内容

的确定性、不矛盾性和一致性。

所谓实质合理, 是指法律思维内容的合法、合理。

合法, 即是说法律思维受现行的法律约束。法律是法

律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合法是法律思维内容正

确的首要条件。合法性要求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条

件下, 司法主体必须不折不扣地适用法律, 不允许在

法律规定之外寻找所谓的法律根据。合理, 一般是指

在法律存在缺陷, 如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相

互冲突等情况下, 司法主体如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实现法律价值。法律思维内容合理性的标准应当与

法律价值, 如公平、正义、秩序、效率、利益等相一致; 应当与司法公正的目标相一致。归根结底, 与法治社

会的要求相一致。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经验, 可以作为

法律思维内容合理性的因素包括: 法律原则、法理、立法精神和目的、政策、道德、习惯等。

二、法律逻辑学的特征

从学科角度看,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与逻辑学之间

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 一)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统一

普通或形式逻辑是一种静态思维的逻辑。它要

求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必须遵守逻辑规则, 符合逻

辑思维规律, 强调思维的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

法律思维也有静态性特点。法律思维主体运用

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过程中也要遵守逻辑规

则和规律, 使法律概念明确; 法律判断恰当; 法律推理有逻辑性; 法律论证有说明力。形式逻辑在法律适用

中的重要作用在于, 从形式方面保证法律适用过程和

结果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法律思维的静态性, 主要表现在法官处理简单案件时运用法律推理必

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形式正确, 即遵守有关的推理

规则。一是前提真实, 即法律规定( 大前提) 适合于具体案件。同时, 案件事实是经过证据证明并查证属实

的事实( 小前提) 。形式正确和前提真实是法律推理

形式有效性的两个条件。法官运用法律推理首先要

保证形式有效。

法律适用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思维的动态

性。法律适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案件

事实的疑难, 即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构成的要件不一致, 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司法归类难。一是法律疑难。

主要包括如下情形: 1. 法律虽有规定, 但规定过于概括、笼统, 使得规定本身的意义含糊不清; 2. 在现行法律中, 对有关主题本身没有明文规定, 亦即出现所谓

法律漏洞; 3. 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或者法律出现两

种以上需要选择适用的条款; 4. 由于法律的抽象性与

稳定性而使某些法律规定具有不可避免的僵化和滞

后性。司法运行中, 疑难案件, 特别是法律疑难案件

的出现, 需要法官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内容进行

价值判断和评价。以法律原则、国家政策、立法精神

和目的、法理、公平和正义观念、合理性等作为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要素, 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 相互冲

突的法律规则之间的选择; 对含糊不清的法律条文的

解释等工作, 从而发现判决的法律理由、论证判决的

公正性。

从法律适用的全过程看,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不

是截然分开、绝对的对立, 而是相互联系, 对立的统

一。静态思维反映了所适用法律的确定性、一致性和

明确性。动态思维反映了法律的不确定性、不一致性

和模糊性。在法律适用中, 两种不同思维形态的有机

统一, 可以避免法官适用法律过程中出现两种错误倾

向: 一是单纯强调法律确定性的教条主义, 一是片面

强调法律不确定性的自由裁量主义。

( 二) 结合思维内容研究思维形式

由于法律逻辑学研究的是法律领域, 特别是法律

运作过程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 所以它必须是法

律运作过程中法律职业者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

活动, 探索法律领域特有的逻辑现象和逻辑问题。法

官在适用法律过程的各个阶段, 如查清案件事实, 选

择适用的法律、解释法律、做出裁判等, 都要结合各个

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具

体的法律适用问题, 从而使逻辑方法成为行之有效

的、符合审判工作需要的思维工具。比利时法哲学家

佩雷尔曼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指出, 法律逻辑不仅指形式逻辑, 而主要是价值判断, 这就是说, 法

律逻辑不仅是思维规律的科学, 不仅是从形式方面去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 而主要是研究其实质内

容。

( 三)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一致性

对于理性这一概念,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

同的理解。在这里, 理性是指人们拥有的有条理思考

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而言, 它又可分为运用智慧获

得可靠知识的认知理性和根据一定原则认识特定事

物的范式理性。根据这一界定, 理性是指人们通过逻

辑推理获得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能力和水平。法律逻

辑是法律职业者从事法律工作的理性认识活动。它

集中反映法官在法律适用中运用逻辑推理对具体案

件做出裁判结论的过程。

1.形式理性, 主要表现在司法运行中, 法官根据

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 运用形式法律推理( 也称形式

推理) , 即三段论做出裁判结论。三段论推理从形式

上规定了法官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的

思维路径。沿着这条思维路径, 法官根据认定的案件

事实, 选择并解释所适用的法律规范, 使抽象的法律

规范转换为具体的法律规定, 并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

事实进行分析、评价, 即通常所说的司法归类, 使案

件事实转换为法律事实。最后将法律规定与法律事

实结合起来得出合乎逻辑的判决结论。由此可见, 法

律推理过程使法律适用过程形式化, 而这种形式化的

主要表现是法律适用过程按照三段论的规则进行。

由此体现了法律适用过程的形式性, 这种形式性是法

律形式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表明法律的适用有

赖于抽象法律概念和规则的逻辑分析以及从规则到

具体判决的形式逻辑推理。形式理性的法律在适

用上, 要求法官必须严格执行形式法, 至于正义、公

平之类的因素是立法者而不是法官考虑的因素。法

官只能依据形式理性的法律规范, 依照三段论的司法

模式得出确定的判决。

2. 实质理性, 主要表现在法律适用中, 法官运用

实质法律推理( 也称实质推理) 方法做出判决结论。

实质法律推理是对法律规定或案件事实的内容进行

实质性的分析并做出价值选择的辩证思维过程。辩

证推理( 即实质推理) 的方法不是从固定的范畴出发

进行的推理, 它是一种对各种价值、利益、政策进行的

综合平衡和选择。在处理新奇案件时, 法官要从法的

价值、目的和作用、法的基本原理( 原则) 、国家和执政党的政策、社会公共道德准则等考虑出发, 选择或创

立一个适当的规范填补法的空隙。在处理棘手案件

时, 法官要对各种价值进行平衡和选择, 适用在特定

问题上价值优越的法律规范或价值原则。法官使

用实质推理的目的, 也是为判决结论提供正当、合理

的理由。与形式推理( 这里指三段论) 不同的是, 法官

使用实质推理需要从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如法律原

则、法理、政策、习惯、道德等寻找判决的根据和理由, 使无法可依成为有法可依。

3.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不是

截然分开的、绝对的对立, 而是互相联系、对立的统

一。

首先, 法官运用三段论推理对具体案件做出裁判

结论过程中包含着实质理性的因素。它主要表现在

法律推理过程中的司法归类活动。这是法官根据法

律规范的可能范围对案件事实所进行的说明和评价。

这种说明和评价, 除主要依据法律规范外, 也不排除

有时依据经验法则加以判断, 或依据价值观念进行阐

释。通过司法归类, 使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达到一致、融为一体, 从而成为三段论推理的小前提。法官将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有机统一是实质理性的思维

活动。

其次, 法官运用实质法律推理做出的判决结论中

也包含着形式理性的因素。表面上看, 实质推理没有推理形式的结构, 不受逻辑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制约。但是实质推理的根据和理由, 如法律原则、法理、政

策、道德等与裁判结论之间仍然存在着因为 所以 的逻辑推论关系, 其推论过程也要符合逻辑

思维规律的要求。否则, 实质推理也是无效的。实质推理内容的论证性、逻辑性反映了形式理性的特点。

三、法律逻辑学的功能

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决定它具有如下主

要功能:

( 一) 法律逻辑方法符合法治的精神和要求

在法律适用中, 运用法律逻辑方法, 即法律思维

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使法律思维形式和内容与法律实施的要求和目的相一致。法律逻辑从

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规制了司法主体, 主要是法官在司法运作过程中, 必须遵守逻辑规则和法律规则进行思维, 也就是法律思维。法律思维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推理。而法律思维的内容主要是对具体案件事实的

分析、认定以及选择、解释适用于案件事实的法律规范, 并且将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联系在一起得出判决的结论。显然, 严格遵守规则进行法律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排除了某些人为的因素, 如法官个人的主观擅断与个人的喜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者是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等, 使法官的判决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法律得以正确的实施。按照法治的要求, 法的实施是法律的生命, 其中司法, 特别是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是实现法治的关键。法律逻辑则是司法过程中保

证法律得到实施的工具和方法。

( 二) 法律适用过程的方法论

逻辑学本身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为人们认识

客观事物提供了较为系统的逻辑方法理论。法律逻

辑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工具和方法, 因而具有方法论的功能。

这里的法律适用, 主要指审判机关及法官在审理

具体案件中适用法律规定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如下

几个阶段: 1. 查清需要进行法律适用的事实状况; 2.

选择适用于该情况的法律规范; 3. 结合事实对法律规范做出解释; 4. 做出把法律的一般要求适用于具体事实的判决。将上述几个阶段概括起来, 就是法官将一般性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 从而得出裁判结论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实践性的法庭技术操作活动, 也是一个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其中包括简单逻辑方法

的运用, 如法律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 也包括复杂逻辑方法的运用, 如法律推理( 形式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等。

( 三) 规范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主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

方法, 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思维路径。正确的、规范的思维模式必然有助于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反之, 错误的、不规范的思维模式必然不利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把握, 甚至会由于主体思维路径的错误而导致错误认识的结果。同样的道理, 法律职业者, 特别是司法职业者( 检察官、法官等) 在法律运作过程中用来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否

正确、规范与其所做出的司法行为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合法的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律逻辑学关于法律思维形式、方法、规则和规

律的研究, 对于法律职业者思维模式的规范作用大致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 法律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与法律运作过程相

一致, 并且符合法律运作中不同阶段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法律运作, 特别是司法运作的方式、程序决定了法律思维方式、方法和途径。因此, 法律职业者只有通过对法律运作规律的正确认识, 才能总结、概括出适合于法律运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并且以此作为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工具和手段。

其次, 法律职业者正确进行法律思维活动, 应当

符合如下两条基本要求: 一是遵守法律规则, 即在法律规定明确, 并且案件事实状况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相一致的情况下, 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规定, 保证法律的确定性、一致性和一贯性; 一是遵守逻辑规则和逻辑思维规律。这是对法律思维形式有效性

的基本要求, 也是衡量法律思维内容是否具有逻辑性的尺度。

第三, 演绎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思维模式。演

绎推理模式规制了法官裁判的思维路径: 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 选择并解释可适用的法律规范; 将法律规范( 大前提) 与案件事实( 小前提) 有机结合得出判决结论。三段论推理从形式上保证法官裁判结论的有

效性。如果法官严格遵守法律推理的程序, 不违反逻

辑规则和法律规则, 并以此种方式论证判决结论的正

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那么法官的判决在形式上就

是公正的。

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并

在此基础上探讨法律领域中特有逻辑现象和逻辑问题的一门

科学。它能为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工作提供有用的逻辑

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

一、充分认识学习《法律逻辑学》的意义

法律逻辑思维在法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侦查

工作中,案件总是在侦破工作之前发生的,而且犯罪行为通常又是在隐蔽条件下实施的,既非侦查人员直接得知,也不可能因侦查人员认识的需要而重演再现。社会现象本来就十分复杂,犯罪现象更是无奇不有,加之犯罪者作案后为了逃避罪责还要制造假象故布疑云。因此,案件的侦破工作是一件十分

困难的事情。那么,侦查人员凭借什么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

认识呢?就只能在搜集和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借助于一系列

逻辑推理而获得。几乎可以说,案件的侦破工作每前进一步

都是同侦查人员对逻辑推理的运用分不开的。

例如下面一个案例:某百货大厦二楼黄金部、钟表部柜

台的97 条金项链等商品被盗。现场没有发现案犯作案时留

下的任何痕迹,从大厦一楼到五楼也没有发现案犯攀爬的痕迹。一到五楼的32 个监控摄像机工作正常。根据上述案情,

只有三种可能:一是罪犯事先潜入现场,在工作人员离开大

厦后作案;二是内部工作人员下班后滞留在大厦或利用某种

工作之便夜间潜入大厦作案;三是在大厦内值夜班的保卫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作案。我们可以用法律逻辑中的假设进行

推演,可以大大缩小侦查范围,集中了侦查目标,赢得了办案时间,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由此看来,学习法律逻辑学意

义深远。

首先,法律逻辑学是结合着法律工作者的实际思维过程

和法律条文来研究人的思维形式结构和逻辑规律的,因此,它能为法律工作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价值的逻辑知识及逻辑

方法。学习逻辑学对于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推理能力,从已知

探求未知,进而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其独特的作用。

其次,学习法律逻辑学对于提高法律工作者的表达能力,

准确地表述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工

作者离不开说话和写文章,如写论文、著作、进行学术讨论;侦查员要书写侦查、讯问和询问材料;检查人员要提起公诉,参加法庭辩论;审判员要进行审判活动,制作判决书、裁定书;律师要撰写代理词、辩护书等等。如果没有很好的口才和书面

表达能力,其工作质量就很难得以保障,甚至会出现冤假错案。法律工作者的思想表达和论证过程是否准确、严密,直接

关系到法律的严密性和权威性,关系到涉案当事人的命运,关系到社会秩序和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因此决不可以掉以轻心。再次,学习法律逻辑学还有助于提高法律工作者的论辩

能力与识别谬论、驳斥诡辩的能力。在法律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人故意诡辩,诡辩是通过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散布貌似正确、实为谬误的言论,来为自己的错误观点辩护。学习和掌握法律逻辑学的知识,一方面能使自己不犯逻辑错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驳斥别人的诡辩。

二、学习《法律逻辑学》的方法

怎样才能够学好《法律逻辑学》呢?笔者认为学习法律逻

辑学特别应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法律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和

思维规律是从人们思维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所探讨的法律中特有的逻辑问题和逻辑现象是在法律工作者的思维过程中提出和呈现出来的。因而只有联系人们(包括自己)思维活动中的实际过程,特别是联系法律工作者思维活动的实际过程及其表现,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法律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理解法律逻辑学所探讨的法律领域中那些特殊逻辑问题和逻辑现象。

第二,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学习法律逻辑学不仅要引用

实际材料说明形式逻辑一般原理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而且应当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法律领域在应用形式逻辑时有哪些特点,揭示出法律逻辑的特殊性。

第三,讲与练相结合。把对法律逻辑学的学习与自己的

或其他法律工作者的思维实际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途径。同时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所讲和课外练习相结合,要注意理解,做到多思、多练、多用,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一 一、填空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___思维形式_____________。 6.划分是揭示概念__外延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7.定义是揭示概念____内涵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性质判断有___质________和____量________两个方面。 20.“SAP”判断换位后得__PIS_____判断。 二、单项选择 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 A.交叉关系 B.反对关系 B.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10.“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三.双项选择 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 B.划分不全 C.子项相容 D.混淆根据 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多出子项 D.划分不全 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四 1.“反革命罪”、“杀人罪”、“渎职罪”、“犯罪”这一组概念中,包括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反对关系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的主、谓项是()。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E.肯定概念 3.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 A.(A)三段论,(B)间接推理 B.(A)性质判断,(B)简单判断 C.(A)判断,(B)推理 D.(A)联系判断,(B)复合判断 E.(A)定义,(B)逻辑方法 五.表解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A.合法行为 B.不合法行为 C.盗窃行为 D.行为 2.作出下面判断的欧拉图。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 一、填空 1、“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其中,常项是,变项是。 2、“有些中年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其中,常项是,变项是。 3、“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关系。 4、“审判员”和“司法人员”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关系。 5、“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关系。 6、作为定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7、作为定义“刑法不是民法”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8、作为定义“狗是动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9、作为定义“网是用任何东西造成的空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0、张老师在数学课上说:“什么是奇数?偶数加一就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奇数加一就是偶数。这就是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这段话的逻辑错误是。 二、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工人 b、农民 c、审判员 d、青年人 2、a、农村 b、农民 c、劳动模范 d、中年人 3、a、女人 b、女法官 c、女教授 d、教授 三、不定项选择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判断中,“中国人”是()概念。 A、集合 b、非集合 c、正 d、负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逻辑变项 c、思维 d、语言表达方式 3、如果把“虎”概括为“猫科动物”,限制为“东北虎”,则()。 A、概括正确,限制错误 b、概括、限制都错误思维能力 C、概括错误、限制正确 d、概括、限制都正确 4、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A、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概念都通过语词表达 D、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5、设A、B两个概念,所有的A都是B,有些B不是A,那么,A与B是()关系。 A、全同 B、种属 C、属种 D、交叉 E、全异 6、“树”可以分为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这是()。 A、划分 B、分解 C、分类 D、列举 7、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提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规律思维规律同一律 B、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 C、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 D、几何图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8、“我厂销售各种木材、红砖和建筑材料。”这句话作为划分,它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逻辑常项是( 如果……那么……)。若用A、B、C等表示肢命题,则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 (~A∧~B)→(~C∧~D ∧~E) )。 2、“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或者……或者……或者……)。 3、“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与之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或者本案作案人是王某,或者本案作案人是张某)。 4、若已知“如果甲队是第一名,乙队就是第二名”这个命题为假,则“乙队不是第二名”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必然真)。 5、“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下反对(或“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关系。 6、若“黄X X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X X不会驾驶汽车,黄X X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必然真)。 7、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非A”就是“非B”的( 必要)条件,而“非B”则是“非A”的( 充分)条件。 8、任意一个负命题都等值于( 其肢命题的矛盾命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一等奖获得者”,该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②)。 ①p∧q ②p∨q ③p→q ④SIP 2、与“并非所有犯罪分子都是青年人”这个命题等值的是( ③)。 ①所有犯罪分子都不是青年人②犯罪分子中有青年人 ③有的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④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 3、若“并非只有陈某是北京人,他才会说北京话”为真,则( ②)。 ①“陈某是北京人”必然为真②“陈某不是北京人”必然为真 ③“陈某会说北京话”必然为假④“陈某不会说北京话”必然为真 4、“~[p→(q∨r)]等值于( ④)。 ①[p∨(~q∨~r)] ②[p∧(~q∨~r)] ③[~p∨(q∨r)] ④[p∧(~q∧~r)] 5、“如果今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这个命题等值于( ③)。 ①只有今天下雨,我们才不去郊游 ②如果我们今天没去郊游,则天下雨了 ③如果我们今天去郊游,则今天没有下雨 ④今天没有下雨,我们也不去郊游 6、下列陈述中,最能反驳“只有进正规大学,才能成才”这一论断的是( ③)。 ①进过正规大学,很多都成才了②进了正规大学,成才就有希望 ③不进正规大学,也能成才④不想成才,就没必要进正规大学 7、侦查员甲、乙、丙、丁通过调查了解,对“10·23”案件的嫌疑犯李X X、赵X X作了如下的断定:甲:“我认为赵X X不是凶犯。”乙:“或者李X X是凶

法律逻辑学[1]

是非判断题 1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2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3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的逻辑方法。() 4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单纯的概念。() 5 “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一语境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集合概念。() 6 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与否由量项决定,谓项周延与否是联项决定。 7 只要逻辑形式有效,结论就必然真实。() 8 通过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SOP 可简单换位为POS 2 综合分析题 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它的推理形式毛病分析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需说明理由。 1、并非所有的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2、精神上缺陷的人不能做证人,所以,有的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是能做证人的。 3 、本案被告人李X 不能从轻处罚,因为,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而李X 不是犯罪以后自由的。 是非判断题 1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错) 2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对) 3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的逻辑方法。(对) 4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单纯的概念。(对,单纯?估计是“单独”) 5 “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一语境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集合概念。(对) 6 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与否由量项决定,谓项周延与否是联项决定。(对) 7 只要逻辑形式有效,结论就必然真实。(错) 8 通过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SOP 可简单换位为POS (错) 2 综合分析题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它的推理形式毛病分析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需说明理由。 1、并非所有的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形式为对当关系推理,无效,由 E 命题假不能退出 A 命题真。 2、精神上缺陷的人不能做证人,所以,有的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是能做证人的。 命题变形推理,有效。换质位推理:sap--se(非p)--(非p)es--(非p) a (非s)-- (非s) I (非p )。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熊明辉教授网课《法律逻辑学》第一、二章课堂笔记

《法律逻辑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 1.1逻辑学是什么? 1、逻辑学含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2、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fei tuo经》、波斯的阿维森纳逻辑以及中国古代墨翟(di)以及弟子所写的《墨经》等。 3、定理:一般来说,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逻辑学讲究的最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定理、有效性定理、可靠性定理和完全性定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4、类型:逻辑学类型的常见区分是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像亚里士多德逻辑、符号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拟逻辑、哲学逻辑、辩论逻辑等都是逻辑学的经典范例。 5、争论问题:逻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论,主要有“二值逻辑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含、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吗?“不一致可逆以容忍吗?”以及“逻辑真理可以拒斥吗?”。 6、逻辑学是什么?(https://www.doczj.com/doc/7f4196794.html,)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逻辑(logcis)学是关于推理(reasoning)或论证(argument)的学问。*推论:inference 7、人物:*严复翻译著作:John Stuart Mill(穆勒或弥尔英国哲学家、公务员)的著作《A System of Logic》即《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名字为翻译成《穆勒名学》;William Stanley Jevons(耶方斯)的著作《Logic paino》为《名学浅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确立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8、四大数学流派:四大数学流流派是围绕数学基础问题进行的不同探讨尔形成的四大学派为:柏拉图主义(代表为哥德尔)、逻辑主义(波特兰·罗素)、形式主义(大卫·希尔伯特)、直觉主义(L.E.J.布劳威尔)。 *形式主义者如大卫·希尔伯特,他们认为数学基于集合论和逻辑的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数学的过程视为根据某些既定规则所作的本质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2020年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照模板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 1.在“并非他或者是法官或者是律师”这一命题中,逻辑常项是() A. 或者 B. 法官 C. 律师 D. 并非 E. 他 2.“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是1999年以后制造的,那么它就带有调制解调器。” 上述断定是从下面哪个命题中推论出来的() A. 只有1999年以后制造的笔记本电脑才带有调制解调器。 B. 所有1999年以后制造的笔记本电脑都带有调制解调器。 C. 有些1999年以前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带有调制解调器。 D. 所有1999年以前制造的笔记本电脑都不带有调制解调器。 E. 笔记本电脑的调制解调器技术是在1999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3.下列表达不相容析取命题的是() A. 甲、乙二人至少有一人是罪犯。 B. 甲或者乙是罪犯。 C. 甲、乙二人至少有 一人是罪犯,但至多也有一人是罪犯。 D.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E.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4.某产品售出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用户提出“要么换货,要么退款”,卖方回应“我们不同意这样处理。” 如果卖方仍坚持自己的回答,那么下面哪项是他们在逻辑上必须同意的() A. 用户到消费委员会投诉; B. 为用户换货而不是退款; C. 为用户退款而不是 换货; D. 如果对用户既不换货又不退款不能实现话,那么,就要对用户既换货又退款。 E. 用户必须能证明产品出现问题不是用户操作不当所致。 5.老师:“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做游戏” 学生:“我完成作业了,我可以到外边做游戏了” 老师:“不对,我只是说,你们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做游戏”。 除了以下哪项,其余各项都能从上面的对话中推出() A. 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就一定准许他们出去做游戏。 B. 老师的意思是没有完成作业的肯定不能出去做游戏。 C. 学生的意思是只要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出去做游戏。 D. 老师的意思是只有完成了作业才可能出去做游戏。 E. 老师的意思是即使完成 了作业,也不一定准许出去做游戏。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 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 (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只有当前件 (真)而后件(假)_时,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它都是真的 . 3,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 (同一律 ),( 不矛盾律 )和(排中排 ). 4, 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这一定义中 ,被定义项是 (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 , 邻近属概念是 ( 法律 ). 二 , 单项选择题 1, " 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定义过宽 (2) 定义过窄 (3) 定义用否定联项 (4) 以比喻代定义 2, 下列判断形式中 ,主, 谓项都周延的是 (2 ) (1) 所有的 S 是 P (2) 所有 S 不是 P ⑶有S 是P ⑷有S 不是P 3, "p T q"负判断是(4) (1) P A g (2) p V q ⑶p V g (4) _p 真且q 假 ________ p t 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 可能非 P (3) 必然非 P 5," 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 (2) 可能 P (4) 不可能非 P 就是说 , 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 ." 这段议论 (1 ) (1)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3)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2) 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4)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 "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2 ) 8, "p V g"的等值判断(3 ) (1) p t g (2) p V g (3) p A g (4) p t g 9, 当:"所有S 是P"与"有的S 是P"均是假时,则S 与P 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 反对关系 (2) 差等关系 (3)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10, 当p 假q 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 A q (2) p V q (3) p t q (4) p A q 三 , 问答题 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 普通逻辑所说的 "同一思维过程 ", 是指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 ,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 "三同一 "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 :A 是 A. "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 , 它可以是概念 , 也可以是判断 .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 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 , 又有区别 .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 . 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 , 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 ,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6,"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1) 反对关系 (3) 差等关系 7, " 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 (2)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 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 , 所以, 这个行为是贪污罪 ."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大项不当周延 (3) 中项不周延 (2) 不项不当周延 (4) 两否定推结论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 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 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 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B )。(1.00分) A. 集合概念 B. 普遍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 2. “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 (1.00分) 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 )。(1.00分) A. 全异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1.00分) A. 划分 B. 定义 C. 分类 D. 限制 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 )。(1.00分)

A. 矛盾关系 B. 下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反对关系 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1.00分) A. 反证法——间接证明 B. 定义项——定义 C. 山脉——山 D. 大项——三段论 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D )。(1.00分) A. 企业 B. 动产 C. 土地 D. 财产 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D )。(1.00分) A. 负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普遍概念 D. 集合概念 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 A. 正确的划分 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 错误的划分

法律逻辑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明确并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学的发展史,明确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性质有工具性、普适性和初等性。 第一节逻辑的起源和发展一、“逻辑”(Logic)的古希腊词源 从词源上说,“逻辑”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希腊词,即“逻各斯”(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oi)“逻各斯”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2) 说明、解释、命题、推理、推理能力、论证、理性等 3) 尺度、关系,比例、比率; 4) 价值、份量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同样也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客观事物的规律; 2) 某种理论、观点; 3) 思维的规律、规则; 4)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二、逻辑的起源与发展逻辑有三大起源: 1. 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 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 印度逻辑 (一)逻辑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工具论》。被后人称为“逻辑之父”。 墨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墨经》,是后期墨家的创作。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小取》 (二)逻辑的发展 培根——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归纳逻辑的开创者。主要逻辑著作为《新工具》。 休谟——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主要著作为《人性论》。 罗素——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集合论悖论”。主要著作为《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的智慧》。 哥德尔——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证明了著名的“不完全性定理”。 金岳霖——现代中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是《论道》和《知识论》。 第二节逻辑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形式 抽象思维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及其情况,其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反映方式,逻辑形式是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具有的共同形式结构。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有两个组成部分: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二、逻辑规律(规则) 不同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各自的逻辑规则,明确概念、构成命题(判断)、进行推理,都要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纷繁复杂,但是人们思维时所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总的逻辑规则并不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逻辑规律也是逻辑研究的内容之一。 三、逻辑方法 逻辑还要研究思维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例如,定义、划分、反证法、归谬法等探求因果联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修订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 卷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强制这一 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 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与“A 或者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