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大纲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大纲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大纲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大纲

一、课程及考试大纲说明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是由《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合并而成的一门课程。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关系为调整对象。通过考试,目的是检验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对劳动关系基本知识与劳动法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自学教材

1、《劳动关系》程延园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发行。

2、《劳动法》关怀主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三)、本课程学习方法:学生系统自学并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章节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

(四)、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人力资源专业本科自学考试,考试内容不得超出本大纲所列范围。

(五)、本大纲各章节内容划分为重点、理解掌握、一般要求和不作要求四个部分。

1、重点(考核的主要目标):

(1)劳动关系的含义、性质与主体;

(2)劳动关系“五大学派”的主要观点;

(3)冲突产生的各种根源

(4)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5种角色;

(5)集体谈判的作用;罢工权的行使及其限制;

(6)产业行动的行式与功能;

(7)资历条款在集体协议中的意义;

(8)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9)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与适用对象;

(10)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与国际劳工组织;

(11)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12)工会的性质、地位与职权;

(13)劳动就业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14)劳动合同的内容、解除和终止;

(15)我国实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义与集体合同的签订;

(16)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时间的种类、延长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

(17)工资形式与工资的法律保障;

(18)建立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意义;

(19)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

(20)社会保险的种类与保险待遇;

(21)我国的奖励制度;

(22)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与机构;

2、理解掌握:

(1)主要是术语、概述;

(2)考核目标仅次于重点

3、一般要求:

(1)对内容作一般性了解,起系统性学习作用;

(2)考核目标少于5%。

4、不作要求:因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应合理精简的内容,主要有:(1)《劳动法》第三章、第十四章(第一、二、三节)

(2)《劳动关系》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六章。

5、考试内容安排:《劳动法》占70%,《劳动关系》占30%。

二、内容要点与考试要求

(一)《劳动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

重点:劳动关系的含义和主体

理解掌握: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重点:劳动关系的性质

不作要求:劳动关系的类型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不作要求)

第四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一般要求)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

第一节各学派的观点

重点:“五大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劳动关系理论溯源(一般要求)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第一节冲突的根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