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

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

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

作者:朱大鹏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5期

《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真正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以下就是本人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做法。

一、提升素养、道技结合——借师情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这就是说,我们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我们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我们应起到向导作用,并使教学流程变得流畅,学生感情得以升华。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受特定的情境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还能感染别人,形成潜移默化的“情感流”。只有当我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未成曲调、先有基情——在课前定调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选入语文课文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有些课文,可以在课前谈话时即可营造与文本相符的情感氛围和基调。在上《慈母情深》一文时的课前谈话里,我以送礼物的形式,配乐朗诵了冰心老人的诗歌《纸船——寄母亲》。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初步感受到那一份浓浓的人间真情。在这样的氛围里,让他们经历一次心灵旅行。

三、沿波讨源、批文入情——从文本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沿波讨源、批文入情”就是说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充分思考,将文本心灵化,体会作品中的感情。

1、潜心涵泳、自读自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倡导要“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咀嚼和反复涵泳而获得独特感受。因为对学生而言,“唯有多读书,才有真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