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1卷第4期

2006年4月Vol.61,No.4Apr.,2006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保继刚,孙九霞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摘要:在中国不同地区案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学者的案例材料,探究中国和西方社区

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发掘两者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基本结论为中西方社区

参与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参与的社会意义不同,旅游是西方社会当地社区发展的力量

之一,但却是中国当地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所追求的利益点不同,西方在追求旅游发展的

经济利益的同时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中国的社区参与注重单纯的经济利

益诉求;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不同,西方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

而中国社区几乎都是被动参与旅游;参与方力量对比不同,西方社区、企业、政府等各参与

方之间力量对比相对均衡,而中国各社区参与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悬殊;参与的发展阶段不同,

西方走得比中国更远。中西社区参与旅游差异出现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为民主化进程不同、NGO和NPO等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

关键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国;西方;差异

1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目的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同时也为旅游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对于社区的旅游研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关注,关于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旅游发展的现实,也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研究成就。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在一般的认识中(尤其在中国学者的意识里),社区参与似乎是一个具有通性的概念,是一个可以借鉴易于操作的手段。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参与却是一个十分具象并且个性化很强的实践过程。参与主体、参与目标、参与背景的差异,都会导致参与过程和结果的千差万别。不加区分的借鉴和不立足现实的一般化推论,都是不合时宜的。

中国的社区参与面临种种难题,当前社区旅游研究提出的问题比给出的答案多。我们究竟能否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究竟能借鉴西方多少?我们的发展空间从何处展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基于深层社会背景下的中西社区参与对比研究。唯有在差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探究中西社区参与差异的深层社会原因,才能立足中国现实梳理出不同向度的发展脉络。这样的研究,既可以借鉴西方理论,有助于对旅游学科的科学化,又有助于建构中国社区参与模式,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中国和西方的社区参与存在一些相同之处。首先,社区参与的目的都是利益驱动。政府角色的差别在于西方的管理相对宏观,中国的政府则承担了更具体的招商引资责任,甚至自己亲力亲为地去经营旅游公司和景区。西方政府只在某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如“

在决定宣传的内容上,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者至少起到约束作用”[1]。其次,在各收稿日期:2005-09-21;修订日期:2005-1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2)[Foundation:Nat

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0471032]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男,云南个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

游规划。E-mail:eesbjg@mail.sysu.edu.cn401-413页

61卷

地理学报

402

利益主体中,社区相对弱势。尽管中西方的社区参与有其共同特点,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却是更明显,也更需要深究。两者间的共同点不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本文将着重研究中西社区参与的差异。

本文中关于西方的含义既指世界上发达国家,也包含这些国家的研究者纳入研究视野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也一般处于西方社会制度下,因此也就具备了西方的政治含义),后者以前者为主要客源国。在此,西方不仅是个地理概念,也非单纯的经济概念,而同时包含了政治概念的内涵。

2相关研究进展

西方社区参与研究主要关注旅游发展与社区的相互关系、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2]。学者认为,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政治行动已经修正了影响社会变迁、环境保护的现存制度和规划程序[3],社区应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际发展和旅游管理中,并实现社区的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4],社区是目的地增长管理中特有的重要因素[5]。有的研究把社区导向看作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6],并从社区参与的视角研究合作理论在旅游目的地规划和发展中的应用[7]。在对社区及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有的学者提出了市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种技巧,如管理者导向的技巧,市民导向的技巧等[8];Smith就参与项目评估的反馈机制提出了评估公众参与的程式[9];Petty(1995)对社区参与划分成了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因物质激励而参与、功能性参与、交互式参与、自我激励式参与7个层次[10]。但由于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有学者开始反问:社区方法,真正起作用吗?[2]

目前中国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11],认为从社区角度来思考旅游开发问题有可能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可行的途径[12]。在理论分析方面,有的研究对社区参与的动力、社区参与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13];还有的研究对社区参与的历史演化进程划分为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四个阶段[14]。在实践中,我国的社区参与远未实现,缺少一种激励机制来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保护[15],因此要拓展多渠道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16]。规划学者也开始关注居民,倡导社区参与,并开始注重社区参与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17]。在大部分研究出于关注旅游业才进而重视社区时,也有的研究把目光投向社区发展,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阐明了社区力量的重要性[18]。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西方社区参与理论的评析和引介;对中国社区参与模式进行宏观论述;在旅游规划中倡导社区参与理念。国内关于旅游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大多沿袭西方的思路,仅限于西方理论的分析框架,真正原创性的、得源于中国现实特点的理论探讨相当欠缺。本文差异对比的目的不在于强调差异,而在于了解各自的区别和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甄别出可以借鉴和不能照搬的东西,改观中国社区参与过于被动的现状。

3研究方法和过程

该研究的三个目标社区分别为景区和社区一体化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社区、景区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广西阳朔遇龙河社区、景区和社区保持距离的广西阳朔世外桃源社区。这三种社区代表了两种开发方式,分别为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的又分为两种,傣族园社区是国有企业投资的,世外桃源是外商投资,它们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有差别。政府主导开发的遇龙河景区处于发展初期,而企业主导的傣族园和世外桃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其中的傣族园社区既是乡村旅游社区,又是民族旅游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03社区,该案例对于民族旅游具有指导意义。

为把握旅游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经济活动中社区内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本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作者自2001年来,共8次历时4个多月到三个目标社区从事深入的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相关的社会交往、经济交往、旅游活动等,了解一些事情的发生过程和情景,继而发掘出深层的文化原因。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更容易理解文化的本质,促进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更好的沟通。同时,也给研究者自身增加新的文化价值观。并在不同的调查社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报道人(参与旅游的农民、公司负责人、政府有关人员等)25人,兼顾性别、村别、年龄、职业、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要素,对其作重复性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一些参与观察无法获得的资料。另外还运用问卷法、文献法一般访谈和座谈会法等搜集相对宏观的资料和数据。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历程、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对于西方社区参与的研究主要借鉴西方学者的第二手资料。根据国内社区旅游案例地的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结合西方学者对社区参与案例的研究和调查,进行综合归纳和演绎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本研究尽管用中西方直接或间接的案例材料进行论证,但主旨并不在于逐一对比,而在于宏观比较,并得出总体上的结论。因为在细节上或具体案例中,难免会有中西趋同甚至有个别方面是反置的情形。

4社区参与的中西差异对比

4.1社会意义不同

对西方社会而言,旅游是当地社区发展的力量之一。如阿拉斯加因纽特人的土著人协会NANA了解到旅游业的投资回报率低,且风险大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不直接向旅游业投资。NANA在商界其他方面非常成功,拥有安哥拉吉的一个食品专卖店,几座旅馆,建筑公司和保护阿拉斯加输油管的安全机构[19]。从事旅游业的本地人甚至被认为是“边缘人”,他们因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而获得了一些就业机会。西方社会因具备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没把旅游当作唯一的发展出路。

在中国,旅游发展常常是当地社区(尤其是西部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有时甚至是唯一有效的选择。阳朔遇龙河景区的居民长期以来依靠农业为生,但由于人均耕地过少,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很低,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徘徊不前。2001年以后,随着景区的开发,当地社区寻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他们开始经营家庭旅馆、旅游餐馆,运营竹筏漂流,这成了他们目前发展经济最好的途径。

4.2利益点不同

西方尽管也追求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但同时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如文化传统丧失、通货膨胀、土地价格上升、环境破坏等。由于大多西方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被殖民的历史经历,因此对于土地权属的争取就至关重要。巴拿马的库拉人很看重自己的文化并为此而自豪,他们总是把其文化与特定的领土联系在一起加以强调,“假使我们失去了这一土地,就不会有我们的文化和精神”[20]。在这种核心观念的主导下,库拉人只允许本地人控制的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和土地,社区居民拒绝公路进入他们的保留地。他们也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发展旅游的目标,但并不会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而舍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因游客大量涌入而附带产生的某些现象既让托六甲的村民们感到震惊,也让他们感到悲哀,他们渴望回到从前,那时外人对他们重要的人生礼仪和珍贵的工艺品传家宝还不感兴趣”[21]。同样,基于文化的某些变化使汤加人考虑对旅游业立法,他们努力想保护汤加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把传统模式融入大众旅游,而不是使传统文化变成一种临时的“伪民间文化”[22]。

61卷

地理学报

404

中国的社区参与注重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追求旅游的正效应,如增加居民收入、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傣族园、遇龙河和世外桃源三个社区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有的景区甚至出现了过度参与的现象(这里指大量社区居民纷纷参加到旅游经营活动中,景区内摊点过量,随意兜售,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景观质量和游客体验)。对于除了传统农业没有任何优势的阳朔社区来说,旅游业的吸引力实在太大。2002年,阳朔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5元,2001年为1915元,同比增长率为3.7%。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增收困难。农民通过旅游脱贫致富的愿望极为迫切,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几乎是农民自发地组织参与的。遇龙河景区居民在散客到来之初,便开始接待服务。竹筏漂游是农民自发经营起来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也是农民的自我经营。该景区的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县政府、村级集体组织、民间社区组织、个体户、家庭和个人等纷纷介入。从2003年8月份的统计看:沿河的每个村都有竹筏在运营,13个村(总人口约为9000人)共有505张竹筏,从事竹筏漂游的筏工有891人;担当乡村导游的有187人;家庭旅馆共有19家,140个床位;农家乐餐馆共有53家;小卖部共有46家;参与载客的摩托车共有38辆。人们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参与热情,很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利益,旅游收入是当场兑现的,农民一般在当天就可以揣着钱回家,这与生产周期长、盈亏不定的农业有很大不同。

在这种现实条件下,中国的社区对于旅游参与的其他诉求较低,其核心利益点为经济收入。因而对旅游的消极影响既缺乏应有的认知,即使有所了解也不太在意。在对多个旅游社区居民的访谈中,作者问及居民对“发展与污染”的态度时,八成以上的人选择了前者,他们的理由是:“你们认为我们这里风景好,我们不觉得”、“风景好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受穷”、“只要能富起来、一点污染无所谓”、“只要生活有保障,不饿肚子就行”、“发展肯定要带来一些污染”、“没关系,生活改善就好”、“有新房住,有好生活就得了,要什么山清水秀”、“农民富了,环境无所谓;生活不好,环境再好也没有用”。的确,生存成了压倒一切的需要,发展经济成了中国社区旅游的首要目标。4.3社区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不同

中西方社区由于自身的弱势地位,往往是相对被动的,但被动的程度中西方存在差别。西方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西方社会公众参与已经形成了既定的程序和步骤。这保障了公民在公共决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制度平台的支撑下,在社会共识的推动下,旅游开发中的社区也是积极参与的。深受这种参与制度的影响,即使西方本土或国外的土著社区在旅游参与中也相对被动,但讨价还价的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农民。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土著人社区虽然在旅游开发中处于弱势,但他们至少有拿其所拥有的土地讨价还价的可能。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人尽管也经常处于被忽略状态,但土著人对于旅游发展所持的观点一般可概括成两个词:选择和控制。他们多次要求完全控制自己的土地和命运,如果要在他们的领土上采矿或开发旅游,他们与澳大利亚白人谈判时就处于一个强硬有力的位置。因此,土著人经常会实施权力拒绝在其领地上进行他们认为不适当的开发,他们也有拒绝谈判的权利。因此,“控制”是指完全禁止游客访问的权利,也可以指管理,或许通过未来禁止的规定,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的权利[23]。在旅游开发上,他们的选择余地和控制权利还是比较大的。

社区借助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平台,在社区旅游开发中有选择权和控制权,有权力说“No”。西班牙现代旅游的官方发展政策更看重旅游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而且它看不到旅游的负面影响,但当地社区则以更积极主动或者说更理性的态度参与到旅游业之中,“当地人感到他们不仅有权利,而且有知识、有经验去设计这个镇子及其主要产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05业的未来”[24]。在这种心态下,加泰罗尼亚这个西班牙疗养小镇主客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居民对旅游的把握也更准确。在西方,社区居民一般是信息充分的公众。社区居民在得不到利益,反而承受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他们能够进行抵制和对抗。太平洋雅浦岛上的雅浦人一直拒绝美国、日本投资者提出建设大规模度假设施,包括高尔夫场地和开发海滨等建议[25],因此雅浦岛旅游发展中的有利影响为主,这与社区成功地控制了旅游规模和外国投资建议有关。

在中国,社区几乎都是被动参与旅游。作者所调查的社区,在旅游参与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决定、被包装、被表达、被展示的状态,很多时候也是被忽略、甚至是失语状态。但处于被动地位社区的强烈抗争,往往导致相对强势的政府和企业一并陷入被动境地。企业在开发之初先从政府那里获得准入,然后进入开发过程。中国农民在社区参与上的被动体现主要有:在观念上,农民被歧视;在土地征用中,农民没有主动的决定权;在政策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行政管理上,是被管理的对象,等等。农民的利益诉求看似是主动行为,实质上只是利益受损后的被动反应。但当被动的弱势农民利益诉求愈加强烈时,处于被动状态的就一同把政府和企业包括在内了。

由于中国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无论地方政府、企业还是社区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储备,因此就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动状态。开发之初,农民的存在是被忽略的,后来才发现他们不但存在着,而且还是刚性的存在,容不得任何忽略。农民在缺乏利益诉求的手段和渠道时,会采取反抗行为,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政府和企业就不得不被动应对。各参与方往往陷入这样一种被动连锁反应状态:农民利益诉求受阻→对抗和冲突→政府被动处理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确定某种暂行政策→影响社区旅游发展方向→新的问题出现→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修正社区参与方式和旅游发展方向。农民、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被动状态最终导致的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被动。

阳朔遇龙河景区的发展就经历了这样的连锁反应过程。社区农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开始大量购置竹筏;旅游发展中社区已成为旅游的一部分,政府不得不考虑,政府试图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统一和规范;政府组建公司与农民争夺利益,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和反抗;政府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方案;社区旅游开始处于一种有序与无序并存的状况,遇龙河沿岸“农家饭”、“农家乐”、“农家住宿”、“农家休闲山庄”纷纷开建和营业;遇龙河河水污染,景观质量和游客体验下降。社区、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被动状态最终将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4参与方力量对比不同

在西方,社区、企业、政府等各参与方之间力量对比相对均衡:政府相对主导;企业依赖市场化运作;社区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能与政府和开发商抗衡;民间还有NGO(非政府组织)等援助和制衡力量。政府在西方的主导作用则没有在中国那么大,因为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私有企业和组织的决策往往会对旅游规划产生很大的影响,“西方政府在旅游规划上只是介入一些基础性的工作”[26]。巴拿马年轻的库拉人能够利用国际援助来实施“科学旅游”以保护他们的雨林,库拉人的旅游项目都从外界获得资助和技术培训,鼓励群体的自力更生和入会,获得了“群体议会”的广泛的政治支持和认可的民族地位,随历史而发展,并寻求改善和发展合作[20]。库拉人的社区参与得到了美国国际发展局(USAID)、史密森热带研究院(STR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巴拿马大学等各种机构的资助和技术援助。在多元力量的介入下,越来越多的库拉人接受到培训、进入到旅游业并从中获利,也因而使旅游业得到良性发展。西方社会中有的社区甚至无法延续政府的控制力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个沿海小镇社区均无专职市政雇员,当地领导机构主要是由志愿服务团和选举产生的兼职官员共同组成的[27],因所在地方政府

61卷

地理学报

406

的管理强度不同,旅游业也处于不同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西方的强民间、弱政府状况。

中国各社区参与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悬殊:政府主导,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决定旅游开发;社区缺乏知情权,力量弱小,不足以抗衡强势集团;民间组织发育不全。“农村”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且是一个政治概念;“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身份,而且是一种政策身份[28]。由于农民自身的弱势地位,大多数景区自然也就没有意识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某景区的一位普通管理人员在被问及村民对公司来当地开发有什么意见时,曾断然地回答道:“他们能有什么意见!我们来开发只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尽管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但景区开发者和管理者的心理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的社区居民,他们的旅游参与程度低也就是必然的,这是由其出身所决定的。

公司或政府由于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成为旅游参与中的强势群体,是占主导地位的利益主体。社区农民虽然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一些旅游业,而他们的角色只是旅游业的“相关者”。政府主导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由谁开发、进行何种形式的开发。当这一切成为定局时,当地社区对于自己的领地已经被决定了的情况仍一无所知。企业在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后,开始逐步实施其开发计划,社区居民在企业进入后才知道自己社区要被当作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至于公司的开发目标、产品类型、经营方式、景区规划,社区居民依然无从得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和阳朔世外桃源景区都是在政府和公司共同主导下开发的,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企业为利润而发展旅游。旅游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强者之间的合谋。

强势的政府和公司与弱势的农民间难以平等对话。强势主体着力维护自身利益,政府有时过多地与企业站在一起。农民的弱势地位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还体现在政治地位和利益表达的能力和渠道方面,农民没有机会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理性化社会对人的审视判断以‘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是谁’为出发点,‘是谁’与‘能做什么’判断前提的区别表现了一个社会的理性化程度,‘是谁’带有浓厚的身份歧视,而‘能做什么’则超越了身份歧视,赋予每个人以公平的阶层流动机会”[29]。“他们从根本上看不起我们村,我们要给他制造麻烦!”这是世外桃源社区笔架山村民在感觉受到歧视后的反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社区组织趋向于松散化,既没有了传统的互助组织,也没有形成新的创造。传统宗族组织更加涣散,统一性的族间组织没有确立,公民组织的形成还需要引导和进一步发育。

4.5社区参与发展阶段不同

在社区参与的发展阶段方面,西方走得比中国更远。在西方旅游开发和规划中,注重与社区交流,社区能够参与规划和管理活动,并有机会表述观点及参与一些旅游服务和接待。西方社会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对社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客观。

西方社区参与已经从观念重视走向实践行动和技术操作层面。各种社区组织、社会组织都有机会在旅游规划的早期介入进来,使得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相对减少。在社区规划中,采用新技术搜集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辅助决策。“社会上对社区参与规划的呼声越来越大,并且在规划中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决策技术”[30]。西方学者认为鼓励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是旅游规划的主题[31]。在规划中往往把社区居民吸纳到旅游发展和规划的管理委员会中,因担心忽视社区参与会招致社区日后的不满和反对。

西方的旅游规划充分体现了社区参与,常用方法是“基于社区的旅游规划方法”,社区方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32]:①使当地居民一直参与规划过程,并能和规划者互相交换信息和观点;②为当地居民提供实时监控旅游开发的方法;③旅游开发项目和计划要与传统生活方式互补,同时还要提供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另一种社区参与方法为“社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07区生态系统方法”,该方法要求社区利益相关者齐心协力,在开发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中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3]。广泛的公众咨询与公众参与是生态系统方法的前提。

西方还进一步关注到社区内部投资的积极性,认为如果开发有社区参与,获得了本地的投资,而且也顾及到经济以外的因素,这样的开发项目的生命力就会更长久并且易于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34]。中国在旅游投资上则着重对外来资金的引入。

中国的社区参与还处于以学者为先导而寻求一种旅游发展指导思想的时期,通常作为提供给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参考建议,也是政府遇到社区问题时寻求的解决问题途径。基本上处于理论探讨和从西方引介阶段,真正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还只是个别的尝试。所幸的是中国社区参与正从规划学者的观念领域进入旅游开发的实践领域,因为社区始终为旅游的一部分,任何一方都不得不考虑其全面参与的问题。

5中西社区参与差异的原因探析

由于文化的、政治的、历史的因素,造成中西社区参与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道路、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在此不逐一展开论述,本研究只从关联度较高的如下四方面予以剖析。

5.1民主化进程不同

在民主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西方公民,参与意识强烈。早在1969年,美国谢莉?安斯汀(SherryArnstein)将市民的参与形式归结为非参与的参与、象征性的参与、实权的参与三类[35]。由此可见,西方社会中的公众参与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也逐渐由“非参与的参与”到“象征性的参与”,最终走上了“实权的参与”之路。这种由浅及深、由表面到深层的参与已经遍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纽约市的社区规划中,基层社区和居民积极参与规划,有时甚至是以一种抗议和斗争的形式,在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上会持续抗议。西方社会里公众通过参与政治和用民主化的手段改造社区,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一直在增强。在加拿大,对于具体操作规划和战略规划,社区的参与已经是发展规划过程的组成部分。公众听证会、咨询委员会、社区调查、社区会议、环境影响估价、顾问委员,以及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是提高社区参与水平的主要方法[36]。

中国的情形则有些不同。中国是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面临着一系列调适和变革。正迈向民主化的中国社会,公民意识远未确立。尽管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公民意识在觉醒,但大多数民众的思想准备不足。“政府只不过是百姓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百姓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一个习惯于做顺民或者暴民的百姓不可能对应一个民主化的政府。民主化过程是一个政府和百姓同时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37]。正在民主化道路上学习和改进中的中国,在社区参与方面,几乎还处在“非参与的参与”阶段。

5.2NGO和NPO等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同

西方社会NGO、NPO(非赢利组织)等民间组织力量强大,形成了小政府、大民间的格局。NGO等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尽管它不能涵盖公民社会的全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公民社会的定义中,对NGO等社会组织着重作了阐释:公民社会是在建立民主社会的过程中与国家、市场一起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三个领域之一。社会运动可以在公民社会领域里组织起来。公民社会里的各个组织代表着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社会利益,这些组织是根据各自的社会基础、所服务的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环境、性别、人权等问题),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而建立和塑造的[38]。从某种意义而言,NGO、NPO等民间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公民社会的基础。

61卷

地理学报

408

在西方社会,民间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过去大约30年里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和压力集团开始在全球层次发挥作用。过去全世界只有几百个非政府组织,现在则超过了1万个。这些组织的行为同时对政府和公司的行为形成了抑制”[39]。这些在全球层次发挥作用的非政府组织基本上生长于西方社会。譬如,美国的民主有双重结构:一个是由宪法、法律和制度建构的政治法律上层结构;另一个是由社群和各种非政府组织形成的底层结构[40]。拥有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西方国家传统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捐助、志愿活动频繁及宗教所提倡的慈善氛围浓郁也为NGO、NPO等的发育提供了社会支持。除了经费有充足来源,西方国家的志愿者群体也为这些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是各种民间组织工作的目标领域。在旅游社区,民间组织对外来开发商的制约作用显而易见。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迪斯尼乐园必须面对20多个威廉王子县的居民组织,这些组织认为迪斯尼项目的开发给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带来了威胁[41],由于民间组织的强烈对抗,迪斯尼最后不得不取消原有的投资计划。

西方社区内部组织的发育也非常多元化。在加拿大最北部巴芬地区的社区中,多种多样的社团和有特定目的的协会扮演了“咨询者”的角色,他们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包括政府应当提供的社会和经济服务、土地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或利用等。在这一区域的大部分地区中,最重要的协会包括狩猎和皮毛协会、土地所有权委员会、教育咨询委员会、住宅协会和酒业协会[32]。社区组织在维护社区利益方面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的政府和市场不甚健全,这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发展,在力量对比上依然是强政府、弱民间的状态。我国的第一、第二部门——

—政府和市场依然不太健全,第三部门的发展也就受到了相应制约。中国真正的NGO来源于西方,中国本身没有这样的传统。中国社会历来是强政府、弱民间,相对于强大的政府部门和庞大的私人部门而言,公共部门的力量显得很弱小。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NGO等民间组织也需要社会转型,从官方和半官方的身份蜕变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这需各种民间力量的自我发展,更需要政府提供制度空间和资金支持。

5.3旅游发展阶段不同

伴随各国现代化的发展,西方的旅游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次。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替代性旅游等旅游新概念都发源于西方,西方代表了旅游发展的最新方向。

西方研究者倾向于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公众参与结合在一起,他们对于社区参与和社区咨询作用的认识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西方研究者所关注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是西方的殖民地国家或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其旅游发展起步阶段一般都早于中国,并得到了某些国际组织的资助。如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971年的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是由来自法国的SCETO咨询公司完成的,该项目得到了UNDP和世界银行的资助[26]。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国家的社区参与理念与西方有着相似的渊源。

社会转型是所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都曾经历过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但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发展和变革比西方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社会代价。“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像西方那样大规模对外殖民,例如英国就有三千万人口移民到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基本上依靠内部积累推进工业化,特别是工业化加速的最近五十年,更不可能像过去的欧洲国家那样,一旦人口膨胀了,在美洲、大洋洲有大片的殖民地可以移民拓殖”[42]。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旅游发展阶段大大落后于西方,社区参与也是中国学术界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领域。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09因此,处于目前旅游发展阶段上的中国,经济驱动成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经济驱动型的旅游发展,决定了政府发展旅游的首要目标是获得GDP的增长、获得税收的增长。解决温饱和走向富裕成了没有其他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此大力鼓励社区参与旅游经营、得到经济收益的中国式旅游发展目标与关注社区权利和意愿、关注社区发展的西方旅游发展目标存在很大差别。

5.4土地所有制不同

旅游景区在开发之初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土地这一未被市场化的公共资源。但西方和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同。在西方,除了诸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国家公园的土地为全国的公共资源外,绝大部分土地都是社区及其居民的私有财产,社区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财产,有权利决定是否把土地出让给开发商。这种对土地与生俱来的所有权,使得社区在选择旅游区的开发、经营和利益分配方式上也就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土地都归属国有,土地的所有权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农民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农民拥有使用权的承包地在被征用作旅游开发时,农民一般也只能接受政府的征用条件,没有拒绝和选择的权利。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政府拥有决策权,开发商拥有广阔的经营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的意见在未经过征询之前,他们最重要的生存要素已经注定要被让渡出去了,因属于集体的土地只要经过集体代理人的同意就可以签订合同。世外桃源的土地是经由政府征用的,傣族园同意开发的合同也是与镇政府、村委会签订的,只是公司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个别农户的承包地时才有了与单个村民的合同。

6结论与思考

中西方各级政府皆由于利益驱动而把旅游开发当作经济发展的良好手段,支持和鼓励企业和社区进行旅游开发。中西方大部分旅游社区在正规教育和商业经营经验等方面都比较缺乏,缺少资金支持,对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够深入,因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中西方社区一般都出于对利益的考量而接纳旅游。但中西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是显著的。西方社区参与的社会背景是民主化程度高的公民社会,中国则是一个民主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西方社区参与是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力量之一,对于中国旅游社区而言,这是带动社区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尽管中西方都追求经济利益,但西方同时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只是单方面追求旅游的正效应。中西方在参与主体的主动性上也有差异,西方表现为主动,中国各方都处于绝对或相对的被动状态。参与方力量对比上,中国各方的不均衡状态远远超过西方。因此,西方的社区参与是深度参与,社区参与到规划、管理、经营、利益分享和文化保护等各个层面,中国的社区只是参与到经济活动领域,是浅层次参与甚至未参与。

中国和西方的社区参与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中,处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上,尽管在发展动因上都是利益驱动,但差别大于共同,实际是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本研究所获得的上述比较结论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它们会因所处的变化现实而同样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在进一步研究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几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首先,当中国民主化进程、民间组织、旅游发展阶段等深层因素无法迅速赶上西方时,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对旅游的理性决策、规范管理和注重民意就变得至关重要。阳朔政府对于遇龙河的管理虽然不够,但阳朔西街的规范发展则归功于政府的提前介入。西街发展初期曾出现过价格恶性竞争和拉客现象,当时政府出面协调,加强管理,恢复了西街的有序商业环境,为现在的良好目的地形象奠定了基础。

61卷

地理学报

410

其次,应避免认识上的误区——

—强势主体往往主观认为社区是可以任意被决定的。在强势群体的认识中,认为社区居民是软弱无力、愚昧无知的,是可以任意被决定的,社区在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都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无法直接影响旅游的发展方向。这正是导致农民在社区参与中无信息渠道、在旅游决策中缺席的思想根源。事实上,社区居民的弱势地位是相对的:一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等进行权利争取;二者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无所有”进行合法的或“踩线但不越界”的对抗,甚至还对前者的怠慢产生情感上的疏离,这是最具经常意义的“弱者的武器”。

第三,社区的参与能力是可以成长的。如阳朔西街的部分社区参与者的旅游理念已经能够与国外的背包旅游者对接,珍视自然和生态,注重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他们在社区参与中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旅游社区,其学习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他们会逐渐成为旅游的管理者、旅游影响的监督者以及社区发展的主人,在资源短缺和追求效益的人类之间力求客观反映旅游经济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PicardM,WoodR(eds.).Tourism,EthnicityandtheStateinAsianandPacificSocieties.Honolulu,Hawaii: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7.

[2]TaylorG.Thecommunityapproach:doesitreallywork?TourismManagement,1995,16(7).

[3]MurphyP.Tourism:ACommunityApproach.NewYork:Methuen,1985.172.

[4]InskeepE.TourismPlanning:AnIntegrat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oach.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91.29.

[5]SimmonsDG.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planning.TourismManagement,1994,15:98-108.

[6]GeoffreyWall.Sustainabletourism-unsustainabledevelopment.In:SalabWahab,JohnJPigram(eds.),Tourism,DevelopmentandGrowth,1997.42.

[7]TazimBJamal,DonaldGetz.Collaborationtheoryandcommunitytourismplanning.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5,22(1):186-204.

[8]MarienC,PizamA.Implementingsustainabletourismdevelopmentthroughcitizenparticipationintheplanningprocess.SalabWahab,JohnJPigram(eds.),Tourism,DevelopmentandGrowth,1997.164-178.

[9]SmithLG.Publicparticipationinpolicymaking:thestate-of-the-artinCanada.Geoforum,1984,15(2):253-259.

[10]LiJie,ZhaoXiping.Onsometheoreticalproblemsconcerningthecommunityparticipationand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Tribune,2001,16(4):44-47.[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旅游学刊,2001,4:44-47.]

[11]LiuWeihua.Sometheoreticalthoughtsaboutcommunity-involved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Tribune,2000,15(1):47-52.[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旅游学刊,2000,15(1):47-52.]

[12]TangShuntie.Communitificationoftouristdestinationandcommunitytourism.GeographicalResearch,1998,17(2):145-149.[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地理研究,1998,17(2):145-149.]

[13]LiJie,ZhaoXiping.Onsometheoreticalproblemsconcerningthecommunityparticipationand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Tribune,2001,16(4):44-47.[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旅游学刊,2001,16(4):44-47.]

[14]HuZhiyi,ZhangZhaogan.Communityinvolve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HumanGeography,2002,17(2):38-41.[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2002,17(2):38-41.][15]ZhugeRen,ChenTingfangetal.Anapproachtoinvolvinglocalcommunitiesintoparticipatory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inWuyishanNationalNatureReserveinFujian.RuralEco-Environment,2000,(1):47-52.[诸葛仁,陈挺舫,特里?德拉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机制的探讨.农村生态环境,2000,(1):47-52.]

[16]YangGuihong.Thepostiveimpactof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development:casestudyofBitahai.EconomicIssues,2001,(11):124-126.[杨桂红.试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以碧塔海旅游景区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24-126.]

[17]BaoJigang,ZhongXinmin.GuilinTourismMasterPlan(2001-2020).Beijing:ChinaTravel&TourismPress,2002.[保继刚,钟新民.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8]WenTong.Tourismandcommunitydevelopment:casestudyofPing'anVillageinGuilinLongsheng.SunYat-senUniversityMaster'sDegreeThesis,2001.[文彤.旅游与社区发展:以桂林龙胜县平安寨为例.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11[19]ValenLSmith.Kayaktourismindustry.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78.[瓦伦?L?史密斯.爱斯基摩人的旅游业.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78.]

[20]MargaretByrneSwain.Genderrolesinindigenoustourism:KunaMola,KunaYala,andculturalsurvival.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94-111.[玛格丽特?B?斯温.土著旅游业中的性别角色:库拉莫拉?库拉亚拉的旅游业和文化生存.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94-111.]

[21]EricCrystal.TourisminToraja.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149-183.[埃里克?克里斯特尔.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托六甲的旅游业.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49-183.]

[22]CharlesFUrbanowicz.TourisminTongarevisited:continuedtroubledtimes?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125.[查尔斯?F?厄尔巴诺维兹.汤加旅游业再审视.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25.]

[23]DavidMercer.The"NewPasoralIndustry?":tourisminindigenousAustralia.In:WilliamTheobald(ed.),TranslatedbyZhangGuangrui.GlobalTourism.Beijing:ChinaTravel&TourismPress,2001.96-124.[大卫?莫瑟.旅游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澳大利亚的经验.见: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96-124.]

[24]OriolPi-Sunyer.ChangingperceptionoftourismandtouristsinaCatalanresorttown.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215.[奥里奥尔?P?森耶.变化中的旅游和游客观念:以一个加泰罗尼亚疗养小镇为例.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15.]

[25]NashD.AnthropologyofTourism.Oxford:Pergamon,1996.109-114.

[26]GeoffreyWall.Onename,twodestinations:plannedandunplannedcoastalresortsinInonesia.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55-78.[杰弗里?沃尔.旅游度假区的比较研究:以印度尼西亚的两个同名海滨度假地为例.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5-78.]

[27]JohnGregoryPeck,AliceShearLepie.TourismanddevelopmentinthreeNorthCarolinacoastaltowns.In:ValenLSmith(ed.),TranslatedbyZhangXiaoping.HostandGuest:TheAnthropologyofTourism.Kunming:YunnanUniversityPress,2001.221.[约翰?C?佩克,艾丽斯?S?莱皮.北卡罗来纳州三个沿海城镇的旅游业与发展.见: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21.]

[28]XiaYong.Onthepubliclawrightofthevillager.Reading,2004,4:48-50.[夏勇.研究乡民的公法权利.读书,2000,4:48-50.]

[29]CaoLin.CountrymenelectedasViceDirectorofCounty:asignalofsocialrationalism.ChinaEconomicTimes,2003-06-04.[曹林.农民当选副县长表明社会已理性化.中国经济时报,2003-06-04.]

[30]MichaelVConlin.RevitalizingBermuda:tourismpolicyplanninginamatureislanddestination.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109-139.[迈克尔?V?康林.振兴百慕大:旅游政策规划:以成熟的海岛目的地为例.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09-139.]

[31]HaywoodKM.Responsibleandresponsivetourismplanninginthecommunity.TourismManagement,1988,(June):105-118.105.

[32]LizAddison.Approachtocommunity-basedtoursimplanningintheBaffinRegion,Canada'sFarNorth:arestrospective.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413-437.[莉斯?艾迪生.基于社区的旅游规划方法:以加拿大最北部的巴芬地区为例.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13-437.]

[33]MarionJoppe.Everythingmustbeconnectedtoeverythingelse:anecosystemapproachtotourismdevelopmentinNorthumberlandCounty,Ontario,Canada.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

61卷

地理学报

412

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385-411;442-443.[马里恩?乔普.普遍联系的各个要素:旅游开发的生态系统方法: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诺森伯兰县为例.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85-411;442-443.]

[34]LisaBourke,AELuloff.Ruraltourismdevelopment:arecommunitiesinsouthwestruralPennsylvaniareadytoparticipate?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385-411.[莉莎?伯克,A.E.鲁罗夫.乡村旅游开发: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乡村社区是否准备好了参与旅游开发?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85-411.]

[35]MinZhongrong,DingXiaolan,ZhengLin.Publicparticipationinurbanplanning:casestudyofNanchang.UrbanIssues,2004,(6):385-411.[闵忠荣,丁小兰,郑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南昌为例.城市问题,2002,(6):385-411.]

[36]ZhangDahua,LiuJinlong,PengShikui.AcomparativestudyoncommunityparticipationindevelopmentinChinaandCanada.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dition),2002,2(1):68-73.[张大华,刘金龙,彭世揆.中国和加拿大在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比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68-73.]

[37]MaoYushi.Emotionalcriticismonpoliticalreformshouldbeavoided.ThoughtTheoryReference,2003-08-19.[茅于轼.对政治改革要力戒情绪化批评(下).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03-08-19.]

[38]UNDP.UNDPandOrgnizationofCivilSociety.NewYork,1993.1.

[39]AnthonyGiddens,WillHutton.TalkbetweenAnthonyGiddensandWillHutton.In:Giddens(ed.),TranslatedbyDaWei.OntheEdgeLivingwithGlobalCapitalism.Beijing:SDXJointPublishingCompany,2003.68.[安东尼?吉登斯,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与威尔?赫顿对谈录.见:[英]赫顿,[英]吉登斯编,达魏等译.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68.]

[40]XuJilin.Publicintellectuals:astudyofdecline.In:XuJilin,PublicandPublicIntellectuals.Nanjing:JiangsuPepole'sPress,2003.28-67.[许纪霖.从特殊到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见: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8-67.]

[41]DonaldHawkins,JohnCunningham.Itis"Never-neverLand"wheninterestgroupsprevail:Disney'sAmericanProject,PrinceWilliamCounty,Virginia,USA.In:LynnCHarrison,WinstonHusband(eds.),TranslatedbyZhouChangchun,MiaoXuelin,DaiGuangquan.PracticingResponsibleTourism:InternationalCaseStudiesinTourismPlanning,Policy,andDevelopment.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2004.493-515.[唐纳德?霍金斯,约翰?坎宁安.当利益集团控制居民的时候,这是个"空想的乐园".见:[加拿大]哈里森,[加拿大]斯本兹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主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93-515.]

[42]WenTiejun.Marketfailureandgovernmentfailure:embarrassmentissuesconcerning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Reading,2001,(10):22-29.[温铁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读书,2001,(10):22-29.]

AContrastiveStudyontheDifferencein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BetweenChinaandtheWest

BAOJigang,SUNJiuxia

(CenterforTourismPlanning&Research,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TherehasbeenarapidtourismdevelopmentinChinainrecentyears.Researchershavebeenstudyingmanyaspectsoftourism.However,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isscarcelystudied;researchinthisaspectisfarbehindthesceneoftourismdevelopment.Therefore,thestudyofcommunityparticipationinChinamustbebasedontheunderstandingofthedifferencesinthebackgroundandperspectivebetweenChinaandtheWest.Acontrastiveanalysiswouldrevealdifferencesin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heChineseand

4期保继刚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413Westerncontexts,sothatChinacanuseWesterntheoriesforreferenceinconstructingChinesemodels.ThecurrentstudiesinChinaarebasedonfieldworkofanthropology.FieldworklastedfouryearsinthecommunitiesoftheDaiminorityinXishuangbannaofYunnanProvince,oftheYulongRiverandofShiwaitaoyuaninYangshuo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ThestudiesintheWestarebasedonthesecond-handmaterialsdatafromtheWesternresearchers.

Thereareverydistinctdifferencesinthe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developmentbetweenChinaandtheWest.Insocialimplicationpointsofinterests,degreeofinvolvement,participantroles,andstageofinvolvementarealldifferentbetweentheWestandChina.ThoughbothChinaandtheWestareaftereconomicgain,theWesthasseenthe(potential)negativeimpactswhileChinaisstillonlyafterprofit.Intermsofparticipationintourism,theWestplaysanactiverole,whileallparticipantsinChinaparticipatepassively.Ataresult,thepartiesinvolvedwouldfindthemselvesinthefollowingchainofreaction:community'spursuitofinterestunsatisfied→confrontationandconflicts→governmentpassivelyreactingtoissuesconcerned→measuresproposed→sometemporarypoliciesmade→impactsonthetourismdevelopmentincommunities→newproblemsfound→newsolutionssoughtafter→readjustingthewaysofcommunityinvolvementandthedirectionoftourismdevelopment.Thepassivestatethattheresidents,thegovernmentandtheenterprisesparticipateinwouldeventuallyleadtothepassivityofsustainabletourismdevelopment.

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heWestisverysubstantial,fromthatinplanningtomanagement,operation,financialgainandprotectionoftheculture,whilecommunityparticipationinChinaissuperficialornon-existent,whereparticipationisonlyattheeconomiclevel.AslongasChinahasnotcaughtupwiththeWestinareasofdemocracy,in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inthestageoftourismdevelopment,inthelandtenure,thegovernmentplaysacrucialroleinthedecision-making,managementandfindingoutwhatthecommunitywantsintourismdevelopment.Avoidthemistakeofthinkingthatthegovernmentcanmakedecisionsforthecommunity,thattheresidentsareignorantandpowerless,thattheyareinadisadvantagedpositionandhavenodirectroletoplayininfluencingthedirectionoftourismdevelopment.Infact,theabilityforcommunityparticipationcanbedeveloped.

Keywords:communityparticipation;tourismdevelopment;ChinaandtheWest;difference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人文地理论文

浅谈杭州话 摘要:杭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其文化特征十分鲜明,尤为杭州话,受到各个时期的移民潮的影响,与周边吴语片地区有着明显区别,通过研究杭州话的历史根源,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杭州这个城市的人口组成、文化风俗以及历史变更。 关键词:杭州话、历史、融合 1 研究杭州话的意义 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一种特定方言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研究方言不单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诸多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对方言的考究,可以完善对古代文学典籍的了解;方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间接反应这个方言区的历史变更。借此机会,我想深入探究杭州话的历史渊源,从其多元化的发展轨迹中,搜寻那一段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 2杭州话的历史变更 早在8000年前,杭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但真正有明确的地理归属,是从夏禹时期开始的。此后,杭州的归属历经吴、越、楚、秦、汉等朝代的变更,在东晋之前都受所处地域的影响,以古吴语为主。 1.1东晋前的杭州话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因此,当时的杭州话属于古吴语。吴语,是周朝吴王泰伯迁吴的时候,吴国贵族讲的话和当地尚未属于汉族的越族居民的语言,逐渐融合产生的。杭州话在秦、汉、三国、西晋的时期未发生大规模的变化。直到东晋永嘉南渡,杭州话开始了第一次变化。 1.2 东晋永嘉南渡——第一次语言融合 吴语在永嘉之乱以前,已经确立了其作为一种独立方言的地位。而经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杭州迎来了一大批说中原话的北方人。北来移民在人口、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大大改造了当时的杭州话。 1.3南宋建炎南渡——第二次语言融合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来人口中以汴京(今开封)为最多。 据《咸淳临安志》,从干道到咸淳的一百余年间(1165-1274年),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人口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 1.4清代旗人南驻——第三次语言融合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地理选修课论文

河xxxxxx选修课 专业论文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学生姓名:@V张倩V (2014xxx2)学院:河xxxx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xxx班 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周二) 任课教师:付xxx 2015年6月15日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摘要:“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体验式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体验式旅游应运而生!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传统旅游人性化服务 一、体验式旅游背景 “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好的发展机遇, 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可体验内容, 增加了旅游者选择的余地, 而且体验经济和体验性行业的诞生可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使旅游业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旅游业的发展表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 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 二、体验式旅游概念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地理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杨葵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和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经济发展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毋庸置疑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 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 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 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 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 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5.旅游影响(impact of tourist)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 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 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 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 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 形式。 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 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 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 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 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 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 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旅游地理学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和旅游学关系密切,是地理学与旅游学孕育出来的现代学科,20世纪末我国旅游地理学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学科在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旅游;地理;内容;趋势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源自旅游学中,与其关系密切。旅游学是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因此,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总结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演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 二、旅游地理学的内容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开发、评价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学者已经对旅游资源的分布,保护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种类多、新开放的旅游资源不断增多,因此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工还要继续加强。当前,我们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形成一整套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持续性利用。 2(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探讨影响旅游者的地理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对旅游的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3(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各领域应共同遵循的准则。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加强对旅游行为的指导性。旅游地理学涉及到旅游学和地理学,更要求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研究;旅游地理与旅游者最优化研究、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等。 三、旅游地理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可以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具体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下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是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协调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开发者要正确的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协调发展与地理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他要求开发者要全面考虑开发地的生态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强调整体效益,全面处理好社会、环境与效益的关系,使旅游业 得以健康发展。旅游地理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恢复性、脆弱性的特点,一旦破环,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丧失,这就要求我们建了一个科学的旅游体系,将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益控制在自然地理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既要关心经济效益,又要保护旅游区的地理环境,维护旅游区居住者的安定与和谐,创造优质的旅游环境生态。 2(特色旅游原则。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就是要看旅游地的特色和品牌资源,旅游地的特色资源是旅游业的灵魂。如果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没有特点,没有美感,就不能吸引游人。发展特色旅游要向旅游者推出本地区的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特色自然资源举不胜数,例如。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姓名:*** 学号:******** 班号:*******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的主要基本类型,其次,总结归纳了其主要旅游资源特点,最后,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自己的初步思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川乐山主要旅游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初步建议。 关键词: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开发;保护建议 1、四川乐山概况 1.1位置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成都平原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 1.2政治、经济、文化 乐山市行政区划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21个乡(镇)、2349个村、17745个组。幅员面积12827k㎡。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文化的样本,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从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明清时期,峨眉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乐山不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且方言文化十分多样。在乐山,中部地区讲乐山方言(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西北部地区的夹江县讲夹江方言,(峨眉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讲峨眉山方言,西南部地区(马边县、沐川县)讲嘉南方言,东部地区(井研县)讲自贡方言。因为乐山境内方言的多样性,汉语语言学家们在做汉语方言学术研究之前,通常要到乐山来作实地考察。 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0年6月,乐山正式成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 整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 Human geography practice report 编订:JinTai College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 2、篇章2: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 篇章1: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文档 实习时间:9月18日--------9月20日 实习线路:内江-----成都-----攀枝花-----昆明----- 内江 主要路线: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内昆铁路 实习目的:运用经济地理的科学理论,实地考察攀枝花 市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学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

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经济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一、攀枝花地理概况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是共和过历史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01°08′至102°05′,北纬26°05′至27°21′。幅员面积7434.4平方公里。源自青藏高原的金沙江蜿蜒穿过百里钢城,同雅砻江汇合后奔腾东去。东、北两面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里、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全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和米易县、盐边县,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城市人口中98%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移民城市。 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市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 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由最初的自成体系逐渐演变成如今几乎一致同意的系统分类。中国人文地理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兴以来,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本文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简单的科学展望。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中国、人地关系、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1、理论的发展 1.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始终被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2]。从古代“天人合一”的协调思想演进到近代的人地关系协调思想,再升华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演进主线基本围绕人地关系和谐这一核心伸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全球性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人地关系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人地关系系统的性质及人地关系理论内涵在演进中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经济等等都是新形势下人地关系理论的具体实践形式,充分体现出人地关系论在指导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3]。 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近年来一大批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不同层面,和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全球化等不同切入点思考人地关系的本质与内涵、基本特征、客观规律和学科分支等问题,实现了人地关系研究视角由单源切入向多源转化,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的转变[4]。 1.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近年来,一大批致力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人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人地系统优化论、人地关系异化论、人地关系辩证论、人地太极图论、人地关系冲突论、人地关系危机论、人地关系错位论、人地关系协同论、人地差异协同论、人地协调共生论、人地协调阶段论、人地关系构型论、天地人系统论和人地关系分形论等。这些理论从正反两方面诠释人地关系的本质与内容,促使中国人地关系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5]。 1.3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研究水平 在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与争论的过程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逐步淡化了对人地关系理论本身的创新性探索,转而将人地关系思想植入到解决全球性或地区

告别三峡游_的影响及理论解释--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2)0520608209 收稿日期:2002205210;修订日期:2002207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01) 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2),男,云南个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研究。E 2mail : ee69@zsu 1edu 1cn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摘要:本文在对“告别三峡游”的发展和问题进行介绍、描述和预测的基础上,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结论是“告别三峡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促销手段,可以短时促进旅游的发展,但是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不能随便使用。 关 键 词:“告别三峡游”;影响;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长江三峡旅游是传统的观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旅游“黄金水道”、“中国旅游四十佳”之首和中国14条“旅游热线”首选,历来受到国家旅游局的重视。三峡游的客源覆盖海外游客市场、国内远程市场和区域游客市场。自三峡工程启动后,三峡旅游与工程的建设进展息息相关,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 对三峡游产品,业界和学术界已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1~3],对“告别三峡游”也做过 相应的研究,如:尚葵等从文化传播角度对“告别三峡游”进行了研究[4\〗,但对“告别 三峡游”的结果和后续影响仍然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三峡旅游是一个由旅行社、游 船、岸上设施和景点四位一体构成的总体旅游产品[5]。从整体产品概念(TPC )来看,三 峡旅游产品的构成包括核心层次(Core Product )、形式层次(Tangible Product )及延伸层 次(Augmented Product )[6],其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7]。因此,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8]建立“告别三峡游”的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了解影响三峡旅游产品周期的市场特点,可以对三峡旅游的发展做系统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总结。本文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 )、系统动力学及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并提出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三峡工程列入议事和实施日程,自1992年始,国内一些旅游机构就打出“告别三峡游”的口号,错误地引导游客,认为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三峡美景消失,消失的时间第21卷 第5期 2002年9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21,No.5Sept.,2002

旅游地理学复习重点

1、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亦即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4、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5、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填空(每空 1分,共27 分) 1、按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中国旅游资源分如下6大类: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职健身类,古迹与建筑类,购物类。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包括基本容量与非基本容量,基本容量包含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而非基本容量有旅游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与期望旅游容量,以及景点、景区、旅游地、区域等旅游容量。 3、按性质划分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规划。 4、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5、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组成。 三、简答题(共19分) 1、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2、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基础(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点。(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对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2)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整体价值评价。 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引力模式(共3分) 答:(要点) 引力模型:T ij = G * (P i*A j / D b ij) 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旅游次数的量度;P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亮度;A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两地距离;G与b为经验参数。 假设A1与A2为同一地域内的两个旅游地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T i1 / T i2 = A1/A2 * (D i2/D i2)b 4、主题公园的特性(每点1分,共5分) 答:(1)其是一种产业,其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2)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必须有特定且易于理解的主题;(3)圆内所有内容都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是一种非日常化、戏剧化的舞台空间。 5、旅游区的一般特性(每点0.5分,共2分) 答:(要点)(1)系统性;(2)地域性;(3)层次性;(4)优化性。 6、旅游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共3分) 答: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是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与界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性质和特性,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性。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地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共29分)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每点3分,共21分) 答:(要点)(0)旅游需求的概念;(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要素;(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影响;(3)收入与闲暇: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有空闲时间的基础上;(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