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重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重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重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重点

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

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如何学好历史与社会方法最为重要:

三读:反复阅读是学好历史最基础的一步。

一通读全文。中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但能力离不开史实素材,而读教科书是了解熟悉史实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通读全文。

二细读知识点。对教科书的知识点要反复细读,在读知识点时要划上记号,细心领会,熟记在心。

三精读重点。对教科书的重点要反复精读,在精读重点时要边读边写边思考,效果更好。

复习历史与社会有诀窍

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建议学生在复习阶段,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读:反复通读相关的复习材料是最基础的一步.

二是理:阅读是基础,下一步就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1、理解文意:阅读不仅是为了熟悉史实,更重要的是领悟史识。例如,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的广泛应用、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内容可以得出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

2、理清体系:在教师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要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专题史实为纬,以中外联系为交叉点,构建史实体系,进行知识内化。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提升为史能,转化为史识。

3、理顺思路:在此不仅仅指解题思路,更强调了解、熟悉、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技巧和切入点。

三是练: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计划性,讲究实效。

第一,针对性:要在老师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自己学习的薄弱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第二,实效性:对于选择题争取全部做。因其书写较易,时间有保证;而且,选择题共计50分,是分数最大的题型,不可小看。对于其他题型,只须有选择地做一部分。为了节省时间,简释题只要写上三言两语的要点。回答题可只写审题角度,而历史小论文写上四五篇即可。

第三,计划性:在练习内容上,建议先做分类卷,后做综合卷,对做错的题目要及时纠正。在时间安排上什么时候阅读,什么时候做习题,要有合理调度,尽量相对固定。小段时间可做选择题,大段时间则做大题目。

怎样答好历史与社会的选择题

选择题属于客观题,能够准确、公正地考查考生的记忆、比较、分析、阅读理解材料等历史思维能力。正因为如此,它也是考生失分严重或拉开分数差距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考查功能被不断发掘,出现了顺序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程度选择题、比较选择题、材料选择题等等。

怎样才能答好历史选择题呢?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记忆和理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很细,有的甚至在教材的小字中,如果平时不仔细阅读教材并有意识地对重要知识点加以记忆,考试时就会茫然无措。在学习中要多动笔,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对答组合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很有帮助。

其次,在日常练习中,要遵循解题的基本步骤,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答题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概括、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独立思考做练习。其目的是考查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看书籍资料,也不能看其他同学的答案。要求从头至尾一口气做完,即使有生疏的题,也应该猜测一个选项。

2、对照答案找差距。其目的是发现思维误区,更正历史思维。必须对照答案找出不同之处,针对它们认真思考,有的未必是自己错了,要敢于质疑历史资料或权威,历史思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针对差距来看书。其目的是查漏补缺,检查自己的记忆和思维问题。看看在第一步中历史基础知识记错了没有或错了多少,若是记忆出了问题,应加强记忆。但是,全部记住了未必就能全部做好。如果不看着历史书就不能答对题,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较欠缺,这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力度,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4、围绕问题再思考。其目的在于巩固练习中的知识点,理清历史思维过程,真正弄懂不清楚的问题,形成历史自学能力。在上述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甚至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思考自己能够解决,有的可以询问同学得到解决,还有的必须请教老师才能得到解决。一定不能让存在的问题悬而未决,那只会使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

第三,不断总结不同类型的选择题的答题方法,认识其解题规律。顺序选择题可以确定首尾看中间;组合选择题应明确肯定或否定一个和两个组合项,再看备选项的组合情况来作答;程度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可以采用优选法;比较选择题要细心找相同或不同,反复比较才不会出错;材料选择题只要结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或古文阅读的相关能力要求答题即可。

最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并总结练习中的心得体会。这对于形成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材料分析题技巧有五法

一点题:点题切题;观点、论点亮在本题或本角度的最前面;

二分段: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把观点送到老师眼中;

三术语:术语要到位,取舍要得当(含最新观点),切莫走江湖(不要什么都答而要根据题目的限定语答)。

四分析:每个角度应扣紧材料分析。不要两张皮(不要答题脱离了材料乱答一气)。

五组织:进行“开放性”思维,多角度组织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全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2.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

3.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5.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6.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7.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制造并使用工具。8.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9.观察图1-5,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10.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远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11.比较图1-6(P6)和图1-10(P8),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用火驱赶野兽,用火照明、防寒等等。)P8

14.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15.[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P10。农作物或驯化动物起源地见图1-12(或见同步练P7)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原因: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增加、经验的积累。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4.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5.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原始先民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再四处漂泊,逐渐摆脱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磨制石器的出现提高了原始先民的生产效率,陶器的出现为储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好处: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7.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图腾崇拜等方面P15[自我测评]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3.法国的造石器专家承认:没有人能比得过原始人的制作工艺。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原始人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古人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人物:吉尔伽美什地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乌鲁克王国P16

2.《荷马史实》是古希腊文学的杰出代表。地点:古希腊P16

3.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P16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2.P17,○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4. 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尝遍百草

轩辕氏: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

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

5.禅让制:尧舜禹世袭制:禹启

6.禅让制: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P18[自我测评]1.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7.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8.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①黄帝、炎帝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②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书上P20案例: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2.保护文物古迹有何意义?①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②文物古迹有许多研究和欣赏价值,通过这些文物我们

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自然,增长见识。③文物古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④保护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优化社会生活的人文环境、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3.怎样样保护文物古迹?①根据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古迹的整修建议;②划定专门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③落实消防措施,有专人看护;④改进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⑤政府要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组织修复等。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古埃及的位置:

2.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红海,阿拉伯沙漠。西-撒哈拉沙漠。南-非洲原始丛林。北- 地中海),气候干旱少雨,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

3.P24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当地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每当河水退却后,古埃及人集体排干沼泽,开渠筑坝,兴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古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4.P24图2-2:反映了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埃及是农耕文明国家,埃及人在很久以前就创造出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同时也说明了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5.古巴比伦的位置:(新月沃地,西亚)两河流域

6.古巴比伦的气候:干旱,少雨,河流量不稳定;两河流域古文明奠基者:苏美尔人

7.P25为什么西亚会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见书本)

8.P25阅读卡:犹太人是由希伯来人发展而来的。

9.古代印度的位置: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的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10.P26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也是佛教的诞生地。

11.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与农业:黄河-植被丰富,地势平坦-种植麦,粟;P26

长江-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种植水稻

12.文物与文化:玉琮-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牛神庙遗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蛋壳黑陶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铜器-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耕田器具-农业进入犁耕时代P27- 13.(了解)图2-6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淙是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象征,说明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淙上的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玉器的打造、形状和花纹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良渚文化的玉淙等玉器,制作精致,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制成的。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玉器的工匠,出现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14.图2-7反映了当时以初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遗址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5.P27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16.P27--28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成就与半坡、河姆渡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已经从石器时代想金属时代过渡,农业已经率先进入了梨耕时代。

17.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在商王汤的带领下,商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P28

(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P29

1.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出现,人们在交通要道和人群聚居区建立起城市,它通常是聚居在宫廷周围而建立起来的

2.古代城市的共同点:景观:都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功能: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的中心

4.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

[王权神圣]

1.埃及国王又称“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P30图(法老的面具):表现了法老的权威及崇高的地位。

3.P31阅读卡①汉谟拉比是如何确立其对王国绝对的统治地位?

确立了绝对的王权统治地位,自称“巴比伦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并建立了官僚统治机构,各级官吏由他直接任免。他还建立了军队,指挥官由他任命汉莫拉比极力宣扬自己与神灵的密切关系,称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宠人,他的王权来自神的授予。

②汉谟拉比为什么样称自己是天神地神的宠儿?

早期国家统治也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往往采取王权和神权的结合,为统治者的统治权力蒙上一层“合法”的外衣,使其权力“合法化”

4.P31禹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其权力的?

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5.大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意味着什么?(鼎为权力的象征,以此确立其权利)

6.启是如何加强权力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权逐步加强和巩固。)

7.进入“天下为家”的时代是从夏朝开始,由启先始倡导。

8.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意义:标志着从“天下为家”的时代进入到“天下为公”的时代,王权逐步加强和巩固,这也是我国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分化的社会]

1.古代埃及哪些人是统治阶级?哪些人是被统治阶级? P31

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自由民,主要是工匠和农民,受贵族剥削;奴隶,处在社会的底层。

2.P32什么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呢?(在古代印度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3.四个等级中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呢?

婆罗门、刹帝利是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4.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阶级分化的具体表现。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保护氏族贵族奴隶主特权地位的作用。

5.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分辨出四个等级孰高孰低?

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

刹帝利: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国王、武士和官吏)

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首陀罗: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请把四个等级从高到底排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阅读卡:《理发师的儿子》说明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7.商朝的统治阶层由哪些人组成: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官员和部落首领构成商朝的贵族

[军队与刑法]

1.P33,古代军队建立强大军队的作用:巩固国家统治和王权,开拓疆域

2.P33,图2--7:印证了社会军事战争的频繁与武器的先进。

3.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

4.P34,《汉莫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制定的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

5.汉莫拉比法典的性质:《汉莫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6.P34《汉脉拉比法典》中的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法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7.《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

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8.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第三课告别野蛮

1.文字的雏形:刻划符号、图画文字(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

2.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表达信息的根据是: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

3.表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4.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5.文字由人民群众发明,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6.(1)“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促进记忆和交流(2)记录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

料,文化的活化石(3)积累知识,传承文化—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1.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四母戊大方鼎。鼎在古代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老的科学探索]

1.罗马立法以及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都源于太阳历(埃及)。

2.P40,想一想,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3.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而它是古埃及人民通过长期对尼罗河水涨落的细致观察,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定的。

4.P41,阅读卡,两河流域:太阴历和星期制度

5.P41,古埃及人民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和高超的防腐技术。//古埃及的几何学成就和阿拉伯数字(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进和传播)

[宗教的奥秘]

1.P4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或释伽牟尼。2.P43,为什么佛教要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

3.P43,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有何意义?(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的作用。佛教的教义对奴隶主有利)

4.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佛教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南传路线)。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中亚(丝绸之路)船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如朝鲜和日本。

5.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6.[自我测评]①古代埃及的历法;西亚的星期制度;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古代中国的文字。

②(可从古埃及的农业、历法、数学、建筑等几个方面的成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源。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繁荣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农业)

③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

北京人:70万—20万年前;山顶洞人:30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约7000年前

半坡文化:约五六千年;华夏初祖:大约4000年以前;

中国最早王权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约公元前16-11世纪前后)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

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P50

1.爱琴文明:起止的时间:从公元前2000年起,历时800年;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文明的意义: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地理环境:包括希腊本土,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西海岸;重要城邦之雅典:海上贸易和民主制;重要城邦之斯巴达:军事。

3.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出现,历史上称为“城邦”。古希

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4.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

5.在雅典哪些人中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全体男性公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

6.雅典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奴隶制共和国)

7.陶片放逐法目的:为防止某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

8.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9.书P52答案(评价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的说法部分正确。雅典民主制实际上具有两重性:①进步性(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享有更多的权利;②局限性(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种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P52

1.古罗马(兴起于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王政时代: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

2.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尚武民族(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建立)P52

3.大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亚非欧屋大维雅努斯门神P53

4.衰败时期: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P53

5.书P53答案: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战士善于作战、战术高超是其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班牙、葡萄牙。

[西方文化之根]P54

1.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P54

2.哲学:《雅典学院》图3-11(作者:拉斐尔)是一幅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种人物的群像。整个画面充满浓厚的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气氛,赞美了人类对智慧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及古希腊哲学的繁荣。P54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是哲学的故乡。3.自然科学: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

4.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5.史学:希罗多德《》

6.法学:①产生: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②对后世影响: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7.建筑:①代表: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②类型: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道路工程建筑;③特点: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④对后世影响: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的建筑沿袭和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传统。

8.书P56答案①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这种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覆盖的面积很大,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使人们的活动从室内移至室外,改变了建筑型制,是古罗马建筑最伟

大的代表作。②罗马万神殿: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古罗马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相似之处: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的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9.[自我测评]①A。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举例说明。在古典文化中,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历史、法律、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举例请参考上面表格“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P56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为中世纪。P57

[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P57

1.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P57

2.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标志着查里曼帝国的诞生,查里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3.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层层分封。

4.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主从)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5.查理曼帝国如何被瓜分?他们分别是现在的哪三个国家?P58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凡尔登条约》,使帝国分为三部分,奠定了后来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法兰克王国封建制的形成在欧洲具有典型的意义。

6.英国人的祖先是谁?(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P58阅读卡

7.基督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是什么?P58

犹太人耶稣,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

8.P58①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②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③后来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④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⑤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P59

1.读3-23,①庄园中有哪些建筑?(公共牧场,耕地,壕沟,磨坊,教堂,封建主城堡和农奴住宅。)②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③这样的布

局对庄园内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2.农奴耕种领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答: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他们必须承受地租(主要是劳役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杂役,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根据法律,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并且世代相传,处于依附领主的地位。

3.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答: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4.庄园是“世外桃源”吗?为什么?

答:总之,庄园是当时西欧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产物,庄园绝不是世外桃源。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庄园的衰落和城市的兴起就成为了必然。

5.从11世纪起,欧洲原有的城市为什么能够得到复苏,新兴的城市为什么也能不断涌现?

答:许多坐落在封建领地上的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盘剥,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赢得自治权。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似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得以复苏,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6.新兴城市:政治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的是巴黎和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以手工业享誉欧洲。新兴城市的涌现也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进入发展时期。7.什么是行会?它的目的是什么?P60

答:西欧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建立的同业团体组织。11~12世纪产生,其目的是反抗封建领主的抢劫和剥削,防止同行竞争,捍卫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8.行会的代表为什么要加入市政会?

答:市政会是城市的管理机构,行会代表进入市政会有利于保护手工业者的利益,促进手工业者的团结互助。

9.读图3-25,请猜它们是哪些行会的徽章?P60

答:中世纪西欧的手工业行会都有自己的章程和组织机构,而且每个行会都有自己的徽章。图3-25所显示的是德意志奥格斯堡的行会徽章,它们分别是面包师、裁缝和酿酒工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象征性强,特点突出。

10.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①从政治角度来说,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生活在其中的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他们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忍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交纳地租,服劳役。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有依附关系;而城市的市民则摆脱了封建义务的束缚和领主的控制,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②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的生产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了庄园内部的消费;而城市中商品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城市手工业者所从事的是商品生产,目的是为了出卖并获得利润。

11.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P60

表现:①封建庄园制度、②封建农奴制度、③封建等级制度、④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P61

1.阿拉伯半岛(亚洲西部,气候干旱)地处亚非两洲的交通要冲地带,在贸易和战略上的地位都十分重要。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得这里的人们性格既坚忍耐劳,又放纵不羁,常为争夺牧场、劫掠财富而发生战争。

2.伊斯兰教:610年,创立地点(麦加),创立者(穆罕默德),真主阿拉,经典(《古兰经》),

穆斯林(伊斯兰教徒); 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3.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人民进行圣战,使穆斯林军队有强大的战斗力;穆罕默德去世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后来穆斯林军队先后政府了中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穆斯林军队的对外扩张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4.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封建军事大帝国。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

5.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

①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6.0到9的计数方法:由印度人创造,阿拉伯人将其改进传到全世界。P62

7.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阿拉伯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穆斯林对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胸怀。)

8.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第一大圣寺是麦加大清真寺。P63

清真寺建筑风格也被带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并呈现当地特色,说明伊斯兰文明传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同时也说明伊斯兰建筑文化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9.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或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②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③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10.文学:《天方夜谭》(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最为著名)P64

11.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①2世纪的罗马帝国(奴隶制);②395年的东罗马帝国;

③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封建制)④17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建制)

②教义中都含有一神论、要甘于忍受痛苦、宗教仪式等内容;③对社会影响都极大,都与政治有紧密相连,发展到后都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3)基督教评价早期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斗争的手段;后来富人入教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实质)。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教会还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导致基督教性质变化的原因: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联盟的建立。)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P65

2.不同国家的佛寺建筑风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3.天主教堂、佛教寺庙、清真寺间建筑风格的象征意义:见P66

4.中国寺庙与西方天主教堂的布局不同以及中国南、北方戏台和神庙的放置不同的原因:见书本P67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礼乐文明的建立]P70

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①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②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朝贵族③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④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书P70 (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5.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度具体化、生活化的礼乐制度,既通过礼的规范将贵族与平民、尤其是不同贵族等级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各安其位,又通过在乐舞的欣赏中培养贵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相对稳定的周王朝便出现了。

6.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7.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①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②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8.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是周天子统治天下的根本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变革与争霸]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P72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3.春秋五霸: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位于长江下游)P73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P74结合图4—6

说出战国七雄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①齐:今山东东北部;②楚:长江流域(湖北);③秦:在西边关中地区;④燕:在华北、东北;⑤赵:今河北;⑥魏:在今河南⑦韩: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5.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P74

6.请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P74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7.争霸的影响: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③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④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灾难。

8.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归类:

①纸上谈兵(赵括)②老马识途(管仲)③三令五申(孙武)④负荆请罪(廉颇)⑤完璧归赵(蔺相如)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⑦退避三舍(晋文公)⑧一鸣惊人(楚庄王)⑨立木取信(商鞅)⑩卧薪尝胆(越王勾践)⑾有教无类(孔子)⑿围魏救赵(孙膑)⒀图穷匕现(荆轲)⒁三迁之教(孟子)⒂田氏代齐(田和)⒃奇货可居(吕不韦)

9.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P75

10.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在今天的意义: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①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③内容:a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c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e 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⑤作用(结果):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国家收入,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

?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

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①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使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③孔了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④此外,孔子还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⑤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①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④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4.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的原因P77: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孔子、孟子“仁”“德”的思想不可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因而遭到冷落。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5.儒家思想为什么到了西汉时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适应了西汉统治者统一思想、加强皇权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

2.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书P79

①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政治上的分裂混战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了度量衡。(作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4.秦朝疆域:北到长城一带,西到陇西,南到南海,东到东海。P81结合图4-24

5.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利弊P80

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维护统一局面,采取这个政策有利于统一;另一方面,他催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必然因素。6.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1)主要功绩:①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②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③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修造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2)历史罪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②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③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第二课汉唐盛世

[新的大一统]P83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P83

2.西汉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是哪里?(刘邦,长安)

3.P179,图4-25,所展示的瓦当是汉唐一统天下的反映。

4.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统治—文景之治

5.汉初,汉高祖大量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景帝在位时爆发了“七国之乱。”

6.汉武帝的政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1)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

(2)思想上:①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民族关系(疆域治理)上:开疆拓土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③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在云、贵、川等地建立了郡县,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总之,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结果)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董仲舒;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

意义:对当时的影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的利弊(评价):①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它能够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②从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9.汉朝初期和后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以前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汉武帝以后,又出现了和亲与互市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西汉国力的变化。

10.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的区别:汉初的“和亲”,是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是被迫的;昭君出塞不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主动的、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11.书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答:①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结合的生活情况。②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③反映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2.西域: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P86

13.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P86意义: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西汉和西域各国的友谊从此建立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出现,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87

1.公元9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在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清明时期——“光武中兴”。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以袁绍和曹操为主。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2.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这就是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3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答:①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

利的影响。

②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

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在消灭了

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

于筋骨机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健康。P89

6.内迁:自东汉末年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

相互影响。南迁: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原因,大量北方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各地;南迁影响:

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史记》描述的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区与《宋书》描述的汉朝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区相比发生了哪

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90

答:(1)变化:司马迁《史记》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

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

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2)变化原因: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①从自然条件来说,

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

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③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④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

的变化。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和作用:P90-91

(1)目的: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2)内容:①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学

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

法等。

(3)作用: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

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对我们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进程。

9. 北朝: 北魏 南朝:宋、齐、梁、陈 [帝国新政]P91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北朝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 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 、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 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 )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 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 公元元年前后) 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 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 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任国王:桀。 3.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多,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司 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 西周:?分封制:(内容+影响:P12)?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 分到什么东西?(土地等) 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 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 4.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5.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6.商鞅变法: 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深得秦孝公的重用;?.符合历史潮流;?.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令出必行, : ?. 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4.古代思想在现在的表现: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总整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 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怎样出现的?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 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 4、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哪些?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6、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多少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么叫禅让? 8、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理水? 9、请你谈谈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 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说明什么?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1: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

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2:土地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教案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三课《告别野蛮》(3课时) 第二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共第10 课时 授课时间:9 月26 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等方面的学习,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2)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领会任何重大工程、科学发明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程建设艰辛历程,认识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树立孜孜 以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世界各地文物与现实联系起来,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教具准备: 地图册、图片等。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新课教学: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阅读:课本第37页文字及图2-27。 归纳: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的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8及左边文字。 提问:为什么要雕成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9及左边文字。 归纳: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阅读:图2-30。 归纳:中国——青铜文化,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显示统治者的权威,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青铜器中的精品。 (“鼎”的象征——权力与地位)(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将内容按国家分类——埃及、巴比伦、印度。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阅读:课本第40页课文。 归纳:它的创立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有关。每年6月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依据,埃及人把一年分成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后来传入欧洲,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提问: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太阳历的创立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需要; 尼罗河与天狼星的规律性变化为太阳历创立提供了客观依据;太阳历的创立源于古埃及劳动人民的细致观察, (2)医药: 阅读:图2-33。 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 归纳: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因此要保住肉体,让灵魂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提问:古埃及的木乃伊是怎样制成的? 阅读:“阅读卡”——《木乃伊》。 归纳:教参83页。 提问: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医学方面的哪些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