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精)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XX-2002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Alcohol industry

2002-xx-xx 发布 2002-xx-xx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技术要求内容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6 技术要求的实施

前言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并为酒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酒精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为推荐性标准,可用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并可作为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本技术要求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而本技术要求也需不断修订,一般五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处理状况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考虑酒精制造业的特点,本技术要求选择四类指标作为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类,即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安徽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郑文英、汪新民、袁翀裕。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为首次发布,自2002年X月X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

(征求意见稿)HJ/Txx-200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Alcohol industry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技术要求按照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

染出发,针对酒精生产过程的原材料选用、资源利用、污染物产生、产

品生产过程和产品最终处置提出技术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标适用于以淀粉质、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食用酒精工艺的

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评估。

2 引用标准

食用酒精国家标准(GB10343-89)。

3术语和定义

3.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的措施,,以减少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酒精糟液回流量

蒸馏出酒精后的糟液返回系统中用于拌料的糟液量。

3.3 DDGS(全称为: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产生的糟液经蒸发浓缩干燥成高蛋白饲料添加剂。

4 技术要求内容

4.1指标分级

本技术要求共给出了酒精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各级指标的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酒精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原辅材料的选择选择含淀粉高、水分低、杂质少的玉米、薯干类淀粉质原

料或含糖高、蛋白质适中、杂质少的糖蜜类原料。

95°淀粉出酒率(%)玉

55 53 52

薯干57 56 54 糖份出酒率(%)糖

55 53 51

耗水量(m 3

/kl)

40 100 120

薯干35 90 100 糖蜜25 60 80 玉耗电量

(kWh/kl)

米180 220 240 薯干160 190 220 糖蜜30 40 45

耗标煤量(kg/kl)玉

500 650 750

薯干450 600 700 糖蜜350 500 600

综合能耗(kg/kl)玉

577 744 853

薯干519 682 794

糖蜜363 517 619

酒精糟液回流量(%)玉

50 45 30

冷却水回用率(%)玉

100 95 90

薯干

二、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水产生量(m 3

/kl)25 35 50

COD

cr

的产生量(kg/kl)250 400 600 三、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 酒糟回收利用率100%回收并加工利用(加

工成颗粒饲料或复合颗粒

饲料等产品)100%回收并利

用(直接作饲

料等)

100%不排入

下水道或环

境中

2. 废酵母回收利用率

(糖蜜类原料)100%回收并加工利用(生

产饲料添加剂、医药、食

品添加剂等产品)

100%回收并利

用(直接作饲

料等)

100%不排入

下水道或环

境中

3. 锅炉渣回收利用率100%回收并利用100%回收并利

用100%回收并利用

6

4. 二氧化碳

(发酵

产生)

回收利

用率100%回收并利用100%回收并利用50%以上回收并利

四、环境管理要求

1.清洁生产审核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酒精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进行审核

2.环境管理制度按照ISO14001建立并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

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

件齐备

环境管理制度健

全, 原始记录及统

计数据齐全有效

环境管理制度、原

始记录及统计数

据基本齐全

3.生产过程环境管理通过ISO14001认证符合ISO14001认证

要求

基本符合

ISO14001环境管

理体系

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本技术要求所设计的各项指标均采用酒精行业和环境保护部门最常用的指标,易于理解和执行。

5.1本技术要求的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5.2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系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

5.3 以下给出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所有公式中酒精产量必须统一折算成96%。)

5.3. 1 淀粉出酒率

淀粉出酒率(%)=%100×投入淀粉量酒精产量

其中投入淀粉量为原料、酒母及曲料含淀粉量总和。

5.3. 2 废水产生量

废水产生量仅指用于酒精生产时洗涤设备管道及纯生产过程工

艺废水,不包括非生产用水。各个酒精生产车间产生废水量以在进入废水处理车间之前产生的一年量之和除以一年酒精产量计。

废水产生量(m 3

/kl)))3klm年酒精产量(年废水产生量(=

5.3. 3 化学需氧量(COD

Cr

)产生量

COD

Cr 产生量指酒精生产过程排放废水中的COD

Cr

的量,即各酒精生产

车间产生的废水在进入废水处理车间之前COD

Cr

的测定量值。其浓度监测方法采用重铬酸盐法(方法标准号GB11914-89),本标准的监测下限为30mg/l。

COD

Cr

的浓度值取一年中12个月的平均值。

COD

Cr

的浓度(mg/l)12/)/121lmgCOD的月平均浓度值(Σ=

COD

Cr

产生量(kg/kl)1000)))/3××=klmlmgCOD年酒精生产量(年废水产生量(的浓度(

5.3.4 酒精耗水指标

)酒精成品产量()酿造耗水量(酒精耗水量klmklm33)/(= 耗水量包括酒精生产中耗用的自来水、井水、江水、河水等新鲜水量,回收使用不重复计算。

5.3.5酒精耗电指标

)酒精成品产量()酿造耗电量(酒精酿造耗电量klkWhklkWh=)/(

酒精生产电耗包括各工序动力直接用电、自产水、供风、设备大小维修、维护、试运转用电及本车间照明用电和分摊厂区、仓库、办公室等的照明用电,以及有关上述各项用电的线路和变压器损失;不包括非生产性用电,如礼堂、食堂、托儿所、学校、职工住宅、基建、技术措施和建筑安装工程(包括试运行)等的用电。

5.3.6酒精耗标煤指标

)酒精成品产量()酿造用煤总量(酒精耗标煤量klkg(kg/kl)=

煤耗量不包括生活取暖、浴室、食堂等非生产用煤。使用同一锅炉供汽且无仪表计量蒸汽流量的情况下,对锅炉用煤按照各工序的实际用汽量多少(通过标定或测算)作出分摊,每月分摊一次,分摊应力求准确,各工序分摊用煤量相加的总量应等于当期锅炉实际用煤总量。锅炉用煤总量还应包括假日或停产期间停炉闷火等的用煤量。

由于煤的品种质量不同,为便于可比,统一以29320焦耳为标准煤的发热量进行换算,计算煤耗时(不考虑挥发成分)对各类煤种的不同发热量应依据上级相关部门或煤炭供应管理部门的规定。原煤因存放时间较久可能影响到原来发热量,仍按原来规定的发热量计算。下雨天用煤统一不扣水分。

5.3.6 冷却水回用率指标

冷却水回用率(%)=总冷却用水量循环冷却水

冷却水回用率指标对于衡量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意义较大。

6技术要求的实施

本技术要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推行。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编制课题组

二零零二年七月

目录

1 概况

2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 适用范围

4 指导原则

5 制定技术要求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6 编制技术要求的基本方法

7 技术要求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分析

8 技术要求的实施建议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编制说明

1. 概述

1.1 酒精行业发展概况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措施。近年来,国内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已被世界工业界所接受,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界的清洁生产工作,使我国相应的行业生产过程更清洁化、环保化;使清洁生产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将带动其他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

酒精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其作为酒基、浸提剂、洗涤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广泛应用于酿酒、化工、橡胶、油漆涂料、电子、照相胶片、医药、香料、化妆品等行业领域。目前,我国酒精生产企业(包括车间)己达900多个,遍布全国各地,酒精年生产能力约3.5

×106

t,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巴西,居世界第四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

的发展,酒精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我国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80%左右的酒精都用淀粉质原料生产,其中65~70%的工厂采取薯干为原料,但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省主要以甘蔗糖蜜发酵生产酒精;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则以甜菜糖蜜发酵生产酒精者较多,采用糖蜜为原料生产酒精约有15%的厂家。其他尚有以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和木屑酸水解液为原料生产酒精,产量约占酒精总产量的1.5%;我国合成酒精的生产才开始起步,产量还较小,约占酒精总产量的3.5%。近年来,随着引进设备及工艺的应用及农作物结构的变化,用谷物(主要是玉米)

原料制酒精的工厂发展速度较快,特别在东北地区最为明显。

国外使用淀粉质原料经发酵法生产的酒精比例不大,仅占世界酒精总产量的16%左右;而糖蜜酒精的产量较大,占世界酒精总产量的45%左右,如巴西、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全部采用糖蜜作原料生产酒精。此外,一些森林资源丰富,造纸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瑞典、挪威、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等,纸浆废液酒精占很大比例。由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酒精逐渐增多,使发酵酒精的比例下降,例如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工业化国家,其合成酒精的产量在国内已占很大比重。目前世界合成酒精的产量占酒精总产量的20%左右,超过了淀粉酒精的产量。但是由于合成酒精往往夹杂有异构化高级醇类,对于人的高级神经中枢有麻痹作用,不适于作饮料、食品、医药和香料等用途,所以迄今为止,合成酒精尚不能完全取代发酵酒精。

我国酒精行业年排放废水总量超过3×108

m

3

,其中酒精糟废液的年

排放超过4×107

m

3

,年排BOD

5

约1.15×10

6

t,COD

Cr

约2.2×10

6

t,分别占全

国工业废水BOB

5总量的18%和COD

Cr

排放总量的12.5%,是我国有机污染

物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

我国现在已有相当部分酒精厂采用低能耗的双酶法液化、糖化工艺和高温活性干酵母连续发酵工艺,同时正在开发发酵成熟醪的差压蒸馏工艺与设备和玉米酒精糟生产DDGS工艺和设备。目前,酒精行业尚未有一家企业全部采用酒精生产最新工艺流程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少企业只是部分采用。国外新建的酒精厂大多采用连续发酵法,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国外糖蜜酒精生产大多数采用浓醪连续发酵法,

而淀粉质原料的连续发酵在原苏联较为普遍。另外,国外酒精工厂对综合利用及三废处理相当重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德国等国家广泛利用酒精糟生产饲料酵母。日本研究将糖蜜酒精糟用于铸造工业,代替淀粉、

14

糊精等作为翻砂造型时的粘结剂;还研究将浓缩酒精糟加入用石灰水处理过的稻草制成发酵饲料,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有的国家用分离的酒糟固形物加入废糟水培养的饲料酵母制成干燥粗饲料,其营养价值和售价均比粮食高1.3倍左右,以此解决了酒糟的利用问题。

1.2 酒精行业规模

目前,我国部分酒精厂正在通过技术改造等途径扩大酒精年产量。按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废水治理工艺科学性等特点,酒精行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种规模:

(1)大型企业年生产3万吨以上,采用玉米、薯干、木薯为原料,发挥规模、技术、综合利用优势,酒精和综合利用的产品较为畅销。且废渣水经生产DDG、DDGS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基本上能达标排放。

(2)中型企业年生产酒精1~3万吨,能发挥原料、技术优势,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综合利用与废水治理工艺。

(3)小型企业年生产酒精1万吨以下,基本上采用附近地区原料,酒精产品部分自用。由于这部分生产企业的规模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因此很多企业处于观望之中。

酒精厂年产量分布可见表2。

表2 酒精厂年产量分布

年产量(万吨)>3 1~3 0.5~1 <0.5

企业数(个)20~30 80~100 200多个600~700

1.3 酒精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酒精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酒精产品市场基本上是供大于求,企业库存增加,市场竞争激烈。

(2)继石油危机和美国大力发展汽油醇后,发达国家的酒精生产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因此,我国的酒精生产在节能、自动化、综合利用和废渣水治理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

(3)酒精企业酒精糟的污染是食品与发酵工业最严重

15

的污染源之一。由于投资、生产规模、技术、管理等原因,大部分企业的综合利用率较低,而废水治理则是刚起步。特别是有些企业虽然有废水治理设施,但由于运行成本高,不能坚持运行。

(4)有识之士认为,酒精行业应向规模型、集团化、综合型、多元化等方向发展或开展新的原料资源,从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5)需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酒精生产原料结构应由薯类为主调整为以玉米为主,以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4 酒精行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

1.4.1 酒精工业部分行业政策

“酿酒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的部分行业政策如下:

(1)关于企业规模,酒精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最小经济规模为3万吨/年;

(2)酒精生产原料结构由以薯类为主逐步调整为玉米为主,实现具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和废水达标排放;

(3)提倡糖蜜酒精集中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

1.4.2 技术政策

限制和淘汰的技术

(1)淀粉原料高温蒸煮糊化技术;

(2)低浓度酒精发酵技术;

(3)常压蒸馏技术和装置。

宜推广应用的综合利用、治理污染技术

(1)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糟生产优质蛋白饲料(DDGS)技术;(2)薯类酒精糟厌氧发酵制沼气,消化液再经好氧处理技术;(3)酒精糟采用大罐通风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2)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6)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8)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8)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 13 试验报告 (9) 14 废弃物处置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示意图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LC50 (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 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 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 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 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节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所赋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都规定了实施环境标准的条款,使环境标准成为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订、审批、发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审批、发布;这就使我国环境标准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国家环境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及企事业单位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规定了监测分析方法以及违反要求所应承担的经济后果等,同时我国环境标准从制(修)订到发布实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使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特征。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兼顾了我国环保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体现了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淘劣奖优的产业政策、鼓励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等,其中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着重体现了我国行业环境政策。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规划的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的。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就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因而环境质量标准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将规划措施,根据我国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以及行业生产特征,按污染控制项目进行分解和定量化,它是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控制措施指标。 环境规划通俗地讲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施环境标准。通过环境标准提供了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为环境保护计划切实纳入国家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环境标准为其他行业部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具体指标,有利于其他行业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计划时协调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标准提供了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尺度,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于人民群众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也有积极意义。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多年来逐步形成的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制度化的体现。但是,这些制度只有在各自进行技术规范化之后,才能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科学有效地发挥。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汇总 |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 4.《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二、行业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6.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2018);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2018) 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 三、国家标准 1.《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 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 四、行业标准 1.《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2—2018) 2.《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 《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 《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 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943-2018) 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8-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9-2018) 《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01-2018) 5.《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6-2018) 《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7-2018) 《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8-2018) 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 7.《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HJ860.3-2018) 8.《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淀粉工业》(HJ860.2-2018) 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池工业》(HJ967-2018)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工业》(HJ864.2-2018) 1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HJ971-2018)

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

企业法人环保工作职责 企业法人是全厂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负责监督和审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3、掌握企业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4、在组织生产、经营规划、计划实施、总结、考核、奖惩全过程中都必须把环保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5、每季检查一次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工作,听取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汇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适时召开研究和决策重大环境问题的会议。 6、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司环保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7、审定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并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8、组织完成公司年度安全环保专业考核内容中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对各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环境法规、条例、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的,给予批评、警告、罚款,直至建议追究法律责任。

分管副总经理环保工作职责 分管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直接负责公司的环保工作,协助总经理实现环保工作目标。其主要职责是: 1、及时向厂长汇报本单位环保工作情况及改进措施和意见。 2、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环保工作大检查,并亲自参加,对查出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3、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安全环保工作计划,主持制定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环保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落实。 4、检查监督各分厂安全环保员搞好环保工作。 5、检查指导有关车间、部室领导职责范围内的环保工作。 6、每季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发酵行业(酵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录 前言................................................................................................................................................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 (8)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酵母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酵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糖蜜或淀粉水解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通风发酵培养、分离、过滤等工序生产的酵母行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酵母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5462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1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32099 酵母产品分类导则 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CJ/T 51-2004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酵母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影响到酵母清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4-12批准 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他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 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2—85 轻金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1.2 适用范围 1.2.1 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锅炉执行GB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执行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执行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执行GB14761.1~14761.7-9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执行GB14621-93《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1.2.2 本标准实施后再行发布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规定的污染源不再执行本标准。 1.2.3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概况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概况 2008-03-10 迄今为止,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三十多年来,环境保护标准在我国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历程,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加,标准的种类日益丰富,标准的地位显著提高。同时,标准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 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的。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筹备小组办公室组织当时的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农林部、卫生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冶金工业部、轻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上海市、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并提交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行讨论。11月17日,该标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卫生部颁布(标准编号:GBJ4-73),自1974年1月1日起实施。当时,我国尚未对环境保护立法(《环境保护法》于1979年颁布),因此该标准实际上在一段时期内起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作用。 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1982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撤消,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为该部的环境保护局。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改组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 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到国家环境保护局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标准种类得到丰富、标准数量快速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300余项,平均每年发布30余项标准。 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后,环境保护标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标准数量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近三年来,每年总局发布的标准均在100项以上。目前,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数量已经突破1000项。 二、环境保护标准的性质、体系与管理体制 环境保护标准是对环境保护领域中各种需要规范的事物的技术属性所做的规定。我国通过环境保护立法确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制定环境保护标准作出了规定。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2个级别,即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省级)标准。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和其他用于各方面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是环保标准的一种发布形式,因其在制定主体、发布方式、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的特征,应属于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级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是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补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精)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XX-2002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酒精制造业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Alcohol industry 2002-xx-xx 发布 2002-xx-xx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技术要求内容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6 技术要求的实施

前言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并为酒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酒精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为推荐性标准,可用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并可作为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本技术要求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而本技术要求也需不断修订,一般五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处理状况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考虑酒精制造业的特点,本技术要求选择四类指标作为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类,即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安徽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郑文英、汪新民、袁翀裕。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为首次发布,自2002年X月X日起实施。

环保行业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GB16297-1996 1996-12-06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加叉执行的原则,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代替GB3548-83、GB4276-84、GB4277-84、GB4282-84、GB4286-84、GB4911-85、GB4912-85、GB4913-85、GB4916-85、GB4917-85、GBJ4-73各标准中的废气部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他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止。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环保行业标准培训

环保行业标准培训 一、目的 掌握环保在线仪器各性能的概念、测试方法;掌握环保行业的各污染物测定标准方法的查找、及标准文本的下载途径。 二、内容 1、在线仪器性能的测试介绍,包括常用术语、测试方法、现有的标准。 2、污染物测定标准方法的查询及标准文本的下载途径 三、在线仪器性能 1、常用术语 (1)、方法检出限 用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 (2)、测定下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低定量检测限。 (3)、测定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高定量检测限。 (4)、测定范围 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之间的范围。 (5)、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6)、重复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方法由同一操作者对同一被测对象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7)、重复性限

一个数值,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95%。注:重复性限符合为r。 (8)、再现性 又称“复现性”,指在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同一方法由不同的操作者对同一被测对象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所得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9)、再现性限 一个数值,在再现性条件下,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95%。 (10)、准确度 测试结果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11)、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2)、实验室样品 送往实验室供检测而制备的样品。 (13)、试样 由实验室样品制备并从中抽取试料的样品。 (14)、试料 从试料中取得(如试样与实验室样品两者相同,则从实验室样品中取得),并用来进行检测或观察的一定量的物料。 (15)、空白试验 指对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用与实际样品同样的操作步骤进行的试验。对应的样品称为空白样品,简称空白。 (16)、零点漂移 指采用零点校正液(即空白样品)为试样连续测试仪器显示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17)、量程漂移 指采用要求中规定的量程校正液为试样连续测试,仪器显示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环保标准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达到30mg/m3时可当即导致死亡。 1、《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 2、《实木复合地板》规定:A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小于和等于9毫克/100克;B 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等于9毫克—40毫克/100克。 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木质板材》规定: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20毫克/立方米;木地板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12毫克/立方米。 一、中国环保标准 环保标准:代表甲醛释放限量等级的环保标准。 1、根据欧洲环保标准,将木制品按照甲醛释放含量,分分为E0 E1 E2三个等级。在执行期间,E1级认证的板材就可以用于室内装修。 E0级(甲醛释放量≤0.5mg/L) E1级(甲醛释放量0.5mg-1.5mg/L) E2级(甲醛释放量大于1.5mg/L) 符合E0级标准的家居产品,已经属于国际顶级环保标准,甲醛释放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世界上只有芬兰、日本两国强制实行E0标准。E0级是目前最清洁的室内空气甲醛污染限量标准,是国家的饮用水/医疗器械的甲醛含量标准。 二、日本环保标准 日本的F系列星级认证相关的情况。F星级认证,是日本JAS系列认证中关于木制品行业的一个系列,共分为四个等级,对比欧洲E级认证,是一个进步,其根本核心还是在于甲醛释放量,但是比E级标准相对要有所提高。下面我们来看看F星级标准的四个等级 F★(≤5.0mg/L)甲醛释放量每L小于等于5mg F★★(≤1.5mg/L)甲醛释放量每L小于等于1.5mg F★★★(≤0.5mg/L)甲醛释放量每L小于等于0.5mg F★★★★(≤0.3mg/L)甲醛释放量每L小于等于0.3m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200□ 代替HJBZ 20—199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用杀虫气雾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Labeling Products -Household Insecticide Aerosol (征求意见稿) 200□-□□–□□ 发布 200□-□□–□□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技术内容 (2) 6.检验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1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证家用杀虫气雾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杀虫功效以及维护人体健康,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家用杀虫气雾剂中的产品毒性、苯系物含量、不同类型产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提出了限量要求。 本标准对《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 卫生杀虫气雾剂》(HJBZ 20—1997)的技术内容进行了部分改动。 本标准与HJBZ 20—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产品名称由“卫生杀虫气雾剂”改为“家用杀虫气雾剂”; ——基本要求中对产品须取得国家级农药登记证和省级卫生许可证,改为产品应取得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和产品应取得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基本要求中对气雾罐的质量要求由GB13042-1991改为应符合GB13042标准要求; ——增加了对产品中VOC的定义、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增加了对产品中苯系物的定义、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对产品的毒性和药效指标进行相应调整。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发展中心、江苏同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庄臣有限公司、河北康达有限公司、中山市榄菊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莱雅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年 月 日批准。 本标准自 年 月 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代替HJBZ 20—1997。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JBZ 20—1997

从多行业环保标准,看《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从多行业环保标准, 看《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 黄平辉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7)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发布的各类工业企业的环保标准的分析,从大局的角度,向墙体材料业内人员展示了我国近期环境治理工作的一角,意识到本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处境,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本行业的环境治理工作,达到有关部门对本行业的要求,从而使本行业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随着全球及我国大气环境形势的不断严峻,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大气环境的管理力度,国家环保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近几年密集发布、更新了多行业的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如2010年9月发布了淀粉工业、酵母工业、油墨工业、陶瓷工业、铝工业、铅锌工业、铜镍钴工业、镁钛工业八类工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至GB25468-2010),12月又发布了硫酸工业等三类工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年发布了《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5453-20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等多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2012年发布了炼钢工业、炼铁工业、轧钢工业等多个工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发布了《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了2004版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年发布了《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年发布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