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特征

区域的整体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的动态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新区域背景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

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

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新区域观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2、区域科学概念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的概念、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自然及社会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第二章

1、区域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内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内涵包括:

1)时空内涵

2)社会经济内涵

3)可持续内涵:以供定需,不断增强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1)生态环境因素调查: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如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气候状况、水文特点、植被条件和土壤特点等,和社会经济状况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开发状况等,环境污染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生态环境的资源特性、生态环境问题等调查。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影响效应、环境健康效应、生态经济效应等分析。

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是依据近二、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过程。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体坛公共提供科学依据。

1)确定评价单元

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

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

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是通过区域发展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在生态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变趋势,为区域发展或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包括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等。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

生态环境补偿: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使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第三章

1、区域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

2、概念:适度人口、区域政策、区域制度

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

区域制度:指一个区域的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3、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

制度创新: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

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减小收益差距、激发积极性等。

诱发性制度创新:个人或群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强制性制度创新:政府发动和实施,

第四章

1、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量化指标与阶段理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二、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2、产业结构概念及产业分类(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

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第一、二、三产业;

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辅助、基础产业;

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

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标准产业分类10大项;国民经济统计分16行业

4、空间结构的概念、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受经济核心吸引、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1.地域空间核心。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

2.空间网络系统。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的纽带。

3.外围空间。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

5、增长极的概念、

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极化效益、

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

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内涵: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周围区域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这种正面效果,称之为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增长极和外围区域的影响

(1)增长极的成长,形成对其投入原料的新需求

(2)增长极的成长,创造和扩大了有关部门的产出量

(3)增长极及周围有关部门或行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原料、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创造新的与工资收入增长同步的消费品需求

(4)增长极将会推动创造发明或有效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并迅速将这些发明和技术向有关部门或行业推广,从而使之在空间上得以在区域内逐渐扩散

(5)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促进进口替代品的生产

(6)随着经济发展从增长极向周围空间的辐射,同步地将在空间上形成或扩大不同层次的节点——城镇

(7)增长极有关企业及相关部门或行业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对周围地区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会形成向周围地区的投资扩散

第五章

1、劳动地域分工概念;

劳动地域分工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_V X.X测试报告 作者: 日期: X X X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4) 2.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4) 3. 测试环境 (4) 4. 缺陷统计 (5) 4.1 测试缺陷统计 (5) 4.2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5) 5. 测试活动评估 (6) 6. 测试对象评估 (6) 7. 测试设计评估及改进建议 (6) 8. 规避措施 (7) 9. 遗留缺陷列表 (7) 9.1 遗留缺陷统计 (7) 9.2 遗留缺陷详细列表 (7) 10. 附件 (8) 附件1: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8) 附件2:修改、添加的测试方案或测试用例 (9) 附件3:其他附件(如:PC-LINT检查记录,代码覆盖率分析报告等) (9)

XXX_V X.X测试报告 本文档中蓝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黑色字体为测试报告文档中必需的部分。 本文档中内容包括测试的总结性报告、测试评估,测试缺陷报告和测试实测结果清单等内容。 测试报告可能是多个层次级别的,如系统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单元测试报告等,而所有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测试报告均遵从规范所定义的此模板。如果不同阶段测试报告有其特殊需求,可以增加其他段落作为补充。 关键词:列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 摘要:简略描述报告内容。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概述 描述本报告是哪一个测试活动的总结,指明被测对象及其版本/修订级别。同时,指明该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为本测试报告文档的参考文档 2.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如下表所示: 3.测试环境 描述本次测试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所使用的软件及软件版本号、来源、测试工具等。

模板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模板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拆除()模板时,为避免突然整块坍落,必要时应先设立临时支撑,然后进行拆卸。 A.柱 B.墙体 C.承重 D.梁 2.支架立柱为群柱架时,高宽比不应大于()。 A.5 B.6 C.4 D.3 3.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时,竖向吊运不少于()。 A.1个点 B.2个点 C.4个点 D.6个点 4.模板安装作业必须搭设脚手架的最低高度为()。 A.2.0m B.1.8m C.1.5m D.2.5m 5.采用超重机械吊运模板等材料时,被吊的模板构件和材料应捆牢,起落应听从指挥,被吊重物下方()禁止人员停留。 A.1m B.2m C.回转半径内 D.3m 6.模板工程安装后,应由()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验收。 A.现场技术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 C.安全监督人员 D.安装负责人 7.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必须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稳定状况,基坑上口边沿()m以内不得堆放模板及材料。 A.0.5 B.1 C.2 D.1.5 8.吊装大模板必须采用带卡环吊钩,当风力超过()时应停止吊装

作业。 A.4级 B.5级 C.7级 D.6级 9.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以上时,应根据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在4m或()层以上周围应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立柱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两道水平支撑,满堂红模板立柱的水平支撑必须纵横双向设置。其支架立柱四边及中间每隔四跨立柱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立柱每增高()m时,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撑外,尚应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A.1~1.5 B.1.5~2 C.2~2.5 D.2.5~3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悬空安装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 2.安装圈梁、阳台、雨篷及挑檐等模板时,模板的支撑应自成系统,不得交搭在施工脚手架上。() 3.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4.拆除大跨度梁支撑柱时,一般先从两端开始向跨中对称进行。() 5.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的施工工序、作业条件以及运输、存放要求等。() 6.支拆3m以上高度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工作台,高度不足3m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中级模板工理论试题

模板工(中级)试题 一判断题 1、用1:50比例画出的图,实际长为2500mm,图形线长50mm.(√) 2、在同一图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两种比例,但必须详细注明尺寸.(√) 3、锯路的总宽度一般为锯条厚度的2.6至3倍。(√) 4、为了加强安全操作,在平刨车上木材刨制加工时,应扎紧衣袖,戴好手套。(√) 5、为了以防浇捣混凝土时漏浆,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应该用干燥的木材做成。(×) 6、拼制模版的木板,应将板的侧面找平刨制,并尽可能做成高低缝,使接缝严密,防止跑浆。(√) 7、细木工带锯机在加工大而长的工件时,应该用右手导引木料,左手施加压力推木料进锯。(×) 8、带锯条是木加工带锯机的锯切刀具,其锯齿应锋利,齿深不得超过锯条宽的二分之一。(×) 9、横裁圆锯机用于对各种规格的毛料或板材进行横向截断,它分为手动进料和机械进料两类。(√) 10、搭头木用于卡住梁模、墙模的上口,以保持模板上口宽度不变。(√) 11、顶撑用于支撑梁模。顶撑由帽木、立柱、斜撑等组成。(√) 12、沿柱模高度应设柱箍,柱箍布臵应下疏上密,柱箍的间距要保证柱混凝土浇注时,柱模不鼓胀、不开缝。(×) 13、柱与梁相交时,应在柱模上端的梁柱相交处开缺口,缺口高度等于梁高,缺

口宽度等于梁宽。(√) 14、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主梁先起拱,次梁后起拱。(√) 15、模板支撑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在冻胀土冻结和融化时能保持其设计标高的措施,防止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陷。(√) 16、滑升模板试升的目的是观察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判断提升时间是否适宜。(√) 17、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试配的混凝土,除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滑膜施工的工艺要求,以保证模板如期滑升,且出模的混凝土具有合适的强度,即出模混凝土不流淌、不拉裂。(√) 18、当遇到雷雨、雾、雪、风力达到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天气时,可以进行滑膜装臵的拆除作业。(×) 19、配料时,加工余量留的小些较好,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消耗在切削加工上 的木材损失率。(×) 20、在平刨上加工短料或薄料时,操作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应适当减慢进 料速度或更换刨刀,尽量顺纹刨削,防止发生危险。(×) 二单选题 1、在校正一直线形梁侧模板时,程序是 D A在右端第一根起,逐根拉线进行

区域规划与分析教程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区域系统。 2.节结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例如,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3,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 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4、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具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的趋势。 5、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6、区域空间结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7、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8、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二、填空选择 1、人地关系阶段包括那些?(填、选) 答;人作为地的奴隶阶段人试图成为地的主宰阶段人作为地的伙伴阶段 2、简述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填选) 答:(1)传统社会阶段(2)工业化初期阶段(3)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阶段(4)工业化后期阶段(5)后工业化社会阶段(6)现代化社会阶段 3、简述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填) 答:(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4、区位因素的构成:自然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集聚因子,社会因子。 5、区位论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名称? 1、古典学派时期: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近代学派时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学派、俄林的一般区位论 3、现代学派时期(二战后):理论地理学,以区位论为核心邦吉的《理论地理学》 6、区域开发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方案的实施与修正 7、区域发展重点包括包括哪些、部门重点包括哪些? 区域发展重点即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包括部门重点和地区重点,靠重点部门、重点地区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部门重点包括战略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 8、结构化预测方法,包括哪两种?其中哪种又包括5种方法? 1、确定性预测: 1)平均增长率模型2)费尔哈斯模型3)宋建人口预测模型 4)弹性分析预测模型5)时间序列分析法 2、回归分析预测 9、地域分工理论包括哪些?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模式(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模板工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模板工考试题及答案 模板工考试试题 姓名:班组: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60分) 1.绘制钢模板排列配制图时,应使模板的长度方向与支承钢楞成(),有利于受力合理。 A、平等 B、相应 C、垂直 D、随意 2.某一柱的截面200mmX300mm,高度为3000mm,承受3600kN的压力,则柱的压力为()N/mm2。 A、60 B、6 C、4 D、70 3.锯轮轴随轮温度一般不得超过()。 A、20℃ B、40℃ C、60℃ D、80℃ 4.木材的含水率在()左右,最适于腐朽菌的生长。 A、15% B、20% C、25% D、30% 5.在滑模施工中,若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出模的混凝土坍落,则说明()。 A、滑升过快 B、滑升过慢 C、模板不密封 D、模板变形 6.钢模板中的连接配件回形锁(双称U形卡)起到()的作用。 A、锁接钢模板 B、承受拉力 C、承受弯力 D、承受拉力和弯力 7.对木材进行防腐自理,应采用的沥青是()。 A、天然沥青 B、石油沥青 C、煤沥青 D、沥青 8.大梁底板模板的厚度,若采用松木制作,习惯用()厚木板。 A、2.5cm B、5cm C、8cm D、10cm 9.新浇混凝强度必须达到()以上,才能在其上面搭脚手架或支立模板等准备工作。 A、2.5MPa B、5MPa C、7.5MPa D、10Mpa 10.制作钢模板时,其连接两件的孔眼位置允许偏差值为( )mm。 A、±1; B、±2; C、±3; D、±5 11.小于2m跨度的悬臂板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时方可拆除。 A、40%; B、50%; C、70%; D、100% 1 / 3

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表示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临近部分。区域类型:1,自然区域2社会经济区域1均质区2结节区。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整体性是由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和经常的、稳定的联系决定的,区域内各部分按一定的联系有机构成,区域的这一特征使区域内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变化。层次性是指区域是有层次,等级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某个较大的区域组成部分,各个区域呈镶嵌的关系,从而形成区域的层次结构。开放性是指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与外界存在着大量的人流、能量流、资金流、技术流以及信息流。动态性是指区域处于大量要素的随时间的变化中。空间性是指区域总是同一定的地球表层空间相关,其内部要素的空间缝补状态、地区空间范围、空间联系等都影响着区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 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目的: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点:1综合性:规划内容、规划思维方法、规划方案必选的综合性。2地域性。3战略性4动态性5政策性。区域规划的类型:按深度和航宇与风格可将区域规划划分为区域总体规划、区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区域规划设计等类型。 区域规划的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2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4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管制规划5区域产业发展规划6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7区域基础设施规划8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9区域政策10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规划编制程序1,规划准备工作:(1)思想上的酝酿和宣传发动。(2)组织起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机构。(3)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班子。(4)筹措规划经费。(5)准备规划区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6)制定规划工作计划。(7)培训规划工作人员。(8)筹备办公地点或办公室。 2,规划工作步骤:(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评估(6)报批定案(7)实施阶段针对规划区域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综合考虑区域内部组成要素与区域外部环境,提出规划的要求;在研究影响区域系统发展变化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预测区域为例发展变化的各趋势,并探讨相应的规划方案;对区域未来发展变化的各种趋势进行比较。作出规划决策,优选最佳规划方案,并促成其实施。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根据区域的发展需要,进行修改,进行新方案;大体划分为规划准备、规划调查与分析、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规划方案的拟定与决策、规划方案的报批与实施、规划实施的评价与修正。 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联系来看,两者可互为依据。它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刚要,对区域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国土规划是有计划地开展国土资源的开放、利用、治理和保护等进行的综合性规划。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就是区域规划,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但规划层次不同。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只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和面的关系,区域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也促进区域的发展,城市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是区域规划的延续和具体化。 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安排。 与其他专项规划是综合与专业、地区与部门、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有作用的从属关系。是区域规划在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专业领域中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比尼泽霍德华的田园城市是西方区域规划思想萌芽的标志;《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准,开创区域规划的先河。 刘易斯芒福德明确提出了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整体发展,这使得区域规划的理念逐渐清晰化。 区域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目标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罗斯托的成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三个阶段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六个时期: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工业化社会阶段现 代化社会阶段胡佛费希尔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自给自足 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 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经典理论评析:罗斯托钱纳里和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所揭示的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区域发展大都沿着“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阶段——以工业产品为原料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加工和制造耐用品工业发展阶段—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阶段”的轨迹演化。但三个理论的侧重点不同,罗斯托理论强调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演化规律,而钱纳里理论侧重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胡佛理论则侧重从贸易角度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和演化过程。上述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 段衰退阶段 区域产业的功能性划分: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协作配套的产 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支撑的产业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经济总量 影响大或所占比重比较高的产业潜导产业潜在的主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增长极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社会经济客体大多在不同规模的点上进行集聚,并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连接成为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它有利于发挥各级据点的集聚经济效果;有利于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的开放式发展,有利于将区域经济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威海的发展。它是生态稳定, 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的综合反映,点: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轴选择思路: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有水路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点选择思路: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规模;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区域空间管制原则:生态敏感区优先保护原则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原则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区域空 间管制一般将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生命力比较弱的生态系统,作为区域空间管制的基本单元加以重点保护和控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协调各类空间资源关系为出发点,通过管制与协调实施,协调空间活动利益主体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依据不同地域的生态特点,服务功能以及空间资源利用特征,引导控制各类建设活动,以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控制是指对影响区域整体利益的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等提出明确的管制和布局要求;而引导是通过税收,土地政策措施对空间资源开发进行指导。 区域空间管制内容:区域空间管制分区空间管制规则制定根据空间资源的利用功能与特征属性,可将区域空间资源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型区:城镇建设发展区农村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根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不同可将空间管制区域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扩展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 态缓冲区禁止开发区根据空间资源特征属性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可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而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应具有不同的管制要求和开发标准。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范围。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大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的性质影响着区域阶段性发展的总体特征技术进步的范围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容与空间形式 技术进步的幅度影响着区域发展的速度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

手机软件测试报告(模板)资料

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名称:XXX手机软件测试报告技术文件编号: 版本: 共页 (包括封面) 拟制 审核 会签 标准化 批准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术语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术语、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任务说明 .. (2) 2.1 测试活动类别 (2) 2.2 测试级别 (2) 2.3 版本变更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测试任务列表 (2) 3测试环境描述 (2) 3.1 测试环境描述 (2) 3.1.1 硬件环境描述 (2) 3.1.2 软件环境描述 (3) 3.2 测试环境比较 (3) 3.3 其它说明 (3) 4测试故障描述 (3) 4.1 ××××测试模块 (3) 4.2 ××××测试模块 (3) 5测试结果分析 (4) 5.1 ××××模块测试结果分析 (4) 5.2 ××××模块测试结果分析 (4) 5.3 总体测试结果分析 (4) <2.按实现结果统计:> (4) 6测试结论 (5) 7测试总结和评价 (5) 7.1 测试评估 (5) 7.2 测试总结和改进建议 (5) 8遗留问题报告 (5) 8.1 遗留问题统计 (5) 8.2 遗留问题详细列表 (6) 附录1:测试现场记录 (7)

模板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的考试试题

《模板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考试试题 工作部门姓名工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的重要工具。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所用模 板工程的造价,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总造价的 C ,总用工量的 C 。 A、 1/4;1/3 B、 1/2;1/2 C、 1/3;1/2 D、 1/3;1/4 2、钢模板采用Q235钢材制成,钢板厚度2.5mm,对于≥ C mm宽面钢模板的钢板厚度应采用2.75mm或3.0mm钢板。主要包括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连接角模等。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3、主要用于钢板纵横向的自由拼装,将相邻模板夹紧固定的连接件是 A 。 A、 U型卡 B、 L型插销 C、钩头螺栓 D、紧固螺栓 4、在模板铺设完标高校正后,立柱之间应加设水平拉杆,其道数根据立柱高度决定。一般情况下离地面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设一道。 A、 100~200mm B、 150~200mm C、 200~250mm D、 200~300mm 5、采用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时,在支柱高度方向每隔m设一道双向水平拉杆。 A、 0.5~1.0m B、 1.0~1.2m C、 1.3~1.5m D、 1.2~1.3m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安装模板及其支架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免倾覆。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倾覆,应从模板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防倾覆措施。以保持模板的稳定性。 2、模板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交底、材料准备、完善作业条件。 3、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主控项目的检查主要包括模板及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隔离剂。 4、模板的安装支设必须符合规范规定以外,第一应优先推广清水砼模板;第二宜推广快速脱模,以提高模板周转率;第三应采取分段流水工艺,减少模板一次投入量。 5、55型组合钢模板又称组合式定型小钢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用性组合模板。 6、组合钢模板的部件,主要由钢模板、连接件和支承件三部分组成。 7、用于钢楞与钢模板或钢楞之间的紧固连接,与其他配件一起将钢模板拼装连接成整体,扣件应与相应的钢楞配套使用。按钢楞的不同形状,分别采用蝶型和 3型扣件。 8、一般柱、梁模板,宜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承件。断面较大的柱、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第一章 1、区域概念:区域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就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得、以不同得物质客体为对象得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特征:区域得整体性、区域得系统性、区域得动态性、区域得不重复性等 3、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与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4、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得机制、政策与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3)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与素质全面提高; (4)区域区位观:知识与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得现代市场. 5、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与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得影响: 亲,本题请自由发挥! 6、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就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与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由区域或空间得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得差异与变化得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与类型区域得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得一门应用学科. 7、区域分析得概念:区域分析主要就是对区域发展得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得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与区域间相互联系得规律. 8、区域分析得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 (2)社会与技术条件分析 (3)区域经济分析 (4)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 1、区域发展得资源条件分析得内容:自然资源得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得资源承载力就是指在可预见得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她自然资源与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得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得人口数量。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指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利用得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得辩护者提供补偿得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1、区域发展得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得分析、区域发展动力得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 2、适度人口概念:(二选一) (1)英国经济学家坎南: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得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

案例-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案例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适用于XX公司 编写者: XX 文档编号: 编写日期: 2020-1-25

分发列表 文档修订历史 [模板修订历史 (文档首次使用前请删除)]

目录 1.测试概述 (4) 1.1.测试项目简述 (4) 1.2.名词定义 (4) 1.3.参考文档 (4) 2.测试环境与配置 (4) 3.测试情况 (4) 3.1.测试版本情况 (4) 3.2.测试用例统计执行情况 (4) 3.3.测试组织 (4) 4.测试结果及分析 (5) 4.1.测试情况统计分析 (5) 4.2.覆盖分析 (5) 4.2.1.需求覆盖 (5) 4.2.2.测试覆盖 (5) 4.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5) 4.3.1.缺陷汇总 (5) 4.3.2.缺陷分析 (5) 4.4.测试质量对比统计 (5) 5.遗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5) 6.测试总结及风险分析 (6) 7.测试报告批准 (6)

1. 测试概述 1.1. 测试项目简述 <大、小、临时版本确定,测试范围 1. 测试需求 那些新增的需求验证 那些变更需求的需求验证 本次版本中可验证的需求列表 2. 修改问题的测试 3. 其他的功能测试内容> 1.2. 名词定义 本轮验证测试过程中涉及到需求、更新的产品术语、新产品术语等。 1.3. 参考文档 <参考的需求分档、设计文档等>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3. 测试情况 3.1. 测试版本情况 测试版本版本号,是否接受该版本以及原因表述。 什么时候接收的版本,什么时间版本部署完成 测试过程中有无更新版本 更新版本对测试的影响 测试中冒烟测试是否通过 3.2. 测试用例统计执行情况 3.3. 测试组织

模板工程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 一、填空题 1.模板施工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需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模板的设计技术资 料一般应包括: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模板设计图、模板设计中的措施。 2.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3.模板拆除作业之前,应确认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要求,应对作业区进行围圈,设置明显示标志或监护人员。 4.拆除电梯井及大型孔洞模板时,必须采取下层支搭等可靠防坠落措施。 5.装配式吊环与大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必须采用。 6.模板的立柱顶撑必须设,不得与门窗等不牢靠和临时物件相连接。模板安装过程中,柱头、搭头、立柱顶撑、拉杆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7.吊装大模板必须采用吊钩,当风力超过5级时应停止吊装作业。 8.大模板施工中操作平台、上下梯道、、支撑等作业系统必须齐全有效。 9.安装墙、柱模板时,应随时支撑固定,防止。 10、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模板结构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11、模板设计的原则有、和。 12、墩身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度不大于,相邻两模板错台不大于,连接组装缝隙,模板轴线不得大于,模板高程要控制在之内。 13、箱梁模板由、、和组成,模板均采用整体钢模板,面板材料采用。模板在设计制造时,必须具有足够的、及。 14、箱梁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大于,底模平整度不大于,板面平整度小于,底模错台不大于,内模直线段内错台不大于,变截面段错台不大于,内模平整度不大于。 15、拆模应遵循,原则,从上到下顺序进行。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题库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

软件测试报告 专业版

系统测试总结报告专业版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 bug 提供建议 1.2 背景 1.3 用户群 主要读者:XX 项目管理人员,XX 项目测试经理 其他读者:XX 项目相关人员。 1.4 定义 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 者返回异常 错误 ?当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时,未输入必输字段,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系统定义不能重复的字段输入重复数据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 者返回异常 错误 1.5 测试对象 略

1.6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 1.7 测试工具 Bugzilla 缺陷管理系统 1.8 参考资料 《XX 需求和设计说明书》 《XX 数据字典》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计划》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用例》 《XX 项目计划》 2测试概要 XX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从2007 年7 月2 日开始到2007 年8 月10 日结束,共持续39 天,测试功能点174 个,执行2385 个测试用例,平均每个功能点执行测 试用例个,测试共发现427 个bug,其中严重级别的bug68 个,无效 bug44 个,平均每个测试功能点 个bug。 XX 总共发布11 个测试版本,其中B1—B5 为计划内迭代开发版本 (针对项目计划的基线标识),B6-B8 为回归测试版本。计划内测试版本,B1—B4 测试进度依照项目计划时间准时完成测试并提交报告,其中B4 版本推迟一天发布版本,测试通过增加一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B5 版 本推迟发布2 天,测试增加2 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 B6-B11 为计划外回归测试版本,测试增加5 个工作人日的资源,准时完成测试。 XX 测试通过Bugzilla 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跟踪管理,B1—B4 测试阶段都有详细的 bug 分析表和阶段测试报告。 2.1 进度回顾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秘密XXXXXX 软件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部 200X/ XX/XX

1. 引言 ......................................... 2. 测试参考文档 (2) 3. 测试设计简介 ...................................... 3.1 测试用例设计.................................... 3.2 测试环境与配置.................................. 3.3 测试方法..................................... 4. 测试情况 ....................................... 4.1 测试执行情况.................................... 4.2 测试覆盖..................................... 4.3 缺陷的统计................................... 4.3.1 缺陷汇总和分析 ............................. 4.3.2 具体的测试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6. 附录 ......................................... 6.1 缺陷状态定义.................................... 6.2 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6.3 缺陷类型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