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知识点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历程

(1)确立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18世纪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2.主要内容

(1)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2)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承担很重的赋税,生活贫困不堪。

3.危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知识点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概况

(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机器工厂。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影响: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知识点三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1)原因:19世纪初,一些受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但遭到了残酷镇压。

(3)结果:起义失败,但对俄国社会影响很大。

2.平民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争论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农民获得解放的方式。

①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②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③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知识点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1.起因: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转移国内矛盾。

2.经过

(1)1853年,俄国派军侵入奥斯曼帝国,英法两国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

(2)1855年秋,英法联军打败俄军;1856年,双方订立和约。

3.影响

(1)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概念阐释】俄国农奴制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图解历史】俄国农奴制发展的阶段

【思维点拨】

1.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2.正确认识俄国农奴制下农民与农奴:两者具有细微的区别,农民与农奴相比有自己少量的生产工具、有限的私有财产、相对的人身自由,但随时有农奴化的危险。

3.改革派与激进派的政治主张

19世纪中期的改革派主张在俄国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激进派认为俄国有可能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4.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5.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这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结构图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主题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史料研读]

史料一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①……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史料二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②,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克里米亚战争史》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史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农奴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①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2.史料二反映了俄国大大落后于英、法等国及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②指有膛线的火枪,也称“来复枪”。

1.根据史料一分析在农奴制下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示状况: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影响: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史料二回答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史论归纳]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

(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社会上出现变革的呼声。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加剧了社会危机。

(5)改革者的努力: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动了改革。

1.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这说明( )

A.俄国地主重视进行广告宣传

B.俄国的畜牧业发达

C.俄国农奴制的残酷

D.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解析题干表明当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与家畜等同,地位非常悲惨。

答案 C

2.沙皇政府于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 D

3.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主张让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C.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解析A、C为保守派思想,B为改革派思想,D为激进派思想,故本题选D。

答案 D

4.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题目考查的是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表述符合史实。“十二月党人”是指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起义的进步贵族青年军官,故②结论错误。

答案 B

5.恩格斯在论述这场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克里米亚战争证明了沙皇俄国的“制度腐朽”,而“制度腐朽”导致了A、C、D三项内容的出现,引发了农奴制改革。

答案 B

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解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直接诱因。

答案 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保护和刺激年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1721年,彼得一世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

——《彼得一世改革》材料二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发展到空前的高度。他是继贵族革命家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国革命战士,即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车尔尼雪夫斯基》

(1)据材料一分析彼得一世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贵族革命家”指的是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能够成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农奴制的强化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贵族革命家”“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和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答案(1)影响:在当时有利于促进俄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强化了农奴制度,使农奴生活处境进一步恶化。

(2)“贵族革命家”是指“十二月党人”。

原因:车尔尼雪夫斯基公开批评旧制度,主张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1.18世纪早期,沙皇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和商人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做出这一规定,最有可能是为了适应俄国( )

A.农奴制度发展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解析工场主购买农奴,就是为了获得在工场做工的劳动力。

答案 B

2.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以上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

B.废除农奴制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反映了该贵族维护农奴制的基本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19世纪中叶,阻碍德意志、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

A.劳动力

B.资金

C.市场

D.技术

解析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俄国则盛行农奴制,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答案 C

4.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是指( )

A.十二月党人

B.地主阶级革命派

C.守旧派知识分子

D.激进派知识分子

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不能确定“他”就是十二月党人,排除A项。

答案 D

5.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A.农民的骚动

B.新思潮的涌动

C.十二月党人起义

D.克里米亚战争

解析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故B项正确。

答案 B

6.1853年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在伦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他主张( )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C.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继续完善农奴制度

解析A、B、C分别是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的主张,D是农业地区封建地主的主张。赫尔岑是激进派的代表。

答案 C

7.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英法为了扩张势力而挑起的

D.奥斯曼帝国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解析战争是由于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才引起英法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答案 B

8.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

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

解析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和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故D 正确。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到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栗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我们高兴地看着他。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

——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材料二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俄国》(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解析第(1)问考查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及表现。第(2)问考查克里米亚战争的知识。第(3)问则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其失败是1861年改革的直接诱因。

答案(1)这些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印象,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并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所以对沙皇的专制统治产生了不满。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和废除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2)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西欧国家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3)作者希望通过这一打击,使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唯一出路。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重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上课前打开ppt,展示普京、梅德韦杰夫……亚历山大二世等俄罗斯领导人等图片,“让我们伴随着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一起追忆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看着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闻名吗?本节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他的农奴制改革。 一、【预习成果展示】 1、预习学案填写情况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2、预习成果展示: (1)抢答——烘托气氛: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二一九法令的实质是什么? 二一九法令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必答:同桌互相检查落实“二一九法令”的政治、经济、组织方面的内容,老师抽查。 3、点拨自主探究和预习效果检测: 近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生活城市化、文明化 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苦乐,俱在个人意志心态! 1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第一,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 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

第23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九上23课练习题 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2.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是 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3.1855年,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战争是() A、瓜分波兰 B、入侵阿富汗 C、克里米亚战争 D、日俄战争 4.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得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上而下的改良 B、自下而上的革命 C、对封建制度的改良 D、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以下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得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是通过统治者颁布法令而废除的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取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回答: ⑴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种大历史事件有关?二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⑵以上二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的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⑶通过学习以上两个事件,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3 中华书局版1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俄国的扩张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人物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人物和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PPT相结合归纳总结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知识导入 新课教授: 一.俄国的扩张 沙皇俄国在欧洲的扩张 1.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开始的扩张—吞并整个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2. 彼得大帝的扩张(18世纪初) —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3.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扩张(18世纪中,末期) —夺得黑海出海口和瓜分波兰 沙皇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1.对中亚的吞并 2.对中国的侵略 二.俄国的农奴制 1. 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地租为主要的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在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2. 农奴农民奴隶的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

农民: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克里米亚战争 1. “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是说“克里木”即”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2. 讨论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以失败而告终,想一想,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俄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固守封建农奴制(其它原因:内部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军事落后等) 英国(胜利的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技术先进。 四.农奴制的改革 1. 改革的原因 ⑴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⑵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⑶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了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工人和士兵暴动此起彼伏,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2. 改革的方式:自上而下 3. 改革时间: 1861年,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 改革的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5. 内容 “规定: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买卖、开办和经营工厂、手工作坊的自由,有受教育、服兵役、起诉等权利,有自由通婚和处理家庭事务的权利,地主不得交换、买卖农奴;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农民的份地可赎买成私产。农民在赎买份地之前,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地主要求赎买份地的赎金要一次付清。为此,国家鉴于许多农民无力一次偿付赎金,由政府给农民贷款,农民则可先偿付国家赎金的1/5或1/4,余者分49年内偿还,每年还6%;在划地界时,农民在得到应得的份额后,地主可从农民原种份地中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 要承担各种。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交)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来源,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的发展,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 主的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

历史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工业: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一)背景: 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1853年,俄国以为名,对发动战争。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一方作战。战争很快转到克里木半岛,被称为克里木战争。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和约禁止俄国在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和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归还给土耳其。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的落后。 2、农奴制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被地主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和从事徭役,地主队农奴拥有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缺乏自由劳动力);原始,地主不愿投入以更新农具,农奴生活十分贫困(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总之,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3、要求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俄历12月,俄国一些进步的发动了反对和的起义,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实行。 (2)知识分子群体和文学作品的抨击。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和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 。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目的:1855年,新沙皇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 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强制在俄国发起了改革运动。 准备:新沙皇亲自主持成立了讨论方案;发起大讨论等。最终强制在俄国发起了的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 内容:(1)政治上,宣布废除农奴制,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且有权决定。 评价:农奴获得了解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的束缚。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这样,更严重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激进知识分子也对改革深感失望。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原因:由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民的司法权消失,为配合解放法令,又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内容:(1)司法改革:“解放”法令实施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全面建立。章程规定废除,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建立;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下面是分享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

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后练习 岳麓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选择题 1、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A 15世纪中期末16世纪初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以后 D 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确立 2、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农奴制正式确立 B 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 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 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增 4、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技术落后 B 缺少工业资本 C 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 国内市场狭小 5、十二月党人的最基本的主张是() A 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 B 发动武装起义 C 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 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得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他是() A 十二月党人 B 地主阶级革命派 C 守旧派知识分子 D 激进派知识分子 7、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只要原因是() A 俄国转移国内矛盾 B 俄国和英法在克里米亚发生利益冲突 C 英法为了把土耳其变成殖民地 D 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 8、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对俄国国内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B 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农奴制弊端充分暴露 D 迫使压力山大二世立即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9、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 A 发动武装起义 B 废除农奴制度 C 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 D 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1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A 农奴起义不断 B 工场手工业发展 C 新思潮的涌动 D 克里米亚战争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A 军事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④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④ 1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国内背景是( 0 A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B 新思潮涌动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国际地位下降 14、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5、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C 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D 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6、“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 国家 B 地主 C 农民 D 资产阶级 17、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 A 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 C 加强村社制度 D 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 1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下列“二一九法令”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B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D 使农民完全脱离了土地的束缚 20、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21、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 付出高额赎金 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2、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七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7.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 c.命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课后习题(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归纳和整理 基础训练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农奴制阻碍 B.对外侵略扩张的影响 C.受贵族世袭制的阻碍 D.受奴隶制阻碍 2.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④地主与 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如果给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 A.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B.他在萨拉托加战斗中 C.他签署颁布《民法典》 D.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4.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5.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别国的先进经验 6.19世纪中期,在日本掌握实权的是( ). A.天皇B.大名 C.武士 D.德川幕府 7.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现象的有( ) ①近代工厂逐渐增多②土雄买卖日趋频繁 ③新式学校发展迅速④天皇权力逐渐增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B.对外掠夺 C.学习西方D.工业兴国 9.19世纪60年代,俄、日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B.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C.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10.小亮同学收集了下列历史资料①中国的戊戌变法②日本的明治维新③俄国1861年改革,请你为他定一个恰当的专题名称,应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封建性质改革 D.废除农奴制 拓展训练 11.读右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人物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2)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一次改革名称是什么?其性质是什 么? (3)这次改革对其国家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19世纪中期,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农奴经济,工业生产主要是手工工场。为了从农奴身上榨取更多钱财,地主不愿使用机器,长期落后的农业,欠收、荒年的频繁,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为“自由人”,农民解放时必须出钱赎买“份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主要阻碍是什么? (2)俄国解放农奴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如何理解俄国农奴的解放? 归纳与整理 1861 农奴制人身自由 1868 闭关锁国 1868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央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整合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整合练习(含解析)人民版 选修1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潮流: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一个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两个方面:改革的两面性 一个核心:废除农奴制度 三个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俄国1861年改革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的原因: (1)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力量强大。 (2)从人民群众看,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成为改革的强有力的领导;农民阶级觉悟较低,其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3)从统治阶级看,沙皇政府力量强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认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有些贵族也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更加有利可图。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予以说明。可参照下列图示:

三、题型应用体验 图片、漫画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表现形式看: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实际,结合漫画图片中的文字,考查其中的隐含信息。 【典型例题】 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 A.没给俄国带来变化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 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技法攻略】 析图片——一看人物穿戴及行为,结合题干说明可知是沙皇迫害大批反对者,并流放他们到西伯利亚;二看文字说明:“文明的火炬”到“西伯利亚”。 察意图——可知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农奴制配套改革措施,依然实行沙皇专制统治,并没有实现俄国的民主。 常联系——本漫画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定答案——本题中的漫画讽刺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答案选C。 【针对训练】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 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 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 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 解析:图片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还用人力运输。19世纪俄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故C错误;A、B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