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叠合板细则

叠合板细则

叠合板细则
叠合板细则

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3.1、准备工作

1、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预制构件吊装方案,吊装运输使用的吊架、吊索、卡具、起重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自制、改制、修复和新购置的吊架、吊索、卡具、撑杆、起重设备,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实验检验,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根据吊装进度计划,对进场构配件按编号进行复检,应检验构配件出厂合格证、外观尺寸、观感质量、预埋件数量、标号位置和构件的堆放顺序等。

3、首层标准层预制构件吊装前,督促施工方对现浇结构的预埋连接部位进行全数检验,并形成检验报告,复验施工方的检验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吊装作业前,施工方应召开由技术负责人主持的技术交底会,针对吊装作业中应重点注意的部位和事项,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特别重要的部位,监理工程师应列席旁听交底会。

5、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

6、现场装配施工前,监理人员应检查预制构件的准用证、配套材料、连接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检验批数量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验

3.2、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出厂进场交接检验

(1)预制构件厂应跟据施工方的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满足现场安装的需要,生产构件要与现场标准层同步,不得擅自提前生产。

(2)预制构件厂对构件生产、储运、物流、现场验收过程中的构件质量负责。

(3)预制构件厂应建立产品数据库,对构件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建立产品档案,

对产品的生产、检验、出厂、储运、物流、验收做全过程跟踪,在产品醒目位置做明显标识,且构件编码所用材料宜为水性环保涂料或塑料贴膜等。

(4)预制构件进场时,及时提供构件型号、质量证明、原材料检验报告及混凝土强度报告等资料。

(5)预制构件进场后,厂方、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运至现场的构件进行联合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应参照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合肥市地方标准DBHJ/20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6)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进场的构配件做好接收检验台账及记录,明确进场日期、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7)对三方共同认定超出规范及验收规程允许偏差,影响使用性能的预制构件,施工方应建立退场构件登记台帐,明确进出场日期、规格、型号、拟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8)退场构件,应做登记和醒目标识,运至指定存放场地存放,经原设计单位认可,认为经过修补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经检测部门出具检测报告后,可以继续使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按废品处理,由构件厂和施工方共同建立废品管理台帐,实行统一编号登记备案,放入废品存放区,禁止使用。监理方对照废品登记台帐对废品区进行不定期复核。

(9)预制墙板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详见合肥市地方标准DBHJ/20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附表1-5;预制叠合板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详见附表1-8。

2、预制墙板吊装质量控制

(1)外墙板吊装前应仔细核对构件编号、位置、朝向。

(2)吊装顺序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墙板吊装时应事先将对应的结构标高线标于构件内侧,有利于吊装标高控

制,误差不得大于2mm;预制墙板吊装就位后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3mm。

(4)预制墙板安装过程应设置临时斜撑和底部限位装置,每件预制墙板不宜少于2道临时斜撑且墙板底部限位装置不少于2个,间距不宜大于4m。斜撑应设置调节装置,支撑点位置距离墙板底不宜大于墙板高2/3且不应小于墙板高的1/2。临时斜撑和限位装置应在连接部位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5)预制墙板底部应设置可调整接缝厚度和底部标高垫块,灌浆前对接缝进行清理并充分浇水湿润,并对周围进行坐浆封堵,坐浆应采用与结构混凝土同等级或高1级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其厚度不宜大于20mm,封堵时督促工人采用条形扁钢将接缝隔开,以免砂浆进入接缝内,封堵完成1天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6)预制墙板灌浆应采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从开始架水到搅拌结束应不少于5分钟,搅拌后的灌浆料应在30分钟内使用完成,每个构件灌浆总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灌浆必须采用机械压力注浆法,确保灌浆料能充分填充密实。灌浆应连续、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除浆料后,立即封堵排气孔,再将灌浆孔封闭,灌浆后24小时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震动、碰撞。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组制作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块,灌浆操作全过程应由监理人员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

3、预制楼板吊装质量控制

(1)预制楼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2)预制楼板安装应通过微调垂直支撑来控制水平标高。

(3)预制楼板安装时,应保证水电预埋管(孔)位置准确。

(4)楼板支撑间距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

2mm、标高偏差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

2mm,楼板两侧应搁置在墙板±10mm。

(5)预制楼板吊至梁、墙上方30-50cm后,应调整板位置使板毛箍筋与梁箍筋

错开,根据梁、墙上已放出的板边和板端控制线,准确就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板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全部受力。

4、预制叠合梁吊装质量控制

(1)吊装前根据吊装顺序检查构件装车顺序是否对应,梁吊装标识是否正确。

(2)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开裂。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间距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标高不得大于3mm。

5、预制楼梯吊装质量控制

(1)楼梯构件起吊时,应该先进行试吊,并且尽量让梯段保持水平。

(2)预制楼梯吊装时至少要有4个吊点,须用专用锁链和吊具;吊装时应用一长一短的二根钢丝绳将楼梯放坡。

(3)构件吊至休息平台上方30-50cm后,调整楼梯位置使预埋筋与楼梯预留位置对正,楼梯边与边线吻合,然后将预制楼梯缓缓落下,脱钩前用撬棍调节楼梯段水平方向位置。

(4)本工程楼梯安装采用预留锚固钢筋方式安装,先放置预制楼梯,再与现浇梁或板浇筑连接成整体,应保证预埋钢筋锚固长度和定位符合设计要求。

(5)楼梯搁置长度允许偏差±10mm,标高允许偏差±3mm,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6、其他预制构件(阳台板、空调板)吊装质量控制

(1)悬挑阳台板安装前应设置防倾覆临时支撑架。预留锚固钢筋应伸入现浇结构内,并应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成整体。

(2)预制空调板安装时,板底应采用临时支撑措施。与现浇结构连接时,预留锚固钢筋应伸入现浇结构部分,并应与现浇结构连成整体。

(3)标高允许偏差±3mm,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7、叠合构件混凝土二次浇筑的监理质量控制

(1)叠合梁、板等构件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结合面粗糙度,调整外露钢筋,进行钢筋绑扎,注意控制钢筋间距和预埋件位置。

(2)叠合构件的下部支撑系统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设置,支撑结构应安全可靠。

(3)外墙板拼缝密封材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够满足耐候性和防水性、相容性的要求。

(4)混凝土二次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振捣质量,监理应对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3.3、施工过程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构件缺陷:构件型号、规格使用错误。构件出厂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造成断裂或损坏。在运输与安装前,检查构件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采用正确的装卸及运输方法。破损或缺陷构件未经技术部门鉴定,不得使用。

2 构件位移偏差:安装前构件应标明型号和使用部位,复核放线尺寸后进行安装,防止放线误差造成构件偏移。不同气候变化调整量具误差。操作时认真负责,细心校正。使构件位置、标高、垂直度符合要求。

3 上层与下层轴线不对应,出现错台,影响构件安装:施工放线时,上层的定位线应由底层引上去,用经纬仪引垂线,测定正确的楼层轴线。保证上、下层之间轴线完全吻合。

4 节点混凝土浇捣不密实:节点模板不严跑浆。浇筑前应将节点处模板缝堵严。核心区钢筋较密,浇筑时应认真振捣。混凝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适宜的坍落度。模板要留清扫口,认真清理,避免夹渣。

5 墙柱钢筋位移:墙柱钢筋位移。产生原因是叠合板吊装过程中碰撞剪力墙或柱竖向钢筋,造成偏位,并且未及时对钢筋进行复位处理,吊装完毕后由于墙柱位置

存在叠合板胡子筋,将钢筋位置卡住,无法复位。在吊装过程中应由钢筋班组或吊装班组派专人跟随,一旦出现碰撞导致墙柱钢筋偏位应立即进行复位处理,并加强吊装作业班组质量意识,减少碰撞。

6 核心区构造不符合要求:叠合梁吊装过程中,由于叠合梁外露锚固钢筋伸至核心区部位,造成核心区部位箍筋绑扎施工困难,同时对剪力墙水平筋造成扰动。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对该部位钢筋绑扎应事先预留,待吊装后进行二次绑扎。

7 楼层超高:主要是吊装过程中对标高控制不严,抬高了安装标高。应从首层开始,引测柱基上皮实际相对标高,找准柱底找平层的标高。安装外墙板时,要调整定位钢板的标高来控制楼层的标高,节点定位钢板应用水准仪找平,根据外墙板的实际情况,逐个定出定位钢板的负偏差。负偏差值以3~5mm为宜,可用钢垫板调整。

8 水电洞口上下不通线:主要是由于构件吊装未能精确就位及构件预留孔洞误差两方面误差累积导致,在构件制作及吊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道工序质量。

3.4、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安全控制

1 检查起重吊装器具准备情况,构件起吊时,先行试吊,试吊高度不得大于1米,试吊过程中检查吊钩与构件、吊钩与钢丝绳、钢丝绳与铁扁担之间连接是否可靠,是否严格按照吊装吊点设计进行起吊,确认各项连接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起吊。

2 构件吊装至施工操作层时,操作人员应站在楼层内,佩戴的安全带应与预设保险绳可靠连接。

3 吊运构件时,下方严禁站人,必须待吊物降落离地1m以内,方准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摘钩。构件吊装应逐块安装,起吊钢丝绳长短一致,两端严禁一高一低。遇到雨、雪、雾天气或风力大于6级别时严禁吊装作业。

完整版叠合板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工程概况…………………………………………………………2 2. 施工准备…………………………………………………………4 3.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11 4.施工部署…………………………………………………………22 5.质量保证措施……………………………………………………6.27 成品保护措施……………………………………………………28 7.安全文明保证措施………………………………………………29 8. 应急预案…………………………………………………………31 9. 1

编制依据: 1. 1.1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承包合同 1.2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施工图纸 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 5018-2014 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37/T 5019-2014 1.9《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1.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1.1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2.工程概况: 2.1工程特点 2.1.1工程性质与作用 工程名称:万科·翡翠湾块工程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约为10万平米。 2.1.2工程特征 分项工程概况

叠合板生产设计(1)

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 S-1#-S-3#公建楼) 预制构件生产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概况 (1) 3 生产设施与人员投入 (2) 3.1生产厂房与场地 (2) 3.2人员投入 (2) 4 生产准备 (3) 4.1技术准备 (3) 4.2生产准备 (3) 5 生产工艺流程 (4) 5.1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4) 5.2楼梯生产工艺流程 (4) 6 生产质量控制 (5) 6.1原材料 (5) 6.2模板制作 (5) 6.3钢筋加工 (7) 6.4构件制作 (9) 7 质量检验与评定 (12) 7.1混凝土强度 (12) 7.2外观检验 (12) 7.3尺寸检验 (13) 7.4质量评定 (14) 8 标识、入库、码放、运输 (14) 8.1标识 (14) 8.2入库、码放 (14) 8.3运输 (14) 9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6) 10 工期保证措施 (17) 10.1综述 (17) 10.2工期保证措施 (17) 11 安全、环保措施 (17) 11.1安全措施 (17) 11.2环保措施 (17)

1 编制依据 1.1 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S-1#-S-3#公建楼)——深化设计预制构件加工图。 1.2 施工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法规。 1.3 其它现行相关标准。 2 概况 2.1 工程名称: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S-1#-S-3#公建楼)。 2.2 工程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项目1#、2#、4#楼。 2.3 构件类型:叠合板、楼梯。 2.4 生产工期:2018年5月下旬开始构件生产,预计2018年6月中旬供应首批构件,大约2018年10月生产完毕。 2.5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的材料详见下表 预制构件材料表 [表2.5A] 2.6

叠合板现场施工方法

叠合板现场施工方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2.1依据图纸、规范、叠合板图集以及洽商的要求,绘制叠合板安装图。其中应表示出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型号、板缝尺寸、支座搁置长度、支座硬架支模位置、临时支撑位置,以便叠合板安装。 2.2.2检查叠合板的质量:详细检查有无裂缝、缺损,检查叠合板的表面质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安装图核对叠合板的型号和规格。 2.2.3检查墙体或梁的标高及轴线。梁和圈梁的钢筋及模板办完隐、预检。 2.2.4叠合板的堆放及场地要求: 2.2.5墙四周硬架支模及拼板缝处硬架支撑和板的临时支撑,按施工方案安装完毕,并做完预检。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图: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画叠合板位置线→吊装叠合板→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

3.2因叠合板在支座上搁置长度较小(或板未进支座),故一般情况下墙四周宜采用硬架支模,一般为单排支柱与墙体锁固,间距60~100cm。墙或梁顶标高应下降l~3cm。板的拼缝处亦设硬架支撑,一般为双排支柱,间距为60~100cm。安装叠合板前应认真检查硬架支模的支撑系统,检查墙或梁的标高、轴线,以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并校正。 3.3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拼板之间的板缝一般为100mm、如排板需要时,可在80mm~170mm之间变动。但大于100mm的拼缝应置于接近板连续边的一侧。 3.4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就让方向。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吊装时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取八个吊环同步起吊的方式。就但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年度慢降到位,稳定落实。 3.5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 3.5.1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必要时要借助吊车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 3.5.2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20mm(即伸入支座20mm)。若排板需要,亦可在+30mm~-50mm之间变动。但若墙厚≤160mm时,筒支边的搁置长度应>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

叠合板细则

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3.1、准备工作 1、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预制构件吊装方案,吊装运输使用的吊架、吊索、卡具、起重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自制、改制、修复和新购置的吊架、吊索、卡具、撑杆、起重设备,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实验检验,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根据吊装进度计划,对进场构配件按编号进行复检,应检验构配件出厂合格证、外观尺寸、观感质量、预埋件数量、标号位置和构件的堆放顺序等。 3、首层标准层预制构件吊装前,督促施工方对现浇结构的预埋连接部位进行全数检验,并形成检验报告,复验施工方的检验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 、吊装作业前,施工方应召开由技术负责人主持的技术交底会,针对吊装作业中应重点注意的部位和事项,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特别重要的部位,监理工程师应列席旁听交底会。 5 、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 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 6、现场装配施工前,监理人员应检查预制构件的准用证、配套材料、连接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检验批数量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验 3.2、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出厂进场交接检验 (1)预制构件厂应跟据施工方的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满足现场安装的需要,生产构件要与现场标准层同步,不得擅自提前生产。 (2)预制构件厂对构件生产、储运、物流、现场验收过程中的构件质量负责。 3)预制构件厂应建立产品数据库,对构件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建立产品档案,对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计要点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计要点 叠合板及现浇板使用范围 (1)《装标》5.5.2条规定高层装配整体式砼结构中,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②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n,间宜大于加200mm。 (2)行业标准《装规》6.6.1条规定: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都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3)一般采用现浇楼盖的部位: ①通过管线较多的楼板,如电梯间、前室。 ②局部下沉的不规则楼板,如卫生间。 ③规范规定的其他应(宜)采用现浇楼板的部位,如筒体结构楼盖外角宜采用现浇楼板。 ④卫生间考虑防水及预留预埋较多,在装配率计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现浇楼板,若采用叠合板最好为一整块叠合板。 叠合楼板设计内容及规范要求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6.6.2 叠合板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注:叠合板图集中现浇层最小为70mm,便于电气管线施工)。 ②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③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④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⑤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6.5.5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下列规定: 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全解

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承插型盘扣式支架) 编制: 审核: xxx建筑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承插型盘扣式支架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盘扣式支架设计概要 第二章、施工技术措施 一、盘扣式支架施工 第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一、材料要求 二、盘扣式支架搭设质量要求及检查、验收标准 三、盘扣式支架搭设要点及注意事项 四、盘扣式支架拆除要点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构造措施 一、盘扣式支架构造措施 二、盘扣式支架与现浇梁支架构造措施 第五章、安全施工措施及施工应急预案 一、安全生产管理 二、施工应急预案 第六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七章、盘扣式支架计算书 一、盘扣式支架承载能力计算 二、木工字梁受力计算 三、方钢管受力计算 四、盘扣式支架稳定性计算 五、承插型盘扣式支架抗倾覆验算 六、水平杆及斜杆受力计算 七、地基承载力要求 第八章、施工资源配备和进度计划 附件1:XXXXX地下车库工程承插型盘扣式支架布置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XXXXX地下车库工程结构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混凝土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7)国家、建设部、安徽省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 (8)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有关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9)屋玛公司的专业计算软件Power Frame对本方案进行的验算。

叠合板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施工准备 (4) 4.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1) 5.施工部署 (22) 6.质量保证措施 (27) 7.成品保护措施 (28) 8.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29) 9.应急预案 (31)

1.编制依据: 1.1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承包合同 1.2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施工图纸 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 5018-2014 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37/T 5019-2014 1.9《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1.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1.1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2.工程概况: 2.1工程特点 2.1.1工程性质与作用 工程名称:万科·翡翠湾块工程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约为10万平米。 2.1.2工程特征 分项工程概况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

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学习规范、图集,学习设计图纸及转化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做好图纸会审。 3.1.2确定预制构件吊装顺序,并按照顺序将各编号构件进行排列。 3.1.3编制构件进场计划。叠合板为甲供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向建设单位提供分段供材计划。 3.1.4确定吊装使用的机械、吊具、辅助吊装钢梁等。统计吊运材料量确定塔吊数量:由于增加了叠合板卸货与安装的工作,塔吊使用频繁,尽可能安排一般每栋楼安排一台塔吊,再辅以考虑施工分段及流程,避免冲撞临近塔吊塔身、建筑物主体。根据单块叠合板构件(包括楼梯)重量、

叠合板的设计要点0828

叠合板的设计要点0828 叠合板的设计要点一、规范对楼盖的规定高规:3.6.1 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3.6.2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 无现浇叠合层的预制板,板端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2 预制板板端宜预留胡子筋,其长度不宜小于100mm。 3 预制空心板孔端应有堵头,堵头深度不宜小于60mm,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 4 楼盖的预制板板缝上缘宽度不宜小于40mm,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

单元。现浇板缝、板缝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3.6.3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上海装规:条:2.预制板搁在梁上或剪力墙上的长度分别不宜小于35mm和25mm。 5.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装规JGJ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条:2.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的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1)

三、叠合楼板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JGJ 1-2014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技术条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0 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技术及特点 传统生产方式由于资源消耗大,人力资源短缺,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住宅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提高住宅建筑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叠合板施工工艺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新技术,符合产业化发展潮流,必将成为住宅产业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叠合板施工可以实现“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与现浇板相比,结构施工质量明显提高,楼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板底平整度好,减少湿作业量。 (2)施工安全有效提高。采用叠合楼板使模板使用量大量减少,降低了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管理难度。不需模板,板下支撑间距可加大为1.8~2.5米,周转材料总可节约80%以上;操作简易,质量更易控制,安全可靠性更高。 (3)施工周期明显减短。叠合板施工周期可以提高至每层5天,快于传统现浇体系单层施工周期,施工安装方便、快捷,可节约工期30%左右; (4)施工难度大幅降低,叠合板结构体系采用机械化吊装施工,大幅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量水电管线、预留洞口在工厂埋设,避免了传统结构水电安装施工可能出现的二次开孔、开槽及其不当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支撑钢管大幅减少,较大的支撑间隙给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叠合板吊装专项方案

构 件 吊 装 专 项 方 案2019年9月

编制人审批人

一、预制装配结构体系说明 本方案针对南通弘俊房地产有限公司南通R18023项目编制。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采用预制叠合板、楼梯、墙板主构件,通过装配浆锚连接,叠合板、楼梯、墙板主构件连接成整体结构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PC结构体系。 二、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南通兆丰置业有限公司 2、监理公司:江苏华铁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总包单位:华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如皋汉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6、项目地址:中山东路与兴源大道交叉口 7、建筑概况:拟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3#4#5#6#7#8#9#10#楼 8、PC概况:本工程2#3#4#5#6#7#8#9#10#楼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现浇至1层,从2层结构开始预制装配。 本工程层构件最多数量、最大尺寸及最大重量详见下图:

三、编制依据 1.项目总承包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文件、施工合同。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纸。 3.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技术标准。 4.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 《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工程测量范》 GB50026-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8-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201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建筑电气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2 《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15

叠合板支撑体系

叠合板支撑体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施工方案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 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2014年06月

目次

第一章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信息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工程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定园路南侧,双万路西侧。工程总建筑面积15969m2,包括三个单体。其中,1#楼为网点,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高度。2#、3#楼为住宅地上十一层(带阁楼),建筑高度分别为,。建设单位:棘洪滩街道韩洼社区居民委员会,设计单位: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青岛恒生源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2#楼、3#楼从三层开始采用整体装配式施工,故需要叠合板支撑体系,叠合板体系与传统现浇有区别,需充分考虑叠合板分布进行支撑架体的搭设。楼板为部分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板厚为130mm。其中130mm厚楼板:60mm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预制阳台板厚为130mm厚:60mm 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

叠合板的设计要点0828

叠合板的设计要点 2014.8.28 一、规范对楼盖的规定 高规: 3.6.1 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3.6.2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现浇叠合层的预制板,板端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2 预制板板端宜预留胡子筋,其长度不宜小于100mm。 3 预制空心板孔端应有堵头,堵头深度不宜小于60mm,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 4 楼盖的预制板板缝上缘宽度不宜小于40mm,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现浇板缝、板缝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3.6.3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上海装规: 5.1.6条:2.预制板搁在梁上或剪力墙上的长度分别不宜小于35mm和25mm。 5.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 装规JGJ1 6.6.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6.1.8条:2.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楼板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二、可以采用预制叠合板的部位 根据规范对楼盖的要求,嵌固部位的楼层、顶层楼层、转换层楼层及平面中较大洞口的周边、设计需加强的部位、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做叠合楼盖。其他部位原则上均可采用叠合楼盖,如住宅中的厨房、卫生间、阳台板、卧室、起居室均可以。 三、构造要求 1.混凝土标号:上海抗规要求叠合层混凝土不小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等级,一般预制构件不能凝土标号不低于C30,因此预制板标号最低取C30. 2.预制板厚不宜小于60mm,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住宅项目中,一般小跨的卫生间楼板、厨房楼板、阳台楼板可取60+60,其它板原则最薄取60+70;总厚度根据混凝土规范9.1.2条确定。 3.预制板面粗糙面不小于4mm. 4.跨度大于3米时采用桁架钢筋叠合板 5.伸入支座长度:墙:15,梁20(上海规程要求不小于墙25,梁35)(待定)

叠合板现场施工方法

精心整理 2.2.1依据图纸、规范、叠合板图集以及洽商的要求,绘制叠合板安装图。其中应表示出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型号、板缝尺寸、支座搁置长度、支座硬架支模位置、临时支撑位置,以便叠合板安装。 2.2.2检查叠合板的质量:详细检查有无裂缝、缺损,检查叠合板的表面格。 2.2.3 2.2.4 2.2.5 3.1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画叠合板位置线→吊装叠合板→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 3.2因叠合板在支座上搁置长度较小(或板未进支座),故一般情况下墙四周宜采用硬架支模,一般为单排支柱与墙体锁固,间距60~100cm 。墙

或梁顶标高应下降l~3cm。板的拼缝处亦设硬架支撑,一般为双排支柱,间距为60~100cm。安装叠合板前应认真检查硬架支模的支撑系统,检查墙或梁的标高、轴线,以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并校正。 3.3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拼板之间的板缝一般为100mm、如排板需要时,可在 3.4 3.5 3.5.1 3.5.2 之间变动。但若墙厚≤160mm时,筒支边的搁置长度应>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 3.5.3在砖混结构中,板伸入支座的长度一般宜大于50mm。 3.6按设计规定,整理叠合板四周甩出的钢筋,不得弯90°,亦不得将其

压于板下。 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构件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4.1.3 4.2 检查方法:观察、足量检查。 成品保护 5.2现浇墙、梁安装叠合板时,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4MPa时方准施工。

叠合板支撑体系

叠合板支撑体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施工方案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 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2014年06月

目次

第一章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信息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工程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定园路南侧,双万路西侧。工程总建筑面积15969m2,包括三个单体。其中,1#楼为网点,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高度。2#、3#楼为住宅地上十一层(带阁楼),建筑高度分别为,。建设单位:棘洪滩街道韩洼社区居民委员会,设计单位: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青岛恒生源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2#楼、3#楼从三层开始采用整体装配式施工,故需要叠合板支撑体系,叠合板体系与传统现浇有区别,需充分考虑叠合板分布进行支撑架体的搭设。楼板为部分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板厚为130mm。其中130mm厚楼板:60mm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预制阳台板厚为130mm厚:60mm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 第三章施工组织 施工准备 施工机具准备 本工程制成架体准备钢管,扣件,木枋,顶托,槽钢。现场准备切割机,通过计算得出支撑架体竖向长度为。水平向支撑根据室内进空尺寸切割合适长度钢管。 技术准备 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按照竖向支撑立杆间距最大不超过1500mm,距墙体间距为500mm~800mm之间,设置两道水平杆,扫地杆距离地面200mm左右,扫天杆为距离顶板约为800~1000mm。 (1)叠合板、预制阳台吊装施工前应编制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2)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并由交底人和

叠合板细则

叠合板细则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3.1、准备工作 1、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预制构件吊装方案,吊装运输使用的吊架、吊索、卡具、起重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自制、改制、修复和新购置的吊架、吊索、卡具、撑杆、起重设备,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实验检验,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根据吊装进度计划,对进场构配件按编号进行复检,应检验构配件出厂合格证、外观尺寸、观感质量、预埋件数量、标号位置和构件的堆放顺序等。 3、首层标准层预制构件吊装前,督促施工方对现浇结构的预埋连接部位进行全数检验,并形成检验报告,复验施工方的检验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吊装作业前,施工方应召开由技术负责人主持的技术交底会,针对吊装作业中应重点注意的部位和事项,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特别重要的部位,监理工程师应列席旁听交底会。 5、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 6、现场装配施工前,监理人员应检查预制构件的准用证、配套材料、连接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检验批数量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验

、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出厂进场交接检验 (1)预制构件厂应跟据施工方的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满足现场安装的需要,生产构件要与现场标准层同步,不得擅自提前生产。 (2)预制构件厂对构件生产、储运、物流、现场验收过程中的构件质量负责。 (3)预制构件厂应建立产品数据库,对构件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建立产品档案,对产品的生产、检验、出厂、储运、物流、验收做全过程跟踪,在产品醒目位置做明显标识,且构件编码所用材料宜为水性环保涂料或塑料贴膜等。 (4)预制构件进场时,及时提供构件型号、质量证明、原材料检验报告及混凝土强度报告等资料。 (5)预制构件进场后,厂方、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运至现场的构件进行联合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应参照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合肥市地方标准DBHJ/20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6)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进场的构配件做好接收检验台账及记录,明确进场日期、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7)对三方共同认定超出规范及验收规程允许偏差,影响使用性能的预制构件,施工方应建立退场构件登记台帐,明确进出场日期、规格、型号、拟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叠合板现场施工方法

叠合板现场施工方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2.2.1依据图纸、规范、叠合板图集以及洽商的要求,绘制叠合板安装图。其中应表示出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型号、板缝尺寸、支座搁置长度、支座硬架支模位置、临时支撑位置,以便叠合板安装。 2.2.2检查叠合板的质量:详细检查有无裂缝、缺损,检查叠合板的表面质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安装图核对叠合板的型号和规格。 2.2.3检查墙体或梁的标高及轴线。梁和圈梁的钢筋及模板办完隐、预检。 2.2.4叠合板的堆放及场地要求: 2.2.5墙四周硬架支模及拼板缝处硬架支撑和板的临时支撑,按施工方案安装完毕,并做完预检。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图: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画叠合板位置线→吊装叠合板→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

3.2因叠合板在支座上搁置长度较小(或板未进支座),故一般情况下墙四周宜采用硬架支模,一般为单排支柱与墙体锁固,间距60~100cm。墙或梁顶标高应下降l~3cm。板的拼缝处亦设硬架支撑,一般为双排支柱,间距为60~100cm。安装叠合板前应认真检查硬架支模的支撑系统,检查墙或梁的标高、轴线,以及硬架支模的水平楞的顶面标高,并校正。 3.3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拼板之间的板缝一般为100mm、如排板需要时,可在80mm~170mm之间变动。但大于100mm的拼缝应置于接近板连续边的一侧。 3.4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就让方向。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吊装时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取八个吊环同步起吊的方式。就但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年度慢降到位,稳定落实。 3.5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 3.5.1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必要时要借助吊车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 3.5.2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20mm(即伸入支座20mm)。若排板需要,亦可在+30mm~-50mm之间变动。但若墙厚≤160mm时,筒支边的搁置长度应>0。若必须小于-50mm,应按设计要求加大甩筋长度。搁置长度的状态见图4-40。

叠合板施工方案

叠合板施工方案

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特点及施工重点 四、施工进度计划 五、施工准备与交底 六、施工方案 七、预应力叠合板工厂化生产 八、质量要求 九、安全措施 一、项目简介 1、叠合板技术简介 南京万科浦口2014G78地块璞悦山花园项目第二期开始建设的楼栋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系采用预制预应力薄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整体的混凝土板。该技术是建设部推广的新的十项新技术之一。 传统生产方式由于资源消耗大,人力资源短缺,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住宅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提高住宅建筑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叠合板施工工艺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新技术,符合产业化发展潮流,必将成为住宅产业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特点 (1)与现浇板相比,楼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 (2)不需模板,板下支撑间距可加大为~米,周转材料总可节约80%以上; (3)施工安装方便、快捷,可节约工期30%; (4)板底平整度好,不需粉刷,减少湿作业量; (5)薄板尺寸不受模数的限制,可按设计要求随意分割,灵活性的,适用性强。 3、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工艺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系采用薄板与后浇混凝土层组成的混凝土板。在生产、施工中执行《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图集(95(03)G439(三)),《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世构体系)技术规程》(苏JG/T006-2002)。 二、工程概况: 3、设计要求 (1)材料要求 砼材料:预应力板均为C40; 预应力钢筋:采用直径高强螺旋肋钢丝,其强度标准值fptk不小于1570Mpa; (2)预制构件要求 预制预应力板(先张法生产) 预制板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为,预制板制作时根据各专业图纸预留孔洞或现场机械开孔,现场开孔的位置应得到设计人员确认。预制板的叠合面应拉毛处理,预制板分布钢筋为三级钢筋6@200

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与生产质量的控制

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与生产质量的控制摘要:自2010年以来,我国在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设计体系建设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局面。随着预制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建筑类型的扩展,预制构件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其中叠合板作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目前大量应用于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本文主要是结合对叠合板节点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质量把控,提出一点见解,为叠合板生产厂家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生产质量的控制 一、什么是叠合板 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由预制预应力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中,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因此叠合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因此,这种叠合构件被大量应用于国内装配式建筑中。 二、设计规范要求 1、厚度要求 按照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要求,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那么,叠合板中的预制板是否越厚越好有些人认为,叠合板太薄容易开裂,甚至会断裂。但是,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因素: (1)预制板中的桁架钢筋可以增加平面外刚度,减少运输和吊装施工期间的挠度变形,确保了起吊运输浇筑时构件的安全; (2)预制板加厚对于提高承载力的帮助并不大,反而会增大叠合板的重量,增加吊点承受的荷载,这对于起吊更加不利。 (3)叠合板的预制板防渗漏能力有限,楼盖的防渗漏性能主要取决于现浇叠合板的质量,加厚底板于事无补; (4)叠合板预制板只配有一层双向钢筋,若只增加预制板厚度,将会增大由温差引起的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容易开裂产生裂纹。 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以60mm为宜。

叠合板安装施工流程

叠合板安装施工流程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叠合板安装流程 基础底板施工 基础底板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一致,只是对预留的墙体竖向插筋的尺寸及位置要求较严格。 预留插筋检查、调整 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墙板吊装前应对基础预留的墙体竖向钢筋进行检查和调整。 标高控制垫块放置 墙板吊装前要对底板基础面进行测量,并在每块墙板下脚放置水平标高控制垫块。 叠合墙板吊装 叠合墙板应按要求进行吊装,每块墙板用两根斜支撑固定和调整。叠合墙板吊装应按事先制订好的方案分段进行,尽量减少挪动吊车及工具。 预制墙板底部及拼缝 墙板吊装完毕后,工人即可进行拼缝处理工作,一般可用嵌缝砂浆和木条两种方式。 现浇框架柱施工 叠合墙板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现浇框架柱施工,包括钢筋绑扎、支模、混

凝土浇筑、拆模等。 现浇框架梁施工 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现浇框架梁施工,包括支底模、绑钢筋、梁侧模加固等工作。 楼板支撑安装施工 楼板支撑安装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布置,与框架梁施工穿插进行,尽可能减少施工工期。 叠合楼板吊装施工 叠合楼板吊装,应按照设计图纸中的安装布置图进行,布置图上有详细楼板编号、尺寸及位置。 水电管线连接 叠合楼板上的水电线盒及管道会在生产阶段提前预留,安装完毕后现场只需将其管线连接即可。 楼板上层钢筋安装 楼板上层钢筋应置于格构梁上弦钢筋上,与格构梁绑扎固定,以防止偏移和混凝土浇筑时上浮。 检查验收 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相关规范对叠合板安装及现场钢筋绑扎等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从墙板开始,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80cm,间隔时间一般不小于1h。

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与生产质量的控制

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与生产质量的控制摘要:自2010年以来,我国在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设计体系建设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局面。随着预制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建筑类型的扩展,预制构件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其中叠合板作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目前大量应用于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本文主要是结合对叠合板节点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质量把控,提出一点见解,为叠合板生产厂家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叠合板;设计规范要求;生产质量的控制 一、什么是叠合板 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由预制预应力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中,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因此叠合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因此,这种叠合构件被大量应用于国内装配式建筑中。 二、设计规范要求 1、厚度要求 按照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要求,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那么,叠合板中的预制板是否越厚越好?有些人认为,叠合板太薄容易开裂,甚至会断裂。但是,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因素: (1)预制板中的桁架钢筋可以增加平面外刚度,减少运输和吊装施工期间的挠度变形,确保了起吊运输浇筑时构件的安全; (2)预制板加厚对于提高承载力的帮助并不大,反而会增大叠合板的重量,增加吊点承受的荷载,这对于起吊更加不利。 (3)叠合板的预制板防渗漏能力有限,楼盖的防渗漏性能主要取决于现浇叠合板的质量,加厚底板于事无补; (4)叠合板预制板只配有一层双向钢筋,若只增加预制板厚度,将会增大由温差引起的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容易开裂产生裂纹。 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以60mm为宜。

叠合板支撑体系

完整版本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施工方案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 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2014年06月

目次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工程信息 (1) 2.2施工特点及难点 (1) 第三章施工组织 (1) 3.1施工准备 (1) 3.1.1施工机具准备 (1) 3.1.2技术准备 (1) 3.1.3劳力安排 (2) 3.2搭设顺序 (2) 第四章保证措施 (3) 4.1质量保证措施 (3) 4.2安全保证措施 (3) 4.3技术要求 (3) 第五章相关计算书 (4)

第一章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项目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信息 韩洼社区农民经济适用房工程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定园路南侧,双万路西侧。工程总建筑面积15969m2,包括三个单体。其中,1#楼为网点,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高度7.55m。2#、3#楼为住宅地上十一层(带阁楼),建筑高度分别为35.10m,36.10m。建设单位:棘洪滩街道韩洼社区居民委员会,设计单位: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青岛恒生源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2施工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2#楼、3#楼从三层开始采用整体装配式施工,故需要叠合板支撑体系,叠合板体系与传统现浇有区别,需充分考虑叠合板分布进行支撑架体的搭设。楼板为部分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板厚为130mm。其中130mm厚楼板:60mm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预制阳台板厚为130mm厚:60mm的预制叠合板+70mm厚的现浇楼板面层。 第三章施工组织 3.1施工准备 3.1.1施工机具准备 本工程制成架体准备钢管,扣件,木枋,顶托,槽钢。现场准备切割机,通过计算得出支撑架体竖向长度为2.5m。水平向支撑根据室内进空尺寸切割合适长度钢管。 3.1.2技术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