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安全与检测

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新老问题并存

老问题:重金属、霉菌毒素等污染

新问题:工业化家禽养殖和加工

源头污染突出

7-8亿农民分散生产初级农产品

食品加工业素质差

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

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

3.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误解(消费者、政府)

消费者要求“零”风险

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

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

致癌物污染的食品= 致癌食品

不合格食品= 有毒食品

4.我国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主要集中在粮食储存运输环节、卫生管理薄弱的食品加工点和一些餐饮摊点。

(2)种植业和养殖业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农药和兽药对食品源头的污染是主要问题

(3)食品生产经营中严重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和加工食品

病死畜禽肉;过期变质原料;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保健食品里添加违禁药物;超范围、超用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色素。

(4)食品工艺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资源,新食品添加剂,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食品辐射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艺。

(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有机磷、DDT、五氯酚钠、重金属离子等。

化学结构稳定、不能生物降解或降解慢,很强的滞留性,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聚集在人体组织中。

5.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

6.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7.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1、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被病毒污染。

2、原料动物病毒

3、食品加工人员带有病毒

4、不良的卫生习惯

5、食品交叉感染

8.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及其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兽药及其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其它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9.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

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10.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是:

1、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的直接污染;

2、农产品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而造成间接污染;

3、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

4、运输及贮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11.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皮肤、呼吸、消化道

12.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1.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2.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

3.食品保鲜中引入药物

13.兽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

1.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

2.不正确使用兽药和滥用兽药,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

3.饲料加工过程受到兽药污染或运送出现错误

4.按错误的用药方法用药,或未做用药记录

5.屠宰前使用兽药

14.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细菌耐药性

菌群失调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激素作用

15.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

物质或天然物质。

16.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1、食品添加剂本身应该是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无毒无害。

2、在进入人体后不能在体内分解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的工艺功效后,若能在以后的加工、烹饪过程中消失或破坏,以避免摄入人体则更安全。

4、要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贮藏过程,并在较低的使用量条件下具有显著效果。

5、应该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害物质不得检出或超过允许标准。

6、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特别不得掩盖原有风味。

7、使用方便、安全、易于贮存、运输与处理。

8、添加于食品后能被分析检测出来。

9、价格低廉,来源充足。

17.转基因食品和杂交有何区别?

杂交只能在同物种之间发生,如水稻甲和水稻乙。

而转基因则可以提取其它物种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有效的表达有关产物,并出现与原物种不同的性状或产物。

18.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性

(1)转基因产物的直接影响:包括营养成分、毒性、抗营养因子或增加食物过敏性物质的可能;

(2)植物里导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虫功能的基因后,它是否也象其他有害物质一样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3)转基因食品经由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胃肠道微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19.由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引起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

正铁血红蛋白症

婴儿先天畸形

甲状腺肿

癌症

20.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简称:GMF

21.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性

22.转基因技术的环境安全性:

(1)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

(2)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并遗传、从而产生更加难以消灭的“超级害虫”;

(3)转基因向非目标生物漂移的可能性;

(4)其他生物吃了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畸变或灭绝;

(5)转基因生物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等;

(6)抗病毒基因问题。

23.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性

(1)转基因产物的直接影响:包括营养成分、毒性、抗营养因子或增加食物过敏性物质的可能;

(2)植物里导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虫功能的基因后,它是否也象其他有害物质一样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3)转基因食品经由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胃肠道微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4.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1)遗传原因

(2)过敏反应

如菠萝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有人过敏,当食用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有头痛、四肢及口舌发麻、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昏迷。

(3)食用量过大

如连续多日食用荔枝可引起荔枝病,发病时有饥饿感、头昏、无力、出冷汗、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症状,其实质是低血糖,含有一种可降低血糖浓度的物质。

(4)食物成份不正常

25.食品中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1)生物碱

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碱性,味苦多为复杂的环状结构。

(2)甙类

糖分子中的环状半缩醛的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毒性的一般为氰苷和皂苷。

(3)有毒蛋白和肽

(4)酶

(5)草酸及草酸盐

(6)酚类及其衍生物

26.某些含有毒物质的动物组织

一、内分泌腺

1、甲状腺

2、肾上腺

3、病变淋巴腺

二、动物肝脏

27.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

28.人体合理膳食的原则

1、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

2、对人体无毒无害

3、易于消化吸收

4、科学的膳食制度

29.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是什么?

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2、碘缺乏症

3、铁缺乏症

4、维生素A缺乏症

30.铁缺乏主要有以下表现:

(1)肌肉能力下降,作功能力下降

(2)脑功能下降:注意力、记忆力、动作反应、眼手协调等能力均下降

(3)免疫功能下降,易疲劳

(4)贫血

31.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

(1)二价铁的吸收是三价铁的三倍

(2)血红素铁的吸收高于非血红素铁(即动物铁大于植物铁)

(3)促进非血红铁吸收的主要因素有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柠檬酸、肉类等。抑制因素有植酸盐、草酸盐、纤维素等。

32.维生素缺乏

(1)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

(2)维生素B1缺乏:脚气病

(3)维生素B2缺乏:口角炎、舌炎等

(4)烟酸缺乏:癞皮病

(5)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如牙龈出血)

33.食物的转化作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或由于酶的作用,一种营养物质转化为另一种营养物质;

34.食物的协同作用是指一种营养物质促进另一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或存留,从而减少另一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以有益于机

体健康;

35.食物的拮抗作用是指在吸收代谢中由于两种营养物质间的性能或比例不当使一方阻碍另一方吸收或存留的现象。

36.几种常见的不合理膳食搭配

1、含磷食物与含钙食物的同时食用

2、含草酸食物与含钙食物的同时食用

3、含锌食物与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食用

4、含纤维素、含草酸与含铁食物的同时食用

5、含维生素C食物与虾同时食用

37.无机盐与营养素的协同

(1)钙与蛋白质的协同

如果蛋白质供应充足,则有利于钙的吸收,这是因为蛋白质被消化后,所释放出的羧基可与钙结合成可溶性钙盐,所以能促进钙的吸收。

(2)钙与乳糖的协同作用

乳糖对钙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两者可产生螯合作用,能形成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络合物。

(3)钠与葡萄糖的协同作用

葡萄糖的吸收必须有钠离子存在,而其它离子不能代替,机体存在一个钠钾泵,葡萄糖需先与钠离子结合后才能通过载体系统进入体内。

(4)锌、镁、铁、铜与蛋白质的协同作用

这些金属离子都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38.毒性:毒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量,即可对机体造成损害。物质毒性的高低仅具有相对意义,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除此之外,还与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等因素有关。

39.外源化学物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40.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按体重计,可以表示为mg/(kg.d)

41.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

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特定的人群

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42.食品中的危害: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制剂、烹饪和加工过程中加入的人工制品、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微生物制剂、包装迁移物、物理危害、植物毒素、海产品毒素、真菌菌素、放射性核素、营养失衡、新型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

43.食品标准的分类

1、按级别分类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

2、按性质分类

(1)强制性标准

(2)推荐性标准

44.食品标准必须规定的内容

食品卫生标准

(1)感官指标

(2)理化指标

(3)微生物指标

45.GMP的概念:“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46.食品GMP的意义

1、为食品生产提供一套必须遵循的组合标准。

2、为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监督员提供监督检查的依据。

3、为建立和实施国际标准提供基础。

4、便于食品的国际贸易。

5、使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认识食品生产的特殊性,由此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激发对食品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消除生产上

的不良习惯。

6、使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要求更为严格。

7、有助于食品生产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47.食品生产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

食品生产过程良好操作规范的内容有:

①对食品生产原料的验收和检验,确保符合有关的食品生产原料的卫生标准;

②对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的管理,生产配方中使用的各种物质的量严格控制,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防止不

适当处理造成污染物质的形成或食品加工不同环节之间的交叉污染;

③对食品生产用具的卫生管理,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对产品的包装进行检验,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并对

成品进行检验;

④对食品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等。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一般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检及考核方式进行。

48.SSOP简介:又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食品企业为了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GMP规定的卫生要求,而制订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性文件。

49.HACCP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

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为基础的防止食品引起疾病的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系统,通过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控制,将食品安全危害预防、消除、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50.HACCP的六大特点:针对性、预防性、经济性、实用性、强制性、动态性

51.何为快速检测:快速检测没有经典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概念讲的多了也就成为了定义,即: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52.快速检测意义何在:

1.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无论在重大社会活动中,还是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针对常见引发急性中毒的有毒物质或重要控制环节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对某些慢性伤害物质可能大量超标以及劣质食品的快速检测,对餐饮具、食物加工器具表面洁净度的快速检测,对化学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快速检测等等,能在现场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卫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快速检测能提高实验室检测的针对性:在诸多的可疑中毒样品中,利用快速检测有可能筛查出中毒因子或缩小实验室样品检测范围,尽快查明中毒原因,赢得抢救伤者的时间。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通过现场快速检测发现可疑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既能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测项目,降低样品检测费用。

3.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实际监督工作过程中,需要检测的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环节很多,一一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测不现实,采用快速检测的方法,可增加样品检测数量,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对快速检测检出的有毒有害阳性样品或超出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样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既扩大了监督覆盖面,提高了监督效率,又减轻了实验室的工作压力,合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

4.快速检测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这种迅猛的商品经济运行中,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问题。以往的农药中毒、鼠药中毒、甲醇中毒、亚硝酸盐等群发性中毒,甲醛、吊白块、注水肉、瘦肉精等事件的发生就是例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现场快速检测有着特殊的需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做好这项工作。

53.影响食品安全的食品因素:1、温度2、水分活度3、pH4、氧气

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依靠高性能称重与检测 食品监管指南 》 《

《食品监管指南》 2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食品安全与质量 – 认证趋势06 第 2 章符合食品标准法规要求和过程优化的可追溯性14 第 3 章通过基于流程的配方管理提高产量20 第 4 章食品安全性 – 食品零售行业生鲜产品26 第 5 章包装质量控制 – 净含量控制34 第 6 章在线自动检重 – 关键技术的功能40 第 7 章视觉检测 – 推动质量与过程安全46 第 8 章异物检测 – 金属52 第 9 章异物检测 – X 射线检测58 第 10 章按卫生要求设计的食品行业用秤 – 减少污染并提高利润64 第11 章清洁生产设备的七大考虑因素70 第 12 章在法规监管环境下进行高效质量管理76 第 13 章满足法定度量衡标准84 第 14 章利用合规分析仪器达到指定的食品属性 92 第 15 章水份测定仪日常性能测试98 第 16 章本安型解决方案 – 在防爆区进行精确称重104 3 METTLER TOLEDO ? 06/2017 – 食品监管指南

4 METTLER TOLEDO ? 06/2017 – 食品监管指南 食品生产商正面临着如何提供高质量产品并符合国家法律和全球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方面的挑战。除了现有的质量标准(例如 ISO9001、GMP、GMP 或 FDA 的《食品安全现代法案》(FSMA))外,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根据特定食品、GFSI 接受的标准获得认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GFSI 是现有食品安全标准的基准,目的是实现认证标准化并取消多项审计工作。 2016 年,以下经过 GFSI 认证的标准被列为全球最常用标准。- BRC 全球标准- FSSC 22000 - IFS 国际特定标准- SQF 标准 本扩展和更新后的《食品安全指南》第二版提供符合全球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而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指南。 该《指南》共涵盖 16 个方面,其中称重设备、异物检测或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对于符合规定并实现高效至关重要。 本指南确保您的产品到达客户时,正如它们被要求的那样 —不多、不少、正确、完整和安全,并且内部和外部均如此。 消费者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安全食品。 然而,保持高效的食品质量控制系统以满足所有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标准具有挑战性。 本指南提供 16 个不同方面的专门知识,其中称重和异物控制有助于确保您的产品合规,并获得您的客户所需要的安全性和质量。 准备提高安全性确保食品高质量 食品监管指南》 《

食品安全监测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指标进行了规定。其中,《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限量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对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类、调味品、饮料、食用菌、肉类、蛋类等12大类38种农药进行了限量规定,涉及3650项农药限量指标。《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规定了水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将类、乳及乳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类、酒类、特殊膳食用食品10大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了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 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下面由拜恩检测的工程师具体介绍: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应当包括八项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的新需求。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90-2012),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生产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制定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食品用香精》(GB 30616 - 2014)、《硬脂酸钾》(GB 31623-2014)等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规格标准。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辅食,对营养成分有特殊的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必须科学搭配,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少了会导致营养不足,多了也可能引起营养过剩,甚至中毒,因此必须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规定营养成分的最高量、最低量等要求,既要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食用安全。我国已经制定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等特殊膳食用食品安全标准。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必备设备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必备设备 一、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 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主要为样品提供保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人员的安全。 (一)无菌室 无菌室通过空气的净化和空间的消毒为微生物实验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工作环境。无菌室的主要组成设备的空气自净器,传递窗,紫外线灯等。严格的无菌室可能还装备风彬室等。(二)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作为代替无菌室的一种设备,使用简单方便,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操作台。超净工作台湾队根据风向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 二、培养箱 主要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普通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室温+5~65度,又分为电热恒温培养箱和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二)生化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度。 (三)恒温恒湿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度,控制的湿度范围为:50~90%。可作为霉菌培养箱。 (四)厌氧培养箱:适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三、电热干燥箱:用于吸管,平皿类玻璃器皿的干热、灭菌和烘烤。 四、高压蒸汽灭菌器(又叫高压灭菌锅):物品的灭菌。

五、天平:一般要求具备精度达到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 六、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动力、微生物和微小物品结构的必备仪器。 七、分光光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方便面,茶饮料,肉制品,乳制品,棉白糖的企业。 八、酸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白沙糖,饮用水类的企业。 九、电导率仪和浊度仪:在QS中用于生产饮用水的企业。 十、折光仪: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饮料类的企业。 十一、恒温水温浴锅:在QS中用于部分培养温度需要水浴(如大肠杆菌检验)生产方便面,速冻面米食品企业。 十二、定氮装置:在QS中用于生产乳制品,含蛋白质饮料的企业。 杂质度过滤机:在QS中用于生产乳品企业。 均质器:用于均质样品,有旋转刀片式和拍击式可以选择。 冰箱 常规玻璃器皿 一、吸管:用于吸取少量液体,常用的吸管为刻度1mL及刻度的10mL吸管。 二、培养皿:为硬质玻璃双碟,常用于分离培养,盖与底大小应合适,常用规格为90mm。 三、三角烧瓶与广口瓶:多用于盛培养基及配制溶液,常用的规格有250mL、500mL、 1000mL。 四、烧杯:供盛液或煮沸用,常用的规格为100mL、250mL、500mL、1000mL 五、量筒:用于液体测量,常用规格为100mL、250mL、1000mL 六、试管:用于细菌培养,有多种规格。 七、载玻片盖玻片:细菌涂片观察用。 八、试剂瓶:装试剂用,常用棕色避光 九、其它,如试管架、毛刷、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等

2009-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大全

1999年食品安全事件 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681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这是1999年9月底之前中毒人数最多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2000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2001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的西瓜子掺了矿物油。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用剧毒氰化物毒杀的“毒狗肉”长期不断地从江西、湖南等地流入广东韶关、河源、深圳、珠海、广州等地。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2年食品安全事件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查获9.5吨的假白糖。样品中蔗糖成分仅占30%,硫酸镁成分占30%。 长春市卫生局在位于南关区东岭南街查处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8月16日,漯河市源汇区内陆农贸公司糖蜜加工厂以白糖水加化学试剂盐酸生产假蜂蜜。长春市卫生局调查发现,“荔枝保鲜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根成分。 2003年食品安全事件 1月11日,烟台开发区卫生执法人员在舒家市场发现有几家批发商在经营染色五香花生米。开发区3家此类产品加工厂违法使用一种叫“桃红”的工业用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从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 12月,广东省一些海鲜加工厂使用双氧水浸泡鱼翅。 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12月14日,媒体披露苍南县一批企业在生产“乡吧佬”等卤制食品添加有毒化工原料——工业橙。 12月,杭州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4年食品安全事件 3月13日,沈阳卫生监督所查处了满满7卡车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近200倍的黄花菜,共计24.5吨,来自祁东,部分来自陕西、福建等地。 4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5月9日,四川成都新繁、彭州个别生产泡菜的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泡菜。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 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4月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 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 7月25日,新产薯片冒怪味,调查发现食品包装袋残留苯超标,质监部门历年来对食品包装袋抽查的合格率仅半数左右,其中有的奶粉袋居然苯超标10倍。

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 实验项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 2(掌握检测的原理及流程。 3(根据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对食品样品中的浓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超标,给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 被检食品与检测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反应,反应后生成不同颜色深度的产物,这些产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会产生有选择性吸收,通过颜色深浅即吸光高低反应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浓度。因此检测的吸光度值经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自动计算可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及是否超标的结果。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微型电子秤、移液枪、量筒、比色皿、样品杯、剪刀、药勺。 2.试剂:测试液 四、实验步骤 1(开机/关机 开机:接通电源,仪器有蜂鸣声并显示开机画面,仪器自检(约需5秒)结束后按任意键,仪器进入待检测状态。关机:请确认取出所有比色皿,将电源按到“?”的位置。调零与检测 调零:在检测状态下调零。在相应比色孔中放入相应对照液,将光标移至对应项目,按“调零”键,屏幕显示调零完成,表示完成本项目的调零。 2(检测流程

亚硝酸盐 取1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其间振荡数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干净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加3滴蓝盖检测液B,摇匀;静置3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GB 2714-2003 酱腌菜 腊肠 GB 2760-2011 香肠 二氧化硫 取2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提取过程尽量不要振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后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再加入3滴蓝盖检测液,摇匀; 静置5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啤酒 蘑菇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

食品安全检查记录一览表

食品安全检查内容一览表 针对我集团餐饮中心实际情况,我们对食品安全检查记录采取不定期不定项抽查的形式,主要检查内容具体如下: 一、采购索证及库房管理 1按要求进行食品及相关产品台账登记 2.采购时按要求索证 3.对所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验收 4.库房未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亚硝酸盐及个人生活用品 5.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摆放整齐,标识清楚、齐全 6.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7.库房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8.库房无超过保质期限食品,无标识不全食品 二、副食粗加工间 1.分别设立洗菜池、洗肉池、洗鱼池,有明显标识并正确使用 2.加工菜类、肉类、水产类的刀、墩等工具及容器区分使用,做好标记 3.未加工使用有腐烂变质迹象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原料 4.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及时使用,待使用的原料及时冷冻或冷藏,粗加工间只存放原料 5.工具、容器、设备保持清洁 6.垃圾及时清除,垃圾桶有盖、内外清洁卫生 7.地沟清洁,无残渣、无堵塞,地面无积水 三、烹饪间 1.灶台器具、容器清洁卫生 2.不加工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待加工食品 3.无超过保质期限、无标签、标签不全的食品 4.用于生品(包括配料)、半成品和成品所需的工具、用具和容器,分开摆放并保持清洁,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正确使用 5.存放生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区域分开设置,存放台(或货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正确使用 6.各类调料容器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用后加盖防尘,需冷藏的入冰箱 7.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熟透,抽查出锅食品内部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8.地沟清洁,无残渣、无堵塞,地面无积水 9. 垃圾及时清除,垃圾桶有盖、内外清洁卫生 四、主食间 1.灶台器具、容器清洁卫生 2.无超过保质期限、无标签、标签不全的食品 3.用于生品(包括配料)、半成品和成品所需的工具、用具和容器分开摆放并保持清洁,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正确使用 4.存放生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区域分开设置,存放台(或货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正确使用 5.食品添加剂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人使用、专人登记 6.按要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做好使用登记 7.面案、和面机、压面机等设备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应苫盖。苫盖物有正反面标记并保持清洁 8.各类调料容器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用后加盖防尘,需冷藏的入冰箱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填表说明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抽样单编号:N O

填表说明 1.本文书是抽样单位在执行抽样任务时所使用的文书。 2.“抽样编号”为抽样单位内部对所采集样品的编号,按《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编号规则》编制填写,一个样品有唯一抽样编号。 3.“No”为抽样单印制的流水号。 4.“任务来源”要求填写出具《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名称。 5.“任务类别”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中选择,仅含有风险监测项目的食品样品抽取时选择风险监测,其他选择监督抽检。 6.“被抽样单位名称”按照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标示名称填写。 7.“被抽样单位地址”按照省(区、市)、地区(市、州、盟)、县(市、区)、乡(镇)、具体地址的格式填写被抽样单位的实际地址,若在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抽样时,应记录被抽样单位摊位号。 8.“区域类型”在“城镇、乡村、景点”中选择,其中:“城市”为县中心城区及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区域范围,“乡镇”为城(市)区域以外范围,“景点”为旅游景点范围,选择“景点”时,应同时选择“城市”或“乡镇”。 9.“年销售额”在生产加工环节抽样时填写。 10.“抽样地点”:当单位类型为“生产”时,在“原辅料库、生产线、半成品库、成品库(□待检区、□已检区)”选择其一;当单位类型为“流通”时,在“农贸市场、菜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网购、其他”中选择其一;当单位类型为“餐饮”时,在“餐馆、食堂、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其他”中选择其一,当选择“餐馆”时还要在“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小型餐馆”中进行选择,当选择“食堂”时还要在“机关食堂、学校/托幼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选择。 11.“样品来源、样品属性、样品类型”在相应的□中打“√”即可。 12.“样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生产许可证编号、样品批号、执行标准/技术文件、保质期、质量等级、单价、标示生产者名称、标示生产者地址、生产者联系人、联系电话”,按实际样品包装标签或销售价签、菜单等标示的名称填写。对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等非预包装食品,无明确标示内容的项目,填写“/”,不得留空白。 13.“生产/加工/购进日期”原则上:对预包装食品按包装标签上标示的生产日期填写,散装食品按进货单标示的生产日期填写,餐饮自制食品按实际加工日期填写,餐饮环节抽取的食用农产品等,按购进日期填写。 14.“是否出口”在相应□内打“√”即可。此处所指出口,是指同批次产品既在国内销售,又有部分用于出口。同一批次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的不予抽样。 15.“抽样基数/批量、抽样数量、备样数量”按照相应产品的抽样检验实施细则中要求的数量抽样并据实填写,数量的单位应与规格型号中的单位一致。 16.“样品形态、包装分类、抽样时样品的储存条件、抽样方式、抽样样品包装”在相应□内打“√”即可。 17.“寄送样品截止日期”,原则上被抽样品应在5日内送至承检机构,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填写。“寄送样品地址”,抽样人员自行送达承检机构的,填写“/”,寄送样品的,需填写样品接受单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及治理方式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及治理方式 王某某 11化工 1111100xxxx 摘要:食品区别于食物,成为人类社会的必需品和特有物,主要在于“品”上,食之于口,品之于心。但目前中国的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人无法以品尝的姿态对待食物。照理说,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带来物质享受的提升,但中国的食品并没能彰显出本国的生活水平。本文重点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来探讨中国的食品安全,以期寻找到食品安全背后的黑手以及更多的治理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三鹿事件;治理措施 1.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以上是对该事件的整体概述,这只是这一事件的简单报道,并未对该事件进行深入探讨。以下将从市场、政府、消费者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1市场 这一奶制品污染事件,并不仅仅只有三鹿一家公司出现,之后的调查发现,一些知名乳制品企业,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在内,都出现了三聚氰胺超标的现象。所以,这一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市场存在的问题了。 对三鹿集团来说,产品出了问题,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固然应该,然而只追究一把手却显得有些笼统而含糊。田文华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专家,对三鹿的成长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财政收入有着不可抹杀的贡献。在三鹿集团内部,应当详细而彻底地调查每个环节当事人的责任,包括鲜奶的采购人员、质检人员、化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如果说这些人明知是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因为贪图利益而内外勾结,那么他们也是三鹿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如果他们只是限于检测手段发现不了三聚氰胺,不知情归咎于技术上的失误,那么田文华更是仅仅负领导责任,其性质又该另当别论了。问题在于,8月2日三鹿公司就向市政府呈报了情况,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如何,是否当时已经查清了食用奶粉的儿童患病的原因,是否知道鲜奶就是致病的根源,我们不得而知。假如田文华早在事发前已经明白奶粉中的问题和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农药不是农药速测卡的常检农药种类? A、有机磷 B、有机氯 C、氨基甲酸酯 2、试剂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高温热源 B、潮湿 C、阳光照射 D、密封 E、以上都是 3、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和防腐等作用,还能掩盖发霉的蜜栈半成品、银耳和虾仁等霉斑。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4、酱腌菜由于腌制、储存或加工不当,会含有高浓度的。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硫酸盐 5、甲醛检测时,以下食品应作为最重点的检测与监管对象? A、水发品、血制品 B、鲜香菇 C、干香菇 D、豆制品; 6、硫磺燃烧时可产生气体,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有漂白和保鲜食品作用。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7、以下样品浸泡液不需再处理就可直接用于检测? A、有明显可见色泽 B、混浊或有悬浮物; C、澄清透明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吊白块 9、食品加工添加吊白块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增加食品弹性,亚硫酸盐有漂白食品的作用。 A、甲醛 B、二氧化硫 C、亚硫酸盐 10、以下食品用工业双氧水处理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干果类; B、干制水产; C、病死禽畜肉; D、牛奶 11、鱼丸、肉丸比较可能还有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亚硝酸盐 12、国家标准肉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mg/kg。 A、30 B、70 C、10 D、50 13、食品检测采样时,根据样品作用可以分为试验样品、复验样品、。 A、原始样品 B、平均样品 C、保留样品 14、仪器快速检测西式火腿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98mg/kg时,适宜的处理方法为。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要求 一、总体要求 承担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的检验机构(以下称承检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工作,样品采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协助完成采集工作。 (一)承检机构应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样品采集工作方案,明确采样地域、采样环节及地点、样品选取等具体事项,并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开展样品采集工作。 (二)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样品采集时间范围的,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样品采集;对于没有明确规定样品采集时间范围的,应根据食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情况和季节性特征进行样品采集。 (三)承检机构应指定一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样品采集工作,样品采集工作由2名及以上具有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完成;对特殊样品采集环节,应由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与承检机构样品采集人员共同完成;所有样品采集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和掌握样品采集方法和相关技术要求。 (四)样品采集工作开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样品采集文书、工具与容器、装备等;样品采集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并应做好记录,尤其是做好样品采集信息的登记,做到信息完整、准确和清晰,具备溯源性。 (五)样品采集后,应根据被采集样品的特质进行包装和签封,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储运,以保证符合后续检验要求。 二、样品采集一般程序 样品采集一般包括采集前准备、现场采集、样品送检、无法满足检验要求样品的处理和采集工作结束五个步骤,其中: 采集前准备包括了解样品的特性和样品采集要求、联系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配合、确定具体行程安排、准备样品采集文书及相关资料,以及备齐样品采集工具、容器与装备等工作内容; 现场采集包括协调取得被采样单位配合、样品采集、样品签封、填写样品采集文书与文书确认,以及交付购样款、索取支付凭证等环节; 样品送检包括样品储运和样品送达承检机构两个环节; 采集工作结束包括样品采集器具清洁归位、交回剩余文书、汇总样品采集信息和办理财务手续等工作内容。 三、操作要求 (一)采集前准备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一、名词解释(20) 1. 比移值:样品经层析后,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定性分析: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4. 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5. 食品污染: 6.HACCP: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食品安全生产有利控制手段。 7. GMP: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8. 食品感官评价:是凭借人体自身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和外观形质)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使获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特性。 9. 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10.食品防腐剂: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加工后的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殖等原因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11.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12. 前处理:即根据被测物质和杂质间性质上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被测物质同有干扰的杂质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测定。 13.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14.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 1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50 ℃~200 ℃) 和压力(1000 ~3000psi) 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二、判断对错(10)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类似液体,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2.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3.食品发色剂又名护色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能与食品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使食品呈现令人喜爱的色泽的物质。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复配使用。() 4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

(文书正面)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 № (被抽样单位全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按照我局部署,现对你单位依法进行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请你单位认真阅读本通知书背面《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企业须知》,并予以积极配合。 被抽食品: 抽样单位: 抽样人员: 抽样日期:年月日 (组织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章) 年月日 有效期至年月日 (本告知书一式三联。第一联被抽样单位留存;第二联抽样单

位留存;第三联组织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留存)(文书背面)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被抽样单位须知 1.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抽检工作的正常进行。被抽样单位无正当理由,对抽样工作不配合或者拒绝抽样检验的,按拒检处理。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抽样检验的样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不向被抽样单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被抽样单位应及时将《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样品购置费用告知书》和相应的发票送至制定单位。 3.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事先不通知被抽样单位。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名,抽样前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注明抽检监测内容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原件)和抽样人员有效身份证件。抽样单位为承检机构的,抽样前还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委托书》(复印件)。样品应由抽样人员从食品生产者的成品库的待销产品、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或销售的食品中抽取。食品标签、包装、说明书标有“试制”或者“样品”等字样的和全部用于出口的食品不在抽样范围。 4.抽取的样品应由抽样人员自行送达或寄送至承检机构。确需被抽样单位协助寄送的,抽样人员应明确告知样品的寄、送要求。被抽样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正确寄送,寄送样品的费用由抽样单位支付。 5.被抽样单位应当协助抽样工作人员如实填写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6.被抽样单位、生产者对执行此次抽检任务的单位、个人及有关抽检工作的任何意见,请填写《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质量及工作纪律反馈单》,填写完毕后寄送至指定单位。反馈意见者应留下电话、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 7.凡在市场上抽取的或涉及委托加工的样品,生产者或委托加工方应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逾期未反馈的,视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事件、农药中毒、鼠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每年返回餐桌的200至300万吨的“地沟油”......随着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近年国外媒体对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的大肆宣扬,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引起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由于食品数量大、品种多,且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把控,因此,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成为各级监督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单凭眼看、手摸、鼻闻、嘴尝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模式;而传统的实验室的设置有限、样品检测数量有限、加之检验周期较长、投入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需要快速检测行为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快速检测技术表现出突出优势: 一是快速检测技术运用方便、成本低,能覆盖到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偏远地带,使基层监管手段得到强化。 二是快速检测技术反应迅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较强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小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损害。 三是日常监管中对于大量的样品先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其筛选,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再通过仪器进一步判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执法人员现场控制能力和公信力。 尽管现场快速检测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限制,不能作为判定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作为初筛手段,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超市等食品零售网点进行食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食品中毒、假冒伪劣、出口受阻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危害和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声誉和经济利益。因此,探索、完善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制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综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综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部分项目实验------综述应091-4 1428 任晓洁第九组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探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几种食品中常见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用现状 前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民心、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出现,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事件,然而检测的方便以及速度问题是制约食品检测的一大问题,然而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文: 一.什么是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即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二.快速检测的意义: 1、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检测的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环节有很多,一一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测是不现实的。采用快速检测,可使食品安全预警前移,可以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对有问题的样品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既提高了监督监测效率,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项目,达到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有益互补。 3、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在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为了防止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在应急事件处理中,快速筛查食物中毒可疑因子,快速检测方法有其特殊的作用可以发挥。 4、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中国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考点总结(加强版)

一:前言 1、食品安全(WHO定义目前):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 2、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经济损失、政治后果和贸易纠纷 3、食品危害因子类型:生物危害(细菌、寄生虫、病毒)、化学危害(天然毒素、添加剂、农兽药、化肥、清洗消毒剂)、物理危害(头发、昆虫、玻璃、金属、辐照射线) 二:检测技术原理 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分子价电子吸收波长范围在200-760nm区间的电磁辐射能而产生能级间跃迁形成的的吸收光谱称为该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分为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两种。 2、气相色谱法(GC)原理: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固定、气-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使用气相色谱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即色谱柱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使用的色谱柱主要是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气相色谱检测器: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浓度成正比。 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3、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原理:质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采用高速粒子来撞击气态分子或原子,将电离后的正离子加速导入质量分析器中,然后按质荷比(m/z )的大小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即得到质谱图。根据质谱峰的位置进行物质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峰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是将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机使用的检测技术,它既具有气相色谱高的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 4、液相色谱法( HPLC)原理: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 液相色谱检测器:紫外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同GC-MS】 6、毛细管电泳(CE)原理:是使用毛细管柱内的不同带电粒子(离子、分子或衍生物) ,在高压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在背景缓冲液中定向迁移,从而进行分离。 7、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这个过程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生成抗原--待测抗体--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的量。待测抗体的量与有色产物成正比。同理也可包被抗体,测定抗原含量。 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被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由此可得到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农、兽药残留 1、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残留量。 2、农药残留的来源:施用农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3、食品农药残留分类:按来源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按作用方式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4、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有机氯农药残留定量检验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定性检验有焰色法、亚铁氰化银试纸法。 5、有机氯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方法原理:样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经提取、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与标准比较定量。电子捕获检测器对于负电极强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利用这一特点,可分别测出微量的六六六和滴滴涕。不同异构体和代谢物可同时分别测定。操作步骤:提取、净化、测定;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净化方法:5.0mL提取液加0.50mL浓硫酸,盖上试管塞。振摇数次后,开塞子放气,然后振摇0.5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